哪位高人懂得《山海经》,可否指点一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哪位高人懂得《山海经》,可否指点一二?,第1张

上古传说,所有的神仙都出自昆仑墟。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咸播秬粟,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白霓婴茀,胡为此堂?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天式从横,阳离爰死;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屈原《天问》

昆仑墟在西北,(赵改墟作虚,下同。戴亦改下《山海经》文作虚。守敬按:

言河源者当以《汉书·西域传》为不刊之典,以今日与图证之,若重规叠矩,作

《水经》者惟但言葱岭、于阗未明,言昆仑不能知昆仑所在。又见《史记·大宛

传赞》云,恶睹所谓昆仑,《汉书·张骞传赞》亦云尔。)遂以昆仑置于葱岭之

西,郦氏又博采传记以符合之,遂与《经》文同为悠谬。会贞按:《一统志》,

西藏有冈底斯山,在阿里之达克喇城东北三百一里,此处为天下之脊,众山之脉

皆由此起,乃释氏《西域记》所谓阿耨达山即昆仑也。又齐召南《水道提纲》,

巴颜喀喇山即古昆仑山,其脉西自金沙江源犁石山,蜿蜒东来,结为此山。山石

黑色,蒙古渭富贵为巴颜,黑为喀喇,即唐刘光鼎谓之紫山者,亦名枯尔坤,即

昆仑之转音。戴震《水地记》,自山东北至西宁府界千四百余里。《尔雅》,河

出昆仑虚,不曰山。察其地势,山脉自紫山西连犁石山,又南迤西连,接恒水所

出山。今番语冈底度斯者,译言群山水根也。置西宁府边外五千五百余里,绵亘

二千里,皆古昆仑虚也。)

三成为昆仑丘。(赵云:见《尔雅·释丘》。赵琦美据《河水》四《注》,

三成上增山字,非也。守敬按:赵说是,而赵本有山字,适相违反,当是刊刻者

妄加。王校本乃改赵说曰,赵琦美据《尔雅》,三成上补山字,以符合之,冤矣。

郭璞《注》,成犹重也。昆仑山三重,故以名云。是《尔雅》因昆仑有三重,取

以名三成之山。郦氏据《尔雅》释昆仑,则正坐实昆仑丘之三成,盖《山海经》

亦释昆仑山为昆仑丘也。)《昆仑记》曰:(朱记作说,全、赵、戴同。守敬按:

《昆仑说》未闻。《尔雅》疏引《昆仑山记》,昆仑山一名昆丘,三重,与此文

称昆仑之山三级合。则昆仑说为《昆仑记》之误,今订。)昆仑之山三级,下曰

樊桐,(守敬按:樊桐见《淮南子》,后文引之,一名板桐;(朱桐作松,《笺》

引《广雅》板桐及嵇康《游仙诗》结友家板桐,云:未闻板松,疑或字误。守敬

按:《楚辞·哀时命》称板桐,则松当作桐无疑。赵、戴改桐,全仍作松,失之。

孙星衍曰,樊亦扳字。按:攀、扳同,则樊当攀之省,板当扳之误也。)二曰玄

圃,守敬按:《山海经》。作平圃,《穆天子传》作县圃,郭璞注《山海经》引

《传》作县圃,又引作玄圃。玄、平形近错出,玄、县音同通用。)一名阆风;

(守敬按:《楚辞·离骚》云,登阆风而纟�马。)上曰层城,(朱层作增,赵、

戴改。守敬按:《大典》本、黄本并作层,知原是层字。层与增同。《淮南·坠

形训》,昆仑虚中有增城九层。又云,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则

后文引之不数增城。《广雅》,昆仑墟有三山,阆风、板桐、玄圃,皆分玄圃、

阆风为二,亦不数增城,并与此异。而《十洲记》言昆仑三角,一名阆风巅,一

名玄圃台,一名昆仑宫。后文又引之,则又异。)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

(戴改谓作为。守敬按:《淮南子》有是谓太帝之居语,后文引之。高诱云,太

帝,天帝也。)

去嵩高五万里,(守敬按:此沿《禹本纪》之误,古时中外未通,传闻异辞,

转相传会,荒诞不经。于是《禹本纪》言昆仑有去嵩高五万里之说,而《水经》

以为据,郦氏亦深信不疑。观本卷后文,考东方朔之言及《经》五万里之说,难

言康泰、浮备调之是。下卷《异物志》曰,葱岭之水,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

为河源,非原脱此字。《禹纪》所云昆仑,张骞使大夏而穷河源,谓极于此而不

达于昆仑,其明徵也。是《禹本纪》一误《水经》再误,郦氏三误矣。推其致误

之由,乃限于地,并限于时耳。今按图以索,相去不过万里,无稽之言,存而不

论可也。)地之中也。

《禹本纪》与此同。(会贞按:《史记·大宛传赞》称《禹本纪》。梁玉绳

《史记志疑》曰,《困学纪闻》云,《三礼义宗》引《禹受地记》,王逸注《离

骚》引《禹大传》,岂即太史公所谓《禹本纪》者欤?余因考郭璞《山海经》注,

亦引《禹大传》,《汉·艺文志》有《大A0》三十七篇。师古曰,A0,古禹

字。《列子·汤问》篇引《大禹》,疑皆一书而异其篇目耳。守敬按:《山海经》。

郭《注》,去嵩高五万里,盖天地之中也,见《禹本纪》。当郦氏时,《禹本纪》

未必存,盖据郭书。又按《初学记》五引《河图括地象》曰,昆仑者,地之中也。

《水经》从《禹本纪》而省作地之中,盖参以《河图》说欤?)高诱称,河出昆

山,伏流地中万三千里,禹导而通之,出积石山。(会贞按:诱是涿人,见《易

水》篇。《隋志》《淮南子》二十一卷,高诱《注》。此《淮南·�形训》注文。

今本《注》,昆山作昆仑,积石详本篇二卷。)按《山海经》,自昆仑至积石一

千(戴删一字。会贞按:黄本有一字,各本同,戴乃臆改。以后凡首称一千、或

一百、或一十者,戴并删一字。其武断实甚,特揭于此,后不复出。)七百四十

里,(守敬按:此郦氏就《西次三经》总计之文。即今本《山海经》历数之,凡

二千一百里。然《续博物志》三引《山海经》,与《注》同。《释迦方志》引书

云云亦同。则此无讹文,当是今本《山海经》所叙里数有误字。)自积石出陇西

郡至洛,准地志可五千余里。(守敬按:后魏陇西郡治襄武,在积石之东。言至

洛者,洛阳为当时都城,嵩高即在其东南也。准地志句,郦氏据典籍约计之辞。

按《续汉志》,陇西郡在洛阳西南二千二百二十里。后汉郡治狄道,在襄武西北

百余里。稽《图》,魏陇西郡西去积石约千余里。合观之,是自积石至洛不过三

千余里,此五千当三千之误。)又按《穆天子传》,天子自昆仑山入于宗周,

(朱昆下有仑字。赵同,戴无。守敬按:《大典》本、黄本并无仑字,《穆天子

传》中,昆仑凡六见,无单称昆山者,然注上引高说,变称昆山,此盖亦变称之

非,必脱仑字也。《传》记穆王至昆仑事,在卷一二,朝于宗周之庙乃里西土云

云,在卷四,比郦氏隐括《传》文,谓自昆仑入于宗周也。)乃里西土之数。

(守敬按:郭璞《注》,里,谓计其道里也。)自宗周�水以西,北至于河宗之

邦,(全以北字属上,云:据本传则羡文也,依沈炳巽本删。赵、戴删同。守敬

按:本传无北字,盖脱。《传》下文称南至于某处,北至于某处,可证。故洪颐

煊据此《注》以补《传》,不当删。《史记·赵世家·正义》,河宗在龙门河之

上流,岚、胜二州之地也。)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河首,四千

里,(守敬按:《穆天子传》,自阳纡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郦氏就传合

并言之。)合七千四百里。(守敬按:此句郦氏总计语。)《外国图》(守敬按:

《后汉书·东夷传》注、《文选·郭璞〈游仙诗〉》注、《类聚》八十九、《通

典》边防门,并引《外国图》。《寰宇记·四夷部》屡引《外国图》,俱不言何

时人撰。《史记·始皇本纪·正义》称吴人《外国图》,此《外国图》称大晋,

则为晋人之书,是《外国图》有二矣。观后文引《支僧载外国事》云,据,晋言

十里也。称晋与此条同,此岂《支僧载外国事》之图欤?)又云:从大晋国正西

七万里,得昆仑之墟,诸仙居之。(守敬按:《博物志》一引《河图括地象》,

圣人、仙人之所集。)数说不同。道阻且长,)朱阻作�,赵同,戴改。)经记

绵褫,(朱经作迳,《笺》曰:疑当作经记绵邈。赵改经云:按褫字不误。《易

·讼卦》疏云,三见褫脱。盖褫有脱义,言纪记岁远褫脱耳。《巨洋水注》云,

遗文沿褫,其词例然也。戴改经同。)水陆路殊,径复不同,浅见末闻,非所详

究,不能不聊述闻见,以志差违也。(会贞按:以上博引诸书,释《经》去嵩高

五万里之说。如高诱说《及山海经》、《穆天子传》,则不及五万里,如《外国

图》则更过五万里,县殊实甚 勃氏曲为解说,谓经记绵褫,或等亥豕之讹,水

陆路殊,复有迂直之异,故存而不论,然亦由未确知昆仑所在,遂不敢质言之也。)

其高万一千里。守敬按:此《河图括地象》文,引见王逸《离骚》注及《博物志》

一。

《山海经》称,方八百里,高万仞。(守敬按:《海内西经》文。)郭景纯

以为自上二千五百余里。(守敬按:郭注《宛传》、《汉书·张骞传赞》引《禹

本纪》文。)《淮南子》称,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赵据《淮南子》

校改二尺作三尺,戴改同。守敬按:《�形训》文,庄校《淮南子》作二尺,

《汉魏丛书》本及日本刻本并同。不知赵氏见何误本也。此引《山海经》注及

《淮南子》为《经》言昆仑之高作证证,而其说歧出,盖亦聊述闻见以志差违,

与上文同。)河水(全移出其东北陬五字于河水下相属,云此七字万无分作二句

之理,旧乃妄割《注》文分配。)

《春秋说题辞》曰:河之为言荷也。(守敬按:《广雅》,河,何也。何与

荷同。)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守敬按:《古微书》同。)《释名》曰:河,

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守敬按:《释水》文。)《考异邮》曰:河者,水

之气,四渎之精也,所以流化。(守敬按:《御览》六十一,《事类赋注》六引

《考异邮》同。)《元命苞》曰:五行始焉,万物之所由生,(守敬按:《初学

记》六引《元命苞》所作信,误。)元气之腠液也。(守敬按:《文选·郭景纯

〈江赋〉》注引《元命苞》,腠作凑,《古微书》作津。)《管子》曰:水者,

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朱无如字,越同,戴增。守敬按:原书有如字。)

故曰,水具财也。(朱具上有其字,赵同,戴删。按原书无其字,财作材。守敬

按:以上《水地》文。)而水最为大。(戴删而字,上增五害之属四字。)水有

大小,有远近,水出山而流入海者,命曰经水。引佗水(守敬按:原书引作别。)

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出于地沟守敬按:原书作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

及于海者,又命曰川水也。(守敬按:以上《度地》文。)《庄子》曰:秋水时

至,百川灌河,经流之大(守敬按:《秋水》文,经作泾,一作径,又或作*。)

《孝经援神契》曰: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守敬按:《博物志》、《类聚》

八、《初学记》六、《御览》八、六十一、《事类赋注》六引《援神契》同。

《白帖》六引汉作河。)《新论》(守敬按:《后汉书·桓谭传》,谭著书二十

九篇,号曰《新论》。《隋志》及新、旧《唐志》并作十七卷,已佚。)曰:四

渎之源,河最高而长,从高注下,水流激峻,故其流急。(守敬按:《类聚》九

引《新论》此条,末句作故为平地灾害。)徐干(守敬按:徐干,《魏志》附,

《王粲传》。)《齐都赋》曰:川渎则河洋洋,发源昆仑,九流分逝。(朱作游,

《笺》曰:《玉海》引此《赋》作逝。赵、戴改。会贞按:《大典》本、明抄本

并作逝。)北朝沧洲,惊波沛后,浮沫扬奔。(朱浮讹作望。全校改,戴、赵改

同。会贞按:《类聚》六十一节引《齐都赋》,有此前后四句,正作浮。)《风

俗通》曰:江、河、淮、济为四渎。(朱河字在淮字下,赵同。戴乙。会贞按:

《风俗通》引《尚书大传》、《礼·三正记》,以江、河、淮、济为四渎,与

《尔雅》合。此《注》盖传钞倒错,戴乙是也。)渎,通也,所以通中国垢浊。

(守敬按:《山泽》文。)《白虎通》曰:其德著大,故称渎。(会贞按:《巡

狩》文。德作功,《尔雅》疏引亦作功。)《释名》曰:渎,独也,各独出其所

而入海。(会贞按:亦《释水》文。即《尔雅》所云,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出其东北陬,(孙星衍曰:《说文》,陬,隅也。董佑诚曰:此河水自蒲昌

海伏流重源所出,当昆仑东北陬也。今中国诸山之脉,皆起自西藏阿里部落东北

冈底斯山,即梵书之阿耨达山。绵亘东北数千里,至青海之玉树土司境,为巴颜

哈喇山,河源出焉。河源左右之山,统名枯尔坤,即昆仑之转音。盖自冈底斯东,

皆昆仑之脊,古所称昆仑墟,即在乎此。《山海经·西山经》称,昆仑之邱,河

水、赤水、洋水、黑水出焉。郭《注》,洋或作清。《海内西经》称,海内昆仑

之墟,赤水出东南隅,河水出东北隅、黑水出西北隅。《大荒西经》称,西海之

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邱。《穆天子传》称,

天子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今金沙江上源三,曰那木齐图乌兰木伦河,托克

托乃乌兰木伦河,喀齐乌兰木伦河,蒙古谓赤色为乌兰,盖即赤水。怒江上源有

池曰喀喇池,东流曰喀喇乌苏河,蒙古谓黑色为喀喇,盖即黑水。其西流即今青

海,亦曰西海。蒙古曰库可诺尔库可者,译言青,盖即青水。流沙即今戈壁,当

安西州南,青海之西。是青海西北滨戈壁,黄河、金沙江、怒江三源之间,山名

昆仑而迤东山脊为昆仑之证。惟《经》叙四水所出之方隅,前后互异,则传写之

误也。《海内东经》称,西胡白玉山在流沙西,昆仑墟东。今冈底斯山北支为葱

岭,戈壁当其东。《穆天子传》亦先升昆仑之邱,复西征至西王母之邦,是迤西

山脊皆为昆仑之证。昆仑本在域中,《尔雅》以西王母与觚竹、北户、日下为四

荒,则亦国名。周衰,德不及远,怪迂之说复兴,遂谓运河中国有五万里之远,

又移昆仑于海外,指西王母为仙人。后儒震于怪物,并《禹贡》昆仑而疑之。

《山海经》秦、汉人据古图所为,更经错乱,加以附会,故太史公已不敢言。然

遗文轶句,犹资考证 勃氏有云,自不登两龙于云辙,骋八骏于龟途,等轩辕之

访百灵,方大禹之集会计,儒、墨之说,孰使辨哉?今中外一家,西陲万里,并

入图籍,文轨之盛远轶轩姒,郦氏所称,适应今日。惜古籍散亡,仅亡大略耳。

会贞按:董氏《水经注图说》甚精细。此条说昆仑亦合。惟以为河水自蒲昌海伏

流重源所出,当昆仑东北陬,则误。详见卷末。)

《山海经》曰:昆仑墟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守敬按:《海内西经》

文。)《尔雅》曰:(朱《笺》曰:此下当补河出昆仑墟五字。戴依补。赵云:

按《注》上文引《山海经》曰,昆仑墟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故节去《尔雅》

之文,以免重复。朱氏欲补之,未识古人裁取之妙尔。戴亦误补。)色白;(守

敬按:郭璞《注》云,发源处高洁峻凑,故水色白也。)所渠并千七百,一川,

色黄。《物理论》(守敬按:《隋志》,杨子《物理论》十六卷,晋徵士杨泉撰。

新、旧《唐志》卷同。已佚。)曰:河色黄者,众川之流,盖浊之也。(戴云:

按此十六字,当是《注》内之小《注》,故杂在所引《尔雅》之间,书内如此类

者甚多。守敬按:戴说是也。《尔雅》色黄下,即接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二句,而《类聚》八、《御览》六十一引《物理论》此条,并有下二句,盖以郦

书为据,误认《尔雅》文为《物理论》也。不知《尔雅》上言所渠并千七百一川,

故下统言百里千里之曲直。《物理论》但释色黄,与下词义不相属也。百里一小

曲,千里一曲一直矣。(守敬按:《释水》文。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朱

《笺》曰:按张仲事出桓谭《新论》,而《汉书·沟洫志》议河浊不宜溉田者,

乃大司马史长安张戎,字仲功。今称大司马张仲,疑误。戴云,脱史字、功字。

赵据《沟洫志》颜《注》增功,失增史。)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

民竞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朱令讹今,戴改,赵同。)至三月桃花水至,则

河决,(守敬按:《汉书·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河必羡溢。师古曰,《月

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

波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而《韩诗传》云,三月桃华水。此称三月,与《韩

诗传》同。)以其噎不泄也。(守敬按:《说文》,噎,饭窒也。此谓水壅塞也。)

禁民勿复引河。(守敬按:《御览》六十一、《事类赋注》六,并引张说,禁止

有可字,此当据增。)是黄河兼浊河之名矣。(守敬按:《燕策》,齐有清济浊

河,足以为固。则浊河之名久矣。)《述征记》(守敬按:《隋志》,《述征记》

二卷,郭缘生撰。《旧唐志》有郭象《述征记》二卷,当即此书,误题郭象耳。)

曰:盟津河津恒浊,(守敬按:盟津详本篇卷五。)方江为狭,比淮、济为阔。

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声乃过。

(守敬按:《初学记》二十九略引郭缘生《述征记》无水下有声字。《御览》九

百九引作伏滔《北征记》,亦云听水无声乃过,此当据增声字。)人见狐行方渡。

余案《风俗通》云:里语称狐欲渡河,无如尾何,(守敬按:《正失》文。)且

狐性多疑,(守敬按:《埤雅》,狐性疑,疑则不可以合类,故从孤省。)故俗

有狐疑之说,(会贞按:《离骚》,心犹豫而狐疑。)亦未必一如缘生之言也。

(会贞按:《颜氏家训》,狐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后渡,今俗云狐疑。

则又与缘生说合。《经》方言河出,郦氏因引《尔雅》色白,兼引渠并众川,色

黄,又引《物理论》、张氏《议》、《述征记》详言河之浊,且牵连缕叙狐之渡

河,皆下流事,殊为蔓衍。)

1 功武牧羊文言文的翻译

《汉书苏武传》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注释:

1白:告诉。

2益:更加。

3降:使……投降。

4以为:把……当作。

5既:已经。

6羝:公羊。

7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

8雨:下雨(作动词用)。

9胁:用威胁的手段

10使:命令

11乃(乃幽武):就

12,乃(羝乳乃得归):才

13啮:嚼

14徒:迁移

15并:一起

翻 译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产了小羊才准许苏武回国。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2 苏武牧羊文言文翻译

原文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注释

1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

2武:苏武

3幽:囚禁

4天雨雪:天落雪,雨,做动词用

5啮:咬、嚼

6尽:都

7羝:公羊

8廪食:食物供应

9节:符节,古代用来做凭证

10白:禀告

11始:才

12徙:迁徙

13并:一起

14绝:断绝

15以为:把……当作

16去:除去

17使:命令

译文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吃。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他是神仙,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回归汉朝。同时把他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单于断绝了他粮食供应,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会纺制系在箭尾丝绳,矫正弓和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

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瓦器、圆顶毡帐篷。王死后,他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部落人盗去了苏武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3 扬词有哪些词语

扬的相关组词:飞扬、扬起、表扬 、颂扬 、悠扬 、飘扬、赓扬、张扬、抑扬 、称扬、显扬、扬厉、扬琴、轻扬等。

杨的基本解释:

杨[ yáng ]

1、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 :杨柳。

2、姓。

造字本义:

名词,高大常绿乔木,叶子狭长,花白色或褐色,雌雄异株,喜欢日照充足的湿热“杨梅天气”,果实在初夏成熟,紫红色或白色,表面有粒状突起,味酸甜可口。

古籍诗文中“杨柳”常隐喻情侣“男女”:由于杨树高大挺拔、且“杨”字与“阳”(阳刚)字谐音,古人常借用“杨”隐喻女子仰慕的阳刚男性;由于柳树形态柔曼优美、且“柳” 字与“留”(挽留)字谐音,古人常借用“柳”隐喻温柔深情的女子。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杨,木也。从木,昜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杨,一种树。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昜”作声旁。

相关词汇解释:

1、朱杨[zhū yáng]

即赤杨。一种落叶乔木。

2、枯杨[kū yáng]

凋枯的杨树。

3、椴杨[duàn yáng]

即河北杨。落叶乔木,树皮白色,光滑,叶子卵圆形。木材轻软有弹性。

4、荆杨[jīng yáng]

荆州 和 扬州。亦泛指 长江 中下游地区。

5、杨枝[yáng zhī]

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4 连山和归藏的原文是怎样的

1、寡曰:不仁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啻弗良而投之渊寅共工队□江□◇ 501 2、天目朝=不利为草木赞=偁下□◇ 181(知北逰按:此简头有乾卦卦画) 3、肫曰昔者效龙卜为上天而攴◇ 323 4、蒙曰昔者□□卜□◇ 5、讼曰:昔者□□卜讼启□□□◇ 6、师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攴占□□□◇439 ◇龙降于天而□◇ ◇远飞而中天苍◇ 7、比曰:比之芣=比之苍=生子二人或司阴司阳不□姓□◇216 8、少督曰:昔者□小子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206 9、履曰:昔者羿射陼比庄石上羿果射之曰履□◇461 10、柰曰:昔者考龙卜□□而攴占囷=京=占之曰不吉不柰之□◇11 11、否曰:昔者□□□◇ 12、同人曰黄啻与炎啻战◇182 ◇=咸=占之曰果哉而有吝□◇189 13、右曰昔者平公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神=老=占曰古有子亓□间漻四旁敬□风雷不◇302 14、大过曰昔者日月卜望□◇ 15、亦曰:昔者◇ 16、囷曰:昔者夏后启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占◇208 17、井曰:昔者夏后启贞卜◇319 18、鼒曰:昔者宋君卜封□而攴占巫苍=占之曰吉鼒之芲=鼒之焠=初有吝后果述214 19、丰曰:昔者上啻卜处□□而攴占大=明=占之曰不吉□臣体=牝□雉=◇304 20、大过曰:昔者□小臣卜逃唐而攴占中=虺=占之曰不吉过亓门言者□◇523 21、临曰:◇ 22、灌曰:昔者夏后启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 23、卒曰昔者□卜出云而攴占◇ ◇卒曰:昔者屳卜出云而攴占囷=京=占之曰不吉卒◇305 24、复曰:昔者陼王卜复白雉□◇ 25、毋亡曰:出入汤=室安处而墅(原字上予下土)安藏毋亡◇471 26、瞿(知北逰按:原字左目右瞿)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 27、散曰:昔者◇◇□卜□散实而攴占大◇ 28、节曰:昔者武王卜伐殷而攴占老=考=占曰吉◇194 29、涣曰昔者高◇328 30、蹇□◇ 31、损曰◇ 32、咸曰◇ ◇咸曰□◇ 33、恒我曰:昔者女过卜作为缄而◇476 34、◎(知北逰按:原字上罒下左炎右匕,即夬卦)曰:昔者赤舄止木之遽初鸣曰鹊后鸣曰舄有夫取妻存归亓家◇212 35、□(知北逰按:此简头有姤卦卦画,此当即姤卦)曰:昔者◇5 36、兑曰:兑=黄衣以生金日月并出兽□◇ 37、丽曰:昔者上◇ 38劳曰:昔者蚩尤卜铸五兵而攴占赤□◇536 39、陵(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谦卦卦画,此即谦卦)曰:昔者赤乌卜裕水通而见神为木出焉是啻◇503 40、介(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豫卦卦画)曰北=黄鸟杂彼秀虚有樷者□□有□□人民◇207 41、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307◇□□奔月而攴占□□□◇201 42、渐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渐于◇335 43、晋(知北逰按:原字上艹下晋。

下同)曰:昔者◇◇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帝晋之虚作为□◇ 晋曰:昔者夏后启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帝晋◇336 44、明夷曰:昔者夏后启卜成乘飞龙以登于天而攴占□□◇ 45、蜷(知北逰按:原字上 下虫,或释螣。此简头有既济卦画)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占之曰不吉蜷亓席投之◎(知北逰按:原字左亦右谷)蜷在北为牝□◇213 46、□□(知北逰按:此简头有未济卦画)□□□攴卜□□□◇ 47、◎(知北逰按:原字从辶彖声,即遯卦)曰:◎旦(知北逰按:原字从艹)以入为羽不高不下即利初事有利□◇463 48、亦(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蛊卦卦画)曰:昔者北□◇343 夜曰昔者北□夫=卜逆女◇ 49、□曰昔者北敢夫=逆女过而攴占□◇404 50、筮曰□之□筮盖之□□◇537 51、□(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贲卦卦画)曰昔者◇ 52、中绝(知北逰按:绝字当是从糹包声,即中孚)曰:啻□卜◇317 53、大壮曰:昔者◇408隆卜将云雨而攴占囷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降◇196 壮曰:昔者丰隆◇320。

5 《连山》、《归藏》两本书历史上有吗

有,因为近年出土《归藏》简。

王家台秦简《归藏》编号者一百六十四支,未编号的残简二百三十支,共计三百九十四支,总字数约四千余字。由于残缺过甚,至今尚未拼出一支整简,顺序也难以排定。

在这批竹简重,共有七十组卦画,其中十六组相同,除去相同数,不同的卦画有五十四种。卦画皆以一表示阳爻,以∧表示阴爻。

卦名有七十六个,其中重复者二十三个,实际卦名五十三个。此外,卦辞也有一部分重复。

竹简有两种,一种宽而薄,而另一种窄而厚。因此,我们推测,这批《归藏》有两种抄本。

秦简《归藏》的卦画皆可与今本《周易》对应起来,卦名也与传本《归藏》、不帛书《周易》及今本《周易》大部分相同。现摘录部分释文如下(本释文以录简头为主,重复者只录其一,但卦画和卦名可互相补充者则皆录下来。

释文大致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之《六十四卦》的顺序排列,下面的编号为清理时的原始编号,上面的编号为临时序列号。竹简残断者以◇标出,字迹模糊、无法辨识者以□标出,通假字、异体字不另注明,但据文意明显有脱字者以补足。

本释文是刚清洗出来时所作的原始释文,未经仔细校对,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若有抵触,以将来正式出版为准): 1、寡曰:不仁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啻弗良而投之渊寅共工队□江□◇ 501 2、天目朝=不利为草木赞=偁下□◇ 181(知北逰按:此简头有乾卦卦画) 3、肫曰昔者效龙卜为上天而攴◇ 323 4、蒙曰昔者□□卜□◇ 5、讼曰:昔者□□卜讼启□□□◇ 6、师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攴占□□□◇439 ◇龙降于天而□◇ ◇远飞而中天苍◇ 7、比曰:比之芣=比之苍=生子二人或司阴司阳不□姓□◇216 8、少督曰:昔者□小子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206 9、履曰:昔者羿射陼比庄石上羿果射之曰履□◇461 10、柰曰:昔者考龙卜□□而攴占囷=京=占之曰不吉不柰之□◇11 11、否曰:昔者□□□◇ 12、同人曰黄啻与炎啻战◇182 ◇=咸=占之曰果哉而有吝□◇189 13、右曰昔者平公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神=老=占曰古有子亓□间漻四旁敬□风雷不◇302 14、大过曰昔者日月卜望□◇ 15、亦曰:昔者◇ 16、囷曰:昔者夏后启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占◇208 17、井曰:昔者夏后启贞卜◇319 18、鼒曰:昔者宋君卜封□而攴占巫苍=占之曰吉鼒之芲=鼒之焠=初有吝后果述214 19、丰曰:昔者上啻卜处□□而攴占大=明=占之曰不吉□臣体=牝□雉=◇304 20、大过曰:昔者□小臣卜逃唐而攴占中=虺=占之曰不吉过亓门言者□◇523 21、临曰:◇ 22、灌曰:昔者夏后启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 23、卒曰昔者□卜出云而攴占◇ ◇卒曰:昔者屳卜出云而攴占囷=京=占之曰不吉卒◇305 24、复曰:昔者陼王卜复白雉□◇ 25、毋亡曰:出入汤=室安处而墅(原字上予下土)安藏毋亡◇471 26、瞿(知北逰按:原字左目右瞿)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 27、散曰:昔者◇◇□卜□散实而攴占大◇ 28、节曰:昔者武王卜伐殷而攴占老=考=占曰吉◇194 29、涣曰昔者高◇328 30、蹇□◇ 31、损曰◇ 32、咸曰◇ ◇咸曰□◇ 33、恒我曰:昔者女过卜作为缄而◇476 34、◎(知北逰按:原字上罒下左炎右匕,即夬卦)曰:昔者赤舄止木之遽初鸣曰鹊后鸣曰舄有夫取妻存归亓家◇212 35、□(知北逰按:此简头有姤卦卦画,此当即姤卦)曰:昔者◇5 36、兑曰:兑=黄衣以生金日月并出兽□◇ 37、丽曰:昔者上◇ 38劳曰:昔者蚩尤卜铸五兵而攴占赤□◇536 39、陵(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谦卦卦画,此即谦卦)曰:昔者赤乌卜裕水通而见神为木出焉是啻◇503 40、介(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豫卦卦画)曰北=黄鸟杂彼秀虚有樷者□□有□□人民◇207 41、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307◇□□奔月而攴占□□□◇201 42、渐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渐于◇335 43、晋(知北逰按:原字上艹下晋。下同)曰:昔者◇◇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帝晋之虚作为□◇ 晋曰:昔者夏后启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帝晋◇336 44、明夷曰:昔者夏后启卜成乘飞龙以登于天而攴占□□◇ 45、蜷(知北逰按:原字上 下虫,或释螣。

此简头有既济卦画)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占之曰不吉蜷亓席投之◎(知北逰按:原字左亦右谷)蜷在北为牝□◇213 46、□□(知北逰按:此简头有未济卦画)□□□攴卜□□□◇ 47、◎(知北逰按:原字从辶彖声,即遯卦)曰:◎旦(知北逰按:原字从艹)以入为羽不高不下即利初事有利□◇463 48、亦(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蛊卦卦画)曰:昔者北□◇343 夜曰昔者北□夫=卜逆女◇ 49、□曰昔者北敢夫=逆女过而攴占□◇404 50、筮曰□之□筮盖之□□◇537 51、□(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贲卦卦画)曰昔者◇ 52、中绝(知北逰按:绝字当是从糹包声,即中孚)曰:啻□卜◇317 53、大壮曰:昔者◇408隆卜将云雨而攴占囷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降◇196 壮曰:昔者丰隆◇320 《连山》作成后,藏于兰台(汉代宫中藏书之处),并在社会上流传。为了使人相信这的确是古传的易书,作伪者自然不敢吐露实情,后来刘歆被诛,其事益无人知晓,故桓谭见到了《。

6 “场”的多音字有哪些

一、场的拼音是chǎng和cháng,有两个读音。

二、场的基本释义:

[ chǎng ]

1、适应某种需要的比较大的地方:会~。操~。市~。剧~。广~。

2、舞台:上~。下~。

3、指某种活动范围:官~。名利~。逢~作戏。

4、事情发生的地点:现~。当~。在~。

5、指表演或比赛的全场:开~。终~。

6、戏剧中较小的段落,每场表演故事的一个片段。

7、用于有场次或有场地的文娱体育活动:三~球赛。

8、电视接收机中,电子束对一幅画面的奇数行或偶数行完成一次隔行扫描,叫做一场。奇数场和偶数场合为一帧完整画面。

9、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

[ cháng ]

1、平坦的空地,多用来翻晒粮食,碾轧谷物:打~。起~。~上堆满麦子。

2、集;市集:赶~。

3、用于事情的经过:一~透雨。

三、场的笔顺是横, 竖, 提,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撇, 撇。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一、现场

[xiàn chǎng]

发生案件或事故的场所以及该场所在发生案件或事故时的状况:保护~,以便取证。

二、牧场

[mù chǎng]

放牧牲畜的大片草地:就在雪山群峰的围绕中,一片绮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

三、扬场

[yáng cháng]

把打下来的谷物、豆类等用机器、木锨等扬起,借风力吹掉壳和尘土,分离出干净的子粒。

四、赶场

[gǎn cháng]

赶集:每到逢场时节,苗族青年男女利用赶场展示自家农产品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爱意和真情。

7 一字开头的词语

一丁不识、一蹴而就、一举成名、一刻千金、一鸣惊人等。

1、一丁不识

解释: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译文:天下没有事,你辈挽着两大弓,一个字都不认得。

2、一蹴而就

解释: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出自: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译文:天下的学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3、一举成名

解释: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出自:刘向·汉《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译文:然而,这一举动而霸业可成了。

4、一刻千金

解释:一刻时光,价值千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出自:宋·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译文:春天的夜晚,即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朵散发出丝丝缕缕醉人的清香,在月光下摇曳着朦胧的倩影。

5、一鸣惊人

解释: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自:韩非·战国《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译文:虽然没有飞,飞必冲天;虽然没有鸣,在一定惊人。

1 谁翻译一下建木的文言文

在西南方黑水流经的地方,有一处叫都广野,后稷就埋葬在这里。这里出产膏菽、膏稻、膏黍、膏稷,各种谷物自然成长,冬夏都能播种。鸾鸟自由自在地歌唱,凤鸟自由自在地舞蹈,灵寿树开花结果,丛草树林茂盛。这里还有各种禽鸟野兽,群居相处。在这个地方生长的草,无论寒冬炎夏都不会枯死。

在南海以内,黑水青水流经的地方,有一种树木名叫若木,而若水就从若木生长的地底下发源。

有个禺中国。又有个列襄国。有一座灵山,山中的树上有一种红颜色的蛇,叫做耎蛇,以树木为食物。

有个盐长国。这里的人长着鸟一样的脑袋,称作鸟民。

有九座山丘,都被水环绕着,名称分别是陶唐丘、叔得丘、孟盈丘、昆吾丘、黑白丘、赤望丘、参卫丘、武夫丘、神民丘。有一种树木,青色的叶子紫色的茎干,黑色的花朵**的果实,叫做建木,高达一百仞的树干上不生长枝条,而树顶上有九根弯蜒曲折的桠枝,树底下有九条盘旋交错的根节,它的果实像麻子,叶子像芒树叶。大皞凭借建木登上天,黄帝栽培了建木。

2 关于写树写木的诗和古文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王冕《墨梅》) 13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 1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15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范成大) 16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唐)李峤(qiáo) 1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19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20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 21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高鼎:) 2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2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 2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7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佚名) 28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30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 3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3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3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4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郑思肖《寒菊》) 35惟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李白《别房太尉墓》) 36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 3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1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1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3 核木记文言文全文翻译

不是《核木记》,没有这样一篇文言文,应该是《核舟记》。

核舟记

明魏学洢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虞初新志》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讲什么话。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像弥勒佛,敞开胸怀, 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趾头,像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这只船的底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上名字,题的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划细得像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色黑。又用上一颗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红颜色。

总计这只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桨、茶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魏子仔细地看了这只核舟后,惊叹道: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誉为像是鬼斧神工的事情很多,可是有谁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自如地进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清清楚楚的?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拿我的话来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在说谎。可现在这却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从这件作品来看,在棘木刺的尖端,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来。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注:

参考“古诗文网”曹光甫翻译,个别地方作了修订。

链接网址:gushiwen/GuShiWen_53ca8fd4fcx

4 描写花草树木的古文

1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王冕 墨梅)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焕溪沙)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春望)

5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 过故人庄)

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菊花)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春望)

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 滁州西涧)

5种豆南山下,草胜豆苗稀。(陶渊明 归园田居)

6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 归园田居)

5 《木僧》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1作品原文

将作大臣杨务廉,甚有巧思,常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碗,自能行乞。碗中投钱,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市人竞观,欲其作声,施者日盈数千。

2作品注释

木僧行乞[1]

1、选自唐·张鷟《朝野佥载》。

2、将作:官名,掌管修建宗庙、宫室等土木工程。

3、常:通“尝”。

4、沁州:地名,在今山西省沁源县。

5、布施:本是佛教语,意思是把财物、法度、无畏施舍於人。后来 一般指以财物施舍於人。

3作品翻译

将作曾有位技艺高超的匠人叫杨务廉,特别能搞巧妙的发明设计。他曾经在沁州市雕刻一个木僧人,手里端着一只木碗,自动向人乞讨布施。往木碗中放钱,机关的键钮启动,这个木僧人就会自己说声:“布施!”全沁州市的人,都争抢着观赏这位木僧机器人。都想听听木僧人发声说话,于是争着往木碗里放钱。一天下来,这位木僧机器人可以行乞到好几千文钱。

4作者简介

张鷟(约660—740),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泽 (今河北深县)人,唐代小说家。他于高宗李治调露年登进士第,当时著名文人蹇味道读了他的试卷,叹为"天下无 双",被任为岐王府参军。此后又应"下笔成章"、"才高位下"、"词标文苑"等八科考试,每次都列人甲等。调为长安县尉,又升为鸿胪丞。其间参加四次书判考选,所拟的判辞都被评为第一名,当时有名的文章高手、水部员外郎员半千称他有如成色最好的青铜钱,万选万中, 他因此在士林中赢得了"青钱学士"的雅称。这个雅号后代成为典故,成了才学高超、屡试屡中者的代称。武后证圣(695)时,擢任御史。

6 钻木取火文言文的翻译

一、钻木取火:

1原文:“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日燧人。”

2翻译:太古之初,人们吸吮露珠的精华,以草木为食,居住在山野,则以鸟兽为食,以兽皮为衣,居于近水之处,则以鱼鳖蚌蛤为食物,这些水生之物未经火烤,多腥臊,对肠胃有害。于是有圣人出现,他因为会使用火有德行而称王,创造并作出钻燧来引出火苗,教人制作熟食,铸造冶炼金属来做兵器刀刃,人民因此十分高兴,称他为燧人。”

二、燧人钻木取火

1原文: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2注释: 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同“于”。④鸹:鸱鴞(ch xi o),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⑤燧:读作su 。

3翻译: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7 缘木求鱼 的文言文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宣王说:“不,对此我有什么痛快的呢?我想借此来实现我最大的心愿。”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而闻与?”

孟子问:“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王笑而不言。

宣王笑而不答。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孟子问:“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口腹享受吗?轻软温暖的衣服不够身体穿着吗?艳丽的色彩不够眼睛观赏吗?美妙的音乐不够耳朵聆听吗?左右的侍从不够使唤吗?这些,大王的臣下都足以供给,大王难道是为了这些吗?”

曰:“否,吾不为是也。”

宣王说:“不,我不为这些。”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孟子说:“那么,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君临中原、安抚四周的民族。(不过,)凭您的做法去追求实现您的心愿,真好比是爬上树去捉鱼一样。”

王曰:“若是其甚与?”

宣王说:“像这么严重吗?”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孟子说:“只怕比这还严重呢!上树捉鱼,虽然捉不到鱼,不会有后患。按您的做法去实现您的心愿,费尽心力去做了,到头来必定有灾祸。”

曰:“可得闻与?”

宣王问:“(道理)能说给我听听吗?”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孟子说:“邹国跟楚国打仗,大王认为谁会获胜?”

曰:“楚人胜。”

宣王说:“楚国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⑧。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说:“是这样,小的一方本来不可以同大的一方敌对,人少的本来不可以同人多的敌对,势力弱的本来不可以同势力强的敌对。天下千里见方的地方有九块,齐国的土地截长补短凑集在一起,占有其中的一块。靠这一块地方去征服其他八块地方,这同邹国跟楚国打仗有什么两样呢?(大王)何不回到(行仁政)这根本上来呢?如果现在大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里任职农夫都想到大王的田野里耕作,商人都想到大王的市场上做买卖,旅客都想从大王的道路上来往,各国痛恨他们国君的人都想跑来向您诉说。果真做到这样,谁能阻挡大王统一天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