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博物馆的馆藏宝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7收藏

山东省博物馆的馆藏宝藏,第1张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宝藏

陶胡人俑

年代:元

尺寸:高292厘米。

出土时间:1955年

地点:济南祝甸出土,泥质灰陶,外饰红色陶衣。该雕塑惟妙惟肖,表情逼真,真实再现了西域人的魁梧、威武、粗矿豪爽的性格。它给我们研究和了解当时西域人的生活提供了实证。

无款葵花蛱蝶图扇面卷

年代:宋

尺寸:纵243、横255厘米

出土时间:1971年

地点:山东邹城明鲁王朱檀墓

扇面右为葵花蛱蝶图,左为金书题诗,钤“皇姊图书”印。拖尾冯子振跋称为“宋高宗德寿宫题葵花扇面”。

山旺山东鸟Shandongornisshanwangensis

年代:中新世中期(距今约1700万前)

山旺山东鸟标本产自山东省临朐山旺,化石种是属于鸡形目的一种鸟,有点像一般的家鸽。这件化石标本保存较好,而且姿态优美,栩栩如生,是一件有极高观赏价值的展品。它是我国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鸟化石,对研究鸟类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绿釉陶俑

年代:东汉

尺寸:高298厘米

出土:山东高唐城东固河出土

器形:陶俑右衽袍着身,跪坐案前,裸臂持刀,形象生动逼真。

白玉番莲盘

年代:清

尺寸:口径17、底径104、高4厘米

器形:就像一朵水中绽放的白莲。浅腹撇口,莲瓣形圈足,莲瓣雕琢精细,间距均等。器薄体轻,玉光宜人。

鎏金双螭车轙

年代: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尺寸:高112、宽114厘米。

出土:1970年5月曲阜九龙山汉墓出土。

器形:通体鎏金,饰透雕双螭攀山纹。

粉彩花卉玉壶春瓶

年代:清宣统

尺寸:高291厘米 口径88厘米 底径122厘米

简介:胎质细洁坚致,釉色晶莹温润。造型既敦厚又柔丽,主体纹样以粉彩绘前后对应的牡丹、秋葵、飞蝶等图案。牡丹香艳,秋葵娇媚,缀以深浅有致的绿叶及双双飞舞的彩蝶,画面透出浓浓的春意,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底有“大清宣统年制”红彩楷书款。

加官图轴

年代:清

尺寸:纵173、横95厘米

简介:李鱓(公元1686—1757年后),字复堂,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擅长花鸟。

四神画像石

年代:东汉尺寸:纵78、横110厘米

出土:邹县(今邹城)看庄乡出土

简介:浅浮雕。画面刻有青龙、朱雀、玄武、白虎四神及人物。龙衔联珠,朱雀展翅,四神守护,欲求吉祥。

红缎彩绣弓鞋

年代:清(1616——1909)

尺寸:通高87厘米、底长93厘米、跟高3厘米。

简介:红缎面、粉布里,木底、高跟;绿缎镶缘鞋口,前脸至足尖装饰三道花绦,鞋帮两侧彩绣折枝花卉,后跟处有绿缎面的袷鞋跟头,底包浅绿缎。

水晶鹿镇纸

年代:明

尺寸:高63、长10厘米

出土:1971年山东邹县(今邹城)明鲁王朱檀墓

简介:鹿首微昂,目视前方,四肢蜷曲俯卧于地。鹿儿的可爱在于它的晶莹剔透、在于它对生命的展示,更在于它让生命的可爱流传千古。

松竹梅玛瑙洗

年代:清

尺寸:高103厘米

简介:选用上等玛瑙雕琢为二连体形,莹润的质地配以绿色松竹灵蝠,再缀以白色梅花,使洗子显得格外素雅清新。

御题西湖十景诗集锦墨

年代:清

尺寸:最大一枚长87、宽31、厚1厘米

简介:共10枚,形态各异,均以一面绘画,一面行书阳识涂金御题诗文的形式将“苏堤春晓”“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平湖秋月”“柳浪闻莺”“双峰插云”“南屏晚钟”“华港观鱼”“雷峰夕照”“断桥残雪”十大西湖美景,分别刻画于每一块墨上。

作者:汪节庵。

涂金人物墨

年代:清

尺寸:高16厘米

简介:人物形象神态各异,造型生动。表面涂金。

御制耕织图集锦墨

年代:清尺寸:首墨长108、宽29、厚09厘米

简介:共47枚,一函二匣,上匣24枚。首枚一面镌绘双龙对峙,中间涂金楷书“御制耕织图序”六字;另一面镌书康熙亲笔行草序,文十行,为康熙三十五年二月题。余23枚均一面镌绘耕作图景,另一面篆书“御辞”二字,下为行书诗文四行。下匣贮墨23枚,内容为养蚕织布。最后一枚墨一侧有小字楷书阳识“曹素功谨制”。

1、七星鲁王宫,在山东瓜子庙。

2、海底沉船墓,在西沙。

3、云顶天宫,在长白。

4、秦岭神树,是祭坛。

5、西王母宫,在柴达木的盐沼,是西王母国的旧址。

6、张家的古墓,出自阴山古楼卷。

盗墓笔记的起因;

五十年前,一群盗墓贼挖到了一部战国帛书,残书中记载了一个奇特的战国古墓位置,但也因为遭遇恐怖经历几乎全部身亡。

五十年後,其中一个盗墓贼的孙子在先人笔记中发现了这个秘密,随即纠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盗墓高手前去寻宝,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古墓中竟然有著这麼多诡异的事物:七星疑棺、青眼狐屍、九头蛇柏……。

扩展资料

七星鲁王宫:

七星鲁王宫篇刚开始说了吴邪的爷爷辈,挖开了一个血尸墓,到最后只有吴邪活了下来,其实血尸墓,是指带有朱砂的古墓,用洛阳铲挖出来的土几乎都是红色的,如血泡过的一般,所以称之为血尸墓。

在这本书中,吴邪是第一次下墓,而且还碰到了另外两位主人公,那就是胖子和小哥(张起灵)这便是日后的铁三角。

云顶天宫:

明初的鬼手神匠汪藏海,设计建造的云顶天宫那是一座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漂浮在天上的宫殿,宫殿下方云雾缭绕,宫殿的建造者们,站在地面上,仰望着天空中,而边上的一座山上有一个道者,正怡然自得微笑。

这小小的双耳壶无法表达出这个工程的任何雄伟壮观之处,但是张起灵还是感到了一阵无法抑制的激动,因为他知道他找到了什么东西。

参考资料:

-盗墓笔记

1969年,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尚寨村 ,一群鬼鬼祟祟的人来到了村子附近 九龙山南麓 盗掘古墓。动静如此之大自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专家勘探得知:这儿居然是一座 明代藩王 的陵墓。墓主人是 朱元璋的爱子 墓中出土了唯一一件亲王用的冠冕类实物

对考古有所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咱们国家历来是 不主张主动发掘古代墓葬的 。文物在地下埋藏的时间太长了,早就适应了地底的环境,一旦离开原有的环境对文物的 损坏是不可估量 的,看着 精 美文 物 在自己眼前变得 面目全非 ,考古人员也是相当惋惜的。

1955年,郭沫若 申请挖掘朱棣陵,没有发现皇陵的入口只能放弃了,最终 郭沫若 选择挖掘 万历皇帝的定陵 。由于当时的 经验技术不到位 ,墓中存放的 精美字画、丝绸文物瞬间就灰飞烟灭了

1965年时,郭沫若 建议 周总理 挖掘始皇陵 回忆起 定陵挖掘 的惨痛代价, 周总理 非常生气说:“ 想都别想,十年之内不准再提这件事!

1974年 ,村民在 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 。在之后的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 兵马俑原本表层都是鲜艳的彩绘 ,哪曾想出土后 兵俑身上的彩绘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就消失了 ,只有个别兵佣还残留着彩绘的痕迹。此后 国家就不主张主动发掘古代墓葬了

眼下这座 明代藩王 的古墓已经被盗挖了, 失去了原有的保存条件 ,没办法只能请考古专家带队过来进行抢救式的发掘了。 村民挖掘的这座古墓位于 邹城 东北部, 九龙山的南端 ,墓葬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是风水绝佳之地。

古人极其重视陵墓的选址 ,据说 武则天的乾陵 就是 袁天罡 李淳风 两位风水大师一块选出来的。古人啊极其的迷信,他们坚信死后葬于风水绝佳之地,能为自己的后代带来好运。 邹城 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 孟子 的诞生地,素有 孔孟桑梓之邦 的美誉。

考古专家来到了发掘现场,看见了一个特大号的 盗洞,这洞有5米宽,10米深 。听当地的村民说他们 挖了1个多月 了, 才挖了8、9米 长。经过研究专家决定,沿着原有盗洞由 南向北继续推进 ;为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大家将5米宽的盗洞改成了现在的 1米宽

通道被设计成 弧形券顶 更好地避免通道塌方 。洞的 两壁垂直于地面 ,将 顶部封土的重量 均匀地传到两壁 。尽管如此,考古人员工作之时,顶部不时会有土块掉落,更恐怖的是通道竟然 还出现了小面积的塌方

为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塌方停止后工作人员进洞观察发现他们打开的通道,在门楼的上方。通道是否会继续塌方水也不敢确定, 万般无奈之下,考古工作只能暂停了

考古工作被搁置后,工作人员也没闲着,查墓主人的身份去了。明代万历二十四年 《兖州府志》 卷二十三里记载: 皇明鲁荒王园,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九龙山

康熙 五十四年的《 邹县志》 记载: 明鲁荒王园在九龙山 。根据现有资料判断这座墓的主人是明代的 鲁荒王 朱元璋 的十儿子 朱檀

朱元璋 称帝后 定都南京,改国号为明,年号洪武 。老爸登基做皇帝了,儿子们自然也能捞个藩王当了。 朱元璋 将自己长子,幼子除外的24子封到各地方担任藩王。 朱元璋 的十子 朱檀 被封为 鲁王 ,封地在 山东兖州 ,包括现在的 邹城 地区。

至于荒字是 朱元璋 后来加上去的。 朱檀 生于 明洪武三年 ,据 《明史》 记载 朱檀 自幼聪明过人, 十五岁到兖州府,就任藩王 。哪成想他就任藩王后, 沉迷研究长生不老之术 服用金丹过量导致毒发身亡 十九岁便命丧黄泉 。得到消息的 朱元璋 恼怒至极,赐 朱檀为鲁荒王

得到消息的 朱元璋 恼怒至极,赐 朱檀为鲁荒王 。考古专家走访得知,这座墓西侧60米处,有座古墓出土了墓志铭,墓志铭明确记载了墓主人就是鲁荒王的妃子戈氏。

因塌方搁置的考古工作继续着,为确保人员安全,考古专家决定在地面上开方, 做垂直发掘 ,以门楼为中心,往四边画一个 25米乘25米 的大土方,从上往下发掘。那曾想上面的封土夯得太结实了,花费了 1个多月终于挖了15米深

按理说 门楼 应该看见了,工作人员决定放炮,炮声过后 门楼 终于露出来了,考古专家一看这 门楼 前面还有一堵高1米厚一米的青砖墙。拆除这堵墙又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露出了一堵 带着大锁的墓门

考古人员 小心翼翼地把墓门上的锁锯开,专家一推这墓门还是打不开。考古人员仔细观察才发现墓门之所以打不开,是因为 封土下沉将墓门给堵上了 。无奈之下只能将 东扇门卸出一个角 ,为安全起见考古人员决定 不动西扇门,让它充当顶梁柱

打开上面的缺口墓室内部的情况一目了然。首先看见的是 万年灯大缸 ,又称 长明灯 ,用来 消耗墓室内的氧气 ,让墓室内的东西更好地保存。地面上积满了厚厚淤泥,淤泥中有 木雕仪仗俑

进入墓室后考古专家在供桌上发现了一个 贴金花纹的木匣 ,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写着“ 鲁王之宝 ”的木印。这也印证了专家之前的推测这的确是 鲁王朱檀的墓

专家在墓室的东扇门后面发现了 两把铁质的钥匙 ,专家一想这两把钥匙应该是墓门上面的钥匙,大伙儿拿着钥匙来到了后室墓门,只听咔嚓一声响,沉寂多年的墓门终于被开启了。 后室有券顶承重封土没有下沉,墓门轻松打开了

明代大型墓葬 中, 文物 相对集中在棺椁所在的 后室之中 ,你说这专家如何能不激动呢?果不其然,后室里有这大量的 积水 棺椁 早已不在棺床之上了,它正 斜靠在一边 ,棺不在椁里面,棺早已被水泡的发涨,从椁中涨了出来。

棺床东侧的地面上 ,发现了一个 朱漆木箱 ,木箱中竟然放置着 九旒冕 ,主体部分保存完整。 相传冕制起 源于黄帝 ,冕是 黄帝 大臣胡曹 制作的礼冠,之后在有 虞氏时期称为"皇 ", 夏代称为"收" 商代称为"冔" 周代再称为"冕"

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 参加祭典 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 等级最高的礼冠 。是我国古代 隆重和正式的冠饰 ,也是 冕服 当中的 首服 冕冠 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缨、纩、紞等部分组成。

周朝 礼仪规定, 戴冕冠者都要身着冕服 ,冕冠的基本样式以及这套 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后代所沿用 唐代进行改制 ,使用二十四铢。 明朝规定 天子 之冕,前后分别垂着 十二道 旒 。每道缝上有赤黄、青白、黑共 十二颗玉珠 太子用十一流十一珠, 亲王用九旒九珠

朱檀属于亲王 按制使用 九旒冕 ,前后共垂着九道 旒,每道 上都有九颗五彩的玉珠。这也和墓主人亲王的身份对应上了,鲁荒王朱檀墓发现的 九旒冕是全国发现的唯一一件 亲王用的冠冕类实物

后室东部的地面 上还发现了,散落的 玉带、玉杯、梳妆用具 等等器物。梳妆用具被装在纱布袋里面,里面还有 铜镜、金耳挖勺、金牙签、金簪 等等生活用品,由此可见这 鲁荒王朱檀 对日常生活也是十分讲究的。

古代人们讲究事死如事生,人们生前享乐的,死后也要一起埋入地下,看来此言不虚啊!棺盖打开里面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熏得专家眼睛都睁不开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朱檀 的尸骨头朝北仰着身子,直着四肢,两腋之下各有一个 小金块 ,尸骨被棉被和袍服紧紧地包裹着。外层穿着金缎 四团龙袍 ,腰上系着 白玉带 ,头两侧枕着丝带,发髻非常完好,上头插着 金簪

明代初期,政治清廉 ,历经乱世的 朱元璋 有感于帝王大墓因厚葬容易遭到盗墓贼的叨扰,留下明确遗训“ 丧祭仪物,毋用金玉 ”。1991年湖北省武汉市发现的朱元璋第六个儿子 楚昭王朱桢 的墓中仅出土了百余件陪葬品,价值不是很高。

再看看这 朱檀 的墓和“清廉”没关系啊甚至可以说是奢靡啊!考古专家查阅大量史料后得出结论:一、 朱檀是明代第一位去世的亲王 ,身份比其他亲王更加尊贵。《 明太祖实录 》记载:这座墓葬是由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刘伯温 亲自选定的,工期历时四个月,工程浩大。

二、 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十分疼爱 。朱元璋因为器重儿子才会把他封到兖州。哪成想这儿子最后痴迷金石之术,谥号鲁荒王亦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儿。 朱檀的墓 是已知明代亲王墓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品最多、最精致的墓。

本期的文章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杜牧心境广阔,却不能否认,文物自古以来都很受人们喜爱。考古学家可以挖掘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物品,有一样东西却很少出现——珍珠。曾有人就在鲁荒王墓中,找到一个盒子,盒内有顶冕旒冠,上面的珠子明明无人偷盗,也还是不全。一切缘由都是有答案的。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明鲁王墓”,又名鲁荒王陵。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市区东北125公里,中心店镇尚寨村北,九龙山南麓。1969年冬,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下,邹城群众在九龙山积极开挖防空洞。厚实的泥土被铁锹挖开,湿润的土**暴露在空气中,村民越挖越深,前方一大片泥地却突然塌陷,有经验的老人意识到——挖墓道里去了。他们立即报告了文物部门,1970年春至1971年,山东省博物馆、济宁市和邹县考古工作者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对此处进行发掘。一开始,他们人数不多,随着墓穴规模逐渐露出,文物数量更是惊人,当地才赶紧加派人手。

最终的墓穴规模竟然达7万多平方米,它原来是朱元璋第十子明鲁王墓。考古学家共出土了文物2000多件,其中有震惊考古届的九缝皮弁,又名九缝朝冠,为鲁王巡视、朝宾、诸侯上朝时穿用,地位仅次于冕。还有史书上记录的织绵缎盘袍,制作精美,是迄今为止中国范围内发现,仅一件保存较完整的明初亲王等级的常服袍。

而出土的金镶玉带,扣体为双层透花金片,一颗大宝石镶在中间,周围由红、蓝宝石、绿松石、祖母绿、珍珠和猫眼宝石簇拥,通体总计镶嵌各色宝石33颗……

在如此多的珍贵文物中,墓内发现的一个漆盒却格外引人注意。因为漆盒内里面放置一顶冕旒冠——九旒冕。明朝时期,“九旒冕”就是亲王谒见皇帝或有重大仪式时,才会佩戴的礼帽。这顶九旒冕,就是独属鲁王的“王冠”,它用九旒和九珠制成,共用珠162颗,仅次于皇帝的十二旒十二珠。它是何等的珍贵。更何况这件600多年前明初亲王冕冠的出现,是仅存于世的古代冕服实证,是填补史阙,研究古代冕服制度的珍贵实物。它恐怕会掀起考古界的又一轮狂潮。正在考古学家将它送回研究所进行修复时,却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专家想根据资料的记载修复九旒冕。首先,他们需要修复冕的顶部,一处叫“綖板”的地方。只见綖板前圆后方,古人用它比喻天圆地方,表示博大的意义。再将綖板涂黑漆,黑色表示庄重。随后,他们接着修复冕的框架,也就是头部接触的帽子。它是用“藤篾”编制的,表面敷罗绢黑漆,用金圈、金边镶嵌,尽显尊贵。最后再修复“垂旒”,因为按照资料记载:“鲁荒王的九旒冕,前后共垂着9道旒,每道上有9颗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颗,这和鲁荒王朱檀亲王的身份相应。”

计划非常完美,再专家动手修复时,却出现了大纰漏——珠子不是162颗,少了许多。如此珍贵的珠子,被牢牢地密封在漆箱中,考古团队又非常重视它,从开封到修复,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漆盒,珠子怎么可能会丢?修复专家疑惑不解,惶恐地找到考古专家。

考古学家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答案。原来在考古届,一直有一句话:“古墓无珍珠”。为何古墓很少见珍珠,难道古代人很少生产珍珠吗?其实我国采用珍珠的历史,至迟可推溯到夏代。淮河产珠,见于《尚书》《说文》。《尚书禹贡》“淮夷蠙珠暨鱼”。淮夷指淮河流域的土著居民。蠙,据孔颖达疏,是“蚌之别名,此蚌出珠,遂以蠙为珠名”。江汉地区产珠,史料更是多见。

既然古人很早就发掘出珍珠,为何古墓中很少见它,难道古代珍珠很少被利用起来?其实查阅古籍,就会发现古人主要用来装饰、药用或者充当货币,《史记司马相如传》之《子虚赋》云:“楚王乃驾驯马交之驷,乘雕玉之舆,靡鱼须桡旃,曳明月之珠旗……。”张揖注日:“以明月珠缀饰旗也。”饰被。《楚辞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王逸注:“言床上之被,则饰以翡翠羽及珠玑,刻画众华,其文烂然,而同光明也。”珍珠在古代非常多的朝代里,都有大量用途。

去除了上面的理由,考古学家后来总结出珍珠少的真正原因——珠子的自然老化。举一个例子,2002年,有考古学家发掘巴东宝塔河古墓群,在清理编号为M3的一座东汉时期墓葬的底部时,发现有50余颗珠子,分别处于五个不同位置,正在专家将它小心翼翼地挖出土时,却发现它们质地非常疏松,根本不能用手捏拿,只能用竹片轻轻地从泥土中剔出置于包装盒中。尽管如此,还是有两颗被弄破了。

大家也不必为珍珠感到可惜,因为珍珠的消失是很正常的现象。古人常说“人老珠黄”,形容年轻人年纪大了,容颜就不在了,虽然犀利,但描述得很直白。随着年份的增加,珍珠中的水分更加容易失去,因此,珍珠一般经历六七十年,就会渐渐失去光泽,经历150年左右将消散殆尽。这就是古墓无珍珠的真正原因。

而专家们在九旒冕的盒子里,果然找到了不少的珍珠粉,这件文物毁损的的例子却给了考古学家很多启发。其实许多文物都有自然降解和消失的年份,有的一千年,有的两千年,将文物埋在地下,也不是最好的办法,让文物走进博物馆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故此,有些危险的陵墓,比如水淹,倒塌的陵墓,应该被保护性发掘,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目录 1 拼音 2 鲁王酒的别名 3 处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鲁王酒的用法用量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鲁王酒 1 拼音

lǔ wáng jiǔ

2 鲁王酒的别名

鲁公酒

3 处方

茵芋30铢,乌头30铢,踯躅30铢,天雄24铢,防己24铢,石斛24铢,细辛18铢,柏子仁18铢,牛膝18铢,甘草18铢,通草18铢,桂心18铢,山茱萸18铢,秦艽18铢,黄芩(胡洽作黄耆)18铢,茵陈18铢,附子18铢,瞿麦18铢,杜仲18铢,泽泻18铢,王不留行(胡洽作天门冬,《千金翼》作王荪)18铢,石南18铢,防风18铢,远志18铢,干地黄18铢。

4 制法

上(口父)咀,以酒4斗,渍之10日。

5 功能主治

风眩心乱,耳聋,目暗泪出,鼻不闻香臭,口烂生疮,风齿瘰疬,喉下生疮,烦热,厥逆上气,胸胁肩肿痛,手不上头,不自带衣,腰脊不能俯仰,脚酸不仁,难以久立;八风十二痹,五缓六急,半身不遂,四肢偏枯,筋挛不可屈伸;贼风咽喉闭塞,哽哽不利,或如锥刀所刺,行人皮肤中,无有常处,久久不治,入人五脏,或在心下,或在膏盲,游走四肢,偏有冷处,如风所吹,久寒积聚,风湿五劳七伤,虚损百病。

6 鲁王酒的用法用量

鲁公酒(《千金翼》卷十六)。方中甘草,《千金翼》作干姜。

7 摘录

《千金》卷八

古籍中的鲁王酒 《普济方》:[卷一百十六诸风门]诸风杂治

。日三服。曝药为末。酒服方寸匙。以身体暖为度。鲁王酒(出千金方)治风眩心乱。耳聋。目暗泪出。鼻不闻

《证类本草》:[卷第十]羊踯躅

丸之类,及治风诸酒方皆杂用之。又治百病风湿等,鲁王酒中亦用踯躅花。今医方挪脚汤中多用之。南方治蛊毒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羊踯躅

丸之类,并治风诸酒方皆杂用之。又治百病风湿等,鲁王酒中亦用踯躅花。今医方捋脚汤中多用之。南方治蛊毒

《本草图经》:[草部下品之上卷第八]羊踯躅

前言: 1969年冬,在山东省济宁市下辖市区东北25里的九龙山之南麓,当地群众正在开挖防空洞之时发现一座古墓。1970年春至1971年,山东省博物馆和济宁市考古工作者对该座古墓地宫进行发掘,确认该墓主人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鲁王墓中共出土各类随葬品1100余件,经修缮后于1988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鲁王墓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王墓出土文物中有当世仅存的明初亲王冕冠—九旒冕及明初亲王制皮弁实物—九缝皮弁。还有山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镶嵌了各色宝石33颗金镶玉带。那么这位享受了如此奢华陪葬品的鲁王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他的一生及其后代又有些什么传奇故事呢?

朱檀,生于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二月十七日,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生母宁妃郭氏,是大明开国功臣郭兴和郭英的妹妹。在当年十一月的大封功臣之时,郭兴被封为巩昌侯,郭英也在日后被封为武定侯。

四月七日,朱元璋第一次大封诸王,刚刚满月的朱檀被封为鲁王,是当次册封的所有亲王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由于朱檀年纪太小,根本无法出席册封典礼,老朱特地设立"保抱"一职,专门负责抱着年幼亲王行礼。

随着鲁王年龄增长,朱元璋开始考虑他的封国所在。当时秦王、晋王、燕王等成年亲王都被派往边境线上戍边,但对于鲁王,老朱显然还是网开一面。洪武十二年三月,朱元璋下旨设立兖州护卫指挥使司,标志鲁王封国被确立为兖州。兖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为古九州之一,本属于济宁府管辖。但在册封鲁王之后,朱元璋将兖州升格为兖州府。洪武十三年三月,又下诏在兖州动工兴建鲁王宫殿。

洪武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的女儿被册为鲁王妃。十月二十一日,鲁王携王妃一起就藩兖州府。

在《明史》的记载中,鲁王朱檀是一个 "好文礼士,善诗歌" 的优秀亲王。也许鲁王表面上确实像《明史》说的那样,有着贤王的做派。但是《明太祖实录》中却在朱檀就藩两年以后突兀地又记了一条鲁王成婚的记录,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从《实录》刻意强调这次的鲁王妃是前妃的妹妹来看,鲁王的这位前妃身上必然发生了不可明言的变故。但是《实录》和《明史》都对此事讳莫如深,让人不得要领。好在有明初大内密档《太祖皇帝实录》这本书,为我们透露了汤妃的下场。

鲁王夫妇二人将大量民间及军中孩童绑入王府阉割,传说所阉割之物被用来当作药引,配合夫妇二人炼丹。如此伤天害理,自然让平民出身的朱皇帝怒不可遏。二人被带回南京后,朱元璋下令对鲁王施以"髡刑",即剃光犯人的头发和胡须,是上古五刑之一,对犯人极为羞辱。至于王妃汤氏,虽然朱元璋气急败坏说要将她凌迟,但想来老皇帝不至于让一个大男人刽子手去给儿媳这样用刑,王妃大概率是被勒令自尽了。

这件皇家丑闻,朱元璋一定是自感没脸,同时对于老伙计汤和也过意不去,这才有了册封汤和次女再为鲁王妃的举动。

可惜的是朱元璋的一片苦心,并不能为儿子朱檀所理解。他继续服食着金石丹药,甚至毒性发作把眼睛给弄瞎了。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鲁王朱檀终于毒发身死,年仅20岁。

接到讣报的朱元璋又气又伤心,作为一个62岁的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是巨大的。鲁王是洪武朝第一个去世的成年亲王,他的丧制怎么定,老朱让礼部官员考察宋朝的制度进行制定。

对于朱元璋本人来说,鲁王去世,他要做的只是素服五日。但是三年后皇太子朱标去世,老朱则需服齐衰十二日。可见太子的身份毕竟还是比亲王尊贵许多。

俗话说"生封死谥",朱檀生前是鲁王,死后必然也要有个谥号。但是儿子如此胡作非为,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谥号来盖棺定论呢?朱元璋思考了很久,最终这位开国雄主并没有徇私舞弊,实事求是地给亲儿子赐谥曰荒。谥法" 外内纵乱、好乐怠政曰荒 ",是一个十足的恶谥。

鲁荒王死的时候虽然只有20岁,但却留下了一个儿子,为王府留下了香火。洪武二十一年六月十二日,鲁王侧室戈氏为朱檀生下一子,名朱肇煇。鲁王死后,宫眷是待在兖州王府,还是回了南京,似乎是一个谜。

鲁王府左长史胡秉忠在鲁王死后曾上奏朝廷,称由鲁王岁禄五万石所折收的金银钞锭已由山东布政使司送至王府,未敢即收。朱元璋认为鲁王虽然薨逝,但国用不可缺,命如数收受。由此看来,似乎第二任汤妃、侧室戈氏带着鲁荒王独子一直居住在兖州王府。

但是在靖难战争后,朱棣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三月命朱肇煇袭封鲁王,同时下旨重新修缮鲁王府宫殿,似乎朱肇煇又是在南京长大。永乐六年七月,鲁王朱肇煇之国兖州。

笔者另外查到洪武二十三年正月信国公汤和入朝见驾时中风,老朱特旨命鲁王妃归宁侍疾。而汤和死于洪武二十八年,意味着汤妃在凤阳待了近五年。想必是朱元璋觉得戈氏一人带着自己孙子住在兖州并不妥当,因此将其母子召回南京照顾。

鲁荒王妃汤氏,死于明宣宗宣德八年三月。朱肇煇生母戈氏,死于明英宗正统四年十月。朱肇煇本人死于明宪宗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七月,享年79岁,谥曰靖。和他荒唐的父亲不同,鲁靖王朱肇煇礼贤敬士,素称贤王。《明太宗实录》记载了朱棣对这位侄子的喜爱:

朱肇煇共六子,庶长子朱泰坾封安丘王,嫡长子朱泰堪封鲁世子(即鲁惠王),第三子朱泰壆封乐陵王,第四子朱泰墱封钜野王,第五子朱泰野封东阿王,第六子朱泰塍封邹平王。此后鲁王府一脉子嗣在兖州枝繁叶茂,一直繁衍到明末。清军南下之时,鲁荒王九世孙鲁王朱以海在浙东起兵,称监国。永历帝登基后复称鲁王,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于金门病故。我大清修纂的《明史》中称朱以海为郑成功所杀,是真是假,自有金门岛上的"明监国鲁王墓"作证。

结语: 朱檀 "幼聪慧" ,本来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免去他戍守边疆的风霜之苦。可这位鲁王不知好歹,信奉金石之道,不但辜负了父皇的期待,也害死了自己的王妃。自朱檀以后的历代鲁王牢记先祖之耻,在宗室中口碑甚佳。那么对于先祖这个"荒"的恶谥,鲁府子孙该怎么称呼呢?汤和有个曾孙叫汤文瓒,娶了朱肇煇的女王福山郡主,在他的墓志中提到朱檀时称之为"鲁先王"。

山东省博物馆的馆藏宝藏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宝藏陶胡人俑年代:元尺寸:高292厘米。出土时间:1955年地点:济南祝甸出土,泥质灰陶,外饰红色陶衣。该雕塑惟妙惟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