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书上没有兵马俑的记载,这是怕被盗墓贼光顾吗?
秦始皇在13岁还是秦王时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到50岁死的时候还没有修好,胡亥即位时给他爹又继续修了2年才草草完工,这前后历经了近40年的时间,修筑这个陵墓最高峰时从全国征发了上百万人。而作为皇家陵墓,特别是秦始皇的陵墓,这属于国家机密的最高级别了,是禁止在历史上留下任何记载,更别说宣传了,而且在出土的秦陵墓的瓦当里有许多的记号,但这些仅为职位、地区等代号,不像修长城时每个砖上都刻有人的名字,所以皇陵和兵俑都是非常隐秘的事情。
兵马俑坑为半地下结构,其上方原本有棚木并且高出地表,这与秦始皇陵其他陪葬坑低于地表8-10米形成鲜明对比,坑内甬道纵横交错,仅1号坑就有供人行走的通道多达20个,这种完全开放式的结构完全不符合深埋地下的陪葬规格。
考古研究表明,这些兵马俑的制造年代,大约在秦统一全国的公元前221年动工,至公元前209年结束,前后大约历时10年,需要几万工匠共同劳作。很多人一致认为是因为当时修建这一声势浩大工程的工匠全被杀掉了,导致这一工程无人知晓。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项羽等一系列农民起义军进入咸阳城之后,对于咸阳的大肆破坏,致使秦国对于这方面的记载,可以说是一把火付之一炬。并且秦国方面,为了保密的需求,更是选择直接将建造秦始皇的那批工匠直接封死在了秦始皇的陵墓里面。骊山大墓的建造者,或者是监督建造的那批人要么战死疆场,要么直接被项羽杀死,可以说了解这批兵马俑存在的人几乎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么总是能够在新闻或者网络山看到哪个古墓被盗墓贼光临造成了多大的损失,有些时候我就会想考古队怎么总是跟在盗墓贼身后就不能提前发现古墓吗?后来经过查阅资料才得知原来这是有原因的,首先考古队每年挖掘古墓数量有限但盗墓贼不同他们那里有好东西就去哪,其次专业的考古人员很少所以挖掘古墓很不容易让使得不法分子趁虚而入。
一、考古队每年挖掘古墓数量有限但盗墓贼不同他们那里有好东西就去哪。
考古队虽然是针对古墓中的文物进行研究但他们也是有部门有领导的,如果他们想要打开哪个古墓研究需要提交申请然后进行审批经过同意后才能开墓,但是盗墓贼不同他们行动自由看哪个墓好他们就开哪个,而且考古队每年能够打开的古墓数量是有限额的所以就对开古墓造成了一些枷锁,所以有些时候并不是考古队没发现而是他们没有指标不能开古墓。
二、专业的考古人员很少所以挖掘古墓很不容易让使得不法分子趁虚而入。
考古这项事业虽然听着很伟大很让人羡慕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因为古墓都是在荒山野岭的地方所以他们一出差就是好几个月甚至是几年,而且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非常艰苦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做这个行业,但盗墓贼不同他们就是为了钱所以不怕辛苦,这样一来专业人士较少盗墓贼较多也就造成了盗墓贼总是抢在考古专家之前找到古墓的现象。
三、盗墓贼为了拿到宝物不管古墓是否会被破坏但考古专家需要将这些列在考虑范围内。
盗墓贼如果知道哪个古墓中有宝贝他们是不会管贸然开墓对其他文物造成的后果,只要能够拿到自己心目中的宝贝然后换取钱财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他们根本不在乎,但考古学家不同他们如果想要开古墓肯定要将所有能够对文物产生的后果都列在考虑范围内,如果开墓会对文物造成伤害那么他们就会选择搁置,这也是盗墓贼抢在考古队前发现古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西周晚期礼制崩坏,厚葬之风开始盛行,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世人与盗墓贼之间明争暗斗便开始掀开序幕。为了防盗,古人想出的手段多种多样,比如说简单一点的隐瞒陵墓所在地,或是在墓中设置机关,然而事实证明,这些防盗手段能够发挥出来的效用并不是很大,现如今我们发现的古代陵墓,绝大多数都已经遭到盗墓贼的染指。
唐代公主墓
我国古籍《春秋》一书就提到,殷商时期的商汤之墓,就在西周时期遭到盗墓贼的破坏。这些珍贵的陵墓被盗,使得我们现如今在考古调查的时候,遇到了不少遗憾。陕西挖开唐朝公主墓,里面的陪葬品不仅被盗墓贼一扫而空,甚至连公主的尸身都遭到了破坏。这一考古调查揭露盗墓贼的无耻行径,甚至让专家怒斥盗墓贼:枉为人!
在陕西省的一处施工工地上,建筑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向下打着地基,然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施工小队却发现了这处土地下的异常之处,那就是土壤非常松软,很显然前人在这里翻动过。一般情况下这种松软的土壤意味着下方很有可能会有古墓,施工团队不敢贸然继续挖掘,便联系了当地的考古部门,请考古专家前来定夺。
文物专家在这里进行了一番调查之后,意识到这里果然有一座古墓,而且年代似乎还非常的久远,向上级请示过后,一行人便开始对这里进行挖掘,并将这一施工工地封锁了起来,以防他人进来偷走文物。
随着深度的不断扩大,一座古墓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挖掘的过程中考古团队发现了数个盗洞,很显然这里应该是被盗墓贼所盗窃过。古墓的全貌出现之后,内部的大量文物都已经不翼而飞,只剩下一些不值钱的小物件和带不走的石碑。
尸身被破坏
通过石碑上面的文字记载,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座唐朝时期公主的陵墓,按照唐代的礼制来看,公主墓内部应当有数量众多的珍贵文物,只不过令人感到可惜的是这些文物大多都已经被盗走,如今就只剩下一座空墓。
墓室的正中央则是墓主人的棺椁,虽说文物都已经被盗走,但公主的珍贵尸身同样有着考古价值,当众人将棺椁打开之后,发现里面竟然空空如也,尸体竟然不在这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正当专家们摸不清头脑的时候,一旁的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具已经被破坏严重的尸骸,经过调查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就是公主。
很显然,盗墓贼在进入陵墓之后,不仅将陪葬品掠夺一空,甚至还将公主身上佩戴的珠宝全部带走,至于公主的尸骨,则是被他们随手抛在了一旁,这才让陵墓内部变成了这个样子。我们在现代社会发现的古代陵墓,大多都已经遭到盗墓贼染指,这一情况的出现让我们感到痛心,希望在未来的考古道路上,这样的陵墓能够再少一点,让我们能够发现更多的珍贵历史资料。
如果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一本史书最著名,那一定是《史记》。鲁迅先生曾评价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史记》的地位之一斑。司马迁忍辱负重编写史书的事迹也让后人不断追捧。
但有这么一本书,被发现的时候也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却没有得到重视,还被视为异端,流传千年之后消失不见。它就是《竹书纪年》,中国极具争议的史书。
历史的见证者
有这么一个故事,崔杼谋杀了国君,但害怕自己的罪行传出去,于是叫来史官太史伯,想让他掩盖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是史官严厉拒绝,并且在如实记载。崔杼非常生气,就把他杀了。古代的史官是世代继承的。
太史伯弟弟太史仲继承了哥哥的官位,相同的做法,让崔杼怒不可遏,太史仲也死在了崔杼的手中。三弟太史伯也是同样的下场。崔杼意识到这样下去毫无结果,于是放下了对继任的史官,四弟太史弟的杀心,允许他如实记录历史。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年,很多细节都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第一点,史官和当时的阶级继承制度是一样的,都是采用了世袭制度。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史官是必须对历史进行如实记录的。无论受到什么样的影响,都必须保证历史的正确性。这样,后人才不会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知。
第二点非常的重要,因为这可以进一步说明了一点——古代的史书一定是基于真实历史编纂的。那么我们就基本可以确定,那些流传下来的史书比如《史记》《春秋》等,可信度都还是相当高的。而且作者也非常有名,不太可能会有捏造历史的现象发生。
所以,诸如《史记》等著名的史书记载的历史被奉为正史,成为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乃至唯一的途径。但一批竹简的出现,给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没有名字,后人将其命名为《竹书纪年》。
意外出土
《竹书纪年》的出土时间是在西晋时期。那么它是怎么出现的呢?
因为一起盗墓案。西晋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十分猖狂的盗墓贼,名字叫做“不准”(音同“否标”)这人也就是武侠小说当中的江湖大盗。此人十分猖狂,手段高明,**了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王公贵族的墓葬。
此人在盗掘魏襄王的墓时候,行踪被人发现了。等到当地的政府官员赶到的时候,墓中大量的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等值钱的东西都已经被搜刮一空。但是留下了一堆竹简。在盗墓者眼中,竹简只是一些毫无价值的垃圾罢了。
赶到的官员粗略查看了一下这些竹简,文字形似蝌蚪。这引起了官员的注意。要知道,蝌蚪文使用的人非常少,早在西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过了。在《水浒传》当中,更是被当作上天使用的文字。
官员们将这些写有蝌蚪文的竹简搬出墓室,总量达到了十车。但这还不是全部,这个叫“不准”的盗墓贼因为火把熄灭,直接烧掉了一部分竹简来照明。
这些竹简数量庞大,内容也非常可观。最终,当时的“考古人员”从这些竹简当中整理出十几种先秦时期的古书,这在当时可是巨大的文学发现。
西晋御用秘书荀勖、和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对其进行了翻译,得到了初步翻译的版本,又称“荀和本”。两人还没仔细研究便先后驾鹤西去。直到晋惠帝登基即位之后,秘书丞卫恒和佐著作郎束终于完成了修订版本——“卫束本”。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惨绝人寰的“”焚诗书,坑术士“。这让许许多多先秦的史书都消失不见,或者仅保留一套,留在了阿房宫。但是项羽的一把大火让这些仅有的留存也消失不见。后世能够研究历史的古籍,就只有《史记》、《春秋》等。
从魏襄王墓中得到的这些竹简内容之多,种类之丰富,世所罕见。因为其写在竹简上,并且记载了大量的上古资料,所以被称之为《竹书纪年》。
“学术异端”
当时的研究员在对《竹简纪年》深入研究之后,发现《竹简纪年》当中的内容非同小可,因为它记载的历史足以推翻当时人们对于上古历史的了解。这里举一些例子:
例如,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华大地上的首领分别是尧舜禹,启继位后,夏朝建立。前三位帝王是通过禅让制来实现权力的交接的。这点符合儒家思想。
但是在《竹简纪年》当中,舜帝将年老痴呆的尧帝放逐,还不允许他和自己儿子相见。也就是说,在《竹简纪年》的历史当中,舜帝相当于是通过谋朝篡位获得权力的。
再例如,在《史记》当中,西周末年的帝王周幽王为讨妲己的欢心,烽火戏诸侯,之后犬戎攻陷镐京,周平王东迁于洛阳定都,史称“东周”。但是在《竹简纪年》当中,周平王是外公申侯所立,而还有一位帝王叫做周携王,是被大臣拥护的周幽王的弟弟。
诸如此类的内容还有很多,绝大部分都和现有的知识相违背甚至截然相反。这让一直奉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大臣和读书人纷纷认为这是“异端”,对其嗤之以鼻,恨不得当时盗墓贼全部烧了。
迷雾重重
《竹简纪年》在北宋的时候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为什么?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肯定知道,西晋延续的时间并不长,之后便是五胡乱华,魏晋南北朝。
在国家富强,社会和平稳定的时代,文学,经济等才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一旦社会陷入动荡,这些都显得无足轻重了。而《竹简纪年》也正是因为社会动荡和不断的战争,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虽然《竹简纪年》竹简和抄本都消失不见了,但还是有些内容被保留了下来,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前文已经写到,史官作为为国家记述历史的重要乃至唯一人物,记载的真实性是非常高的。能够成为魏襄王的陪葬品,说明其在魏国的权威之高。那为什么会和《史记》有如此大的冲突?谁也不知道。或许《竹简纪年》记述的历史才是真实的?
据我了解盗墓贼寻找古墓的手段有很多,但最常见的是望闻问切四个字。主要是望和闻,望是看风水山随水曲抱弯弯,飞蛾就在墓上边,雪花飘过立成盐,雷电交加定有墓,朽木附近你别找,有墓就在山岭间。先说山随水曲抱弯弯就是说有山有水的地方大多数都有墓。多数埋藏墓穴都在阳面,这和古代重男轻女有关。一般都是头东脚西埋藏的,在六丁六甲中东是指大安,西是指戍喜。飞蛾就在墓上边是指大飞蛾穴和小飞蛾穴,这样的穴多数都是埋藏县官级别的。有墓的地方飞蛾最喜欢产卵,因为和地下埋藏的金属有关。当你看到有大量的飞蛾再次逗留那么这里定有古墓。也有少数矿区或是地下有石油也会召来飞蛾的。雪花飘过立成盐就是说在下雪时有古墓的地方雪质要比其它的地方要硬,是因为和底气有关,如果墓穴不塌方的话此地定有古墓。住在农村的朋友都知道家里的菜窖在冬天打开菜窖时会有雾气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有古墓的地方雪是硬的了。雷电交加定有墓当你看到每次打雷或是闪电都在一个地方出现,那么附近肯定有古墓,因为古墓里有大量金属会引来雷电也就不奇怪了。朽木附近你别找大家都知道树木的根会在地下几十米,如果要是把墓穴埋葬在这里的话那么墓穴很容易进水,进水就会塔方,我们知道这点古人也知道啊,所以有巨大树木或是朽木的地方是没有古墓的。有墓就在山岭间俗话说秦埋领汉埋坡这话不假。早在秦国时人要是死了都喜欢埋在山岭上,汉代时都喜欢埋在上坡上都是阳面。以上几种方法你要是灵活运用你一定能找到古墓大概地点,下一步是定位闻这个字就用上了。在你找到大概位置上用洛阳铲打洞看土层是不是有花土当你打进3-4米土壤就会更明显和生土的区别了,当你打到棺椁附近时土壤的气味就会有重金属的气味了,再用洛阳铲掏出古墓的轮廓就可以打到洞了。特别声明直供茶语饭后参考盗墓是可耻的也是国家严厉打击的,请勿非法**。发现古墓请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谢谢。
正所谓“家有家法,行有行规”。人们从事不同的职业,都应遵守相应的行业规则。哪怕是盗墓贼也不例外,许多人认为盗墓之人胆大妄为,做事肆无忌惮,殊不知盗亦有道,盗墓贼也有自己的职业修养。
盗墓之风自古就存在,近千年的发展,盗墓不仅分为了南派和北派,还设定了相关的职业行规。总结而言,盗墓贼们有三墓不挖、三事不做。
首先三墓不挖指具体指的是:民坟不发、义墓不发、近冢不发。“发”有揭露打开之意。第一个民坟,顾名思义其指的是穷人家或平民百姓的坟墓,这类墓葬一般没有多少陪葬品,而盗墓贼之所以盗墓就是觊觎墓中珍贵的财宝文物,民坟中没有多少挖掘价值他们自然也不会去费力挖掘。
第二个义墓,是指历史上忠肝义胆的英豪墓葬与纯真圣洁的女子墓葬。例如我们熟知的抗金战将岳飞等,这类人大多深受百姓的敬仰与重视。盗墓贼对他们也怀着尊敬的态度,不愿意刻意**其墓葬。
最后一个近冢的意思是指刚下葬不久的新坟,人死为大,盗墓贼认为**刚下葬不久的墓葬会给自身招来祸患,并且新墓防范较严,经常会有人前去,这时盗墓容易被发现,所以这类墓地他们也不会动。
盗墓贼不**这三种墓葬各有原因,除此之外,三事不做又具体指的那三件事呢?他们为何会忌讳去做这三件事情呢?
第一件:不毁尸。古代人们对死后尸体极为看重,一些身犯重罪的人在处死前留得全尸已属恩惠,对于一般人来说自然也是希望下葬的亲属能够尸体完好无损。
盗墓贼明白其中的道理,挖人坟墓已经违背道德,再刻意毁坏其尸体,更是有损阴德,并且,盗墓贼所求的只是宝物,墓主人的尸体对他们来说并无价值,所以盗墓行规三不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不毁尸。
第二件事:不毁棺,这并不是说要保存棺材完好无损,毕竟在一些贵族墓葬内,棺材内的陪葬品数量较多价值极大,盗墓贼不可能不去**,这里的不毁指的是不去暴力拆毁,尽量合理打开棺材,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存棺材中的陪葬品。毕竟棺材是人死后长眠的地方,盗墓贼不愿随便破坏。
第三件事是不毁阴宅,即坟头,其中缘由也因为这样做有损阴德,毕竟盗不离难,在迷信思想作用下,盗墓之人都不愿折损自己的阴德。
不管怎样,哪怕盗墓贼有更多的职业修养,盗墓都是违背道德的,现今盗墓更是法律明令禁止违法行为。我们对发现的古墓应理性保护,不可随意破坏。
在考古学界,有着一句这样的话:“汉墓十室九空”,由于汉朝流行厚葬的文化,尤其是西汉初期,因此汉朝的墓室,往往最容易受到盗墓贼的光顾,因此曾经海昏侯刘贺墓室的发掘和出土,也曾经给考古学界带来巨大的轰动。
1995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的人们,正在距离县城15公里的双乳山采石场进行作业。随着炸药的一声巨响,石块炸裂,而掩盖在大山中的一座墓室,同样一处墓穴,也同样暴露了出来。
人们赶紧将这一个线索,报告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这里随后被保护起来,让山东大学考古学家任相宏等人感到吃惊的是,经过对当地县志以及史料的考察,他们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座汉朝墓室,然而在稍微有些经验的人当中,这一座建立在山崖上的墓室,坟头特征极为明显,尤其是竖起的坟包,然而它大体结构并没被破坏,说明历代盗墓者并没有挖取光顾,这又是为什么呢?
当年10月,考古工作组随后对双乳山汉墓进行抢救性挖掘,经过12人为期43天的努力,这一座墓室逐渐向众人彰显出了它的原型位于山顶的它,坐南朝北,外浅内深,背靠山坡,整座墓室长60米,最深18米,面积840平米,从上方看上去,就像一枚钥匙一般。
在这座墓穴当中,考古学家一共找到了2000多件随葬品,珍宝无数,包括金银铜器,玉器以及竹简等十分有年代意义的文物,其中单单是黄金文物,竟然就重达8斤。
而墓室主人的身份,最终也被确认,这就是汉武帝时期的诸侯济北王刘宽,他在公元前97年即位,在位11年,随着汉武帝不断削弱王侯权力,刘宽也因为祭祖时对汉武帝实施诅咒等行为,被召到都城问罪,此时刘宽畏罪自杀,而济北国因此也被废除,但是他在生前,已经为自己修筑了豪华的墓室,随即被埋葬在了其中。但是被剥夺了称号的他,身上也缺少了汉室诸侯专用的黄肠题凑。
在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古黄河北岸,有一个叫卫辉市的地方,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财神之乡。自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设置汲县,先后为州治、路治、府治和道治,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卫辉市区西南10公里娘娘庙村南200米处,有一个古墓,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墓遗址。不要小看这个古墓遗址,就是在这里,公元三世纪被魏晋时期,在一个盗墓贼的“帮助”下,中国又一个著名的古文化,在这里被发现。
中国古代有“侍奉死人如同侍奉活人一样”的说法,因此古人,特别是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经常将生前最珍贵的物品殉葬,以便在阴间继续使用和占有。一些王公贵族们更是在年轻时候便开始修建陵墓,堆积财富,以供身后享用。如此“厚葬”,刺激了对以获取墓穴中的稀世宝藏为目的的盗墓贼的贪心,所以,中国的古墓遗址,多数都有被盗的痕迹。当然,这个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墓遗址也不例外。
到了西晋武帝年间,汲郡有个叫不准的人,他是个盗墓贼,在这里盗墓的时候,挖开了这座古墓。在这座墓里发现很多竹简,于是这些盗墓贼就地取材,抽出竹简当火把用来照明。看到墓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撤退了。后来有人发现墓被盗,报告官府。官府将墓内及散落地上的竹片收集起来,但只收回了不准盗墓时照明用的一大批竹简。竹简上面写的都是蝌蚪形状的文字,然后装了几大车,运到都城洛阳后,交给西晋朝廷。这批竹简由汲县运到京师洛阳以后,晋武帝命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负责整理。经过苟勖、校书郎傅瓒等人对这批竹简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发现竹简是包括《穆天子传》在内的魏国史书,十分珍贵。后又经卫恒等学者的进一步整理,共整理出古书16种75篇,还有《纪年》13篇。该书原无名字﹐后世以所记史事属于编年体﹐称为《纪年》﹐又以原书为竹简﹐也称为《竹书》﹐一般称为《竹书纪年》。后来,史学家又依出土地,命名这批竹书为《汲冢书》。
《竹书纪年》文字简洁,系编年史,类似于《春秋》,比较真实地记录了魏国史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以后,郭璞《穆天子传注》、干宝的'《搜神记》、郦道元的《水经注》、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欧阳询的《艺文类聚》、李善的《文选注》、刘知己的《史通》、李昉的《太平御览》、王存的《元丰九域志》、罗泌的《路史》、胡应麟的《三坟补选》、鲍彪的《战国策注》、顾炎武的《日知缘》以及现代史学家郭沫若在其著作中,都曾引用此书,用其中的史实证明自己的研究成果。
看来这个魏国国君也是个喜欢读书的主,在自己的墓里,埋了那么多古书。那个叫不准的盗墓贼也是很巧合,偏偏盗开了这座墓,使这部古代著作重见天日,才有了后来《竹书纪年》这个古代文化的发现。遗憾的是,被当火把烧掉了一些,否则,这部古书将更加完整,看来,什么事情也没有完美的。
在史书上没有兵马俑的记载,这是怕被盗墓贼光顾吗?
本文2023-10-15 20:16: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