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案: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3收藏

高三地理教案: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1张

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地理教案: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供大家学习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7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它们是一个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因此要运用综合图表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抓住主干,化繁为简。

例1 (2011•连云港调研)2010年6月11日早,连云港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⑴~⑶题。

⑴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答案:⑴C ⑵D ⑶A

探究点二 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可采用因果联系法学习。复习时抓住气温高低→上升或下沉→密度差异→气压高低→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这条线索,分析气温、密度和气压三者关系,层层推进、由因及果。

注意:①高低压的理解:所谓高低气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大气密度降低,气压逐渐降低。②等压面的凸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探究点三 常见的热力环流

要学会解释生活中相关的问题、现象,并绘制相关的热力环流图。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和特点,并能根据热力环流的成因(受热不均)绘制热力环流图。

1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底,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2海陆风: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学生自绘示意图)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市区中心空气受热不断上升,四周郊区相对较冷的空气向城区辐合补充,而在城市热岛中心上升的空气又在一定高度向四周郊区辐散下沉以补偿郊区低空的空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局地环流,称为城市热岛环流,又叫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所以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例2 (2008年高考广东卷文科基础)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C ②④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只有对原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本题正确的作答。

解析:晚上陆地由于热容量小,降温快,气温低,气压较高,而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低,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②正确;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压低,极地地区终年寒冷,气压高,所以近地面风应由两极向赤道吹,即使没有地球白转也是这样,故③正确,选C。

答案:C

变式训练(20xx届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原因形成的。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自由大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变大,因而流入谷底,成为山风。据此回答⑴—⑵题。

减弱呼吸作用,有利于植物养分的积累,C正确;白天的谷风使坡面温度升高,夜晚的山风使坡面温度降低,故山谷风能扩大坡面温差,有利于作物的生长,D错误。

答案:⑴B ⑵D

探究点四 等压面与等压线的空间关系

例2 (07宁夏新课程卷) 右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回答⑴~⑶题。

⑴O、P两点的温差可超过

A4℃ B3℃

C2℃ D1℃

⑵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⑶下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命题意图:本题可以验证本探究点对等压线和等压面的关系,只有在对二者的区别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灵活作答。

解析:⑴第一幅图中的O、P两点的气温分别是:25℃

答案:⑴A ⑵B ⑶C

探究点五 大气的水平运动

用图表综合法学习。风的性质多从风向和风力两个方面进行描述,风又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学习中要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并层层递进地认识三个力对风向的影响。

注意:在阅读风压图时要注意观察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等压线和风向的关系。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与风向垂直的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与风向相反的是摩擦力。

例3 (07海南新课程卷)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⑴~⑶题。

⑴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⑵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⑶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命题意图:本题灵活考查了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原理,同时可以通过这道试题让学生知道问题的思考需要全面,不可凭常规思维做题。如本题就涉及到了不同半球的风向问题。

解析:⑴ PM>PN,水平气压力应垂直等压线,有高压指向低压,因此⑤为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偏右,如果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为⑦,近地面又受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为⑥。⑵高空等高面,PM

答案:⑴A ⑵C ⑶C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I卷)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的温差可能是

A4℃ B12 C 16℃ D 18℃

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4(2011•江苏启东中学质量检测)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在苏南盛夏,甲图中此日闷热难当

B若在苏北冬季,乙图中此日比较暖和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则丁图中的那天气温日较差最小

5(2010•广州模拟)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  )

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

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 B大气逆辐射较强

C夜间风力较大 D昼最短夜最长

(20xx届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阶段性检测考试)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6~7题。

6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

7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

(2011•安徽联考)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8~9题。

8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9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2011•盐城一模)图Ⅰ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Ⅱ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

(原创题)下图是沿某条经线绘制的我国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变化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此刻①②③三地天气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可能是晴天,②地可能是阴天

B①地是阴天,②③地可能是晴天

C①③地可能是阴天,②地可能是晴天

D①②地阴天,③地是晴天

13①②③处地貌和植被状况可能是

A①是冬天的湖泊 B②是夏天的盆地

C②是冬天的湖泊 D③是夏天的荒漠

14以下四幅图中,为南半球高空气流的是(单位百帕)

15(2011•杭州模拟)图示曲线为等压线,且c

①如仅考虑气压影响,图中各点气温最低的是d点

②b、d之间有一低压槽

③b、d的相对气压大于a、b的相对气压

④b、d位于高压脊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6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6分)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甲 ,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产生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9分)

(3)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见图乙)。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哪些请列举三项。(9分)

17(2011•佛山调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认识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6分)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由此可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

18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1)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的是________。

(2)右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气温值TA、TB、TA′、T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

(3)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

(4)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和。丙图中白天和夜晚都是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丁图中白天气温低,夜晚气温高,气温日较差最小。

14C 高空气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种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还要考虑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向左,所以C符合题意。

15 B 近地面气压低,气温高。在高压中心附近有高压脊出现;在低压中心附近有低压槽的出现。

16解析:(1)二氧化碳主要是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玻璃温室能透过短波辐射,阻挡长波辐射。

(2)本题难度不大,可以结合农业区位的知识进行分析。

(3)注间北京,做为首都所在地,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而且环保要求高,且太阳能发电技术要求高,北京具有较高的科技力量。

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画图如下所示

向下 向上

(3)B>A>D>C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与相应高空气压“高”、“低”相反

(4)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上部。

18解析第(1)题,根据热力环流中上升气流形成的原理可知,地面温度越高,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越多,近地面气压越低。第(2)题,热力环流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A、B、A′、B′气压大小的判定,A、B大小明确,其对应高空的A′、B′相反,且越向高空气压越低,即高空的气压低于近地面。气温判断时注意高空气温比近地面气温要低,而高空两处大小与近地面两处大小一致。第(3)题,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与地面相反。第(4)题,根据风向判断步骤及各个力的特点绘制。

答案(1) B

(2)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PA>PB>PB′>PA′(或PA′TA>TB′>TA′(或TA′

(3)B (4)

1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例子有哪些?

答:①环球航行②海边看船③傅科摆实验④月食现象等

2飞机最短航线是过两点的大圆劣弧,请问什么是大圆劣弧?

答:地球表面的大圆的圆心与地心恰好重合,赤道、晨昏圈、经线圈都是天生的大圆。

若起止点同在赤道上可以沿着赤道的劣弧段(所对圆心角小于180)飞行;若起止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也是绕经线圈的劣弧段飞行;若起止点在晨昏线上可沿晨昏线劣弧段飞行。若两点同纬度不同经度,例如右图从②飞往⑤,则要先向东南飞,再向东北飞

提示:首先分清南北半球,再在外围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在俯视图中看来恰好走直线。

3等值线有多少种?等值线的疏密程度能反映什么信息?

答:无数多种,等值线的疏密程度都是反映的某一地理量的变化率,例如:①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的大小,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水流越急;②等潜水线的疏密则反映出地下水流速的快慢,等潜水线越密,地下水流速越快;③等压线的疏密反映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

4在等值线图中为何有时会出现两条相同的等值线?

答:在等值线图中当等值线由递增(减)变化突然转变为递减(增)变化时会出现两条相同的等值线或者一条闭合的等值线。例如:等高线的这种递变规律的突变反映的是地形区的变换和过渡。

5火山口湖的等高线是如何画的?

答:见右图,其中短线表示的是示坡线,示坡线总是指向海拔低的一边,所以火山口湖具有由某一等高线向内侧和外侧都降低的特点。

6.修水井和排水沟的问题?

(如右图)为何1、3、5合理,2、4不合理?

答:建设排水沟的原因是排水不畅,与(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垂直的方向,水能自行流动,没有修排水沟的必要,因此“排水沟应与等潜水位线相互平行,以增加汇水量”所以4不合理;修水井时“多个水井不应该布局在与潜水等水位线相垂直的一条线上”例如1和2,1处已有水井,2处的水源会大为减少,再加之2处的水井汇水面积较小,故2不合理。

7海拔高低影响日出的早晚吗?

答:确有影响,一般海拔越高越先看到日出,越晚看到日落,同纬度地区海拔高的白昼长。

8为何一架飞机自西向东飞行时飞机上的1个太阳日比地球上的一个太阳日短?若自东向西飞则比地球上的太阳日长?

答: 设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Φ0, 一架飞机相对于地心的角速度为Φ1,若以恒星为参照点,飞机上的一个太阳日应为360/(Φ0+Φ1),而地球上的太阳日应为360/Φ0,所以当飞机自西向东飞行时飞机上的太阳日比地球上的太阳日短,反之则长。

9赤道地区的日出日落方向是否为全年正东正西?

答:显然不是,可以通过画光照图来分析,赤道地区和其他非极昼区一样,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直射南半球时,全球日落西北。

提示:太阳视运动图分析至于极昼区的情况则是,太阳直射北半球:

①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日出正北,日落正北,正午太阳在正南。

②对于北极点,则是太阳整日不落,而且整日太阳高度角都恒定不变,从北极上空观察太阳应该是在天空呈顺时针方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③其他极昼区:无所谓日出和日落,最多有最高太阳高度和最低太阳高度的说法,最高太阳高度仍然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2点,最低太阳高度为地方时0点。

10杆影的方向与太阳的方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取决于太阳与杆的相对位置,例如:太阳在杆所在地的东北方向,则影落西南;太阳在杆所在地的正南方向则影落正北(正午时刻)。

11.为何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答:原因是中原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无太阳直射机会,正午阳光只会从南面照射过来,所以当太阳高度角小于北坡坡度时,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阳照到谓之“阳”,山的北面则不能被照到谓之“阴”。建议:作图分析

水北为何为阳?:主要由于中国的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大河东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南岸易被侵蚀且偏湿润谓之“阴”,反之河流北岸为“阳”

以上说法从中原地带传开,后来扩大到整个中国,人们延用了这一说法,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12曾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为何在2006年被降级为矮行星?

答:行星是指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而冥王星的轨道和海王星交叉,又因质量小而不能够清除其轨道障碍物,所以被降级为矮行星。

13太阳大气结构的色球层和日冕层为何看不到?

答:由于光球层的亮度远远高于色球层和日冕层,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只有在日全食时光球层被遮挡才有可能看到色球层和日冕层。平时只有借助光学仪器才能观察到色球层和日冕层,如日冕仪。

14 人们在地球上观察月球时发现:满月时月球几乎和太阳一样大小,这是为什么?

答:农历十五前后,符合日地距离/月地距离=日半径/月半径,给人的视觉印象是月球几乎和太阳一样大小。物体的大小取决于视半径。视半径是指观测者的眼睛到光弧圆心的连线与观测者的眼睛到光弧上任意一点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度数。

15如何简单识别月相?如何用月相来辨别方向?

答:上弦月呈“D”字形,月面朝西,有同学疑问既然是“D”字形,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月面是应该朝东啊!但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总是须面向南方的天空来观察,那么就成了“面南背北,左东右西”。残月呈“C”字形,月面则是朝东的。

16 月上中天指的是什么时刻?日上中天指的是什么时刻?

答:月亮恰好位于观测者的正南或者正北方向(本地为正南),这时月亮走到月出到月落之间的中点。例如:上弦月比太阳迟升后落,月出时刻约为12点,月落时刻约为24点,则黄昏时刻上弦月到达上中天。

日上中天指的即是正午时刻即当地地方时12点,太阳位于当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

17月球在绕地球公转为何我们只能看到它的一面?

答:因为月球的公转速度与自转速度一致,但是月球在自转1°的时候还公转了1°,两种种运动的效果相互抵消,所以看到的是总是同一面。画图:自转、公转方向都为逆时针

18什么是白夜现象?

答:纬度高于49°的地区无极昼或非极昼日期,当地夏季白昼较长,夜较短,由于散射作用,在日落之后和黎明之前的时段天依然明亮,这种现象称作白夜。例如我国的漠河在夏至前后一段日期出现此现象。

19 日食发生时,天空为何由蔚蓝色变成灰蒙蒙的了?

答:日全食时太阳主体的白色被月球遮挡未到达地球大气,因此其中的蓝紫光也大大减少。太阳外圈偏红色,蓝色少了,自然被散射的就少了,变成暗灰色。

20美国的西部和东部分别用的是哪一个时区的区时?

答:西部时间为:西八区(洛杉矶时间) 东部时间为:西五区(纽约时间)

第二章 大气

21晒太阳(日光浴)有什么讲究?

答:太阳光包含了各种波长的光:红外线、红、橙、黄、绿、青、蓝、紫、紫外线等。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具有很强的热效应,并易于被物体吸收,通常被作为热源。透过云雾能力比可见光强。

早晨6到至10到这段时间最适合晒太阳。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再有下午4点至5点也是晒太阳的最好时间,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但夏季日照时间较长,下午4-5点又正是热浪滚滚的时候,晒太阳的时间可以稍稍推后一点。

22紫外线有哪些危害?紫外线强弱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据研究,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①对皮肤的伤害,轻者会使皮肤灼伤,晒后皮肤显得干燥、粗糙、易生皱纹,显得衰老,严重时还可能会诱发皮肤癌。

例:经常晒太阳会使得皮肤中的黑色素增多,皮肤变黑。如果皮肤较差的人,经几天太阳的暴晒后,可能出现脱皮,红肿等现象。

②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也很严重,特别是对老年人,会明显增加患白内障的机会。

这便是用电器是通过遥控器发射红外线来控制电器的工作而没有采用紫外线的原因。

紫外线的好处:消毒杀菌、帮助人体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紫外线的强弱主要受太阳高度、海拔高度、天气因素的影响。

例如:对于重庆来说,夏季7—8月紫外线最强,而一天之中尤以正午前后最为强烈。因为此时太阳高度较大,而且受副高控制经常出现干旱少雨天气,云层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也相当弱。

23为什么南极臭氧层空洞出现在当地的春季而不是冬季?

答:南极臭氧层虽在冬季时最低,但是由于冬季南极附近基本处于极夜状态,而臭氧被氟氯烃分解需要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作为外部条件。当南极进入春季之后,出现了极昼状态,紫外线也特别的强。

24 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答: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影响空气温度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弱。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仅14%左右,而有43%的可见光区的能量被地面吸收了。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过了正午时刻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吸收的热量仍多于支出的热量,直到午后1时左右,地面温度达最高,地面辐射也达到最强。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逆辐射也达到一天的最大。

气温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

大气主要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都无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一天的最低值。

25为什么北半球大陆最低月均温不在冬至而在“三九”?

答:冬至日是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界限,北半球太阳辐射达到最小值,但是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与地面辐射,大气温度达到最低值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它们的最小值出现并不同步。

26 热力环流中的高空指多高?

答:热力环流的高空的最低是指500百帕等压面的平均高度及其以上的区域,也就是约

3000—5000米以上,而且在对流层范围内的区域叫高空。

27海陆风影响的范围有多广?

答:海陆风因仅受一天的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能量微弱,风力不大,范围也小,一般仅深入陆地20~50千米,又称滨海风。海陆风在下午2—3时最强,因为那时海陆的温差最大。

水库边也有类似的风

28 把一杯刚煮沸的水和一杯冰水放在一起,热水上的雾为何向冰水上空漂去?

答:通过热力环流来分析,冰水上空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热水上空的空气沿水平方向去补充,于是形成了热力环流。

29巴山地区的夜雨是如何形成的?

答:类似于谷地或者盆地地形的区域,白天是谷地为下沉气流,山坡受热快,气流上升;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而谷底比较温暖,气流相对上升,到高空遇冷凝结,形成夜雨。

分析注意:相同高度的大气温度比较,距地面的远近差异不同气温的变化快慢也不同

30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为何不是热力因素而形成的?

答:当我们在分析三圈环流时,首先是假设地球不自转,极低附近会形成冷高压,赤道附近形成热低压,高压与低压之间最终形成了单圈环流。但实际是在自转的又产生了副热带高压和副极低低压,所以说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是热力因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是动力因素形成的。

学生淘气三千问第2辑

续第二章

31地球上有几个无风带?

答:两个,赤道无风带南北纬5度之间和副热带无风带南北纬30度附近,由于附近地区气压差小,故而风力相当小。注: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无风带是风浪最小的海峡

32东亚季风与南亚、东南亚季风成因上的区别?

答:东亚季风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南亚、东南亚季风主要是风带气压带季节性移动形成的,但也受到海陆性质差异的影响。

33为什么东亚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答:凡是风力的大小都取决于气压差,而气压差又取决于温差。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

风力大。冬季风的源地是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堪称北半球的寒极,其实力比较强盛。

34西南季风影响我国的哪些地区?

答:西南季风可以影响我国的云、贵、川、渝、藏、桂、琼等地但主要影响西南地区,西南季风影响最显著的地区则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南亚西南季风一般在6—9月盛行,而东南亚地区的西南季风一般在5—10月盛行,影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的时间则主要是在盛夏。

35北美同纬度的大陆东岸与亚洲相比为何没有形成大范围的季风气候?

答:北美大陆比亚欧大陆小了很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对较小,受海洋影响大。

36青藏高原上的高原季风是如何形成的?

答:青藏高原上冬夏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是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立的风系。高原相对于四周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夏季为一热源,在高原近地面形成热低压;冬季为冷源,形成冷高压。 参照右图

37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如何形成的?

答:秋高是指的秋季高气压控制的晴朗天气,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含氧量高,人感觉呼吸顺畅,故称之为“气爽”。

38低压就是气旋这句话对吗?

答:99%的情况下是对的。一般情况下低压就是气旋,但是不是绝对的,倘若在赤道附近有一个低压中心,由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为0,所以气流无法旋转也就无法形成气旋。

39锋面气旋的冷锋和暖锋的位置是如何分布的?

答:如右图:是一个北半球的气旋,在甲、乙处都为低压槽(等压线凸向高值),甲处有高纬度的风推动的冷气团主动靠拢属冷锋,乙处有低纬度的风推动的暖气团主动靠拢属暖锋。也可以简单的记忆为:“气旋左侧的低压槽处是冷锋”,这一结论无论是南北球北半球都成立。或记忆一个《笑傲江湖》中人物的名字“左冷禅”

40 在我国锋面气旋多发生于哪个季节和什么纬度?

答:中纬度地区的春季回升最易形成气旋,中纬度南北冷暖气流交汇形成锋面。而在秋季我国北方更容易形成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

41同样是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为何贵阳冬雨绵绵,昆明却冬季多晴朗天气?

答:如右图,可借助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来画出雨区的位置则贵阳一侧处于雨区。

实际雨区在冷气团一侧,右图描绘出了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

42日本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为何大致在40ON?

答:因为日本是一个海洋上的群岛国家,其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又受日本暖流的影响,故能将该分界线向北推移至40ON左右,而中国的季风气候却具有很强的大陆性,这一界线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约合35ON。

43为何海拔较高的山地从山脚向上,降水量是先增加后减少,一般在山腰地带降水最多?

答:山地降水一般在迎风坡,水汽沿着地形爬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在山脚没有大量水汽凝结,降水较少,越往山腰水汽凝结越多,空气达到过饱和形成降水,达到一定高度水汽含量减少,降水又减少。所以迎风坡山腰地带降水最为丰富。

44 雨影效应和焚风效应的区别?

答:二者大致相同,都是讲气流越过山地后在山地背风坡温度升高、降水很少的情况。

雨影效应强调降水稀少,焚风通常让人联想到高温,但是二者是同时存在的。

45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气温日较差:①纬度越低气温日较差越大,因为低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较大。②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地区。

③大尺度的地形区,则海拔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大。如: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

④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如:新县城位于长江河谷地带,凤鸣位于山上,所以新县城的温差比凤鸣大。

气温年较差:①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②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陆地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③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气温年较差越大

④凹地年较差大,凸地年较差小。凹地>平原>凸地

46海拔高的地方一定气温日较差大吗

答:大尺度的地形区:海拔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大eg1:青藏高原比云阳气温日较差大;

小尺度的地形区:eg2:泰山比济南海拔高,但是却比地处平原的济南气温日较差小,

主要原因是地面面积的大小影响了地面辐射的强弱,从而影响温差。

47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气候为何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首先温带气候的四季是最分明的,气温年较差是最大的,而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起来,由于受海洋影响小,其气温年较差最大可达623℃。

48 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各有什么特点

答:①青藏高原的气温日较差比大兴安岭大。大尺度地形区,海拔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大

②青藏高原全年高寒,因海拔高不受冬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较小。

49全球气候变暖为何会使中纬度更加干旱,高纬度变得湿润?

答: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蒸发更为旺盛,山体冰川逐渐退缩终将无冰可融,干旱地区的河流逐渐消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河流下游的绿洲也会逐渐消失,;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高纬地区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水汽上升易凝结而成云致雨,降水反而增多,变得适宜耕作。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50咸水湖是如何形成的?

答:咸水湖最初也是一个淡水湖,但由于流入的水小于流出的水,湖面会逐渐缩小,而蒸发量也会逐渐变小,最终实现了流入的水与流出的水之间的平衡,湖泊面积不再变化。而汇入湖泊的河水必然有少许矿物质,这些矿物质逐渐沉积,随着湖泊面积的缩小,盐度也逐渐升高,最终变成了咸水湖。

51为何要在背斜处开挖隧道?而不在向斜处?

答:因为向斜处利于汇集地下水,况且容易塌陷。而背斜岩层上拱符合力学原理,又不容易出现地下水汇集。

52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答:安第斯山脉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形成,而北美的落基山脉则是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参照板块构造图

53自然带延伸的高低与植被的茂密程度这两种说法相同吗?

答:不相同,自然带延伸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热量,通常山地的阳坡自然带较高。

植被的茂密程度,则主要取决水分,只有这种植被在山地的阴坡和阳坡都有分布时我们才可能去分析山的阳坡、阴坡某种植被的茂密程度,因此对于热量来说都已经具备,故而主要分析其水分,如秦岭,南坡和北坡可能都分布有同种植被,但南坡的水分更为充足,故南坡植被应该长得比较茂密。

54太行山西坡的自然带为何要高于东坡呢?

答:我在上一问中已经提到,自然带延伸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热量,太行山东坡、西坡的降水量都超过了400毫米,但是东坡降水略多于西坡,则造成了东坡的光照热量不如西坡,故而西坡的自然带延伸得较高。

55 乞力马扎罗山的自然带为什么南坡高于北坡?雪线又为何低于北坡

答: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以南5度左右,在赤道附近不存在明显的阴坡阳坡,因此自然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降水,南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也应低于北坡。

56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哪些?珠穆朗玛峰为何南坡较北坡的雪线低?

答:对于雪线处必然是(降雪量=积雪消融量),故雪线的高低既受降水多少的影响又受气温的影响,虽然珠穆朗玛峰南坡光照强积雪消融量大,但是它的降雪量也大,因此南坡的雪线比北坡的雪线低500米也就不足为奇。请自己分析天山是南坡还是北坡的雪线较低?

57 阿尔卑斯山的雪线是南坡低还是北坡低?

答:雪线由降水量和热量共同决定。 南坡,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北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雨量比地中海气候地区多,温度也较低,因此北坡雪线较低。

58 高寒荒漠带与高山冰雪带有什么联系?

答:某山体有高山冰雪带则必有高寒荒漠带, 而有高寒荒漠带则不一定就有高山冰雪带的存在,因为高山冰雪带出现时的温度要比高寒荒漠带低很多。

59.怎么判断一个自然带是否是按非地带性分布?

答:非地带性,即不遵循一般规律,既非经纬度地带性又非垂直地带性。例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荒漠,是因为地处西风的背风坡而形成的属非地带性。地球上其他与之纬度相当海陆位置相当的地方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60为何同纬度的海洋上暖流流经地区海水盐度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答:暖流流经地区水温高,蒸发强,并且溶解的盐分多,所以同纬度暖流比寒流的盐度高。

61为何同纬度的北半球的海水盐度一般比南半球要低?

答:这是由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决定的,北半球有大面积的陆地,南半球特别是在30oS以南基本上全是海洋。而陆地径流往往能对海水有稀释作用降低其盐度。

62索马里附近海域,为何夏季为索马里寒流,冬季为索马里暖流?

答:首先成因不同,由于索马里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的冷海水上来补充属于补偿流,这些海水虽从低纬流向高纬但是却温度较低,所以是寒流;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将海水吹至索马里附近属于风海流,这股风海流虽来自高纬但却有东南洋面上的赤道逆流的补充,水温较高,所以是暖流。参见洋流图

63直布罗陀海峡处的密度流是如何形成的?

答:由于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的密度差异,地中海一侧的海水盐度较高密度较大,大西洋一侧则海水盐度较低密度较小,两股密度不同的海水在直布罗陀海峡相遇,必然使得大西洋一侧的海水高于了地中海一侧,则表层洋流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64土耳其海峡的密度流流向是怎么样的?

答:首先黑海地区的降水量多于地中海地区而且黑海汇入了包含多瑙河在内的一些大河。再则黑海纬度相对偏高蒸发量偏小,使黑海海面高于地中海海面,表层海水经海峡由黑海流向地中海,底层洋流流向相反,但因海峡较浅,阻碍了流入黑海的水量,使流入黑海的水量小于从黑海流出的水量,维持着黑海水量的动态平衡。

65为什么秘鲁寒流可以形成大的渔场,加尼福尼亚寒流却没有形成大的渔场?

答:中低纬五大寒流:

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都符合形成渔场条件。但五大寒流中,仅秘鲁寒流最强大,形成渔场也最大。

66几内亚暖流的成因是?

答:成因与赤道逆流相同。

67 北印度洋赤道逆流为何只存在于冬季?

答:赤道逆流是南北赤道暖流遇到大洋西海岸,在赤道地区产生的回流(补偿流)。

北印度洋上夏季的盛行风向为西南季风,不能形成北赤道暖流,故而就不能形成赤道逆流。太平洋的赤道逆流是常年存在的;大西洋的赤道逆流虽常年存在,不过由于受南美西海岸地形影响并不明显。所以北印度洋上有赤道逆流存在时必为北半球的冬季。

68如何区别风化和侵蚀?

答:风化是外力使岩石表面变碎(但还贴在母体上),侵蚀是外力把上面形成的碎块儿剥离下来,搬运是外力再把这些剥下来的碎块搬到其他地方去。

69长江三峡与挪威的峡湾风光的区别?

答:挪威的峡湾风光貌似我国的三峡风光,但二者成因不同。挪威的峡湾是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挖蚀出的许多U型谷和V型谷,后来随着海平面的抬升而形成;长江三峡则是由于四川盆地抬升,湖水外泄,深度下切而形成,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自己分析刚果河下游峡谷的成因

70U型谷和V型谷在成因和形状上有何区别?

答:U型谷是由于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谷地形状呈字母“U型”,而V型谷则是由于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侵蚀而形成的,由于河流表层流速比底层和两岸流速快,所以对河谷下部的冲刷侵蚀作用较弱,故呈现“上宽下窄”的“V”字形。

71东欧平原和内蒙古高原都呈现波状起伏成因相同吗?

答:东欧平原平原的波状起伏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内蒙古高原东部则是由于风力的作用呈现出波状起伏。

8——16时,因为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是高压,陆地是低压;

变小,因为等压面弯曲程度变小,两地气压差变小,气压梯度力变小,风力就会变小;

A北半球,因为风运动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根据等压面判断,气压梯度力指向为由b指向a,实际风向向右偏,根据风压定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高中地理知识大全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

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雪线上升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夏李风影响,降水多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大

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

我国的农业生产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多较少

第三单元 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

,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º——40º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

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º--55º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

,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

害。

台风旱涝灾害寒潮

发生的时间夏秋季节春夏秋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风、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2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

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第四单元 水环境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

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

高三地理教案: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地理教案: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供大家学习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冷热不均引起的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