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下五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2收藏

日本“天下五剑”,第1张

日本“天下五剑”

对于,具有独特武士文化的日本来说更是如此,日本刀在日本兵器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推动着日本历史的变革与发展,是日本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众多的兵器之中又以“天下五剑”最为著名。

天下五剑,一般而言人们都会认为是五把绝世好剑。其实不然,在以锻刀为长的日本,“天下五剑”虽名为剑,实则仍是刀。

提起天下五剑可能有些人并不陌生。三日月宗近和数珠丸恒次都属于“天下五剑”

一、三日月宗近

三日月宗近,号称是“天下五剑”之中最美的的一把。

其刀身刻满新月状的纹路,故称之为“三日月”,“三”泛指多的意思。之所以在“三日月”后面又加上“宗近”,是因为锻造此刀的刀匠叫做三条宗近。

日本很多用刀匠的名字来给锻出来的刀命名,比如正宗是由镰仓末期著名刀匠冈崎五郎入道正宗所做;而村正妖刀是由他的弟子村正所做,但村正不是正传,而是偷学。

三日月宗近的刃长为八十厘米,是太刀的标准长度。其刀身弯曲幅度较大,根部略宽,而前端急剧变窄,符合“踏张强”的形状,是平安时代日本刀的代表作。

此刀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达到了兵器史上的高度评价,甚至已经被日本指定为国宝。

相传大名鼎鼎的剑豪将军足利义辉也曾执此刀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对抗敌军。奈何已然失势,终牺牲沙场,此刀陪伴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名刀从不会埋没于沙场之中即使先主已经逝世,刀却从来没有被遗忘。此刀历经百年,几番飘零,见证了太多当权者的生死,也见证了日本历史的发展。

在这个和平年代它坐落于东京博物馆,享受着自锻造以来数百年不曾拥有过的宁静

二、童子切安纲

童子切安纲这把刀与三日月宗近有很多相似点。

首先,它们的锻造时间大体相近,都是平安时代。其次它们也都是以刀匠的名字命名,童子切安纲的锻造者名为安纲。再次它们的最终归宿也一样,坐落于东京博物馆。

说起“童子”不由想起酒吞童子,事实上它的名字的由来确实与酒吞童子有关。

相传在10世纪大妖怪酒吞童子率领众多鬼怪聚集在在大江山为非作歹,滥杀无辜。

有一天池田中纳言的女儿失踪了,到处寻找都不见其踪影。于是,便请了阴阳师占卜,阴阳师称,他的女儿被大江山的妖怪抓走了。

天皇听闻此事,十分重视,命令当时有名的大英雄源赖光前往消灭妖怪。在前往大江山的路上,他们诚心祭拜了三大神社祈求神明保佑,也获得了成百上千的武者相助。不过声势浩荡的队伍反而容易惊扰妖怪,所以最后是六人前往杀鬼。

他们悟透了神明的提示,用计谋让酒吞童子动弹不得,最终源赖光一刀砍下了酒吞童子的头颅。统领已死,虾兵蟹将自然无力挣扎,他们很快便平定了扰乱。而斩下酒吞童子首级的这把刀也被称之为“童子切”。

据说日本在战争时期曾经做过一个残忍的实验,即用刀去斩叠加的尸体,斩断一层便是一胴,由此来判断刀剑的锋利程度。而童子切安纲的最终成绩是六胴,其锋利程度可见一斑。

三、鬼丸国纲

鬼丸国纲是由刀匠粟田口国纲历时三年完成的泣血之作。它名字的由来与童子切安纲相似,也和一则日本传统鬼神故事有关。

据日本古籍记载镰仓时代有一个掌权者名叫北条时政,他夜间睡觉总是睡不安稳,经常有鬼怪侵袭他的梦,因此他的精神状态一直很差。

他遍寻阴阳师和法师为他做驱鬼之法,但是都没有效果。直到有一天晚上,他梦到了一位自称是太刀化身的老人。

老人跟北条时政说,自从他曾被奸人的脏手握过之后,他便再不能出鞘。如果大人想杀死妖怪重获清梦,便把他身上的锈迹都去除干净。说完这句话,老人便又化成太刀离去。

北条时政听了老人的话,十分相信,梦醒之后立马按照老人的话清理锈迹,最后拔刀出鞘,一举杀死鬼怪。

自此病情好转,夜夜安睡,不受侵扰。鬼丸国纲也由此得名,甚至成为了北条家族的传世之宝。

后来北条家族战败,此刀也被缴获。此刀几经辗转,几乎都被最高统治者所拥有。现被天皇所有,存放在日本宫内厅,常人难得一见。

四、大典太光世

大典太光世为刀匠典太光世所锻造,虽是太刀,刀身却只有六十多厘米。

那么为何称之为“大”呢?因为当时刀匠典太光世极为著名,是无数刀匠追随的目标。不知是追随过度,还是欺名盗世,竟出现了许多自称是典太光世的刀匠。

“大”便是特指它是由初代典太光世所作,而不是后来那些仿造的赝品。

关于它的传闻不仅和鬼怪有关,还不止一则。

其一是说前田家的女儿得了怪病,医生都束手无策。但是只要将大典太光世放在她的床头,她的病就会自动消失。一旦拿开,又会再犯。

于是,便认为大典太光世具有驱魔的作用,一直作为前田家的传家宝世代相传。

其二是说当时城里风言风语,都是鬼怪之说。民心恐慌不已,但前田一家却无所畏惧。丰臣秀吉听闻此事,觉得甚是奇怪,便派前田去调查缘由。

前田带着大典太光世前去调查,无事发生安全归来,传言也随之烟消云散。丰臣秀吉念前田有功便将大典太光世赏赐给了他。

无论是哪则传说,都说明了大典太光世对于前田家意义非凡。它的归宿也是在前田家世代相传,至今保存在前田育德会之中。与别的名刀不同,它虽没有见证大国的兴衰更替,却见证了小家的世代传承。

五、数珠丸恒次

数珠丸恒次,据说是镰仓时代有名的刀匠清江恒次接受当时天皇的指令锻造而成。而“数珠丸”的由来,则源于一位名僧。

数珠丸恒次是日本日莲教创始人日莲上人的佩刀,他周游四方,不免会遭遇奸邪之辈,故佩戴此刀用以防身。

为了消除这把刀的戾气,日莲上人经常将念珠缠绕在刀镡之上,故此刀又称之为“数珠丸”。

日莲上人死后,数珠丸恒次仍然被保留在日莲上人所在的久远寺中。日莲教将此刀视为日莲上人的遗物进行膜拜,颇有种见刀如见人之感。

但是在江户时代,此刀却不翼而飞,没有人知道它流落何处。直到1920年,杉原祥造意外发现了此刀,但他并没有想将这把名刀占为己有的心思。他直奔寺庙,想要把它归还给日莲教所在的久远寺之中。

许是下落不明太久,此刀难断真伪;又许是日莲上人去世已久,遗物意义不大,久远寺拒绝接收此刀。

杉原祥造无可奈何,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此刀。或许是认为此刀久久置于佛门,最终归宿也应该是佛门,他便把它赠送给了家边的一座寺庙——本兴寺。

所以数珠丸恒次至今仍由本兴寺保存。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天下五剑,多锻造于平安时代和镰仓时代。

那个时候战争的频繁发生,让刀剑的质量得到重视,锻造刀剑的刀匠的地位自然也随之上升。刀匠的地位一旦上升,愿意成为刀匠的人也数不胜数。

如此一来,便更是促进了刀剑锻造的精益求精。

《续日本纪》是日本平安时代编撰的官方史书,记载自文武天皇元年(697年)至桓武天皇延历十年(791年)之间的历史大事,菅野真道于延历十六年(797年)完成,总计四十卷。是奈良时代的基本史料,正史“六国史”中的第二册。《续日本纪》以日本天皇为主轴,〈上表文〉提到:“彰善瘅恶,传万叶以作鉴”。意思跟中国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资治通鉴》一样,为帝王提供鉴戒。

《续日本纪》中所载对唐朝、新罗的外交颇为详实,是研究唐代历史不可或缺的史料。 《日本后纪》是日本平安时代初期编纂的史书,是继日本纪与续日本纪之后六国史系列的第三部史书。承和7年(840年)完成,记载延历11年(792年)至天长10年(833年)42年间的史事,编者是藤原绪嗣。《日本后纪》属于编年体,以汉文撰写,全书共40卷,但现存10卷。 《续日本后纪》全20卷,藤原良房、春澄善绳、伴善男、安野丰道等人奉敕撰,述仁明天皇一代事,为六国史之第四部。始于天长10年2月28日(833年3月26日)受禅,止于嘉祥3年3月25日(850年5月14日)大葬,详述天皇动静记录,是平安时代由天子亲政至摄关政治转换期的基本史料。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简称《文德实录》,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史书,记录了日本文德天皇时期的事情。该书是日本六国史中的第五部,为编年体体裁,以汉文撰写,记载了从嘉祥三年(850年)至天安二年(858年)8年内的事情,共10卷。

根据该书的序文记载,贞观十三年(871年),藤原基经、南渊年名、都良香、大江音人等人奉清和天皇之命进行编纂。南渊年名和大江音人死后(皆为877年逝世),菅原是善于元庆二年(878年)参加了这项工作,翌年三人完成了这部书的编纂。而根据《菅家文章》记载,序文则是由菅原是善之子道真代父执笔写成的。

该书是六国史中最短小的一部,较少涉及政治关系,而下级贵族的人物传记则占有较大的篇幅。

《日本三代实录》简称《三代实录》,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史书,记载了清和天皇、阳成天皇、光孝天皇三代间发生的事情。该书是日本六国史中的第六部,为编年体形式的汉文史书,共50卷。其记载包括了从天安二年(858年)8月至仁和三年(887年)8月这30年间发生的事件。

根据《日本三代实录》的序文,该书由源能有、藤原时平、菅原道真、大藏善行、三统理平,奉宇多天皇之命编写。关于开始编写的年份至今仍有不同说法。根据各编纂者的官位升迁情况可以推测,该书开始编写的年份约在宽平五年(893年)4月至宽平六年8月之间。《日本纪略》称该书于宽平四年(892年)5月1日开始编纂,然而《日本纪略》在这段时期的记载错漏颇多,因此可信度不高。源能有于宽平9年(897年)逝世,翌年宇多天皇禅位,该书的编纂也随之停止。

后来,醍醐天皇命令继续编写该书,并于延喜元年(901年)完成。期间,菅原道真失势左迁大宰府,由三统理平转任总编纂。完成后的报告奏章中称编纂者为藤原时平、大藏善行二人。然而根据推测,编纂的实质中心为菅原道真、大藏善行二人。

《吾妻镜(あずまかがみ)》又称《东鉴》,是日本的一本编年体史书。全书52卷(缺第45卷),用变体汉文和日记体裁写成。

该书是镰仓幕府的官方史书,记载了从治承四年(1180年)4月以仁王和源赖政征讨平氏,至文永三年(1266年)宗尊亲王归京的87年历史。

“吾妻”是地名,是日本关东地方的总称,“镜”即以史为鉴之意。本书成于镰仓时代末期的西元1300年左右,具体作者已不可考,但应是由幕府中枢的多人编纂,从当时当权的北条得宗家的角度来记述,是研究镰仓时代的基本史料。需注意的是,编纂者的立场偏颇,对源氏三代的评价十分严厉,强调北条得宗家的活跃。因此,阅读时可对照同时代的公家日记,如《愚管抄》、《玉叶》。 《吾妻镜》的记载始于1180年,以仁王的令旨传至伊豆的北条馆,终于1266年,第六代将军宗尊亲王到京都辞去宫将军的官职。主要内容包括治承‧寿永之乱与平氏政权的灭亡、镰仓幕府的成立、承久之乱、执政之始、1246年的宫骚动与翌年的宝治合战、得宗当权的确立。全书以编年体记述、如日记的文体,是变体汉文的一种,也称为吾妻镜体。

后人在评价其价值时,指出因为有为北条氏正当化的曲笔,且许多材料会基于编纂者的立场予以删减,因此不可尽信。不过镰仓时代恐怕没有其他可以与之相比的史料,故还是可以从中抽取出有用的资讯。 清朝诗人和日本研究家黄遵宪《日本国志书成志感》诗:

湖海归来气未除,忧天热血几时摅。

千秋鉴借吾妻镜,四壁图悬人境庐。

改制世方尊白统,罪言我窃比黄书。

频年风雨鸡鸣夕,洒泪挑灯自卷舒。

指的即是此书。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翁广平参考日本国史数十种,补述成《吾妻镜补》。

大日本史》是日本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成书于江户时代,作者是水户藩的藩主德川光圀。这部史书用汉文撰写,在1715年德川光圀死后由水户藩藩主主持继续编纂,于明治时代完成。1715年,水户藩藩主德川纲条将这部史书命名为大日本史。由于其形式与史记相同亦为纪传体,被日本人称作“本朝史记”或“国史(倭史)”。

《大日本史》记载所涵盖的内容,起至日本第一代神武天皇,终于南北朝结束的1392年。其中包含七十三篇本纪,叙述帝王之事;七十篇列传,记载后妃、皇子、皇女、群臣、幕府将军、将军家臣、文学、歌人、孝子、义烈、隐逸、方技、叛逆之臣的事迹以及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情况;二十六篇志,收纳关于神只、氏族、职官、国郡、食货、礼乐、兵、刑法、阴阳、佛事的文章;二十八篇表,收入了关于臣、连、伴、造、公卿、国郡司、检非违使、将军僚属的列表。 《类聚国史》是以日本六国史条文分门别类编排的类书,菅原道真编。全200卷,另有目录2卷、系图3卷,现存62卷。 日本奈良、平安时代初期,输入中国《艺文类聚》、《群书治要》等综合类书,用于天皇进学讲读与文士披检故实。平安时代中期以降,日本国风文化趋于成熟,宫廷行事与百官政务重视先例,所以将类书的体系与编辑方式应用于史书,以备有司检索,是为本书出现的背景。

《菅家文草》卷五早春观赐宴宫人同赋催妆应制诗序:“圣主(宇多天皇)命小臣,分类旧史之次,见有上月子日赐菜羹之宴。”。菅原道真最早的传记《北野天神御传》:“宽平中(889年~898年),奉敕修分疏国史百卷,传于世焉。”,与今本异。嘉承元年(1106年)道真五代孙菅原陈经撰《菅家御传记》:“宽平四年五月十日(892年6月12日),《类聚国史》奏上。”。但是诸书所记成书时间与卷数不无矛盾,自古以来就是一大悬案。

据《日本纪略》,《日本三代实录》以宽平4年5月1日(892年6月3日)开始编纂,延喜元年8月2日(901年9月22日)完成奏上。如所记属实,则菅原道真奏上《类聚国史》时,《日本三代实录》尚未修撰;而《日本三代实录》成书前,菅原道真已于昌泰4年1月25日(901年2月21日)迁任大宰权帅,亦不及见书成。所以江户时代伴信友主张,菅原道真所编部分只有五国史,因此仅百卷,而《日本三代实录》的条文,则是后人所增修。

古代庄园制

镰仓时代初期,仍旧延续了平安时代的古代庄园制。一个庄园由数个“名田”组成,名主从庄园领主处获得名田的私有权,进行自主经营。名主向庄园领主交纳租税,农民向名主交纳“加地子”。这种体制称为“名田经营”。

镰仓中期后,开始有了显著变化。庄园内的大名主、土豪,成为了幕府的地头。他们倚仗幕府的势力,居住在庄园内,代表庄园领主管理庄园。庄园领主把庄园的一切经营全部托于地头,地头每年向领主缴纳一定的年贡和租税,这种形式称为“地头请所”。由于庄园领主们经常会为了“请所”而产生激烈纷争,因此镰仓中期以后,又出现了另一种称为“下地中分”的经营方式,即把庄园耕地和庄内农民分为“地头分”和“领家分”,地头断绝与领家的一切关系,完全独立于领家。通过“ 地头清所”和“下地中分”这两种方式,地头逐渐转化为在地领主。这种转化,是建立在对农民的支配和管理的基础上的。

总之,镰仓时代的庄园比之古代的贵族领主制,更符合时代的潮流,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庄园制度,成为镰仓幕府的经济基础。

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在镰仓时代,农业、商业和手工业都有明显的发展。

农业。镰仓时代,农业成为了各种产业的中心。关东和九州的边境地带,进行了大规模的新田开垦。当时的农民已经掌握了扬谷、脱壳的技术,水稻已有了早稻、晚稻和中稻等几个品种。镰仓中期后,生产力发达的地区已经普遍施行了“二毛作”,即每年种两茬庄稼,并大量施用草木灰、人粪尿等肥料,用水车灌溉。在各地的大庄园内,开始用牛、马来耕地及搬运。

商业。农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也带动了商业的发达。平安末期出现的定期市,到了镰仓时代已经非常普遍。社寺、政所的附近,都是定期市的主要地点。市民和商人开始通过货币进行商品交换。奈良、平安时代曾经发行过“皇朝钱”,随着律令制度的衰微被废止。到了12世纪中叶,出现了大量宋朝的铜钱,大都是通过与宋朝的贸易输入日本的。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经济发达的京都、奈良等地区,除了定期市外,还出现了很多固定集市和小卖店,商人和手工业者聚集于此。他们还结成“座”,希望得到庄园地头的庇护,以保证他们在商业上的利益。同时,一种被称为“问丸”的行业也在河流、港口出现。他们主要是从事中介业务,用“为替”代替钱,替边远城市运输和贩卖货物。“问丸”已经脱离了与庄园主的隶属关系,成为了独立的货物中介业者和运输业者。

手工业。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庄园已普遍栽培桑、麻等作物,农民们掌握了纺布织绢的技术。阿波绢、美浓八丈等各种地方特产,在市场上都非常受欢迎。在镰仓时代,纸张除了书写,还要用来黏糊拉门,需要量很大。还有檀木制的“檀纸”、雁皮制的“鸟子”都流行一时,极受武士阶层的喜爱

镰仓时代的手工业,已经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职业。手工业者自己生产商品,拿到市场上交换生活必需品。他们也结成“座”,从属于庄园领主,并直接参与工商业者的经济活动,为室町时代手工业者向商人的转化作了准备。 镰仓时代是日本佛教史上的重要时代,创立了一些新的宗派。其中,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净土宗、从净土宗派生的时宗、日本独有的净土真宗和日莲宗是比较重要的四个宗派。

净土宗发源于中国,唐朝时由入唐僧圆仁传入日本。最初,净土宗只是依附于其他宗派。9世纪时,天台僧源信(942 — 1017)著《往生要集》一书,追求“往生净土”,倡导极乐世界。源信被尊为日本净土宗的开拓者,其著作也被当作净土宗的重要典籍。法然上人(1133 — 1212)是日本净土宗的正式创始人。他本名源空,1175年,读唐善导的《观经疏》有悟,决意舍其它诸宗,开创净土宗。在京都东山大谷结庵,力主专修念佛,可往生极乐。由于他的修行方法简便,得到了上至皇族、下至庶民的普遍欢迎,一时从者甚众。法然曾因私度宫女出家,而被天皇处以流刑,但他圆寂后还是被授予“圆光大师”的谥号。著有《选择本愿念佛集》、《往生要集大纲》等,是日本净土宗的重要典籍。

时宗从净土宗派生的镰仓时代新兴教派之一,创始人为一遍上人(1239 — 1289)。一遍最初入比睿山延历寺学习天台宗,后赴大宰府皈依净土宗。35岁时,参悟了往生念佛的要旨,创立时宗。一遍主张“一心不乱”专念“阿弥陀佛 ”的名号,即可往生极乐。他曾手举念佛牌,口诵“南无阿弥陀佛”,游走全国,“决心往生六十万人”,以宣传自己的信念和主张。他的足迹北至奥州,西至四国、九州,巡游六年间,得信徒250余万人。

净土真宗也称真宗、一向宗,是日本特有的教派。创始人亲鸾(1173 — 1262),号“见真大师”,9岁出家学习天台宗,29岁师从法然上人学净土宗教义。因1207年净土宗遭禁而被流放越后国府,五年后得赦免,移居关东常陆。著《教行信正文类》六卷,正式开创净土真宗。亲鸾注重信念,强调内心信仰,提出“恶人正机说”,认为即使是恶人,只要悔过自新,诚信阿弥陀佛,死后一样可以往生净土。他还主张“僧俗一样”,不反对食肉娶妻,他自己就还俗娶妻生子。亲鸾的理论赢得了很多信徒,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在战国时代有很大的发展,产生了“真宗十派”。

日莲宗于1253年在清澄山创立,创始人为日莲(1222 — 1282)。日莲16岁出家,游历日本后,提出了著名的“四条格言”,将净土宗、禅宗、密宗、律宗一概斥为“邪教”,只有“南无妙法莲华经”才能拯救世界。日莲著有《立正安国论》,其中批判幕府政治,认为按“正法”治政,国兴,反之将招致国亡,因此屡遭幕府斥责和流放。日莲宗在民间流传很广,对后世影响较大。

镰仓时代的禅宗有临济宗和曹洞宗两派。

前文所述临济宗开山祖是荣西。1191年,他从中国回国后,他先后在博多圣福寺、京都建仁寺传布临济宗,因遭到南都和睿山诸宗的反对而难以流行。后来,荣西受到将军源赖朝之请,到关东地区传播禅宗。

曹洞宗的开山祖是道元。1223年,道元入宋,在天童山如净禅师门下修禅三年,继承了如净的衣钵和临济宗的教义回国,深受幕府的青睐。

荣西著有《兴禅护国论》,力说禅宗的国家性,极有利于幕府统治。幕府要人北条政子、源实朝、北条氏一族和御家人足利氏都皈依此宗。曹洞宗则受地方武士阶层的欢迎。道元著有《护国正法义》、《正眼法藏》等,宣扬曹洞宗才是护国正法,同时提倡参禅第一的思想。他的学说既与京都旧教团不同,又有别于镰仓的临济宗,因此受到朝廷和幕府的冷遇,但受到各地地头领主阶层的欢迎。

综上可知,镰仓佛教虽有诸多创新,但皆与宋元时代中国的佛教教义和教派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与前代的各种“贵族宗教”相比,镰仓佛教可谓是“平民佛教”,大多没有复杂的理论体系,教义简洁易懂,注重信念和修行。针对当时的社会正处于两种制度和思潮的交替期的状况,镰仓佛教大都倡导否定现实,祈求净土,绝对信仰往生极乐,因此容易吸引下层武士和一般平民,尤其在民间非常盛行。当时的一些农民起义也往往借助新兴宗教的力量,团结起来反抗封建领主,如1488年加贺国净土真宗的农民起义、16世纪各地的“一向宗”起义等。 镰仓时代的文学,是从古代到中世的转形期文学。这个过渡时期的文学,一方面承袭了平安时代以来的古代贵族遗风,无论是创作态度还是作品内容,都非常传统和保守,但已趋没落。以后鸟羽院的宫廷歌坛为中心的《新古今和歌集》,是日本的三大和歌集之一,共收录和歌20卷1980余首,其中除了前代和歌,还收录了大量镰仓当代的名家之作,表现了古典和歌洗练、幽美的境界。镰仓幕府的第三代将军源实朝所作的《金槐和歌集》,以感伤的笔触书写了作者在北条氏压迫下的郁闷和寂寞。此外,藤原定家的《敕撰集》、宗良亲王的《新叶集》等也是当时的优秀作品。

随着武士阶级的成长壮大,出现了很多以武家社会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并逐渐成为镰仓文学的主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军记物语的兴起。军记物语是以武士为主题的小说,起源于平安时代的《将门记》、《陆奥话记》等汉文题材文学作品,其中《平家物语》是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通过平氏一门的盛衰,表现了诸行无常、盛者必衰的佛理。这部作品在日本文学史上有很大影响,其开篇的“祗园精舍的钟声,鸣诸行无常之响;婆娑双树的花色,呈盛者必衰之理”四句,更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保元物语》、《平治物语》也是军记物语的代表作。《今昔物语》、《宇治拾遗物语》是两部通过口头传诵记录下来的“说话集”。“说话集”初现于平安末期,成型于镰仓时代。

镰仓时代还出现了不少佛教文学,有佛教说话集和随笔集,如鸭长明的《方丈记》、吉田兼好的《徒然草》等。它们大多用佛教观念对贵族生活进行尖锐的批判,给传统守旧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感觉。这些作品带有强烈的宿命观,也含有一些消极的思想,表现出中世隐者文学的特点。

日本“天下五剑”

日本“天下五剑”对于,具有独特武士文化的日本来说更是如此,日本刀在日本兵器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推动着日本历史的变革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