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能够列出古代书籍的目录。先拜谢了~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中国文学史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著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中国文学史 郭预衡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高教出版社1999
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著 上海书局1984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国文学批评史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敏泽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中国诗学体系论 陈良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著 东方出版社1916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著 中华书局 1957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著
中国古典小说史略 杨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
中国戏剧史 周贻白著
中国美学史 李泽厚、刘纲纪著
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文物出版社1981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著 北大出版社1987
中国小说美学 叶朗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中国诗歌美学史 庄严、章铸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等 中华书局1995
经学历史 清 皮锡瑞著 周予同注 中华书局1959
中国绘画史 王伯敏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中国音乐史略 吴钊、刘东升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中国古代文化史 阴法鲁主编 北大出版社1996
士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道教与中国文化 葛兆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佛教与中国文学 孙昌武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著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清 永溶、纪昀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书目答问 张之洞缪荃孙撰 中华书局1963
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 潘树广编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谈艺录 钱钟书著
管锥编 钱钟书著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中华书局1962
诗集传 南宋 朱熹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诗经选译 余冠英选译 人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诗经今注 高亨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著 中华书局1966
楚辞补注 南宋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
楚辞集注 南宋 朱熹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文选 梁 萧统编 中华书局1977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编 中华书局1983
玉台新咏 梁 徐陵辑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 严可均编 中华书局1953
论语译注 杨伯俊译注 中华书局1980
孟子译注 杨伯俊译注 中华书局1982
庄子集释 清 郭庆藩集释 中华书局1961
荀子选 方孝博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春秋左传注 杨伯俊注 中华书局1983
战国策 西汉 刘向集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山海经校注 袁珂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古神话选释 袁珂辑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中华书局1962
乐府诗集 南宋郭茂倩编 中华书局1979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选注 中华书局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史记 西汉司马迁著 中华书局1958
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汉书选 冉昭德 陈直选注 中华书局1962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中华书局1962
六朝文絜 清许梿编 中华书局1962
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曹植集校注 赵幼文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阮嗣宗咏怀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靖节先生集 东晋陶渊明著 清陶澍校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
陶渊明诗文选注 唐满先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上、下编)中华书局1961-1962年版
谢康乐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谢灵运诗选 叶笑雪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校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水经注疏 清杨守敬、熊会贞注 科学出版社1957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愕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
搜神记 东晋干宝著 中华书局1979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文心雕龙注释 周振甫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诗品注 陈廷杰注 作家出版社1961
诗品集注 曹旭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中古文学史论集 王瑶著 北大出版社1986
古诗源 清沈德潜选 中华书局1977
全唐诗 清彭定求等编 中华书局1960
全唐诗补编 陈尚君等 中华书局1997
唐诗别裁 清沈德潜编 中华书局1975
唐诗选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唐宋诗举要 高步瀛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唐诗纪事 南宋计有功著 中华书局1965
唐集叙录 万曼著 中华书局1980
唐诗杂论 闻一多著 三联书店《闻一多全集》本1982
全唐文 清董诰等编 中华书局1983
全唐文纪事 清陈鸿墀著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
唐文粹 北宋姚铉编 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本
唐宋文举要 高步瀛选注 中华书局1963
唐宋八大家文抄 明茅坤编 清坊刻本
敦煌变文集 王重民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唐才子传 元辛文房著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著 中华书局1975
新唐书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著 中华书局1975
王子安集注 清蒋清翊撰 光绪间刻本
杨炯卢照邻集 徐明霞点校 中华书局1981
骆临海集笺注 清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
陈子昂集 徐鹏校点 中华书局1960
孟浩然诗集 唐孟浩然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王右丞集笺注 清赵殿成笺注 中华书局1961
王维集校注 陈铁民校注 中华书局1997
王维诗选 陈贻焮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李太白全集 清王绮注 中华书局1979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组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杜少陵集详注 清仇兆鳌注 中华书局1952
杜甫诗选 萧涤非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杜甫评传 陈贻焮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 华文轩编 中华书局1964、1982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笺注 中华书局1982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侯忠义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韩昌黎集 唐韩愈著 商务印书馆1958
韩愈文选 童第德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集释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韩愈诗选 陈迩冬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柳宗元集 吴文治等校点 中华书局1979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柳宗元卷 吴文治编 中华书局1964
刘禹锡诗文选注 徐州师院中文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
白氏长庆集 唐白居易著 中华书局1979
白居易诗选 顾肇仓、周汝昌选注 作家出版社1962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 陈友琴编 中华书局1962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李贺诗歌集注 清王绮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樊川诗集注 清冯集梧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杜牧诗选 缪钺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玉溪生诗集笺注 清冯浩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李商隐诗歌集解 刘学锴、余恕诚著 中华书局1988
李商隐诗选 安徽师大中文系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著 中华书局
花间集 后蜀赵崇祚编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李璟李煜词 詹安泰编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词综 清朱彝尊、汪森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唐宋词选释 俞平伯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唐宋词选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全宋词 唐圭璋编 中华书局1980
宋词三百首笺注 唐圭璋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宋词选 胡云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乐章集 北宋柳永著 朱孝臧《疆村丛书》本
苏轼词选 陈迩冬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淮海居士长短句 北宋秦观著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
清真集 北宋周邦彦著 吴则虞点校 中华书局1981
李清照集校注 王学初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稼轩词编年笺注 邓广铭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夏承焘笺校辑著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
人间词话 王国维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东坡七集 北宋苏轼著 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苏轼诗选 陈迩冬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 傅璇琮辑 中华书局1978
陆游选集 朱东润选注 中华书局1962
陆游传 朱东润著 中华书局1960
苕溪渔隐丛话 南宋胡仔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
诗人玉屑 南宋魏庆之辑 中华书局1961
沧浪诗话校释 郭绍虞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
宋史 元阮脱等著 中华书局1977
太平广记 北宋李昉等编 中华书局1981
东京梦华录注 南宋孟元老著 邓之诚注 中华书局1982
梦梁录 南宋吴自牧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武林旧事 南宋周密著 西湖书社1981
京本通俗小说 清缪荃孙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
清平山堂话本 明洪楩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话本选 吴晓铃等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水浒传 明施耐庵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西游记 明吴承恩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金瓶梅词话 明兰陵笑笑生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古代白话小说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古今小说(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水浒后传 清陈忱著 作家出版社1956
聊斋志异(三会本) 清蒲松龄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说岳全传 清钱彩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红楼梦 清曹雪芹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水浒研究资料汇编 朱一玄、刘毓忱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 一栗编 中华书局1963
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1-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
镜花缘 清李汝珍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官场现形记 清李宝嘉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清吴趼人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老残游记 清刘鹗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孽海花 曾朴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中国戏剧史长编 周贻白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郭汉城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宋元戏曲考 王国维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录鬼簿 元钟嗣成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元代杂剧全目 傅惜华编著 作家出版社1957
明代传奇全目 傅惜华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明代杂剧全目 傅惜华编著 作家出版社1958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 庄一拂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闲情偶寄 清李渔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
元曲选 明臧懋循编 中华书局1958
元曲选外编 隋树森编 中华书局1958
元人杂剧选注 王季思等选注 北京出版社1980
元散曲选注 王季思等选注 北京出版社1981
盛明杂剧 明沈泰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
六十种曲 明毛晋编 中华书局1958
关汉卿戏曲集 吴晓铃等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
董解元西厢记 金董解元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西厢记 元王实甫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元本琵琶记校注 元高明著 钱男扬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牡丹亭 明汤显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清忠谱 清李玉著 《古本戏曲丛刊》本1955
一捧雪 清李玉著 《古本戏曲丛刊》本1955
长生殿 清洪升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桃花扇 清孔尚任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明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等编 中华书局1973
清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编 中华书局1975
清诗选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近代诗选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1955级《近代诗选》小组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编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明文在 清薛熙编选 光绪江苏书局刻本
清文汇 沈粹芳、黄人等编 上海国学扶轮社本
纳兰词 清纳兰性德著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
龚自珍全集 清龚自珍著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4人境庐诗草笺注 钱仲联笺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附:梁启超、鲁迅、黄侃三位先生所开之最低限度国学书目,仅供参考
梁启超开列之书目
四书 易经 书经 诗经 礼记 左传 老子 墨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战国策 诗集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楚辞 文选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韩昌黎集 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 其他词曲集 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
鲁迅开列之书目
唐诗纪事 唐才子传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历代名人谱 少宝山房笔丛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世说新语 唐摭言 抱扑子外篇 论衡 今世说
黄侃开列之书目
二十五史 十三经 大藏礼记 国语 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通典 庄子 荀子 文选 文心雕龙 说文解字 广韵
第一卷 古代部分
神活
《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古籍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一部奇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之一。
传记
《史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后汉书》
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小说
《世说新语》
堪称我国记叙轶闻琐事笔记小说的先驱。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水浒传》
是中国描写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
《金瓶梅》
被历代列为禁书的艳情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
小说
《西游记》
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
《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的合称,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儒林外史》
清代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
《孽海花》
清朝末期的一部在思想和内容上具有进步革命倾向的历史谴责小说,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堪称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小说。
《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
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红楼梦》
《红楼梦》
是一部对封建时代的生活深恶痛绝和愤怒抗议的书,是一部对封建社会予以全面批判的现实主义杰作戏剧。
《窦娥冤》
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一部揭露统治阶级腐败残暴.歌颂人民群众勇敢地反抗黑暗的社会制度,反抗迫害的一部伟大的戏曲作品。
《西厢记》
元代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爱情喜剧。是元杂剧的高峰,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响很大,传诵不衰。
《牡丹亭》
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
《桃花扇》
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长生殿》
演绎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规模庞大,内容复杂,感人肺腑,具有美学意义的一出戏剧。
散义
《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古代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读半部论语.可以平天下。
《孟子》
记载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其说理畅达,章法之巧妙,都大大超过了《论语》,行文流畅,感情强烈,形成了浓郁的艺术感染力。
《庄子》
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是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先秦散文的典范,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韩非子》
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韩非子的思想学说,在先秦散文中成就最高。
《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我国古代社会颇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战国策》
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曾国藩家书》
叙述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从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后人研究曾国藩思想的宝贵资料,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标举“境界说”,是中西美学思想冶于一炉的产物,是文艺理论思想与创作实践相融合的结晶。
诗词
《诗经》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楚辞》
与《诗经》并称为风、骚。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
《唐诗三百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宋词三百首》
与唐诗并称双绝,文学上一支独立的艺术奇葩,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第二卷现当代部分
小说
《呐喊》
《呐喊》是“中国新文艺上真正的、划时代的杰作”。是现代“中国最好的一本”。
小说
《沉沦》
我国第一本白话小说集。一部独特的色彩和格调,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和感伤情调的自叙体小说。
《家》
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幸福和生命。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进行控诉。
《子夜》
《边城》
《骆驼祥子》
《京华烟云》
《四世同堂》
《金锁记》
《围城》
《暴风骤雨》
《射雕英雄传》
《青春之歌》
《红岩》
《芙蓉镇》
《平凡的世界》
《狼图腾》
《尘埃落定》
琼瑶作品集
《活着》
戏剧
《雷雨》
《日出》
《屈原》
《白毛女》
《茶馆》
散文
《朱自清散文集》
《繁星·春水》
《傅雷家书》
《谈美书简》
《语文常谈》
《朝花夕拾》
诗歌
《女神》
徐志摩诗歌
《艾青诗选》
中国是有悠久史官文化传统的国家。司马迁是汉代伟大的史学家,也是继承了先代史官文化的传统而成就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的。
一、《尚书》。它的意思就是上古的书。《尚书》原本有很多篇。孔夫子就是通过《尚书》来教导他的弟子们的。但是经过秦焚书坑儒以后,《尚书》大量的丧失。到了汉代初年,有一个叫XX的人,凭借自己的记忆,用隶书写出了《尚书》的本子。这个《尚书》留存下来篇目不多,只有二十八篇。这里面三代以前的书有两篇,就是《虞书》。传说是尧舜在位期间的历史事件。
《尚书》里边最主要的部分是西周之书。《尚书》这本历史典籍很特别,它主要是指上古时期政令的汇编。从文体我们可以看出来,《尚书》里边所有的文体特点是,典,谟,誓,训,诰,命……这些以政令形式出现的文本。命,在今天的公文种之中,还保留着,是常用的。其它的公文文种虽然不常见,但是在古代社会中是重要的政令性的文件。它主要是有关国家政令文件的一个汇编。
《尚书》从语源训估学角度来说,它的语言比较深奥。
二、《春秋》。《春秋》是我国古代留下来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以鲁国的事件为主的。但是也不只是说鲁国事件独有的。传说是由孔夫子编订的。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时间跨度四百二十二年。是以鲁国的十二公(春秋时期),鲁国的十二个国王的先后顺序为依据来编纂的鲁国的历史。同时也涉及到了其他的诸侯国。但是其他国的《春秋》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它是以时间先后为序的,所以叫编年体史书。这种编年体史书对后代的史书体例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编年体史书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值得我们关关注。
第一,这部史书喜欢记载一些奇闻异事,带有一种传奇性特征。比如说《庄公七年》记载,星陨如雨。这是一个重要的天象。比如《僖公十六年》,六只水鸟退着飞过了宋国的都城。《文公十四年》,光芒四射的彗星,这个记录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对哈雷彗星的记录。从科技史上来说,这条非常重要。这使《春秋》这部史书充满了传奇性的特征。这就是他所具有的文学性。第二,春秋时期,诸侯国不断争霸国,国与国之间战争非常频繁。所以《春秋》记载战争的事情特别多。在记录这个事件的过程中,他所选用的词语特别讲究,遣词造句特别严格。
《春秋》这部书在遣词造句上对后代的文学也有很大的影响。《春秋》,这部书记载历史的时候,往往就是先记在一个时间,再用一两句话来记载某些历史事件,只一两句话就把重大事件描述出来。后人认为如果想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原因等,那么单看《春秋》的话是不行的。所以,后来又出现了许多对《春秋》的语言文字进行补充的著作,就有了《春秋三传》。
序
田子一卷,周田骈撰。骈,齐人,与慎到、接子、环渊皆学黄老之术,皆有所论,附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汉志.道家.田子二十五篇》注:「名骈,齐人,游稷下,号天口骈。」《隋》、《唐志》皆不著录,佚已久。兹从《吕氏春秋》辑得佚说三篇,其一篇与《淮南子》所引互有详略异同,参订校补,并附考为卷。其说变化应求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始《尸子》所谓田骈贵均者邪?历城马国翰竹吾甫。
田子
田骈以道术说齐王,王应之曰:「寡人所有者(《淮南子》无者字),齐国也。道术难以除患(《吕氏春秋》引无此句,据淮南子补),愿闻齐(《淮南子》无齐字)国之政。」田骈对曰:「臣之言无政,而可以得(《淮南子》作为)政。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得(《淮南子》作为)材。愿王察其所谓,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吕氏春秋》作「愿王之自取齐国之政也」)。骈犹浅言之也,博言之,岂独齐国之政哉?变化应求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明以鸿(《吕氏春秋》引至此)。己虽无除其患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可陶治而变化也。齐国之政,何足问哉!此老聃之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者也。」(《淮南子》引连自取齐国之政焉下。《吕氏春秋.执一篇》、《淮南子.道应训》并引此节,详略不同,互参订补。)
田骈谓齐王曰:「孟贲庶乎患术,而边境弗患;楚、魏之王,辞言不说,而境内已修备矣,兵士已修用矣;得之众也」。(《吕氏春秋.用众篇》)
客有见田骈者,被服中法,进退中度,趋翔闲雅,辞令逊敏。田子听之毕而辞之。客出,田骈送之以目。弟子谓田骈曰:「客,士与?」田骈曰:「殆乎非士也。今者客所弇敛,士所术施也;士所弇敛,客所术施也。客殆乎非士也。」故火烛一隅,则室偏无光;骨节蚤成,空窍哭历,身必不长;众无谋方,乞谨视见,多故不良;志必不公,不能立功;好得恶予,国虽大不为王;祸灾日至。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钟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淳淳乎慎谨畏化,而不肯自足;干干乎取舍不悦,而心甚素朴。(《吕氏春秋.士容篇》)
田子附录
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田子二十五篇。名骈,齐人,游稷下,号天口骈。(《汉书.艺文志》)
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此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说之。齐万物以为首。(《庄子.杂篇.天下》)
「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田骈亦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同上)
田子贵均。(《尸子》)
陈骈贵齐,齐死生、等古今也。(《吕氏春秋.不二篇》高诱注)
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高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田骈曰:「何谓也?」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今先生设为不宦,赀养千锺,徒百人,不官则然矣,而富过毕矣。」田子辞。(《战国策.齐策》)
《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重要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全书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5卷。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记述古代地理、动物、植物、矿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天、羿射九日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考证,普遍认为其并非成书于一时,也不是一个作者写的。
《左传》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左传》叙事的浓厚的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另一个是历史事件的故事化、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左传》在叙写历史事件时却注重刻画人物。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它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第四,《左传》还善于叙写外交辞令。
中国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经》包含了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版本复杂,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本文2023-08-04 19:08: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