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的其它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1收藏

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的其它类,第1张

中国中医药新闻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有关中医药的报刊新闻信息

数据库类型:文献型

收录范围:收录了1989年以来的有关中医药报刊新闻信息6万余条。

著录项目:题名、作者、出处、日期、关键词、内容、栏目分类、地区、管理。

检索途径:可从题名、作者、出处、日期、关键词、栏目分类等途径查询。

海外古籍书目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国外的中医药古籍的相关信息

数据库类型:文献型

收录范围:收录了从战国至清代的海外中医古籍的相关内容,共2万余条。

著录项目:联目号、类号、著作年、藏书号、正书名、修饰语、别名、卷、册、国别朝代、著者姓名、著作方式、版本项、善精孤有无、原丛书名、原丛书类号、子目编号、丛书子目、馆代号。

检索途径:可通过联目号、类号、著作年、藏书号、正书名、馆代号、国别朝代、著者姓名、著作方式进行查询。

中医·黄水疮黄水疮(impetigo)为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滴脓疮、黄水黏疮。是指以皮肤脓疱、结痂、破流黄水,浸*成疮,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为一种传染性脓疱性疾病。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的脓疱、脓痴。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可并发肾炎及败血症,应与水痘、脓窝疮相鉴别。暑湿热蕴证,治宜清暑利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黄水疮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黄水疮的症状《外科正宗·黄水疮》云:“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癍,继之成粟米样水疱,逐渐增大,疱液初呈透明,后为混浊,基底红晕,随即变为脓疱,痒而兼痛,搔破黄水淋漓,蔓延不止,疮水干后结痂而愈。多发生小儿头面、耳、项等处,重者可延及全身。常在夏秋季流行。好发于儿重,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易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黄水疮的病因病机由于脾胃湿热过盛,兼受风邪相搏而成。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海客于肌肤.以至气机不畅、汗液疏泄障碍,湿热毒邪壅遏,熏蒸肌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腠理不固,汗多湿重,调护不当,暑湿毒邪侵袭,更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反复发作者,湿热邪毒久羁,可致脾虚失运。黄水疮的诊断黄水疮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皮损初起为散在性红斑或丘疹,很快变为水疱,形如米粒至黄豆大小,迅速化脓混浊变为脓疱,周围绕以轻度红晕,脓疱开始丰满紧张,数小时或1—2天后脓液沉积,形成半月状积脓现象,此时,疱壁薄而松弛,易于破裂,破后露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干燥后形成**脓痂,然后痂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若脓液流溢他处,可引起新的脓疱。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但皮损广泛而严重者,可伴有发热、畏寒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常可引起附近饕核肿痛,易并发肾

详见百科词条:黄水疮 [ 最后修订于2017/8/6 0:40:36 共383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针灸电子书|中医针灸减肥马其江|中医脐疗的文献研究贾红玲 免费下载

s9aj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王长松,中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执教于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素有“学府圣地”美誉的东南大学。

自矢志中医以来,即饱读中医古籍,遍寻中华名医,先后师从伤寒名家、卫生部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杜雨茂教授,追随饮誉海内外的中医学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药领域)传承人周仲瑛教授研究中医,皆得其倾囊相授。20年来,王教授博采众长,精研中医诊治与养生大道,尽得中医精髓与养生之妙,在中医内科急症学、中药药理学、中医饮食营养学等方面造诣颇深。

大医精诚,他想患者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以学者的渊博、医者的仁心、名医的妙术,运用祖国传统医学辨治各种疑难病症,让无数患者朋友重享身轻体健、其乐融融的人间之乐,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中国古医书是古代医学的传承,极具医学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名医辈出,创造出了很多辉煌的医学成就,影响远播日本、欧洲,并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用植物药治病,没有副作用,疗效好、治愈快,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古医书是古代医学家们的医术总结,涵盖了药方、医术等多种内容,为我们研究古代医学提供了珍贵资料,这其中的价值无法估量。现代翻印的古医书内容跟古代医书原著有很多出入,由于年代久远,当代的翻印古医书缺失了很多内容,所以中国古医书原著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历史上,各朝各代都印了很多医籍,但由于战乱等原因,尤其帝国主义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瓜分,所以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太多,而且很多珍贵的中医古籍流失海外。美国国会医院,但它还不是中医药实施活动的主体形式。那么他们的学习、连接、交流、传续靠什么,是靠医籍图典。搞任何研究的人都知道,材料的把握是第一位的。中医古籍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研究本草,如果有明版的初刻本,其权威性一般说就要超过清代的。这虽然不是绝对的,但至少在“始初性”和“参考价值”方面,是不可置疑的。这也是版本学这一门相关理论所公认的。古医书记载着我国中医传承的历史,对医书的整理和保护,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英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130万件,大多数是在近代殖民主义时期被侵略者从中国非法劫掠流落海外。其中,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书画、古籍、玉器、陶器、瓷器、青铜器、雕刻品等珍稀国宝有3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几乎都在馆中。

法国各博物馆、图书馆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260万件,这些文物均是在近代殖民主义时期从中国非法掠夺所得。

日本拥有1000余座大小博物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近200万件之多,绝大多数均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军劫掠出境。

德国各大博物馆都藏有大量的中国古代文物,据该国相关刊物披露:有据可查的总数大约在30万件左右。

…………

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的其它类

中国中医药新闻数据库数据库主题:有关中医药的报刊新闻信息数据库类型:文献型收录范围:收录了1989年以来的有关中医药报刊新闻信息6万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