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的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2收藏

中药黄芪的作用?,第1张

黄芪具有改善心功效,黄芪对正常人体心脏有加强收缩的功效,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强心的效果更加显著,主要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的血量增多。

黄芪具有调节血糖功效,黄芪中所含的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并且能够明显的对抗肾上腺素所引起的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而对胰岛素低血糖无明显的影响。

为什么春天不能吃黄芪

理由1:春天是生发的季节

中医典籍中说到:春天是万物生长,发散体内有毒之物的季节,这时候人体易受到外邪之物的入侵,而黄芪却是固表的,吃了之后人便无法排出体内的病邪,不利于春季养生健康,因此春天不能吃黄芪

理由2:春天过于湿热

春天天气暖和,雨水增多,整个气候环境比较湿热潮湿,这时人体需要祛湿排毒,但黄芪性甘,微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若在春天吃了反而容易助长健康人群的阳盛热气,导致体内热毒炽盛,出现上火的病症。

春天吃黄芪也有好处

1、不易感冒

春天是乍暖还寒的时候,这个季节天气变化无常,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这时可用黄芪来固表,抵抗感冒病毒的入侵,如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2、增强抵抗力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这时多种病菌、病毒也悄然苏醒,平时若自身抵抗力不强的,在这时则很容易生病,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以补虚为主,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的调养,因此春天吃些黄芪可有效增强自身抵抗力。

吃黄芪并没有季节禁忌

根据对黄芪药性的研究来看,黄芪在服用禁忌上,对季节的限制并没有要求,

无论是春天吃也好,还是夏秋冬季节吃也罢,只要是根据病症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服用的人群食用黄芪的,都不会出现什么不良副作用。

因此大家需要注意的并不是在什么季节吃,而是看自己的体质和病症是否适宜食用黄芪。

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应用 1.脾气虚证。本品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膏服,或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因其能升阳举陷,故长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若脾虚水湿失运,以致浮肿尿少者,本品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利尿消肿,标本兼治,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常与白术、茯苓等利水消肿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补气生血,治血虚证亦常与补血药配伍,如当归补血汤(《兰室秘藏》)以之与当归同用。对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本品尚可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白术等品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对脾虚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补气生津,促进津液的生成与输布而有止渴之效,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2.肺气虚证。本品入肺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气虚自汗证。脾肺气虚之人往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本品能补脾肺之气,益卫固表,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若因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者,宜与白术、防风等品同用,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本品以其补气之功还能收托毒生肌之效。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可用本品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外出,常与人参、当归、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里透脓散(《医宗金鉴》)。溃疡后期,因气血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用本品补气生血,有生肌敛疮之效。常与人参、当归、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 此外,痹证、中风后遗症等气虚而致血滞,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补气以行血。治疗风寒湿痹,宜与川乌、独活等祛风湿药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药配伍。对于中风后遗症,常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品同用,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用法用量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鉴别用药人参、党参、黄芪三药,皆具有补气及补气生津、补气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但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党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 2.《本草汇言》:“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3.《医学衷中参西录》:“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即宗气……)下陷。”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苷类、多糖、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2.药理作用: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改善贫血动物现象;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中,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率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保肝等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黄芪50g煎服,每日1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及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等,效果颇佳(中医杂志,2000,6:331)。]每日口服黄芪提取液2ml(含生药2g),预防小儿上吸呼道感染100例,有效率94%(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3,5:366);用黄芪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其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及心阻抗图等疗效均优于心痛定和丹参(中国免疫学杂志,1989,2:119-120)。本品还有用于小儿哮喘、冠心病、关节炎、缺血性脑血管病、慢性肾炎、慢性肝炎、产后非感染性发热、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者。 4.不良反应:黄芪注射液有导致皮疹、过敏性休克的报道;有12例妊娠7个月以上的孕妇,因连续服用黄芪15天,总量300g以上,结果过期妊娠8例,产程延长6例,胎盘迟剥3例,会阴侧切4例,产钳助产1例,胎儿过大行剖腹产1例,胎儿体重3500g~4600g。

黄芪有什么营养价值?功能作用?

黄芪食药二用价值高,主要提供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维生素、黄酮、多糖、氨基酸等,黄芪营养价值具备七大营养素以上作用。

黄芪富含糖、粗蛋白、粗纤维脂肪、钙、磷、铜、铁、镁、锰、锌、硒等营养及微量元素物质。

生命中医认为黄芪营养价值功能作用,是以黄芪味甘、药性微温为特色。

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利水、排脓、生肌、行滞通痹、助精气神血等疗效作用,在提高免疫抵抗力、促进五脏六腑运动气化、抗肾损伤、护肝、促进造血生化、抗衰老益智、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对气短、虚脱、心悸、自汗、失眠多梦、体虚浮肿、久泻、子宫脱垂,伤口久不愈合、内热消渴,以及气血失调的血虚萎黄、痹痛麻木、半身不遂等疗效。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黄芪的主要功效和临床应用是什么?

黄芪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脾虚气陷证

治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或与人参相须为用,如参芪片。

治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每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肺气虚证,表虚自汗

治肺气虚弱,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咳痰清稀、声低懒言者,常配人参、紫莞、五味子等,如补肺汤。

治卫虚不固,表虚自汗,常与白术、防风为伍,如玉屏风散。

气虚水肿

治气虚不运,水湿停聚之浮肿尿少,常与防己、白术、茯苓等同用,如防己黄芪汤。

血虚萎黄,消渴

治血虚及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萎黄、神倦脉虚等,每与当归为伍,即当归补血汤。

治气津不足之消渴,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同用,如玉液汤。

半身不遂,痹痛麻木

治中风后遗半身不遂属气虚血瘀者,常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同用,如补阳还五汤。

治风寒湿痹、气虚血滞之肢体麻木、疼痛,常与川乌、独活、川芎等同用,如蠲痹汤。

疮疡难溃或溃久不敛

治痈疽气血亏损,脓成难溃者,常与人参、穿山甲、白芷等同用,如托里透脓散。

治气血不足,疮疡溃后,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常与人参、 当归、肉桂等同用,如十全大补汤。

黄芪还有什么其他功效?

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一些中药材在民间往往作为食材广泛食用,即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即食药物质)。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文件,黄芪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可作为药食两用。

黄芪常用药膳方选如下:

体倦,五脏虚衰,年老体弱,久病羸弱,心慌气短,体虚自汗,慢性泄泻,脾虚久痢,食欲不振,气虚浮肿

黄芪30g,人参10g,粳米90g,白糖适量。

将黄芪、人参切片,用冷水浸泡30分钟,入砂锅煎沸,煎出浓汁后去渣取汁,再把渣加入冷水如上法再煎,并取汁。将两煎药汁合并后分两等份,早、晚各用1份,同粳米加水煮粥,粥成后入白糖。早、晚空腹服用。

小儿消化不良,妊娠水肿,胎动不安,术后伤口难愈

黄芪50g,鲈鱼500g,生姜、葱、醋、食盐、料酒等适量。

将鲈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黄芪切片,装入白纱布袋内,扎紧口。将鱼与黄芪共放锅中,入葱、姜、醋、食盐、料酒、适量水。将砂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炖熬至熟即成。食用时入味精。佐餐时用。

小儿慢性肾炎

生黄芪30g,生薏苡仁30g,赤小豆15g,鸡内金末9g,金橘饼2枚,糯米30g。

先将黄芪放入小锅内,加水600g,煮20分钟,捞出渣。再加入生薏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最后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煮熟成粥,以上分2次温热服用,每次服后嚼食金橘饼1枚,连服2~3月。

注:中药材的使用须辨证论治,应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随意使用,更不可随意听信中药偏方和广告宣传。

含有黄芪的复方制剂有哪些?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

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

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十一味参芪片:补脾益气。用于脾气虚所致的体弱、四肢无力。

黄芪生脉颗粒:益气滋阴,养心行滞。用于气阴两虚,血脉瘀阻引起的胸痹心痛,症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黄芪健胃膏:补气温中,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症见胃痛拘急、畏寒肢冷、喜温喜按、心悸自汗;胃、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黄芪颗粒: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用于气短心悸,虚脱,自汗,体虚浮肿,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久不愈合。

关于黄芪的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研究结果显示,本品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抗氧化、促进造血功能、扩展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降血压、调节糖代谢、抗病毒、抗癌、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

上一节:概述

下一节:

中药黄芪的作用?

黄芪具有改善心功效,黄芪对正常人体心脏有加强收缩的功效,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强心的效果更加显著,主要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