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7收藏

鹿角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鹿角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普济方》卷二二三:鹿角散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圣惠》卷九十三:鹿角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鹿角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普济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鹿角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圣惠》卷七十一:鹿角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直指》卷十:鹿角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外科正宗》卷七:鹿角散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圣惠》卷六十五:鹿角散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05 摘录 11 《圣惠》卷十四:鹿角散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15 摘录 12 《魏氏家藏方》卷十:鹿角散 121 处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25 摘录 13 《济阴纲目》卷十一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方出《圣惠》卷七十四,名见《妇人良方》卷十四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5 《圣惠》卷九十四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功效 15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圣济总录》卷一八○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千金》卷二十三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医心方》卷二十八引《洞玄子方》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方出《肘后》卷五,名见《圣惠》卷六十四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千金》卷二十五引《肘后方》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千金》卷六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功效 21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215 附注 22 《圣惠》卷三十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225 制备方法 226 用药禁忌 23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鹿角散 鹿角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lù jiǎo sǎn

2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鹿角散

21 处方

鹿角60克 甘草15克

22 制法

上药研末过筛。

23 功能主治

治妇人乳痈或疮,久不愈,出脓疼痛不可忍。

2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用鸡子黄加温,调敷患处,日三次。

25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

3 《普济方》卷二二三:鹿角散

31 处方

鹿角(锉,为屑)。

32 功能主治

轻身益气,强骨髓,补绝伤。主

33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上用白蜜5升淹之,微火熬令小变,晒干,更捣筛服。

34 摘录

《普济方》卷二二三

4 《圣惠》卷九十三:鹿角散

41 处方

鹿角1两,定粉半两,密陀僧半两,黄丹半两,白矾半两。

42 制法

上药入瓶内,烧令通赤,放冷取出,为细散。

43 功能主治

小儿一切痢,久不愈。

4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1日34次。

45 摘录

《圣惠》卷九十三

5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鹿角散

51 处方

鹿角(烧灰)5两。

52 制法

上为细散。炼猪脂调和。

53 功能主治

赤黑丹。

5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涂患处,日3次。

5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

6 《普济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鹿角散

61 处方

上党人参4分,鹿角(去上皮,取白处作末,炒令黄,秤)2分。

62 制法

上为散。

63 功能主治

老人患积痢不断,兼不能饮食。

6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平旦粥清饮调下,1日2次。

65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

7 《圣惠》卷七十一:鹿角散

71 处方

鹿角2两,甘草半两。

72 制法

上为细散。

73 功能主治

妇人乳痈成疮,久不愈,脓汁出,疼痛欲死,不可忍。

7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用鸡子白和,于铜器中暖令温,敷患处。57易即愈。

75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一

8 《直指》卷十:鹿角散

81 处方

鹿角屑1两,鹿茸(去皮,酥炙)1两,白茯苓3分,人参半两,白茯神半两,桑螵蛸(蒸,焙)半两,芎半两,当归半两,故纸(炒)半两,龙骨(别研)半两,新韭子(酒浸1宿,焙)半两,柏子仁(去壳)1分,甘草(炙)1分。

82 制法

上为末。

83 功能主治

脏腑久虚,梦泄。

8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半,加生姜5片,大枣3枚,粳米100粒,水煎,食前服。

85 摘录

《直指》卷十

9 《外科正宗》卷七:鹿角散

91 处方

鹿角尖3寸。

92 制法

用炭火煅稍红存性,碾末。

93 功能主治

乳痈新起,结肿疼痛,憎寒发热,但未成者。

9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食后用热酒1茶钟调服;甚者再1服。

95 摘录

《外科正宗》卷七

10 《圣惠》卷六十五:鹿角散

101 处方

鹿角1两(烧灰),腻粉半两,百合半两(生研),木槿花1两。

102 制法

上为细散。

103 功能主治

一切恶疮不愈者。

10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入腻粉、百合,生油调涂,1日2次。

105 摘录

《圣惠》卷六十五

11 《圣惠》卷十四:鹿角散

111 处方

鹿角屑1两,芎3分,当归1两(锉,微炒),白茯苓3分,麋角屑1两。

112 制法

上为粗散。

113 功能主治

伤寒后虚损,夜梦泄精不禁。

11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薤白37茎,生姜半分,粳米100粒,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115 摘录

《圣惠》卷十四

12 《魏氏家藏方》卷十:鹿角散

121 处方

乌贼膏半两,白龙骨(煅;并别研)半两,牡蛎粉半两,龟甲1两(米醋炙焦黄),鹿角2两(镑,入酥少许拌炒)。

122 制法

上为细末。

123 功能主治

血海虚损。经水不止,漏下白水。

12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食前煎乌梅、甘草、生姜汤调下,温酒米饮亦得。

125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十

13 《济阴纲目》卷十一 131 方名

鹿角散

132 组成

鹿角(烧灰,出火毒)。

133 主治

产后虚火载血,以致血晕。

13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用好酒、童便调灌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14 方出《圣惠》卷七十四,名见《妇人良方》卷十四 141 方名

鹿角散

142 组成

鹿角屑1两。

143 主治

妊娠热病,胎夭腹中。

14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盏,入葱白5茎,豉半合,煎至6分,去滓温服。

15 《圣惠》卷九十四 151 方名

鹿角散

152 组成

鹿角屑10两,附子1两(去皮脐,生用)。

153 功效

令人少睡,补益气力。

15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日3次。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16 《圣济总录》卷一八○ 161 方名

鹿角散

162 组成

鹿角末1两。

163 主治

小儿重舌,舌强不能收唾。

16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敷舌上,日3次。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7 《千金》卷二十三 171 方名

鹿角散

172 组成

鹿角3分,甘草1分。

173 主治

妇人乳生疮,头汁出,疼痛欲死,不可忍。

17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和以鸡子黄,于铜器中,置于温处,灸上敷之,1日2次。

175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

18 《医心方》卷二十八引《洞玄子方》 181 方名

鹿角散

182 组成

鹿角4分,柏子仁4分,菟丝子4分,蛇床子4分,车前子4分,远志4分,五味子4分,苁蓉4分。

183 主治

男子五劳七伤,阳痿不起,精自引出,小便余沥,腰背疼冷。

18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分匕,食后服,日3次。不知,更加方寸匕。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9 方出《肘后》卷五,名见《圣惠》卷六十四 191 方名

鹿角散

192 组成

鹿角5两,白敛1两,牡蛎4两,附子1两。

193 主治

皮肉卒肿起,狭长赤痛,名(月扁)。

19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和苦酒涂帛上,贴肿处,燥复易。

195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

20 《千金》卷二十五引《肘后方》 201 方名

鹿角散

202 组成

鹿角。

203 主治

从高堕下,若为重物所顿迮,得瘀血者。

20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调下,日3次。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1 《千金》卷六 211 方名

鹿角散

212 组成

鹿角长1握,牛乳3升,芎3两,细辛3两,天门冬3两,白芷3两,白附子3两,白术3两,白敛3两,杏仁27枚,酥3两。

213 功效

令百岁老人面如少女光泽洁白。

21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其鹿角先以水浸100日,出,与诸药纳牛乳中,缓火煎令汁尽,出角,以白练袋贮之,余药勿取,至夜取牛乳,石上磨鹿角,取涂面,旦以浆水洗之;无乳,小便研之亦得。

215 附注

本方改成膏剂,名“鹿角膏”(见《圣惠》)。

22 《圣惠》卷三十 221 方名

鹿角散

222 组成

鹿角屑2两,韭子1两(微炒),芎3分,白茯苓1两,当归3分(锉,微炒),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

223 主治

虚劳不足,梦与鬼交,四肢无力。

22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枚,粳米100粒,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22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26 用药禁忌

忌生冷、油腻、大肉、酸物。

23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 231 方名

鹿角散

232 组成

鹿角屑。

233 主治

诸脏虚邪,夜卧恍惚,精神不安。

23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指撮,酒调服,日3次。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古籍中的鹿角散 《医宗金鉴》:[卷四乳证门]妒乳乳悬证治

鹿角散 连翘散8妒乳甘草鹿角散,鸡子黄调炙敷之,连翘散防升元芍,敛射消黄甘杏宜瘀血上攻乳悬证,

《妇科心法要诀》:[卷六乳证门]妒乳乳悬证治

鹿角散连翘散妒乳甘草鹿角散,鸡子黄调炙敷之;连翘散防升元芍,蔹射硝黄甘杏宜。瘀血上攻乳悬证,芎归汤

《外科正宗》:[卷之三下部痈毒门]乳痈论第二十六

木通(各四分)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鹿角散鹿角散效独称雄消乳专于建大功每服三钱酒调下能教

《明医指掌》:[卷九妇人科]胎前四

散,投朴硝半两,酒与水各半钟,煎服,胎化血水下。鹿角散下死胎。平胃散(方见前皱脚条内。)鹿角散治孕妇

《邯郸遗稿》:[卷之四]产后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来源 7 产地 8 性味归经 9 鹿角霜的功效与主治 10 鹿角霜的用法用量 11 鹿角霜的化学成分 12 鹿角霜的药典标准 121 品名 122 来源 123 性状 124 检查 1241 水分 125 鹿角霜饮片 1251 炮制 1252 性味与归经 1253 功能与主治 1254 用法与用量 1255 贮藏 126 出处 13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鹿角霜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鹿角霜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鹿角霜 1 拼音

lù jiǎo shuāng

2 英文参考

cornua cervi degelatinatum [朗道汉英字典]

gelatinum cornus cervis [朗道汉英字典]

degelatined deerhor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egelatined deerhor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agmenta cornus cerv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ornu Cervi Degelatinatum(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egelatined deerhor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鹿角霜为中药名,出《本草品汇精要》。为鹿角去胶质的角块[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Cornu Cervi Degelatinatum(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degelatined deerhorn(《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

鹿角霜为鹿角经煎制鹿角胶后的残角[2]。

7 产地

鹿角霜主产东北及山东、北京等地[2]。

8 性味归经

鹿角霜味咸,性温;入肝、肾经[2]。

9 鹿角霜的功效与主治

鹿角霜具有补虚,助阳,止血的功效,治肾阳不足,腰膝酸痛,遗精,小便频数;脾胃虚寒,呕吐,食少,便溏;子宫虚冷,崩漏,带下,乳腺炎,痈疽痰核关节肿胀[2]。

10 鹿角霜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2]。

11 鹿角霜的化学成分

鹿角霜含可溶胶约25%、磷酸钙约50%、碳酸钙约15%[2]。

鹿角霜另含氨基酸等[2]。

12 鹿角霜的药典标准 121 品名

鹿角霜

Lujiaoshuang

CERVI CORNU DEGELATINATUM

122 来源

本品为鹿角去胶质的角块。春、秋二季生产,将骨化角熬去胶质,取出角块,干燥。

123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显粉性,常具纵棱,偶见灰色或灰棕色斑点。体轻,质酥,断面外层较致密,白色或灰白色,内层有蜂窝状小孔,灰褐色或灰**。有吸湿性。气微,味淡,嚼之有粘牙感。

124 检查 1241 水分

不得过80%(附录Ⅸ H第一法)。

125 鹿角霜饮片 1251 炮制

用时捣碎。

1252 性味与归经

咸、涩,温。归肝、肾经。

1253 功能与主治

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用于脾肾阳虚,白带过多,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疮疡不敛。

1254 用法与用量

9~15g,先煎。

1255 贮藏

置干燥处。

126 出处

目录 1 拼音 2 《朱氏集验方》卷十二:鹿角膏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鹿角膏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医方类聚》卷一七二引《千金月令》:鹿角膏 31 鹿角膏的别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功能主治 35 鹿角膏的用法用量 36 摘录 4 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鹿角膏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鹿角膏 1 拼音

lù jiǎo gāo

2 《朱氏集验方》卷十二:鹿角膏

21 处方

鹿角尖。

22 功能主治

一切痈疖初起者。

23 鹿角膏的用法用量

砂钵内同老米醋浓磨。以鹅翎涂拂四围,当中留一口,遇干再涂。

24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二

3 《医方类聚》卷一七二引《千金月令》:鹿角膏

31 鹿角膏的别名

麦饭石膏、三神膏、灵应膏、麦饭石围散

32 处方

鹿角1只(烧作炭,候冷,捣筛为末),麦饭石约半斤(净洗干,碎如棋子大,有作末者,去之,于净熨斗中熬令色赤,投于米醋中,良久滤出;又熬如此9遍讫,筛为末。麦饭石者,即磨刀石及硙石是),白敛1大两(捣罗为末)。

33 制法

上为细末,各取1大匙,以米酢5合,文武火煎之,酢少,又旋添,约煎五十沸已来,即止,令稀稠如糊,以新净瓷器盛之。

34 功能主治

发背。毒肿,痛不可忍。

35 鹿角膏的用法用量

麦饭石膏(《圣惠》卷六十二)、三神膏(《圣济总录》卷一三一)、灵应膏(《外科精义》卷下)、麦饭石围散(《遵生八笺》卷十八)。本方改为散剂,名“鹿角散”(见《圣惠》)。

36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七二引《千金月令》

4 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41 方名

鹿角膏

42 组成

鹿角(烧)。

43 主治

蠷螋尿疮。

44 鹿角膏的用法用量

醋调涂之。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鹿角膏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十九]蠼尿疮

法,盖药剂禳,世所兼用。不可偏废也。治蠼尿疮,鹿角膏方鹿角(烧灰三两)上一味,碾细,以苦酒调涂之,

《仁术便览》:[卷三虚损]男子精寒种子方

各三两)熟地黄陈皮五味子甘草(炙。各一两)茯苓鹿角膏杜仲牛膝(各二两)广木香(五钱)茴香(炒)山茱

《疡医大全》:[卷八]痈疽敷药门主方

,未成即消,已成即溃,百发百中。麦饭石膏(一名鹿角膏。《医灯续焰》)白麦饭石(此石颜色黄白,类麦饭

《外科集验方》:[卷上五发痈疽论]五发痈疽通治方

此药解毒。麦饭石膏方治发背诸般痈疽神效。(一名鹿角膏)白麦饭石(其石颜色黄白,类麦饭团者是。如无,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三痈疽门]诸痈疽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拼音名 6 拉丁名 7 英文名 8 鹿角胶的别名 9 鹿角胶的处方用名 10 来源 11 产地 12 原动物形态 13 采收与初加工 14 生药性状 15 鹿角胶的鉴别 16 鹿角胶的炮制 161 鹿角胶的炮制方法 1611 鹿角胶 1612 鹿角胶珠 162 成品性状 163 炮制作用 164 贮存方法 17 性味归经 18 鹿角胶的功效与主治 19 鹿角胶的化学成分 20 鹿角胶的药理作用 201 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 202 对血细胞的影响 203 对肌营养及钙的影响 21 鹿角胶的用法用量 22 使用禁忌 23 鹿角胶组方精选 231 治虚劳 232 治五劳七伤,身无润泽,腰脊疼痛,四肢沉重,久服填骨髓,好颜色,祛风气,润鬓发 233 治虚劳梦泄 234 治虚劳尿精 235 治吐血不止 236 治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 237 治溺血,阳虚血走,脉细者 238 治妊娠胎动,漏血不止 239 治妇人白带下不止,面色萎黄,绕脐冷痛 2310 治鹤膝风,贴骨疽及切阴疽 2311 治汤火疮 24 古人论述 25 鹿角胶的药典标准 251 品名 252 来源 253 制法 254 性状 255 鉴别 256 检查 2561 水分 2562 总灰分 2563 重金属 2564 砷盐 2565 水中不溶物 2566 其他 257 含量测定 258 性味与归经 259 功能与主治 2510 用法与用量 2511 规格 2512 贮藏 2513 出处 26 鹿角胶药品说明书 261 药品类型 262 药品名称 263 适应症/功能主治 264 规格 265 鹿角胶的用法用量 266 禁忌 267 注意事项 268 鹿角胶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269 备注 2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鹿角胶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鹿角胶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鹿角胶 鹿角胶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lù jiǎo jiāo

2 英文参考

colla cornus cerv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eerhorn glu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ntler glu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olla Corni Cerv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eerhorn glu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鹿角胶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鹿科动物马鹿 Cervus elaphus Linnaeus 或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 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即鹿角盘)经水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块[1]。呈扁方形块。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黄白色泡沫层。质脆,易碎,断面光亮。气微,味微甜。鹿角胶珠呈类圆形,表面黄白色或淡**,光滑,附有蛤粉,质松泡而易碎,气微,味微甜[1]。

鹿角胶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冷,阳痿遗精,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蛤粉炒后可降低其黏腻之性,矫正其不良气味,使之质地酥脆,便于服用,并利于粉碎,可入丸、散剂[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5 拼音名

Lù Jiǎo Jiāo

6 拉丁名

Colla Corni Cerv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7 英文名

deerhorn glue (《中医药学名词(2004)》)

8 鹿角胶的别名

《中药大辞典》:白胶(《神农本草经》),鹿胶(《本经逢原》)。

《中华本草》:白胶、鹿胶

白胶、鹿胶[2]。

9 鹿角胶的处方用名

鹿角胶、鹿角胶珠[1]。

10 来源

《中药炮制学》:鹿角胶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即鹿角盘)经水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块[1]。

鹿角胶为鹿角煎制而成的胶质块[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鹿角胶为鹿角经水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中药大辞典》:鹿角胶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煎熬而成的胶块。

《中华本草》:鹿角胶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 Linnaeus的角煎熬而成的胶块。

11 产地

《中药大辞典》: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北京、上海等地。

鹿角胶主产东北和山东、北京、上海等地[2]。

《中华本草》:

梅花鹿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马鹿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12 原动物形态

《中华本草》:

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著,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 ,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13 采收与初加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将鹿角锯段,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或加入白矾细粉少量),静置,滤取胶液,浓缩(可加适量黄酒、冰糖和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晾干,即得。

《中华本草》:鹿角分砍角和退角二种,砍角:在10月至年2月间,将鹿杀死后连脑盖砍下,除去残肉,洗净风干。退角:雄鹿于换角期自然脱落者、故多不带脑骨。

《中药大辞典》:熬制时间多在11月至翌年3月间。先将鹿角锯成小段,长10~15厘米。置水中漫漂,每日搅动并换水1~2次,漂至水清,取出,置锅中煎取胶液,反复煎至胶质尽出,角质酥融易碎时为止。将煎出的胶液,过滤合并(或加入明矾细粉少许)静置,滤取清胶液,用文火浓缩(或加入黄酒3%,冰糖5%)至稠膏状,倾入凝胶槽内,俟其自然冷凝,取出,分切为小块,阴干。每块重约1钱5分。剩余的灰白色骨渣即为鹿角霜。

14 生药性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本品呈扁方形块。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黄白色泡沫层。质脆,易碎,断面光亮。气微,味微甜。

《中药大辞典》:大多呈方片状,长宽各2~3厘米,厚约5毫米。表面黑棕色,光滑,显红棕色半透明。一侧有黄白色多孔性的薄层系冷却时浮面的泡沫干燥而成。质坚而脆,断面玻璃状。气无,味微甘。以切面整齐、平滑,棕**、半透明,无腥臭气者为佳。

《中华本草》:性状鉴别,呈方块状,长宽各2~3cm,厚约05cm,表面棕红或棕色,光滑,半透明。有的一端有黄白色多孔性薄层。质坚而脆,易破碎,断面光洁有光泽,对光透视不混浊。气无,味微甜。

15 鹿角胶的鉴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取本品粉末04g,加70%的乙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氨酸对照品,加70%乙醇制成每1m1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6 鹿角胶的炮制

梁代有作白胶法(《本经集注》)[1]。

南北朝有以无灰酒煮成胶(《雷公炮炙论》)[1]。

唐代有炙、熬令色黄的方法(《外台秘要》)[1]。

宋代有蛤粉炒、螺粉炒(《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等法[1]。

明代增加了炒如珠子(《普济方》)、鹿角霜拌炒成珠(《证治准绳》)等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捣碎、切块、蛤粉炒等[1]。

161 鹿角胶的炮制方法 1611 鹿角胶

去净杂质,擦去灰尘,捣成碎块,或烘软后,切成小方块(丁)[1]。

1612 鹿角胶珠

将蛤粉置热锅内,中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投入鹿角胶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成圆球形,内无溏心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1]。

每100kg鹿角胶块,用蛤粉30~50kg[1]。

162 成品性状

鹿角胶为立方块或不规则的碎块,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有的块上有黄白色泡沫层[1]。质脆易碎,断面光亮[1]。气微,味微甜[1]。

鹿角胶珠呈类圆形,表面黄白色或淡**,光滑,附有蛤粉[1]。质松泡而易碎[1]。气微,味微甜[1]。

163 炮制作用

鹿角胶用于阳痿滑精,腰膝酸冷,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1]。如治妊娠胎动,漏血不止的鹿角胶汤(《圣济总录》);治五劳七伤,腰脊疼痛的鹿角胶煎方(《太平圣惠方》)[1]。

蛤粉炒后可降低其黏腻之性,矫正其不良气味,使之质地酥脆,便于服用,并利于粉碎,可入丸、散剂[1]。

164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潮[1]。

17 性味归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鹿角胶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

《名医别录》:"温,无毒。"

《本草正》:"味甘咸,气温。"

《本草汇言》:"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18 鹿角胶的功效与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鹿角胶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冷,阳痿遗精,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

《中药大辞典》:鹿角胶具有补血,益精的功效。治肾气不足,虚劳羸瘦,腰痛,阴疽,男子阳痿、滑精,妇女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中华本草》:鹿角胶具有补益精血、安胎止血的功效。主肾虚、精血不足、虚劳羸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崩漏带下、吐血、衄血、咯血、尿备、阴疽疮疡。

鹿角胶具有补肾阳,生精血,止血的功效[2]:

鹿角胶治肾气不足,虚劳羸瘦,腰膝无力,阳痿,滑精[2]。

鹿角胶治虚寒性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带下,亦治再生障碍性贫血,阴疽[2]。

《中药炮制学》:鹿角胶用于阳痿滑精,腰膝酸冷,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1]。如治妊娠胎动,漏血不止的鹿角胶汤(《圣济总录》);治五劳七伤,腰脊疼痛的鹿角胶煎方(《太平圣惠方》)[1]。蛤粉炒后可降低其黏腻之性,矫正其不良气味,使之质地酥脆,便于服用,并利于粉碎,可入丸、散剂[1]。

《神农本草经》:"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

《名医别录》:"疗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酸疼,多汗,淋露,折跌伤损。"

《药性论》:"主男子肾藏气衰虚劳捐,能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主吐血。"

《医学入门》:"主咳嗽,吐血,咯血,嗽血,尿血,下血。"

《本草纲目》:"治劳嗽,尿精,尿血,疮疡肿毒。"

《玉楸药解》:"温肝补肾,滋益精血。治阳痿精滑,跌打损伤。"

《吉林中草药》:"补脑,强心。治大脑水肿。"

19 鹿角胶的化学成分

《中华本草》:含胶质、磷酸钙、碳酸钙、磷酸镁、氨基酸及氮化物等。鹿角胶含骨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和钙等[2]。

20 鹿角胶的药理作用 201 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

对人体的淋巴母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效果较大肠菌脂多糖强。(《中华本草》)

202 对血细胞的影响

能促进周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量增加。(《中华本草》)

203 对肌营养及钙的影响

1对特别饲料饲养所选的豚鼠进行性肌营养障碍证,有显著的防治和治疗作用。(《中华本草》)

2促进钙的吸收和体内的潴留,使血中钙略有增高,这种钙质载运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甘氨酸有关,钙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渗出减少,有消炎、消肿和抗过敏作用。(《中华本草》)

21 鹿角胶的用法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3~6g,烊化兑服。

《中药大辞典》:内服:开水或黄酒溶化,2~4钱;或入丸、散、膏剂。

《中华本草》:内服:开水或黄酒烊化,每次3g,每日9g;或入丸、散、膏剂。

22 使用禁忌

《中药大辞典》:阴虚阳亢者忌服。

《中华本草》:阴虚阳亢及火热内蕴之出血、咳嗽、疮疡、疟痢者禁服。

《本草经集注》:"得火良。畏大黄。"

《本草经疏》:"肾虚有火者不宜用,以其偏于补阳也;上焦有痰热及胃家有火者不宜用,以其性热复腻滞难化也。凡吐血下血,系阴虚火炽者,概不得服。"

《本草汇言》:"肠胃有郁火者,阳有余阴不足者,诸病因血热者,俱忌用之。茍非精寒血冷,阳衰命门无火者,不可概用。"

23 鹿角胶组方精选 231 治虚劳

鹿角胶(以酒浸胶数日,煮糊丸众药)、鹿角霜(碾为细末)、菟丝子(净洗,酒浸两宿,蒸,研)、柏子仁(别研)、熟地黄(酒浸两宿,蒸,焙,余酒入在胶内)各十两。先焙鹿角霜、菟丝子、地黄干,碾为细末,枯子仁在众药内研,却将鹿角胶酒约三、四升,煮作糊,于石臼内杵二千余下,令熟,丸如梧子大。早晚空心五十丸至一百丸止,逐日早晚服,盐汤或酒任下。(《是斋百一选方》斑龙丸)

232 治五劳七伤,身无润泽,腰脊疼痛,四肢沉重,久服填骨髓,好颜色,祛风气,润鬓发

鹿角胶三两(捣碎,炒令黄燥,捣罗为末),牛乳一升,白蜜一合,牛酥一合,生姜汁一合。上五味,先煎乳,欲熟,即下胶,消讫,次下姜汁,次下蜜,唯须缓八,煎十余沸,倾于瓷器中,仍数数搅,勿令酥浮于上,待凝,以竹刀割为小片。每食后,细细含咽之。(《太平圣惠方》鹿角胶煎方)

233 治虚劳梦泄

鹿角胶一两(研碎,炒令黄燥),覆盆子一两,车前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太平圣惠方》鹿角胶散)

234 治虚劳尿精

鹿角胶三两。末之,以酒二升和,分温为三服,瘥止。(《干金方》)

235 治吐血不止

鹿角胶一两(炙黄,为末),生地黄汁一升二合。同于铜器中盛蒸之,令胶消,分温二服。(《太平圣惠方》鹿角胶方)

236 治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

鹿角胶(炙燥)、黄蘗(蜜炙)各十两,杏仁四十九枚(麸炒)。上三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用温水调下,不拘时服。(《圣济总录》鹿角胶散)

237 治溺血,阳虚血走,脉细者

鹿角胶三两,大熟地五两,血余炭三两。二味为末,溶鹿胶代蜜丸。淡盐汤下三钱。(《医略六书》鹿角胶丸)

238 治妊娠胎动,漏血不止

鹿角胶(炙燥)一两,人参、白茯苓各半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鹿角胶汤)

239 治妇人白带下不止,面色萎黄,绕脐冷痛

鹿角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白龙骨一两,桂心一两,当归一两(微炒),附子二两(炮裂),白术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太平圣惠方》鹿角胶散)

2310 治鹤膝风,贴骨疽及切阴疽

鹿角胶三钱,熟地一两,肉桂一钱(研粉),麻黄五分,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煎服。(《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2311 治汤火疮

水煎鹿角胶令稀稠得所,待冷涂疮。(《斗门方》)

24 古人论述

《本草经疏》:"凡作劳之人,中气伤绝,四肢作痛,多汗或吐血下血,皆肝、心受病。白胶味甘气温,入二经而能补益中气,则绝伤和、四肢利、血自止、汗自敛也。折跌伤损,则血瘀而成病,甘温入血,通行又兼补益,故折跌伤损自愈。妇人血闭无子,及崩中淋露,胎痛不安,腰痛羸瘦者,皆血虚肝肾不足之侯,温肝补肾益血,则诸证自退,而胎自得所养也。"

《本草汇言》"鹿角胶,壮元阳,补血气,生精髓,暖筋骨之药也。前古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血气精髓筋骨肠胃。虚者补之,损者培之,绝者续之,怯者强之,寒者暖之,此系血属之精,较草木无情,更增一筹之力矣。"

《本经逢原》"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熬胶则益阳补肾,强精活血,总不出通督脉、补命门之用,但胶力稍缓,不能如茸之力峻耳。互参二条《经》旨,乃知茸有交通阳维之功,胶有缘合冲任之用。然非助桂以通其阳,不能除寒热惊痫;非龟、鹿二胶并用,不能达任脉而治羸瘦腰痛;非辅当归、地黄,不能引入冲脉二治妇人血闭胎漏。至若胶治伤中劳绝,即茸主漏下恶血也;胶之补中益气力,即茸之益气强志也。历考《名医别录》、《外台秘要》、《备急千金药方》等方,散血解毒居多,非如近世专一温补为务,殊失一脉相传之义。"

《神农本草经》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

《名医别录》疗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酸疼,多汗,淋露,折跌伤损。

《药性论》主男子肾藏气衰虚劳损,能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主吐血。

《医学人门》主咳嗽,吐血,咯血,嗽血,尿血,下血。

《本草纲目》治劳嗽,尿精,尿血,疮疡肿毒。

《玉楸药解》温肝补肾,滋益精血。治阳屡精滑,跌打损伤。

《吉林中草药》补脑,强心。治大脑水肿。

25 鹿角胶的药典标准 251 品名

鹿角胶

Lujiaojiao

CERVI CORNUS COLLA

252 来源

本品为鹿角经水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253 制法

将鹿角锯段,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或加入白矾细粉少量),静置,滤取胶液,浓缩(可加适量黄酒、冰糖和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晾干,即得。

254 性状

本品呈扁方形块。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黄白色泡沫层。质脆,易碎,断面光亮。气微,味微甜。

255 鉴别

取本品粉末04g,加70%的乙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氨酸对照品,加70%乙醇制成每1m1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56 检查 2561 水分

取本品1g,精密称定,加水2ml,加热溶解后,置水浴上蒸干,使厚度不超过2mm,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50%。

2562 总灰分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ⅨK),不得过30%。

2563 重金属

取总灰分项下的残渣,依法检查(附录ⅨE 第二法),不得过百万分之三十。

2564 砷盐

取本品10g,加氢氧化钙1g,混合,加少量水,搅匀,干燥后,先用小火烧灼使炭化,再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5ml与水2ml,依法检查(附录ⅨF),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2565 水中不溶物

取本品10g,精密称定,加水10ml,加热溶解,将溶液移入已恒重的10ml离心管中,离心,去除管壁浮油,倾去上清液,沿管壁加入温水至刻度,离心,如法清洗3次,倾去上清液,离心管在105℃加热2小时,取出,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计算,即得。

本品水中不溶物不得过20%。

2566 其他

应符合胶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IG)。

257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约02g,精密称定,照氮测定法(附录ⅨL第一法)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氮(N)不得少于100%。

258 性味与归经

甘、咸,温。归肾、肝经。

259 功能与主治

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冷,阳痿遗精,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

2510 用法与用量

3~6g,烊化兑服。

2511 规格

每块重6g。

2512 贮藏

密闭。

2513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6 鹿角胶药品说明书 261 药品类型

中药

262 药品名称

鹿角胶

263 适应症/功能主治

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血虚头晕,腰膝酸冷,虚劳消瘦。

264 规格

每块重6克

265 鹿角胶的用法用量

每次3~6克,以适量开水溶化后服用,或兑入其它药汁中服用。

266 禁忌

孕妇禁用。

267 注意事项

1忌油腻食物。

2糖尿病患者慎用。

3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

4本品宜饭前服用。

5服用2周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68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69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27

鹿角胶性味,味甘;咸;性温。归经,肝;肾经。《本草崇原》记载鹿角胶:气味甘平,无毒。主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女血闭无子,止痛,安胎。久服轻身延年。(鹿角胶原名白胶,以鹿角寸截,米泔浸七日令软,再入急流水中浸七日,刮去粗皮,以东流水,桑柴火者七日,旋旋添水,取汁沥净,加无灰酒熬成膏,冷则胶成矣。)

鹿茸形如萌栗,有初阳方生之意。鹿角形如剑戟,具阳刚坚锐之体,水熬成胶,故气味甘平,不若鹿茸之甘温也。主治伤中劳绝者,中气因七情而伤,经脉因劳顿而绝。鹿胶甘平滋润,故能治也。治腰痛羸瘦者,鹿运督脉,则腰痛可治矣。胶能益髓,则羸瘦可治矣。补中者,补中焦。益气者益肾气也。治妇人血闭无子者,鹿性纯阳,角具坚刚,胶质胶润下,故能启生阳,行瘀积,和经脉而孕子也。止痛安胎者,更和经脉而生子也。久服则益阴助阳,故轻身延年。

《药鉴》记载鹿角胶:

气温,味苦咸,气薄味浓。生精血,秘精髓,止血崩,除腰脊之疼,补虚羸劳绝之剂,血家之圣药也。与川芎同用,上补头角,及面部之血。与白芍当归同用,中补脾胃之血,使脾胃永不受邪。与熟地同用,下补肾家之阴。与条芩槐角同用,能补大肠之血而凉之。随其所至,而各有所补焉。鹿角胶是国医大师张震疏调生血汤之臣药,其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煎熬而成的胶块。鹿角胶作为珍贵的动物药在我国药用历史中已近二千多年,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白胶,被列为上品。在《本草逢原》中称鹿胶现称鹿角胶。其味甘、咸,性温,入肝、肾二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止血等作用。关于鹿角胶《本草纲目》云:“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补矣”。《本草逢源》云:“熬胶则益阴补肾、强精活血”。然而《名医别录》、《外台秘要》、《千金方》等则又有散血解毒之说,亦有利于再障贫血之治疗。临床上广泛用于肾虚、气虚等证以及壮阳、抗炎镇痛、胃黏膜保护等方面。鹿角胶的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动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多肽、激素、糖以及少量的微量元素等。

鹿角胶具体运用小提示:

1、在疏调宁坤汤之基础上若欲加强方药的补肾滋阴扶阳填精作用,尚可酌情加入当归、熟地、鹿角胶等。

2、国医大师张震认为鹿角胶滋养力强,既可补人体精血之不足,又有止血之功,古代医家多用于治疗虚劳之症。

3、枸杞子与鹿角胶互相配伍可起到补血、滋阴、扶阳等多种作用。

4、鹿角胶具有一定的补血作用。(动物实验发现运用鹿角胶后贫血小鼠与正常小鼠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5、鹿角胶具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其具有一定的改善骨代谢,增加骨胶原的利用,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之作用)

6、鹿角胶具有一定的壮阳作用。(实验发现,鹿角多肽能够显著增加雄鼠血浆中睾酮的含量)

7、鹿角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其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铜蓝蛋白的活性,有利于清除自由基)

8、鹿角胶具有一定的抗乳腺增生作用。(其一定程度上能调节雌激素水平;使乳腺腺泡萎缩,腺泡数目减少)

9、鹿角胶具有一定的保护胃黏膜作用。(实验发现,鹿角胶溶液可减轻胃黏膜充血、水肿、坏死、糜烂程度,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且可增强胃黏膜屏障)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鹿角胶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鹿角胶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鹿角胶汤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鹿角胶汤 1 拼音

lù jiǎo jiāo tāng

2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鹿角胶汤

21 处方

鹿角胶(炙燥)1两,甘草(炙,锉)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麻黄(去根节)1两,半夏(汤浸37遍,生姜1两同捣作饼,焙干)1两。

22 制法

上为粗末。

23 功能主治

大肠咳。

24 鹿角胶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入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各1服。

2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3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31 方名

鹿角胶汤

32 组成

鹿角胶(炙燥)1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

33 主治

妊娠胎动,漏血不止。

34 鹿角胶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3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鹿角胶汤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咳嗽门]五脏诸嗽(附论)

衣。每服三丸。食后临卧。煎乌梅生姜汤下。不嚼。鹿角胶汤治大肠咳。鹿角胶(炙燥)甘草(炙锉)麻黄(去根

《医学从众录》:[卷二咳嗽]采《圣济》五脏诸咳嗽

皮(各一钱)甘草(三钱)上为细末。滚汤下三钱。鹿角胶汤(《圣济》)治大肠咳嗽。鹿角胶杏仁(去皮尖)甘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四妊娠诸疾门]诸血

生干地黄(焙半两)上粗捣筛为散。每服三钱正。以鹿角胶汤治妊娠胎动。漏血不止。鹿角胶(炙燥一两)人参白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四妊娠门]妊娠胎动下血

人参(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煎青竹茹糯米汤调下,不拘时。治妊娠胎动,下血不止,脐腹疼痛。棕

《圣济总录》:[卷第六十五咳嗽门]五脏诸咳

鹿角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鹿角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