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近体诗 拟古》(李白)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2收藏

《古近体诗 拟古》(李白)全文翻译注释赏析,第1张

古近体诗 拟古 李白 系列:李白诗集(古近体诗) 古近体诗 拟古

题解 李白曾一度热衷于功名,渴望建功立业。但现实的残酷把他的满腔的热情都浇灭了,于是时时流露出隐居避世的想法。这一组诗里诗人就着重表达了人生易逝的感伤情绪。

原文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1。天地一逆旅2,同悲万古尘。月兔空捣药,扶桑3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前后更叹息,浮荣4何足珍

注释 1归人:《列子·天瑞篇》载:「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2逆旅:旅店。3扶桑:相传是东海上的参天神树,太阳从那里升起。4浮荣:虚浮的荣华。

译文 活着的人像是匆匆来去的过路人,死去的人仿佛是找到了归宿的人。天地就像是人们寄居的旅店,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同声悲叹。月亮上玉兔独自捣著药,扶桑树如今也成为干枯的柴薪。埋在地下的白骨阴森凄寂,苍翠的松树四季常青,又哪里可以感觉到春天的温暖呢想想以前以后的事情不得不叹息,虚浮的荣华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

玉兔、嫦娥、广寒宫,这三者构成了我们印象中关于“月亮”的神话意象,但在神话的最初形态中,玉兔可能不是兔,嫦娥也并非嫦娥,广寒宫也不是后羿建的。那么话说回来,玉兔不是兔,又会是什么?

说起关于月亮的神祇,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想起那个清冷绝美的嫦娥仙子,关于嫦娥的神话,最早可见于《归藏》一书中的记载:“ 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但是,这里的嫦娥仙子还并没有与英雄后羿联系起来,而这个奔月神话中的关键元素也非常明了:那便是西王母之不死药!

那么,不死药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在我们印象中,最近的根据应该是《西游记》中的蟠桃吧,毕竟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可是无数神仙挤破头也想去参加的,而吃掉一颗蟠桃,便可「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

但是在最初,桃与长寿究竟是怎么挂钩的,西王母又是如何掌握仙桃的?

这个故事首见于《汉武故事》之中:

所以至此看来,所谓不死药,也就是长寿药,应该正是用西王母所掌控的神桃所制作而成。

那么,为何不死之药神桃是由西王母掌管,在她身上究竟有什么神奇属性,能够将不死与长寿联系起来?

熟悉神话的人对于西王母并不陌生,她的形象在古籍《山海经》中屡有记载,山海经:为何会存在两个西王母?一主生一主死,是善与恶的统一?,阳Sir也在前文中对西王母有所分析,认为她是一位掌握“生与死”两种神力的重要神祇,而这也正是她与月亮神话直接相关的关键之处。

正是因为《山海经》中的西王母既掌生机绝灭,也掌生命复苏,但就与月亮神话构成了极佳的内在逻辑。而她在神话学中的象征意象为有死亦有生,正如月亮有圆亦有缺一样,兼具黑暗与光明对立统一的独特神性。

而在汉代画像石中,于西王母身边经常可见一只长跪的玉兔在捣药,而这个玉兔所捣之药,则被称作“灵药”,实际上就是西王母所掌管的不死之药。所以,在月亮神话的构成中,除了大名鼎鼎的西王母之外,玉兔也是重要一环。

但月亮中为何会有动物,还偏偏就是一只兔子?这得从楚地神话中开始探寻。

屈原在 《天问》 中这样写道 :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这是大家公认的最早提及月中动物的文字记载。 所谓‘“夜光”就是指月亮。所以这句话,屈原是在问:月亮拥有什么样的品质,为什么能缺了又圆、死而复生?它又是为了什么,把顾菟养在了自己的腹中?

在古人眼中,月亮的明暗、圆缺变化,像极了生命的死亡与复苏,但关于屈原所说“顾菟” 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解释为玉兔,有人解释为蟾蜍。但学界普遍认为应解为“于菟”,即虎。

月中竟不是玉兔,而是一只老虎?听起来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了,但仔细看还真是如此。说起来有趣,鲁迅先生就曾经自比于老虎,在其旧诗《答客诮》中这样写道:

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所以,原文这样形容:“他深爱他的"小老虎",回眸凝睇,深情中仍然包含了对未来的斗争连续性的期许。”

可见,于菟应该写作於菟,是指老虎无疑。而往前了追溯,“於(wu)菟为虎”,实则来源于古楚流传的一则传奇故事:

故事很简单:说是当初楚若敖在郧国娶妻,生了斗伯比。而若敖死后,斗伯比跟着母亲回到郧国生活。其间,斗伯比和郧子的女儿私通,生了个男孩。郧夫人便让人把这孩子丢在“梦中(楚地方言,指沼泽湿地)”

结果,居然有一只老虎喂奶给这个孩子吃,如此场面被郧夫人知道后,便把女儿私生子的情况告诉郧子。郧子让人收养了这孩子,并将其称为斗谷於菟。斗是其姓氏,名则是榖於菟。

榖於菟是楚语,《说文》段注:“谓既生而乳哺之也”。所以,“谷於菟”一词就是“虎乳哺的(孩子)”的意思了,“榖於菟”也可以简称为“谷菟”。而“顾”和“榖”通假,所以屈原在《天问》中的“顾菟在腹”其实应该解释为,月亮里有个“既生而乳哺之”的老虎。

由此看来,月亮之所以能由亏而盈、死而复生,究其原因,是得益于月亮里的那个“既生而乳哺之虎”。这便是月中动物为虎的本义,只不过后来人把“于菟”混淆成了“玉兔”,月亮中的老虎也从此变了玉兔!

古人是怎么把月亮和虎结合起来的,阳Sir之前一直觉得匪夷所思,直到看到这段记载才恍然大悟,这是一篇来自汉代王充的《论衡·订鬼》篇,里面提到了神荼郁垒、神桃以及虎。

所谓神荼,前面的“神”字只是为了强调“荼”的神性而已,而郁垒的“垒”字同儡,是傀儡也即桃偶人。所以神荼、郁垒,实际上就是由一个神“郁荼”分化而来的,而“郁荼”即“于菟”,于菟也正是老虎的别称。

在这段故事中,神荼郁垒都是生于大桃木上的神灵,抓到恶鬼之后便将其绑起来喂虎。所以从这点来看,神荼郁垒的本质应该是桃树之精,也就是桃神,而外形是老虎的形象,所以他不光可以辟鬼,而且其神桃也是不死药的原材料。

如此一来,郁荼即于菟即虎,郁荼又为桃精,所以,月亮神话中的关键环节诸如:老虎、神桃、不死药与西王母,由此便产生了紧密关联。

实际上,我们看西王母的形象中,也有一些虎的元素,比如“豹尾虎齿而善啸”,而虎一方面,它即是早晨、东方之神(寅虎),又是傍晚、西方之神(白虎),正与西王母即掌管长生不死之药,有掌管刑杀的双重属性相符。

“吴刚砍树”与“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一样,都是神话传说,并且随着千年来大家的口口相传,这个神话传说逐渐有了许多不同的版本。

“吴刚伐桂”的传说

虽然关于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很多,但是我们在这里重点讲一讲《山海经》中所描述的这段故事。

传说中吴刚是西河人士,从小就非常喜欢寻仙问道,有一次,吴刚离家三年学习仙法道术,他的妻子不甘寂寞,所以选择了与人私通,这个私通的奸夫就是太阳神炎帝的孙子伯陵。伯陵不仅与吴刚的妻子私通,而且还让吴刚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三个孩子。

吴刚在寻仙问道归来后,发现了妻子私通这件事,他非常的愤怒,于是一怒之下杀死了伯陵,从而惹怒了太阳神炎帝,太阳神炎帝将吴刚发配到了月亮上,要求吴刚日日夜夜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树”。月桂树是一种随砍即合的树木,所以吴刚永无止境的被困在了月亮上砍树。

月兔捣药

吴刚的妻子虽然耐不住寂寞,他人私通了,但是她对吴刚的遭遇还是心存愧疚的,所以她命令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变成了蟾蜍、玉兔和蛇。飞到了月亮上,陪伴吴刚,帮助吴刚砍树。

玉兔为了让吴刚可以砍树砍的快一些,所以每次月桂树上的树叶落下之后,他都会立即捡起树叶,并且将树叶捣碎,这也是神话传说“月兔捣药”的由来

桂花酒 

神话传说中,吴刚虽然日以继夜的在月宫之上砍树,但是他却并不因为这项工作而感到十分烦恼,所以每次金秋时节,他都会将月桂树的种子抛向凡间。凡人虽然无法成功种出月桂树,但却可以种出普通的桂花树来,并且还会用桂花来做桂花饼,桂花酒。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于是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捣药了!

月亮的故事: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之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想要摸月亮的国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加勒比海地区,有一个王国。这个王国像台湾一样是个岛国,岛上有绿油油的树林,四周是湛蓝的海水,终年有着温暖的气候。这个王国的领袖是个高傲的国王,他的生活琐事总是有人伺候,国内的人民也对他毕恭毕竟的,不敢违抗他的要求。这个国王其实什么也不缺,然而,有一天夜里,当他站在城堡的窗台旁享受凉爽的晚风、仰望夜空时,他为那皎洁的月光深深吸引,突然兴起了想要摸月亮的愿望。

这个念头一旦在他心里滋长,他立刻召集大臣,发布他要摸月亮的讯息,要求大臣达成他的心愿。这个大臣知道国王易怒的性情,担心得睡不着觉,终于在隔天清晨献上一计:要全国动员,盖一座可以让国王可以登上摸到月亮的高塔。国王接受了这个建议,马上要求全国上下贡献家里大大小小的木箱,一个迭一个像堆积木一样地愈堆愈高。然而,当这些木箱用尽,离月亮还有好远好远的距离,国王于是下令全国人民砍伐境内所有的木材来建造木箱,不愿意服从的人就会被关进监狱,因为国王说:「在我的国家里,没有『不』 字」。当这个王国内所有的树都被砍光,这个高塔也几乎直达天际了,国王于是欣然地开始一层一层地爬上高塔。然而,当国王到高塔顶端伸出手要摸月亮时,竟然发现还是差了那么一点,他于是向远在地面的人民大叫:「再给我一个木箱」。

人民无奈地回答他:「已经没有任何的木箱了」。这个一心只想摸月亮的国王于是命令:「那把最下面那个木箱传上来」。人民听了知道不妥,响应:「可是…」。国王气极败坏地说:「在我的王国里没这个字」,人民知道无法违抗国王的命令,将最底层的木箱抽出,就在此时,所有的木箱晃动散落一地,而这个想摸月亮的国王也从高处跌落、摔死了。

台湾原住民

原住民口传文学中的月亮就纯然是有活泼生命气息的存在个体;在阿美族的神话中,日月是一对夫妇,他们常拜访由天降生为人类祖先的神人。

另一则阿美族的神话,月亮教导幸存于洪水之后的兄妹如何亲近,方能产下正常的子女,因为这对兄妹听从太阳的建议,结合成为夫妻,却生下一些怪异的生物;月亮告诉他们:「因为你们是兄妹,本不应婚配,所以要在席子挖孔,摆在你们之间,这样才能生出好子嗣。」后来兄妹夫妇果然生育出四个子女,那就是人类的祖先;另一故事叙述一位常受继母虐待的女孩,为了阻止众人替她讨回公道,宁愿升天,五日后,众人果然在月亮上看见女孩的身影。

许多族群的射日神话均将月亮视为太阳被射中后所变成的;譬如泰雅族的故事叙述昔日天上有两个太阳,天地无日夜之分,人类生活极苦,故由三青年分别背负婴儿踏上遥远的射日旅途,俟原所背婴儿皆已成年,方至射日之地;一人射箭,命中太阳,太阳淌血,遂失去光热,成为月亮,黑影即为箭伤的痕迹。邹族的神话与此类似而又更进一步说地上看见的红色石头,就是太阳流下来的血染成的。部份族群的故事有一些变动,其内容是过去只有月亮,而月亮并非日日出现,加上月亮上有黑影,每到夜晚,大地一片晦暗,草木无法生长,人们也极感不便,于是派遣二名年轻勇士,前往射月,数十年后,其中一名以箭射中月亮,除去黑影,于是大地才有正常的光亮。

卑南族的故事说一回大地遭洪水淹没,连天上的日月亦沉入水中,幸存的五位兄弟姊妹在海上漂浮,后来总算找到一处陆地;由于大地一片漆黑,于是派遣一男一女到天上当新日新月,以便寻找其它的人类。在卑南族的创世神话里,月亮和太阳将孩子带到世上,第一个是人类,接着是猴子、马、鹿、鱼和鸟;后来,卑南族的祖先流传,种植地瓜要依据月亮的变化,当月圆时不能耕作,月渐渐缺损时,才去耕作,如果月形像镰刀,也不要耕作。另有阿美族的传说提及两兄弟和妹妹因为已经完成母亲要安慰父亲在天之灵的交代,不觉兴高彩烈的跳舞;三人跳着跳着,渐渐往地底陷入。他们齐声说:「我们该做的都做了,今天晚上的月亮是哥哥,明早东边天空的太阳是弟弟,而在黑暗的空中闪闪发光的星星是妹妹,我们永远造福人类,妈妈再见了。」这些情节清楚呈现这些族群认为日月与星辰是人所变成的。月亮与原住民岁时农作的关联,在部份故事中亦可寻到蛛丝马迹,如前述的卑南族故事;由于昔日原住民赖以为主食的粟(即小米)多在秋季收获,秋夜的月光特别明亮,各族群形式各异的收获祭仪或歌舞,多在皎洁的月光下进行,新谷与新酒的分享,让部落内部的成员重新凝聚心志,情感获得舒解,人神和洽,期待来年同样丰衣足食,因此,秋月的圆满,也象征着族人心中殷切的盼望。

(以上数据出处: 原住民的月亮神话 浦忠成/市立台北师院副教授)

布农族的月亮神话

太古时代,天上有两个太阳,轮流的在天空照射大地,致使大地没有昼夜之分,炙热的天气,让人类的生活十分不便。有一对夫妇勤奋的在耕地工作,将睡着的婴儿稳稳放在树荫底下的石堆旁,并用棕叶遮蔽妥当。不料仍然被残酷的太阳活活晒死,变成蜥蜴躲进石堆缝里去。父亲知道这件事情,十分悲愤,发誓将太阳射下为孩子报仇。

踏上旅途之前,父亲事先在住家门口种了橘子树,就出发前往太阳上升之处,准备在太阳升空之前将它封死,射术精准的父亲果然射中太阳的一只眼睛,太阳的光芒顿时消失变成月亮,月亮闭着双眼,胡乱的伸手抓人,由于手掌太大,父亲从指缝中挣脱逃跑。由于一个太阳被人射伤成月亮,另一个太阳怕的不敢升空照耀大地,于是大地陷入一片漆黑,大家无法出外工作,更寻不到食物,生活非常的困苦。如果族人不得已一定要出门,都必须先投掷石头,由石头落地的声音判断前方是路还是深渊,一只出外觅食的山羌,被人们丢出去的石头击中头部,血流如注,山羌受不住疼痛,发出生气的吼叫声,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躲藏的太阳竟然被山羌的吼叫声,吓到空中重新照耀大地,人们又恢复正常的起居,但是山羌的额头从此留下一个美丽的疤痕。

后来,月亮传授射日的父亲各种祭典的仪式及禁忌,例如:狩猎察及播种祭时不可贪吃甜食,否则会有荒年或打射不中猎物等;月圆时候要举行孩童祭,否则孩童会生病、死亡。父亲返回部落之后,开始教导族人办理祭祀事宜,当大家学会所有得祭典仪式,那棵橘子树已经长成大树。所以布农族有几个社群在进行祭典仪式的时候,都会以橘子树叶作为祭器。

吉普赛的传说—月亮的孩子

从前有位吉普赛女子,和先生结婚多年都没有生下孩子。某天夜里她向月亮祈祷,祈求月亮能赐给她一个孩子。不久之后她如愿怀孕,但是,当小孩生下,他们发现这孩子没有吉普赛人的黝黑肤色与深褐色眼睛,竟是灰色的眼睛与银白色的肌肤,吉普赛男子非常生气,认为是妻子背叛了他,要杀掉这个孩子。

吉普赛女子不忍,便将小孩子带到山上,遗弃了他。月亮于是从此照顾起这个孩子。每当月圆之际,就是这个孩子行为良好,而每当月亮转亏为新月,便是这个孩子哭泣,月亮为他做了个摇篮、哄他停止哭泣。(将白化症小孩比拟为月亮的孩子)

月亮女神

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阿蒂米斯(Artemis)。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非常漂亮,同时也是个很厉害的弓箭手,掌管着狩猎,身边常伴着她心爱的弓箭和猎犬。每天她驾着银色的马车在夜空中奔驰,代表了夜间的一起——寒冷、寂寞、以及亡灵的道路。她还是未婚少女的守护神——她自己也是终身未婚,这里面还有个悲伤的故事。

海王波赛冬有个儿子,名叫 奥列翁(Orion),他非常喜欢射箭,是个很好的猎手,还喜欢在海面上狂奔。月亮女神很喜欢奥列翁,他们相识了,并且彼此相爱,经常一起在丛林中狩猎,在海面上狂奔。女神的哥哥阿波罗很讨厌奥列翁,也不喜欢她妹妹与奥列翁的这段感情,于是决意要除掉奥列翁。某天,奥列翁正在海面上飞奔的时候,阿波罗用金色的光罩住奥列翁把他隐藏起来,使任何人都看不出奥列翁的本来面目,然后就去怂恿喜欢射箭的妹妹月亮女神把远处的金色物体当作靶子。月亮女神当然不知道这是哥哥的阴谋,射出一支箭,正中奥列翁的头部。后来她知道了自己射死的是心上人奥列翁,于是陷入绝望之中,日夜哭泣。为了永远珍藏对奥列翁的爱情,她请求宙斯把奥列翁升到天上,希望自己乘坐银马车在天空奔跑中随时可以看到。宙斯接受了她的请求,把奥列翁变为天上的星座——猎户座。女神发誓,终身不嫁,她要永远在夜空中陪伴着奥列翁。

月亮女神阿蒂米斯(Artemis)非常喜欢橡树,狩猎时一直带着她的橡树木杖。人们又把她奉为橡树女神。在古希腊,人们祭祀月亮女神的时候,就要点燃橡木火把, 后来变成供奉甜饼并点燃蜡烛,最后演变成为了庆祝孩子生日的方式——晚上在蛋糕上插蜡烛,吹灭并许愿,月亮女神会保佑愿望能够实现。直到今天,人们依然用这种方式庆祝生日。

v嫦娥奔月v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v后羿射日v

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另一种说法是屈原(约前340椩记78)《天问》的记载,说后羿后来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河伯的妻子发生暖昧关系,因而引起嫦娥极大的不满,便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

关于后羿之死,战国时思想家孟子(约公元前372椩记89年)所著《孟子》和西汉初年刘安(前179椙22)编成的《淮南子》都说他是被恩将仇报的徒弟逢蒙暗害的。暗害的手段记载各不一样,有的说是用桃木大棒打死的,有的说是用暗箭射死的。总之这位盖世的英雄死在阴谋家的手里。

有的传说里还说,后羿死后英魂不散,变成了打鬼的钟馗神。这一说法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1893-1980年)根据《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考证出来的。这种说法,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这位不幸死去的英雄的无限怀念。

v朱元璋起义v

空格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空格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v吴刚伐桂v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里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随砍随合,砍伐不尽,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月食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

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

月饼从何而来?

空格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你了解古人描写月的诗赋吗?请背诵一首。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灯谜妙趣

。“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横流”(打一字——慧)。

“一桅白帆挂二片,三颗寒星映孤舟”(打一字——悲)。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嫦娥奔月:嫦娥在蓬蒙的威胁下当机立断吃光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

月球上,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谁起的?

伽利略。

月球概况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公里,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满月时亮度平均为-127等。

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组 成的荒漠还有许多 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供人类呼吸的空气,但是可能有供饮用的水最近在月球阴面的一个很深的陨石坑底发现了冰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冰可能是某次与月球相撞的彗星带来的彗星的冰没有融化,因为月球的背阴面温度非常低。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 园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周期173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 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 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 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园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朔望月2953059日;恒星月2732166日。

月球地形

月面上山岭起伏,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种名称。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环形山是碗状凹坑结构。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有33000多个。许多环形山的中央有中央峰或峰群。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是广阔的平原。月海有22个。最大的是风暴洋,面积500万平方千米。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在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

月面的地形主要有:环形山、月海、月陆和山脉、月面辐射纹、月谷(月隙)。

月球的成因有三种假说:俘获说、分裂说和同源说。

月食

月食的原理。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月食的过程

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月球刚接触地球本影,标志月食开始。

食既: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古时候,人们不懂得月食发生的科学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样,对月食也心怀恐惧。外国有人传说,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著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

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其次是中国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记录。月食现象一直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早在1881年前,中国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就弄清了月食原理。公元前4世纪,亚里土多德从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而推断地球是球形的。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 和公元前2世纪的伊巴谷(Hipparchus)都提出通过月食测定太阳一地球一月球系统的相对大小。伊巴谷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来测量地理经度。2世纪,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

月亮在古代人的心里一直是神秘而富有诗意的象征,同时也有着一些团圆而美好的寓意。所以对于月亮,有着不少的诗词歌赋,同时也有很多的神话传说。我们最为熟悉的传说,比如嫦娥奔月,还有玉兔捣药,另外还有天狗吃月亮的故事等等。下面就来说说几个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应该是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了,这也是一个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说的就是上古时期名叫后羿的人,因为看到天上有十个太阳,百姓生活很痛苦,所以决定去射掉九个。后羿拥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叫做嫦娥。嫦娥与后羿有一颗可以升仙而长生不老的药丸,两人都不想离开对方而独吞,所以一直没有被吃掉。但却被一个叫做逄蒙的发现了,八月十五这天后羿带人去射日,独留嫦娥在家中。逄蒙便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不想坏人得逞,无奈之下便吞下了仙药升天飞到了月亮之上。之后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和希望团圆,便将八月十五做为了中秋节。

玉兔捣药

关于玉兔捣药的故事有很多种说法,有传说玉兔是嫦娥变化而成的,原因是她触犯了玉帝的旨意,所以被罚在月亮上捣药。还有一种说法玉兔是嫦娥的小伙伴,一起住在广寒宫中,并且为了捣制长生不老药而整日忙作。当然还有其它说法,比如说玉兔是后羿所变化而成,为的是能够与嫦娥在一起,所以不惜变为一只兔子,与她长相伴。

天狗吃月亮

现在我们都知道天狗吃月亮其实是一种月食现象,而在古代人不理解的情况下也编出了一些相关的传说故事。比如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善良的公子,却有一个恶人母亲。这位暴戾的母亲为了捉弄和尚而做了一件坏事,被玉帝罚入地狱。这位公子非常孝顺,为了救母亲打开了地狱之门,然而却将恶人全部放了出来。这位被救出的母亲冲上天庭不但要吞掉太阳,还要吞掉月亮,但是她却惧怕锣鼓或者爆竹的响声,所以古时候的人们只要遇到月食的现象就叫天狗吃月,而且要鸣鼓或放鞭炮驱赶。

结语

民间还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都特别的生动有趣,你还知道哪些?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民国年间,南京的月饼市场为广(帮)式、苏(帮)式和本地(帮)产“三分天下”,广式的馅料以火腿、枣泥、椰蓉等为主,厂商以冠生园为首,其次有大三元、康乐园等。它们以声势浩大的广告战为手段,在报上刊登巨幅广告,于橱窗布置霓虹灯。著名的苏帮厂商有小苏州、太平村、稻香村,在广告制作上颇具海派特色,爱搞噱头;苏式月饼质量不逊于广帮,价格则较之便宜,故而节后盘点,财源滚滚胜于广帮。广帮的顾客是达官贵人、豪商巨贾;苏帮的顾客多为小康人家;而广大普通市民则乐趋本帮,虽然其馅料不过是荤五仁、素椒盐两种,全市100多家本帮点心铺的店容店貌亦老气横秋,既不布置橱窗,更不打广告,但都靠质量和诚信及价廉赢得顾客盈门,市场份额相对广帮、苏帮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意义

  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近体诗 拟古》(李白)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古近体诗 拟古 李白 系列:李白诗集(古近体诗) 古近体诗 拟古 题解 李白曾一度热衷于功名,渴望建功立业。但现实的残酷把他的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