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养生的好处与禁忌以及适用治疗的病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5浏览:1收藏

艾灸养生的好处与禁忌以及适用治疗的病证,第1张

  艾灸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将一种草发展成千年的文化,也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那样用炽热的情怀来对待一种草。世界上更没有哪种植物能够造福于众生,数度救民于疾苦。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草能称为“百草之王”,那它就只能是——艾草!我国至今还留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民间谚语。

 艾灸是中医治疑难病中的宝中之宝,在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一千多年前,艾灸疗法已传入日本,其后陆续传入东南亚、印度次大陆、欧洲等地。如今针灸疗法已在世界各地普及,而艾灸疗法已成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

 当国外开始重视外用药时,中国在外用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已经远远走在世界的前面。在我国,1700年前,已开始用透皮给药的方法——隔物灸。艾灸疗法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治病方法之一。它是用药物灼烧穴位,将热能转换成生物内能,激活人体经络,调节肌体生理平衡,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内病外治的方法。

 《汉书·艺文志》综合古代治病方法为灸熨、针刺、汤药三法,而艾灸疗法可广泛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对各种急性病、慢性病、常见病、疑难病均可施治,临床上常有“一炷着肤,疼痛立止;一次施灸,沉疴即除”的案例 现代人工作劳累,熬夜,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造成大量的亚健康人群,艾灸疗法通过经常灸保健穴来养生可以很好的调理亚健康,预防疾病。艾灸操作方法简便,成本低,是适合大众消费养生保健的良方。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的好 方法 。那么艾灸的穴位顺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养生的相关穴位,快来看看吧!

  艾灸养生穴位

 1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 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3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艾灸穴位的顺序

 古代著作中关于艾灸的顺序都有详细的论述,被后人誉为“药王”的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就清楚地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向上后下的原则。中国古代先民多以农耕为作,脸朝黄土背朝天,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有些疾病的调理灸疗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可以先缓解症状,比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总之是以人为本,患者舒适为宜。

 据《内经·灵柩》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一般来说,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早晨人的精气神开始生发,病易人体;日中人的精气神最旺,能战胜病邪。所以在一天中灸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午时(中午11~1点)前后。这段时间人体与自然的阳气逐渐转旺,并在正午的时候达到顶点,此时疗效最好;所以古人讲"三伏灸",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而清晨卯时、辰时(上午5~9点)与傍晚酉时(下午5-7点)、戌时(下午7-9点),人体与自然均处于阴阳之气交接的时候,此时灸疗,效果会因环境气温偏低稍有降低。

 所以,药物加穴位,再加上一个较为恰当的治疗时机,三者完美地结合,才能让灸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夏天艾灸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

2 艾灸四大养生穴位

3 艾灸四穴养生法

4 艾灸十大养生穴

5 艾灸养生穴位

6 艾灸熏穴位的方法

 艾灸是我国中医里的一种特殊疗法之一,同时穴位是我们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所以艾灸与穴位的结合会产生很好的保健养生的功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穴位艾灸养生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8个艾灸养生的穴位

 1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 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3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5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6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7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8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艾灸养生的方法

 1、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2、丰隆穴艾灸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3、解溪穴艾灸祛湿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三元穴艾灸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5、中脘穴艾灸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6、谷穴艾灸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7、池穴艾灸祛湿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8、白穴艾灸祛湿

 脾经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关的两条经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别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条灸5-20分钟。

 挑选艾条的方法

 1、看外观

 好的艾条中的艾绒是土**的,非常柔软细腻;而普通的艾条的艾绒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闻味道

 高质量的艾条的味道是温和的,闻起来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条闻起来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觉

 用好的艾条灸,皮肤感觉很温暖,温热的感觉慢慢渗入皮肤,较为舒服;而差的艾条就会有烧灼感,感觉刺痛。并且,好的艾条燃烧的时间偏长。

 4、不要选无烟艾条

 无烟艾条在碳化的过程中已经加入化学粘合剂,已经失去艾的药性,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灸艾草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艾灸草的功效和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艾草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艾草的作用介绍2、艾草的功效作用3、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4、艾草的作用与功效5、艾草的功效与作用艾草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艾草的作用介绍1、祛风散寒功效:用艾草艾灸,可很好的祛除体内的风寒,可有效缓解因外感风寒所致感冒、头晕、咳嗽等症状。

2、活血化瘀功效:艾草还可用于缓解因血瘀所致的痛经,还可用于治疗因跌打损伤所致的肿胀等症状。

3、温经通络功效:艾草具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用于改善因血液不足所致的手脚冰凉。

4、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功效:艾草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使人有效缓解疲劳,从而改善睡眠。

艾草的功效作用艾草的功效作用

艾草的功效作用,生活中常吃的食物的功效和作用我们都有所了解,它对很多疾病都有改善作用,正确的使用方式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功效与作用,特别适合养胃、养肺的人食用,艾草的功效作用,教你正确养生。

艾草的功效作用1

食用

艾草可作艾草汤、艾草茶、艾草粥、艾草粑粑等食谱,食用以后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平时还可用来煎蛋或煮蛋吃,对于久年神经痛、头痛、腰酸背痛、崩漏下血等症,具有非常好的食疗效果,同时为温补药膳食品。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艾草它毕竟是一味药材,因此不可滥用哦,尤其是阴虚血热等体质者要慎用。

洗澡

艾草可治疗过敏、湿疹及皮肤病。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自己做艾草水哦。

烟薰

艾草在燃烧的烟对引起不同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多种致病真菌、细菌和病毒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哦。

艾草的作用多,将艾草用来烟熏,可以在室内形成空气药分子膜层,而悬挂的艾草其挥发性物质的挥发。

在人体周围空气中也能够形成天然消毒的气幕,经呼吸系统侵犯人体的细菌、病毒是最容易蓄积于鼻窦腔与咽喉中。

艾草中含有天然的杀菌、抗病毒等成分,可在鼻窦腔、喉头与气管中形成“药膜”,大量积聚抗体。

从而达到灭菌、杀毒、防止染病的效果。

因此悬挂艾草及燃烧艾草,就是一种最经济实惠的“芳香疗法”哦。

艾草的功效作用2

艾草的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

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

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

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

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艾草的作用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艾叶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产生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常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中医针灸里面的灸法,把艾叶加工成的“艾绒”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最适合女性养生,是因为在中医文化里,男性属阳,女性属阴,女性多有寒证,以及气血不足、经络不畅等症状,如手脚冰凉、痛经、月经不调、胃痛,这些都是由于寒凉引起的亚健康问题。

而艾草是纯阳植物,点燃艾草在人体特定的部位上施以灸治,是补充人体阳气最好的方法。

1、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传统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疗法可以使高温透彻身体肌骨经脉,使寒冷的气血温暖起来,流动更加畅快。

2、驱寒逐湿,消淤散结

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能够迅速打开气结,消散淤血。

正阳气进入体内,能够清除湿浊之气,散寒回阳。

推荐阅读:中医艾灸的作用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3、温中补气,保健强身

艾灸疗法历来就被医家公认为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更多的人体正气,能提高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补益强身的养生功效。

4、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5、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

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6、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

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

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二、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推荐阅读:中医养生中医艾灸有哪些好处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

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

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草的作用与功效艾草的作用与功效

艾草的作用与功效,这种食材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它的功效与作用涉及很多方面,单纯地从功效上来说是很难说清好与不好的,了解它本身才能够利用好它的功效,下面跟大家分享艾草的作用与功效。

艾草的作用与功效1

艾草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

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

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

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

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草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艾草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艾草作用

艾草,是一种多功能的植物。

具有以下作用:

1、对家居的绿化作用是无可质疑的。

艾草,它的面积比较大,因为每片叶子上面的气孔放出来的`氧气比较多,因而,它在担任家庭之肺这个角色的时候一点也没有偷懒。

2、它有很好的药物价值。

对于将家庭生源的普通治病,它可以息道很好的医治作用——抗菌作用。

艾叶在体外对炭疽杆菌、α-溶血链球菌、B-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类双球菌、金**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

艾叶油对肺炎双球菌、金**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菌作用。

3、艾草有驱邪的作用。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源泉亦久。

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

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

通常将挂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艾草的作用与功效2

1、艾草治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则须与黄连、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热行气止痛。

寒湿泻痢不止者,可与干姜同煎。

2、艾草有平喘的作用: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呈现镇咳和平喘的作用。

3、艾草有止血凉血的作用:含有大量胶质,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

4、艾草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艾草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

5、艾草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

6、艾草治妇人白带淋沥:艾叶(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300克,白术、苍术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

共为末,每早服15克,白汤调下。

(《本草汇言》)

7、艾草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草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

(《肘后方》)

8、艾草有调经止血_安胎止崩_散寒除湿之效。

9、艾草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

(《圣惠方》)

10、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11、艾草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25克,干姜5克。

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

(《养生必用方》)

12、艾草治月经不调_经痛腹痛_流产_子宫出血。

13、艾草能调经:缓解痛经,或是经期腰痛。

14、艾草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对咽喉部有良好的湿润和物理治疗作用,有利于局部炎症治愈,并能解除局部痒感,从而阻断咳嗽反射。

15、艾草治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100克,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

(许国桢《御药院方》)

16、艾草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草10克,辣蓼10克,车前80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17、艾草有养肝的功效:富含维生素,保护肝细胞和防止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

18、艾草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

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

(《圣济总录》香艾丸)

19、艾草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

(《千金方》)

20、艾草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

(《仁斋直指方》)

21、艾草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50克,蒲黄、蒲公英各25克。

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2、艾草叶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

(《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23、艾草治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

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4、艾草治冲任虚寒,月经不调,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与香附、吴茱萸、当归、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养血调经。

25、艾草根治风湿性关节炎_头风_月内风等。

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26、艾草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10克。

(《卫生易简方》)

27、艾草用于产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脐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脐部。

28、艾草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

(《补缺肘后方》)

29、艾草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

30、艾草能消炎止痛:舒缓疼痛,减少疼痛感。

31、艾草治盗汗不止:熟艾10克,白茯神15克,乌梅三个。

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

(《纲目》)

32、艾草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

煎浓汁,服三合。

(《千金方》)

33、艾草治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

(《杨诚经验方》)

用药禁忌

阴虚血热者慎服艾草。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艾草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植物,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的作用。

艾草可以煮鸡蛋,泡水,艾草还可以驱蚊,那怎样正确使用才能充分发挥艾草的功效与作用呢?来看看艾草的使用方法吧!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

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

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

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

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草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艾草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艾草条

艾草条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

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

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艾草条是艾草加工成的一种类似香烟但是体积要比香烟大几倍的圆柱状物,点燃艾草条后熏相应的穴位,可以使得艾叶气体向下进入穴位,通过穴位到达经络,再通过经络到达体内,从而起到驱寒和通气血的作用。

治疗习惯性流产和不孕不育:将点燃的艾草条放到腹部靠近肚脐处,让烟气顺着肚脐附近的穴位渐渐进入到体内经络,理畅经络和气血,同时这对子宫和卵巢也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长期坚持还可以治疗习惯性流产和不孕不育。

艾草条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

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

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

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

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艾草驱蚊

艾草驱蚊。

“一些中草药和植物,是天然的驱蚊材料。

”其中最典型的就属艾草了,它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能够有效驱蚊。

每天晚上将艾草或艾条点燃,散发出来的烟雾可以迅速将蚊子熏跑;或者将艾草、菖蒲加水浸泡,用来拖地,也可将其煮成温水,涂抹到身上,可以起到驱蚊水的作用;在房间里挂一根阴干的艾条,同样也能起到驱除蚊子、飞蛾、虫子。

艾草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植物,所以驱虫的效果是相当好的,而且属性辛温,能净化空气、有芳香通窍的作用,常闻能令人头脑清晰、聪耳明目、记忆力增加,甚至还有预防感冒的功效。

由于艾草辛温的属性,适合用来活络通筋,因此,在中医上经常以艾叶或艾条来做针灸或草薰,吸进体内的艾草味道,可通畅全身的气血,让血液循环变得更好。

而一个人的气血通行无阻,免疫力自然提升,即可远离邪气如感冒、病毒。

艾草的吃法

艾草又名香艾、蕲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

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

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端午习俗用艾草驱邪,下面介绍几款艾草药膳:

1、艾叶糖水

做法:艾叶15克,白糖20克,共煮汤饮用。

作用:经来烦燥,尿赤灼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便秘难下,舌红苔黄,脉数无力。

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2、艾叶饼

做法:将五月艾叶打成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叶饼,口感上有很香浓的艾叶香,并有少许的艾叶苦味,吃后齿颊留香。

如梦令喜欢姑姑做的艾饼,不放白糖,放了红糖粉+炒芝麻或花生。

作用:有美容功能,是客家妇女坐月子必吃的点心,还可治感冒。

3、艾叶水糕

做法:取艾叶、粘米、糯米、沙糖各适量。

先将艾叶阴干,然后与粘米或糯米一起浸泡2小时,用打浆机磨成米浆;沙糖煮溶与米浆煮成糊状,入铜盆蒸60分钟,冷却后切件。

4、艾叶蒜汤

做法:大蒜50克,生荷叶20克,生艾叶20克,生侧柏叶20克鲜生地20克,将各种材料混合一起捣成泥,以水煎服,可平逆气、止血。

5、艾叶红糖水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作用:用于痛经。

6、面粉蒸艾叶

做法:将新鲜艾叶去掉硬梗、枯叶,用清水将泥沙淘净,然后按1千克艾叶拌250克面粉的比例,掺匀拌散,使艾叶全部沾有面粉。

然后铺入笼屉蒸约30~40分钟后出锅。

蒸熟的艾叶呈灰白色,无浓烈的芳香药味。

再盛在碗里,调入以香油、辣面、葱、蒜泥等调制的味料即成。

作用:开胃暖胃。

7、艾叶饺子

做法:1、艾叶300克,切碎;葱、豆芽、豆腐适量切碎。

2、将以上材料拌匀,用盐、味精调味成馅。

3、用面皮包馅成饺子形状,入锅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作用:增进食欲。

8、艾叶菜团

做法:将艾叶切碎,放适量面粉,用水、盐揉成面团,做成大小适中的艾叶菜团,入锅中蒸熟即可。

作用:能“通气血,还寒湿,止血,安胎”。

尤其是端午节前后的艾叶,清嫩味鲜,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

艾蒿过敏

艾蒿过敏,过敏也叫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一种不正常的免疫反应,指特异体质对正常人可耐受的外界物质(如花粉、宠物毛屑、鸡蛋、牛奶等)产生的过敏反应,体内产生了针对这些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

过敏性疾病是以过敏反应为病理生理基础的一组疾病,通常包括过敏性鼻炎、鼻结膜炎、哮喘、特应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及过敏性休克、昆虫过敏、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

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可以从轻微的喷嚏到危及生命的哮喘急性发作及过敏性休克,症状可以涉及全身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系统。

常见的症状有:1、耳鼻喉症状:鼻痒、喷嚏、流涕、鼻塞、耳痒。

2、眼部症状:眼痒、流泪。

3、呼吸道症状:咳嗽、喘息、胸闷。

4、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

5、皮肤科症状:风团、水肿及其他皮疹等。

常见的过敏原可分为:1、食入性过敏原:鱼、虾、蟹、牛奶、鸡蛋、腰果及某些口服药物等;2、吸入性过敏原:尘螨、花粉、霉菌、宠物皮屑;3、注入型过敏原:昆虫叮咬毒液及某些注射型药物;4、接触性过敏原:染发剂、化妆品、乳胶制品及镍制品等。

经常对以上过敏原过敏的人群的体质,就是过敏体质。

由于过敏的原因不同,所有需要准备的药也不尽相同。

如有过敏还是应及时就医。

艾熏的作用和禁忌

在很多古代小说中,历史传记中,都有艾熏的记载,艾熏就是点燃艾绒,摆放在身体周围来达到治病或保健的功效。

现代生活中,艾绒这种植物并不是随处可见。

不过,药店有售卖艾绒的成品—艾条,和艾绒的保健作用是一样的。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艾熏的使用方法。

1、很多药店都可以买到艾条,装艾条的盒子上,有小孔,可以把燃烧的艾条插在小孔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烬也可以被盒子中的铁网接住。

2、如果不接住盒子上的小孔,也可以直接用手在患处上下来回移动,距离皮肤的距离为10~30mm为宜。

1)一般取3~6根艾条,用胶带捆绑成一排。

2)如果是要治疗痛经,则需要6根艾条,将艾条放在小腹附近来回熏。

每次持续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每周两次,有利于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痛经。

3)如果是要治疗肩周炎,取3~5根艾条从风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持续5分钟左右。

4)如果是要治疗腹泻,可以用艾条在小腹部位来回熏,能起到驱寒的作用。

5)需要注意的是,在艾熏的过程中,不能受风受凉,而且室内温度不能骤冷骤热。

艾蒿泡脚

现代很多女人都非常的养生,会有每天泡脚的习惯,有些会加点艾叶进泡脚水里,那么女人用艾叶泡脚的好处是什么呢?

首先女人艾叶泡脚有很强的驱寒作用,用艾叶泡脚能有效的去推进体内的血液循环,让体内的湿寒之气排出体外。

艾叶泡脚能够疏通我们的12经络,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身体的经络疏通了,气血的运行自然就会变得很顺通!

女人用艾叶煮水用来泡脚确实很不错,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很适合。

体质虚弱,包括有贫血、低血压等比较严重,就不太适合。

还有脚上有皮肤病的患者,也不适合。

夏季气候炎热,也要注意水温不要太高。

关于灸艾草

艾灸养生的好处与禁忌以及适用治疗的病证

  艾灸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将一种草发展成千年的文化,也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那样用炽热的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