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地方志有哪几部
著名的地方志书籍也就《中国地方志集成》和《中国方志丛书合集》,这两部集成了全国各地且志县而,内容广大也非常的丰富,不过其它的地方志古籍也是非常不错的,
如果要研究这些地方志古籍,图中红色的标记有下面这些所有地方志古籍的全套电子版,
比较有名的非常不错的地方志全集推荐: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明代孤本方志选 (全12册、共收录古籍方志23种,pdf格式235G》
《清代孤本方志选 (第1辑30册76种,第2辑10册后20册暂缺)pdf格式72G》
《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 26种 书目文献出版社》
《日本早稲田大学图书馆藏书-地方志部分16种:》
《陕西省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全十六册,55种)pdf格式198G》
《宋元方志丛刊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8册40余种》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早稲田大学图书馆藏书-地理历史部分》
《浙江图书馆丛书-地理考证类34种》
《中国地方志集成(不全)》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
《中国方志丛书合集》
《中国风物志丛书》
《中国历代书院志》
《中华山水志丛刊(山志+水志) 山志(1-20册)缺21-38册,河川湖泽志(37册全) 》
38-1、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63册全)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pdf格式
38-2、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省府县志辑(68册全)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pdf格式
38-3、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95册全),凤凰出版社, 2004,pdf格式
38-4、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编(57册全),凤凰出版社, 2007,pdf格式
38-5、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编(50册全),巴蜀书社, 2006,pdf格式
38-6、中国地方志集成-台湾府县辑(5册全),上海书店,1999,pdf格式426M
38-7、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86册全),江苏古籍出版社,pdf格式14G
38-8、中国地方志集成 湖北府县志辑(全67册), 民国以前湖北方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pdf格式,115G
38-9、中国地方志集成 吉林府县志辑(全10册),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pdf格式,14G
38-10 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辑, 史念海、谭其骧等编,中国书店1992年,pdf格式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中国文学史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著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中国文学史 郭预衡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高教出版社1999
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著 上海书局1984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国文学批评史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敏泽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中国诗学体系论 陈良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著 东方出版社1916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著 中华书局 1957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著
中国古典小说史略 杨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
中国戏剧史 周贻白著
中国美学史 李泽厚、刘纲纪著
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文物出版社1981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著 北大出版社1987
中国小说美学 叶朗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中国诗歌美学史 庄严、章铸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等 中华书局1995
经学历史 清 皮锡瑞著 周予同注 中华书局1959
中国绘画史 王伯敏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中国音乐史略 吴钊、刘东升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中国古代文化史 阴法鲁主编 北大出版社1996
士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道教与中国文化 葛兆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佛教与中国文学 孙昌武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著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清 永溶、纪昀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书目答问 张之洞缪荃孙撰 中华书局1963
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 潘树广编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谈艺录 钱钟书著
管锥编 钱钟书著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中华书局1962
诗集传 南宋 朱熹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诗经选译 余冠英选译 人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诗经今注 高亨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著 中华书局1966
楚辞补注 南宋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
楚辞集注 南宋 朱熹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文选 梁 萧统编 中华书局1977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编 中华书局1983
玉台新咏 梁 徐陵辑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 严可均编 中华书局1953
论语译注 杨伯俊译注 中华书局1980
孟子译注 杨伯俊译注 中华书局1982
庄子集释 清 郭庆藩集释 中华书局1961
荀子选 方孝博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春秋左传注 杨伯俊注 中华书局1983
战国策 西汉 刘向集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山海经校注 袁珂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古神话选释 袁珂辑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中华书局1962
乐府诗集 南宋郭茂倩编 中华书局1979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选注 中华书局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史记 西汉司马迁著 中华书局1958
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汉书选 冉昭德 陈直选注 中华书局1962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中华书局1962
六朝文絜 清许梿编 中华书局1962
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曹植集校注 赵幼文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阮嗣宗咏怀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靖节先生集 东晋陶渊明著 清陶澍校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
陶渊明诗文选注 唐满先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上、下编)中华书局1961-1962年版
谢康乐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谢灵运诗选 叶笑雪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校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水经注疏 清杨守敬、熊会贞注 科学出版社1957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愕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
搜神记 东晋干宝著 中华书局1979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文心雕龙注释 周振甫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诗品注 陈廷杰注 作家出版社1961
诗品集注 曹旭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中古文学史论集 王瑶著 北大出版社1986
古诗源 清沈德潜选 中华书局1977
全唐诗 清彭定求等编 中华书局1960
全唐诗补编 陈尚君等 中华书局1997
唐诗别裁 清沈德潜编 中华书局1975
唐诗选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唐宋诗举要 高步瀛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唐诗纪事 南宋计有功著 中华书局1965
唐集叙录 万曼著 中华书局1980
唐诗杂论 闻一多著 三联书店《闻一多全集》本1982
全唐文 清董诰等编 中华书局1983
全唐文纪事 清陈鸿墀著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
唐文粹 北宋姚铉编 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本
唐宋文举要 高步瀛选注 中华书局1963
唐宋八大家文抄 明茅坤编 清坊刻本
敦煌变文集 王重民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唐才子传 元辛文房著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著 中华书局1975
新唐书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著 中华书局1975
王子安集注 清蒋清翊撰 光绪间刻本
杨炯卢照邻集 徐明霞点校 中华书局1981
骆临海集笺注 清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
陈子昂集 徐鹏校点 中华书局1960
孟浩然诗集 唐孟浩然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王右丞集笺注 清赵殿成笺注 中华书局1961
王维集校注 陈铁民校注 中华书局1997
王维诗选 陈贻焮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李太白全集 清王绮注 中华书局1979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组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杜少陵集详注 清仇兆鳌注 中华书局1952
杜甫诗选 萧涤非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杜甫评传 陈贻焮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 华文轩编 中华书局1964、1982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笺注 中华书局1982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侯忠义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韩昌黎集 唐韩愈著 商务印书馆1958
韩愈文选 童第德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集释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韩愈诗选 陈迩冬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柳宗元集 吴文治等校点 中华书局1979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柳宗元卷 吴文治编 中华书局1964
刘禹锡诗文选注 徐州师院中文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
白氏长庆集 唐白居易著 中华书局1979
白居易诗选 顾肇仓、周汝昌选注 作家出版社1962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 陈友琴编 中华书局1962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李贺诗歌集注 清王绮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樊川诗集注 清冯集梧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杜牧诗选 缪钺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玉溪生诗集笺注 清冯浩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李商隐诗歌集解 刘学锴、余恕诚著 中华书局1988
李商隐诗选 安徽师大中文系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著 中华书局
花间集 后蜀赵崇祚编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李璟李煜词 詹安泰编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词综 清朱彝尊、汪森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唐宋词选释 俞平伯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唐宋词选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全宋词 唐圭璋编 中华书局1980
宋词三百首笺注 唐圭璋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宋词选 胡云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乐章集 北宋柳永著 朱孝臧《疆村丛书》本
苏轼词选 陈迩冬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淮海居士长短句 北宋秦观著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
清真集 北宋周邦彦著 吴则虞点校 中华书局1981
李清照集校注 王学初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稼轩词编年笺注 邓广铭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夏承焘笺校辑著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
人间词话 王国维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东坡七集 北宋苏轼著 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苏轼诗选 陈迩冬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 傅璇琮辑 中华书局1978
陆游选集 朱东润选注 中华书局1962
陆游传 朱东润著 中华书局1960
苕溪渔隐丛话 南宋胡仔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
诗人玉屑 南宋魏庆之辑 中华书局1961
沧浪诗话校释 郭绍虞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
宋史 元阮脱等著 中华书局1977
太平广记 北宋李昉等编 中华书局1981
东京梦华录注 南宋孟元老著 邓之诚注 中华书局1982
梦梁录 南宋吴自牧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武林旧事 南宋周密著 西湖书社1981
京本通俗小说 清缪荃孙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
清平山堂话本 明洪楩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话本选 吴晓铃等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水浒传 明施耐庵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西游记 明吴承恩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金瓶梅词话 明兰陵笑笑生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古代白话小说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古今小说(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水浒后传 清陈忱著 作家出版社1956
聊斋志异(三会本) 清蒲松龄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说岳全传 清钱彩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红楼梦 清曹雪芹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水浒研究资料汇编 朱一玄、刘毓忱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 一栗编 中华书局1963
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1-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
镜花缘 清李汝珍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官场现形记 清李宝嘉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清吴趼人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老残游记 清刘鹗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孽海花 曾朴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中国戏剧史长编 周贻白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郭汉城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宋元戏曲考 王国维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录鬼簿 元钟嗣成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元代杂剧全目 傅惜华编著 作家出版社1957
明代传奇全目 傅惜华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明代杂剧全目 傅惜华编著 作家出版社1958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 庄一拂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闲情偶寄 清李渔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
元曲选 明臧懋循编 中华书局1958
元曲选外编 隋树森编 中华书局1958
元人杂剧选注 王季思等选注 北京出版社1980
元散曲选注 王季思等选注 北京出版社1981
盛明杂剧 明沈泰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
六十种曲 明毛晋编 中华书局1958
关汉卿戏曲集 吴晓铃等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
董解元西厢记 金董解元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西厢记 元王实甫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元本琵琶记校注 元高明著 钱男扬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牡丹亭 明汤显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清忠谱 清李玉著 《古本戏曲丛刊》本1955
一捧雪 清李玉著 《古本戏曲丛刊》本1955
长生殿 清洪升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桃花扇 清孔尚任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明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等编 中华书局1973
清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编 中华书局1975
清诗选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近代诗选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1955级《近代诗选》小组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编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明文在 清薛熙编选 光绪江苏书局刻本
清文汇 沈粹芳、黄人等编 上海国学扶轮社本
纳兰词 清纳兰性德著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
龚自珍全集 清龚自珍著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4人境庐诗草笺注 钱仲联笺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附:梁启超、鲁迅、黄侃三位先生所开之最低限度国学书目,仅供参考
梁启超开列之书目
四书 易经 书经 诗经 礼记 左传 老子 墨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战国策 诗集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楚辞 文选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韩昌黎集 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 其他词曲集 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
鲁迅开列之书目
唐诗纪事 唐才子传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历代名人谱 少宝山房笔丛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世说新语 唐摭言 抱扑子外篇 论衡 今世说
黄侃开列之书目
二十五史 十三经 大藏礼记 国语 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通典 庄子 荀子 文选 文心雕龙 说文解字 广韵
『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善本部编1959·北京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同馆编1987·北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同馆编1999·北京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本1-4同馆编1967·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善本书目』同所编1967·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普通本线装书目』同所编1970·台北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解题』同馆编1984·长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古籍善本书目』同所图书馆编1993·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书目』同馆编1983·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同馆古籍整理研究所编1991·北京
『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善本书录』饶宗颐编著1970·香港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图书微☆目录索引』同馆编1984·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旧籍总目』上下同院编1983·台北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王重民辑录·袁同礼重校1972·台北
『国立中央图书馆典藏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编1969·台北
『大仓文化财团汉籍善本目录』同财团编1964·东京
『台湾公藏普通本线装书目书名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编1982·台北
『台湾公藏善本书目人名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编1972·台北
『台湾公藏宋元本书目』昌彼得编1955·台北
『国立北平图书馆书目目录类』萧璋编1934,1972·台北
『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第一卷目录门同馆普通古籍组编1990·北京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86·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1·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4·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6·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丛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89·上海
『东方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1945·京都
『大东急记念文库贵重书解题』第一卷总说·汉籍长泽规矩也编1956·东京
『补订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古书分类目录』长泽规矩也编1975·东京
『庆应义塾图书馆藏和汉书善本解题』同馆编1958·东京
『阳明文库藏书解题国书善本·贵重汉籍』东京
『蓬左文库典籍丛录-骏河御让本』杉浦丰治著1975·名古屋
『关西大学所藏内藤文库汉籍古刊古钞目录』同大学图书馆编1986·大阪
『日光山「天海藏」主要古书解题』长泽规矩也编1966·日光
『大仓文化财团汉籍善本目录』同财团编1964·东京
『汉籍丛书所在目录』东洋学文献センタ 连络协议会编1965·东京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合册订正缩印版同所编1981·东京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同所编1963·京都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目录』缩刷版同所编1981·京都
导读版可以吗,若需,加 Wo 《宋元戏曲史》
作者:王国维撰;叶长海导读 页数:167 出版社: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
丛书名:蓬莱阁丛书
ISBN:7-5325-2488-4
《宋元戏曲史》 作者:王国维撰 页数:151 出版日期:2008
丛书名:世纪文库
简介:《宋元戏曲史》以宋元戏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考察,寻根溯源,回答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特征,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中国戏曲文学的成就等一些戏曲史研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全书共分十六章,其主要内容简述于次。第
ISBN:978-7-5325-4938-2
1 历代文言文小故事中宋元文言小故事有哪些
宋元文言小故事
1宋太祖将展外城
(话说“庙号”)
2宋太祖怕史官
(话说“史官”)
3宋太祖口占惊群臣
(析“伐”)
4宋太祖治军6
(析“仍”)
5赵普力争于帝前
(析“迁”)
6宋太宗故意杀人
(析“有司”)
7姚坦直言
(话说“王”)
8万绿枝头一点红
(构思要巧妙)
9晏殊七岁能属文
(析“属”)
10晏殊诚实
(说话“东宫”及其他)
11风流词人晏殊
(析“佐”)
12欧阳修多谈吏事
(析“谕”)
13欧阳修论作文
(析“术”)
14“三上”属思
(析“惟”)
15“六一居士”欧阳修
(话说“号”)
16怕后生笑
(析“嗔”)
17逸马杀犬
(析“相与”)
18卖油翁
(行行出状元)
19钱惟演之笔格
(畸形的父子关系)
20司马光幼时
(析“了”)
21用力多者收功远
(一分辛勤,一分收获)
22司马光卖马
(话说“西京”及其他)
23王荆公简率
(析“一”)
24新衣易敝衣
(析“俟”)
2 宋元文言文小说与六朝唐代比有什么变化中国小说在六朝时期还处于萌芽阶段,当时大量的是记述神灵鬼怪的志怪小说,少数记人事的小说如《世说新语》,则多记上层人士的谈吐和轶事。这些小说,大抵篇幅短小,文笔简约,缺少具体的描绘。到唐代传奇产生,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唐代传奇内容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量记载人间的各种世态,人物有上层的,也有下层的,反映面较过去远为广阔,生活气息也较为浓厚。在艺术形式上,篇幅加长,“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部分作品还塑造了鲜明动人的人物形象。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于成熟。宋洪迈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与六朝、唐代比,宋元文言文小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1、出现了总结性的文言小说作品总集和按主题分类的专集、选集等。如总集有宋初的《太平广记》,专集和选集有张君房的《丽情集》、吴淑的《江淮异人录》等。
2、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和叙述的技巧性,篇幅有所拓展。
3、多议论、多说教,注重故事的伦理意义。
4、语言显得比六朝、隋唐文言小说平易浅显。
宋元文言文小说类别:
一、志怪小说:北宋有徐铉《稽神录》、吴淑的《江淮异人录》是成书最早的两部。之后有张君房《乘异志》、钱易《洞微志》、聂田《祖异志》、黄休复《茅亭客话》、秦再思《洛中纪异录》、张师正《括异志》、刘斧《青琐高议》、李献民《云斋广录》等。南宋有何薳《春渚纪闻》、马纯《陶朱新录》、王明清《投辖录》、洪迈《夷坚志》、鲁应龙《闲窗括异志》、何光《异闻》等。金元有元好问《续夷坚志》、郭凤霄《江湖纪闻》等。
二、传奇小说:北宋:乐史《绿珠传》《杨太真外传》、张君房《丽情集》、秦醇《赵飞燕别传》《谭意歌传》、柳师尹《王幼玉记》、钱易《越娘记》、李献民《西蜀异遇》、张硕《流红记》、轶名《王榭》。南宋:廉布《清尊录·大桶张氏》、洪迈《夷坚志·王朝议》、岳珂《桯史·宿松民汪革》、刘斧《青琐高议·宿香亭张浩遇莺莺》、轶名《李师师外传》《红绡密约张生负李氏娘》《海陵三仙传》、赵与时《林灵素传》。元代:宋梅洞《娇红传》(又名《娇红记》)。
三、志人小说:北宋:有张洎《贾氏谈录》、钱易《南部新书》、郑文宝《南唐近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纪》,欧阳修《归田录》、司马光《涑水纪闻》、文莹《湘山野录》《文壶清话》、沈括《梦溪笔谈》、苏轼《东坡志林》、苏辙《龙川别志》、刘延世《公孙谈圃》、魏泰《东轩笔录》、孙平仲《续世说》等。南宋:(宋高宗绍兴前期)有赵令畤《侯鲭录》、叶梦得《石林燕语》《避暑录话》《岩下放言》、曾慥《高斋漫录》、朱弁《曲洧旧闻》、王铚《默记》、范公偁《过庭录》等。(宋高宗绍兴中后期)有费兖《梁溪漫志》、罗大经《鹤林玉露》、岳珂《桯史》、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康与之《昨梦录》、廉布《清尊录》、王明清《摭青杂记》、沈俶《谐史》等。元代:周密《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蒋子正《山房随笔》、杨瑀《山居新语》、陶宗仪《辍耕录》。
3 宋代文言小说单行本有哪些现存宋元话本小说
保留到今天的宋代话本有40余种,元代话本有16种,小说史上一般统称它们为"宋元话本"具体情况看下表:
话本名称
保存出处
《张生彩鸾灯传》
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
《西湖三塔记》
清平山堂话本
《简帖和尚》
《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古今小说
《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错斩崔宁》(《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醒世恒言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碾玉观音》(《崔待诏生死冤家》)
警世通言
《西山一窟鬼》(《一窟鬼癞道人除怪》)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话本,特别是讲史话本的出现,为后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在著作形式和故事情节方面对收到宋代话本的影响
作品介绍:
一,《碾玉观音》(《崔待诏生死冤家》)主人公:崔宁,璩秀秀,郭排军
二,《错斩崔宁》(《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主人公:崔宁,陈二姐,刘贵,王氏夫人,静山大王
思考:通过两篇作品,宋元话本的思想内容如何
本章思考题:
名词解释:说话;话本
理解说话技艺与话本小说的深层关系
举例说明话本小说的思想内涵
分析话本小说的艺术特征
参考书目:
张稔穰:《中国古代小说教程》,山东教育出版社;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
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欧阳代发:《话本小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4 文言文宋史李孝寿传的翻译宋朝人李孝寿任开封府尹的时候,有个举子受到仆人欺凌,心里很愤怒,准备好讼状想到开封府控诉,后经同行的另一个书生劝阻才作罢。后来一时兴起,拿出诉讼状,模仿李孝寿的笔法写上判决:“不必审查,罚打二十大板。”但是并没有真打。
第二天,那个仆人拿着这张讼状到府衙,控告主人模仿府尹大人的判决,私自用刑。李孝寿把那个举子叫来问话,了解了事情的前后经过以后,勃然大怒,说:“这样的判决正合我的想法。”
当场就责罚了那仆人二十大板。[痛快!]并命令他向主人道歉。此举使得当时都城里数千个仆人,没有一个敢再放肆。
宋元献公(宋朝人,本名庠,字公序,卒谥元献)辞去丞相之职,镇守洛阳。有一个举人行李中有漏税的东西,竟被自己的仆役检举控告。宋庠说:“举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谁没有携带行李的?不可重罚。但是奴仆控告主人,此风不可断长!”
他只把举人送到税务院去加倍缴税,那名仆役则被处以杖罚。
5 宋元时期的文化主词条: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儒学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复兴,在佛、道思想的影响下,产生新的儒学思想—理学。包括“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和陆九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理”和“气”是并存的,密不可分,但有先后之分。理是万物之源。“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两方,人欲是一切罪恶之根源,应当去人欲、存天理。经过二程与朱熹的发展,理学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南宋末年理宗时成为官方哲学。之后,陆九渊又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也”。
理学在元朝还有一些变化,南宋时期即有调和程朱理学的朱熹与心学的陆九龄等两家学派的思想。到了元代,理学家大多舍弃两派其短而综汇所长,最后“合会朱陆”成为元代理学的重要特点。当代有名的理学家有黄震、许衡与刘因与调和朱陆学的吴澄、郑玉与赵偕。
由于元朝由蒙古人所统治,汉族士大夫基于异族统治的考量,在蒙元初期大多分成合作派与抵抗派。合作一派是华北儒者如耶律楚材、杨奂、郝经与许衡等人。他们主张与蒙古统治者和平共存,认为华、夷并非固定不变,如果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如果蒙古统治者有德行,也可以完全入主中原。 最著名的史学著作当属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另一史学家袁枢又对《资治通鉴》进行全面的整理,写成《通鉴纪事本末》。朱熹也作了一部《通鉴纲目》。史学家郑樵写成《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合称“三通”。
此外重要的史学著作还有廿四史中薛居正等奉旨编修的《旧五代史》和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以及王溥私撰的《唐会要》和《五代会要》。著名的地方志有《太平寰宇记》、范成大《吴郡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等。由于金石学和考古学快速兴起,也有一些相关史书诞生,如欧阳修的《集古录》、吕大临《考古图》、赵明诚《金石录》等”。
此外宋代编修不少与史学相关的类书,著名的“宋四大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元朝文学以元曲与小说为主,对于史学研究也十分兴盛。相对的元朝的诗词成就较少,内容比较贫乏。 宋朝文学十足发达,秉诗、词、散文都有伟大成就。让宋朝散文走向兴盛并承接古文运动的大师是欧阳修。苏轼的文章洒脱自然,清新豪放之中又带些忧郁,陈师道、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和李膺号称“苏门六君子”。
又有“南宋四大家”,即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和尤褒,也堪与北宋三家相比。杨万里的诗歌清新活泼,以天然风景为主;范成大的诗歌关心民生,诗风清丽秀婉;陆游的诗以爱国著称,他的诗对偶工整,后人言“好对偶被放翁用尽”。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也称长短句。根据《全宋词》的记录,宋朝词人达到一千三百卅家,作品及残篇总计达到两万零四百多首。词是宋朝文学的标志性体裁。晏殊富于花间派之风格。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作用。苏轼又立豪放派。周邦彦是格律派的始祖,其后的女词人李清照也属此列。
此外,宋代“说话”(评书)非常流行,说话的内容就是话本。最著名的话本有《三国志平话》、《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宋宣和遗事》等;一些明清白话小说也是根据宋朝的话本改编。
从总体看来,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籍分为抄写本、刻印本两类,抄写本即人工抄写的图书,那古书的收藏知识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书收藏知识,希望对您有用。
古书收藏知识
古籍的装帧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图书是抄写的缣帛和纸张上,采用长卷形式,阅读时展开,平时卷起。这一时期的图书只能是卷轴装。韩愈《送诸葛亮觉往随州读书》诗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欧阳修《归田录》也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雕版印刷普及以后,由于书版各自成块,卷轴装已不适用,古籍装帧改进为册页形式,先后出现旋风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几种形式。线装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卷轴装 又称卷子装,早期的图书装帧形式。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在长卷帛书、纸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图1)。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批唐五代写本图书,都采用这一方式。据记载,古代宫廷收藏的卷轴装图书十分考究,《隋唐经籍志》描述秘阁藏书:"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唐六典》描述内府藏书:"其经库书,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绿牙轴,朱带白牙筌。"进入版刻时代,图书改为册页形式,仍有一些采用卷轴装,如《开宝藏》、《赵城金藏》等。
旋风装 在一素纸长卷上面依次粘贴书页,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展开长卷可翻页阅读。守张邦基《墨庄漫录》形容其"逐叶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这种装订特点是外表仍为长卷,里面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实为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大约盛行于唐代。故宫博物院藏有唐写本《刊谬补缺切韵》五卷,即是采用这种旋风装。
经折装 又叫梵夹装、折子装。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上书衣,使之成为可以随时展读的册子。历代刊刻佛经道藏,多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古代奏折、书简也常采用这一形式。
蝴蝶装 将每页书在版心处对折,有文字的一面向里,再将若干折好的书页对齐,粘贴成册。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外表与现在的平装书相似,展开阅读时,书页犹如蝴蝶两翼飞舞,故称为蝴蝶装。蝴蝶装是宋元版书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沿袭千年的卷轴形式,适应了雕版印刷的一页一版的特点,是一重大进步。《明史艺文志》序称秘阁书籍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倒折,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但这种版心内向的装订形式,人们翻阅时会遇到无字页面,同时版心易于脱落,造成掉页,所以逐渐又为包背装取代。
包背装 将印好的书页版心向外对折,书口向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再装上书衣,由于全书包上厚纸作皮,不见线眼,故称凶背装。包背装出现于南宋,盛行于元代及明中期以前。清代宫廷图书如历朝实录、《四库全书》也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包背装改变了蝴蝶版心向内的形式,不再出现无字页面,但未解决易散脱页的缺点,所以后来又发展为线装形式。
线装 线装书是传世古籍最常用的装订方式。它与包背装的区别是,不用整幅书页包背,而是前后各用一页书衣,打孔穿线,装订成册。这种装订形式可能在南宋已出现,但明嘉靖以后才流行起来,清代基本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其特点是解决了蝴蝶装,包背装易于脱页的问题,同时便于修补重订。
从以上可以看出,古籍的装订有一个发展演进过程。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形式,了解这一进程,对古籍的年代鉴定十分重要。传世宋版书多经过后人重新装修,或改为包背装,或改成线装,但仔细观察,仍能在版心处发现粘贴痕迹,书页外沿则有磨损痕迹。
几部古籍版本著作比较谈
版本学的研究与探讨源于宋代。汉、唐虽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古书校勘、注释、编目,但印刷业尚未形成,零星的版本记载仅限于正经正史的修订。南宋尤袤著《遂初堂书目》开创了一书兼载数种版本的先例;(宋)岳珂著《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被后世称为第一部系统记录版本知识的著作。明代视宋版为珍稀之物,藏书家、校勘家逐步摸索各种版本的特征、优劣,可惜这些版本学史料只散见于笔记、杂记中。清代学者开始罗列诸本、考证源流、登录刻工、详论纸墨。钱曾著《读书敏求记》奠定了古籍版本鉴定的基本原则。《天禄琳琅书目》及它的《后目》已把版本学的核心——善本书的收藏与鉴定推到了极致。清代学者对版本学贡献最大的当属专门记载版本状况的各种题跋记,尤以“顾批黄跋”为最。后人汇集成书的有为顾千里著的《思适斋书跋·书跋辑存》,为黄丕烈著的《士礼居藏书题跋》、《续记》、《再续记》,《荛圃藏书题识》等。
近现代是版本学集大成的时代。叶德辉著《书林清话·书林余话》是古籍版本学第一部专门著作;张元济著《中国版本学》(1916年)与孙毓修著《中国雕板源流考》(1918年)把版本学从史学中独立出来;钱基博著《版本通义》总结了前人的成就,把版本学列入学术研究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介绍版本知识的书,有毛春翔的《古书版本常谈》(1965年初版,1977年再版)。此书已是收藏品,配有插图,通俗易懂,可惜明代部分较凌乱,清代部分过于简单;陈国庆著《古籍版本浅谈》于版本学名词解释简明扼要,但不全面,适于入门者;魏隐儒著《古书版本鉴定丛谈》(1984年初版),体例较完备,也有实际经验的总结,只是不谈价格,宜专业人员参考;李致忠著《古书版本学概论》、《中国古代书籍史》,刘国钧著《中国书史简编》,曹之著《中国古籍版本学》,张绍勋著《中国印刷史话》等,都是从史的角度论述版本学、目录学、内容系统可靠,又有最新史学发现佐证,惟厚古薄今,实用性差些。
在谈到版本学专门著作时,不能不谈到两部流传稀少的油印品:一是北京大学陈宏天教授的《古籍版本概要》(1987年讲义稿),其特点是专业性、系统性强,表列详尽,论断精到,清代部分尤为各书所不及;可惜重学术、轻市场,非专业人员不感兴趣。二是北京中国书店编《古籍版本知识》(上、下),1980年油印本。书出于古籍鉴定大师雷梦水、张宗序手笔,在内部流传。笔者珍藏此书初版本,且有雷梦水先生签名,捧读二十年,收益最大。该书列举资料极为丰富,如清代武英殿刻书、官书局刻书、民国精刻本等都是各书所论不及的。关于版本鉴定方面,该书也极富特色,真假俱呈,详辨优劣,特别是从价格上来判断版本取舍,“实战”性极强;当然系统性、条理性就不够了。从价值、价格上判断版本的著作,最具参考性,爱好者也颇关心,但学者们却言之甚少。笔者醉心古籍收藏多年,有几本书在论及版本价格方面很实用,也很具史料价值,一并开列出来,供书友参考:
《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1983年商务初版,详列1912年至1947年古籍善本收集价格及善本影印、复制印刷史话;
《艺风堂友朋书札》(上、下),1980年上海古籍初版(中华文史论丛增刊本),详载缪荃孙先生等七十人清末民初收售善本价格及藏书聚散史话;
《弢翁藏书年谱》,李国庆编,2000年黄山书社出版,详载藏书家周叔弢先生六十年购书、访书、藏书史料,价格精准,详备。
目前北京中国书店联合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上海国拍、上海朵云轩、上海敬花等各大拍卖公司合作整理出版九年来《中国拍卖古籍文献目录》(2002年1月上海书店出版)及《续集》(2002年8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详载百余场(2000年底前)拍卖实况,极具市场参考价值。书中对拍品的断代、提要、说明等都经专家审核、把关,恐怕这就是最新的版本学参考资料了。
版本目录与鉴定古籍
我国古代,虽自图书诞生之日起,藏书管理者就开始编制图书目录,但是直到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人们才真正开始重视编制藏书的版本目录。
所谓版本目录,就是指著录图书的篇目和主要内容,并详细著录图书的作者或编者,以及出版者、出版年代等情况的书籍,是著录和记载版本简况的专用工具书。南宋初年尤袤编制的《遂初堂书目》,被公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本目录。
明清时期,是著述版本目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公私藏书版本目录,对版本的著述更加详细,不仅记载了图书的篇目、主旨、作者、出版者,还简略记述了版本的特征、源流等情况。但明代的版本目录学术价值不大,而清代的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参考价值。如钱曾的《读书敏求记》、于敏中等的《天禄琳琅书目》、纪昀等的《四库全书总目》等,著录古籍版本最为翔实,在藏书界影响很大,是权威性很高的版本目录书。
民国以后,著名版本学家孙殿起所著的版本目录《贩书偶记》及《贩书偶记续编》,是近一内蒙最实用和常用的版本目录工具书。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专业古籍出版社陆续编辑和出版了《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提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重要版本目录工具书,成为当代图书馆、藏书家及古籍藏书爱好者最好的参考书。
古籍版本目录的编制,按不同标准有如下分类:一是按国家目录、私人目录、史志目录3种;二是按学术内容分类,有综合性目录和专科目录2种;三是按编篡目的分类,有举要目录、缺书目录、辨伪目录3种;四是按收录范围分类,有丛书目录、地方目录、个人著述目录、善本目录、知见目录等。
版本目录与古籍鉴定紧密联系。因为从古至今的版本目录,系统揭示了各个时代古籍图书的存佚状况,著录了历代古籍不同版本的源流、特征及概况,成为鉴定古籍版本真伪及其价值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版本目录对于古籍鉴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帮助了解古籍概况。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这些典籍分别著录在历代正史艺文志、经籍志、官修书目、私藏书目等目录中。阅览这些目录,能使我们较清楚地了解到各个朝代古籍的刊流、流通、收藏及存佚概况,从而便于比较、鉴定新近发现和收藏到的古籍。如果你看到一部古籍实物,可先对其外观、纸张等等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再与相应年代的版本目录进行对照。如果古籍实物与版本目录著述相符,即可做出鉴定结果;如果实物与著录不符,则要进一步查找资料,弄清是非,不能轻易下结论。
第二,便于识别版本真伪。凡对版本目录了若指掌的人,都能详细了解古籍的书名、篇卷、作者、版刻、函册、提要的等情况,从而可以具体考证和辨别古籍的真伪。如汉代刘向父子所著《七略》,在《隋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两部目录书中均有著录,而在《宋史!艺文志》中却不见著录,说明《七略》一书在唐宋间已经失传。如果在宋代以后发现署名《七略》的古籍,除辑佚本外,其余可判定为伪本。
第三,公正审定版本价值。当你发现收集到一部古籍时,可通过查阅《四库全书总目》、《贩书偶记》等版本目录,了解该书的递藏、传承等情况,从而可以正确判定其收藏价值;如果该书在以上版本目录中没有著录,则会有两种可能:一是伪书,二是海内孤本。到底属于哪种情况,则需进一步查阅其他古籍鉴定工具书,或请教有经验的鉴定人员协助鉴定。运用各种方法验明其正身后,就可以准确判定其价值。
历代古籍版本目录有时也难免出现一些讹误。所以,利用版本目录鉴定古籍,还要有清醒的头脑和主见,不可盲从,以免出现错误。
古籍的收藏与辨伪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藏书的传统,在书房内放大镜置几册古书,既能显示出儒雅的生活情趣,又能体现出藏书者的文化修养。如今太平盛世,收藏风日渐趋浓,继字画、瓷器等收藏品之后,古籍又成为收藏者收藏投资的一个新热点。尤其是在拍卖会上,线装古籍连连拍出令人吃惊的高价后,更是激发了人们对古籍收藏的兴趣,同时,引得深藏民间的古籍纷纷浮出水面。近日,记者就古籍的收藏采访了南昌的古籍收藏家王令策和周海鹰先生。
哪些古书具有收藏价值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籍拍卖会场场火爆,且价格越拍越高。书价大幅提升是否等于所有古籍都能升值王令策认为,善本古籍和版画古籍的增值潜能较大。
善本古籍主要指具有历史文物、学术资料和版本艺术价值的版本书。它包括内府刊刻的殿版书,海内外绝无仅有的孤本,内容好、书法精的明清抄本,以及清初以前的精美刻本。年代越久远,书品就越珍贵。往往衡量私人藏书是否达到藏书家水平,也经常以收藏多少善本书为标准。
宋版书一向被认为善本书之佼佼者,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由于宋版书弥足珍贵,有宋版书的人大都不愿意轻易出手,特别是收藏家手里的宋版书,别说让他出让,甚至从不示人。所以,一旦有缘与宋版书相遇,只要财力允许,下决心买下定是一条增值财路。元版书虽不能同宋版书相提并论,但收藏界一向认为,宋元本同属珍稀善本,爱好者值得关注。现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年代较近的古书便自然升华,明版乃至清初版本,凡是具有文献价值和刻印精美的古籍,也已步入善本行列。王令策说,目前明清善本尚不难寻,价格也不算太高,但增值潜力颇大,收藏者值得关注。
王令策告诉记者,善本的古籍有以下9种代表性:
①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②明刻本和明抄本(刻印模糊和流传较多的除外);
③清代乾隆以前的流传较少的刻本和抄本;④太平天国及历年农民政权所刻印的图书;⑤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⑥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⑦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⑧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⑨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
版画古籍
在收藏者关注善本古籍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版画古籍的收藏了。王令策说,从历次书刊拍卖会的图录看,无不将漂亮的版画画面精印拍卖图册中,哪怕书中只有一幅也从不放弃。我国版画古籍很多,诸如《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传》、《晚笑堂画传》、《百孝图说》、《红楼图咏》、《唐诗画谱》、《鸿雪因缘图记》、《三才图绘》、《孔子圣迹图》、《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诗》以及《耕织图》、《棉花图》和《蝴蝶秋斋所藏画册》等。最为精美的要属明末画家胡正言的版画力作《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这两套版画古籍不仅在于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而且还开创了木版水印先河,解放初年,一部明版装裱成册的《十竹斋书画谱》仅售10元,如今它的价值已经超过10万,可见版本好,刻印精美,书品完整的版画古籍,都值得投资收藏。
古书收藏方法古书有“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经济)价值”,但不是所有的古书都“值大钱”。李洪啸总结说,总的来说所有藏品的通则是讲究“真、精、新”。因为自古以来,好东西会被精心爱护,很多好的古玩,看起来就像新的一样。除此以外,还有古书收藏的特有原则:
年代是古书收藏的重要因素,现在宋版书论页拍卖,明版书论册拍卖。明版书普遍刻印较精美,万历前的书少而更珍贵。清光绪之后的受西方印刷技术冲击,书普遍质量下降。带画的书比纯文字的好,多色印的比黑的好。
同一时代版本的看内容,古书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除了佛教道教带图的经书外,儒家的经类不值钱。“史”多是“够古不够玩”,价值居中。而“子”和“集”中,则不乏珍贵之物。越是冷门,生僻,少见的越珍贵。
同内容的看印刷,在版本上,初印本最珍贵,一般只有几本,是红色印刷,用来校对和主人自留。其次是蓝本,一般也就10来本,送朋友。最后才是大批量印刷的黑本。黑本里,字迹清晰的版本较好。印刷到最后,版已被磨损,甚至断裂,此时书籍印刷模糊,价值较低。
此外,特殊内容(如禁书)、知名度高的书的早期印本、精印本及殿刻本、官刻本、名家刻本等较珍贵。名家批校本或收藏本价值高。白纸比黄纸价值高。
以上回答均为搪塞。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史,可以读文化史概论之类,但要说到研究,必须先从文献学入手,还有就是必须读哲学。下面我可以把两年来研究中国文化所总结的经典书目罗列出来,仅供参考
第二部分 古典文献举要
第一编 古典文学
第一章 古籍分类
一、经部:1易类;2书类;3诗类;4礼类;5春秋类;6孝经类;7五经总义类;8四书类;9乐类;10小学类。
二、史部:1正史类;2编年类;3纪事本末类;4别史类;5杂史类;6诏令奏议类;7传记类;8史钞类;9载记类;10时令类;11地理类;12职官类;13政书类;14目录类;15史评类。
三、子部:1儒家类;2兵家类;3法家类;4农家类;5医家类;6天文算法类;7术数类;8艺术类;9谱录类;10杂家类;11类书类;12小说家类;13释家类;14道家类。
四、集部:1楚辞类;2别集类一(汉至五代);3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4别集类三(南宋建炎至德佑);5别集类四(金至元);6别集类五(明洪武至崇祯);7别集类六(国朝);8总集类;9诗文评类;10词曲类。
第二章 诗文总集
第一节 《诗经》与《楚辞》
一、《诗经》:1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1915年虚受堂刊;
2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
3南宋朱熹《诗经传》,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
4清姚际恒《诗经通论》,顾颉刚标点,中华书局1958年版;
5近代吴闿生《诗经会通》,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二、《楚辞》:1东汉王逸《楚辞章句》;
2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57年版;
3南宋朱熹《楚辞集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4清王夫之《楚辞通释》,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5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6清戴震《屈原赋注》、《通释》,乾隆光绪刻本。
第二节 通代诗文总集
1 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附:《古诗十九首》,(先秦至梁初);
2 宋李昉等《文苑英华》,(南朝梁至晚唐五代);
3 梁徐陵《玉台新咏》,(梁以前);
4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汉魏至唐五代,兼及先秦歌谣);
5 清杜文澜《古谣谚》,(上古至明代谣谚);
6 清沈德潜《古诗源》,(先秦至隋);
7 清王士祯《古诗选》,(汉至唐,也作《古诗笺》);
8 明冯惟讷《古诗纪》,(上起古初,下迄陈朝);
9 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汉至隋);
10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上古至隋代);
11 清陈元龙《历代赋汇》,(上起先秦,下迄明代);
12 清李兆洛《骈体文钞》,(先秦至隋骈文);
13 清王先谦《骈文类纂》,(先秦至清末骈文);
14 清许连《六朝文絜》,(晋至隋骈文)。
第三节 断代诗文总集
1 清康熙敕编《全唐诗》;孙望《全唐诗补逸》;
2 清董诰等《全唐文》;陆心源《唐文拾遗》,《续拾》;
3 唐代《唐人选唐诗》(十种):
(1) 佚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2)元结《箧中集》;
(3)殷璠《河岳英灵集》; (4)芮挺章《国秀集》;
(5)令狐楚《御览诗》; (6)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7)姚合《极玄集》; (8)韦庄《又玄集》;
(9)韦縠《才调集》; (10)佚名《搜玉小集》;
4清吴之振等《宋诗钞》;曹廷栋《宋百家诗存》;管庭芬《宋诗钞补》;
5陈焯《宋元诗会》;
6南宋吕祖谦《宋文鉴》,(亦称《皇朝文鉴》);
7清庄仲方《南宋文范》;
8陈述《全辽文》;
9清郭元釪《全金诗》,(亦称《全金诗增补中州集》);
10清张金吾《金文最》,(收录金代骈散文);
11元苏天爵《元文类》,(原名《国朝文类》);
12清顾嗣立《元诗选》,席世臣补刻《元诗选癸记》;
13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元末明初至明崇祯间);
14清朱彝尊《明诗综》;
15明程敏政《明文衡》,(原名《皇明文衡》);黄宗羲《明文海》;
16清初陈济生《天启崇祯两朝遗诗》,附:陈乃乾《启祯两朝遗诗考》;
17清卓尔堪《明遗民诗》,附其《近青堂诗集》;
18《五朝诗别裁集》:
(1)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清张景星等《宋诗别裁集》;
(3)清张景星等《元诗别裁集》;(4)清沈德潜等《明诗别裁集》;
(5)清沈德潜等《清诗别裁集》;
19清张应昌《清诗铎》。
第三章 诗文评
第一节 《文心雕龙》
1 清黄叔琳注、纪昀评《文心雕龙辑注》;
2 黄侃著《文心雕龙札记》。
第二节 诗话
1 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收书二十八种;
2 近代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收书二十八种,(唐至明);
3 近代丁福保辑《清诗话》,收书四十二种;
4 北宋阮阅《诗话总龟》;
5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6 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7 明胡应麟《诗薮》;
8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9 清吴景旭《历代诗话》;
10 清袁枚《随园诗话》;
11 清赵翼《瓯北诗话》;
12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第三节 历代诗纪事及其他
1
本文2023-08-04 19:16:1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