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枕的养生功效
中药枕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它能够疏通身体中的血脉、去除淤积血瘀。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中药枕的养生功效,希望对你有用!
中药枕的养生功效
养心枕
有些人是因为心烦忧郁、胸闷、出虚汗而睡不着觉,这时可以取夜交藤200克、合欢花60克,研成粗末,装入布袋中,再放置到普通枕头里,有养心安神、解烦除躁的作用。
养血枕
有些人是因为血虚而失眠,常常伴有头晕眼花、心悸多梦等症状,这时可以取酸枣仁100克、丹参200克、黄芪200克,研成粗末,装入布袋中,置于枕头内,有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玉米须枕
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容易出现头晕目眩、入睡不深、脾胃不和的人,胃中食物不化,也往往难以入睡。这时可将玉米须2000克晒干后装进枕套做成药枕,具有清热解暑、健脾利水、降压利胆的功效。
熏衣草枕
压力较大的失眠者,可以取熏衣草500克,橙皮适量,装入布包里,置于枕头内,或放置在床边,两者气味清香淡雅,能使人心情愉悦、放松,有宁神助眠的作用。
磁石枕
中老年人常因肾气亏损、肝阳上亢而导致失眠多梦,睡觉时还容易抽筋,这时可以买粉碎成砂的磁石1000克,装入布袋中,置于枕头内。长期使用,有补肾益精、平肝潜阳、安神益智的功效,尤其对抽搐癫痫有较好的镇静作用。
怎么做更有利睡眠
1、在睡前不妨食用苹果、香蕉、橘、橙、梨等一类水果。因为,这类水果的芳香味,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水果中的糖分,能使大脑皮质抑制而易进入睡眠状态。
2、失眠患者在睡前可以聆听平淡而有节律的音响。这样是能够建立诱导睡眠的条件反射。另外,睡前饮一杯加糖的热牛奶,据研究表明,能增加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增加氨酸进入脑细胞,促使人脑分泌睡眠的血清素;同时牛奶中含有微量吗啡样式物质,具有镇定安神作用,从而促使人体安稳入睡。
3、失眠患者睡前到户外散步一会儿,放松一下精神,上床前或洗个沐浴,或热水泡脚,然后就寝,对顺利入眠有百利而无一害。
4、造成失眠的因素颇多,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消除失眠原因,是能够有效的治愈失眠的,对因疾病引起的失眠症状,要及时求医。
治疗失眠偏方
治疗失眠的偏方一:面粉、鸡蛋各500克,枣泥30克,莲肉100克,白糖650克,菜油20克。将干莲肉去心,放入锅内,加清水煮熟至粘软,再以洁白布包莲肉,揉烂成泥;将鸡蛋打入盆内,用掸蛋器掸成稀糊时,加入白糖,掸约35分钟,待蛋浆由淡黄转变为白色时,将面粉、莲肉泥撒入,调和均匀待用。将蒸笼垫上干净纱布,放入木制方形框,抹上菜油后,倒人蛋浆的二分之一,用铁瓢舀人方形框内擀平,再倒人余下的蛋浆擀水,人笼蒸熟,用小刀切成长条方块即成,作早点食之。
治疗失眠的偏方二:半夏15克,秫米50克。用河中长流水、澄清,取清液煮秫米、半夏为粥样,但吃时去渣,只吃其汁一小杯。1日3次,连服3天,以见效为止。
本方祛痰降逆,和胃,调阴阳,适用于因痰滞胃致阴阳失调的失眠。
治疗失眠的偏方三:酸枣仁75克,乳香30克,蜜60毫升,牛黄O5克,糯米50克,朱砂15克。将药为极细末和匀,用酒5毫升,和蜜等一处,慢火煎如稀饼。不计时候,以温酒下15克许。
本方实胆安神,适用于胆虚不眠。
在这个为利润加速的时代,绝大多数996青年们,都饱受由高强度工作,所带来的不良生活习惯所困扰。由此而生的疾患中不乏肩颈病、关节病和各类慢性疾病。随着生活时间被不断挤占压缩,如今大多数人对休息时间的愿望,只剩下睡一个好觉,但却往往连这一点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很多年轻人从寝具的选择上入手,期待通过更优质,更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来提高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
很多商家从传统民间枕头中汲取设计的灵感。这也让一部分年轻人对古代的枕头产生了兴趣。在各类古装剧中,我们看到的枕头,不仅是以坚硬的材质制成,其高度也往往超过如今的枕头。这样的寝具是否真的能保证睡眠质量呢?古人又是不是真的都使用这类硬的枕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靠在枕头上,走进古人们的黄粱一梦吧。
我们无法确定枕头的使用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在古埃及的墓葬中,已经将枕头作为陪葬品中的重要一环。中国也在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早期的竹枕。根据乔尔利维的著作,公元前七千年的时候米索不达米亚早期文明中,便已经开始使用枕头。种种发现可以证明,枕头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出现的年代十分久远。但以上各类的考古发现并不是枕头的原始形态。这种寝具作为生活用品出现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时代。
由于人类自身构造的限制,平躺时的颈部神经与肌肉会更加紧张。在劳动与生活中,人类慢慢发现将头枕在略高的物体上,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休息。因此便开始有意识地选用一些高度与形状合适的物品充当早期的枕头。很多学者推测草树,石块,折叠后的兽皮与曲折的手臂,都被原始人充当为枕头使用过。
在《说文解字》中,枕字的解释为“卧所以荐首者,从木,冘声”。其中荐所指的就是草堆,是一种由甘草编织而成的草垫。度过早期发展阶段后,枕头慢慢成型。并出现很多的种类,在各类古装剧中所出现的长方体硬枕只是其中的一种,只是粗略计算,中国古代便有草荐枕、玉枕、瓷枕、监枕、藤枕和布枕等多种样式,绝不仅只有单纯的硬枕。
最晚在西汉时期,软质的布枕便已经出现。位于湖南长沙的马王堆汉墓中,便出土了一个丝绸枕头,也能从侧面说明,古代并非只是硬枕独尊,软枕在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除了富贵王侯所使用的豪华丝绸枕头外,平民百姓们也会使用布枕。
在宋代的《槐荫消夏图》和元代的《消夏图》中,都能看到布枕,甚至布制靠枕。到了清朝时期,丝质和布制枕头开始大量出现,但对平民百姓来说,填充布置枕头的内容并非是棉花,而是桔秆或者荞麦。晚清开始出现如花布枕,这种枕头一直流传至今,如今在各个地方仍然可以看到这类枕头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且古人不单只有布制枕头,他们同样会为枕头铺上叫做㠴的枕巾,以保持枕头的清洁与凉爽。而之所以如今的古装剧中都大多数使用长方体硬枕为道具,主要还是因为民用的布枕大都无法得到良好的保存,自然也无法成为文物流传后世,因此,得到保存并引起谈论的,都是更加易于保存且造型和纹饰更加多变的瓷枕、玉枕和硬枕。
对睡惯了各种棉花枕与 健康 枕的我们来说,一整晚都将头倚靠在坚硬的瓷器上,仿佛是天方夜谭。但是对古人来说,硬枕乃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使用硬枕,也有着许多便利之处。
在炎炎夏夜,对唯一的降温手段不过是手摇扇子的古人来说,瓷枕能够提供布枕无法带来的凉快,这一作用总是在各种诗词里面出现,如李清超的“玉枕纱厨,半夜凉出透”再如“夏使瓷枕自凉生”都向我们展示了瓷枕的消暑功效。为了加强这一功能,古代的工匠们还会将瓷枕做成空心的,并且在两侧打孔,使其通风性能更好。
而硬枕的第二作用,便是谈及古代所喜闻乐见的 养生 功能。这一类也常见于古籍当中,如《本草纲目》中便有关于此类的记载“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至老可读细书”。以今天的眼光审视,这类硬枕对 健康 还是很有帮助的。
因为古人大多是将脖子置于硬枕之上,这样的材质能够支撑颈椎,也能更贴合颈椎的自然弧度,对缓解颈椎病有着一定的功效。硬枕还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那就是纳物。在古时候,枕中藏物的行为由来已久,甚至直接有以《枕中书》为名的古籍。
而在史书记载中,我们也能看到汉代大夫刘更生进献枕中所藏密卷的记载,在各类武侠小说中,也同样能看到再枕头里面放置武功秘籍的桥段。不仅如此,枕头里面同样可以用来放置防身用的武器,《宋史》中便记载着李光将匕首藏入枕匣之中,并与家人约定,城破之后便以此匕首告别人世,源于以上种种优点,硬枕便一直存在于古人的生活之中,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对于古人来说,寝硬物一直都是一件特别的事情,不管是枕戈待旦、荒郊枕骨、角枕享乐、醒枕苦读还是亲人离世后的寝苫枕块,但对如今的我们来说,能够保证优质的睡眠,改善我们的精神状态,才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这个 社会 对于私生活空间的步步紧逼,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应该停止在乎自己,所以,请大家去选择一款你喜欢的枕头,美美的睡一觉吧。
中医是我国汉族人在社会实践中慢慢探索的药物。它也被称为汉中医。人民和人民的整体观点,以及辩证Tunicigo的原则。它在中国和世界医学界深处达成了深远。高价值和状态。如果我们想知道中医,你可能希望阅读一些中医古代书籍。在我看来,中医是神秘的,令人着迷的,但很难理解,所以我想学习中医是非常困难的,但“书籍读过过去”,如果你有强烈的兴趣医学,你可以通过阅读进入中医世界,然后你知道中医需要什么?
《药性赋》一般认为这本书是林宇的过程,陈静,金王朝的工作。这本古老的书将分类常用的中药,包括四种冷,热,热和平,并总结了这些药材的作用,并用节奏的语言准备它,读郎郎的嘴,很容易诵读,是中国人的启蒙书。《黄帝内经》据说这本书是黄迪,所以所以所以命名,创作是第一个到汉族,包括《灵枢》和《素问》的两部分,这是最早的中药经典,称为“祖先的祖先药物。”如果你想看看中医古书,这个基本的医疗课程必须是必不可少的。
《伤寒杂病论》作者是张忠井,东汉代的末端,创意提出了伤寒发烧的辩证实践,即“六分类”,对临床医学具有高参考价值。如今,这本古老的书是我国中国高校的主要基本课程之一。《本草纲目拾遗》作者是清代医学的赵旭门,是在1765年。该书已在李世珍的《本草纲目》完成了不满意和叙事的错误,修订,并在国内外研究《本草纲目》的重要参考价值它引起了很多反响。
上述是我看来,但古老的书是由文本的文本写的。当第一次阅读时,一定很难理解,所以当我们读古书时,你可以找到一个注释,并阅读,如果它不明白,你也可以问相关的专业教师或老年人说去,“功夫没有一个人”,只要它愿意学习,它就会了解中医的谜团。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政府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气血皆上聚于头部,头与全身经络俞穴紧密相联。使用药枕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头部,从而治病祛邪,平衡气血,调节阴阳。药理研究证明,某些芳香性药物的挥发成份有祛痰定惊、开窍醒脑,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药枕充分发挥了药物治疗,经络调节和生物全息疗法的综合优点,从而起到激发经气、疏通气血、开窍醒目等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协调气血等整体调治。
1、经络调节
经络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共同进行着有机的整体活动,使机体的内外上下保持着协调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实现的。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而头颈部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体全息胚,大部分经络在此循行、经过,许多腧穴(即穴位)也在此分布。药枕疗法就是利用机械和药物等多种刺激,进而激发头颈部位的经络目俞 穴之气,促进感传,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从而起到保健防病的目的。
2、血管神经调节
头颈部位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主要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和相对应的静脉及其分支。神经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皮神经、锁骨上神经、面神经、动眼神经、迷走神经颈部、面神经颈支、交感神经头颈部、舌咽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等。药枕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皮肤感受器和神经干,可以使之处于活跃、兴奋或抑制状态,从而调节血管和神经,改善局部微循环,使血流加快,肌肉松弛,神经得到调节,进而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3、药物作用
中药枕头中许多药物含大量挥发性物质,可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粘膜,起到消炎杀菌、镇静止痛、扩张血管,健脑增智的作用。使用者处在药性作用的局部环境中,可以调整人的身心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从而起到综合性调节机体的作用,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中药枕的养生功效
本文2023-10-16 00:38: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