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实际疆土有多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大明王朝的实际疆土有多少?,第1张

关于明朝实际疆域的问题,静夜史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首先明朝就是一个享国时间长达276年的政权,在这将近300年的时间里,明朝的疆域变化非常大!

第一阶段:指的是是明太祖朱元璋到明仁宗朱高炽时期,即1368年到1425年,疆域面积大致为900万平方公里;

1、明朝前期:900万平方公里疆域

明朝前期,基本是在不断向外扩张,除了两京一十三省,明朝在周边区域都进行了大面积的扩张,使明朝的疆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不过,明朝的疆域中,除了不到400万平方公里的两京一十三省之外,其余部分基本都是羁縻统治区。

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相比于元朝的辽阳行省弱化了很多。元朝时期,在辽阳行省保持了大量驻军。而明朝虽然在东北地区设置了多达400多个卫所,但基本都是原来的蒙古等少数民族酋长为卫所长官,后来的努尔哈赤为建州卫指挥使。

明朝在吉林、黑龙江、外兴安岭等地区没有驻军。明朝只在朱棣时期由女真族宦官亦失哈9次巡视奴儿干都司,建立了永宁寺,在黑龙江河口附近建立了奴儿干都司,但因为没有明朝驻军,所以此地的统治为羁縻统治;

类似情况在“关西七卫”也有体现,关西七卫首领为明朝册封的蒙古族降官,是明朝的羁縻统治区。

第二阶段:指的是明宣宗朱瞻基到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即1425年到1644年,疆域面积大致为350万平方公里。

2、明朝中期以后的350万平方公里土地

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朝北方元气大伤,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几年后的1455年,蒙古鞑靼部占据河套地区。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夏言曾力主收复河套,但在奸臣严嵩的阻挠下,行动作罢。

1524年,明朝国力衰弱,关西七卫全部撤入嘉峪关以内,彻底丧失了对西北的控制。

1571年,明朝和鞑靼部俺答汗达成“隆庆和议”,明蒙战争告一段落。此后俺答汗进入青藏,标志着蒙古开始向青藏高原和西域扩张,对此明朝无力干涉;

1553年,葡萄牙窃据澳门,后在1887年正式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据宝岛;

到嘉靖年间,明朝疆域仅仅陷于两京一十三省,对长城以外的土地全部失去控制,疆域面积大致为350万平方公里,一直保持到明朝末年。

蒙古(44)明朝(326)疆域(3)

历朝历代的版图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古代这些王朝中,版图最大的肯定是那些大一统的王朝。

那么作为历史上非常出名的大明王朝,它的版图也非常大,当然,在明朝之前是著名的元朝,那可是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之一,明朝其实是直接继承它们的版图,不过明朝在建立之前,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战乱,在明朝成立之后,也没有办法保证原来的版图,整体领土要缩减不少,不过明朝的整体版图也算是非常大。

历史上很多版图非常大的王朝,实际领土根本没有那么大,因为很多的王朝,它们实际的控制区域是有限的,很多领土根本不是他们实际控制的,可这些领土还是挂在它们的名下,后来的王朝就不一样,这些王朝麾下的领土,都是它们实际掌控的。

明朝的领土到底有多大呢?

其实明朝和传统的这些王朝一样的,都继承了汉家的十三省,基本上这是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在这基础上,明朝继续对外开拓,不仅把原来的燕云十六州给拿回来,还继续扩张。

朱元璋继位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也发动不少的战争,不过朱元璋当政初期,国家的局势不稳,为保护自己的政权,就选择封闭国境,休养生息。因此在洪武年间,其实明朝主要是立国并且巩固自己的国家,没有大规模对外扩张,后来他们又出现靖难之役,国内局势更加动荡,使得自己的疆域再度受到影响,幸好朱棣上台后,很快就稳定朝局,他也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因此就选择对外疯狂扩张,还派人下海去开拓西洋等地,永乐朝是对外扩张最频繁的时期。

明朝在这个时期,领土也不断扩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朱棣时期主要是两个扩张的地区,其中一个就是在北部,他发动对蒙古的战争,成功削弱蒙古的势力,并且夺取北方大量的领土。

另外一处,就是在西南地区,当时朱棣让张辅到安南等地作战,成功把西南地区给平定下来。在明朝巅峰时期,他们的领土总共达到997万平方公里,在原本汉地的基础上,南部直接达到安南等地,北部直接就达到外兴安岭等地,都接触到日本海。

在西部,帝国的疆域直接就达到新疆哈密等地,在东部,明朝控制海外各国,掌握了不少的海域,他们的船队能够航行到西洋。明朝在巅峰时期的领土算是很大,可他们的巅峰期算是非常短,永乐朝发展到一个巅峰,可很快它们就衰败下去,土木堡失败后,明朝的军事实力受到很大的影响,他们对周边各地的控制也越来越弱,尤其是他们在处理一些边境问题的时候,不断出错,比如在处理安南地区的问题,他们就不断出错,使得这里一直都是战乱不停。

各地的动荡,使得明朝的版图不断缩减,后来明朝政府的国策就发生很大的变化,文官主导国家的政权,武将的势力遭到严重打击,他们主动放弃对外开拓,甚至还允许蒙古等外部势力侵占他们的国土,因此明朝越往后的领土越少。

虽说明朝时期他们的军事科技非常发达,军队的建设也非常出色,可那是在中前期的时候,随着后面卫所制度的衰败,再加上国内党争不断,大明的国力一天不如一天。

甚至北京都多次遭到外敌攻击,连国家的首都都是这样,更不用说其他地方,因此明朝疆域的巅峰期算是比较短的,后来就不断缩减,总得来看,土木堡之变对大明的影响实在太大,导致他们国内的军事力量一蹶不振,朝中文官势力掌握大权,想要再有什么发展就很困难了,事实证明,在文官主政的时候,朝廷的军事政策都是非常保守的,疆域也很难有什么改变。

概括起来,明朝达到如此大的版图,总共分两步:

第一步,朱元璋、朱棣等帝王辛辛苦苦不断开疆拓土,使明朝疆域达到900万平方公里;

第二步,某粉的吹嘘,将明朝疆域从900万平方公里吹到1500万甚至2200万平方公里。

明朝疆域大吗?什么才叫大呢?大的标准是什么呢?

静夜史认为,明朝的9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放到当时的世界,算是非常大的版图了,但是相比于元朝、唐朝以及清朝而言,明朝的疆域是相形见绌的!

之所以明朝的疆域不如元朝、唐朝以及清朝,绝不是朱元璋、朱棣等帝王不努力,而是因为当时的条件下,明朝的疆域已经达到了农耕文明所能达到的极限。

明朝的扩张,受制于两个因素:

1、重农抑商政策

我们知道,打仗就是砸钱,没有钱,一切就无从谈起。

朱元璋出身八辈贫农,对商人有种天然的敌视,这直接影响到他的执政策略,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改宋元以来的重商主义政策,明朝重新回到以农业为本的发展路线上。

我们知道,农业的产出天然地比商业要低,而且低很多,依靠农业的发展来支撑国家的对外战争,本身就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再加上朱元璋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导致明朝初期的财政收入相比于宋元时代大大缩水。前面说过,没钱,就打不起仗。所以,明朝不可能像唐朝一样不断对周边发动灭国战争。

2、重文轻武的国策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也学习宋朝赵匡胤的做法,大力推行重文轻武政策,与之伴生的是分权手腕。

我们知道,重文轻武可以有效防止武将割据自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是这导致了两个严重的后果:

一是武将地位每况愈下,最终武将阶层萎缩,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

二是文官集团空前庞大,甚至可以威胁皇权,并且尾大不掉!

重文轻武导致大明帝国成为真正的瘸腿帝国,加上掌权的文臣忙于内斗,无暇开疆拓土,因此明朝的对外开拓短暂而乏力;

3、天朝上国的自傲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都是东亚甚至亚洲最先进的政权,以中原王朝为中心,建立起了庞大的藩贡体系。

在这样的体系下,中原王朝作为藩贡体系的中心,享受着万国来朝的荣耀。而对于领土等问题,则相对不够重视。

一方面,明朝和之前的王朝一样,没有国家领土的概念;另一方面,对藩属国大度,才能体现自己的大国气度,因此对于领土而言,明朝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比如1392年朱元璋将鸭绿江以东地区赐予李氏朝鲜李成桂,标志着千百年来属于中原王朝的土地彻底被李氏朝鲜割走,为以后的长白山留下了诸多领土争端!

在这样的体系下,明朝注重的是整个藩贡体系的大小,对于大明帝国的领土,关注度还是不够的。

所以,鼎盛时期的明朝疆域只有约900万平凡公里!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1425年明宣宗继位。

那么明朝从零开始,是如何达到这一疆域面积的呢?静夜史认为以下几个重要事件不得不提:

1351年5月,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朱元璋受汤投奔郭子兴。1355年,郭子兴病故,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1356年,朱元璋占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1360年,鄱阳湖水战击败陈友谅,1363年陈友谅败亡。1364年,朱元璋称王,史称“西吴”。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1368年4月,徐达、常遇春平定山东、河南,占据潼关,孤立大都。1368年8月,徐达攻陷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1368年12月,明军收复山西。1369年8月,明军收复陕西。1370年,邓愈率部自临洮进克河州,安抚吐蕃,于是河州以西,朵甘、乌斯藏诸部归附明朝。1371年正月,朱元璋进攻四川。7月,明朝消灭蜀夏政权。1382年2月,明军分兵攻取云南全部。1387年正月,傅友德、蓝玉率军20万征辽东。纳哈出投降,明朝占据整个东北。1388年,蓝玉击败北元主脱古思帖木儿于捕鱼儿海,北元灭亡。

明朝对西藏、哈密、东北等地实施的是羁縻统治,这些地区在明宣宗之后纷纷被放弃!所以明朝稳定时期的疆域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左右!

这个是朱元璋时期的大明版图。

这个是朱棣时期的大明版图。

这是南明势力范围最大时期的形势图。

这个是朱棣设置的吕宋总督。

这个是朱棣设置的旧港宣慰司。

这是明成祖设置的三宣六慰。

这个是明成祖设置的努尔干都司。

这个是明成祖设置的交趾布政使司。

这个是明成祖极盛时期的版图。

这是明朝末年的版图。

不包括!!!蒙古为元朝的发兴之地,元顺帝时红巾军起义,天下大乱,朱元璋在数十年内控制了全国,之后将元人全部赶出中原。元顺帝迁回蒙古旧都和林,不就驾崩,其子仓促即位。之后名将徐达远征蒙古,攻陷和林。自此蒙古陷入各部落割据攻伐的局面。永乐帝四征蒙古,仍未竟全功。明朝土木堡之变后,军力十不存一,自此蒙古进入对明反攻阶段,小王子等蒙古酋长屡次打破大明宣大防线,包围北京城,成为明朝无法拔去的隐患。随曾与蒙古和谈,但实质上蒙古在大明300余年间从未真正归顺明朝!

中国很早就有了地图的概念,据考证,4000多年前,墨子就曾经在书中提到“地图”的绘制方法;只不过秦汉时期,很多地图依然停留在单纯的图像描绘层面上,再加上技术不够先进的原因,普通人并不了解地图的构成要素。但明朝时期,却出现了一幅特殊的地图。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京献图,深受明神宗喜爱。这个图是地图,叫《坤舆万国全图》,这是中国最早的世界地图。1608年,明神宗下诏摹绘12份,以传于后世。顾名思义,这幅图不单单是把中国的山水地理画进去了,还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地理情况也画进去了,所以才叫“万国全图”。

坤舆万国全图,传教士利玛窦主编,明朝官员李之藻发行。此图绘制成功后,深得明神宗赞许、影响极大。

《坤舆万国全图》长380cm,宽192cm,图的开头是用楷书题写的图名《坤舆万国全图》。古代用“乾坤”指天地,“坤”是地的意思,“舆”的本意是车底座,延伸为“承载万物”。因此,《坤舆万国全图》也就是今天所谓的世界地图。

整幅地图由3个部分组成:椭圆形、颜色丰富的世界地图;4个角上的天文图和地理图;解释说明文字。

主图部分给人强烈的震撼。颜色淡雅,视觉舒适,便于观看。例如,粉红色的是南北美洲,淡**的是亚洲;山脉以用淡绿色勾勒,河流以双曲线绘写,海洋用深绿色画出波纹。

地图还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插画形式,极具时代特色。在各大洋中,还画有16世纪的帆船,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南极大陆上有大象、狮子、驼鸟、恐龙等动物。

古代中国第一张世界地图的前世今生,生于明朝的它如何惊艳世人?

整幅地图和谐而又富有层次感,严谨、细致的程度可见一斑。作为辅助的天文图和地理图,包含了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开拓了当时国人的眼界。

除此以外,利玛窦还增加了各种便利贴式的注释,这在西方绝无仅有。他用文中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宗教信仰等。

比如,在南美洲国家伯西尔,也就是现在的巴西地区,他写道:“伯西尔,此言苏木。此国人不作房屋,开地为穴以居,好食人肉,但食男不食女,以鸟毛织衣。”

公元1601年,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和一位中国官员李之藻合作完成了一幅全中文版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献给万历皇帝。

传教士利玛窦,是第一位钻研中国典籍的西方学者。利玛窦习汉语,穿儒服,行中华礼仪,取中文名,以明代儒生自谦,被尊称为“泰西儒士”。

他通过“西方僧侣”的身份,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利玛窦在编制《坤舆万国全图》时,参考的资料并非完全源自西方,而是借鉴了大量的中国典籍,因此该图是一幅中西合璧的世界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的“计里画方”绘图方法,而是采用了当时西方流行的椭圆形投影。可以把世界地图的绘制过程想象为,把橘子皮剥开,平铺在桌面上。

       

《坤舆万国全图》还有一个无与伦比的创新点:将古中国的位置更接近世界中央。在没有现代地图投影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的400多年前,利玛窦运用高超的数学技巧,改变中央经线,重新对西方地图资料进行投影转换。

以17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这样一来,中国便更接近世界中央,而美洲大陆则从地图的左边移到了右边。

我们现在在国内所看到的世界地图的构图,就是受他的影响。

这幅图质量怎么样、准确性如何,让我们来看一下。

绘图技巧上,坤舆万国全图延续了中国传统。着色方面,明显比前代更绚丽。地形展示上则有一定的失真,不过,这是客观条件限制。当时,东西方在投影技巧上都处于萌芽阶段。

大明朝全景图及周边国家

在明朝疆域的展示上,不仅标注出汉地十八省的省会和重要城市,还把山川河流一并附上。对于羁縻领土,图中除了用淡色来区分外,还详细标注出大明在这些地区的建制。除此之外,类似朝鲜这样的藩属,也都详细列出。最难得的是,交趾布政司和安南都统司这些不为人知的明朝领土也没有被遗漏。

明朝灭亡后,清朝延续了近300年的封建统治,但清朝最终也覆灭了。我们知道,清朝的覆灭跟内忧外患太严重有关,在内,有思想先进的人士不满封建专制,在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对清朝进行殖民欺压,奉行“闭关锁国”的清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就被打得措手不及。

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道光皇帝竟然还不知道英吉利国具体在哪个方位,还问大臣走西北陆路是否可以到达英国,听说英国在位的王是一位女子后,更加惊讶:“该女年方22岁,何以被推为一国之主?如何管束臣下?女王有无婆家?”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当时清朝的皇帝对世界另一头的英国毫无了解,从制度到地理情况都是一片空白。是不是明朝的《坤舆万国全图》不够详细呢?其实我们看一下这幅地图囊括的信息,就知道答案了。

这张《坤舆万国全图》上画出了五大洲、四大洋,包括刚刚发现的南极洲,欧洲各个国家的地理情况也描绘得十分详细。万历皇帝很喜欢这幅成品,让宫里的画匠临摹这幅图,并且将临摹本送给皇子王亲,也送给外国使者,连韩国、日本也渐渐流传起了《坤舆万国全图》。

但没想到的是,这张在当时最先进的世界地图伴随着明朝灭亡而“隐形”,不再引人关注,被清朝历代皇帝藏在深宫,束之高阁,直到清朝灭亡10年后,这幅图的临摹本才出现在古玩市场上,晚清进士金梁经过鉴定后认为,这幅图是清宫内藏版本。

可见清朝的历代皇帝并不是不知道有这么一幅世界地图存在,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找出来进行追加补充,而是把它当成和“西洋奇技*巧”一样不重要的东西放在那里,这样封闭自我,清朝怎么能不落后于世界之林呢?道光皇帝问的那些问题,足见封建统治者的愚昧,对比如今中国的发展,更显得无知可笑了。

利玛窦当时献出来的这份世界地图,不仅仅没有得到明朝的重视,甚至连后来的清朝也并没有重视这种情况。而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在思维上落后于同时期的世界水平,早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的明显了,并不是从清朝就开始的,清王朝只不过是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延续了明朝的一些思维惯性罢了。

如果当时的明朝对于这份世界地图非常的重视或者是后来的清朝能够重新审视这份世界地图的话,也许我们整个历史的走向就会发生一个非常巨大的转变。作物中华文明最疯狂的崇拜者,坤舆万国全图发行后即传入日本。虽然此图没有躲过满清的禁毁,但是最终又从日本传回中国。

《坤舆万国全图》为古代中国带来的珍贵价值

1传播地学学说

利玛窦在《坤舆万国全图》地图左下方写下长篇介绍文字,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引入“地球”的概念。

他引证中国古代的浑天说“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合为一球,居天球之中”,并解释说“天圆地方”中的“地方”是指“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而不移之性”,而不是说大地是方形的。

利玛窦还引入了 “南道”、“北道”的概念,它们分别对应地球的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完美解释昼夜长短的问题——“日行赤道则昼夜平;行南道,则昼短;行北道,则昼长”。

既然是绘制地图,那图上的“1度”对应的实际路程是多远呢?

利玛窦给出了回答:“查得直行北方者,每路二百五十里,觉北极出高一度,南极入低一度;直行南方者,每路二百五十里,觉北极入低一度,南极出高一度”,即“每一度广二百五十里” 。

考古学家陈梦家曾详细考证过,康熙时期,1尺等于 318 厘米, 1里等于 5724 米,折合 1 度便是 114480 米。

这与现代地理教科书上同一经线圈上纬度相差 1 度或赤道上经度相差 1 度约 111 千米非常接近。

数字恢复的《坤舆万国全图》和按其样式仿制的世界地图

2启蒙近代地学

利玛窦在《坤舆万国全图》中,首次向中国介绍了关于地球科学的先进知识,系统地引入地球的观念,他使用的一些名词如地球、赤道、欧罗巴、亚细亚、加拿大等,现今仍在使用。

亚洲(亚细亚洲)名字仍在沿用

如今,虽然站在现代人的视角去看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会发现存在着文字谬误,但那主要是受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另外也有西方传教士自身局限。

可是,利玛窦利用这一教科书式的世界地图,第一次向中国系统介绍了西方科学中与地球有关的科学知识,是中国地学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其功绩不可磨灭。

我国著名矿物学家叶大年院士在《中国地质学的产生与发展——写在地质调查所创建 100 周年之际》一文中,盛赞《坤舆万国全图》给古老中国带来了西方的“新地球观”,西方近代地学在中国由此启蒙。

大明王朝的实际疆土有多少?

关于明朝实际疆域的问题,静夜史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首先明朝就是一个享国时间长达276年的政权,在这将近300年的时间里,明朝的疆域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