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羌活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5收藏

麻黄羌活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麻黄羌活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麻黄羌活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保命集》卷中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麻黄羌活汤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3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麻黄羌活汤 1 拼音

má huáng qiāng huó tāng

2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麻黄羌活汤

21 处方

麻黄(去节)羌活 防风 甘草(炙)各15克

22 制法

上为粗末。

23 功能主治

治寒疟。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者。

24 麻黄羌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60毫升,温服。

25 摘录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3 《保命集》卷中 31 方名

麻黄羌活汤

32 组成

麻黄(去节)半两,羌活半两,防风半两,甘草(炙)半两。

33 主治

寒疟。先寒后热,寒多热少,身无汗。

34 麻黄羌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盏半,煎至1盏,温服。

3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36 各家论述

《杏苑》:《经》云:风寒外袭,治以辛温,汗之则愈。故用麻黄辛温发表,羌活、防风等散风,佐以甘草缓中和药。

古籍中的麻黄羌活汤 《医宗金鉴》:[卷五疟疾门]寒疟风疟

于寒后伤于风,寒多热少身无汗者,谓之寒疟,以麻黄羌活汤主之,先热后寒者,因先伤于风,后伤于寒,热多

《幼科心法要诀》:[卷四疟疾门]寒疟风疟

,后伤于风,寒多热少,身无汗者,谓之寒疟,以麻黄羌活汤主之。先热后寒者,因先伤于风,后伤于寒,热多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疟疾治法

寒少热平者,倍桂枝汤汗之,热多者,更加石膏麻黄羌活汤 桂枝羌活汤 麻黄羌活加半夏汤 白虎汤 白虎

《杂病心法要诀》:[卷四]疟疾治法

寒少热平者,倍桂枝汤汗之,热多者,更加石膏。麻黄羌活汤桂枝羌活汤麻黄羌活加半夏汤白虎汤白虎桂枝汤柴

《幼科指南》:疟疾门

目录 1 拼音 2 《内科摘要》卷下:竹叶黄耆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千金翼》卷二十二 31 组成 32 主治 3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4 《卫生宝鉴》卷十三 41 组成 42 主治 4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外台》卷三十七引《古今录验》 51 组成 52 主治 5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6 《外科正宗》卷一 61 组成 62 功效 63 主治 64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7 《女科指掌》卷五 71 组成 72 主治 7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8 《回春》卷八 81 组成 82 主治 8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痈疽神秘验方》 91 组成 92 主治 9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95 附注 10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104 各家论述 11 《叶氏女科》卷二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竹叶黄耆汤 1 拼音

zhú yè huáng qí tāng

2 《内科摘要》卷下:竹叶黄耆汤

21 处方

淡竹叶6克 黄耆 生地黄 麦门冬 当归 川芎 甘草 黄芩 石膏(煨)芍药 人参各3克

22 功能主治

治气血两虚,胃火盛而作渴,以及痈疽、发背、诸疮之大渴。

2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4 摘录

《内科摘要》卷下

3 《千金翼》卷二十二 31 组成

竹叶(切)4升,黄耆3两,芍药3两,当归1两,大黄1两半,升麻2两,黄芩2两,前胡2两,知母2两,麦门冬2两(去心),甘草(炙)2两。

32 主治

痈发背及在诸处。

3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7升,煮竹叶取9升,去滓,下诸药,煮取2升8合,分3服。利23行佳。

4 《卫生宝鉴》卷十三 41 组成

淡竹叶2两,生地黄8两,黄耆3两,麦门冬3两(去心),当归3两,川芎3两,人参3两,甘草3两,黄芩3两,芍药3两,石膏3两。

42 主治

发背发渴,诸疮大渴;胃虚火盛而作渴。

4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加竹叶57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5 《外台》卷三十七引《古今录验》 51 组成

竹叶(切)3升,黄耆4两,小麦1升,芍药3两,甘草2两(炙),石膏2两(研),人参3两,升麻1两,茯苓2两(1法7分),桂心6分(1法2分),当归3两,干枣14枚,五味子3两,生姜3两,干地黄1两,麦门冬3两(去心),知母1两。

52 主治

动散背肿,已自利,虚热不除。

5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煮竹叶、小麦,取9升,去滓,纳药,煮取3升,分4次温服。

54 制备方法

上切。

6 《外科正宗》卷一 61 组成

黄耆8分,甘草8分,黄芩8分,川芎8分,当归8分,白芍8分,人参8分,半夏8分,石膏8分,麦冬8分,生地1钱,淡竹叶10片。

62 功效

清热生津止渴。

63 主治

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表里热甚,口干大渴者。

64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灯心20根,煎8分,食远温服。

7 《女科指掌》卷五 71 组成

竹叶、黄耆、当归、麦冬、人参、甘草。

72 主治

产后烦渴。

7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8 《回春》卷八 81 组成

淡竹叶1钱,芍药2钱,麦门冬2钱,半夏2钱,川芎2钱,黄耆2钱(炒),人参2钱,当归2钱,甘草2钱,石膏2钱,生地黄2钱。

82 主治

痈疽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

8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84 制备方法

上锉作2剂。

9 《痈疽神秘验方》 91 组成

生地黄2钱,黄耆2钱,当归1钱(酒拌),淡竹叶1钱,川芎1钱,甘草1钱(炙),黄芩1钱(炒),白芍药(炒)1钱,人参1钱,半夏1钱,石膏(煅)1钱。

92 主治

痈疽大渴发热,或泻,或小便如淋;伤(跌扑闪挫)家作渴,或因胃热伤津液。

9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煎8分,食远服。

94 制备方法

上作1剂。

95 附注

《准绳·疡医》引《痈疽神秘验方》有栝楼根一钱、麦门冬(去心)二钱。

10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101 组成

淡竹叶1握,黄耆3两(锉,炒),甘草3两(炙,锉),黄芩3两(去黑心),麦门冬3两(去心,焙),芍药3两,当归(切,焙)2两,人参2两,石膏2两(椎碎),芎2两,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焙)2两,生地黄(切,焙)8两。

102 主治

一切恶疮发大渴者。

10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上为粗未。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大枣5个(擘破)、竹叶7片,煎取8分,去滓温服,日3夜1。

104 各家论述

1《古今名医方论》:柯韵伯曰,气血皆虚,胃火独盛,善治者补泻兼施,寒之而不致亡阳,温之而不至于助火,扶正而邪却矣。四君子气药也,加黄耆而去苓、术,恐火就燥也。四物汤血药也,地黄止用生者,正取其寒也。人参、黄耆、甘草治烦热之圣药,是补中有泻矣。且地黄之甘寒,泻心肾之火,竹叶助芍药清肝胆之火,石膏佐芍药清脾胃之火,麦冬同黄芩清肺肠之火,则胃火不得独盛,而气血之得补可知。惟半夏一味,温中辛散,用之大寒剂中,欲其能阴阳之路也。岐伯治阴虚而目不瞑者,饮以半夏汤,覆杯则卧。今人以为燥而渴者禁用,是不明阴阳之理耳!

2《古方选注》:四方互复,独以竹叶、黄耆标而出之者,明其方专治肺经热消,非概治二阳结之消渴者也。竹叶石膏汤为轻清之剂,复以生地、黄芩浊阴之品,清肺与大肠之火;四物汤为浊阴之剂,复以竹叶、石膏清燥之品,清肝胆之火;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耆、甘草除烦热之圣药,复以石膏、白芍清脾胃之火;黄芩汤治后天太阴之剂,复以生地、麦冬壮水之品,清肾中之火。竹叶石膏汤不去半夏,藉以通气分之窍;四物汤不去川芎,藉以通血分之窍。统论全方,补泻兼施,寒之不致亡阳,补之不致助火,养正却邪,诚为良剂。

11 《叶氏女科》卷二 111 组成

淡竹叶2钱,人参1钱,黄耆1钱,生地黄1钱,当归1钱,麦冬1钱(去心),白芍1钱,甘草1钱,石膏1钱(煅),黄芩(炒)1钱。

112 主治

妊娠胃经虚热燥渴;诸疮溃后,烦热作渴,饮食如常。

113 竹叶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古籍中的竹叶黄耆汤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作渴

或用八珍汤。   [2]若因胃热伤津液者,用竹叶黄耆汤。   [3]如胃虚津液不足,用补中益气汤。

《医宗金鉴》:[卷四杂病心法要诀]消渴治法

竹叶黄耆汤3便硬能食脉大强,调胃金花斟酌当,不食渴泻白术散,竹叶黄耆不泻方,黄耆黄芩合四物,竹叶

《医宗金鉴》:[外科卷上编辑外科心法要诀]肿疡主治类方

茯耆,枸杞红花与紫草,独活苍朴木山萸。又方:竹叶黄耆汤主治:此方治痈疽发背,诸般疔毒,表里不实,热

《医宗金鉴》:[卷四杂证门]杂证门汇方

痛散……六五九琥珀散……五六三黄连煎……六二三黄耆汤……六二二黄耆建中汤……五六二黄耆当归散……六

《医宗金鉴》:[卷四产后门]产后门汇方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上:麻黄加术汤 21 麻黄加术汤的别名 22 处方 23 功能主治 24 麻黄加术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金匮》卷上 31 方名 32 麻黄加术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功效 35 主治 36 麻黄加术汤的用法用量 37 各家论述 38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麻黄加术汤 1 拼音

má huáng jiā shù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上:麻黄加术汤

21 麻黄加术汤的别名

麻黄白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22 处方

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甘草3克(炙)杏仁9克(去皮、尖)白术12克

23 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散寒除湿。治外感寒湿,恶寒发热,身体烦疼,无汗不渴,苔白腻,脉浮紧者。

24 麻黄加术汤的用法用量

上五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50毫升,去滓,温服150毫升,覆被取微汗。

25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3 《金匮》卷上 31 方名

麻黄加术汤

32 麻黄加术汤的别名

麻黄白术汤、麻黄白术散

33 组成

麻黄3两(去节),桂枝2两(去皮),甘草1两(炙),杏仁70个(去皮尖),白术4两。

34 功效

发汗。

35 主治

风寒夹湿,留着肌表,身体烦疼。

36 麻黄加术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9升,先煮麻黄,减2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升半,去滓,温服8合。覆取微似汗。

37 各家论述

1《张氏医通》:用麻黄汤开发肌表,不得白术健运脾气,则湿热虽以汗泄,而水谷之气依然复为痰湿,流薄中外矣。然术必生用,若经炒焙,但有健脾之能而无祛湿之力矣。

2《成方便读》:方中用麻黄汤祛风以发表,即以白术除湿而固里,且麻黄汤内有白术,则虽发汗而不至多汗,而术得麻黄并可以行表里之湿,即两味足以治病。况又有桂枝和营达卫,助麻黄以发表;杏仁疏肺降气,导白术以宣中;更加甘草协和表里,使行者行,守者守,并行不悖。

3《古方新用》:方中以麻黄开汗孔以发汗,杏仁利气,甘草和中,桂枝从肌以达表。又恐大汗伤阴,寒去而湿不去,故加白术健脾生液以助除湿气,在发汗中又有缓汗之法。

38 附注

麻黄白术汤(《三因》卷五)、麻黄白术散(《袖珍》卷一)。

古籍中的麻黄加术汤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一湿病脉证第二]论一首、脉证十二条、方十一首

防己汤。张卿子云。风湿相搏。法当汗出而解。如麻黄加术汤。使微微蒸发。表里气和。风湿俱去。湿家病。身

《伤寒缵论》:[卷下]杂篇

。在表栀子柏皮汤。寒湿在里。白术附子汤。在表麻黄加术汤。此寒湿在表而发黄也。金匮有云。湿家身烦疼。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一]痉湿病脉证并治第二

纳鼻药,宣通清气而病愈矣。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注湿家外证

《高注金匮要略》:湿病脉证第二

以资同志者之会悟云。十九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麻黄加术汤方麻

《金匮要略浅注》:[卷一]痉湿病脉证第二

目录 1 拼音 2 《辨证录》卷十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润肝汤的用法用量 2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润肝汤 1 拼音

rùn gān tāng

2 《辨证录》卷十 21 方名

润肝汤

22 组成

熟地1两,山茱萸4钱,白芍5钱,当归5钱,五味子1钱,玄参3钱,丹皮3钱,炒栀子1钱。

23 功效

大滋肾水。

24 主治

肾水匮涸,人有晨夕之间,多时易怒,不必有可怒之事而心烦意躁,不能自遣,至夜则口干舌燥,只有一更睡熟,余则终夜常醒。

25 润肝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6 各家论述

此方补肾者六,补肝者四也。绝不去治心,而心气自交于肾者,因肾之足,则心不畏木火之炎,可通其交肾之路也。

古籍中的润肝汤 《辨证录》:[卷之十]恼怒门(二则)

足济夫心,而肝木之气,往来相通,而顺适矣。方用润肝汤∶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白芍(五钱)当归(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淋浊

则汤饮入胃,独不可傍冲而下乎?不知带浊之病,多由肝火炽盛,上蒸胃而乘肺。肺主气,气弱不能散布为津液

《本草从新》:[卷九木部]密蒙花

润焙。(密蒙、黄柏根末各一两、水丸梧子大、每卧时汤服十至十五丸、治目翳效。)《本草从新》清·公元1

《辨证录》:[卷之二]头痛门(六则)

白芍、当归各五钱,再服二十剂,永不再发矣。盖六味汤为补精之圣药,肉桂为引火归经之神品,川芎治头痛之

《正体类要》:[上卷]正体主治大法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燮理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衷中参西》上册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加减 6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燮理汤 1 拼音

xiè lǐ tāng

2 处方

生山药24克 金银花15克 生杭芍18克 牛蒡子(炒,捣)6克 甘草6克 黄连45克 肉桂(去粗皮)45克

3 功能主治

治下痢数日未愈,及噤口痢。

4 燮理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前六味药,二十分钟后再入肉桂同煎。

单赤痢,加生地榆6克;单白痢,加生姜6克;血痢,加鸦且子20粒(去皮),药汁送服。

5 摘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6 《衷中参西》上册 61 方名

燮理汤

62 组成

生山药8钱,金银花5钱,生杭芍6钱,牛蒡子2钱(炒,捣),甘草2钱,黄连1钱半,肉桂1钱半(去粗皮,将药煎至数10沸再入)。

63 主治

下痢赤白,腹疼,里急后重,服化滞汤未全愈者;又治噤口痢。

64 加减

单赤痢,加生地榆2钱;单白痢,加生姜2钱;血痢,加鸦胆子20粒去皮,药汁送服。

65 各家论述

方中黄连以治其火,肉桂以治其寒,二药等分并用,阴阳曼理于顷刻矣;用白芍者,《伤寒论》诸方,腹疼必加芍药协同甘草,亦燮理阴阳之妙品;且痢证之噤口不食者,必是胆火逆冲胃口,后重里急者,必是肝火下迫大肠,白芍能泻肝胆之火,故能治之,蚓肝主藏血,肝胆火戢,则脓血自敛也;用山药者,滞下久则阴分必亏,山药之多液,可滋脏腑之真阴,且滞下久,则气化不固,山药之收涩,更能固下焦之气化也;又白芍善利小便,自小便以泻寒火之凝结;牛蒡能通大便,自大便以泻寒火之凝结;金银花与甘草同用,善解热毒,可预防肠中之溃烂。单白痢则病在气分,故加生姜以行气;单赤痢则病在血分,故加生地榆以凉血;至痢中多带鲜血,其血分为尤热矣,故加鸦胆子,以大清血分之热。

古籍中的燮理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68.论痢证治法

色,而间杂以脂膜,其脉或略数或微虚,宜治以拙拟燮理汤。愚生平用此方治愈之人甚多,无论新痢、久痢皆可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八)治痢方]3.解毒生化丹

麻黄羌活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麻黄羌活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