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墓中被盗的四大宝物是什么
纵观中国历史,大清的乾隆皇帝应该是最大的古董玩家及收藏家了,其在位六十年,且当了四年太上皇,在这期间广收名画古帖、珍异古玩、各种玉玺等,甚至死了之后也将这些奇珍异宝当做陪葬;然而在1928年7月2日,东陵大盗军阀孙殿英以演习为名连挖掘慈禧及乾隆两座陵墓,还将陪葬珍宝洗劫一空!
一、玉玺“八徴耄念之宝”
“玺”这个字变得尊贵是在秦朝。秦以前,不管官印、私印,都可以用上这个大名。秦统一六国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叫“玺”,臣民的只能叫“印”。
乾隆帝一生拥有玺印1800多方,独冠帝王之首,是他爷爷康熙的15倍,是他父亲雍正的11倍。乾隆的一方方玺印是他为自己漫长人生路上树立的里程碑,也是他心情的晴雨表。
他打了胜仗要制玺纪念;抄录诗作要用玺点缀;70岁刻“古稀天子”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犹日孜孜”,80岁刻“八徴耄念之宝”及与之相配的“自强不息”,都体现出不服老的劲头。
嘉庆二年(1797年),已经当了太上皇的乾隆,用的一方玺措辞极其直白,上面赫然写着“归政仍训政”,明摆着讲,虽然儿子当皇帝,但大事还得老子说了算。
乾隆在位时,刻的第一方皇帝玺印,内容就是“乾隆御览之宝”。乾隆元年(1736年)的正月初四,雍正皇帝已经去世4个多月,居丧的哀伤气氛被改年号的喜庆所取代。
25岁的年轻皇帝让身边的太监拿着一方铜制的玺印材料去内务府传旨,命令在上面刻“乾隆御览之宝”6个字。
负责此项工作的人战战兢兢接了旨,6天后,请太监将两份篆文草稿呈送乾隆,一份是阴文(字呈白色),一份是阳文(字呈红色)。皇帝仔细看过后给出回复:用阴文。
再过40天,精心制作的铜玺完工交差。作为富有四海的君王,乾隆一生拥有“乾隆御览之宝”共有8方,其玺印材料极为丰富,仅玉就有碧玉、白玉、青玉、墨玉等等。
多年战乱中,乾隆玉玺有相当一部分流失海外。当时,现存最有价值的还是上面提到的“八徴耄念之宝”。它是乾隆在位55年,为庆祝其80寿辰制作的,在乾隆玉玺中算是比较大的一枚。
印文在许多重要清朝宫廷藏品中,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秋山暮霭图卷》,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柳鸭芦雁图卷》上,都印有这枚“八徴耄念之宝”。
该玉玺现在英国,因在伦敦富比拍卖行要拍卖,起拍价达到60万英镑,从而引发网友群起 。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对中国的再度挑战,有关方面应该出面来要回这些文物;甚至还有人呼吁,要按照对上次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兽首铜像的行为。
二、九龙宝剑
九龙宝剑非汉家传统之剑,而是结合了蒙古式的弯剑,其剑身略弯,剑长共五尺,剑柄特长,上面刻了九条金龙。而这九条龙却又是根据汉家周易的“九九归一”的寓意而雕刻的。周易中的九九归一是轮回的意思。
剑鞘用名贵鲨鱼皮制成,嵌满红蓝宝石及金刚钻,堪称价值连城。乾隆熟读汉书,知道天道是一个轮回,人如此,朝代政权也如此,要想永远统治奴役汉族是不可能的事,乾隆带此剑陪葬是寓意为死而复生,通过轮回来永远奴役 。
宝剑铸成之后寒气渗人,似有 冤魂付于其上,宝剑周围会产生雾气,剑柄上的九龙在雾气中跃然若腾。九龙剑本是一把阴剑,在阳世使用此剑为不祥。
让九龙剑重回人间的就是上面提到的东陵大盗、土匪出身的军阀孙殿英。为躲避“匪军掘盗东陵的惨状”而遭致法办呼声,他把将慈禧口中含的那颗宝珠送给了宋美龄,把乾隆朝珠中最大的两颗送给戴笠,将“金玉西瓜”送给了宋子文,准备将最珍贵的“九龙宝剑”孝敬给蒋介石。1939年孙殿英又将最珍贵的九龙剑交给戴笠,请他转送蒋介石。
当时正值抗战,戴笠命令军统特务马汉三设法将宝剑送往重庆,呈献给蒋介石。马汉三深知这把九龙宝剑价值连城,意欲拥为己有,不想1940年马汉三被日军逮捕并叛变,且献出了价值连城的九龙宝剑。
日本人投降后,时刻关注宝剑下落的马汉三,得知宝剑此刻藏在大间谍川岛芳子在北平的家里以后,迅速逮捕了川岛芳子,并从她家中搜出了宝剑。
1946年3月,戴笠到北平第一监狱提审女川岛芳子,意外获知军统北平站站长马汉三被捕叛变和变相占有九龙宝剑之事。马汉三见事情败露,主动把宝剑交出并给戴笠送了好多金银财宝、古董、字画。
3月17日,戴笠携九龙剑由青岛启程直飞南京面蒋,谁知天气恶劣而机毁人亡。当沈醉从江宁农民手中寻回九龙宝剑时,它的剑鞘和剑柄早已烧得一干二净。于是沈醉将它和戴笠的遗骸一起放入棺材中入土。
不过诡异的是,拿过九龙宝剑的四个人:孙殿英、马汉三、川岛芳子、戴笠,全都死于非命,乾隆宝剑诅咒的传说也因此传开来。世事沧桑,当九龙宝剑的谜底被揭开时,一切早已无迹可寻。也许对这件国宝来说,化作紫金山中的一抔春泥也是不错的归宿。龙宝剑非汉家传统
三、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元四大家”之首、山水画大师黄公望(1269—1354)的精心巨制。从他1347年退隐到富春山时开始画起,至1350年年过八旬之时完成了这幅被后人称为山水画“第一神品”,前后费时超过3年。
明朝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请人在上题字,却被对方之子藏匿而失。当画作重新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时,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它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
清顺治年间,吴氏子弟,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之后更是珍爱之极,“国变时”唯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
这位痴迷的藏家在临终时选择将《富春山居图》陪葬,所幸在已投入火中之际,被其侄抢出,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而且起首一段已烧去。
18世纪30年代,《富春山居图》流入朝鲜裔盐商、着名的收藏家安岐之手,1746年,终于成为了乾隆皇帝的藏品。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它采用传统的“三远”并用构图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富春山初秋时节的迷人景色:峰峦陂陀,秋水长天,林木恬然,沙渚悠远,黄公望把富春山美丽的风光勾勒得令人心醉神迷,真可以说是:一峰一状,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万端。
难怪历代画家都把能目睹此画当作人生一大幸事呢!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经常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
《富春山居图》这件国宝被军阀孙殿英盗出东陵后,颠沛流离,后半部分最终落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前半部分“剩山图”经历了曲折的传承经历,1956年被浙江博物馆收藏。
1999年,海峡两岸的书画家共同发起了圆合《富春山居图》的活动,他们相聚在风景如画的富春江畔,依照古代摹本,共同挥毫,临摹了长约65厘米、在“焚画殉葬”中被烧毁的那截画卷,并与各自事先临摹好的《富春山居图》前、后卷连接在了一起,分隔在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圆合了。
四、缂丝陀罗尼经被
《清会典》中对于皇帝、皇后、太子等葬礼的规制都有明确规定。只有亲王以上死后才能覆盖陀罗尼经被,而对于经被花纹和颜色的规定更加详细。
“缂丝陀罗尼经被”(简称经被)是清代皇帝、皇后等皇族葬祭专用的佛教用品,从质地、颜色和数量上严格分为六个等级,而这件由藏羚羊羊绒、獐子绒和真丝混合缂丝而成的经被属于最高等级,据传为 活佛敬贡给乾隆皇帝专用,用于覆盖其遗体以超度亡灵,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文物价值非同一般。
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长2米,宽138米,呈古铜色。其上共有四种文字。主体是一座佛塔,塔内缂满梵文陀罗尼经经文,塔周围有精美繁复的花纹。
该件宝物目前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意外最初发现。据了解,此件拍品最初是被藏于一件清末黄缎子袈裟中,被一位业余藏家以9万元将其买下后,才在袈裟之中发现了它。在2008年、2010年的两次拍卖会上分别以6550万元、13亿元成交,可谓捡了大漏!
只有皇帝才能用正**,而皇后只能用明**。陀罗尼经被是佛教密宗的宗教用品,相传将它覆盖在死者身上,可以令死者得到超度,该墓葬形式最早起源于元代。
被称为织中圣品的“缂丝”是我国业已失传的高级丝绸艺术品,因织造难度大,一件像样的织物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其珍贵性被称为“一寸缂丝一寸金”。
缂丝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顶峰,而双面缂又是缂丝中的极品。这种工艺在清乾隆时期达到顶峰,此后便渐渐衰落,即便是现在也不能达到当时的工艺水平。
问题一:传国玉玺上刻八个字叫什么?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
姑且不论传国玉玺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实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一说龙鱼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玉玺印文
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汉书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寿昌。两者不同,一般指第一种说法。
另:北宋哲宗时所得的传国玺当时便有人怀疑是章、蔡京造假的。
又:明清两代也时有假玺出现。明孝宗曾获过所谓的传国玺,孝宗皇帝当时就认为是假的;清初时,宫内藏有三十九方各色御玺,其中一方被认为是秦制传国玺,公元1746年,经乾隆皇帝钦定,证实是仿刻赝品。1924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张壁、鹿钟麟等人仍在追索着传国玉玺。
另:《辽史》记为大魏受汉传国之宝,我以为应该是大魏受汉传国之玺,唐武则天时改玺为宝,应该是那时代改的。《辽史》记:传国宝,秦始皇作,用蓝玉,螭纽,六面,其正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鱼鸟篆,子婴以上汉高祖。王莽篡汉,平皇后投玺殿阶,螭角微玷。献帝失之,孙坚得于井中,传至孙权,以归于魏。魏文帝隶刻肩际曰大魏受汉传国之宝。唐更名受命宝。晋亡归辽。自三国以来,僭伪诸国往往模拟私制,历代府库所藏不一,莫辨真伪。圣宗开泰十年,驰驿取石晋所上玉玺于中京。兴宗重熙七年,以《有传国宝者为正统赋》试进士。天祚保大二年,遗传国玺于桑干河。《宋史》记:宝。秦制,天子有六玺,又有传国玺,历代因之。唐改为宝,其制有八。五代乱离,或多亡失。。
又:《魏本纪》中曾记录在一座毁坏的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汉传国玺。
问题二:谁知道秦始皇的玉玺上刻的什么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附资料:
传国玺又称传国玉玺、传国宝,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玉玺,为秦始皇所作,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贯穿中国历史长达1500多年,忽隐忽现,秦以后历代帝王争以得玺为符应。确为天下所共传宝,国之重器。说起传国玺就要提到和氏璧。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厉王。王使玉工辨识,说是石头,以欺君罪断卞和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仍以欺君罪再断右足。公元前690 年,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文王派人问他,他说:“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
楚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威王将和氏璧赏赐于他。不久,昭阳在水渊畔宴宾客赏壁,是时有人云渊中有大鱼,众人离室至渊边,回席后发现和氏璧失踪,怀疑为门人张仪所窃,拘张仪遍审无果。张仪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君十年,拜为秦相,游说诸国服从秦国,以使节入楚,瓦解齐楚联盟。后楚败,秦取楚汉中之地。
战国时,赵惠文王从太监缨贤处得楚和氏璧,秦昭王得知,“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壁”,其时秦强赵弱,惠文王恐给了壁得不到城,蔺相如自愿奉壁前往。至秦国,献壁后,见秦王无意偿城,当廷力争,设法取回原壁,送回赵国。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赵,得和氏璧。
嬴政一统天下,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磨平,雕琢为玺,即为传国玺。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帝过洞庭湖口,时风浪骤起,龙舟将倾,帝将玺抛入湖中,祈神镇浪,传国玺就此第一次失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将此传国玺奉上。
问题三:传国玉玺上面刻的是什么字 秦始皇以一蓝田玉琢为传国玉玺,命李斯丞相在其上篆「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字,由玉工孙寿刻到上面。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问题四:一般玉玺上刻的是什么字 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玉玺,为秦始皇所作,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贯穿中国历史长达1500多年,忽隐忽现,秦以后历代帝王争以得玺为符应。确为天下所共传宝,国之重器
问题五:历朝历代的玉玺上各刻的都是什么字? 传国玺或传国玉玺,为中国皇帝的信物,相传由和氏璧所雕成(一说是蓝田玉),根据记载和现存拓片,玉玺字迹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受命于天,既寿且康”以及“受天之命,皇帝寿昌”三种说法。
明朝大量制作帝王用玺以冲淡无传国玉玺之虚。明朝共制二十四方玉玺,称二十四御宝。
国初十七宝
皇帝奉天之宝:为传国玺,以镇万国,祀天地。用于祭天等大典礼仪
皇帝之宝:以颁诏与赦。皇帝日常用玺
皇帝行宝:以册封赐劳。用于赏赐
皇帝信宝:以征召军。用于召亲王大臣及调兵征伐
天子之宝:以祭享百神。用于祭祀山川鬼神
天子行宝:以封赐夷蛮。用于册立藩邦,封外国及赐劳
天子信宝:以调发番兵。用于施命外夷,招外服及征发
制诰之宝:以识诰命。用于颁布诰书,谕示臣僚
敕命之宝:以识敕命。用于钤印圣旨
广运之宝:以识黄选勘籍;以奖励臣工
皇帝尊亲之宝:以上尊号。用于祭祀宗庙
皇帝亲亲之宝:以谕亲王。用于册立亲藩
敬天勤民之宝:以训迪有司。用于赏赐守令官吏,敕谕朝觐官
御前之宝:以进御座、从军驾
表章经史之宝:以求经籍
钦文之玺:以钦文教
以上为明太祖所制十六宝,材质以青玉、白玉为主。其中“皇帝奉天之宝”、“皇帝亲亲之宝”、“敕命之宝”在靖难之役燕军攻入南京城时,被建文帝在大内乾清宫中举火焚毁,明成祖即位后重制,并增制“诰命之宝”,在嘉靖年间统称为“国初十七宝”
建文帝于建文三年正月制凝命神宝,材料为青玉,玺文为“天命明德 表正万方 精一执中 宇宙永昌”,方逾二尺,后毁
嘉靖新制七宝
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
大明受命之宝
巡狩天下之宝
垂训之宝
命德之宝
讨罪安民之宝
敕正万民之宝
以上七宝制于嘉靖十八年,均用玉。嘉靖四十五年冬,明世宗下诏称“先朝甲戌(正德九年)遇灾(乾清宫失火),御宝凡六,其五已遭毁。命有司觅美玉补造。”《万历野获编》认为这五枚补造的玉玺之前身,实系嘉靖四十年毁于西内永寿宫火灾,但嘉靖帝讳言此事,故托辞毁于正德九年。
清朝仿明制,大量制作帝王用玺以冲淡无传国玉玺之虚。清朝玉玺使用满汉双文篆书样,左满文,右汉文。清共制二十五方玉玺称清二十五宝。
亦有闻传国玉玺蒙元北遁时携走,明末清初时多尔衮领兵在青海地区决战北元时亦有得传国玉玺,但无确实史料可证。
清朝25方宝玺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满文“皇帝之宝”、檀香木“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 “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钤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问题六:玉玺上刻什么字? 受命于天 即受永昌 而且边上是金(是因为秦时被秦始皇摔坏的)所以叫金边玉玺
除此之外有很多种,如宣统御览之宝
清朝的用满汉文字写着“皇帝之宝”,皇后的是“皇后之宝”
问题七:传国玉玺是什么 玉玺上刻的什么字 就是一枚印章。
文字内容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问题八:玉玺上面是龙还是什么 玉玺上刻的是什么字 据说秦始皇帝取蓝田玉,命李斯用虫鸟篆(篆书的一种)刻之。玺文(印章上所刻的字)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问题九:历史上有几个传国玉玺?上面刻着什么字? 传国玉玺只有一个。相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获得和氏璧,将其琢为传国玉玺,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后为历代王朝正统的象征。
问题十:玉玺上写的是什么 30分 秦始皇亡赵国后得到和氏璧,以此作为传国玉玺,因为八字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之后汉朝也用此玺。东汉末年,袁术得到传国玉玺后称帝,之后被诸侯讨伐,袁术后传国玉玺失传。之后各朝代多有不同。清朝时共有二十五方御用宝玺,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满文“皇帝之宝”、檀香木“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 “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钤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不同的宝玺用途不同。
4月22日,一枚乾隆玉玺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卖,最终敲锤的价格约12亿人民币。
如此之高的成交价格令人咋舌,这枚玉玺价值究竟为什么这么高?
祖孙恩情本次拍卖的玉玺其实是乾隆皇帝纪恩堂白玉玺,是一枚宫殿玺,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幼年时就被接到宫中抚养教育,在圆明园镂月开云殿中,他首次见到了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聪慧过人的乾隆得到了康熙帝的青睐,至此康熙皇帝把他当作继承人来培养。多年以后,当乾隆登上帝位时,为了感念祖父对自己的栽培,将镂月开云殿改名为纪恩堂,同时还将祖父赐予自己的在热河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也改成了纪恩堂。同时命人刻制了两枚玉玺,此次拍卖的正是圆明园纪恩堂中的一枚,而另一枚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物以稀为贵玉玺是皇权的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由于朝代的更迭,明清以前的玉玺大多都流失或者损坏了,我们现在能看到保留完整的玉玺,也只有清代的玉玺。
玉玺分为两种,一种是国玺,一种是皇帝的专用玉玺。所谓国玺就是我们熟知的二十五玺,这二十五玺作用各不相同,比如说大清受命之宝,用于昭告天下,天子登基,表示着天子的合法性,而皇帝奉天之宝,则代表着皇帝是按照上天的旨意来管理国家,大清嗣天子宝则表示着天子皇位是合法继承而来,等等诸如此类,这些国玺皆用于体现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另外国玺是需要代代相传的,乾隆希望大清能传25代。
另外一种就是皇帝的专用御宝,每个皇帝都有自己专用的御宝,上面会刻上对应的年号,主要用途是皇帝在批阅奏章或者欣赏古籍墨宝时使用,现在在很多古籍中都能看到乾隆的印章,同时这些御宝是每个皇帝独有的,一旦皇帝驾崩,这些御宝都会被收藏起来,不再使用。
玉玺的主要制作原料是玉石,水晶,蜜蜡玛瑙等珍奇材料,并且造型独特,大多是以龙为主,除了象征皇权之外,还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玉玺达人乾隆皇帝是一位御宝达人,据专家统计,乾隆皇帝一生刻制的御宝有1800枚之多,每逢重大的国事家事,他都会命人刻制玉玺。
平定准格尔部落叛乱后,刻制了信天主人御宝(2019年在保利春拍以9430万元拍出)
70岁寿辰时刻制了古稀天子印
80大寿是刻制了八征耄念之宝(2009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41976万拍出)
五代同堂时刻制了向用五福之宝
禅让皇位给嘉庆时刻制了太上皇帝之宝(2011年保利秋拍,以161亿元拍出)
国宝追回此次拍卖的纪恩堂玉玺上面有被灼烧的痕迹,很显然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火烧圆明园时留下的,据统计,流失在外的玉玺多达200枚之多,虽然对于国宝在国外被拍卖,大家都比较愤怒,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玉玺流失的途径没有办法确认,有可能是被人抢夺,也有可能是当时的宫人们监守自盗,私自倒卖,我们不能够盲目的谴责,这对于追回国宝无济于事,而且按照目前的世界文物追回的规定,其有效追溯期为75年,这对于我们追回国宝也非常不利,同时也不提倡通过高价拍卖追回,因为此前购买圆明园铜首之后,导致相关国宝价格疯涨,这对于我们来说也非常不利。
目前国宝追回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就方式是回购,主要是通过社会或者企业的捐赠,来成立相对应的基金,依次作为资本去追回国宝。
第二种方式就是讨还,这种方式的成功几率太小了,而且会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利益。
第三种方式就是捐赠,一些有能力的有识之士,愿意出价将国宝拍下,同时捐赠给国家博物馆。
虽然国宝追回难度极大,但是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不仅可以提高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在考古事业作出贡献的同时,还能够彰显中华民族渊源的文化。
乾隆玺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时丢失的。
1860年,腐朽无能的清政府无法抵抗英法联军的侵略,直接被他们打进北京城。圆明园这座集中国瑰宝于一体的收藏阁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不仅如此,在洗劫完圆明园后,这帮侵略者还一把大火烧了圆明园,乾隆玺上的黑印就是在这场大火中形成的。不过,当时的英法侵略者并没有注意到这块不起眼的“石头,”真正将这块石头带走的是某位法国海军军医。当时英法联军抢掠圆明园时他并不在场,直到军队撤退他才“悄悄”的上去看了两眼。
原本想着“喝点汤”的法国军医失望了,眼前是一片狼藉,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搬完了。正当他打算空手而归时,突然在角落里发现了一块“石头”,于是把它捡了回去,直到后来他才发现这块石头便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玺。乾隆玺于4月22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竞拍成功,成交价为145亿港币,比上一次拍卖的125亿还高,再次刷新记录。除了是乾隆用过的玉玺外,它上面刻的字非常有意义,让它的价值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众所周知,一直有学者怀疑雍正不是合理继位,可能是发动政变最后得以称帝。乾隆玺的发现是雍正这合理继位的有力证据之一,在乾隆玺的铭文上叙述了康熙对乾隆孩子也就是孙子的喜爱。这类似于朱棣和朱瞻基的感情,爱屋及乌之下将皇位传给雍正实属正常。再加上雍正自身本来就有才能,可以担此大任,这才有了雍正继承皇位一事。
当年的国耻过去不到两百年,现在的我们已经是世界强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来侵略中国,现在的我们有能力保护我们的国家和文物。
乾隆墓中被盗的四大宝物是什么
本文2023-10-16 01:41: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