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计量单位是什么?
古代常见容量单位有:石、豆和斛。
古代常见重量单位有:石、钧。
古代常见长度单位有:跬、仞、舍和寻。
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豆:容量单位。
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是指根据约定定义和采用的标量,任何其他同类量可与其比较使两个量之比用一个数表示。计量单位具有根据约定赋予的名称和符号。
计量单位是指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古代标准
《仪礼·聘礼第八》: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薮曰秉,二百四十斗,四秉曰筥,十筥曰稯,十稯曰秅,四百秉为一秅。
各种物理量都有它们的量度单位,并以选定的物质在规定条件显示的数量作为基本量度单位的标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学科中,基本量的选择可以不同。如物理学上以时间、长度、质量、温度、电流强度、发光强度、物质的量这7个物理单位为基本量,它们的单位名称依次为:秒、米 、千克、开尔文、安培、坎德拉、摩尔。
比较表
长度比较表
1千米(公里)=2市里=0621英里=0540海里 1米=3市尺=3281英尺
1市里=05千米(公里)=0311英里=0270海里 1市尺=0333米=1094英尺
1英里=1609千米(公里)=3218市里=0869海里 1英尺=0305米=0914市尺
1海里=1852千米(公里)=3704市里=1150英里
地积比较表
1公顷=15市亩=2471英亩
1市亩=6667公亩=0165英亩
1英亩=0405公顷=6070市亩
质量比较表
1千克(公斤)=2市斤=2205英磅
1市斤=05千克(公斤)=1102英磅
1英磅=0454千克(公斤)=0907市斤
容量比较表
1升(公制)=1市升=0220加仑(英制)
1加仑(英制)=4546升=4546市升
(一) 公制
长度
毫米millimeter(mm)=0001米 厘米centimeter(cm)=001米 米meter(m) 公里kilometer(km)=1000米 1厘米=03937英寸 1米=32808英尺 1公里=06214英里
地积
公亩are(a)=100平方米 公顷hectare(ha)=100公亩 1公亩=00247英亩 1公顷=24711英亩
容积
毫升milliliter(ml)=0001升 升liter(l) 1升=0264加伦(美)=0220加伦(英)
重量
毫克milligram(mg)=0001克 克gram(g) 千克(公斤)kilogram(kg)=1000克 公吨ton(t)=1000千克 1克=00352盎司(常衡) 1千克=22046磅(常衡) 1公吨=09842长吨(英吨) 1公吨=11023短吨(美吨)
(二)英美制
长度
英寸inch(plinches)=25400limi厘米 英尺foot(plfeet)=12英寸=03048米 码yard=3英尺=09144米 英里mile=1760码=16093公里
水程长度
链cable length,cable's length=1852米 海里sea mile=10链=1852公里
地积
英亩acre=404686公亩
重量(常衡)
盎司ounce=283496克 磅pound=16盎司=04539千克 长吨(英吨)long ton=2240磅 短吨(美吨)short ton=2000磅 1长吨(英吨)=10160470千克 1短吨(美吨)=9071849千克
液量
加伦gallon=4546升(英)=3785升(美)
问题一:古代计量单位石是什么 5分 1、“石”是古代的容量单位。
2、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
3、与现在的单位的换算,1石=150斤 1斤=500克。
问题二:古代计量长度的单位都有哪些 古代长度单位的古今换算:
1 里 = 15 引 = 150 丈
1 引 = 10 丈
丈 = 2 步 = 10 尺
1 步 = 5 尺
历代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
1 尺 = 10 寸
1 寸 = 10 分
1 分 = 10 厘
1 厘 = 10 毫
1 毫 = 10 丝
1 丝 = 10 忽
换成现今单位:
2 里 = 1 公里(古代的「里」和「市里」长度不同)
3 丈 = 10 米
3 尺 = 1 米
3 寸 = 10 厘米
问题三:古代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怎麽来的? 古代的长度单位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长度单位的由来
本来我国采用市制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用丈、尺、寸,重量单位用斤、两、钱,面积单位用亩等,这些单位在1990年已废除。现在法定计量单位和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是一致的,便于国际交流。
我国已经统一使用米制作为长度单位.人类为了找到一个适用的长度单位,费了不少周折.人们很早就想找到一种可靠的,不变的尺度,作为量度距离大小的统一标准.最初是以人体作为标准.从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纸草书中,发现了人前臂的图形.用人的前臂作为长度单位叫”腕尺”.
埃及著名的胡夫的前臂作为腕尺建造的,塔高为280腕尺.公元9世纪撒克逊王朝亨利一世规定,他的手臂向前平伸,从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1码”.10世纪英国国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关节之间的长度定为”1寸”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
唐太宗李世民规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步”.并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步为一里;后来又规定把人手中指的当中一节定为”1寸”。到了公元18世纪,人们开始感受到这种用人身体作为长度标准缺点很多,由于人的高矮不同,形成长度单位的长短不同,非常混乱.人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长度固定的度量单位,终于想起了地球.当时认为地球的大小和长度不会变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离作为长度单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变的度量单位。我国清朝的康熙皇帝,于1709-1710年在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测量.由于当时的长度单位不统一,康熙皇帝规定去地球子午线1度为200里,每里为1800尺.
1789年,法国科学院的著名数学家达兰贝尔和海谢茵进行实地测量,得出1米等于0512074督亚士(法国古尺).米尺采用十进制,长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1875年,17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签署了<米制公约>,正式确定米尺为国际公用尺,并用铂金做成长1020毫米,宽和高各为20毫米的X型标准尺,
在尺的中间面的两端各刻三条线,在0摄氏度时,其中两条线的距离恰好为1米.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也在变化,因此米尺也不够准确;另外,国际米
尺原型在刻画上也存在着缺陷,影响了米尺的准确性.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大会上,决议废除1889年以来所沿用的国际米>>
问题四:司在古代是什么计量单位 盎司”是英制计量单位,作为重量单位时也称为英两。 常衡盎司:重量单位。整体缩写为ozav。 1盎司=28350克
问题五:古代计量单位都有什么 比如 锱铢 石 之类的 中国历代量制演变简表
1、战国:
1)齐:1钟 = 10釜, 1釜 = 4区,1区 = 4豆, 1豆 = 4升
2)秦:1斛 = 10斗, 1斗 = 10升
3)楚:1筲 =5升
4)三晋:1斛 = 10斗, 1斗 = 10升
2、秦:1斛 = 10斗, 1斗 = 10升
统一换算(毫升):1斛 = 20000, 1斗 = 2000, 1升 = 200
3、汉: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1合 = 2龠, 1龠 = 5撮, 1撮 = 4圭
统一换算(毫升):1斛 =20000, 1斗 = 2000, 1升 = 200,1合 = 20, 1龠 = 10, 1撮 = 2, 1圭 = 05
4、三国两晋: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斛 =20450, 1斗 = 2045, 1升 = 2045,1合 = 2045
5、南北朝: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斛 =30000, 1斗 = 3000, 1升 = 300,1合 = 30
6、隋: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
开皇:1斛 = 60000, 1斗 =6000, 1升 =600,1合 = 60
大业:1斛 =20000, 1斗 =2000, 1升 =200,1合 = 20
7、唐: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
大:1斛 = 60000, 1斗 =6000, 1升 =600,1合 = 60
小:1斛 =20000, 1斗 =2000, 1升 =200,1合 = 20
8、宋: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67000,1斛 =33500, 1斗 = 6700, 1升 = 670,1合 = 67
9、元: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95000,1斛 = 47500, 1斗 = 9500, 1升 = 950,1合 = 95
10、明: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100000,1斛 = 50000, 1斗 =10000, 1升 = 1000,1合 = 100
11、清: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100000,1斛 = 50000, 1斗 =10000, 1升 = 1000,1合 = 100
问题六:古时候的钱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
问题七:古代计量单位与现在的区别(例如升) 中国的计量,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氏族社会末期。
据古书记载,黄帝创立了度、量、衡、里、数五个量。
舜出巡协调各部落氏族的日月和四时季节,统一音律和度量衡。
夏禹以自己的身长、体重作为长度和重量的标准。
传世的商代古尺,尺长158cm,分十个寸格。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同时制发了成套的权衡和容器标准器,发到各地,
把商鞅在战国时代秦国实施了100余年的度量衡单位制推行到全国。
秦朝统一的度量衡制沿用了2000多年,
形成了中国古代计量单位制独特的体系。
1米=3尺,10米=3丈。
古1斤=今1今=古16两=今10两。
今1两_相当于_古15锊。
古1仞相当于今天的七尺或八尺。
10升=1斗,10斗=1石
钟釜。
一刀圭。
重量:
1市担=100市斤=50公斤=5000公担
1市斤=10市两=100市钱=1000市厘=10000市毫=100000市丝
长度:
1市里=500米
1市引=33333……米
1市引=10市丈=100市尺=1000市寸=10000市分=100000市厘=1000000市毫
面积:
1市顷=100市亩
1市亩=6 000平方市尺=66667平方米
1市顷=6666666670000001公顷=00666666667平方公里
1市亩=6666667公亩=000066666669999……平方公里
1市分==00000666667平方公里
1平方市尺=1111e-7平方公里
体积:
1立方市丈=1000立方市尺=1000000立方市寸=37立方米
问题八:中国古代重量计量单位有哪些 两,斤之类的。
中国计量单位史的发展大约始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传说黄帝“设五量”,“少昊同度量,调律吕”。度量衡单位最初都与人体相关:“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掬,两手谓之溢”。这时的单位尚有因人而异的弊病。《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则表明当时已经以名人为标准进行单位的统一,出现了最早的法定单位。商代遗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长度约合16厘米,与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后的指端距离相当。尺上的分寸刻划采用十进位,它和青铜器一样,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 ,书同文字”,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础。
商代牙尺
汉代政治经济皆如秦制,度量衡也沿用秦制。西汉末刘歆将秦汉度量衡制度整理成文,使之更加规范化,条理化,后收入《汉书·律历志》,成为最早的度量衡专著。
中国古代度量衡与数学、物理、天文、律学、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商鞅为统一秦国度量衡而于公元前344年制造的标准量器铜方升上刻有:“十六寸五分寸壹为升”,用度量审其容。方升遗存至今。战国时齐的一件标准量器栗氏量包括升、豆、�三个容量单位。《考工记》详细记载了制作这件量器时冶炼青铜和铸造的技术条件及所包括的各个量的尺寸、容量和重量。
长度单位的规定 秦汉时尺长约合今23厘米。南朝太史令钱乐之依照当朝尺长(合今245厘米)更铸张衡浑天仪。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下令统一度量衡,用北朝大尺(长30厘米)作为官民日常用尺,用南朝小尺测日影以冬至和夏至。唐代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宋代司天监的圭表尺、元代郭守敬造观星台所标的量天尺都采用隋唐小制。1975年,天文史家从明代制造的铜圭残件上发现当时量天尺的刻度,考定尺长24525厘米, 与钱乐之浑天仪尺度相符。在 1300多年间,量天尺尺值恒定不变,保证了天文测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日常用尺,则历朝趋向变大。
重量单位的规定 春秋中晚期,楚国制造有小型衡器——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 。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一铢重069克,一两重155克,一斤2513克,十枚相加约500克,为楚制二斤。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支战国时铜衡杆,正中有拱肩提纽和穿线孔,一面显出贯通上下的十等分刻线,全长为战国的一尺。形式既不同于天平衡杆,也不同于秤杆。可能是介于天平和杆秤之间的衡器。战国不仅广泛使用衡器,对杠杆原理也有透彻的认识。《墨经·经下》即有精辟论述。秦汉以后杆秤流行。
中国古代度量衡制的内在联系 中国很早就以长度作为基本量,由它推导出容量和重量。因此,如何确定一个恒定不变的长度单位,成为历代探讨和争论的课题。《汉书·律历志》:度“起于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即以固定音高的黄钟律管的长度为9寸,选用中等大小的黍子,横排90 粒为黄钟律管之长,100粒恰合一尺。律管容积为容量单位一龠,10龠为合,10合为升,一龠之黍重12铢,24铢为两,使度量衡三者建立在物理量的自然基准之上。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汉书·食货志》记有“黄金方寸而重一斤”。《后汉书·礼仪志》中有:“水一升,冬重十三两。”清康熙年间规定以金、银等金属作为长度和重量的标准,后发现金属纯度不高影响标准精度而改用一升纯水为重量标准。这种利用重量确定度量衡单位的方法在世界度量衡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商鞅方升
国际公制在中国的推行 明清两代采用营造、库平度量衡制。清乾隆帝接受西方科学技术,在钦定《数理精蕴》中对度量衡详加考订,并用万国权度原器与营造尺、库平两进行校验。营造尺相当于米制32厘米,库平两约合373克。
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廷拟订划一度量衡制和推行章程。商请国际权度局制造铂铱合金原器和镍钢合金副原器,次年制成运回中国。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度量衡法,规定采用“万国公制”为标准制,并暂设辅制“市用制”作为过渡,即1公尺为3市尺,1公升为1市升,1公斤为2市斤。改革后的市制适应民众习惯,又与公制换算简便,逐渐为民众接受,1949年后,市用制通行全国。1984年,国务院发布命令,采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同时选用一些非国际单位制单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自1991年1月1日起,法定单位成为中国唯一合法的计量单位。
古代常见容量单位有:石、豆和斛。
古代常见重量单位有:石、钧。
古代常见长度单位有:跬、仞、舍和寻。
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豆:容量单位。
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扩展资料
自秦朝以来,历朝历代多建有度量衡单位制度,而且变革较多,单位量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民国时期,河南于1932年曾在部分县实施《度量衡法》,推行公制,但各县政府并未完全执行。1937年,日本侵占河南以后,旧制复燃,市场上新旧制同时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进行过3次重大计量制度改革。一是1959年的贯彻了国务院《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二是1978年全省改革了医用戥秤;三是1985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计量单位三次重大改革,都是在各级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全面认真进行,而且改革得比较彻底。截止到1987年,除少数民众仍存有旧制计量器具外,政府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都按照国家规定的计量制度使用了法定的计量器具。
参考资料:
古代计量单位是什么?
本文2023-10-16 01:43:1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