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棉花子简介
《辞典》:棉花子出处《百草镜》拼音名MiánHuāZǐ别名木棉子(《本草经疏》),棉花核(《兰台轨范》)。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种子。药理作用参见"棉花根"条。性味《本草经疏》:"辛,热,有毒。"功能主治温肾,补虚,止血。治阳痿,睾丸偏坠,遗尿。痔血,脱肛,崩漏,带下。①《本经逢原》:"烧存性,解梅疮毒,痔漏,脱肛,下血,每服半两,黑豆淋酒服之。"②《药性考》:"补虚,暖腰,治损。"③《现代实用中药》:"有促进母乳分泌之效。"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温肾,止痛。治白带,并治小儿遗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附方①治阳痿不超:棉花子(水浸,晒干,烧酒拌炒,去壳用仁)半斤,破故纸(盐水炒)、韭菜子(炒)各二两。为末,葱汁为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酒下。(《祝穆试效方》)②治肾子大小偏坠:棉子煮汤入瓮,将肾囊坐入瓮口,俟汤冷止。一二次散其冷气自愈。(《回生集》)③治虚怯劳瘵,久嗽吐血不止:棉花子不拘多少,童便浸一宿,为末。每服一钱,侧柏叶汤下。(《集效方》)④治盗汗不止:棉子仁三、四钱,每日煎汤一碗,空心服三、四日。(《纲目拾遗》)⑤治乳汁缺少:棉花子三钱,打碎,加黄酒二匙,水适量,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⑥治胃寒作痛:新棉花子炒黄黑色,研末,每天服一至二次,每次二钱,用淡姜汤或温开水调服。(《上海常用中草药》)⑦治肠风、肠红下血:淮棉花核一升,槐米七钱。用天目芽茶四两,泡汁,将二味炒燥,入茶汁内,复泡又炒,如此数次,汁干为度,磨末。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德胜堂经验方》)⑧治肠风下血:生柿子二个,竹刀切去蒂核,以棉花子塞入柿内,仍盖好,瓦上煅存性,研细末,米饮热调服,重者三服。(王
详见百科词条:棉花子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35:12 共133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产品内容介绍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作者简介及成书故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耿秉简介,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耿秉简介,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司马氏世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隋书经籍志》载:“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可见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司马迁是绍继《春秋》,并以汉武帝元狩元年“获麟”,撰写《史记》。
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底本介绍
《史记》版本大致分出4系:
第一系:宋刻十行本;
第二系:约有4种,分别为南宋绍兴年间杭州十四行刊本;南宋孝宗年间建阳刊本;南宋绍兴十年朱中奉刊十二行本;南宋绍兴年间淮南东路转运使司刻九行本;
第三系:为集解索隐二家注本,现存2种,一种是南宋淳熙二年张杅刻本,一种则是南宋淳熙八年耿秉重刻张杅本;
第四系:现存最早的是南宋乾道七年蔡梦弼刻二家注本,此后又分为2支:第一支为:南宋庆元二年建阳黄善夫刊三家注本、元彭寅翁刻本、明廖铠刻本、明柯维熊刻本、明王延喆刻本、明秦藩刻本、清同治年间崇文书局覆刻王延喆刻本、清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刻张文虎校本。第二支较为复杂,这一支的起头是蒙古中统二年刻本,由中统本出的有明游明刻本、明建阳慎独斋刻本、明建宁官刊本以及元大德年间刻本。而从大德本又分出明南京国子监刻本和北京国子监刻本。而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则从北监本出。
此外还有一系即明末汲古阁十七史本,此本为单集解本,据说源自宋刻,但具体底本不详,据此本重刻的则有清同治年间五局合刻二十四史本(金陵书局刻)。
(来源于品籍网文创产品,全书共二十六册)
需要32个品种。梅花五角流通硬币总共发行了三类11个年号的32个品种。以发行年号论,梅花五角截止到2023年6月3日存世量最少的是1993年年号的(200万枚左右),其次是1991年(1000万枚左右)和1994年的(2500万枚左右),再次是1992年(5000万枚左右)和1996年的(7000万枚左右),其他年号基本存世量都过亿。
古代传统文化非常值得研究,元代戏曲和明代戏曲也是相当不错的一种文学文化,我也研究戏曲差不多四五看了,平时也收集整理了不少古代戏曲古籍,这些戏曲古籍可是花费了我不少代价才收集这行齐全的,目前来说我还没看到比此更全面的戏曲古籍
这里不得不说,也不得不感谢 “古籍阁” 海量的戏曲古籍收藏,
中国古代戏曲书籍目录:
《孤本元明杂剧(1-32册) 王季烈辑,上海涵芬楼印行》
《明清抄本孤本戏曲丛刊》
《善本戏曲丛刊》
《善本戏曲丛刊 第03辑 02 增定南九宫曲谱》
《善本戏曲丛刊 第03辑 03 南词新谱》
《善本戏曲丛刊 第03辑 05 新订十二律京腔谱》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01 风月锦囊》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03 乐府南音》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04 赛微歌集》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06 玄雪谱》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07 南音三籁》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08 醉怡情》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09 乐府歌舞台》
《善本戏曲丛刊 第04辑 10 千家合锦万家合锦》
《善本戏曲丛刊 第05辑 01 2缀白裘新集》
《善本戏曲丛刊 第05辑 02 审音鉴古录》
《善本戏曲丛刊 第05辑 03 彩笔情辞》
《善本戏曲丛刊 第05辑 04 太霞新奏》
《善本戏曲丛刊 第05辑 05 万花小曲》
《善本戏曲丛刊 第05辑 06 丝弦小曲》
《善本戏曲丛刊 第06辑 01 北词广正谱》
《善本戏曲丛刊 第06辑 02 纳书楹曲谱》
《古典戏曲典籍》
《中原音韵(元 )》
《中州音韵辑要(乾隆音韵辑要本)》
《元人杂剧辑逸》
《元代戏曲选注》
《元散曲一百首》
《元散曲选注》
《元明散曲选》
《元明清散曲选》
《元曲选·[明]》
《元曲选外编·隋树森》
《元曲选校注·[明]》
《全元散曲[详细书签]》
《全明散曲(第1-5卷)》
《南柯梦记汤显祖著》
《善本戏曲丛刊万壑清音(一、二)》
《善本戏曲丛刊乐府南音》
《善本戏曲丛刊审音鉴古录(一、二)》
《孔尚任:小忽雷传奇》
《庚子国变弹词》
《戴敦邦聊斋人物谱签名本》
《散曲集《林石逸兴》(明)》
《文史英华12·散曲卷》
《新发现康海散曲集《沜东乐府后录》校笺(上)》
《明清传奇选》
《明清传奇选刊党人碑》
《明清传奇选刊》
《明清传奇选刊双忠记》
《明清传奇选刊》
《明清传奇选刊燕子笺翡翠园》
《明清传奇选刊红梨记+西楼记》
《明清传奇选刊连环记+金印记》
《暖红室汇刻传剧之 凌蒙初西厢记五剧》
《暖红室汇刻传剧之 录鬼簿》
《暖红室汇刻传剧之 王伯良古本西厢记校注》
《桃花扇 越剧》
《桃花扇万有文库版》
《桃花扇王季思校注(横版)》
《桃花扇王季思校注(竖版)》
《桃花扇注 梁启超 下》
《梁启超批注本桃花扇》
《梁启超 桃花扇注 上》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钱南扬校注)》
《汤显祖全集 第1册》
《汤显祖全集 第2册》
《汤显祖全集 第3册》
《汤显祖全集 第4册》
《牡丹亭徐朔方校注(横版)》
《牡丹亭徐朔方校注(竖版)》
《琵琶记高明商务印书馆1937》
《白雪遗音》
《白雪遗音续选》
《白雪遗音选 西谛编》
《纳书楹曲谱+纳书楹四梦全谱(一)》
《纳书楹曲谱+纳书楹四梦全谱(二)》
《聊斋俚曲选[清]蒲松龄关德栋校注》
《西厢记-插图版》
《西厢记横版》
《西厢记》
《路工:明代歌曲选》
《重冈已隔红尘断-元散曲合集》
《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
《金圣叹点评西厢记》
《元本琵琶记校注》
《集评校注西厢记_王季思校注》
《古本戏曲丛刊》
《任风子岳阳楼青衫泪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单刀会救风尘玉镜台望江亭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古本戏曲丛刊三集004金锁记》
《古本戏曲丛刊目录》
《墙头马上渑池会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朱砂担货郎旦敬德不伏老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梅香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汉宫秋马致远北京图书馆古本戏曲丛刊1954》
《窦娥冤裴度还带单鞭夺槊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荐福寺陈抟高卧踏雪寻梅黄粱梦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陈母教子梧桐雨东墙记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风云会博望烧屯马陵道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1954》
古籍中的棉花子简介
本文2023-10-16 01:45:3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5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