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各个朝代是如何称呼春节的,春节的起源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6收藏

古时候的各个朝代是如何称呼春节的,春节的起源是什么?,第1张

春节在各个朝代各叫什么名字?你知道春节起源于那个朝代吗?

春节的历史其实非常久远,是我国古老而又隆重的节日。

在尧舜的时候,春节称为“载”,夏代称为“岁”,商代称为“祀”,周代称为“年”。周代这种叫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当然其中有一些皇帝改过名字,比如唐玄宗时期曾经称为“载”。

我们现在所说的过年的时间是汉武帝时确立的,将正月为岁首,即正月初一为新年。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又称为“元日”,又因为这一日终于旦,所以称为“元旦”。当然,这和我们现在元旦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现在的元旦是公历节日。

我们现在过的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大家可以看下面的图形,大致可以说明其历史演变过程。

春节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其实真正的来源已经无法考究。更为重要的一点,中国各个时期的历法其实一直在变化的。

比如夏朝岁首在夏历的正月,是以木星在天穹上运行的位置所谓岁度的标志。周朝的岁首在夏历的十一月,是以农事的周期为时间依据。

秦汉时期,中国社会脱离早期的原始宗教信仰,节日开始约社会生活相关。

所谓岁首的春节,在秦汉以后社会意义明显,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此时都是适合聚会的好时机。比如正月旦就是汉代皇家的重要节日,朝廷要举行大规模的朝会。

东汉的民间正日也举行祭祀和庆祝活动,祭祀祖先,礼敬尊长。全家向家长敬酒祝贺,拜贺宗亲乡党,沟通亲族、邻里的关系。

现在某些农村的春节习俗和这是特别相似的,农村邻里之间都是互相拜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在春节期间流行放爆竹。

唐代开始,春节开始有政府的法定假日,一共七天。

宋元明清各代,春节成为国家的典礼,场面宏大壮观。盛大的庆典用来对内显示国家太平,对外显示中华帝国的国威。

官方也借着这些表演,表露出与民同乐的姿态,以和谐社会。这个和现在春节作用特别相似。

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引进了西方的历法,就是现在的公历。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两套历法:

一是官方推行的西方历法,作为公共行政、国际交往的时间标准;另一种就传统的阴历历法,使用与农时以及日常生活。

之后传统岁首正是被确立为春节,传统元旦被放在公历的1月1日。

中间,一些人曾经试图废除农历,将传统节日全部搬到公历上去,不过效果不好而做罢。

新中国建立了以后,延续了这种方式,并且规定了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假日及放假日期。这就是现在我们过的春节。

一、古代的春节是农历腊月初八。

古代的春节跟我们现代的春节日期并不一样,但是风俗都差不多,古代的春节是农历腊月初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腊八节

古代的人都相信封建迷信,他们在腊八节当天都会喝腊八粥,并且家家户户都需要打扫家里,为的就是清除这些污秽、污垢,希望疾病不要在自己家中,会祈祷自己在新的一年当中过得越来越好,主要是希望自己家里有吉祥的寓意。只有在民国的时候,春节才会被慢慢改变为腊月三十。

二、古代老百姓庆祝新年—祭祖。

古代老百姓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就是拜祭老祖宗,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祭祖,这也是希望祖先能够保佑在世的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有些地方还会祭拜灶王爷,因为在那个年代只要能够吃的上饭,就是非常好的人家,拜祭灶王爷也是希望灶王爷能够保佑人们吃的上饭,吃饱穿暖,这是人们最基本的愿望。也希望灶王爷能够帮助他们躲避灾祸,过一个顺顺利利、快快乐乐的平安春节。这和祭拜祖宗其实是一个道理,也是希望祖先能够保佑孩子高中等愿望。

三、古代老百姓庆祝新年—贴春联、逛庙会。

古代庆祝新年还有一种传统的方式,就是逛庙会,还会在家家户户贴上春联,以表示对春节的喜爱。

古代很多人会在门上面贴一幅门神像,为的就是门神能够帮助他们挡住灾祸,并且能够保佑他们平平安安。逛庙会就是新年期间人们的一种消遣方式,逛庙会大多人们会进行祈福,希望菩萨保佑他们能够过得越来越好,这也是人们对于美好世界的一种向往。逛庙会这种形式也流传至今,现在很多人在大年初一的时候还是会选择去拜菩萨等形式。

史上最早的春节是1966年1月21日,自1901至2050的150年间,最早的春节出现在1月21日(1966年)。自1901至2050的150年间,最晚的春节出现在2月20日(1920年,1985年)。

春节是我国传统四大节日之首,又称过年。古代和现代的春节时间节点不同:古代从腊祭(腊八节)或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北方多为二十三,南方多为二十四),到正月十九结束;现代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才结束。

春节起源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传说在舜帝登位后,有一天他带领群臣祭祀天地神灵,为百姓祈福纳新,从此人们将这一天作为岁首,这就是过年的起源。

春节俗称“年节”、“过年”,是我国民间隆重而又富有特色的古老节日,也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春节的来历吗?让我们大家一起看看吧!

春节的来历:腊祭说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虔诚奉上各式祭品,答谢祖宗与家神的保佑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康宁。腊祭这种中国民俗最早始于周代。不论官宦之家还是平民百姓家,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规模之盛大隆重为一年中之最,这次祭祀活动的名称就称作“腊”,有多种古籍为证:《玉烛宝典》:“腊,一岁之大祭。”《独断》:“腊者,岁终大祭。”《荆楚岁时记》:“孔子所以预于腊宾,一岁之中盛于此节。”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作“牺牲”祭祖宗。

在先秦时就有一个祭祀的礼叫做“蜡祭”。“蜡祭”在《礼记·郊特牲》等文献里有记载,它是年终的一次酬神大祭,以感谢天地诸神带来农业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春天许愿,岁末谢神。蜡祭的对象称之“八神”,包括农业的创始神、河渠神、堤坝神、昆虫神等。甚至包括猫神和虎神,因为它们帮助消灭了破坏庄稼的田鼠和野猪。

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狎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就是打猎,用打来的野兽或自家养的家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牛、羊肉,称为“腊肉”。

《诗经》中描写豳地的老百姓在冬季来临后,要酿酒、生火、用烟熏走老鼠、清扫垃圾准备腊祭,这和现代人们年前的备办年货,打扫卫生何其相似。到腊祭时,人们又“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和我们过年的气氛又何其相似啊。春秋末,子贡曾目睹腊祭盛况,他感慨地说:“一国之人皆若狂。”

古籍中了解到上古时期也有岁首祭祀和议政、宣政的仪式。《尚书·舜典》(传世的伪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中说:月正元日帝舜到太庙中祭祀帝尧,和四方君长共议国政,并大开明堂四门,向百姓颁布政令。我想这可能就是后世君臣新年朝贺拜年的滥觞吧。腊祭和岁首祭祀时间接近,尾首相连,所以秦汉时期把这两祭并称为“正腊”,以后两祭又演变为包括年前和岁后为期近一个月的广义上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春节的来历很少人了解,那么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春节的来历吧。

春节的文言文是《元日》,作者:(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过年,古文的原名也可为“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古时候的各个朝代是如何称呼春节的,春节的起源是什么?

春节在各个朝代各叫什么名字?你知道春节起源于那个朝代吗?春节的历史其实非常久远,是我国古老而又隆重的节日。在尧舜的时候,春节称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