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苓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4收藏

柴苓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柴苓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痘科类编》卷三:柴苓汤 31 柴苓汤的别名 32 处方 33 功能主治 3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得效》卷二:柴苓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慈幼新书》卷九:柴苓汤 51 柴苓汤的别名 52 处方 53 功能主治 5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扶寿精方》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65 加减 7 《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76 柴苓汤的临床应用 8 《穷乡便方》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9 《伤寒大白》卷四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柴苓汤 1 拼音

chái líng tāng

2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柴苓汤

21 处方

白术 茯苓 泽泻 柴胡 猪苓 黄芩

22 功能主治

解表清热,健脾利湿。主身热,烦渴,泄泻。

23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4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3 《痘科类编》卷三:柴苓汤

31 柴苓汤的别名

柴芩汤

32 处方

小柴胡汤合四苓汤。

33 功能主治

痘疮,风火相搏,喉中痰鸣,目睛上视,面赤引饮,喜居冷处;及邪气并于里,肠胃热甚,传化失常而致痘疮未出而泻利。

3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柴芩汤(《痘科金镜赋》卷六)。

35 摘录

《痘科类编》卷三

4 《得效》卷二:柴苓汤

41 处方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

42 功能主治

伤风伤暑疟。

43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加生姜3片,麦门冬20粒(去心),地骨皮少许,煎,温服。

44 摘录

《得效》卷二

5 《慈幼新书》卷九:柴苓汤

51 柴苓汤的别名

柴芩汤

52 处方

柴胡、白术、黄芩、茯苓、猪苓、泽泻、厚朴、甘草、人参、香薷(暑疟加)。

53 功能主治

疟初发12日。

5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柴芩汤(《医林绳墨大全》卷一)。《医林绳墨大全》本方用柴胡一钱五分,黄芩一钱,猪苓五分,泽泻五分,白茯苓八分,白术一钱五分,厚朴八分,甘草三分,人参五分(量用),香薷二钱(暑天用,余不用)。水二碗,煎一碗,服一二剂。

55 摘录

《慈幼新书》卷九

6 《扶寿精方》 61 方名

柴苓汤

62 组成

柴胡2钱,黄芩1钱(炒),猪苓8分,泽泻8分,茯苓1钱半,白术1钱,官桂3分,半夏1钱,甘草2分。

63 主治

伤寒78日,发热泄泻,作渴引饮,烦躁不宁。

6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2钟,加生姜3片,煎1钟,不拘时候服。

65 加减

渴甚,去白术、半夏,加干葛、芍药各1钱。

7 《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71 方名

柴苓汤

72 组成

柴胡1钱6分,半夏(汤泡7次)7分,黄芩6分,人参6分,甘草6分,白术7分半,猪苓7分半,茯苓7分半,泽泻1钱2分半,桂5分。

73 功效

分利阴阳,和解表里。

74 主治

伤寒、温热病、伤暑、疟疾、痢疾等,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发热,或寒热往来,或泻泄,小便不利者,以及小儿麻疹、痘疮、疝气见有上述症状者。

75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水2盏,生姜3片,煎至1盏,温服。

76 柴苓汤的临床应用

①小儿下利《汉方临床》(1987;9:66):本方治疗20例小儿下利,用药量为:未满7岁者每日3g,7岁以上者每日6g,乳儿每日018g,均分3次服用,使用时间为714日。结果:显效7例,有效8例,略有效1例,无效2例,恶化1例,效果不明者1例。认为对容易陷于脱水状态的小儿下利,柴苓汤是一种有价值的药剂。②变形性膝关节症《汉方临床》(1987;34:66):用柴苓汤治疗14例伴有膝痛、膝浮肿的变形性膝关节症,每日予柴苓汤9g,分3次服;治疗时间最短者3周,最长者4个月,膝关节浮肿减轻或消失者8例,有效率57%。

8 《穷乡便方》 81 方名

柴苓汤

82 组成

半夏1钱,黄芩1钱,赤芍药1钱,人参3分,柴胡8分,泽泻8分,猪苓7分,羌活9分,木通1钱。

83 主治

春初发头痛,怯寒潮热,是阳证者。

8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煎,半饥服。

9 《伤寒大白》卷四 91 方名

柴苓汤

92 组成

柴胡、黄芩、广皮、半夏、甘草、茯苓、猪苓。

93 主治

寒湿伤于少阳,下利,时寒时热,六脉弦大。

94 附注

《家秘》有干葛、木通。

古籍中的柴苓汤 《孙文垣医案》:[卷三新都治验]文贵者明疫漏底发热谵语(有发明)

热仍未退,无汗,泻未止也。时有问予者,谓胡不用柴苓汤而退热止泻也。服石膏故益泻耳。予戏之曰∶予乃三

《医学传灯》:[卷上]湿

。上下俱可著用。如寒热已退。红肿不消。宜用加减柴苓汤。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可见治湿之法。又

《麻科活人全书》:[卷之四]疟疾第九十四

麻疹寒热似疟症。柴苓汤儿加减进。收后患疟用鳖甲。神而明之医中圣。麻症初热已出之时。有寒热似疟者。此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外感

目痛鼻燥,鼓颔,属阳明,热多寒少,烦渴尿赤者,柴苓汤;暑月,黄连香薷散;热伤气分,单热而渴者,白虎

《医学传灯》:[卷下]泄泻

目录 1 拼音 2 《扶寿精方》:流金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流金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引《全婴方》:流金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流金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流金丸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流金丸 1 拼音

liú jīn wán

2 《扶寿精方》:流金丸

21 处方

大黄4两(酒浸,切薄片,九蒸九晒。初用大香2炷蒸熟透,取晒。如初次蒸不透,后次虽八蒸亦不能透矣),石膏2两(水飞),陈皮(去白)1两5钱,香附(去毛)1两5钱,桔梗1两。

22 制法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23 功能主治

内外上下诸积热。

24 流金丸的用法用量

噙服。

25 摘录

《扶寿精方》

3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引《全婴方》:流金丸

31 处方

半夏2钱(制),白矾(枯)2钱,寒水石(煅)6钱,朱砂1钱,雄黄1钱。

32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33 功能主治

小儿咳嗽痰盛。

34 流金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

35 摘录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引《全婴方》

4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41 方名

流金丸

42 组成

枝子仁(炒黑)5两,白石膏4两,牙皂(煨,去弦)2两,枳壳(炒)2两,生矾2两,礞石(煅)2两,陈皮3两,木香5钱,锦纹大黄(酒浸1宿,切片,九蒸九晒,每蒸1炷香,晒干)6两,香附(童便浸1宿,晒干,炒)3两5钱,胆南星(炒)2两,贝母4两(去心)。

43 主治

一切痰火痰厥,中风瘫痪,小儿急惊。

44 流金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0丸,薄荷姜汤送下。

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五钱研末为衣。

古籍中的流金丸 《婴童类萃》:[中卷]咳嗽论

下。玉芝丸(本方加)萝卜子(一两)皂角(五钱)流金丸治一切痰火咳嗽如神。大黄(一斤,酒浸,蒸三次)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十六暑证门]治法

辛热,病何由安?非为伏阴在内而用之也,火令之时,流金烁石,何阴冷之有?世人不察,妄谓伏阴,而用温热,

《目经大成》:[卷之二八十一证]流金凌木四十六

微眵与泪,或昏不自在。以归六君子合生脉,倍分两为丸,岁月长服,则病不再长。或还少丹、驻景丸亦可。不

《外治寿世方》:[卷一瘟疫]辟瘟方

名太乙流金散。雄黄(三两)雌黄(六两)矾石鬼箭羽(各一两五钱)羚羊角二两)上五味治下筛。三角绛囊盛一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二耳证门]药方

目录 1 拼音 2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诃子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普济方》卷七十:诃子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御药院方》卷九:诃子散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诃子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普济方》卷一六三引《海上名方》:诃子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三因》卷九:诃子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保命集》卷中:诃子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85 注意 86 各家论述 87 摘录 9 《丹溪心法附余》卷五:诃子散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94 摘录 10 《普济方》卷三八一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05 附注 11 《瑞竹堂方》卷三 111 组成 112 功效 113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114 附注 12 《鸡峰》卷十四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124 制备方法 13 《幼科金针》卷上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14 《养老奉亲》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144 制备方法 15 《博济》卷三 151 诃子散的别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5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诃子散 1 拼音

hē zǐ sǎn

2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诃子散

21 处方

诃子(炮,去核)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干姜(炮)草果(去皮)陈皮 良姜(炒)茯苓 神曲(炒)麦芽(炒)各等分

22 制法

上药为末。

23 功能主治

治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乱吐泻。

24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6克,候病发,刺痛不可忍时,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入盐服。

25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3 《普济方》卷七十:诃子散

31 处方

诃子2钱,金丝矾2钱,川芎2钱,细辛2钱,砂仁2钱,人参2钱,胆矾2钱,麝香2钱,江茶2钱。

32 制法

上为细末。

33 功能主治

令齿白。主

34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临卧刷牙揩齿。

35 摘录

《普济方》卷七十

4 《御药院方》卷九:诃子散

41 处方

绿矾2两(研),铜绿2钱(研,以上二味系青牙药,先上),五倍子(末)6钱,诃子皮(取末)1两半,黄丹5钱(以上系是红牙药,后上)。

42 功能主治

漆牙。主牙缝黑。

43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上药先用前2味牙缝中上了后,少时再用后3味依前上,封裹少时,用温浆水漱。

44 摘录

《御药院方》卷九

5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诃子散

51 处方

诃子2枚(烧留性),降真香1钱,青黛1钱(别研),五倍子半两(炒黑色)。

52 制法

上为细末,次入青黛一处研匀。

53 功能主治

嵌甲渍脓,经久不愈。

54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先用葱盐汤洗净,剪去指甲或挑起指甲,用药干贴缝内;或用麻油调敷之。

55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6 《普济方》卷一六三引《海上名方》:诃子散

61 处方

汉防己1两,麻黄(去根节)半两,诃子(炮)半两,杏仁(麸炒,去皮尖)半两。

62 制法

上为粗末。

63 功能主治

喘嗽。

64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加好茶1钱,再煎至7分,食后温服。

65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六三引《海上名方》

7 《三因》卷九:诃子散

71 处方

诃子(炮,去核)、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干姜(炮)、草果(去皮)、陈皮、良姜(炒)、茯苓、神曲(炒)、曲糵(炒)各等分。

72 制法

上为末。

73 功能主治

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乱吐泻。

74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用水1盏,煎7分,加盐,候发刺不可忍时服;如速,则盐点。

75 摘录

《三因》卷九

8 《保命集》卷中:诃子散

81 处方

诃子1两(半生,半熟),木香半两,黄连3钱,甘草3钱。

82 制法

上为细末。

83 功能主治

久病滑泄不禁,气虚欲脱。

84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白术芍药汤调下。

如止之不已,宜归而送之也,诃子散加厚朴1两,竭其邪气也。

85 注意

外邪未已者,此方非所用。

86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木香、黄连,香连丸也,行气清火,止痢厚肠;甘草、芍药,甘芍汤也,甘缓酸收,和中止痛;加诃子涩以收脱;加白术补以强脾;厚朴除湿散满,平胃调中,故更借以去余邪也。

2《医林纂要》:诃子酸苦涩,补敛肺气,止泻收脱,其用半生半煨者,生以上行肺,煨以下敛大肠;木香辛苦,能行下焦无形之气以达于上而调和气血,降上焦有形之物以行于下而决渎去秽;黄连苦以降火而能厚肠,用茱萸炒即左金丸,引肺气下行以止肝之过于疏泄,以黄连合之木香即香连丸,所以行大肠之郁滞而除其热;甘草以厚脾土而生肺金;用白术芍药汤调下,芍药以补敛肺金以敛大肠之气,白术以补土生金,补气而输之肺。

87 摘录

《保命集》卷中

9 《丹溪心法附余》卷五:诃子散

91 处方

诃子3钱(去核,半煨半生),甘草2钱(半炒半生),木通3钱,桔梗5钱(半炒半生)。

92 功能主治

咳嗽声音不出。

93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水1盏半,煎至8分,加生地黄汁1小盏搅匀,临卧徐徐咽。

94 摘录

《丹溪心法附余》卷五

10 《普济方》卷三八一 101 组成

丁香、白丁香、舶上硫黄、密陀僧、诃子1对,石燕子1对,轻粉少许。

102 主治

小儿脾疳。

103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如病大者,7岁以下,每服半钱;7岁以上,每服1钱,以温水调下。

10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05 附注

方中丁香、白丁香、舶上硫黄、密陀僧用量原缺。

11 《瑞竹堂方》卷三 111 组成

诃子2个(去核),没食子3两,百药煎3两,金丝矾1两半(研),针砂3两(用好醋1碗,瓷器浸3日,炒7次)。

112 功效

乌髭发。

113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上将荞面入针砂打糊,先夜将针砂糊抹在头上,用荷叶包到天明,温浆水洗净,次夜却将前四味药末调入针砂,用生姜1块捶碎,再加些少轻粉,一处调匀,抹在头上,用荷叶包到天明,温浆水加数点清油在内洗净。其发黑且光。

114 附注

方中没食子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12 《鸡峰》卷十四 121 组成

赤石脂4两,龙骨2两,干姜2两,当归2两,厚朴2两,甘草2两,白术2两,陈橘皮2两,诃子皮半两。

122 主治

痢,泻。

123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大钱,空心米饮调下。

1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3 《幼科金针》卷上 131 组成

诃子2两(煨),丁香1钱半,木香4钱(煨),干姜1两,肉桂少许。

132 主治

小儿脏寒。

133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以砂仁汤调服。

1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4 《养老奉亲》 141 组成

诃子皮5个,大腹5个(去皮),甘草半两(炙),白术半两(微炒),草豆蔻14个(用面裹,烧令面熟黄,去面,并皮用),人参(去芦头)半两。

142 主治

老人夏月脾胃忽生冷气,心腹胀满疼闷,泄泻不止。

143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少许,大枣2个,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1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5 《博济》卷三 151 诃子散的别名

诃黎勒汤

152 组成

诃子(炮,去皮)、厚朴(去皮,姜汁涂,炙黄香)、甘草(炙)、白术(炒)、草豆蔻(炮,去皮)、陈橘皮(去瓤)各等分。

153 主治

脾胃虚冷滑泄,不思饮食,及一切冷气。

154 诃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水1盏,加生姜、大枣,同煎至7分,温服。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56 附注

诃黎勒汤(《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古籍中的诃子散 《幼科心法要诀》:[卷三泻证门]中寒泻

冷中寒泻,肠鸣胀痛泄澄清,面白肢冷懒饮食,理中诃子散堪行。注中寒泻者,因过食生冷,以致寒邪凝结

《金匮翼》:[卷七泄泻诸症统论]久泄

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日三。河间诃子散治泄久腹痛渐已,泻下渐少,宜此药止之。诃子(一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三·脾胃部]泄泻

不利,每服加茯苓二钱。如腹痛渐已,泄下渐少,宜诃子散止之。(方见后。)〔丹〕气虚泄泻,人参、白术、

《医宗金鉴》:[卷五泻证门]中寒泻

冷中寒泻,肠呜胀痛泄澄清,面白肢冷懒饮食,理中诃子散堪行。[注]中寒泻者,因过食生冷,以致寒邪凝结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泻痢论第十九

神仙夺命丹--《丹溪心法附余》卷九

别名二豆回生丹(《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乌梅13个(水浸,去核),硇砂6克,雄黄6克,乳香3克,百草霜15克,绿豆、黑豆各49粒。

制法将乌梅杵烂,前药并豆为末,入梅再捣和匀,丸如弹子大,以乳香少加朱砂为衣,阴干。

功能主治治噎食不通,大便秘结,粪如羊屎;及七情气郁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时噙化。待药尽烙热饼1个,擘碎人热茶泡食之,无碍为效。过三五日依法再服1丸即愈。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九

目录 1 拼音 2 《类证活人书》卷二十:连翘饮 21 连翘饮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活人书》卷二十:连翘饮 31 连翘饮的别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功能主治 35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36 摘录 4 《喉证指南》卷四:连翘饮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圣济总录》卷一三○:连翘饮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异授眼科》:连翘饮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幼科直言》卷五:连翘饮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玉案》卷六:连翘饮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种痘新书》卷九:连翘饮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94 摘录 10 《麻症集成》卷三:连翘饮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摘录 11 《得效》卷十九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2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124 制备方法 13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14 《万氏家抄方》卷六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15 《医学入门》卷八 151 组成 152 主治 15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154 加减 16 《白喉全生集》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连翘饮 1 拼音

lián qiào yǐn

2 《类证活人书》卷二十:连翘饮

21 连翘饮的别名

连翘散(《斑论萃英》)、防风散(《普济方》卷三六九)、上清连翘散(《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22 处方

连翘 防风 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

23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

24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治小儿风热感冒;诸疮肿毒,咽喉疼痛。

25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温服。

26 摘录

《类证活人书》卷二十

3 《活人书》卷二十:连翘饮

31 连翘饮的别名

连翘散、防风散、上清连翘散

32 处方

连翘、防风、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

33 制法

上为末。

34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疮疡等一切热证;疮痘入目生困。

35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连翘散(《癍论萃英》)、防风散(《普济方》卷三六九)、上清连翘散(《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36 摘录

《活人书》卷二十

4 《喉证指南》卷四:连翘饮

41 处方

连翘2钱,葛根2钱,牛蒡子2钱,玄参2钱,黄芩2钱,桔梗2钱,赤芍1钱,栀仁1钱,淡竹叶1钱,甘草1钱,木通1钱,升麻6分。

42 功能主治

肺胃邪热,咽喉疼痛。

4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44 摘录

《喉证指南》卷四

5 《圣济总录》卷一三○:连翘饮

51 处方

连翘2两,防风(去叉)2两,玄参2两,白芍药2两,荠苨2两,黄芩(去黑心)2两,桑根白皮(锉,炒)2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桔梗(锉,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黄耆(锉)4两。

52 制法

上为粗末。

53 功能主治

排脓。主痈肿疮疖。

54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日2次。

5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

6 《异授眼科》:连翘饮

61 处方

连翘、甘草、黄芩、栀子、薄荷、大黄(酒炒)、朴消各等分。

62 制法

上为末。

63 功能主治

肺金克肝木,风邪在肺,金旺而木衰,致目有白膜遮睛者。

64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滚水送下。或蜜丸亦可。

65 摘录

《异授眼科》

7 《幼科直言》卷五:连翘饮

71 处方

连翘、生地黄、陈皮、白芍(炒)、甘草、当归、花粉、黄芩、柴胡。

72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表症解,里症作,身有微汗而作渴,鼻干目红,耳窍不通,兼手足心热。

7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竹叶3片为引。

74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8 《玉案》卷六:连翘饮

81 处方

黄芩8分,黄连8分,黄柏8分,山栀仁8分,大黄8分,石膏8分,蝉蜕8分,牛蒡子8分,红花8分,升麻3分。

82 功能主治

热毒蓄内,痘不肯出齐。

8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加灯心30茎,水煎服。

舌上无苔,去大黄。

84 摘录

《玉案》卷六

9 《种痘新书》卷九:连翘饮

91 处方

连翘、牛子、防风、荆芥、炒芩、炒栀、虫退、赤芍、当归、柴胡、木通、车前、滑石、甘草。

92 功能主治

退热解毒。主痘后余毒,疽疖始发,红肿潮热。

9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弱者,加人参、黄耆。

94 摘录

《种痘新书》卷九

10 《麻症集成》卷三:连翘饮

101 处方

酒炒川连、酒炒川柏、连翘、石膏、黑栀、甘草、力子于、防风、荆芥、酒芍、当归。

102 功能主治

麻疹后发牙疳者。

103 摘录

《麻症集成》卷三

11 《得效》卷十九 111 组成

连翘、赤芍药、当归、荆芥、防风、牛蒡子(炒)、川芎、栀子、黄芩、瞿麦、木通、生干地黄、瓜根、麦门冬、粉草各等分。

112 主治

诸恶疮红赤,痛痒不定,心烦口干;及妇人血风,红斑圆点,开烂成疮,痒痛流黄水汁。

11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灯心20茎,水煎,不拘时候服。

114 制备方法

上锉散。

12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121 组成

连翘茎叶(新者)1两,生地黄2两,苍耳茎叶(新者)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鸡苏茎叶(新者)1两。

122 主治

因饵乳石发,心肺中热,鼻中衄血。

12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3合,不拘时候。未止再服。

124 制备方法

上锉碎,以水少许,都捣令烂,生绢绞取汁。

13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131 组成

连翘1两,山栀子仁1两,黄耆(锉,炒)1两,防风(去叉)1两,升麻1两,羚羊角(镑)1两,漏芦(去芦头)1两,甘草(炙,锉)1两,大黄(锉,炒)1两,枸杞根皮1两。

132 主治

痈疽发背疮肿,或已溃,或未溃。

13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空心温服。

13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拌令匀。

14 《万氏家抄方》卷六 141 组成

鼠粘子、连翘、当归、芦根、木通、石膏、瞿麦、车前子、蝉蜕、桅子、柴胡、黄芩、甘草。

142 主治

痘第五日,实热、胃热发斑。

14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水1钟半,加生姜1片,煎5分服。

15 《医学入门》卷八 151 组成

连翘1分,瞿麦1分,滑石1分,车前子1分,牛蒡子1分,赤芍1分,山栀仁半分,木通半分,蝉退半分,当归半分,防风半分,黄芩1分半,荆芥1分半,柴胡2分,甘草2分。

152 主治

小儿表里诸热;小儿痘疹14日时。

153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54 加减

如风热、痰热、变蒸热、肝热、大肠热、瘾疹热,加麦门冬;丹热、实热、血热、三焦热、小肠热,加大黄、灯心;麻痘热、温气热、已出未出症热,加紫苏、当归;余毒热、胎热、肺热、伤寒后、疮疹后余毒发热,加薄荷;项上生核作热、痈疖毒热,加大黄、朴消。

16 《白喉全生集》 161 方名

连翘饮

162 组成

连翘3钱,桔梗3钱,牛蒡3钱,僵蚕(姜汁炒)2钱,银花2钱,黄芩1钱,人中黄1钱,粉葛1钱5分,赤芍1钱5分,薄荷8分,皂刺3针。

163 主治

白喉热证尚轻,热邪尚在表者,初起白见于外关,或薄或小,淡红微肿,略痛,声音响亮,牙关连翘饮食稍碍,口干头闷目胀,舌苔与小便微黄。

164 连翘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古籍中的连翘饮 《丹台玉案》:[卷之六治痘总论秘诀]落痂余毒诀

如竹膜。色煤黑者。险也。有虚实寒热。实而热者。连翘饮主之。虚而寒者。方内加参。肉桂治之。治廨色亦然

《医宗金鉴》:[卷五痘疹心法要诀]收靥证治

毒气大盛之故也,须用大连翘饮以解之。(大连翘饮)连翘去心防风牛蒡子炒研荆芥黄芩当归蝉蜕柴胡滑石栀子赤

《医宗金鉴》:[卷五杂证门]□填

悴频频汗,胸高气促口唇红,肝盛泻青丸最效,裹热连翘饮堪行,因表防风升麻剂,□冷属阴用理中。[注]□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八·小儿科]赤丹

锋击刺遍身出黑血,以神功散涂之。查春田用大黄连翘饮而愈。又王国戚子,未弥月,阴囊患此,如前治之而愈

《痘疹心法要诀》:[卷一]收靥证治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栝楼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圣惠》卷十八:栝楼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圣惠》卷五十三:栝楼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栝楼丸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杨氏家藏方》卷八:栝楼丸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医心方》卷十二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75 加减 76 制备方法 8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医方类聚》卷一二四引《神巧万全方》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圣惠》卷六十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三因》卷九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普济方》卷一七九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栝楼丸 1 拼音

guā lóu wán

2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栝楼丸

21 处方

栝楼根(薄切)。

22 制法

用人乳汁拌蒸,竹沥拌晒,为末,炼蜜为丸。

23 功能主治

消渴小便多。

2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如弹子大,噙化;或丸如绿豆大。每服100丸,米饮送下。

25 摘录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

3 《圣惠》卷十八:栝楼丸

31 处方

栝楼根1两,黄连1两(去须),桑根白皮3分(锉),犀角屑3分,人参3分(去芦头),地骨皮3分,铁粉3分,黄芩3分,茯神1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3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热病,脾积热,口干烦渴。

3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小麦汤送下,不拘时候。

35 摘录

《圣惠》卷十八

4 《圣惠》卷五十三:栝楼丸

41 处方

栝楼根2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知母1两,人参3分(去芦头),黄芩半两,苦参半两(锉),土瓜根半两,赤茯苓1两。

4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消渴烦躁,小便不利。

4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45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三

5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栝楼丸

51 处方

栝楼根5两,黄连(去须)1两,浮萍草2两。

52 制法

上为末,用生地黄汁半盏,于石臼内木杵捣令匀,再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消渴。饮水不止,小便中如脂,舌干燥,渴喜饮。

5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栝楼根丸”。

5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6 《杨氏家藏方》卷八:栝楼丸

61 处方

栝楼1枚(大者,去瓤),天南星(炮)半两,半夏(汤洗7次)半两,细辛(去叶土)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当归(洗,焙)半两,寒水石半两,白矾半两。

62 制法

上件除栝楼外,余为末,入在栝楼内,用纸数幅紧裹,于饭上蒸2次后,却于新瓦上焙干,研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

63 功能主治

风热咳嗽,痰涎壅盛,头目不利,鼻塞不通。

6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生姜蜜汤送下。

65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八

7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医心方》卷十二 71 方名

栝楼丸

72 组成

栝楼根3两,铅丹2两,葛根3两,附子1两。

73 主治

消渴。日饮一石水者。小便不通。

7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饮送下,日3次,渴则服之。

75 加减

春、夏减附子。

7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医方类聚》卷一二四引《神巧万全方》 81 方名

栝楼丸

82 组成

栝楼根2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苦参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知母3分。

83 主治

消渴。四肢烦热,口干心躁。

8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清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牛胆汁为丸,如小豆大。

9 《圣惠》卷六十 91 方名

栝楼丸

92 组成

栝楼2枚(割去盔子),硫黄1两(锉碎),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猪牙皂荚1两(去皮,生捣碎)。

93 主治

积年肠风下血不止,面色萎黄,肌体枯悴。

9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以黄耆汤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散,入栝楼内,却以盖子盖之,用竹纤子扎定,以面厚裹,慢火烧面黄焦为度,候冷取出,重研令细,以软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三因》卷九 101 方名

栝楼丸

102 组成

栝楼(去瓤,取子炒香熟,留皮与瓤别用)、枳壳(麸炒,去瓤)各等分。

103 主治

胸痞,胸中痛彻背,气塞喘息,咳喘,心腹痞闷。

10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5丸,食后以热熟水送下,1日2次。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先取栝楼皮瓤研末,水熬成膏,和二物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普济方》卷一七九 111 方名

栝楼丸

112 组成

栝楼根、黄连(去须)、铁粉(细研)各等分。

113 主治

消渴。饮水绝多,身体黄瘦。

11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茅根汤送下,不拘时候。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铁粉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栝楼丸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三十九草部下]羊蹄根

疽,除热治风癣,或采多熬膏和蜜,或防风研末和丸,栝楼甘草酒吞,治前诸症尤妙。叶作菜茹,追小儿疳虫。子

《幼科概论》:外热内热辨

之;停痞者,和中丸加鳖甲、牡蛎消之;伏燥者,贝母栝楼散润之,伏火者,黄芩芍药汤加山栀、丹皮等清之;阴

《本草图经》:[草部下品之下卷第九]羊蹄

稠饧煎,更用防风末六两,搜和,令可丸大如梧子。用栝楼、甘草酒下三、二十丸,日二、三次,佳,谨按《诗·

《本草蒙筌》:[卷之三草部下]半夏

颗者摩水,敷蝎子螫人,涂上即愈。妇人产后晕绝,为丸塞两鼻中,能顷刻回苏。此扁鹊捷法。(谟)按∶《内

《幼科切要》:痫症门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是斋百一选方》卷八方之手拈散 31 组成 32 制法 33 手拈散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4 《丹台玉案》卷四方之手拈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手拈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百一选方》卷八方之手拈散 51 手拈散的别名 52 组成 53 功效主治 54 手拈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附注 6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五方之手拈散 61 组成 62 主治 63 手拈散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女科万金方》之手拈散 71 手拈散的别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手拈散的用法用量 75 附注 8 《医方类聚》卷一八人引《吴氏集验方》之手拈散 81 组成 82 主治 83 手拈散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手拈散 1 拼音

shǒu niān sǎn

2 概述

手拈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

3 《是斋百一选方》卷八方之手拈散 31 组成

延胡索、五灵脂、草果、没药各等分[1]。

32 制法

上药为细末。[1]

33 手拈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温酒调下[1]。

34 功能主治

《是斋百一选方》卷八方之手拈散主治心脾气痛[1]。

4 《丹台玉案》卷四方之手拈散 41 处方

草果 玄胡索 五灵脂 乳香 没药 沉香 阿魏各15克

草果5钱,玄胡索5钱,五灵脂5钱,乳香5钱,没药5钱,沉香5钱,阿魏5钱。

42 制法

上研为末。

43 功能主治

《丹台玉案》卷四方之手拈散主治瘀血凝滞所致的心腹腰胁疼痛。

心腹、腰胁、两肋疼痛,并瘀血凝滞。

44 手拈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6克,煮酒调下。

每服2钱,煮酒调送下。

45 摘录

《丹台玉案》卷四

5 《百一选方》卷八方之手拈散 51 手拈散的别名

游山方、顺气手拈散、游山散

52 组成

草果、玄胡索、五灵脂、没药各等分。

53 功效主治

《百一选方》卷八方之手拈散功在顺气宽胸,消胀定痛。主治心胃气痛,脾痛。

54 手拈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温酒调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56 附注

游山方(《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引《良方》)、顺气手拈散(《胎产新书》卷二)、游山散(《春脚集》卷二)。本方改为丸剂,名“手拈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6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五方之手拈散 61 组成

草果、玄胡索、五灵脂、没药、乳香各等分。

62 主治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五方之手拈散主治心脾气痛。

63 手拈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空心温酒调下。

6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7 《女科万金方》之手拈散 71 手拈散的别名

七情手拈散

72 组成

枳壳1钱1分,延胡索1钱1分,小茴香1钱1分,白芍药1钱,乳香1钱,没药1钱,甘草6分。

73 主治

《女科万金方》之手拈散主治产后七情所伤而致诸气不和,忽然心气痛不可忍者。

74 手拈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5 附注

七情手拈散(《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8 《医方类聚》卷一八人引《吴氏集验方》之手拈散 81 组成

大萝卜。

82 主治

《医方类聚》卷一八人引《吴氏集验方》之手拈散主治打扑磕伤,血聚皮不散。

83 手拈散的用法用量

以绢帛摊敷肿处。

84 制备方法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21 四圣丹的别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附注 3 《洞天奥旨》卷九 31 组成 32 主治 3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4 《外科启玄》卷十二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济阳纲目》卷七十二 51 组成 52 功效 53 主治 5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万氏家抄方》卷六 61 四圣丹的别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66 各家论述 67 附注 7 《普济方》卷九十八引《大全集》 71 四圣丹的别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用药禁忌 77 附注 8 《痘麻绀珠》卷十八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四圣丹 1 拼音

sì shèng dān

2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21 四圣丹的别名

四圣散、四圣膏、四宝丹

22 组成

珍珠35粒(犁尖铁器上煿微**,研),豌豆49粒(烧灰存性),头发(烧灰存性)。

23 主治

痘疮疔黑紫,头黑烂臭不可闻。

2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将儿在漫燠处安存,忌风寒秽气,先用簪尖平拨开疔口,将药絍入疔内,即时变为红白色,余疮皆起。又尝见疔痘者,但挑破出其黑血即愈,或挑开用口咂去黑血,或用绵裹指甲掐其黑血展去亦可,盖自疔破而毒气得散也。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搽面油胭脂调成膏子。

26 附注

四圣散(《本草纲目》卷二十四)、四圣膏(《赤水玄珠》卷二十八)、四宝丹(《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3 《洞天奥旨》卷九 31 组成

蜂房1个(净,全用,去虫,将食盐填于孔内,阴阳瓦焙干,为末),地龙(去泥尽,阴阳瓦焙干,为末)5钱,蜣螂(取米头者佳,阴阳瓦火焙干,为末)3钱,广木香末3钱,象牙3钱,乳香(去油)3钱,瓜儿血竭(净末)5钱,飞矾末3钱,槐子(炒黄为末)3钱,没药3钱,提净黄蜡8两(滚化)。

32 主治

痔漏。

3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清晨酒送下;如不能饮,清汤送下。

34 制备方法

用黄蜡烊化,入前药和匀为丸。

4 《外科启玄》卷十二 41 组成

牛黄1钱2分,朱砂8分,珍珠2分,儿茶1钱7分。

42 主治

疔毒。

4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用口嚼胭脂点之,均点上。内服保元汤加芎、桂。

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5 《济阳纲目》卷七十二 51 组成

槟榔1钱,大黄5分,牵牛5分,甘草(炙)4分。

52 功效

下虫。

53 主治

心疼。

5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加艾叶7片,水煎,入好醋少许服。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6 《万氏家抄方》卷六 61 四圣丹的别名

四圣挑疔散、四圣膏

62 组成

珍珠,豌豆(烧灰存性),血余(烧灰存性),2灰等分,冰片5厘。

63 主治

痘疔。

6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先将银簪拨开疔口,以药填入,即变红活。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油胭脂调成膏。

66 各家论述

《医方考》:珍珠能出毒止痛,二灰能烂毒化血,胭脂能利血拔毒,冰片能利窍行滞。

67 附注

四圣挑疔散(《医方考》)、四圣膏(《痘疹传心录》卷十九)。方中珍珠用量原缺。

7 《普济方》卷九十八引《大全集》 71 四圣丹的别名

地黄丸

72 组成

熟地黄(洗,锉,焙)、当归(洗,锉,焙)、玄参(洗,锉,焙)、羌活(洗,锉,焙,拣节重者)各等分。

73 主治

走注风及风气,四肢倦怠,不思饮食。

7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或温酒或盐汤食前送下。良久仍进饮食。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6 用药禁忌

忌猪、鸡、羊、热面、萝卜、猪、羊血。

77 附注

地黄丸(《普济方》卷九十八)。

8 《痘麻绀珠》卷十八 81 组成

绿豆、豌豆、赤小豆(各烧存性),珍珠(研细)2分。

82 主治

痘疮干燥,其根焦黑。

8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内服夺命散,外以本方涂之。

古籍中的四圣丹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痘疔黑陷(三十七)

而疔自退。疔退后,宜大进六气煎,或六物煎,外用四圣丹,以胭脂汁调点之。疔若大者,用银针挑破疮口,吸

《本草求真》:[上编卷七食物]豌豆

或黑坏而臭。或中有紫线。用此治无不效。(牛御史四圣丹。用豌豆四十九粒烧存性。头发灰三分。真珠十四粒

《奇方类编》:[奇疾方]痘中有疔

挑疔破,咂去恶血,以少许点之,实时变红活色,名四圣丹。(牛御史秘传方)《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卷三]调经种子

勿用冷水。取胶同煎药,用之最取元气,大补气血。四圣丹诸男妇诸虚百损,并宜服之。紫河车(一副洗净,新

《慈幼新书》:[卷四痘疮]见点三日诀

柴苓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柴苓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