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绛雪四时回文诗的鉴赏谁能帮我分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吴绛雪四时回文诗的鉴赏谁能帮我分析,第1张

  《春》:莺歌戏柳碧天晴 望日明

  莺歌戏柳碧天晴,柳碧天晴望日明。明日望晴天碧柳,晴天碧柳戏歌莺。

  《夏》:香荷翠叶滚珠凉 柳影长

  香荷翠叶滚珠凉,叶滚珠凉柳影长。长影柳凉珠滚叶,凉珠滚叶翠荷香。

  《秋》: 秋凋叶瘦菊黄洲 冷水流

  秋凋叶瘦菊黄洲,瘦菊黄洲冷水流。流水冷洲黄菊瘦,洲黄菊瘦叶凋秋。

  《冬》: 红梅傲雪逗寒风 喜酷冬

  红梅傲雪逗寒风,雪逗寒风喜酷冬。冬酷喜风寒逗雪,风寒逗雪傲梅红。

  附吴绛雪原玉: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连理回文诗春、夏、秋、冬各一首,但十字,成四韵。回文诗顺读连下四字,逆读连上四字,故成四韵。其春诗是世庙(嘉靖皇帝)首倡,御制盖是宫体,而夏秋冬则严(嵩)、夏(言)、李(春芳)三相依次应制者也。春诗曰: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日明。夏诗曰: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诗曰: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冬诗曰:红炉透炭炙寒冬,遇雪风。”c6c永康新闻网

  依此读法即得春夏秋冬四季连理回文诗各一首。承上所示,并将作者姓名分标其诗之题目下,云:c6c永康新闻网

  c6c永康新闻网

  春诗 嘉靖皇帝朱厚熜c6c永康新闻网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日明。c6c永康新闻网

  明日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c6c永康新闻网

  c6c永康新闻网

  夏诗 少师严嵩c6c永康新闻网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c6c永康新闻网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c6c永康新闻网

  c6c永康新闻网

  秋诗 少师夏言c6c永康新闻网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c6c永康新闻网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c6c永康新闻网

  c6c永康新闻网

  冬诗 少师李春芳c6c永康新闻网

  红炉兽炭积寒冬,炭积寒冬遇雪风。c6c永康新闻网

  风雪遇冬寒积炭,冬寒积炭兽炉红。c6c永康新闻网

  c6c永康新闻网

  最早记载此四季连理回文诗和君臣四人故事的就是这部《长安客话》,它成书于万历年间,此时去嘉靖未远,而蒋一葵又久居京城,资料来源比较可信。且君臣唱和,自是朝廷风雅之事,转眼传为美谈,而原诗便辗转抄录,不胫而走。此事全过程都发生在明嘉靖朝,这与相距百余年清康熙初年的吴绛雪何涉?此乃悖论,不合情理,这是一。c6c永康新闻网

  四季连理回文诗与坊本相较,文字除少数异文外,则几乎完全相同。异文是万历本“晓日”,坊本作“夜月”;万历本“兽”,坊本作“透”;万历本“积”,坊本作“炙”;万历本“遇”,坊本作“御”。其余文字音韵、格律皆完全相同。这是什么原因致此呢?不问可知,是出于同一祖本之故。祖本不是别的,就是《长安客话》,除了它,至今尚未发现同记此事的某种古籍,也许这就是唯一的一种,这是二。c6c永康新闻网

  记载这条资料的作者蒋一葵,字仲舒,号石原,明万历年间常州(今属江苏)人。官京师西城指挥使。著有《长安客话》、《尧山堂外纪》(现存世有明万历刻本,藏美国国会图书馆)、《尧山堂偶隽》、《唐诗偶语》(有碧琳琅馆丛书本)等多种。时人说他写作态度严谨,笔不妄下,他的著作可以“资文而襄治”。这可说是当代人记前朝事,应是绝对可信的,这是三。c6c永康新闻网

  四季连理回文诗这四位作者,都是历史上显赫的人物。春诗作者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即聪颖过人,“万机之暇,喜为诗文。尝改大学士杨一清诗句:‘爱看冰轮清似镜’,帝改为‘爱看金莲明似月’,一清疏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夏诗作者严嵩,字惟中,分宜(今属江西)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为历史上有名的奸相。所著《钤山堂集》“清丽婉弱,有风人之致。”(引书同上)秋诗作者夏言,贵溪(今属江西)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少师赋才敏捷,奏对应制,倚待立办。诗余小令,草稿未削,已流布都下,互相传唱。”(引书同上)冬诗作者李春芳,字子实,扬州兴化(今属江苏)人,生卒年无考。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第一。历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参与机务,居官持平谨慎,因善撰青词,为帝所激赏。隆庆初为首辅,称帝意,卒赠太师。上述这四个人的身份地位,总之,无论哪一方面都与四季连理回文诗内容相表里。而蒋一葵的记载眉目又清楚,绝不是空穴来风,何况他们一个是皇帝,三个是丞相,作者怎敢信口雌黄,自干罪戾?这是四。c6c永康新闻网

  最后还须以吴绛雪诗集作证。吴绛雪诗集现存最早的当是清道光壬寅年(1842)吴廷康序刻本。在此之前,有东阳王崇炳抄本(原为武义李氏藏书),即吴氏之祖本,现已佚失。另有民国初年永康石印本,然书名已改为《永康徐烈妇诗钞》。我曾持此两本对校,发现道光本有而石印本所无的即有题为《李蒙泉世兄从京师寄馆阁诗并惠回回锦玉如意》七律一首。两本文字互有异文,当以道光本为佳。因石印本后出,故新增有潘树棠《吴绛雪别传》和俞樾《吴绛雪年谱》以及若干名家题诗题辞,都是比较有文献价值的。然而纵观全集,根本没有发现这所谓吴绛雪的四季连理回文诗。她写的回文诗,是有,但不是它,而是收入卷末的《同心栀子图》,这才是吴绛雪竭一人之聪明才智独立创作完成的天才杰构。康熙壬子年(1672)吴绛雪在写给其妹素闻的信说:“惠贶频承,惭乏桃李,谨具玉镯二、香囊三、古镜一、镜箔一,箔上回文,乃鄙人所意为者。托六出之奇葩,表寸心之萦结。传苏家之锦字,稍约其文;视侯氏之龟纹,较畅其旨。命之曰:同心栀子图。”它体式宏伟,旨趣深沉,匠心独具,任人解读。可见此图的创作难度和所达到的水平,皆远在四季连理回文诗之上。自东晋苏蕙璇玑图后的一千六七百年间,仅吴绛雪一人而已。因此,即使吴绛雪不曾作过四季连理回文诗,也丝毫无损于一个天才女诗人的光辉,她在极其短暂的年华里,曾以自己清新俊逸的诗篇(有《六宜楼诗存》和《绿华草》两诗集传世),终于铸就了她作为才华横溢的女诗人的形象,长留在浙东这块古老土地的历史星空之上。c6c永康新闻网

什么时候才是夏天夏天在几月

春、夏、秋、冬称为四季。四季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划分: 一、天文学上:以春分(3月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1日前后)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二、中国古籍上:多用立春(2月4日前后)、立夏(6月5日前后)、立秋(8月8日前后)与立冬(11月8日前后)作为四季的开始。 三、气候统计上:因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7月份为最热月,故以阳历3月、4月、5月份为春季,6月、7月、8月份为夏季,9月、10月、11月份为秋季,12月、1月、2月份为冬季。这种四季的分法,较适宜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我市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此分法适用性差。 四、候温法:1934年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另一种分季方法。他以候(每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10℃以下作为冬季开始,稳定上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从10℃以下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从22℃以上稳定下降到22℃以下时,作为秋季开始。即:候平均气温≤10℃ 冬季;10~22℃ 春季;≥22℃ 夏季;22~10℃ 秋季,这种分季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和农业,故运用得较多。 如按上述方法,我市无明显的“冬季”。 四季划分指标: 候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 候平均气温大于22℃为夏季 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 候平均气温达到10℃,与桃花初开、杨柳抽青的日期大致相符; 候平均气温达到22℃,蝉鸣悦耳,是入夏的标志; 候平均气温降至22℃以下,作为夏去秋来的日期,是与燕子南归、秋天景象相吻合。 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冬夏各约四个月,春秋各约两个月,四季开始日期各地有差异。

夏季是什么时候

立夏(一般5月5日或6日) 5月初至8月初立秋之前(一般8月7 8日)

夏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8月中下旬就可以了!不知道说你是不是北方的,北方是这样的,9月份早晚有点凉可能要穿长袖的,短袖几乎没有人买了,我朋友也是出夜市的,所以我知道点!希望能帮到你!

一般夏天的时候刚刚天亮的时间是什么时辰???

360天气,每天都有日出日落的准确时间,定位城市就可以了

什么时候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什么时候是夏天了?

伏天是最热的时候,也是天气最阴晴不定的时候,立夏开始就算夏天,立秋结束

夏天最热是什么时候

夏至,大暑

夏季是指哪几个月

以阳历计算

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

天文学上以春分(3月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1日前后)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中国古籍上多用立春(2月4日前后)、立夏(6月5日前后)、立秋(8月8日前后)与立冬(11月8日前后)作为四季的开始。气候统计上,因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7月份为最热月,故以阳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这种四季的分法,较适宜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二十四节气是观察哪个天体制定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特有文化,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是一项已经被二千多年的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成就。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还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那么,中国的古人是如何制定二十四节气的呢?又为什么能制定得如此精确呢?

可惜至今仍有少部分

但是根据古籍中的史料记载,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根本不是按照八卦来制定的,而且跟伏羲的八卦没有任何关系。

在二千多年前的《尚书虞书尧典》中记载:(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可见,在上古的帝尧时期,中国的古人并不是利用八卦,而是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等天象,来制定节气历法并指导农耕的。

在古籍中,明确记载了制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斗转星移法、圭表测影法、黄赤交会法。

第一种斗转星移法,在战国时的楚国隐士鹖冠子所作的《鹖冠子环流》中,对于一年四季的制定依据,有这样明确的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这段记载就是说:如果在每天晚上观察北斗七星的话,就会发现:当斗柄指向东方时正是春天,当斗柄指向南方时正是夏天,当斗柄指向西方时正是秋天,当斗柄指向北方时正是冬天。

按照这个规律,就可以根据斗柄指向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来确定四个季节的中间日期,然后就可以制定二十四节气了。

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也证实了中国的古人,就是按照《鹖冠子环流》中的说法,来制定一年四季的,《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司马迁的意思就是说,北斗七星,相当于天帝的车子,在天球的中央运行,以掌控四方。人们要分别阴阳,明确一年四季,确立五行的对应关系,调整节气,确定十二个时辰,全部需要依靠这北斗七星。

被称为 “究天人之际”的《史记天官书》,被公认是我国最古老的综合类天文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全面系辞的天文学专著,对于司马迁的记载,是值得我们相信的。

那么,北斗七星为什么会随着不同的季节,指向不同的方向呢?

我们知道,北极星刚好就在地球北极的位置上,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地球的北极始终对着北极星。所以,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北极星永远是不动的。

北斗七星是北极星附近最亮的七颗星,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人们所看到的北斗七星和天上的群星,都是以北极星为中心而旋转的,地球自转了一周,在人们看来,就是北斗七星绕北极星旋转了一周。

由于地球上有白天黑夜,人们只有在晚上的时候,才能看见星星,在白天的时候,虽然人们看不见星星,但北斗七星依然绕着北极星在旋转。

按照这个原理,地球自转一周,就相当于北斗七星绕北极星旋转一周,只要每天在同一时刻看北斗七星,都应该在同一位置,指着同一方向才对,那怎么会在不同的季节里,北斗七星的位置和指向都会变化呢?

对于这个问题要这样理解,如果地球没有公转,始终在同一个地方自转,那就会在每一天的同一时间里,看到同一位置和指向的北斗七星。

但由于地球是在绕太阳公转的,如果从今天中午阳光直射的地方开始,当地球刚好自转一周的时候,太阳光却还没有直射到原来的这个地方上,还要再过四分钟,阳光才跟昨天一样直射到这个地方上,也就是说,地球在自转了一周之后,还要再转动一点点,才能让阳光再次直射到原来的地方。

我们现在的时间,是以两次阳光直射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的,也就是地球要自转一周再多一点点,到达了第二次阳光直射的地方才算24小时,对于我们来说的24小时,对于地球来说已经转了一周又多转了4分钟,所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其实只有23小时56分。

  二十四节气 是我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是我国古人观测天象,总结物候变化而订立的一种补充历法,数千年来被作为指导农事的重要指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节气概念: 立春 立夏立秋 立冬 合称为什么。

 二十四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节气。这四个节气合称四立。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交立春节气。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字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度。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度19分,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度47分。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关于“四立”的古籍记载

《周髀算经》卷下:“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后汉书·蔡邕传》:“一事:明堂月令,天子以四立及季夏之节,迎五帝于郊,所以导致神气,祈福丰年。”李贤注:“四立,谓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宋史·律历志一》:“求五行用事:各因四立大、小馀秒命之,即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

黑帝斯与波瑟芬-春夏秋冬的由来

大地女神狄蜜特的女儿春神波瑟芬有一天在开满鲜花的原野上,和她的朋友们一起玩著。

忽然她看到了一种奇妙的水仙花,这是一种艳紫和银色的花朵,远比她所见过的任何鲜花漂亮(注:这种水仙花其实是宙斯特意创造来帮助弟弟黑帝斯的)。

她偷偷走近,想伸手去摘,可是她还没摸到花儿,地底突然裂开一个深洞,从底下跳出一个人来,那人坐在一部由两匹黑马牵引的黄金战车里。

他就是冥王黑帝斯。他抓住波瑟芬的手腕,强拉她坐在身边,然后就硬带著哭哭啼啼的她下了地府。她的母亲狄蜜特找不到爱女,哭得死去活来。

她的耳朵尽管好像时时刻刻听到女儿的哭声,可是总看不到女儿的身影。

她像发了疯似的,到处去寻找可爱的波瑟芬。那年是全人类最悲惨难熬的一年。

地面长不出东西,种子不发芽,人类眼看就要饿死了。最后宙斯只好出面调停。他先后派了很多神去劝她息怒,可惜谁的话她都不听。

在没见到女儿之前,她决不让大地结出果实。宙斯知道他弟弟必须让步,於是他派遣荷米斯到阴间,要冥王交出波瑟芬。黑帝斯不得已,只好交出波瑟芬。她临行前,他交给她一小颗石榴子,要她吃下去。

知道能回人间的波瑟芬十分高兴,哪里想的到一但吃了地府里的东西,就非得再回来不可。

她吃了石榴子之后,就高兴的离开了,回到母亲身边。本来到处是一片枯黄的世界,现在又可以看到青枝绿叶了,这个世界,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不过波瑟芬因为在地府里吃下了那颗石榴子,所以,在一年中,四分之一的时间要在地府里度过。当她在地府里的时候,人间就是冬天,地上的草木都会枯萎。当她从地府回来的时候,春天就开始,地上的万物都欣欣向荣,富有生气。就因为这样,这世界上,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

吴绛雪四时回文诗的鉴赏谁能帮我分析

  《春》:莺歌戏柳碧天晴 望日明  莺歌戏柳碧天晴,柳碧天晴望日明。明日望晴天碧柳,晴天碧柳戏歌莺。  《夏》:香荷翠叶滚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