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时的兽医和巫医有什么关联?
我国是世界四大古医药起源地之一,又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而兽医则是兼顾二者的专门职业。随着畜牧业的生产和发展,原始的兽医活动成为时代所必需。
我国在很久以前就有兽医的活动。山东省博物馆陈列有大汶口文化遗存中发掘出来的骨针,共有大小不一的6枚。这些骨针一端尖锐,一端粗圆,并无针眼,骨锥长的14厘米,短的七八厘米,形似兽医用的圆利针。
考古专家认为,这些骨针是用家畜骨磨制成的,是畜牧生产的副产品,由此说明该时期以针刺治畜病是有根据的。
传说黄帝时期,有马师皇善治马病,曾用针刺唇下及口中,并以甘草汤饮之治愈畜病。事实上,兽医药物就是在人体用药的基础上,加上对动物的直接观察而开始被应用的。从《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可知,我国在古代便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医疗经验。如该书中指出:东方的砭石,南方的九针,北方的灸疗,西方的药物等,这些都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就地取材治疗畜病。并对原始兽医药因地制宜、防治家畜疾病,也曾产生过影响。
夏商时期,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由于人们这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自身疗病经验,所以就把治病人的经验借鉴到医治病畜的活动中。
这一时期,出现了巫和医同时存在的现象。在古代,巫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被认为是通天彻地的人。战国以前,医被操于巫之手,医、巫不分,巫就是医,医就是巫。因此,“医”字从“巫”而作“毉”,又以“巫医”为称,因为巫本掌握有医药知识,并常采药以用,特以舞姿降神的形态祈福消灾,为人治病。
巫之为人治疗疾病,由来已久。宋代李昉等学者奉敕编纂的类书《太平御览方术部二医一》,曾经引用记载上古帝王、诸侯和卿大夫家族世系传承的史籍说:“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之医。”巫咸是占卜的创始者,尧帝的大臣,他凭借高超的方术为舜帝治病。
远古时期的巫医是一个具有两重身份的人,既能交通鬼神,又兼及医药,是比一般巫师更专门于医药的人物。殷周时期的巫医治病,从殷墟甲骨文所见,在形式上看是用巫术,造成一种巫术气氛,对患者有安慰、精神支持的心理作用,真正治疗身体上的病,还是借用药物,或采取技术性治疗。
巫医的双重性决定了其对医药学发展的参半功过。到后来的春秋时,巫医正式分家,从此巫师不再承担治病救人的职责,只是问求鬼神,占卜吉凶。而医生也不再求神问鬼,只负责救死扶伤,悬壶济世。
河北藁城商代遗址中发掘出郁李仁、桃仁等中药证明当时巫和医是并存的。甲骨文中还有一些象征去势的字,表明殷商的畜牧生产已对家畜产品作品质的改进。
商代的兽医已利用青铜针、刀进行外科手术。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牛,鼻中隔上穿有小孔,表示已发明了穿牛鼻技术。
骨针
动物医学 动物诊疗师 兽医是指给动物进行疾病预防、诊断并治疗的医生。具体说来说,兽医是利用医学方法促进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水生动物)机体与微生物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一类工作者。给动物进行疾病预防、诊断并治疗的医生。狭义的兽医工作对象为人工饲养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兽医按工作分工可以分为:执业兽医(动物诊疗)、官方兽医(动物防疫执法)和兽医研究者。
维护动物健康、保证畜牧安全、指导畜牧生产、保障食品安全、控制人畜共患病、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岗位职责
1、宠物医生岗位职责
(1)针对宠物进行医学检查、书写病历、记录病案;
(2)对宠物实施化验、影像、穿刺技术以及其他诊断程序,并对化验和检查报告及结果进行分析,作出诊断,确定并实施宠物医疗方案;
(3)利用必要的医疗设备、器械、药物、输氧、补充营养物质、输血、替代治疗等手段治疗宠物疾病;
(4)对宠物疑难病例进行会诊或转诊;
(5)观察宠物术后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隔离感染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病的宠物,采取预防措施并及时上报疫情;
(7)开展宠物疾病诊疗技术的研究。
2、畜牧兽医岗位职责
(1)管理动物的日常防疫防病以及饲养管理、配种繁育;
(2)从事动物的诊断,治疗,手术;
(3)指导饲养员对牲畜科学饲养;
(4)开展牲畜疾病以及疾病诊疗技术的研究。
职业范围
1、管理动物的日常防疫防病以及饲养管理、配种繁育;
2、从事动物的诊断,治疗,手术;
3、指导饲养员对牲畜科学饲养。
在我国许多古籍中,都有关于生物资源保护的记载。
比如:《尚书》、《史记》、《孟子》中说,舜命伯益为“虞”,就是掌管山泽草木鸟兽虫鱼的官员,伯益曾放火将一些山林烧毁,以赶走毒蛇猛兽;
《禹贡》则记载了大禹在治理洪水时,也曾大规模砍伐树木;
《诗·大雅·皇点》中还记载周人在古公亶父时期,百姓砍除树木,营建居住点和毁林开荒的情况。
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发生这种向自然获取资源的情形是必然的,并且可能延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由于人们对森林及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的情况日趋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我国古时的兽医和巫医有什么关联?
本文2023-10-16 02:47: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5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