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内隐藏着什么秘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4收藏

敦煌莫高窟内隐藏着什么秘密?,第1张

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和壁画组成的综合艺术,它又有什么秘密呢?

1、谁在经营莫高窟

大部分人对莫高窟都有这样疑问是莫高窟究竟是何人所建?为何而建?

仔细观察每一个石窟,会发现他们的开凿结构大都相同,“前甬道,后洞窟”,在每一个甬道两侧的墙壁上都有人物绘画,他们就是供养人——出钱开凿这个洞窟的人。洞窟内供奉有佛像,绘制了经变图,目的就是供养菩萨为家族祈福。由此可见莫高窟其实是民间自发进行开凿的产物,是各朝代达官显贵们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2、穿越时空的历史画卷

莫高窟从公元366年开凿,到元代才停工,历经那么多朝代,而可开凿洞窟的地方就只有这些,以至于后人会在前人的洞窟内覆盖或者铲掉原先的壁画,重新绘制。

现在看到的壁画其实就是一本艺术的编年史,不同的画风,不同的造型,不同的文化都汇聚一堂。在这个舞台上,时隔千年的艺人竟然可以同台竞技,如此神奇的事情只有在莫高窟才会发生。

3、神秘的九层楼

整个莫高窟,基本都是沿山壁开凿的原始洞窟,唯独在北面有一个九层楼的建筑,特立独行。它就是编号为96号的洞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窟内有尊弥勒大佛又称“北大像”,建造于武则天上位那年。这尊佛像和普通的弥勒佛造型完全不同,两腿下垂呈倚坐之势,双目俯视,一手上扬,一手平伸,体形饱满圆润,气度庄重神圣。仔细端详更觉得有一种母仪天下的感觉,完全就是武则天的化身。

4、孙悟空的原型竟然是他

在莫高窟你可以找到很多传说事物的真实原型,形如嫦娥一般婀娜的飞天,造福众生的九色神鹿、最后竟然还有陪伴唐僧西天取经的孙悟空。下图中的那个长相似猴的人就是孙悟空的原型——石磐陀,因为他是胡人所以毛发比较浓密看着像毛猴一般。他曾经是一个杀人越货的强盗,经过唐僧的教化终于迷途知返,成为了他的第一个弟子,并且帮助唐僧成功穿越荒漠躲避官府的通缉。这些在《大唐西域记》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5、三兔共耳 

三兔莲花藻井图中,三只兔子排成一个三角形,永无止境地绕着圈子,追逐彼此。两两相邻的兔子分别共用一只耳朵。 

那为什么它们要共用耳朵呢?三只是因为道家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三在中国古代有无限之意,而兔子有多子的寓意,三只兔子则代表了人们多子多福与长寿的美好愿望。又佛教强调因果轮回认为:这三只兔子分别代表着“前世”“今生”与“来世”,寓意前世、 今生与来世是无限循环着的。 因此,三兔开始共耳。中国传统文化、佛教文化与其他文化结合的三兔共耳图诞生了。

如果说以前关于敦煌的纪录片是在展现一卷宏大的历史画卷,那么《敦煌:生而传奇》则有点像说书人,它没有将目光聚焦于整座城市的人文历史,而是抑扬顿挫地讲述了一个个敦煌人的传奇故事。

该片特色鲜明而新颖,画外配音是冯小刚,不像专业播音员有着沉稳华丽的腔调,而是带着独特的沙哑和风霜,还掺杂着一点“京味儿”,一下子拉近了跟观众的距离。

82qk

该片讲述从大汉到晚唐时期众多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探究敦煌如何从一个偏僻的边陲小镇变成国际商业枢纽、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和宗教中心之一,并解读它成为丝绸之路著名节点、世界文化遗产之地的原因。

一直以来,谈及古代王朝,有一种负面评价,即“暴秦、烂汉、脏唐、弱宋、丑明、奴清”。所谓脏唐,一定程度说的是唐朝男女关系的过于开放,比如李治娶了李世民的妃子武则天,李隆基抢了儿子的媳妇杨玉环等,但这些是上层社会的乱搞,历朝历代都不干净,比如元清贵族的很多婚娶陋习,比唐朝要脏的多,因此关键要看民间风气如何。

那么,唐朝民间到底又开放到什么程度呢?敦煌发现一座遗址,解开了真面貌,这种开放的程度,让现代人可能都要瞠目结舌,以至学者感慨唐朝太开放了,令人感觉不可思议。

1900年,在甘肃敦煌市(如今酒泉下辖县级市)的莫高窟里,道士王园箓发现于莫高窟17窟藏经洞遗址,随后发现了大量唐代古籍文物。可以说,敦煌出土的古籍,每一本都令人动容,是无比珍贵的资料。让人遗憾的是,其中很多被王园箓贱价卖给了英法德日美等欧美文物贩子,导致中国敦煌文书大量遗失。

不过,幸运的是,莫高窟中还有大量文书没有被发现,从而逃过一劫:1944年在莫高窟土地祠塑像中,1965年在莫高窟122窟窟前又续有发现,发现了大量唐朝经典古籍。除了经史子集之外,还有唐朝官方文书、私人文书等(如契约、诉状、籍册、书仪等),给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珍贵资料。

其中,有一些资料极为有趣,反应了唐朝男女开放的程度,至今读来仍让人感慨万千。

众所周知,在近代恋爱自由之前,人们一直认为,中国人的婚姻是由长辈意志、政治捆绑或门当户对的经济条件等决定,根本不可能存在“情感对婚姻”的重要性。真若离婚,也只是男人一纸休书,让女人从此声名狼藉,女人很难主动离婚。

然而,从敦煌文书中却可以看到,当夫妻感情不和时,无论哪一方都有权提出离婚,这就是所谓唐朝的“和离”。而且,这种“和离”之后,女人不会受到社会道德、官方法律等歧视。所以,“和离”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敦煌文书中,就有十余件唐朝离婚文书,比如离婚文书名称为“放妻书”“夫妻相别书”或“女人与丈夫手书”等。

在《留盈放妻书(年代不详)》中,先讲述了夫妻感情很好,所谓“生前相守抱白头,死后要同于黄土”,但很快就出现婚姻危机,“何期二情称怨,互角憎多”,于是在乡老见证之下,夫妻双方解除婚姻,“夫则任娶贤女”、“妻则再嫁良媒”,立契为证,从此互不干扰。

唐朝较为平等的婚姻关系,折射出的是社会风气和两性关系的开放。敦煌文书中的记载,也佐证了这一点,唐朝男女关系的确比较开放。

《敦煌乡百姓康汉君状》是一诉状,讲述的是敦煌乡康汉君,向官府申诉,自己弟弟被吐谷浑人掠走,希望官府主持公道,将弟弟找回来。从这一点来看,唐朝官府还是很有威望的,也为百姓做过实事,所以康汉君才会申诉。

康汉君的这个弟弟,到底是什么人呢?其实,只是一个不知父亲是谁的“孽子”!原来,康汉君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却“不守妇道”“寡居生子”,由此生下了弟弟。

让人无语的是,关键诉状中有这么一句话,揭示出康汉君母亲的荒唐生活:“阿娘不知共谁相逢”!如果康汉君母亲只与一两个男人共度云雨,自然能知道孩子父亲是谁,关键是太多了,所以“不知共谁相逢”。

敦煌乡的一介村妇,都能这么放得开,而且还被社会所接受(诉状中正大光明写了出来),可见唐朝开放程度,绝对令人惊叹。如果放眼整个大唐,又何等旖旎?

除此之外,敦煌文书中还有一些开放记载令人叹为观止,就如同现在的男女关系秘籍。

敦煌文书《攘女子婚人述秘法》中,不仅有女子如何取悦丈夫,还有男子如何取悦妇人,或者如何泡妞,甚至还有更直白的秘诀——男女如何私通的各种土法,比如:

凡男欲求女妇私通,以庚子日,书女姓名封腹,不经旬日,必得;凡男欲求女私通,以庚子日书女姓名烧作灰,和酒服之,立即效验。

或许因为世道太乱,世人太开放,所以敦煌这个小地方,竟然也流传了“反外遇”的秘籍,就是如何判断妻子出轨的办法,与如今高明的情感文章几乎没什么区别,比如:

知妇人造事有外夫者,取牛足下土,着饮食中与妇人吃,时令夜间唤外夫名字;妇人别意,取白马蹄中土,安妇人枕下,勿使人知,睡中自道姓名。

对于大唐而言,敦煌尽管是沟通西域的要道,但总归只是一个小地方,但就是这样的小地方,甚至村民却都有如此精彩的生活,可想而知大唐的开放程度了,绿帽子可能满天飞吧。

或许正因如此,所以唐朝人才对李隆基夺儿子媳妇的行为见怪不怪,才对李治迎娶李世民妃子武则天的行为极为包容,玄奘徒弟辩机才敢私通高阳公主(房遗爱妻子),才会出现鱼玄机这样的情欲女皇这一切,都是因为唐朝社会太开放了!相信唐朝人穿越到了现代,会非常快的适应这里的情感世界吧。

所以,别总以为中国人情感含蓄,只是他们没有读懂大唐王朝而已。

避难说,曹氏封闭说,宋绍圣说,废弃说,书库改造

一、避难说。

认为这么多经卷和遗书被藏于石室中被封闭,是莫高窟的僧人为躲避战乱,使经卷遗书免于战火而存放的。这种说法最早,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但在具体封闭时间上又各不相同。

最有代表性、较普遍的说法是,宋初西夏人占领敦煌之前,千佛洞下寺的僧人为躲避战乱,临走前便把经卷、佛像、杂书等藏入洞内封闭。待战乱过后再回来启用。谁知这些僧人一去不返,杳无音讯,此洞便成为无人知晓的秘密。

又有一种说法把封闭时间定为宋绍圣年间(1094~1098),认为藏经洞的封闭与伊斯兰教的东传有关。当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哈拉汗王朝向宋朝要求出兵攻打西夏。宋朝表示赞同。这一消息传到敦煌,佛教徒们惊慌失措,恐惧万分,便采取保护措施,将千佛洞的经卷、佛像、文书全部集中堆放过石室封闭,免受其害。

还有宋皇佑之后(1049年)说,曹氏封闭说,元初说,元明之际说等,均为逃避战乱说。

二、废弃说。

认为这些经卷遗书都是当时敦煌僧众抛弃无用的废品。因佛经众多,为尊重佛法佛典,这些用过的经品既不能丢弃,也不能烧毁,只好用这个石室封存起来。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逃避战乱的说法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这是因为藏经洞内没有整部大藏经和其他珍贵物品,大多是残卷断篇,夹有不少疑伪经,甚至还有不少错抄的废卷和涂鸦之杂写,乃至作废的文书与过时的契约等等。在藏经洞封闭时,即曹宗寿当政时期(1002~1O14),敦煌僧侣已向内地请求配齐了大藏经。并向朝廷乞求到一部金银字大藏经,还有锦帙包裹、金字题头的《大般若经》。如果是避难,那么这些珍贵的东西理所当然应该珍藏于石室中。为什么整部大藏经没有被收藏反而收藏的是残经破卷?因此,其真正的原因并不是为了避难,而是这些东西在当时实在没有实用价值被废弃了。

三、书库改造说。

持这种说法的学者认为,大约公元1000年左右,折页式的经卷,已从中原传到敦煌。因阅读、携带方便,受到僧侣们的青睐。因此,将藏书室使用不便的卷轴式佛经以及许多杂物一并置于石室封闭。

以上有关藏经洞的封闭时间和原因,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迄今仍无定论,有待进一步挖掘旁证资料,解开藏经洞封闭之谜。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的在敦煌西北长城下才发现了一封在一千七百年前写的信,那是一个叫米薇的粟特女子写的。信的原文是这样的:“我的丈夫纳奈德……我感到自己生活得很糟糕,很凄惨,我觉得我自己已经死去了!我一次又一次的给你写信,但从来没收到过你哪怕一封回信,我对你已经彻底失去了希望,我遵从你的命令来到敦煌,我没有听从我母亲的话,也没有听从我兄弟们的意见,一定是我遵从你命令的那天惹恼了诸神,我宁愿嫁给猪狗,也不愿做你的妻子。我所有的不幸就是:为了你,我在敦煌等待了三年。”

米薇是个聪明美丽的女子,上过学堂,识文断字。

她出生的地方叫撒马尔罕,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在当时,是罗马与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异常繁华。

撒马尔罕商人奔波行走于丝绸之路,他们高鼻、深目、多须的形象,留在敦煌洞窟的壁画上。

而米薇,要不是百年前英国学者斯坦因在敦煌附近的烽燧意外地发现了那些信,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她———这样一位痴情而坚毅的女子。

永嘉二年6月22日的夜晚

我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起身

决定再写一封信

我亲爱的丈夫纳奈德

我一次又一次给你写信

但从未收到过你的一封回信

“这种凄惨的生活,让我觉得我已经死了。我一次又一次地给你写信,但从未收到过你的哪怕是一封回信。我对你已经彻底地失去了希望,我所有的不幸就是,为了你,我在敦煌等待了三年……”

我在敦煌等待了三年

那天晚上我并不知道

我的丈夫永远也不会收到这封信

因为信使在去往

撒马尔罕的路上被黑风沙吞没

他死在了玉门关边上

在厚厚的黄沙之下

百年前英国学者斯坦因在敦煌附近的烽燧意外地发现了那些信,她的信与其他7封商务信件一起,在公元312年的某一天,被遗落在沙漠深处的烽燧里。

那位策马从敦煌向撒马尔罕奔去的信使,途中遇到了什么意外,已经是个永远的谜,可以推测的是,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在意外发生时,他将叠成10厘米长、3厘米宽、用丝带细心捆扎的8封信,藏在了遮风蔽日的烽燧里。

历史学家们从7封商务信件中看到了中世纪丝路的繁盛,当时的物价,中原的战乱……

对于米薇,这封遗落的信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它同三年来的每一封信都一样,有去无回

今天我们知道,她的信全部写给了沙漠。沙漠忠实地保存了她的笔迹与情感,耐心延长了她的等待,直到有一天穿越时空,来与我们相遇。

此刻,这封写于1700年前的信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敦煌莫高窟内隐藏着什么秘密?

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和壁画组成的综合艺术,它又有什么秘密呢?1、谁在经营莫高窟大部分人对莫高窟都有这样疑问是莫高窟究竟是何人所建?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