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是什么植物(认识茱萸的基本特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4收藏

茱萸是什么植物(认识茱萸的基本特点),第1张

“茱萸”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食物调料和防腐剂,也是传统中药,古人还认为它有辟邪除害作用,文人墨客题咏颇多;然而,由于茱萸在不同典籍中有不同的名称,历代本草对“茱萸”衍生的“吴茱萸”和“食茱萸”长期混淆不清,加之后来又出现了多种名字带有“茱萸”的植物,所以,“茱萸”到底指哪一种植物,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今天我就五种名字中带有“茱萸”的植物进行简述,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

吴茱萸:是一个通称,学名为Euodiaruticarpa(AJussieu)Bentham;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芸香科吴茱萸属小乔木或灌木。产于我国秦岭以南各地,野生或栽培,野生者通常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疏林或灌丛中,阳坡多见,多地有人工栽培。高度在5米以下,枝条暗紫红色,有锈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5-11片,叶片纸质,两面有毡状毛,有油点;

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朵萼片和花瓣均5个,4-6月开花;

果序宽大,果实密集或稀疏,暗紫红色,有大油点,种子圆球形,褐黑色,光亮,8-11月果实成熟。

它的嫩果经过泡制晾干后为传统中药吴茱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有驱虫作用。

山茱萸:这个名称来源于《神农本草经》,学名为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乔木或灌木;产于我国山西、陕西、甘肃及以南部分省区,野生或栽培。高度在10米以下,树皮灰褐色,小枝无毛;单叶对生,叶片纸质,叶脉弓形内弯;

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萼片4个,花瓣4个,雄蕊4个,3-4月开花;

核果长椭圆形,果皮肉质,红色,果核骨质,9-10月果实成熟。

其果肉称“萸肉”,药用,为收敛强壮剂,有补肝肾止汗功效。

食茱萸:它是一个别名,出自《台湾植物志》,在《中国植物志》中正式中名叫椿叶花椒,别名还有樗叶花椒、满天星、刺椒、_钉刺等;学名为ZailanthoidesSiebetZucc;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芸香科花椒属落叶乔木;产于我国长江以南除江苏、安徽外的各省区,通常生长在山地杂木林中。高度在15米以下,树干有鼓钉状基本膨大长3毫米左右的锐刺;花序轴和小枝顶部散生短直刺;

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11-27片,叶边有明显裂齿,叶片有明显油点;

花序顶生,多花,萼片5个,花瓣5个黄白色,8-9月开花;

__果分果瓣浅红褐色,干后灰色或棕灰色,10-12月果实成熟。

它的根皮、树皮药用,有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散瘀功效,在一些地方把它的干燥树皮、根皮叫“海桐皮”。

草茱萸:是正式中名,学名为Chamaepericymenumcanadense;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山茱萸科草茱萸属多年生草本;产于我国吉林长白山针叶林下。株高17公分以下,根状茎细长,爬生,直立茎纤细,少分枝,浅绿色,无毛;单叶对生或6片生于枝顶,叶片纸质,倒卵形或菱形,叶边全缘,侧脉3对,叶柄短;

伞形状聚伞花序顶生,总苞片4个,白色,花瓣状;花小,白绿色,花萼筒倒卵形,有裂片4个,花瓣4个,雄蕊4个,8月开花;

核果圆球形,红色,直径5毫米。

蜜茱萸:为正式中名,学名为Melicopepatulinervia(MerretChun)Huang;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芸香科蜜茱萸属灌木;产于我国海南,生长在海拔900米左右的坡地疏林中。高度在3米以下,植物体无毛;单叶对生,单小叶,无翼叶,叶片纸质,长圆形,叶边全缘,叶片油点细小;

聚伞花序,花青白色,萼片和花瓣均4个,雄蕊8个,3-4月开花;

__果成熟分果瓣常1-2个,很少4个,果皮有网纹,种子椭圆形,蓝黑色,光亮,9-10月果实成熟。

以上就是五种名字带有“茱萸”的植物概况,至于古籍中的“茱萸”究竟是哪一种植物,欢迎讨论。

在当今的时代,有很多人都喜欢吃辣甚至是无辣不欢。在古代有一种植物是不仅是辣味的祖先能够治病,防止瘟疫,人们在重阳节的时候都会用到它。那就是:茱萸。茱萸是一颗红色的果实,味道偏辣。一般在做菜的时候放入一点能够烹调入味,味道很特别。所以古人就给起名为:“茱萸”,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越椒。根据古书上的资料记载:“茱萸是属于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目植物。”而且茱萸分为三类分别是:“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在这三种茱萸中,在饭桌上最受人们欢迎的是吴茱萸。吴茱萸因为经常在饭桌上和花椒、生姜放在一起作为香料,称之为“三香”。其他的两种茱萸:山茱萸、食茱萸。是作为中药材来供人们使用。那茱萸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作用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茱萸里面含有辣味的辣椒素。

其实茱萸里面所含有的辣椒素,其实就是由血清素、吗啡、可卡因、长春碱、马钱子碱,这些元素所组成人体可食用的辣椒素。这种可食用的辣椒素,吃了以后能够让人脸红线条、肠胃加速运动。在短时间内能够刺激人的大脑,产生兴奋的感觉。就跟体内的多巴胺浓度突然升高是一个道理,这也就是为啥人家说吃辣能够开胃,能够心情好。

二、与民俗有关。

和重阳节有关的诗句很多,但是最耳熟能详的应该就是这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就是重阳节和茱萸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自此之后就有了重阳节。古代的文学家在《西京杂记》里记载,在汉朝宫廷里,不管是宫女还是君王在九月九日那天,都要把茱萸插在头上,还吃着特有的糕点甜糕、喝着菊花酒。所以重阳节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茱萸节”。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萸黄连的炮制方法 4 萸黄连的性状 5 萸黄连的质量要求 6 黄连的性味归经 7 黄连的功效与主治 8 萸黄连的炮制作用 9 黄连的炮制研究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0 萸黄连的贮存方法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吴萸连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萸黄连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萸黄连 已经自动替换为 吴萸连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wú yú lián

2 概述

吴萸连为黄连的炮制品,方法为吴茱萸炙。黄连的炮制唐代已有,见《千金翼方》。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1]。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吴萸连色泽黯**,味苦,略带吴萸的辛辣味,吴茱萸能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1]。

3 吴萸连的炮制方法

唐代有润切和熬(炒)(《千金翼方》)法[1]。

宋代炮制方法有较大的发展,除沿用唐代的炒法外,还出现了微炒(《太平圣惠方》)、炒焦(《博济方》、制炭(《史载之方》)、酒炒(《扁鹊心书》)、酒蒸(《丹溪心法》)、姜炒(《旅舍备要方》)、蜜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蜜泔制(《小儿药证直诀》)、麸炒(《圣济总录》)、吴茱萸制(《圣济总录》)、巴豆制(《小儿卫生总微方论》)等炮制方法,炮制程度也有“炒令稍焦赤色”、“烧存性”等要求[1]。

元代增加了土炒(《丹溪心法》)、童便制(《原机启微》)等方法[1]。

明清以后又增加了醋制、盐制、乳制、朴硝制、干漆制(《蒙筌》)、茱萸益智制(《医学纲目》)、黄土姜酒蜜制(《本草汇》)、胆汁制、槐花炒(《景岳全书》)、酒萸制(《增补万病回春》)等[1]。并对其炮制目的有较多阐述,如“黄连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火,则以猪胆汁浸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研细调水和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茱萸汤浸炒;治血分块中伏火,则以干漆末调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研细调水和炒”(《本草纲目》)[1]。“白痢加茱萸炒,赤痢用湿槐花炒,去槐花”(《先醒斋广笔记》)[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酒炙、姜炙、吴茱萸炙等[1]。

黄连片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1]。

吴萸连的炮制方法为: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稍闷润,待药液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1]。

每100kg黄连片,用吴茱萸10kg[1]。

4 吴萸连的性状

黄连片为不规则的薄片或碎块,周边黯**,粗糙,富有残存细小须根,片面**[1]。质坚硬,气微,味极苦[1]。

吴萸连色泽黯**,味苦,略带吴萸的辛辣味[1]。

5 吴萸连的质量要求

黄连总灰分不得过50%,含小檗堿以盐酸小檗堿(C20H17NO4·HCl)计,不得少于36%;吴萸连总灰分均不得过40%[1]。

6 黄连的性味归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中药大辞典》: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

《中华本草》: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

《吴普本草》:"神农、歧伯、雷公:苦,无毒、李氏:小寒。"

《汤液本草》:"入手少阴经。"

《本草经疏》:"入手少阴、阳明,足少阳、厥阴、阳明、太阴。"

《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7 黄连的功效与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

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吴萸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中药炮制学》:

黄连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1]。如治热毒壅盛、高热烦躁及痈疽疔疮的黄连解毒汤(《外科正宗》);治气血两燔的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痢泄泻的白头翁汤(《伤寒论》)[1]。

酒炙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1]。如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黄连天花粉丸(《证治准绳》)[1]。

姜炙黄连其苦寒之性缓和,止呕作用增强[1]。如治湿热中阻,胃失和降,呕吐,泄泻的香姜散(《证治准绳》);治脘胁疼痛,嗳气吞酸,大便热泻的萸连丸(《四川省药品标准》1983年)[1]。

吴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1]。如治积滞内阻,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的大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

《中药大辞典》:黄连具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的功效。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中华本草》:黄连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

《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名医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本草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

《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

《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8 吴萸连的炮制作用

黄连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1]。如治热毒壅盛、高热烦躁及痈疽疔疮的黄连解毒汤(《外科正宗》);治气血两燔的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痢泄泻的白头翁汤(《伤寒论》)[1]。

吴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1]。如治积滞内阻,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的大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

9 黄连的炮制研究

黄连中含有小檗堿,黄连堿,掌叶防己堿,药根堿,甲基黄连堿,木兰花堿等[1]。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实验表明,黄连切制时,宜在水温较低时进行,并尽量减少在水中的浸润时间,否则损失药效[1]。目前实际应用中,黄连多在用时捣碎,以避免在切制过程中成分的流失[1]。

黄连经酒、姜汁、吴茱萸汁炮制后,主要化学成分小檗堿、巴马汀、药根堿含量均无明显变化[1]。但也有报道证明,随着炮制温度升高,黄连中小檗堿含量有所降低,但炮制又可提高小檗堿在水中的溶出率[1]。生黄连中小檗堿的溶出率为5817%,酒、姜汁、吴茱萸炮制后溶出率约为85%,说明炮制对小檗堿在煎液中的溶出率有促进作用[1]。但也有报道与上述结论不同,认为吴萸连水煎液中总生物堿含量比生黄连水煎液降低868%,小檗堿降低1935%,巴马汀降低345%,认为这与吴茱萸汁制后降低黄连寒性的传统认识相一致;黄连用不同方法炮制后,小檗堿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黄连炭最为显著;但黄连拌酒晾干后,盐酸小檗堿含量比其他加热酒制法炮制品及生品含量增高;黄连以不同用量的白酒、黄酒炙炒后,对黄连盐酸小檗堿含量影响不大,但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却明显高于生品;微量元素Mn、Ca、Zn煎出率酒炙品也明显高于生品[1]。因此推论炮制加酒量和加热温度对黄连中生物堿含量及溶出率均有影响[1]。

黄连在加热过程中,可生成一种红色小檗堿型生物堿——小檗红堿[1]。生药加热到130℃、1小时,或180℃、20分钟时开始生成,其含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小檗堿相应减少[1]。加热也能使掌叶防己堿、药根堿等发生结构变化[1]。提示要注意研究黄连加热与质量变化的关系[1]。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研究表明,小檗堿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有解热、抗炎、抗溃疡、利胆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降低血糖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有保护作用[1]。黄连经酒、姜汁、吴茱萸汁炮制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且均出现了炮制前未有的对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1]。此外,黄连经姜汁制后对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增强,并优于其他炮制品[1]。

10 吴萸连的贮存方法

目录 1 拼音 2 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医统》卷六十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吴茱萸煎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吴茱萸煎 1 拼音

wú zhū yú jiān

2 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医统》卷六十 21 组成

吴茱萸半两,寒水石3钱,黄柏2钱,樟脑半两,蛇床子半两,轻粉1钱,白矾3钱,硫黄2钱,槟榔3钱,白芷3钱。

22 主治

肾囊湿疮。

23 吴茱萸煎的用法用量

先用吴茱萸煎汤洗,麻油调搽。

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吴茱萸煎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二妇科心镜(上)]通用方论

》云∶男子宜熟,女子宜生,以其行血,合用生者)上煎法及加减法并见《螽斯广育》卷中。(《局方》)四君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前阴十证]病机

三分)上为末,干掺上。避风湿冷处坐卧。(丹溪)吴茱萸煎治肾囊湿痒。吴茱萸(半两)寒水石(三钱)黄柏(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霍乱

乌头(水泄寒利,半生半炒丸服。)艾叶(泄泻,同吴茱萸煎服。同姜煎服。)莨菪子(久泄,同大枣烧服。)菝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果之四]吴茱萸

苦酒调涂帛上,贴之。(《外台秘要》)阴下湿痒∶吴茱萸煎汤,频洗取效。(同上)骨在肉中不出者∶咀茱萸封

《太平圣惠方》:[卷第五十九]治休息痢诸方

这是两种药。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吴茱萸是一种常见中药,味辛、苦,有小毒。吴茱萸能通过祛除体内寒邪来止痛、理顺胃部气机来止呕、温补体内阳气来止泻。临床上用于治疗头痛,寒邪引起的急性腹痛,寒冷潮湿引起的脚气,月经期腹痛,腹部胀痛,呕吐,反酸,晨起腹泻等。

艾指的是艾草,艾草的功效为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安胎。对于出血证、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具有治疗作用。

1艾草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本品辛温可散寒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的出血病症,如冲任不固之崩漏下血等。

2本品能温通经脉、散寒除湿、止痛调经。常用于治疗下焦虚寒的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及带下清稀等症,对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也具有治疗作用。

3艾草为安胎之要药,常用于治疗妇女妊娠期的胎动不安。

4艾草外用可治皮肤瘙痒。

此外,艾草可用于熏灸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具有保健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草具有促进凝血、改善心血管功能、镇咳、祛痰、平喘、抑菌、抗炎、镇痛、利胆、镇静、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

艾草可煎服也可外用,一般温经止血宜炒炭,其他应用时生用。

需要注意的是,艾草辛香温燥,应避免过量或持续服用,阴虚血热者则应忌服,最好是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制吴茱萸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制吴茱萸功效与作用小孩子可以用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吴茱萸的药用功效与作用2、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细数有6个3、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4、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吴茱萸的药用功效与作用吴茱萸别称吴萸、茶辣、漆辣子等,为芸香科吴茱萸属小乔木或灌木,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下面我分享了吴茱萸的药用功效与作用,一起来看看吧。

吴茱萸的药用功效

性味味辛、苦,性热。

归经肝、脾、胃、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吴茱萸蒸溜液、煎剂和冲剂过滤后,分别给正常兔、正常犬和实验性肾性高血压犬进行静脉注射,剂量为2~4克生药/每犬,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而且持续时间长,一般长达3小时以上,煎剂给犬灌胃降压幅度较静脉注射小。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吴茱萸中所含的吴茱萸苦素为苦味质,有苦味健胃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

吴茱萸的甲醇提取物,有抗大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水煎剂还具有抗盐酸性胃溃疡和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溃疡作用,对水浸应激性和结扎幽门性溃疡有抑制形成的倾向。

3、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吴茱萸中的拟交感成分对羟福林有松弛离体子宫作用,除去拟交感成分的残存液则兴奋大鼠子宫并可对抗对羟福林的松弛作用,其兴奋子宫的成分为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芸香胺。

4、镇痛作用:吴茱萸镇痛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及吴茱萸内酯。

静脉注射吴茱萸的10%的乙醇提取物,可使家兔体温升高,也可提高电刺激兔齿髓引起的口边肌群挛缩的阈值,其作用强度与氨基比林相当。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吴茱萸醇-水提取物003~0。

24克/k克给麻醉猫静注产生依赖性升压效应和提高膈膜的收缩力,但四乙胺不能拮抗,给清醒大鼠腹腔注射亦引起升压。

两侧肾切除、酚妥拉明或心得安都显著降低其升压作用。

6、抗菌作用:吴茱萸煎剂(100%)对霍乱弧菌有较强抑制效力(琼脂挖沟平板法),10%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1:3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11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吴茱萸的配伍应用

1、配黄连:吴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降逆止呕,杀虫。

黄连苦寒泻火,直折上炎之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除逆止呕。

二药伍用,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黄连之苦寒泻肝经横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吴茱萸之辛热,同类相求,引热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所应,共奏清肝和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热错杂诸症。

2、配党参: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经,有良好的暖肝开郁,温脾燥湿,除逆止痛的作用。

党参具补气和中之功。

二药相配应用,温中寓补,功专散寒补虚,即可暖肝,又可暖脾,可用于呕逆吞酸,胃痛吐利,本对药目前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美尼而氏证。

3、五味子:吴茱萸辛苦大热,即能入肝中焦温胃暖脾散寒燥温,又可走下焦暖肝温肾,而疗寒疝寒泻,对于肾阳亏虚,脾失温煦,不能健运所致的泄泻,用之甚宜。

五昧子酸温,有益肾收欲之功,与吴茱萸同用,能助其止泻之效。

二药配对,一偏治本,一偏治标,有较佳的温敛固涩之功,可用于脾肾两虚、五便泄泻之证。

4、配当归:吴茱萸辛苦大热,能温中散寒、燥湿止呕,疏肝止痛,还能温肝肾而暖胞宫,治疗血寒经闭,行经不畅及腹痛等,当归味甘而重,辛而气轻,补血之中又能行血。

二药合用,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以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以助之。

当归温补,吴茱萸温经以行之,相辅相助。

温经治血,调经止痛功甚著。

5、配木瓜:吴茱萸辛开苦降。

专走下焦,温经散寒,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木瓜和胃化湿,疏筋活络,两药合用,一散一收,和胃化湿,舒筋活络,温中止痛效强。

主治寒湿困脾,霍乱吐泻转筋,或下肢酸软无力,疝气腹痛。

吴茱萸的毒副作用

1、吴茱萸服用后可出现猩红热样药疹,表现为四肢皮肤灼热、瘙痒不适,出现针尖大小鲜红色丘疹,压之褪色,颈前及上胸融合成片,界限不清,皮温升高。

2、吴茱萸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腹痛、腹泻、视力模糊、错觉、脱发、胸闷、头疼、眩晕或皮疹。

吴茱萸的药用附方

1、治肾气上哕,肾气自腹中起上筑于咽喉,逆气连属而不能吐,或至数十声,上下不得喘息:吴茱萸(醋炒)、橘皮、附子(去皮)各一两。

为末,面糊丸,梧子大。

每姜汤下七十丸。

2、治醋心,每醋气上攻如酽醋:茱萸一合。

水三盏,煎七分,顿服。

纵浓,亦须强服。

3、治食已吞酸,胃气虚冷者: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干姜(炮)等分。

为末,汤服一钱。

4、治肝火: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

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

白汤下五十丸。

5、治呕而胸满,及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6、治头风:吴茱萸三升。

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绵拭发根。

7、治痰饮头疼背寒,呕吐酸汁,数日伏枕不食,十日一发:吴茱萸(汤泡七次)、茯苓筹分。

为末,炼蜜丸悟子大。

每热水下五十丸,

8、治多年脾泄,老人多此,谓之水土同化:吴茱萸三钱。

泡过,煎汁,入盐少许,通口服,盖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清,大肠自固,他药虽热,不能分解清浊也。

9、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药各五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

10、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吴茱萸六升,木瓜两颗(切)。

上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瘥。

11、治脚气疼痛,如人感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筋脉浮肿,宜服之:槟榔七枚,陈皮(去白)、木瓜各一两,吴茱萸、紫苏叶各三钱,桔梗(去芦)、生姜(和皮)各半两。

上细切,水煎,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

冬天略温服亦得。

12、治远年近日小肠疝气,偏坠搐疼,脐下撮痛,以致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间湿痒成疮:吴茱萸(去枝梗)一斤(四两用酒浸,四两用醋浸,四两用汤浸,四两用童子小便浸,各浸一宿,同焙干),泽泻(去灰土)二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盐汤或酒吞下。

13、治小儿肾缩(乃初生受寒所致):吴茱萸、硫黄各半两。

同大蒜研涂其腹,仍以蛇床子烟熏之。

14、治口疮口疳:茱萸末,醋调涂足心。

亦治咽喉作痛。

15、治牙齿疼痛:茱萸煎酒含漱之。

16、治湿疹:炒吴茱萸一两,乌贼骨七钱,硫黄二钱。

共研细末备用。

湿疹患处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蓖麻油或猪板油化开调抹,隔日一次,上药后用纱布包扎。

17、治阴下湿痒生疮:吴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五沸,去滓,以洗疮。

诸疮亦治之。

1芒硝的药用价值与副作用

2吴茱萸的不良反应

3巴戟天的副作用是什么

4中药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5巴戟天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细数有6个1、祛寒止痛。

吴茱萸味辛、性温,可以用于因经脉受寒而引起的头痛、腹痛和痛经等多种症状。

吴茱萸搭配人参、生姜煮成吴茱萸汤,服用有助于缓解因风寒而引发的头晕、头痛和呕吐。

2、补阳止泻。

吴茱萸苦燥,能燥湿、补阳,可以用来治疗腹泻,吴茱萸配以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用用,可以达到温脾益肾、助阳止泻的功效。

3、降压。

科学实验证明,吴茱萸可以使外周血管扩张,减少外周血管的阻力,从而起到降血压的效果。

4、健胃。

吴茱萸中所含的吴茱萸苦素是苦味质,具有苦味健胃的功能。

此外,吴茱萸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

5、镇痛。

吴茱萸中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和吴茱萸内酯都是镇痛成分,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6、驱蛔虫。

吴茱萸醇提物在体外可以消灭猪蛔虫,对蚯蚓和水蛭也有致命作用。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1、功能

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2、主治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扩展资料

“穴位贴敷疗法”——

是常用外治法之一,它是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吸收来治病。

方中,吴茱萸性温,具有芳香辛烈之气,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伴恶心、干呕)、疝气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等症状。

《药性论》记载,吴茱萸可“疗遍身顽痹”。

黄酒味甘性热,能活血化瘀、温通经络、散风除湿。

它还是一味引药,有较强的亲和性、透皮性,用以拌合药粉,有助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起到“通血脉、散湿气”的作用。

敷贴局部治疗腰膝疼痛、颈肩酸痛等均有效。

吴茱萸

人民网-吴茱萸外敷缓解颈椎病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1补阳止泻

2祛寒止痛

3预防高血压

吴茱萸能预防高血压也能保护人类心血管,它不但能让血管扩张,更能加快血液循环,而且能降低血液粘稠度,经常服用能让人类血压保持正常稳定状态,也能防止血栓和动脉硬化以及高血脂等多种疾病发生,对维持人类心血管健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4疏肝理气

吴茱萸还是一种能疏肝理气的中药材,它能入肝经提高肝功能,也能缓解人体的肝气郁滞,对人体因肝郁气滞引起的恶心呕吐和腹部胀痛,以及反胃吐酸等症都有很出色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5健胃

吴茱萸中所含的吴茱萸苦素是苦味质,具有苦味健胃的功能。

此外,吴茱萸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

6提高消化功能

吴茱萸这种中药材对人类的消化系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它含有的挥发油又能消除胃部炎症,促进消化液分泌,而且能修复受损的胃粘膜,平时人们服用吴茱萸能提高胃肠消化功能,也能预防肠胃炎和胃溃疡及12指肠溃疡等多种疾病发生。

以上就是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的简单介绍。

吴茱萸的功效作用虽然非常多,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食用禁忌,所以大家在食用吴茱萸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注意,不可乱服,防止出现不良现象。

关于制吴茱萸功效与作用和制吴茱萸功效与作用小孩子可以用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药茱萸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中药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茱萸有什么好处2、山茱萸有什么作用?3、山茱萸有什么功效和哪些营养成分,如何吃才更补4、茱萸的作用有哪些5、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6、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抗炎、抗菌、止血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茱萸有什么好处1、补益肝肾

茱萸入药以后能补益肝肾,平时人们因肝肾不足引发头晕目眩和耳鸣以及腰酸等不良症状时,可以把茱萸和枸杞子以及杜仲等中药材放在一起加清水煎制以后服用。

2、治疗尿频

茱萸能温补肾阳,也能缓解小便不利,平时男性出现遗精滑精以及尿频等不良症状时都能用茱萸进行治疗,治疗时可以把茱萸与熟地还有补骨脂以及蒺藜等中药材一起搭配使用,另外茱萸还有一定的敛汗作用,平时可以把它与龙骨和牡蛎等中药材一起煎制服用。

3、抗氧化降血脂

茱萸中含有多种天然的抗氧化成分,它能提高老鼠的抗应激能力,可以提高人类的记忆力,也能增加血红细胞中SOD的活性,能有效对抗脂质的活性,平时人们食用茱萸能抗氧化延缓衰老。

另外茱萸的提取物还能降血脂,清理胆固醇,对冠心病的动脉硬化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提高白细胞数量

茱萸对人类的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特别是那些肝肾不足的人群出现白细胞减少症以后可以直接用茱萸进行治疗,治疗时可以把它与女贞子以及枸杞子一起搭配使用,能让身体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另外那些出现血虚的患还可以搭配食用阿胶和鸡血藤,能让治疗效果更加出色。

山茱萸有什么作用?山茱萸为常用中药,具滋补肝肾、涩精止汗之功效,是加工六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和明目地黄丸等多种高级滋补品和众多名贵中成药、高级保健品的重要原料,除药用外,还可精制成蜜汁萸肉、酿造补酒、罐头、高级保健口服液、饮料等,在国内外畅销不衰。

山茱萸是被称为抗老延寿中药,滋补价值很高,具养生作用,常饮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

山茱萸抗癌和抗艾滋病病毒新功能的发现,其药用价值备受世人收藏。

目前世界上山茱萸资源普遍缺乏,大部分都在我国。

由于受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山茱萸的生长范围在我国又受进一步限制,尽管现已纳入人工栽培,且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产量仍很低,在国内外药材市场上仍供不应求。

春天开黄花,秋果殷红,为优良园林观赏植物。

山茱萸有什么功效和哪些营养成分,如何吃才更补山茱萸叶在古代是辛料,有辣味,代替辣椒的,偏温热,如果是爱上火的体质,喝山茱萸泡水肯定上火。

那么山茱萸有什么功效?

1、补益肝肾山茱萸是一种能补益肝肾的中药材,它能提高人类肝肾功能,并能让人类因肝肾阴虚导致的不良症状尽快减轻,特别是人们出现眩晕和腰膝酸软以及头晕耳鸣等不良症状时都能直接服用,山茱萸在服用时还可以把它与熟地黄和枸杞子以及杜仲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泡汤服用,这样会让它补益肝肾的功效更加出色。

2、补益肾精山茱萸还是一种能补肾益精的中药材,它是最适合男性服用的保健食材,对男性出现了肾虚以及因肾虚导致的遗精,滑精和遗尿等症都有明显预防作用,另外人们出现身体虚弱和小便频数,以及小便淋漓不尽时,都能服用山茱萸,在服用时可以把它与补骨脂以及熟地黄等具有滋补功效的中药材一起服用。

山茱萸果肉内含有16种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元素。

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皂甙原糖、多糖、苹果酸、酒石酸、酚类、树脂、鞣质和维生素A、C等成分。

1、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

2、山茱萸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肠球菌、金**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3、山茱萸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

山茱萸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性,对抗脂质过氧化。

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化。

1、煮粥山茱萸有多种不同的吃法,除了可以泡水喝以外,还能与其他中药搭配在一起煎汤服用,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它当保健食材使用时,则可以把它与大米放在一起煮粥和煮好以后加适量白糖调味,然后趁热食用,能补益肝肾缓解人类的肝肾不足。

2、煲汤山茱萸还特别适合用来煲汤喝,再用它煲汤的时候,可以准备淮山药和枸杞子以及山茱萸,还有石斛等多种食材把它们各取二十克,用香水洗净后直接放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猪腱子肉,加热煮开后放入适量食用盐,继续煲半小时,等锅中的肉熟透以后取出,吃肉喝汤就能补益身体缓解体虚。

茱萸的作用有哪些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

果实嫩时呈**,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

果实成小粒裂状,味极辛香,可食用,茎、叶可入药,功能暖胃燥湿,为“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重要成分之一。

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

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山茱萸为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具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的功效,为补肾益肝的常用中药。

凡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属于肝肾阴虚诸症,皆宜用山茱萸。

滋阴补肾的著名成药“六味地黄丸”中就有山茱萸这味药。

扩展资料:

九月九重阳,正是夏秋交接、疾病容易流行的季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常用中草药辟瘟驱毒,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在《淮南万毕术》中载:“井上宜种茱萸,叶落井中,人饮其水,无瘟疫。

悬其子于屋,辟鬼魅。

”因此,吴茱萸又有雅号名为“辟邪翁”。

另外,《西京杂记》也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的记载,这些都说明吴茱萸确有驱疫保健、防病延寿的作用。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未成熟的果实,含有挥发油、吴茱萸酸、生物碱和两种中性不含氮物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人民网-重阳节插茱萸还有保健作用

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抗炎、抗菌、止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描写重阳节思乡情的诗可谓是家喻户晓,登高望远,遍插茱萸的画面引人入胜。

那么,诗中所说的茱萸是什么呢?它有什么功效与作用?现在就让饮食文化带你来了解吧。

你可能喜欢》》吃对中国人的意义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它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

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之分,都是着名的中药。

茱萸分为两种,一种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种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因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质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

茱萸果实嫩时呈**,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

果实成小粒裂状,味极辛香,可食用,茎、叶可入药,功能暖胃燥湿。

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

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山茱萸之果实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健胃壮阳等功能,中医常用以治疗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尿频、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症。

茱萸还是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益明地黄丸、爱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主药。

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马草鞭甙、皂甙、鞣甙,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

能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利尿、降压、防癌作用。

结束语:中医学上说,茱萸有强心、抗糖尿病抗炎、抗菌、止血等作用,可以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多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

内热消渴等症,命门火炽,肝阳上亢,及素有湿热,小便不利者禁服。

关于中药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和中药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茱萸大概有四种,分别为: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山茱萸科的草茱萸;芸香科的吴茱萸;芸香科的食茱萸。他们之间的区别是,芸香科的茱萸有特殊香味,但是芸香科的食茱萸有刺,不太可能用来佩戴,食茱萸主要是以前人们用来作为调料用品的,古称“藙”,又有“欓子”、“越椒”等别名。吴茱萸有香气,可以用来佩戴。山茱萸科的两种,草茱萸属于草本,根茎较软,也不太适合佩戴,因此只有山茱萸可以佩戴。吴茱萸虽然有香气,但是果实颜色略暗,是密集型的圆锥形果实,山茱萸没有香气,但是蒴果晶莹剔透,非常美观。

大多数人知道古代重阳节佩戴茱萸,都是由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所知,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里面提到了“佳节”、“登高”、“插茱萸”、“团聚”。这里茱萸的习俗应该是“插”这个动作。西晋的周处的《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也是“插”。

在更早的晋代葛洪著的《西京杂记》第三卷里面,就提到了汉朝初“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这里面我们看出,茱萸用法是“佩”。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的故事说人们把茱萸放在一个彩色袋子里,佩戴在胳膊上,这里也是“佩戴”。

以上两种说明重阳节茱萸的用法有两种,都是用来辟邪气的,只不过,因为茱萸的红色果实,带树枝的话就好像古代人们用的簪子,可以插在头发上美观。如果从美观出发,似乎山茱萸更胜一筹。

关于三国曹植《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南朝江总的《宛转歌》里也有:“菤葹摘心心不尽,茱萸折叶叶更芳。”,只能说明他们所指的茱萸应该是芸香科的吴茱萸或者草茱萸,但是并不能和重阳节习俗联系起来。

从植物分布来看,山茱萸分布在黄河流域为多,芸香科吴茱萸主要是以南方为主。王维是山西蒲州人,他所写的“山东兄弟”是指的华山以东,也就是自己家乡的兄弟,而山西晋南一带只有山茱萸分布,几乎没有吴茱萸,因此窃以为王维所说的“遍插茱萸”应该指的是山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是汉族地区大多数人的习俗,因此,不可能都是山茱萸,再加上在关于山茱萸和吴茱萸之分,现在版本《神农本草经》就有区别,此书成于东汉,经口口相传,原书在宋代以后已亡佚,因此现在版本并不能肯定就是当时原著。再加上有人发现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在引用该书对吴茱萸的介绍时没有“吴”字,怀疑原书恐怕只是管这味

茱萸是什么植物(认识茱萸的基本特点)

“茱萸”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食物调料和防腐剂,也是传统中药,古人还认为它有辟邪除害作用,文人墨客题咏颇多;然而,由于茱萸在不同典籍中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