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上朝是腰间的圈圈叫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2收藏

古代大臣上朝是腰间的圈圈叫什么,第1张

——蹀躞(后来俗称玉带)

 

是指用玉装饰的皮革制的腰带即革带。这种装饰革带用的玉制品,称为“带銙(kuǎ,音垮)”,俗称玉带板。早期的玉带是一种蹀躞(diéxiè音碟谢)带,即革带上面缀玉的同时又缀有许多勾环之类,用以钩挂小型器具或佩饰等物。

 

 

蹀躞带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由胡人骑士传入内地的。最初的装饰部位主要在腹前正中腰带两端的 连接处,重点是带钩,既有质带钩,也有铜质带钩。南北朝以后演变为革鞓上只缀方型带銙的玉带。隋唐时期玉带被定制为官服专用。唐宋时期玉带就已经盛行。唐代曾有朝廷定制,规定有"大带制度",以带上的装饰品质地和数量区别官品等级。一品官以下佩带刀子和?石,文武三品官以上佩玉带、四、五品官佩金带,六、七品官佩银带。届时的玉带大多是双鞓、双扣、双铊尾的。通常,革鞓上面套有锦缎带套,带銙即玉带板缀在带套上。带銙的数量多少取决于官员的级别地位。

 

 

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二:“唐制五品以上,皆金带,至三品则兼金玉带。本朝玉带虽出特赐,须得合门关子许服,方敢用以朝谒。”又:“本朝亲王皆服玉带。”《宋史舆服志五》:“太平兴国七年正月,翰林学士承旨李昉等奏曰:‘奉诏详定车服制度,请从三品以上服玉带,四品以上服金带。’ 

  那种很大直径,后面挂在腰上,用手端着,一松手,就回扣到膝盖上的圈圈是革带。

  革带是象征当时仕人的地位,不同的宽度不同的材质代表不同的官职和地位。

  明中期革带是虚挂的,扣子在咯吱窝底下(因为衣服比较大,扣子其实已经在大概是胸部到腰部位置,革带圈过扣子。

  见皇帝时,上朝时革带往后推,(由于往后推,扣子不在中间了。后面重前面轻)革带自然反起夹于腰间鞠躬作揖。

  平时办公革带放下就等于我们自己把手放在自己的皮带上一样。走路一只手放在革带上,一只手一摆一摆的。加上裙摆很有官威

一般状元都是殿试中帝王亲自出题选拔出来的,不过很多时候帝王公务繁忙,于是便由大臣们代劳,这个时候,能被帝王选中的大臣,都是帝王信任的大臣,一般也是表示一种殊荣,兆惠将军是乾隆帝时期乾隆帝非常喜爱的一个将军,有一次他远征回来,乾隆帝也是为给特殊荣耀,于是便让他做科举的主考官,当时他就是按照考卷上面留下的圈圈来定名次的,这些圈圈都是辅助兆惠将军一起阅卷的大学士们留下的,他们个个饱读诗书,所以他们圈定的都是非常有才华的考生。

清朝的科举一共有四次考试,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能考到殿试的学子,便是可以竞争状元,榜眼和探花三甲的头衔了,这是古代读书人一生的最终目标呀,很多文臣虽然是进士出身,但是很少有人能考到状元,榜眼和探花,这便是一生的荣耀,所以学子们也是拼了命的去考。

一般殿试都是由帝王主考的,不过帝王事情总是很多,要是有时间他们也会亲自主考一下,但是大多都是有大臣来代替帝王主考,这个时候,代替帝王成为主考官便是一种非常荣耀之事,一般人帝王还真就不会让他来做,比如乾隆帝让兆惠将军做这个主考官,就是给兆惠将军这个天大的殊荣。不过兆惠将军是满人,他不精通汉文,乾隆帝便派了九个大学士辅佐他,其实这九个大学士才是真正的审阅试卷之人。

当时这九个学士将优秀考生的考卷上画上圈圈,作为记号给兆惠将军,之后兆惠将军会按照圈圈,最后定下状元的名次。

古代大臣上朝是腰间的圈圈叫什么

——蹀躞(后来俗称玉带) 是指用玉装饰的皮革制的腰带即革带。这种装饰革带用的玉制品,称为“带銙(kuǎ,音垮)”,俗称玉带板。早期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