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佛家的第一部典籍都是什么啊
佛教的第一部典籍,是《华严经》,《华严经》的开头几句话证明,佛祖在这个世界说的第一部经典是《华严经》。
道教的第一部典籍,是《道德经》,《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聃,道教奉为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道观的三清殿都有供奉。
答案:
1、《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2]《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黄帝阴符经》
又称《阴符经》,关于成书有人说黄帝,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近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于南北朝。 阴符经以《易》通《老》,李筌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查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如《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不知者初见会认定是一篇兵书。
3、《周易参同契》
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黄老道家养生经典。全书以「黄老」参同「大易」来指导炼外丹,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家最早的系统论述养生的经籍。《周易参同契》全书共约6000余字,基本是用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韵文及少数长短不齐的散文体和离骚体写成的。
4、《周易》
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佛教的你可以看《地藏本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道教的有《道德经》,《南华经》。
佛在《楞严经》中说: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道教说的是归于自然,一切阴阳二气造,自然造万物。(其实自然又岂非是心念造化的境界? 编者加)修仙可以说是归于自然融入自然鸿蒙。道教没有归到自心本性,而是执着外物,心外求法。修仙非是正觉之道,仅仅是“人中炼心”虽得长寿,但不能脱离轮回生死。究竟解脱。
佛教说的是心,三世一切唯心造,心种念头,念头化境,如日思夜想。成佛即觉了自心本来清净真如法性。究竟解脱。
佛为根本皈依处,六道十生,三世一切,包括上帝(佛经中讲天道的帝王)亦在六道的天道,尚未出离生死六道,虽然福德深厚寿命无疆,所在天堂光辉庄严,然于无上道果则未及。不能究竟解脱。虽能教人仁爱大义获福无量,生于天堂,却不能教以无上法味,令得解脱。
广播爱种,爱满世间,能教人远离苦难,往生天道虽是大善!
而佛菩萨则能令众生觉了本来自性光明清净,根本无有厄苦烦恼颠倒妄想,又何需远离?再好的世间救助也只在苦痛之后,信佛念佛,忏悔罪过则能消宿业恶报,压根没有苦报,又何需求治呢?非只苦患,世间一切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只能说是弥补,救得一时一世,不能相救永远。而若用佛法正心,则能救千生万世乃至无量究竟解脱。老病死苦,源于生,生源于业力,业力源于取著境象,境象则由念想幻化,若迷于自心念影境象,再种念想,则念想又复化境。。。如此念境轮回辗转不息,烦恼生死无常轮回亦为不息。是名为苦,不觉悟则无有息时。人生福罪二报唯有心所生,如同日所思夜所梦,一切起心动念都将化作境像出来,这个镜像便是生生世世包括六道轮回十类众生乃至一切见闻受触皆是化出的境像,故而这一世当中的善人也有遭逢灾劫的时候,不善也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正如同居住在美好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恶梦,居住在恶虐的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好梦,梦皆由心念幻化,人一世的境像发生也非由此生的作为单一决定,但是也能影响。有时影响还很大很大,比如学佛修行。这种心念与境像的幻化是随缘的,所以不该抱怨“为什么有的善人遭厄,有的不善无灾”正如人不该抱怨“我过得这么好,你偏要化出恶梦!我过的这么差你偏要化出好梦!”境像的幻化皆与心念有关,非只一世的心念,而是无始以来的一切念想交织幻化,其间非是有谁主宰,而是一个“心”在作用,所以“心外无法”。佛法正是这个“心”的阐述,修行也正是了知觉悟一切本末究竟,原来一切皆是妄想妄生,从而究竟觉了幻灭一切妄想而实无妄想可灭,即为解脱而实无解脱者,本来觉了!”
摘要: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是什么?道家和道教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士们以“道”为最高的信仰。道家则是春秋时期,老子聚集了古先圣先贤们的大智慧,并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创建了完整的道家系统理论。很多不了解这二者的人咋一看道教和道家,觉得名字相似便认为二者都差不多,其实不然,道家和道教虽都有道的相似处,更多的还是巨大的区别。下面一起走进道家与道教的差异世界。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是什么意识形态不同1、道家——哲学派
道家创始人是老子,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先秦的老庄道家,秦汉黄老道家。道家讲究的是什么,修身养息、无为而治,结果才有了“文景之治”,为将来汉武帝打匈奴、稳定边疆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我们再往后看,蜀国军师诸葛亮、明朝国师刘伯温等都是道家。所以说道家才是古代帝王之术的核心。
2、道教——宗教流派
道教是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觉产生的宗教形式。他们主要追寻的不是思想,而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这在古传统文化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道教将道家原先的道德哲学给神化了一直到了汉朝就形成了教团。
历史起源不同1、道家——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2、道教——汉朝时期的张道陵
道教起源于民间巫术,当时盛行自然崇拜以及鬼神崇拜,道教内很多的方术,都是由民间吸纳的,最后变成了自己的‘招牌’。而古代对于鬼神、自然的崇拜,给道教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道教的历史不过两千年其前身是汉朝时期的张道陵在四川创立的五斗米教。当时的人民都崇拜神灵,经常给自己祈福,避免灾祸,希望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都风调雨顺。但是祭拜神灵是要究竟方式的。后来就有了巫祝这种职业,掌管祈福消灾。而道教则是吸收了这些方术,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并传承下去。
二者传承谱系不同1、道家——老子、庄子等
道家是由老子、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体系,形成于春秋末年,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庄子、杨朱、尹文、列子等,汉代有曹参、窦太后、刘安、严君平等。
2、道教——张道陵、张角等
道教是由张道陵在东汉末年所创,初始为五斗米教,代表人物有张角、张道陵、张鲁、葛洪、陶弘景、王重阳、成玄英等。
信仰方式不同1、道家——要求思想境界
道家只是一种思想流派,不对学生对任何物质上的索取、形式上的要求,想要在道家思想上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就必须结合自然、天人合一,更深入的研究道家经典思想,深化学习感悟。
2、道教——繁杂的宗教仪式
道教则有很多的宗教规矩及仪式,比如给太上老君供上祭品,道士需诵经焚香,走禹步、唱赞颂,斋主默默祈祷,道士便诵神的名字(降神请神的名目)、上青词等。
信仰对象不同1、道家——信仰道
道家追求的是大道、道法自然,道家崇尚的‘道’,是一种超乎形象的宇宙最高法则,有神秘化的倾向。
2、道教——崇尚神仙
道教的信仰和崇拜对象除了民间的神灵外,还有一些神话中的(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到了魏晋玄学后,道家基本就消失了,只能依托道教的信仰继续传承。
思想有本质的分歧“生”的观念不同
虽然道家和道教都注重于养生,可是道家认为‘生也有涯’,养生不过是为了延长自己的生命,能够做出更多的贡献。说白了就是延缓死期,道家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
但道教却恰恰相反,道家追求的,则是肉体长生不死,或者是羽化成仙,成仙之后,则与天地同寿。历史上,传出这种不死的方子,还真的不少。例如“客有教燕王不死之道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对待鬼神态度不同
只要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老子》和《庄子》里,都没有提及到炼丹、符_、科仪,而且其中的内容不少都是反对迷信鬼神以及巫术的。道家认为,就算真有鬼神的存在,那也是在‘道’中。
道家文化和道教有什么关系在道教早期的时候,很多人都分不清楚道家和道教。于是很多人就会把两者混为一谈。而当时道教也并没有解释什么,他们觉得这对于自己的发展,百利无一害,乐于大家这么误会下去。只有不接受道教思想的人,才会把道教和道家进行区分。其实很多人会把两者混为一谈,也并不奇怪。
1、初期道教利用道家经典理论以宣传自身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这是来自于道家经典学说,文字中描写的带有神秘浪漫主义色彩的修道者不就像道教宣扬的“神仙”吗?其实道教就是利用了许多这种神秘浪漫的道家思想,不仅能把自己的神仙说给圆了,更是和道家攀上了联系。
2、二者文化开始有所融合
随着道家和道教神仙的融合,像《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契》这类理论著作的出现,无疑是在向世人报告了道教的初生,同时也说明道家的内容,也被潜移默化的改变。
3、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道教思想其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再发展,其在神学解读中仍然没有脱离对人天宇宙之道的思索。而且即便是道教的宗教人士,历史上也曾有颇多的知名学者着力于阐述老庄的道家思想,正是在这些道人的保存与传承之下,道家思想才能流传至今。因此,若把道家与道教的关系人为割裂,这只能是对宗教的一种误解。
宗教是一个特殊性的社会组织,但这并妨碍道教去表达其内在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一个拥有慈爱精神和思索态度的宗教,才是面向当下与未来的宗教。
道家和佛家的第一部典籍都是什么啊
本文2023-10-16 03:45: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6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