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先民为何会神秘消失,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2017年,在第三届“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上,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勋爵指出,“良渚文明是与古埃及、苏美尔文明同时代的文明”。换言之,国际主流学界承认了良渚遗址是文明遗址,由此也证明了中国的确有5000年文明史,而不是只有3600余年。
被考古学家称赞为“一颗非常耀眼明珠”、“一个世界级重要性”的良渚文明,占据着环太湖的鱼米之乡,为何却突然人去城空,良渚先民究竟去了哪?
良渚文明为何消失,除了大洪水说(在良渚遗址的断层上面,考古发现一层厚厚的淤泥堆积),即洪水突然降临,良渚先民不得不背井离乡之外,还有一个猜想:蚩尤和黄帝之战,支持蚩尤的良渚先民,可能由此被迫远走他乡。
战国古籍《鹖冠子》记载说“成鸠氏之国……兵强,世不可夺”。学者研究认为,这一记载说的就是良渚文明集团的武力强大,天下无敌。
考古挖掘出的文物,佐证了这一点:一是良渚文化中石钺非常发达,表明良渚人好勇强悍,二是良渚玉器上有一神秘的图案反复出现,非常像一尊英武的战神,所以学者认为很可能是蚩尤,由于蚩尤是中国东南方的蛮夷,所以这一推测可能性极大。
显然,如果是在蚩尤战黄帝的背景之下,良渚先民的消失也就不让人意外了。当然,如今还缺乏考古证据链,猜想的成分居多。
笔者认为,可能先有大洪水降临,然后才有蚩尤、良渚先民北上争夺生存空间,由此爆发黄帝和蚩尤的冲突。
不过,无论是洪水说,还是战争说,都没有揭开良渚先民的去向之迷,良渚先民究竟去了哪?
学术界猜测认为,良渚先民至少分成三支:一支向长江中上游迁移,给四川带去文明,三星堆爆发或与良渚先民有关;一支沿着钱塘江往遂昌县好川村方向走了,这一点已经被好川遗址考古确认;一支向北迁移,与华夏部落联盟发生冲突,战败之后被同化融合。
然而,对于向北迁移的这一支良渚先民,一个海外留学的中国学者却发现了新证据,推测其中至少一部分应该没有融入华夏部落联盟,而是继续向北迁移,渡过白令海峡,来到阿拉斯加,成了后来的爱斯基摩人。
众所周知,对于爱斯基摩人来历,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与中国商朝密切相关。上世纪30年代,美国考古学家亨利·柯林斯发现,爱斯基摩人很多器物上的图案,与商代的艺术特点极为相似,由此认为爱斯基摩人可能源于商朝,至少受到殷商文化影响。
但一个叫曲枫的中国考古学家,在研究了良渚文明和爱斯基摩人的经济方式、社会组织、制作工艺等之后,却有了另外新发现,认为良渚先民东渡美洲成为爱斯基摩人。
我发现良渚文化有重要的水猎经济,而史前爱斯基摩人也有类似的传统,二者都出土了大量鲨鱼骨、鲸鱼骨和独木舟的残骸,同时良渚文化出土的一些木器与旧白令海文化中用狩猎的象牙哈喷器首非常相似,很可能是其原始形式。
美国学者威廉·费茨,此前赞同爱斯基摩人源于商朝说,但如今却赞同曲枫的观点:爱斯基摩人起源,最可靠的来源猜测是良渚文化!
然而,良渚先民如何徒步万里,来到白令海峡,并渡过海峡?其实,当时白令海峡可能有一条路,连接了亚洲和美洲。地质学家确认:在最后一次冰河期,海平面下降了150米左右,白令海峡露出了海面,良渚先民或许就此东渡美洲吧!
当然,良渚先民的去向之谜,如今有比较充足考古物证的,只有好川遗址,其他的主要是推测,还缺乏充足的证据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景真是不得不去!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杭州的主要经典名胜,以及推荐的行程路线。
说起杭州,就不能不说西湖,这两者早已是合为一体,孟不离焦,焦不离孟。西湖之景分老十景和新十景。
一、其中老十景为必玩之景点,但要注意方法。
1、苏堤春晓 位于西湖西侧,南北两端衔接南山路和北山路,全长28公里。它是北宋诗人苏东坡于北宋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用湖中的淤泥堆筑而成的。堤上有六座石拱桥,自南而北分别是央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苏堤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又名苏公堤,堤的南端建有“苏东坡纪念馆”。
2、曲院风荷 南宋时称“曲院荷风”。“曲院”原是指一家酿制官酒的作坊,在今天的九里松东、洪春桥一带。当时,金沙涧水在此流入西湖,曲院取金沙涧水酿酒,并在湖中种植荷花。花开时节,清香四溢,风景优美,令人陶醉。随着岁月流逝,旧址无人查考。到了清康熙年间,为迎皇帝巡游,特地在苏堤跨虹桥畔的岳湖里引种荷花。康熙书名立碑,改“曲院”为“曲院”,正“荷风”为“风荷”。
3、平湖秋月 位于白堤西端,成为白堤的起点。其三面临水,背倚孤山。唐代在这里建有望湖亭,明代改建为龙王祠。至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改建为御书楼,并在楼前筑起三面临湖的低平月台,平台向南伸出水面,视线低平,视野广阔,成了临湖赏月有好地方。
4、断桥残雪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一说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断,故称断桥。宋代叫宝佑桥。元代因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故又称为段家桥。现在的断桥为1914年改建,桥东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把断桥作为白素贞与许仙相会的地方,更给断桥增添了神秘浪漫色彩。断桥残雪是西湖难得的景观。“西湖这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5、花港观鱼 位于苏堤南端,北倚西山,它是西湖风景区内规模最大的一级公园。其来历据志书记载,从前在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经此处注入西湖,因名“花港”。
6、南屏晚钟 位于西湖西南南屏山下的净慈寺内。净慈寺初建时就设钟楼一座。明代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嫌旧钟太小,重铸一口重达10吨的巨钟,因钟声洪亮,再加上寺后南屏山多空穴,所以晚钟敲响,钟声更是穿穴回荡,传播山谷,远飘大半个杭城,故有“南屏晚钟”景致。自宋代至清代,净慈寺时有兴废,原来的钟也被废了。现青铜大梵钟是在1986年12月由杭州制氧机厂铸造的,重10余吨、高3米,钟上铸有赵朴初等人书写的《妙法莲华经》文,计68万余字。日本曹洞宗佛教徒在每年的除夕之夜都要来净慈寺撞钟,辞旧迎新。
7、双峰插云 观赏点位于灵隐路上的洪帮桥边,“双峰插云”御碑亭所在之处。立足订前沿正南和正西方向远眺,可以望见南高峰和北高峰,两峰遥相对峙,相距10余里。其实南高峰海拔仅254米,北高峰海拔314米,只因湖西近处群山低缓处得“高峰”之名。� 双峰插云景名由来,据前人考察认为,每当山雨欲来之时,远眺双峰,云山雾海,双峰的峰尖若隐若现插入云端,但见:云海浩茫茫,峰尖隐隐现。“双峰插云”便由此得名。
8、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中重建的景点。地处西湖南岸南屏山支脉的夕照山上,旧有一座八面五层的砖塔,系公元975年吴越王钱弘亻叔为庆贺妃子黄氏得子而建,俗称黄妃塔。因塔在西关外,也叫西关砖塔。后人又因塔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改称“雷峰塔”。夕阳西照时,塔影横空,金碧辉煌,“雷峰夕照”由此得名。
9、三潭印月 西湖三岛中最大的岛。面积约7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占60%。岛基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利用水心保宁寺遗址,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筑而成的。到了清代,又在东西连柳堤,南北建黄桥,使全岛呈“田”字型,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格局,宛如仙山琼岛,因而又称“小瀛州”。
10、柳浪闻莺 位于西湖东南岸,南山路涌金门至清坡门滨湖地带。南宋时是宋孝宗为奉养宋高宗而建的京城最大御花园--聚景园。春日,黄莺在柳荫啼呜,“柳浪闻莺”就此得名。
二、新十景则包括:
吴山天风、满陇桂雨、玉皇飞云、云栖竹径、九溪烟树、龙井问茶、黄龙吐翠、宝石流霞、虎跑梦泉、阮墩环碧。
其中强烈推荐清晨观宝石流霞,上午龙井问茶,下午走九溪十八涧,晚上在著名的“楼上楼”FB。
三、其次介绍一下如何体验杭州的文化,历来浙江都是文化大省,文人墨客极多,在杭州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名人故居不可计数。下面列出值得一看的一些。按个人喜好选择。
1、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特色简介:国家级中药专业博物馆,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可参观200年前的中国传统药店建筑风格;参观胡庆余堂的发展史(图文与实物陈列)及传统的手工药丸和草药切片;购买地道的中草药材,品尝药膳。地址:吴山脚下大井巷内电话:87815209交通:8路、K8、155路鼓楼下
2、中国丝绸博物馆
特色简介: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占地面积73亩。陈列千余文物、标本、、机具和现代展品。按工艺流程分蚕桑、制丝、丝织、印染四个专业展厅。展示中国五千年的丝绸历史、文化及传统工艺,反映建国以来的丝绸工业科技成果。地址:玉皇山北莲花峰前电话:87035150公交线路:游3、38、809路
3、南宋官窑博物馆
特色简介:中国第一座在古窑址基础上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分设遗址保护厅和展览厅两部分。遗址保护厅以大跨度轻型框架结构建成,为我国南方目前规模最大的考古遗址保护、参观建筑,游客身临其境可作全景式观照。地址:南复路施家山42号(玉皇山南麓八卦田东侧)公交线路:809路八卦田站下,39、308路水澄桥站下,20路
4、良渚文化博物馆
特色简介:一座综合反映良渚文化考古研究成果的专题性博物馆。共设一个序厅和三个展厅。第一厅全面介绍良渚文化时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生活情况;第二厅展出该地出土的各种精巧玉器、丰富的黑陶与石器;第三厅展示了一座该时期的“玉敛葬”大墓。地址:余杭区良渚镇荀山南麓公交线路:513、313路良渚站下
5、中国印学博物馆
特色简介:位于“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内,是中国惟一收藏、研究、展示印的国家级博物馆。该馆陈列了古代至明清初年历代官私印,及元末明清及近代名家篆刻印章。地址:孤山西泠桥畔公交线路:K7路27路
6、杭州碑林
特色简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陈列和收藏了从唐代至清末共500余块碑石,均为古代原物。内容包括帝王御笔、人物画像、名家法帖、地方史料及儒学、宗教和墓志等,是集历史、艺术、科学为一体的“石质书库”。地址:劳动路65号杭州孔庙内电话:87062125公交线路:38路35路8路
7、都锦生织锦博物馆
特色简介:我国第一家专题织锦博物馆。以近千件实物和详尽介绍了我国传统织锦两千余年发展历史和当代织锦的后起之秀---都锦生织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共分陈列室、原料准备工场、织锦织造工场和产品展示展卖厅四大展区,同时还在展区之间配有专门介绍蚕桑知识的名桑园,内植中国五大名桑。地址:凤起路519号都锦生丝织厂内交通:12、305、21、26、30、14、151、152、18路
8、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
特色简介:2001年正式开馆。馆藏当今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流通纸币、硬币、金银纪念币及世界各国的历史货币。还设有鉴别与咨询服务部,提供鉴别真假外币的服务,以及提供国内外钱币发行与钱币市场行情的信息咨询。地址:河坊街178号电话:87809600公交线路:5路、8路、13路、35路、40路、85路、155路、308路等均可到达
9、张小泉剪刀博物馆
特色简介:我国首家以研究剪刀文化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整个馆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馆内现有藏品1500余件,分别为剪刀、刀具、指甲钳、书画作品、剪刀生产工具等五个品类。并收有大量古代剪刀、文字资料及复制品。展览厅内设剪史、剪艺、精品三个展厅。地址:大关路33号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内交通:804路、1路、503路、23路、15路、151路、55路、Y8路
10、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
特色简介: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1996年正式开馆,馆藏钱币6万多枚,5000多个品种,大量钱币实物的保存,为社会和经济学家研究古都杭州提供了八百多年前的南宋都城较完整的经济资料。馆内设三个展厅:一、实物部分(以南宋钱币为主的历代钱币及西湖出土钱币2万多枚);二、资料部分(拓片与文献);三、辅助部分(烘托时代背景的铜器、瓷器、玉器等)。地址:小营巷酱园弄12号电话:87911087公交线路:151路、834路均可到达
11、浙江西湖美术馆
特色介绍:面积约1500平方米,1999年正式开馆,曾是国立艺术院的旧址。是一座以介绍美术动向、进行学术交流、研究艺术珍品的专业性美术馆。馆内还有黄宾虹书画馆和吕霞光艺术馆。地址:孤山路25号,浙江博物馆东侧。公交线路:850于谦祠特色简介:始建于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1998年11月为纪念于谦诞辰600周年,重新修建开放。该祠为三进两厢,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地址:三台山公交线路:游5路花港站下
12、故居纪念馆
龚自珍纪念馆 城东马坡巷公交线路:151、56路葵巷站下
章太炎纪念馆 南山路苏堤口公交线路:K4、514路
夏衍旧居 江干区彭埠镇严家弄50号。公交线路:19、20、56、305路
章太炎纪念馆 南山路苏堤路口 87972985�
苏东坡纪念馆 南山路苏堤路口 8793684�
于廉 祠 三台山路161号 8792534�
张苍水先生祠 章太炎纪念馆与太子湾公园之间 87978864
龚自珍纪念馆 马坡巷10号 87068558�
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 虎跑公园内 87975220
潘天寿纪念馆 栖霞岭31号 87960839�
梅家坞周恩来总理纪念馆 梅家坞村 87091269�
俞曲园纪念馆 孤山两侧,紧领西泠印社 87968525�
司徒雷登故居 耶苏堂弄3号�
钱不森故居 马市街方谷园2号�
都锦生故居 茅家埠19号�
夏衍故居 严家弄中新路66号�
林启故居 孤山路1号�
沙孟海故居 龙游路15号�
盖叫天故居 金沙港26号�
郁达夫故居 大学路场官弄培六十三号
马寅初旧居 庆春路626号�
林凤眠旧居 灵隐路3号�
潘天寿旧居 荷花池头42号�
胡雪岩旧居 望江路元宝街�
葛云飞故居 萧山进化镇山头埠村
三两知己,结伴自助游杭州,勿需匆忙,三天时间为最佳,如果安排的好,一定会想就此终老于此。不是开玩笑,是有先例哦。
第一天(交通工具:自行车、游船)
清晨5:30观宝石流霞(在宝石山上),山下咖啡馆(西湖边)吃早餐。骑自行车游玩附近景点:岳飞墓、曲苑风菏(杭州很多公园已经全面免费)、白堤(冬天可见“断桥残雪”)、孤山及西泠印社、平湖秋月(赏月之时最美)、西湖美术馆、浙江博物馆(都免费),途中还有很多古人遗迹(乾隆)、名人故居等,要用心去发现了。例如:清代名妓苏小小之亭,有诗为悼。中午补充食物和体力后(最好去不远的浙江大学就餐),在暖风熏的游人醉的下午租一条个体游船(西湖游船管理极规范),在波光鳞鳞的湖面泛舟,从六公园穿过苏堤,经过三潭印月,驶向西西湖(西湖西进后的产物),秋冬季节,杨公堤景区野趣横生,斜阳映照下更显色彩斑斓。在晴日的午后杭州花圃、茅乡水情、浴鹄湾等景点,去领略一番芦苇摇曳、满目金黄、皮艇枕金的美景。现在西湖水经过清理后清澈十分,引来无数水鸟栖息在芦苇丛中,让人浮想联翩。游船的终点定在灵隐寺,这里的香火极旺,据说也很灵,冲着济公的大名也一定要去领略一下著名的佛教圣地。从灵隐寺回市里可以坐游字头的公交车(好像是游二,票价2-3元),舒适之余一定别忘了观赏两边的风景。晚上可以去西湖路和湖滨路交叉口上的江南菜馆吃饭,正宗杭帮菜。第一天一定玩的比较累,晚上可以在附近随便走走,早点打呼噜了。当然如果兴奋过度,可以在西湖边泡吧,认识一些江南美女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第二天 (交通工具:公交车、出租车)
按公交车线路顺序:龙井问茶、茶叶博物馆、满陇桂雨、虎跑梦泉、花港观鱼、六合塔、之江大学、九溪烟树。
其中9月的满陇桂雨和春季的九溪烟树皆为上上之选。之江大学为浙江大学基础部学院,被评为世界50所风景最漂亮的大学(college),依山而上,古树苍天,红墙碧瓦。在钱塘江上可以坐快艇冲浪。晚上在市里卡O,比较便宜的说。
第三天
胡庆余堂、吴山广场、古物(琴棋书画)一条街、自由选择景点(以休闲观光为主)、解放路口的青藤茶馆(杭州最好的茶馆),享受惬意悠闲的午后茶生活,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晚上疯狂泡吧(南山路一条街、黄龙体育中心酒吧群),其他地方就不用去了。你一定可以遇见很多让你眼前一亮的美女。本人拍胸脯保证。
费用小计:
大部分公园都已经免费,但有些还是收取少量门票,所以门票这一快不会超过¥100。如果找本地学生导游陪同,还可省去灵隐寺的门票¥25。
交通费用:出租车¥10起步(三公里),每公里¥26,公交车大部分是¥2,游船单程大概¥80-¥100,可坐6-8人。
食宿:住西湖边爱立芬酒店,最便宜的双人间¥90,交通方便,还可以租自行车。吃饭大概一个人FB¥40-¥50(楼上楼酒店)。
综上一个人预计需要¥400左右。 首先介绍浙北线:
浙北主要是江南水乡杭嘉湖地带,湖泊众多,水网密布,大运河纵贯南北,古镇风貌至今犹存,盛产稻米、丝绸。
建议线路为:上海--西塘古镇--嘉兴南湖--乌镇(早晨、晚上免门票)--杭州--绍兴古县城 第二是介绍浙西线,包括景点如下:
1、千岛湖
2、黄山
3、世界第九大奇迹:龙游石窟
4、江山江郎山
5、古临安府
6、婺源
从杭州向西而行,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至千岛湖。这是中国著名的黄金旅游线之一。景点主要有严子陵钓台、富春江“小三峡”、瑶琳仙境、富阳古法造纸及古籍印刷作坊、浙西大峡谷、山里人家、红灯笼乡村家园、天目溪漂流、兰溪诸葛八卦村、龙游石窟、建德九姓渔民婚礼、大慈岩(悬空寺)及千岛湖等,笔者亲自玩过,强烈推荐。从千岛湖坐汽车去黄山,只要一个小时,去婺源要二小时,可以放在一起游玩。
良渚遗址 是一个带有完整古国形态的大遗址,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特定的社会形态。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据战国古籍《鹖冠子》记载说“成鸠氏之国……兵强,世不可夺”,实际上就是说良渚文化集团的武力强大,天下无敌。遗址
区内能明显地看到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普通聚落这种级差式的聚落结构,以及像莫角山这样的大型城址,汇观山、反山、瑶山这类出土大量精美王器的祭坛墓地,塘山这类大型城市防护工程的土垣遗址。良渚遗址现有遗址点119处,其中包括宫殿、祭坛、墓地、工场、农耕区、土垣、城址、村落各类遗存。其原始地理环境和遗址保存的完整性、密集度全世界罕见,是今天研究和探讨东方文明起源的重要对象,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唯一性和特别的重要性。良渚遗址所反映出来的以原创、首创、独创外拓为特征的”良渚精神”,是中国文明传统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不仅开创了曾经盛极一时的“良渚社会”,而且对当今世界仍具有极大的教育和启发意义,值得全人类保存和借鉴。反山、瑶山遗址的发掘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汇观山遗址和莫角山遗址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9年,国家文物局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遗址公园的工作思路。2000年,浙江省确立了”以申报《世界遗产名录》为目标,以建设良渚国家遗址公园为中心”的遗址保护方针。2002年,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良渚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建议书》和《良渚国家遗址公园规划》,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遗址展示区基本成型,再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将良诸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成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史前文化展示园区遗址1遗址现场展示区以良渚遗址不可移动文物的现场展示为目标。通过展示遗址的现状与环境,显示中国长江流域史前文化形象。莫角山(反山)台城宫殿展示:部分复原莫角山遗址宫殿群和反山显贵者墓葬遗址,展示早期·城塘山土垣展示:展示早期水文地理、水利灌溉技术或军事防御体系、军事斗争,以及人口、社会剩余劳动、部落或早期国家关系等。祭祀与原始宗教文化展示:以瑶山、汇观山、文家山祭坛墓葬复合遗址为主,展示中国最早的系统化祭祀仪、葬制、天(太阳)人关系等。原始村落展示:以庙前、姚家墩等遗址为重点,再现早期村落形态。展示早期定居生活方式、村落规划、生活设施结构、”村民”关系等。原始在耕展示:展示早期生活资源分布、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特征、大型犁耕与生产率的变更、早期田园景致等。原始手工业与贸易展示:再现原始制陶、琢玉、髹漆、丝织业方式、早期贸易的发生等。原始生态展示:展示古气候及其生恋环境、复原涅地和早期人居环境等。2遗址博物馆区良渚圣地座落于”中国良诸文化村内,建设有良渚文化博物馆.形成集展示、教学、研究、信息交流为一体的国际性学术中心。是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导入及游客中心,为”中国良渚文化村”的主要子项目之一。
一梦江湖良渚联动外观怎么样良渚联动外观一览。云锦楼大师傅闲逛江南之时途径良渚古国遗迹,从上古敬天礼地的文化中汲取灵感,缝制了联动时装神巫和联动挂件·思灵。那么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梦江湖良渚联动外观怎么样
沧海桑田复几尘,东风惟见落花春。
太阴近日发现良渚古国的灵玉一枚,但灵玉送回太阴后却发生了多起离奇事件。为查明离奇事件缘由,阴不苦师叔查阅古籍,发现需收集良渚古国器物方能平复玉中所含良渚神巫执念。少侠可通过良渚风华玩法,帮助阴不苦收集器物,以平复古玉之异动。
感兴趣的少侠可前往雪满华庭购买,联动时装同期也可在繁花愿中使用碧螺令兑换,全程参与节日玩法和繁花愿可以任选其一免费兑换哦。
具体效果请看下图
“琮”始见于《周礼》等古籍。其形以《周礼·考工记·玉人》所释:“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白虎通·文质篇》曰:“圆中牙身玄外曰琮”。郑玄补注《周礼》时说:“琮,八方象地”。南唐徐锴释琮时讲:“状若八角而中圆”。后因后人难辨琮状的实体,以致南宋时称为“镇圭”。至清乾隆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琮,瑞玉,大八寸,似车”的说法为据,直呼“琮”为:“辋头、杠头笔筒”等,当时连玉琮的上下头都不清楚,至光绪年,金石家吴大在《古玉图考》中,引述了嘉庆年文字学家钱坫说法,玉“琮”的器形才得以确认。而玉琮小头朝下大头向上的正确摆放,也是现代人给予纠正的。玉琮分扁圆筒形(包括镯形琮)和方柱形,但还有小的琮王勤子、琮管等饰品,凡是良渚玉琮类,不论大小均属珍贵文物。玉琮为无定价,在人们认识的提高下,收藏玉琮的保值与升值体系,也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逐步完善起来。
经考证,玉“琮”距今4000至5000年,其功能与意义有:一、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但材质上有优劣之分。优质的玉琮,应按《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说法,那么玉琮是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或是巫师通神的法器之一,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劣质的玉琮、石琮,或被烧过的玉琮,都是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用的。二、玉琮既是种器具,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从发掘现场可以看到,墓主身份越显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显示生前的一切,用于随葬恰好说明墓主原有身份,及其在各部落中享用财富与权势的程度,也代表良渚文化时期的一种葬制。
良渚新出土大玉璧刻符 中国文字起源之一?
·良渚文化首次发掘出土刻符大玉璧
12月6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余杭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在临平玉架山遗址发现了一块直径246厘米的大玉璧,上面还有两个刻符,这是良渚文化的又一重大发现(详见昨日本报头版报道)。
这是迄今为止,首次经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刻符大玉璧。
专家认为,这两个刻符很可能是史前文字符号,相当于后来的文字;也可能是用来反映某种宗教信仰或大型宗教活动场景的。它对于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宗教刻符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今天,我们尝试着从不同侧面去接近这两个距今约4000年的刻符。
如果把良
渚古城比作北京
发现大玉璧的地方相当于上海
2007年11月29日,浙江省考古所在瓶窑镇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290万平方米的古城,面积相当于406个标准足球场,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址。
古城四面被城墙包围,城墙宽40—60米。城中心是莫角山,学者们普遍认为是良渚时期的中心,住着统治整个良渚文化区域的“王”。
莫角山西北是反山遗址,发掘出11座良渚显贵者的大墓,出土文物1200多组,不少学者认为是“王陵”所在。
发现大玉璧的临平玉架山遗址16号墓坑,位于现余杭经济开发区,在古城遗址以东大约20公里处。
按照学者们对良渚古城的猜测,以古城为中心,由近而远,按等级分别居住着高级贵族、贵族和平民。那么20公里外,为什么会发现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用的大玉璧呢?要知道,在良渚时期,只有上层贵族、有权势的人才能使用玉器。
昨天,就此问题,我们请教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丁品。
他说,良渚文化辐射整个太湖流域,包括浙北、苏南等地。如果把良渚文化辐射区域看成是一个“国家”,良渚古城就是国的中心,像现在的首都北京。这个“国家”还有次一级中心,也就是非常重要的大城市,比如现在的上海。玉架山当时就是这个地位。
玉璧上的刻符
比陶器上的刻符更有意义
良渚正式考古发掘中,出土过很多玉器,但从来没有发现过刻符。
此前,良渚出土的陶器上发现过不少刻符,但它们带给考古研究者的震撼,远没有这次的刻符大。
丁品说,陶器上的刻符,很多是陶工制作时留下的一些记号,比如“某某制作”之类的。
而玉器在良渚时期,只有上层贵族、有权势的人才能使用。所以上面的刻符,第一,不是随便谁都能刻;第二,刻上去一定有它的意义。
4000年前的先人刻下这符号
想表达什么?
再来说说刻符。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曹锦炎说,4000年前的先人在大玉璧上刻下那两个符号时,想表达什么?暂时还无法精确解读。只能笼统地说,这些可能是史前文字符号。
除了良渚文化,双墩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过不同的刻符。
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这些符号,是人们用来记事和传递信息的,随意性比较大。
比如,画一头牛,良渚文化、双墩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刻符,画得可能都不一样,但表达的,却是一个意思。
再到后来,这些符号的音、形、义,都逐渐固定下来,文字也就逐渐形成了。
目前普遍认定的说法是,甲骨文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成熟的一种文字。而这些刻符,也许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网上热猜 大玉璧刻符含义
玉璧上面这两个神秘符号,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
昨天下午,在19楼网站上,网友们发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各说自己的想法。晚上11点,回帖194人次。我们来看看大家是怎么说的。
上面理解为禾苗,下面看成一块靠近河流且有排水沟的土地。 ——耳朵东东
上面的估计是一个信仰,下面的符号估计是民众。——天钰含冰
一个祈福标志,一个玉石工匠的暗记。 ——wzxtcn
应该是如日中天,代表权力大大的意思。下面是房子,上面是太阳。房子正在太阳下。——sgpingrose
我觉得族徽的可能性比较大,另外下面那个“口”形的图案有点像玉钺的造型,猜测墓主可能和掌握兵权有关。最好和其他出土文物共同判断。——倒挡起步
我家七岁的儿子看了后是这样说的:上面是火,下面是城门,意思是城门失火。——远大宝
上面那个是代表玉主人的身份的,可能当时的人以头顶头发的梳法来区分等级,这个玉的主人是四缕头发的。而下面那个可能是族群的标志,代表的是某个族群。由此可知这块玉的主人是哪个族群的谁。 ——罗杰斯
方形刻符刻写在大玉璧正面,似乎有祭台的涵义;边上可能是一群人在祭坛边举行大型宗教活动。 ——timeweek
玉架山遗址又有新发现
12月12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余杭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又在临平玉架山遗址20号墓,发掘出土了玉冠状器等50余件玉器,这进一步证实,临平山北部地区是良渚文化时期重要的中心聚落。
这次被发掘出来的东西包括玉冠状器、玉璜、玉镯、玉管串、玉锥形器、玉坠、玉珠等玉器,以及陶鼎、陶豆、陶罐等陶器。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楼航说,这是一座良渚文化晚期、规格较高的墓葬。
玉冠状器、玉璜、玉镯、玉管串等玉组佩饰是象征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装饰物,是良渚文化神权统治的一种表现。
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有诸多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其实就是“良渚古国”。因此,良渚古城可能已和“国家”这种状态密切相联。
形成的区位条件
良渚古城: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有诸多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其实就是“良渚古国”。因此,良渚古城可能已和“国家”这种状态密切相联。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良渚文明
良渚文化是中国浙江钱塘江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据战国古籍《鹖冠子》记载说“成鸠氏之国……兵强,世不可夺”,实际上就是说良渚文化集团的武力强大,天下无敌。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钱塘江流域。
良渚,指的是距今5300-4300年期间,在中国南方的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所存在过的一个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良渚文化与古埃及文化同期。
那为什么现在我们称之为良渚文明而不是良渚文化呢?
根据西方考古标准,国家的产生或文明的产生有几大因素:比如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出现、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宗教礼仪等等。
虽然良渚遗址的考古过程,没有金属,没有明确的文字,但有大型的水利工程、社会等级以及生产的发展。然而,这些发现与考古标准的制定所要指向的目的是一致的——证明社会的发达程度已经达到具有国家组织形态的水平。
良渚的文化绝对不亚于古埃及或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程度。
良渚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大地上最早的国家,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遗址就是良渚文明的中心。
关于它的发现要回溯到1936年。
当时,杭州古荡老和山在建造杭州第一公墓出土了一些石器。当年5月底,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和吴越史地研究会合作对遗址进行试掘。
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一位馆员施昕更,在对位于古荡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件黑陶。他觉得,类似的黑陶在自己的家乡良渚也曾见到过。于是不久后他就回到良渚,进行文物调查。
在他的主持下,良渚陆续出土了黑陶、石器、玉器等数百件文物。这一次发现掀开了良渚遗址的一角。
有了第一手考古发掘资料后,施昕更完成了《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
然而,随着次年抗战的爆发,良渚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不得不被迫中断。
更糟糕的是,因为战乱时期,施昕更随西湖博物馆一路南迁,一路上缺医少药,最终因为不幸染病,年仅27岁就英年早逝。
文明火炬的传递落到了考古学权威梁思永、董作宾的手上。
当年梁思永、董作宾曾受施昕更之邀在发掘现场查看过良渚遗址,并对这一发现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
1939年,考察过良渚遗址的梁思永先生,经过一番比较研究,认为良渚遗址发现的陶器以黑陶为主,这一点和龙山文化有相似之处,便提出良渚遗址属于龙山文化的杭州湾区。这个结论,统治了考古学界将近20年,一直到50年代末。
直到1957年,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夏鼐先生提出:“浙江的黑陶容易干后褪色,没有山东龙山文化的那种标准的蛋壳陶。器形除圈足外,也有大量圜底的。山东龙山文化中盛行的平底器却较少。陶鬶发现不多,也不是标准的龙山文化的形式。”这彻底推翻了之前的论调。
2年后,他正式提出了“良渚文化”这个全新的命名——它标志着良渚是有着自身演变、发展序列的一个考古学文化,与龙山文化彻底区分出来。
这个概念提出后,专家们才开始着手考察它的源头,并先后于1975年、1979年提出了“马家滨文化”、“崧泽文化”的命名。
最终,考古学家通过吴县(今苏州吴中区)草鞋山的地层堆积,确立了三大文化的发展序列: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
然而,良渚文化虽然发掘出了一些文物,但始终没有那种能入选“十大考古发现”的大成果,这一时期的研究都只停留在对其文化内涵认识的确立上。终于在1986年,这种小打小闹的局面被打破,良渚文化有了属于自己的“代表”。
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开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这几年,良渚文明遗址从40多处添加到135处,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
1992年开掘的余杭莫角山大型修建遗址,明显与国家的礼制有关。夏禹在会稽召集全国各部族领袖集会,“万国”赴会,是有必定依据的。
2007年11月29日考古人员在杭州宣告,一座290多万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遗址的中心区域被发现。
良渚文化分布的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
本文2023-08-04 19:24: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