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广西叫什么?
南朝 梁 沉约 《齐司空柳世隆行状》:“临 姑苏 而想 八桂 ,登 衡山 而望 九疑 。” 唐 韩愈 《送桂州严大夫》诗:“苍苍森 八桂 ,兹地在 湘 南。” 明 杨基 《忆弟》诗:“ 青州 信息稀, 八桂 音书绝。”
广西雅称——“八桂”的由来 广西盛产桂树,连片成林。桂树有两种,一是药用玉桂,全身是宝,叶子可榨油,皮肉是贵重药材并可制作香料,从古以来就是地方向朝廷进贡的珍贵物品;一种是观赏性的桂花,色白淡黄,清香飘逸。美称广西为桂,可溯至先秦,缘由一是依广西盛产桂花树而定,二是秦始皇设桂林郡,就是以桂林盛产桂树桂花而命名,广西历代首府设在桂林而拓展为广西别称。“八桂”之“八”,其意为大且多,茂盛丛生。桂树大片成林、桂花满地故称桂林,桂树桂花之多特美称“八桂”,“八”泛指大而多,并非确切的数字。
诚然,从秦始皇设桂林郡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广西的区域是屡经变动的,有时也包括湘南的一部分、广东的一部分,但桂、八桂主体指广西应是很自然的。最经典、最明确、最早用“八桂”这个词的当是唐朝韩愈,他的《送桂州严大夫》诗中写道:“苍苍森八桂,兹地在相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后两句至今还刻在桂林的石山上。把桂林水的澄清、飘逸、漪澜,山的峭拔、秀美、独特写活了,与宋朝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传颂千古,终极不忘。官书上首次以“八桂”来诠释行政区划,这当是明代官修《大明一统志》中的用词,从此“八桂”成为官方和文人学士的语言。 广西简称“桂”以及为什么叫“八桂 “桂”的由来 不过“桂”的简称,并非因“桂林”或桂柳文化而来,而是从“八桂”中得出。“八桂”的由来种种说法,其中一个是说仙女携桂飞过广西,看到广西美丽的山水而流连忘返,洒下八颗桂树落在广西……
所以称为八桂,而“桂”,则是从“八桂”简称而来。 “桂林”由来 “桂林”,取之“桂树成林”之意。
“桂林郡”在秦代时是指现在的桂平,现在的桂平也是当时“桂林郡”的郡治所在。
广西,别称“桂”、“八桂”。
先秦时期,广西为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设置桂林、南海、 象郡三个郡,今天的广西含桂林郡全部、象郡一部份及南海、长沙、黔中等郡一部份,为广西设郡之始。 唐太宗贞观后,分全国为10个道,广西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南道分为东、西两道。 广西为岭南西道(治所在邕州,即今天的南宁),基本形成了广西后来行政区疆域的轮廓。
宋朝的时候,全国分为15路,广西地方称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之称由此开始。
秦时,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属桂林郡所辖,故桂林郡之“桂”字后来演变成为广西的代称。八桂原指八棵桂树,八桂而成林,一言其大,一喻其丛生。广西自古盛产桂树,历代文人常以八桂咏喻广西,最早以八桂咏喻广西的是南朝梁沈约,其《齐司空柳世隆形状》有“临姑苏而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疑。”唐朝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广西称“八桂”的由来 广西称“桂”、“八桂”由来已久。经考证,“八桂”之美称是从古代《山海经》中“桂林八树,在贲禺东”演变而来。晋代文学家郭璞说:“八树成林,言其大也。”孙绰在撰写《游天台山赋》有:“八桂森挺以凌霜”的诗句。六朝梁代诗人也有“南中有八桂,繁华无四时”记载。但作者并无与广西相连之意。在民间中诗人正式与广西挂勾定位的则始于唐朝韩愈,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诗中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湖南称“湘”,广西在湖南之南部,韩愈诗题中的桂州,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市内。宋朝诗人扬万里有“来从八桂三湘外,忆折双松十载前。”元朝黄镇成也云:“八桂山川临鸟道,九嶷风雨湿龙滩。”可见八桂之名深人心,在民间中广泛流传。据官方纂修的《大明一统志》记载:“八桂,广西桂林府郡名。”当时广西省会驻桂林,以桂林代表广西。从此广西称“八桂”正式在官书中固定下来了。
我国各省市均有简称和别称,如上海称“沪”,湖南省称“湘”等。这些简称的取名,是根据各地的历史、地理山川、物产特征来定名的。广西的桂树特别多,是广西特产的代表,也反映了广西特征的内涵。据了解,我区的桂树有两种,一是药用的玉桂,是古代土官向王帝进贡珍贵之物。二是花木,俗称桂花。此二种植物广西到处有之。据晋代稽含著《南方草木状》记载:“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颠,冬夏常青,其类自成为林,间无杂树。”唐代《唐木草》也有“牡桂乃尔雅所云木桂也,叶长尺许,大小枝皮俱名牡桂,出邕州,……。”宋代名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一书中记载:“桂,南方奇木,上药也。桂林以地名,地实不产,而出于宾、宜州。”没有记载花木的桂树,而是记载古人向进朝廷进贡的玉桂。可见广西简称“桂”、“八桂”,是用药用的桂树而得名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全国划分三十六郡,在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郡”,以广西的特产桂树命名的桂林郡,其地域在今广西境,治所贵港市东。
广西属亚热带气候,适宜桂树的生长。特别是桂东南、桂西的土山上的桂树不是一、二株独立的,而是大片成林的,此物全身是宝,叶枝可榨尚油,皮肉可作药材和香料之用。因此,“八桂”之名,是指桂树丛生,广西四面八方的山岭上都有桂树。这里的“八”字是指桂树多而大之意。明、清、民国官方纂修的县志均有“八景”的胜迹的记载,但绝非八处,而是指多的意思。由此可见,以含“多桂”的意思的“八桂”来代称广西是很自然的。这就是广西称“八桂”的由来。
综上所述,广西称“八桂”,民间称谓溯源于汉代《山海经》之说,流传于唐宋,明代政府将广西承宣布政使司的行政区域,在官书中正式定名为“八桂”而流传于世。
刘三姐的故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古代民间传说歌手,有“歌仙”之誉。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
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3。 经国家考证研究决定:宜州市作为刘三姐故乡。
扩展资料
有关刘三姐的传说
刘三姐的传说广泛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作品异文甚多。桂西宜山地区传说:宜山下枧河边中枧村,有一姓刘女子,排行第三,因名刘三姐。三姐喜唱山歌,远近青年与三姐对歌,无能胜者。涧村守米碾青年李示田,勤劳朴实,要求向三姐学歌。莫村财主莫仁怀,见三姐貌美善歌,欲纳为妾。觅来广东水客三人与三姐对歌,为三姐所败。
此时,李示田已学得一口好歌,常与三姐对唱。莫仁怀又污以有伤风化,处处刁难,最后砍断葡萄藤,使三姐坠入河中。三姐飘至柳州,与李示田在柳州鲤鱼峰对歌,连唱三天三夜,飘然逸去。后又在桂林七星岩对歌,连唱七天七夜,变为一对黄莺飞去。
历代文人学士如清代王士禛、陆次云、闵叙等,在其著作中,都曾将民间口传的刘三姐传说加以笔录和附会,撰成比较固定的文字流传。广西的《浔州府志》、《宜山县志》、《苍梧县志》等,亦有不少关于刘三姐传说的记载。
——刘三姐
——刘三姐的传说
刘三姐是现在广西宜山、柳州一带人,刘三姐是唐朝时候的人,她是壮族杰出的民歌手,被誉为“歌仙”、“歌圣”;
关于刘三姐的传说很多,传说刘三姐能歌善唱,财主莫怀仁想娶她为妻,遭三姐拒绝,莫怀仁便请来三位能歌的秀才,企图唱败三姐,三位秀才撑船来刘三姐的家乡广西宜州,三秀才与刘三姐对歌,大败而返,莫怀仁于是在民间强行禁歌,但始终禁不住,莫怀仁谋害三姐,三姐扮成乞妇来告诉莫仁怀,说三姐又在岩洞里唱歌,当莫怀仁走进洞口时,三姐用拐杖在洞口边一敲,洞口立即关闭起来,把他夹死了,后来三姐和一青年又到桂林七星岩去唱歌,最后两人化作一对黄莺飞上了天;
据传, 刘三姐的歌篇大体有以下三类:一是同秀才对唱的歌,二是情歌,三是劳动歌。 刘三姐及其山歌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有关她的故事传说,或加工成诗集,或编成剧本搬上舞台,还拍摄了闻名中外的**《刘三姐》。
古代的广西叫什么?
本文2023-10-16 05:02: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6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