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冲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理冲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理冲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衷中参西》上册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理冲汤的用法用量 35 加减 36 理冲汤的临床应用 附: 1 古籍中的理冲汤 1 拼音
lǐ chōng tāng
2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理冲汤21 处方
生黄耆9克 党参6克 于术6克 生山药15克 天花粉12克 知母12克 三棱9克 莪术9克 生鸡内金(黄者)9克
22 功能主治益气行血,调经祛瘀。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症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室女月闭血枯,男子劳瘵,脏腑症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
23 理冲汤的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数沸服。
服之觉闷者,去于术;气弱,三棱、莪术各减为3克;泄泻,以白芍代知母,于术改用12克;热者,加生地、天冬各适量;凉者,知母、花粉各减半,或皆不用;凉甚者,加肉桂(捣细冲服)、乌附子各6克;瘀血坚甚者,加生水蛭6克;若坚壮者,宜去山药;室女及来产妇,三棱、莪术宜少用,知母减半,加生地黄适量;血瘀而未见症瘕,或月经犹未闭者,亦少用三棱、莪术;虚弱,去三棱、莪术,鸡内金改用12克;男子劳瘵,三棱、莪术亦宜少用,或以鸡内金代之亦可。
24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3 《衷中参西》上册 31 方名
理冲汤
32 组成生黄耆3钱,党参2钱,于术2钱,生山药5钱,天花粉4钱,知母4钱,三棱3钱,莪术3钱,生鸡内金(黄者)3钱。
33 主治妇人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症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室女月闭血枯,男子劳瘵,一切脏腑症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
34 理冲汤的用法用量用水3钟,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数沸服。
35 加减服之觉闷者,减去于术;觉气弱者,减三棱、莪术各1钱;泻者,以白芍代知母,于术改用4钱;热者,加生地、天冬各数钱;凉者,知母、花粉各减半,或皆不用;凉甚者,加肉桂(捣细冲服)、乌附子各2钱;瘀血坚甚者,加生水蛭(不用炙)2钱;若其人坚壮无他病,惟用以消症瘕积聚者,宜去山药;室女与妇人未产育者,若用此方,三棱、莪术宜斟酌少用,减知母之半,加生地黄数钱,以濡血分之枯;若其人血分虽瘀,而未见症瘕,或月信犹未闭者,虽在已产育之妇人,亦少用三棱、莪术;若病人身体羸弱,脉象虚数者,去三棱、莪术,将鸡内金改用4钱,因此药能化瘀血,又不伤气分也,迨气血渐壮,瘀血未尽消者,再用三棱、莪术未晚。若男子劳瘵,三棱、莪术亦宜少用,或用鸡内金代之亦可。
36 理冲汤的临床应用1症瘕:一妇人,年二十余,症瘕结于上脘,其大如橘,按之甚硬,时时上攻作疼,妨碍饮食。医者皆以为不可消,后愚诊视,治以此汤,连服四十余剂,消无芥蒂。
2痃癖:一少年,因治吐血,服药失宜,痃癖结于少腹,大如锦瓜,按之甚坚硬,其上相连有如瓜蔓一条,斜冲心口,饮食减少,形体羸弱,其脉微细数。治以此汤,服十余剂痃癖全消。
古籍中的理冲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九)治女科方]2.理冲汤。世俗医者,不知此理,见有专确攻病之方,若拙拟理冲汤者,初不审方中用意何如,但见方中有三棱、莪术,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88.论女子瘕治法能任受;即能任受,亦不能将瘀血通下。惟治以拙拟理冲汤补破之药并用,其身形弱者服之,更可转弱为强。即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九)治女科方]1.玉烛汤用一两。有经闭结为瘕,阻塞气化作寒热者,可用后理冲汤。有胸中大气下陷作寒热者,其人常觉呼吸短气,宜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3.醴泉饮通。间有瘀血暗阻经道,或显有瘕可据者,继服拙拟理冲汤,或理冲丸以消融之,则妇女无难治之病矣。若其人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2.十全育真汤
古之所述橘皮为今之所用陈皮,今之所用新会陈皮为古之所述柑皮。橘皮因陈久者良而称为陈皮,因‘产广中者胜’故名广陈皮,因‘产广东新会者优’而称新会陈皮。新会陈皮作为广陈皮上品,是中国传统道地药材,是广东三宝之首,也是十大广药之一,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药用 历史 久,盛名于明清时期,延续至今,种植 历史 有近700年,主要功效重在理气燥湿,区别于陈皮又有疏肝利胆、解结化痈等作用。陈皮药用功效随 历史 发展,历代医家根据自身经验对陈皮功效有拓展。
1 《神农本草经》-理气 秦汉时期的 《神农本草经》 就有记载陈皮在理气方面的功效: “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小贴士:橘在药用 历史 长河中经历了橘皮和橘红的划分,橘皮和青皮的划分以及橘和柚的辨别。唐宋以前古人对橘的用药存在橘柚不分的情况,后又出现橘、柑、橙的混用。 今人考证认为始载《神农本草经》的橘柚是关于陈皮最早的史料记载!
2 《名医别录》-止泻利尿 魏晋南北朝时期,陈皮的功效除了理气以外,还有止泻和利尿等功效。据 《名医别录》 中记载: “下气,止呕咳,治气冲胸中,吐逆霍乱,疗脾不能消谷,止泻,除膀胱留热停水,五淋,利小便,去寸白虫,久服轻身长年。”这里就已经说多次数地食用陈皮,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3 《药性论》-化痰止咳 隋唐时期,陈皮的一个很重要的功效,化痰止咳,如 《药性论》 : “橘皮,清痰涎,开胃。治上气咳嗽,主气痢,破症瘕痃癖,洽胸膈间气。” 《日华子本草》 : “橘皮,暖,消痰止咳,破症瘕痃癖。”
4 《泊宅编》-润肺驱寒 宋朝时期《泊宅编》有 “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逐冷,有特殊功效”,提到陈皮利肺气、祛痰驱寒的功效。
5 《汤液本草》-解酒毒 金元时期 《汤液本草》 中的 “解酒毒”,首次提出陈皮可以解酒毒。
6 《本草纲目》-治乳痛、做香料 明朝时期不仅发现了陈皮有治妇人乳痈的功效,也是第一次提到解鱼腥毒等佐料方面的应用。
如 《本草纲目》 记载, “橘皮,入脾、肺二经气分药,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秘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古时候,不同的医书都对陈皮有各种研究,不乏“延年益寿”、 “统治百病”的说法,而现代的研究也表明陈皮的确含有非常多的有益成分:挥发油、橙皮苷、黄酮类物质、辛弗林、陈皮多糖、类柠檬苦素、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等,陈皮对身体的 健康 功效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炮制 4 功能主治 5 万病圆的用法用量 6 备注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万病圆 1 拼音
wàn bìng yuán
2 处方芍药、肉桂(去粗皮)、川芎(不见火)、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干姜(炮)、防风(去芦)、巴豆(去心膜炒)、当归(去芦)、生屑角(镑)、桔梗、芫花(醋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炒)、人参(去芦)、黄芩、黄连(去须)、禹馀粮(醋淬研飞)、蒲黄(微炒)、前胡(去芦)、大戟(炒)、葶苈(炒)、麝香(研)、细辛(去苗)、雄黄(研飞)、朱砂(研飞)、紫菀(去芦)、甘遂、牛黄(研),各一两;蜈蚣十二节(去头足炙),芫青二十八枚(入糯米同炒候米色黄黑去头足翅用),石蜥蜴(去头尾足炙)四寸。
3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炼蜜为圆,如小豆大,
4 功能主治治七种癖块,五种癫病,十种注忤,七种飞尸,十二种蛊毒,五种黄病,十二种疟疾,十种水病,八种大风,十二种;并风入头,眼暗漠漠,及上气咳嗽,喉中如水鸡声,不得卧,饮食不作肌肤,五脏滞气,积聚不消,壅闭不通,心腹胀满,连及胸背,鼓胀气坚结,流入四肢,或腹叉心膈气满,时定时发,十年、二十年不瘥。
五种下痢,疳虫、虫、寸白虫、诸虫。
上下冷热,久积痰饮,令人多眠睡,消瘦无力,荫入骨髓,便成滞疾,身体气肿,饮食呕逆,腰脚酸疼;四肢沉重,不能久行久立。
妇人因产,冷入子脏,脏中不净,或闭塞不通,胞中瘀血冷滞,出流不尽,时时疼痛为患,或因此断产,并小儿赤白下痢,及狐臭。耳聋、鼻塞等病。
5 万病圆的用法用量疟病,未发前服一圆,未瘥,如前更服。
若一岁以下小儿有疾者,令乳母服两小豆大,亦以吐利为度。
近病及卒病用多服;积久疾病即少服;常服微溏利为度;卒病欲死,服一、二圆,取吐利即瘥。
卒中恶,口噤,服二圆,浆一合下,利即瘥。
五注鬼刺客忤,服二圆。
男、女邪病歌哭,腹大如妊身,服二圆,日三、夜一,间食服之。
蛊毒吐血,腹痛如刺,服二圆,不瘥,更服。
诸有痰饮者,服三圆。
冷癖,服三圆,日,三服,皆间食,常令微溏利。
宿食不消,服二圆,取利。
瘕症积聚,服二圆,日三服。
拘急,心腹胀满,心痛,服三圆。
上气呕逆,胸满不得卧,服二圆,不瘥,更服。
大痢,服二圆,日三服。
疳湿,服二圆,以一圆如杏仁大,和醋二合,灌下部中。
水病,服三圆,日再服,间食服之,瘥止,人弱,即隔日服。
头痛恶寒,服二圆,复取汗。
伤寒天行,服二圆,日三服,间食服之。
小便不通,服二圆,不瘥,明日再服。
大便不通,服三圆,又内一圆下部中即通。
耳聋,耳,以绵裹如枣核,塞之。
鼻衄,服二圆。
痈肿、丁肿、破肿,内一圆如麻子大,日一傅之,根亦自出。
犯下肿血出,以猪脂和涂,有孔,内孔中,瘥。
癞疮,以酢泔洗讫,取药和猪脂傅之。
漏疮有孔,以一圆内孔中,和猪脂傅上。
痔疮,涂绵筋上,内孔中,日别易,瘥止。
瘰倁,以酢和涂上,瘥。
癣疮,以布揩令汗出,以酢和涂上,日一易,瘥,止。
胸、背、腰、胁肿,以醋和傅肿上,日一易,又服二圆。
诸冷疮积年不瘥,以酢和,涂之。
恶刺,以一圆内疮孔中,即瘥。
蝮蛇螫,以少许内螫处,若毒入复,心烦欲绝者,服三圆蜂螫,以少许傅之瘥。
妇人诸疾,胞衣不下,服二圆。
小儿惊俌,服一圆如米许,以涂乳,令嗍之,看儿大小加减。
小儿客忤,服一圆如米,和乳涂 ,令嗍之。以意量之。
蝎螫,以少许傅之瘥。
小儿乳不消,心腹胀满,服一圆如米许,涂 令嗍之,即瘥。
6 备注服此药,以三圆为一剂,服不过三剂,万病悉除,说无穷尽,故以万病圆名之。
7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古籍中的万病圆 《叶选医衡》:[卷上]因病似虚因虚致病论
万病不出乎虚实两端,万方不越乎补泻二法。顾治实之法,犹易知易行,姑置弗论。惟是治虚之法,自古难之。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五杂治门]杂病物。博求众药。以戒不虞。仓卒之际。应手皆得。故有万病方得。方耆婆万病丸(出千金方)治七种痞块。五种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六郁合参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郁者,滞而不通之义,故脉亦沉而涩也。然气郁则生湿,湿郁则生
《吴医汇讲》:[卷十一]中道说为道,无所不涵,无所不彻,推之医理,尤不可忽。盖万病由于乖戾,用药惟以调和,益其不足,损其有余,温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二针灸刺砭]针灸疟母(malaria with abdominal mass)为病证名。出《金匮要略方论》。又称母疟(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病不内外因证》)、老疟(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病不内外因》)、疟积(《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劳疟(《证治要诀·疟寒热》)。是指以疟疾反复发作,终年不愈,胁下结成痞块,胀痛不舒,面色晦暗,舌见瘀斑,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疟疾。
《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疟积,疟疾不善调理而成积,经汗吐下日久,荣卫亏损,邪气伏藏胁腹,结为症癖,坚痛,名为疟母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病不内外因证》:“亦有数年不差,百药不断,结成症癖在腹胁,名曰老疟,亦曰母疟。”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日:“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证治要诀·疟寒热》:“久疟,经年累月,名曰疟母,又名劳疟,不宜十分攻之,所谓久疟不治者是也。”
《丹溪心法·疟》:“老疟病,此系风暑于阴分,用血药引出阳分则散。”
详见百科词条:疟母 [ 最后修订于2018/9/4 10:33:33 共152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举元煎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举元煎 1 拼音
jǔ yuán jiān
2 处方人参 黄耆(炙)各9~15克 炙甘草3~6克 升麻15~2克 白术(炒)3~6克
3 功能主治益气升阳。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者。
4 举元煎的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至160~180毫升,温服。
如兼阳气虚寒者,肉桂、附子、干姜,随宜佐用;如兼滑脱者,加乌梅2个,或文蛤2~3克。
5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古籍中的举元煎 《妇人规》:[下卷瘕类]气瘕
以固之。若元气下陷,滞而不升者,宜补中益气汤、举元煎以举之。若元气大虚,气化不行而滞者,必五福饮、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贯集·杂证谟血证]便血论治(共十条)者,宜东垣加减四物汤主之。若气大虚而大陷者,宜举元煎主之。一、血滑不止者,或因病久而滑,或因年衰而
《医述》:[卷六·杂证汇参]便血煎、归脾汤;气陷不举而血不止者,宜补中益气汤、举元煎。○血滑不止者,或因病久而滑,或因年衰而滑,或
《妇人规》:[上卷经脉类]治崩淋经漏之法者,寿脾煎、归脾汤、四君子汤加芎、归。再甚者,举元煎。寿脾煎(见血虚经乱)归脾汤(见经不调)四君子
《类证治裁》:[卷之七疝气论治]附方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抑扶煎的用法用量 5 备注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抑扶煎 1 拼音
yì fú jiān
2 处方厚朴 陈皮 乌药各45克 猪苓6克 泽泻6克 炙甘草3克 干姜(炮)3~6克 吴茱萸(制)15~21克
3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利湿止泻。治寒湿泻痢初起,气血未衰、脾胃未败或脘腹胀痛、或呕吐恶心者。
4 抑扶煎的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取210毫升,空腹时温服。
气滞痛甚者,加木香15~21克,或砂仁亦可;如血虚多痛者,加当归6克;如寒湿甚者,加苍术45克。
5 备注
方中厚朴、乌药、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理气运脾,猪苓、泽泻渗湿利尿,利小便以实大便;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奏温中散寒,利湿止泻之效。
6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古籍中的抑扶煎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四心集·杂证谟泄泻]诸泄泻论治(共九条)
各有所因,宜察其因而治之。如因食生冷寒滞者,宜抑扶煎、和胃饮之属以温之。因湿滞者,宜平胃散、胃苓汤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里证类]痢疾受风寒,而内伤生冷,致成泻痢,宜温中去湿者,以抑扶煎主之。如因触受阴寒,腹痛甚紧,手足厥冷,宜大温
《妇人规》:[下卷瘕类]气瘕行者,抽薪饮、大厘清饮。寒滞不行,气结胀聚者,抑扶煎、和胃饮、丁香茯苓汤。三焦壅滞,气道不清而中满
《医学摘粹》:[杂病证方歌括里证类]痢疾伤生冷痢成时,要除此证须何法,去湿温中取效奇。抑扶煎朴泽姜陈喜并施,更将甘草补脾宜,猪苓乌药吴萸用
《景岳全书》:[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暑证]暑证论列方理冲汤简介
本文2023-10-16 05:04: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