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但不能离开中国既有的文化土壤和条件,而且也离不开世界文明发展的环境和营养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推进我国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形式是多样的,但核心系统是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思想文化,而形成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
第一,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这就是说,要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站在世界的高度,视野宽阔了,就不会囿于传统而固步自封,也不会因世界变化无穷而不知所措,而是冷静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历史局限,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选择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有一基本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中国典型的封建制相适应的,其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守旧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尖锐的对照,这就决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进行辩证分析,这是基本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要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应该站在世界的高度对待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彻底否定,也不能全面复兴,只能是对优秀传统实现弘扬超越所谓弘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继承性,弘扬就是不割断历史,而是尊重历史、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它充分体现出民族的历史继承关系二是选择性,弘扬不是全面复兴,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能让封建腐朽的东西在社会上流行,也不能让优秀的文化传统丢掉三是时代性,弘扬不是原封不动地复古,而是将传统中的优秀成果为新的时代所用,解决好古为今用的问题所谓超越,是指在弘扬的基础上超越超越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创新性,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东西,一定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二是超越性,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既包含着优秀的成果,又包括传统的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不仅作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也在现代社会中产生影响,只有对传统的负面效应进行系统清理,才能超出古代的圈子,实现时代的跨越;三是前瞻性,文化的进步性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前瞻性,前瞻性就是前瞻未来,把传统、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在超越传统的基础上,面向世界与未来对于关系到人类未来的世界性课题,从文化价值观的视角进行解释和阐发,是前瞻性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可以焕发这种前瞻性的意识总之,弘扬超越作为一种整体性思维,是讲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弘扬,在弘扬的基础上超越
第二,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相互借鉴、相互补偿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外来的东西做出符合中国特点的选择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一个文化礼仪之邦:有着近四千历史的优美的汉字,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灿若星辰的文学之秀,浩如烟海的古籍图书,众彩纷呈的哲学思想,悠久富宏的教育传统,绚丽辉煌的艺术成就,丰富的农林牧渔水利经验,卓越领先的科技理论及发明创造,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丰富精湛的医药卫生知识及技能,珍爱生命的养生之道及体育传统,出奇制胜的军事权谋,五光十色的宗教文化,以及建立在这些文化科技哲学基础上的强国兴邦爱国爱民的治世经验、仁爱礼义的人伦道德规范、崇德齐贤高风亮节的情操修养„„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博大,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承传优秀的文化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核心——人文精神,继承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毛泽东同志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我读《论语》,一读就是六年”1938年10月,他在延安特别叮嘱全党:“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可以预言,中华智慧必将而且正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儒家文化的核心——伦理道德精神、社会伦常、天道自然观、人性修养,被东方诸国所尊崇《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圣经”,日本近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所著《论语加算盘》一书,提倡道德经济合一论,成为企业家们的必读书王阳明(宋明理学集大成者)的心学自明治维新以来在日本、在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中都被作为精神的源泉和动力,影响着一代代东方各国政治家、企业家的思想,连《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也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不仅如此,中国传统的医学、军事权谋学等等也极大地影响着世界,中医中药已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部分,日本、韩国的中药已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至于“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外国人尚且如此崇尚中国传统文化,热衷于“中为洋用”,我们华夏子孙,不好好地承传这宝贵的遗产,多么可惜!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反对那种一概否定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说得一团漆黑,斥之为腐朽陈旧的过激行为但是也不主张一古脑儿因袭照搬正确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毕竟,由于丰厚而沉甸甸的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奴隶制、封建制社会中积淀下来的,自然会烙印上一些统治阶级的意识,会渗入一些剥削阶级的观念,所以,我们在了解、吸纳承传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糟粕”的原则比如说,儒家学派所提倡的忠孝节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在今天,就要实行“拿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挑选,占有”的原则
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许多文友都提出要读古代经典,尤其是孔孟诸子百家的著作;但也有华文学校教师说,读中文已够繁重的了,哪有时间和精力再读中国古代经典?
为什么要读古典?读过的人都知道它的好处。古典诗书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读经典就是读史,能从中悟出古人从心底发出的声音,体会真切的情感,取得正能量,陶冶心灵,提高思想,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
别说中国历代古人视经典如珍宝,就连老外的托尔斯泰,晚年时接触到中国古典,便拼命地读起孔孟和庄子的书。时至今日他的故居还摆放着他当年读过的中国经典译文,还有留下的笔痕和折叠的书页。托翁曾与友人说过,“我如果能更早地读到中国哲人的思想,该是多么幸福啊!那样我思考的问题,我的整个人生都会大为不同。”
中国古代经典,是中华民族一笔供价的精神财富。古今中外,不论阶级、年龄、地域都视为珍宝。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野蛮的物质主义时代,道德的沦落、文明的陌生,触目惊心,也就越发地体会到菲华孝道学会创始人庄老倡导的“弘扬传统道德”深远的现实意义。“弘扬”不是口号,有许许多多具体的、艰苦的工作要做,多读古典著作,精读经典是其中的一项。中外古今都读,我们没有理由不读。
古典是源,是文化、文明之源头。华文学校教师有责任先读好,才能引导学生读好。像菲律滨嘉南中学那样,把“中国历史”作为必修课,让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在广大师生中扎根、开花、结果。
中国人实在是太多,老外其实并不是特别了解中国和中国人,这里有一个奇异现象,上海人其实在中国来说整体素质是比较高的,但一定会在公共场所大声地讲上海土话,就像是宣扬自己是上海人,其他地方如山东,东北,西北,四川本来就尽是大嗓门,中国人喜欢热闹嘛,苏浙一带有些地方就小声小气,搞得其他地方还觉得他们没有气势
这么大的国家,也有很多不同的文化习惯,要让老外完全理解接受比较难,况且我们的教育质量那是越发有量没有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高素质的人增加的同时,素质不高的人口也在增加,不妨回到200年前,那时候老外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我们在老外眼里也是野蛮人,到现在呢,好像老外在我们眼里是文明人,我们在老外眼里还是野蛮人,说实话,我们言必之乎者也,长衫马褂是叫守旧,我们中英结合,西装革履又叫崇洋,上世纪初有上著西装,下穿马褂,头戴瓜皮帽,手拿文明杖的绅士,又被批评为四不像,中国怎么办,中国其实很迷惑,中国缺乏主流文化,缺乏信仰,又偏偏开始担心老外怎么看待,我看还不如回到我们小时候那个单纯的年代,那时候老师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大量的同学由于坚持了这个信念,如今在国外成了受人尊重的人
在我们的印象中,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泰国是一个充满人妖的国度,白罗斯的美女非常多,俄罗斯人打架很厉害,美国的家庭主妇都养的膀大腰圆,而德国人则比较严谨冷漠。
这些都是我们对这些外国的印象,那么老外们又是怎么看我们中国的呢?以下分别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人给你答案。
土耳其,学生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终于终止了。我们国家充满了谎言和空洞的承诺,我对此很无奈。
哥伦比亚某公司主管,曾经留学中国
中国给我的印象就是:爱心、和睦、想象力丰富、民族、有执行力,我非常喜欢中国。可以这么说,中国是我的第二个故乡,如果我可以保持哥伦比亚国籍的话,我也想有一个中国国籍。
马来西亚农场工人
中国人好像小强,生生不息。
巴基斯坦餐厅老板
我是巴基斯坦人,我非常爱中国,我有许多中国朋友,他们对我好得很。我曾经和中国朋友相处的很好,我们都互称“巴铁”,代我向中国人民表示我的爱意!
瓦努阿图的司机
我认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给了我们国家很多帮助,在瓦努阿图有很多的援助项目,还帮我们建设公路,我认为中国就是我们的母亲国。
墨西哥工程师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国家,有很多人口,世界第一,也有着最厉害的制造业。有时候我也会想,我也许也是made in China的吧?
阿富汗酒店主管
"关于中国,我有三点最大的野心:第一,见到成龙;学中国功夫;第二,试一下中国的针灸;第三,我爱中国!
日本大学生
16岁的时候,我和一个上海男生好上了,他成了我的男朋友。后来他回国了,我们就没有再联系过。可是我很想他,我在日本餐厅打工,攒了4年的钱,最后用这笔钱去了中国上海。我们又开始恋爱了,他把我带到他的家里,我对他父母说:你好!可是他父母根本不搭理我,还跟我说:不喜欢日本人,没有办法,我们又分开了。我认为,我们中日年轻人要好好改善两国的关系。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本文2023-10-16 05:25:1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