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座小城人杰地灵,诞生了3000名博士20名院士,是在哪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安徽有座小城人杰地灵,诞生了3000名博士20名院士,是在哪里?,第1张

清朝的王士禛在《将至桐城》里提到了安徽桐城的龙眠山。诗中讲的是,诗人王士禛在罢官归故里的途中,刚刚翻过桐城与舒城交界的北峡关,看到了太阳西斜,枫林如火。他偶然又看见桐城西北部的龙眠山,于是幻想自己是否也能像龙眠居士一样,隐居于此,终日过着把酒吟诗的日子,了却余生。

桐城龙眠山形如卧龙,盘桓与桐城之中,山中树木葱茏,无限风光,目不暇接。桐城龙眠河由山涧而出,抱山而行,沿河岸处,名胜古迹极多,灿若明珠,光彩夺目。因在此隐居的名人大家极多,所以桐城龙眠山在清朝乃至现代的文人墨客的眼中地位极高。

文人墨客无一不心神向往,期盼有一天到龙眠山畅快一游。龙眠山就位于安徽桐城,这座小城诞生了3000名博士20名院士,被称为“文都” 。

如此桐城,人才辈出

桐城,是安徽省的辖县级市,它古称“桐国”,原因为周朝时,其地适宜种植油桐,素享誉“文都”美名。桐城有座状元桥,清朝,数百名进士从这座桥上走过,当官入仕。桐城派的吴汝纶,因其博古通今,被委任为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桐城历史悠久,风景秀美,只因过于不图虚名,才没有被广为人知。

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的最大的散文流派,曾国藩曾在序中说,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此,桐城派诞生,因其文论高深,著述广博,所以从康熙一直到清末,桐城派风靡全国,享誉海外。桐城作为江淮文化的发源地和聚集地,文化是桐城的最有特质的资源也是最宝贵的资源。

桐城派的文章多是宣传一些儒家思想,例如程朱理学。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迁入此地,尊儒重教之风鼎盛,有“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民间传言。

1902年,江淮大地诞生了一所新式学堂,不仅学生们享有外籍教师,拥有英语、体育等课程,还可以男女同校。这样的创新,诞生了不少的杰出人士,其中朱光潜就是出自这所新式教育学堂,这所学堂的名字叫做桐城中学。

如今,我国桐城籍院士有近20人,桐城也被称之为“院士之乡”。用“文章满天下,冠盖满京华”这样的诗句,被用来形容桐城一点也不为过。

游六尺巷,品桐城美

来桐城,必不可少的,就是游六尺巷。六尺巷并非是多么豪华气派,只是因为它代表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谦让、宽容、明礼的传统美德。走在六尺巷,感受着来自100多年前的古人的胸襟与度量,心里是佩服和自豪。

六尺巷位于桐城一隅,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康熙年间。六尺巷之所以叫六尺巷,是因为从清朝年间流传着一个故事。清朝康熙年间,张英担任礼部尚书。他的老家的老宅与官宦吴家为邻,两家宅子中间隔着一条3尺宽的小巷,供两家人来回行走方便。直到一天,吴家要求将这三尺宽的巷子据为己有,供自家院落使用。张家不同意,两家因此失了和气,告到官府那里去。

官府的县官考虑到两家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下决断。张英的家人写了一封信送到京城张英那里去,请求张英出面解决问题。张英看到信后,提笔写了回信“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意在告诫家人,谦让邻里。家人看了信后,懂得了其中的含义,便按照张英说的,又让了三尺给吴家。吴家见张家主动谦让,羞愧难当,也把原来的三尺让了出来。就这样,两家中间出现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因此得名“六尺巷”。

小小的六尺巷,代表的不仅仅是张吴两家之间的礼让之谊,更是整个桐城崇文重教的风气体现。宽容礼让,是一种美德,从古至今,薪火相传。2016年的春晚,主持人向全国观众讲了“六尺巷”的故事,这个故事,几乎是历史上谦让邻里的最好的故事典范,倡导人们宽容待人,以德服人。

桐城文化,历史悠长

桐城除了六尺巷、龙眠山,还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下面由小编挑选几个介绍一下吧。孔城老街在桐城市孔城镇境内,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在清朝的时候,孔城老街的作用主要是作为连接长江地区的码头。2019年,孔城老街被国家授予4A级景区。整个孔城老街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极富特色,有青砖灰瓦,飞檐翘脚,木雕花窗,好一个怡人的江南水乡。

文庙,又称为孔子庙,顾名思义,就是纪念孔子的地方。庄严气派的文庙用它无声的语言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百年之繁华与崇文明礼之风气。走在市广场的文庙旁,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庙历经风雨洗礼的百年沧桑,和与现代文化交融的日新月异的文化变革,更加仰叹于这座城市的历史悠久,和我们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紫来桥,横跨于龙眠河两岸,名字寓意为“紫气东来”之意。紫气东来,是吉祥如意的征兆,古代官员官服大多为紫色。取名“紫来桥”,也为桐城这座城市带来了吉祥的兆头,从清朝的桐城派的诞生和兴旺到现在的各领域人才济济,走出的近3000名博士和20名院士,无一不暗示了桐城的人杰地灵。

美丽桐城,值得拥有

再繁华的城市、再优越的生活,都离不开人间烟火。想象一下,古色古香的小城里,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伴着学生们放学回家的嬉笑声,吃上一口桐城的家乡菜,你那颗再浮躁的心都变的平静起来了,仿佛功名利禄与自己无关,置身于灵魂的净土当中。

夹一箸水芹菜炒肉,回甘的味道,久久在唇齿间荡漾;喝上一口桐城小花,清凉解渴,生津提神;躺在自家院落里的藤椅上,看着落日余晖,一种慵懒闲适的滋味慢慢涌上心头。轻摇蒲扇,倒也颇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

桐城,一座人杰地灵的古城,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一座崇文明理的文化之都。如果你有时间,有机会,一定要来桐城走一走,感受感受这里的文化氛围,绝对让你乐不思蜀,不虚此行。

从17世纪至19世纪的三百多年间,大规模的乡邦文献纂辑活动在桐城民间持续进行着,这成为桐城地域学术文化的重要表征。这些文献编纂活动多掩藏于文学史的研究架构之下没有得到系统的发掘和重视。笔者通过各类史料钩稽,现将所得桐城通邑性乡邦文献编撰活动及成就择其要者按时代顺序辑录如下,以见明清桐城地方文献之盛。

1 《桐彝》《迩训》,方学渐撰

桐城在明以前人文不显,至明中叶学术大兴,其振兴风教、结社讲学、声名远扬的乡里大师先有何唐,继有方学渐。方学渐(1539—1615),字达卿,世称明善先生,尝主讲东林书院,为东林党人所推重。一生著述颇多,除记录东林讲学的《东游纪》及经学著作《易蠡》《性善绎》《心学宗》等外,还有这两部记录桐城地方先贤事迹的文献。《桐彝》三卷、续二卷,撰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取桐城“忠孝义烈之行,凡耳目所及者,各为立传”(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一),凡五十人,作传二十三篇;《迩训》二十卷,撰成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这部书专载桐城“人物行谊及其先世事可为法者”(《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三),分门目为四十一类。桐城派末期作家姚永朴尝谓这两部书“虽所收录甚简,然吾邑正、嘉以前之文献,实赖是而仅存”(姚永朴《〈桐城耆旧言行录〉序》),故方学渐撰《桐彝》《迩训》实开桐城乡邦文献编纂之先河。

2 《龙眠诗传》,姚文燮选撰

姚文燮(1627—1692),字经三,号羹湖,清顺治十六年进士。姚文燮为桐城名宦,尝获赞“干才优裕,兼娴文雅”(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七)。辑录《诗传》之始,姚文燮尚是一清贫书生,但他自认“情深桑梓”,此后数年间,他朝夕与事,勤搜博采,于前贤遗编,“虽断楮残秩,珍若珙璧”(姚文燮《莲园诗草序》),“兢兢乎恐一字一句之或失”(方孝标《龙眠诗传序》)。为尽可能减少疏漏,还一度发起征诗活动,希望能“阐幽攸重,勿令旧句久湮”(姚文燮《龙眠诗传征诗引》)。可能是受姚文燮对尽全龙眠明诗这一近乎苛刻的目标影响,《龙眠诗传》最终未能完整刊刻流传(潘江在《木厓集》卷二十一《雨中手录乡先辈诗还山以诗见赠次韵奉酬》中有“姚生《诗传》海内知,将梓忽辍吾滋疑”句,自注有云“姚经三有《龙眠诗传》之刻不果”;马其昶在《桐城耆旧传》卷七中亦称姚文燮辑《龙眠诗传》“搜采甚勤,犹自病其隘,未遽传书”),因而其规模、体例已不可预见。不过《诗传》之书稿基本编成当无疑义,与姚氏同时期的桐城知名文士方孝标(1617—1697)曾为之撰序,称述有明一朝桐城诗人“专稿选稿行世者多,而汇而集之则自《龙眠诗传》始”(方孝标《龙眠诗传序》)。因此,《龙眠诗传》虽不曾刊布,但作为桐城乡贤诗歌总集编纂的开山之作,其地位当可确立。

3 《龙眠诗选》,亦称《龙眠诗录》,钱澄之选辑

钱澄之(1612—1693),字饮光,晚号田间老人,与陈式(字质生)同为姚文燮《龙眠诗传》校选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在清初桐城诸诗家中,钱澄之是与当时诗坛盟主钱谦益颇有交游且“相与论诗”(钱澄之《龙眠诗录引》)的代表人物。顺治十五年(1658)的一个冬夜,钱澄之与钱谦益在白门(今南京)长干寺僧舍讨论选诗之法(杨年丰《钱澄之年谱简编》),其间钱澄之盛称家乡桐城“称诗几百年,作者如林”,引发钱牧斋“子乡有佳诗而无传本,吾乌乎得而选之”(《龙眠诗录引》)的慨叹。钱澄之遂发“檄诸同志,征辑前辈遗稿”之志,期望借此既弘扬乡邑诗学又补牧斋龙眠选诗乏善之憾。次年,钱澄之得知姚文燮已有《龙眠诗传》诸稿之选,便与姚氏合作,互相校订。不过在选诗原则上,钱姚之间存在着显著分歧,钱氏力主于严而姚氏坚主于宽。故钱澄之随后选择了在《诗传》的基础上,“录其尤者,得若干篇”(《龙眠诗录引》)而成《诗选》。不过可惜的是,钱氏因久在“旅困”,《诗选》同样未能授梓,故亦不见传本。不过钱氏“严选”龙眠诗的职志于此编清晰可见,两百年后徐璈在编《桐旧集》时称钱氏《诗选》亦为“总集佳本”(徐璈《桐旧集引》),当非虚言。

4 《龙眠风雅》,初定名为《龙眠明诗选》,潘江主辑

潘江(1619—1702),字蜀藻,号木厓,世称河墅先生,他是明清之际桐城诗派与文派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人物(章建文《吴应箕与桐城派关系考论》)。潘氏著述多数已散佚,存世者主要有所著个人诗文合集《木厓集》及所辑通邑诗歌总集《龙眠风雅》等。《龙眠风雅》的搜集编纂自顺治末至康熙中历时三十余年,总九十二卷。其中初集六十四卷,康熙十七年(1678)潘氏石经斋刻本;续集二十七卷附一卷,康熙三十年(1691)自刻本。从流传情况来看,《龙眠风雅》称得上是桐城乡邑诗学对后世产生实际影响的一部奠基之作。

5 《龙眠古文》一集,李雅、何永绍辑

李雅,字士雅,号芥须。何永绍,字令远,号存斋。二人均为明末清初桐城诗古文创作群体的重要代表,有诗文集传世。二人最重要的文化贡献是康熙年间合作编刻《龙眠古文》一集二十四卷,表章前哲。收明代及清初作者93人,载文335篇,其中奏疏、论辨、书序、杂记、碑志、辞赋各体皆备。除康熙初刻本,另有道光十五年芸晖馆重刊本。李雅、何永绍与潘江为同时好友,马其昶尝赞“乡先辈诗文得不泯者,潘、李、何三先生力也”(《桐城耆旧传》卷七)。潘江辑录《龙眠风雅》足见桐城诗风之盛,而《龙眠古文》的编选则反映了桐城文风之盛,李、何辑录该选时曾自言“家藏文集无虑千种”(《桐城耆旧传》卷七)且多为明人作品,可以想见桐城文风浓郁,积淀已久。

6 《枞阳诗选》,王灼编选

王灼(1752—1819),字明甫,一字悔生,号晴园。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官祁门县训导、东流县教谕。王灼少居枞阳,亲受业于刘大櫆八年之久,深受其赏识,为文秉承桐城义法,为诗亦沉雄雅健,与金榜、程瑶田、张惠言等砥砺诗文。枞阳虽为桐城东南一乡,但桐城诗文大家却多出枞阳,更自钱澄之、刘大櫆而实开枞阳诗派(民国时期教育家孙闻园《题许永璋〈抗建新咏〉》,有“枞阳诗派海峰开”之誉)。因之,王灼尝致力于搜集桐城东南乡枞阳一隅先贤诗作,自清初钱澄之以下迄于嘉庆年间,得二十卷,定名《枞阳诗选》,惜未能刊行。后在张寅(字子畏)、马树华(字公实)等乡人的助力下完成了校刊工作。

7 《古桐乡诗选》,文汉光、戴钧衡辑

文汉光(1808—1859),字斗垣,号钟甫。少贫废学,习贾博微利以养,日坐街衢,“夜则篝灯读书”(方宗诚《柏堂师友言行记》卷一),以文闻于闾里,兼以诗才,刘声木称其“诗尤才调壮逸,气骨高骞,而以沉著出之”(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卷八)。戴钧衡(1814—1855),字存庄,号蓉洲。尝师事同里“姚门四杰”之一的方东树,二十余岁即自刻《蓉洲初稿》,时人“骇为异才”(《桐城耆旧传》卷十一),与曾国藩、吕贤基、罗淳衍、邵懿辰等人结交往还。文、戴二人年龄相仿,幼时共学,志同道合,尝于桐城县北孔城共建桐乡书院,又共辑《古桐乡诗选》。该选凡十二卷,所录人物与《枞阳诗选》在地域上限于一隅相类似,主要选桐城北乡诗人177家,诗作1107首,依时代顺序编次。道光三十年(1850)在同是桐城北乡人的王祜臣慷慨资助下刊刻成书(戴钧衡《王殿襄墓志铭》)。

8 《国朝桐城文录》,戴钧衡、方宗诚合辑

戴氏事迹见前揭《古桐乡诗选》。方宗诚(1818—1888),字存之,号柏堂,别号毛溪居士。师事同里许鼎及族兄方东树,专心治学作文。同治三年(1864)入曾国藩幕府谋方略治文书,十年(1871)补河北枣强知县,光绪六年(1880)告归闭户著书。方氏文承桐城古文义法,兼治经史百家,其文名政声颇受曾国藩、李鸿章等晚清要员的赞赏。所著多收入自编之《柏堂集前编》《次编》《续编》《后编》等。作为桐城派中兴时期的重要作家,戴、方诸人皆以继承桐城文统为己任,在潜心讲习著述之余,深感自李雅、何永绍《龙眠古文》之选以来,清初至嘉道间二百多年,桐城文士创作如林,惜“集无总名”(萧穆《国朝桐城文征约选序》),于是互相采访,得作者83家、文1300余篇、卷76,汇为《国朝桐城文录》。

9 《桐城诗萃》,姚觐阊编

姚觐阊,姚棻子,姚鼐族侄,字五祺(或曰五琦),号卿门,乾嘉间官兵部武库司郎中,工诗文,与嘉道间戏曲家谢堃等相交游,年五十八卒。据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及谢氏《春草堂诗话》的零星记载,姚觐阊生性旷达,生平酷爱书籍,家藏多善本,且披览不倦,所著有《卿门诗稿》、《爱春轩诗草》等集,未付梓,稿多散佚不存,惟《写山楼诗存》二卷有本传世。其余个人诗作幸有《桐旧集》等收录保存十余篇,亦有为嘉庆己卯年(1819)刻桐城诗人小集《山城春词》所收者。其所编《桐城诗萃》三十二卷,当为桐城一邑之诗选,现仅存目,体例及刊刻情况均不得其详。

10 《桐山名媛诗钞》,吴希庸、方林昌编

吴希庸,字金圃,县诸生。方林昌,字复生,诸生,尝从马复震剿贼有功保训导,所著有《抱膝吟》。二人皆道、咸间人,合辑《桐山名媛诗钞》。该编是一部桐城闺阁诗人的专辑,凡十一卷,收录清初以来桐邑女性诗人近百家。吴希庸自云“吾桐自昔多性癖耽吟之士,而闺阁中亦往然……未闻辑一隅闺秀诗至有百余家者”(吴希庸《〈桐山名媛诗钞〉序》),其人数之多、创作之繁为世所仅见。自《列朝诗集》收录方孟式、吴令仪的诗到《龙眠风雅》兼收闺秀诗人的作品,再到《桐山名媛诗钞》的结集汇纂,足见桐城文献之邦从来都不缺乏女性诗歌创作的身影,亦可谓明清桐城人文繁盛之一道别样景致。

11 《桐旧集》,徐璈编撰

徐璈(1779—1841),字六骧,号樗亭。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授户部主事、阳城知县,历主亳州、徽州书院,与同辈方东树、姚莹、光聪谐等相往还,“自少至老,纂述不辍,人服其精博”(《桐城耆旧传》卷十)。所著有《诗经广诂》三十卷、《牖景录》六卷、《历代河防类要》六卷、《黄山纪胜》四卷、《樗亭文集》四卷,皆刊行。晚年又选乡先辈诗为《桐旧集》四十二卷,“刊未半而阳城卒”(《桐城耆旧传》卷十),后续整理工作则由同里马树华及徐氏外甥苏惇元(字厚子)等接续戮力十载,于咸丰元年(1851)完成全秩的刊刻。《桐旧集》是继《龙眠风雅》之后规模最大的一部合邑诗歌总集。许结先生《〈桐旧集〉与桐城诗学》对该集有详尽深入的整理研究:该集前四十卷以邑中姓氏分卷,各姓诗人则依史编序,后二卷分录列女、方外;编辑体式上因人系诗,并附诗人小传,略述创作本事及相关评价。

12 《龙眠识略》,马树华辑

马树华(1786—1853),字公实(一字君实),号篠湄,为马其昶伯祖。嘉庆十二年(1807)副榜贡生,官至河南汝南府通判。师事姚鼐,受古文法,“为文博稽典章制度,清雅有韵”(《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卷四),颇传桐城古文要旨。一生撰著辑录极丰,“于先朝掌故及邦邑家世旧闻,捃摭尤勤”(《桐城耆旧传》卷十一),曾据明季殉节诸臣传记、野史、私家别集录为《阐幽汇记》四卷,自著《可久处斋诗文集》十六卷等。对于桐城乡邦文献,马树华毕生最注心力、用功尤多。首先他助人校刊无算,先者接续校刻王灼《枞阳诗选》而成“定本”,继而直接参与编纂整理徐璈《桐旧集》并最终完成刊刻之务。此外他自编自刻的地方文献同样种类丰富,譬如自辑先世遗集为《马氏诗钞》七十卷、征考桐城科场掌故别为《桐城选举记》十卷、又编《太仆奏略》《族谱》《家传》等数十卷。最重要的是他还自辑了一部合邑文献《龙眠识略》十二卷,以补“邑志芜杂寡要”(《桐城耆旧传》卷十一)之缺。有清一代桐城两修县志,其中道光续修本在桐城学者文人看来并不尽如人意,志体芜杂,于前贤事迹亦多疏漏,故马树华、方宗诚等人多方搜罗,以期补正。方宗诚曾自撰多篇志稿存于《柏堂集》,尤赞马树华《龙眠识略》可“补桐城志书之遗而正其误”(方宗诚《重刊〈历阳典录〉叙》),并为之作传纪事。他称马树华“以邑志为文献所关,义例不正大无以成章,事迹不征实无以传信,因取前志稿,援古证今,纠讹订误,易义例而推广之,以存其实”(方宗诚《马公实传》)。从以上事迹皆可见马树华表彰先贤诗文的诚挚之心、保存乡邑文献的殷拳之意。

13 《龙眠丛书》,光聪谐辑

光聪谐(1781—1858),字律原,号栗园,晚号遂园。少时“家窭贫”,借书苦读,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官至直隶布政使,后“引疾归”(《桐城耆旧传》卷十)。光聪谐早年师事姚鼐,文章学术皆得其传,并陆续结交同里才俊刘开、张聪咸、姚莹、徐璈等人,相与论学。中年辞官归里,专事藏书与著述,聚书三万余卷,所著传世颇多,有《稼墨轩诗文集》《有不为斋随笔》等数种。除此,光氏尤致力于乡先辈著述搜集整理,汇“百数十种为《龙眠丛书》”并自刊刻,“刊未竣”而咸丰兵起,按马其昶言实刻九十余种(《桐城耆旧传》卷十)。该编汇辑宋元以来龙眠先贤遗著,编排上不以时代为序,选录尤以清代为重,如方苞《望溪奏议》二卷、姚鼐《惜抱轩书录》四卷、钱澄之《田间集》十卷等。此前桐城地方文献“隆替绝续”(《桐城耆旧传》卷十)者以总集、别集居多,而光氏《龙眠丛书》则首次以丛书形式“作为一县文献的结集”(胡适《致张秉钊》),尽其全备,呈现数百年间桐城文人著述创作之大观。

14 《国朝桐城文征》《国朝桐城文征约选》,萧穆纂辑

萧穆(1835—1905),字敬孚,起于耕读之家,却以一介寒儒“孜孜一生于典籍的收藏、整理、校刊”(刘尚恒《一介寒儒出荒乡,满腹经纶名沪滨——记清末安徽文献学家萧穆》),最终成为晚清安徽藏书家、文献家的翘楚。虽然他在仕途上屡试不售,但因博综群籍、勤于问学,往来于南京、上海、武昌、开封等通都大邑,一生访学访书不辍,“相识遍天下”(《桐城耆旧传》卷十一),结交名流无数,其中既有乡贤故老如文汉光、马复震、方宗诚、徐宗亮、吴汝纶等,亦有时贤硕学如曾国藩、李鸿章、钱泰吉、汪士铎、莫友芝、黎庶昌、孙诒让、缪荃孙、岛田重礼等,交游切磋间学问愈加博洽精进。萧穆酷爱藏书,以微薄之俸禄积书至两万卷,其中有不少清人著述和古籍珍本。同时萧氏以其深厚的文献学功底助人精心校刊书籍百余种,如《历朝诗约选》《孔子家语》《古文辞类纂》等。此外他自编自撰书稿不下四五百卷,如《敬孚类稿》十六卷、《杂抄》《日记》《尺牍》数部,更依广搜博采的桐城先辈遗著藏书着手编纂乡邦文献巨著《桐城文征》。萧穆自称在藏书、校书、著书的过程中“于故乡人文亦未尝不时时在心目间”(《国朝桐城文征约选序》),故其益加留意乡邦文献,甚至达到了“叩以前闻轶事,其所不知,未有能知者”(《桐城耆旧传》卷十一)的境界。方宗诚称其“年少而文高,学博而识远”,为“桐城后起之英”(李濬《敬孚类稿序》),故其辑《桐城文录》未逮而屡遭兵燹,便郑重托业于他以臻完备。萧穆将藏书处命为“文征阁”,当是他编书之志的体现。随后他以《文录》所采83家为选录基础,竭三十余年心力,广加搜伐,又得70余家。复以李雅、何永绍《龙眠古文》所选明代人文仍有颇多遗漏,故广录有明一朝至清同治间作者230家,文4380余篇,共264卷,定名为《桐城文征》。《文征》的编选原则显然是“宽选”之法,按萧穆所言,即“凡有关于义理、经济、考证、词章,诸体纷出,分镳并驱,有一可凭,均为详载”,“大旨在存五百余年一邑文献”(《国朝桐城文征约选序》),故卷帙颇显浩繁。正因为此,以萧穆当时拮据的经济状况,《文征》的刊刻几乎很难实现。不过《文征》的编纂还是引起了萧穆当时交往文人圈的热情关注,在友人的督促和帮助下,萧穆决定以《文征》稿本为基础,以“清真雅正、文从字顺者为宗”,选录清初至同治间作者57家、文580余篇,共26卷,是为《国朝桐城文征约选》。萧穆以一人之力整理桐城乡邦文献,竟汇成一总集、一选本,厥功至伟。

15 《桐城耆旧传》,马其昶撰

马其昶(1855—1930),字通伯,晚号抱润翁,马树华族侄。少承家学,师从戴钧衡、方东树、吴汝纶、张裕钊等多位名家,为文恪守桐城古文义法,被称为桐城派的“殿军”。曾主庐江潜川书院山长及桐城中学堂、师范学堂教习,宣统间充京师大学堂教习,后归里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任清史馆总纂等职。著有《周易费氏学》《庄子故》《抱润轩文集》等若干卷。受伯祖马树华热衷整理乡邦文献的影响,加之马氏为桐城望族、家藏典籍丰富,马其昶“少有志乡邦文献”(《桐城耆旧传》卷首),立志编撰一部汇集桐城先哲事迹的史传著作。经二十余年的收罗散佚、拾掇补遗,既而删繁集萃、重编目次,撰成了《桐城耆旧传》这部“堪称典范的桐城学术史著”(许结《从〈桐旧集〉到〈耆旧传〉》)。该著凡十二卷,以姓氏为纲,采用主传与附传相结合的形式辑录桐中59姓,主传123篇,全面反映了桐城各家族的嘉言懿行和文献成就。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3 SQRW045ZD)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

  代表人物

  桐城派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方东树,吴汝纶,马其昶。

  代表作品

  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登泰山记》、刘大櫆《西山》、《游三游洞记》

  影响作用

  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时间上从康熙时一直绵延至清末;地域上也超越桐城,遍及国内。主要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姚莹四人之外,还有方氏门人雷□、沈彤、王又朴、沈庭芳、王兆符、陈大受、李学裕,刘大櫆门人钱伯□、王灼、吴定、程晋芳等,姚鼐门人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等。追随梅曾亮的还有朱琦、龙启瑞、陈学受、吴嘉宾、邓显鹤、孙鼎臣、鲁一同、邵懿辰等。道光咸丰年间,曾国藩鼓吹中兴桐城派,但又以“桐城诸老,气清体洁”,“雄奇瑰玮之境尚少”,欲兼以“汉赋之气运之”(吴汝纶《与姚仲实》),承其源而稍异其流,别称“湘乡派”。 桐城派的“载道”思想,适应清朝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的需要;“义法”理论,也能为“制举之文”所利用,故得以长盛不衰。他们在矫正明末清初“辞繁而芜,句佻且稚”(方苞《书柳文后》)的文风,促进散文的发展方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姚鼐编选《古文辞类纂》,流传尤广。 200余年前的桐城文派不能一概否定,正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说“不能以其末流之堕落,归咎于作始”。桐城文学,便转折到了现当代历史阶段。“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是对桐城的赞誉,同样当代桐城文学仍然生机蓬勃,尤其以潘承祥先生创立的中国桐城赋派为代表。桐城赋派的作家群,站在桐城丰厚的文化积累上,透过文化地域政治这些表层的东西,以桐城赋的新形式,创造了桐城文化的又一个活跃蓬勃的时期。桐城辞赋文学是人学,桐城辞赋作品应该能够反映一个时代深处真实的东西,引起人们对生活、社会、时代、以及生命的思考。当代桐城辞赋文学,以社会百科全书的规模记录社会变迁和历史沧桑,具有永久的价值。学者王泽生选集,系统化地总结了桐城辞赋作家的创作实践;潘承祥大师的作品最为经典。当代桐城辞赋文学,原汁原味。既反对形式上拟古倾向,又主张生活创造,对唐宋清以来古文运动作出了新的诠释,在桐城文学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1安庆市怀宁县有什么好玩的

:天仙配影视基地天龙观,安徽省攀岩基地!

如果你想漂流,可以去马潭。如果你想刺激漂流,你可以去茶馆。那个地方就是天柱山票务中心。你可以问,那个地方更刺激。你应该带衣服!我亲身经历过。

谭是竹筏,皮划艇,和骑马。

天柱山就不用说了,想清静可以去板仓自然保护区。有个桂老板,盖了个不错的小别墅。

明末清初,有一批人为了躲避战乱,进去了。

以前没有路。第一次去的时候,有个很老的老奶奶,没见过车。

既然一条路已经建成,它这很危险。小心点。

有一次山洪暴发出来,路变成了瀑布。我担心死了!

三祖寺是个景点,但是最近前面的和尚又在搞建设了。和尚真的很厉害,想什么时候盖就什么时候盖,就是怕他们赢不要破坏风水。

寺旁有一座潜山的两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摩崖石刻,已经整修一新,可以再买门票。嘿!

薛佳刚没有不要开发它,保持它的原生态。如果不是t为文物,它本来是一个小丘。

去高速出口附近的怀宁,可以看看孔雀东南飞的影视基地。虽在怀宁,但由千山人桂总经理承包。

孔雀东南飞是一个悲剧故事。男的是潜山人,女的是怀宁人,但是怀宁人眼光长远,把这个项目拉过去了,呵呵。

潜山最早的孔雀东南飞雕像位于万光园,万光园是博物馆。展出的有文物和潜水的历史。有兴趣可以免费参观一下!

还有太平塔,安徽第一塔,但它能因为有保护,所以不可攀登。

玩的地方还挺多的,主要看你喜欢历史遗迹还是现代的。想玩的话,只要不怕问人,基本都能找到。

还有这是不可能的。好像没有详细的旅游图集出售,只有一些简单的导游图,都是线性的,只要人现在的大脑思维是线性的!

呵呵,请将就。潜山人热情。唐不要担心食物和住宿。它这足够你选择了!

欢迎潜水!

2安庆怀宁特色

,安徽黄山烧饼来哥头条

黄山烧饼薄层多,入口嫩滑,香味浓郁,甜而不腻。莱阳头条

2安徽无为盐水鸭头条。

安徽无为板鸭由巢湖鸭、八角、花椒、丁香、茴香等制成。30种左右的中药和调料,先熏后卤。跳洋头

安徽十大特产你们安徽有什么特产?

3、怀远石榴,头条赖

怀远石榴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久负盛名。以其艳丽的色泽、端正的果形、晶莹剔透的纹路、优美的风味赢得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誉。莱阳头条

4太平猴魁来头条

太平奎是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其形扁而直,两蕾,自然舒展,白毛隐。它有猴魁有两个尖脑袋,既不张开也不卷曲。莱阳头条

安徽十大特产有哪些?莱阳的头条有哪些?

5、怀宁高拱赖艺头条

怀公糕是安徽省怀宁县的特产。其色洁白如雪,香味自然纯正,富有弹性和韧性,入口即化,口感细腻柔和。莱阳头条

6、墨子酥头条。

墨子糕是安徽省安庆市著名的传统糕点。它因其颜色深、油细腻、香甜浓郁而得名,形状像古墨。莱阳头条

安徽十大特产你们安徽有什么特产?

7采石矶茶干恶来头条

蔡记干茶以优质大豆、甘草等为原料。由十余种天然材料精制而成,具有色泽红艳,嚼劲绵长,回味悠长,有韧性,对折不断的特点。头条来样

8长风草莓草莓草莓草莓头

长丰草莓是一道特色菜

铜陵酥糖是安徽省著名的传统小吃。它是由优质面粉、细白糖、纯黑芝麻,以及适量的桂花、青梅、金桔饼制成。头条来样

安徽十大特产有哪些?莱阳的头条有哪些?

10黄山莱阳毛峰头条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产于安徽黄山。它的外表像麻雀舌头一样微微卷曲,绿中带黄。泡水后汤色略黄,味道醇厚甘甜。莱阳头条

3安庆怀宁旅游景点攻略

好玩推荐:排名不分先后1。花溪茶谷景区来哥头条

很多朋友可能会想说,这个地方我很久以前就去过了,那里的郁金香真的很漂亮,但是现在花期已经过了,什么去的理由是什么?事实上,许多朋友在三月和四月去华西参加一年一度的郁金香节。其实花溪茶谷有一个非常大的景区。除了郁金香花园,还有大型茶园和非常好的山景。山上怪石嶙峋,溪水潺潺,值得一游。头条来样

2宝冲湖景区来哥头条

胡宝湖,俗称安庆后花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相信很多安庆的朋友都不陌生。但是我觉得宝冲湖最美的季节是七八月份,那时候群山环绕,几百亩一望无际的荷花盛开,那种震撼人心的景色真的很少见。景区位于宜秀区杨桥镇。门票:每人10元,可以开车进入核心景区。3防洪主题湿地公园位于莱阳头。

安庆防洪主题湿地公园位于美丽的石塘湖畔,环城北路中段。建议在晴天能见度高的时候去,可以俯瞰美丽的龙山风水,这是安庆景光的重要名片。景点不大,不收门票。4高老庄生态公园头条

如果你喜欢采摘、钓鱼、野餐,那么这个地方值得一去。园内果树种类繁多,有草莓、桑葚、樱桃(果期短,采摘期为每年4月底至5月初的一周)、火龙果等。不同时间段可以采摘不同的水果,价格也不贵。它位于盈江区长风乡高松村。到这里的路有点窄。它开车最好能错开高峰时间。莱阳头条

5长风沙的头条。

安庆铁路桥北侧,每年旱季都会有一片沙滩裸露在江面上。这个时间段应该刚刚好。岸边还有成片的苇田,夏天富饶而匆忙,秋天金黄。在雄伟的铁路桥的映衬下,景色十分壮观。位置:盈江区长风乡河堤东侧,铁路桥北200米。头条来样

6铁、铜、金沙湾、莱芜头条

铁打的金沙湾是安徽省重要的湿地保护区,面积大,沙质纯。你需要赤脚走过一条浅沟才能起来。地处长江支流交汇处,风景很好。位于铜陵市枞阳县铁通乡南端。沿长江大堤向北行驶约半小时,乘车至鲟鱼镇以南约一里的岛上。有半个小时的公交车到莱格头条。

4怀宁县周边有什么好玩景点

1179平方公里。莱阳头条

有一座1000年历史的寺庙三亚寺位于安徽怀宁县公瑾镇的三亚寺湖畔。出名;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杰地灵;宜人、宜居、可游泳,是最佳的自然环境景区;集观光、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莱阳头条

三鸦庙供奉药王菩萨,庙里的招牌都是中医药方。民国时期,三亚寺渡口与菜子湖和长江相连,长江两岸的病人或家属经常前来求签。签完字后,他们会按照牌子到附近的药店拿药,效果很好,从来不会坏。影响极大,波及芜湖安等下游城市

地址: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安源村。在市区乘坐8、12、19、411路公交车到狮子山公园,501路到齐静路下车,下车步行100米,然后右转。跳洋头

5怀宁县城哪里有好玩的地方

桐城文庙是国家3A景区,有六尺巷、文和园、毗雪瀑布等景点。旗下拥有桐城春秋旅行社等企业,如桐城八景桐子青蓝、连潭秋月、土子萧中、空城黄昏、浮山日落、宗川夜雨、珠湖罗燕、地步归番桐城小花等。创制于明代,产于桐城市,主产区位于龙眠山。六英尺巷一张纸只为墙而来,何不使他三尺?万里长城今天还在,但我可以那年没见到秦始皇。桐城文庙桐城文化的象征桐城文庙(桐城派展览馆、桐城博物馆、严凤英展览馆)、柳池巷、宰相s公馆、一德刘放牌楼、东街古建筑、南街古建筑、高淳、宣、故居、别致园、讲学园、铜钟校区、西宝轩、半山亭、过江。郊区雪瀑、西山公园、王虎亭、奇遇亭、李逸安、石门冲、头子山、头子庙、卓西泉、墓台石刻等。龙眠龙眠山景区、龙门、宋家湖(荆竹庙水库)、余念峡、饶云梯冲、罗罗崖、美碧泉、观音崖、双溪草堂、别峰安、轿子崖、玉龙峡、紫金花园、文和苑、桥、龙眠山庄、大龙井瀑布、黄草寨。马白马寺等空城老街、桐乡书院、枣青山、盒石山、沙岗、桐梓青兰、空城慕雪、地步归凡、十里六堤、白土湖、戴名世墓,戴均恒墓等。高南山大桥、白土湖等。星甸金牛湖(东风水库)、马尾松人工林等。大古关洞岩、下石关等。三浦龙头山、双忠墓等。鹿亭鹿王墩、鹿王河、鲁肃读书亭、坂田山居、王草尖、石箭岭、董斌泉、古林寺、双龙水库等。钟毅老关岭,阳头茶园,黄浦江畔西湖(牯牛背水库),程芳朝墓、檀香崖、唐湾百丈崖、二姑洞、三只安、古民居、古关、县衙旧址、陶冲寺塔、三道岩等。清大沙河、曹青老街、钓鱼庙(潜山)、太平寺、梅城寺等。河拖车山、桃花洞、拖车河、水库大坝等。老梅老梅树街,银杏林等。樊岗山、靠山老涧、朱彝墓等。晋沈敦、石墓、刘二成遗址等。习字松山湖、落凤窝、习字墩、习字湖、虞山墓等。相扑马家荡,昭如敦威等。新独秀人形河,拖车河,百年。严凤英罗晓龙山风景区s故居、菜子湖、岱赛湖、梅溪寺、晁海庙、晁海庙、大王庙、罗岭老街、龙氏宗祠、金家祠堂、铁岩山房(怀宁)等。鲟鱼宗川夜雨,长江,沿江滩涂等头条。

6怀宁县有啥好玩的

合肥是一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合肥三大怀乡曲之一(合肥是大都市,天下第一的战场)。我不当我值班时,我对军事革命一无所知。合肥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给它带来了许多独特的风景。莱阳头条

列出今天值得去的景点,都是为了你的完美旅行。莱阳头条

其实合肥的景点可以从以下几点细分:徽州园林、明珠广场、崔飞湖公园、欢乐岛,南部阿联酋水世界,蜀山森林公园、植物园、天鹅湖、安徽名人馆,西部科技岛,北部瑶海公园、生态园、丰乐生态园、三国遗址公园,东部华冲公园,市区包河公园。边肖现在将推荐几个景点。头条来样

1三河古镇来哥头条

三河古镇是必游景点之一。三河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名镇之一。同时,三河古镇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现在它也被评为中国特色小镇。它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古镇虽小,景点却不少,杨振宁孙立人故居故居、何璐等。而且大部分都不我不需要票!也就是说,去三河古镇不会花你多少钱。三河古镇也有很多特色美食,有三河饺子,三河米酒,三河小吃等等。莱阳头条

2包拯陵园来哥头条

开封府有阿宝青田、包拯陵园,为纪念北宋名臣包拯而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包拯陵园,原名包河公园,位于包河区芜湖路,合肥老环城南环外。公园主要由包公庙、包公陵园、清风阁、服装等景点组成。园内以最权威、最详尽的史料展示、文物陈列和蜡像,向世人展示了在斯里兰卡土生土长的宋朝朝臣包拯爱民如子、清正廉明、不畏权贵、执法不严、铁面无私的人格魅力。莱阳头条

3李鸿章的头条莱格故居

清朝军务大臣李鸿章故居也是合肥著名的旅游景点。是典型的清末江淮地区民居建筑,位于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中段。虽然李鸿章留下的建筑不多现金故居,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关于李鸿章这里的生活。走马楼故居的木雕精美复杂,令人叹为观止。除了建筑主体,展出的东西特别值得一看。莱阳头条

4安徽省博物馆AAAA头条

安徽博物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怀宁路268号,是安徽省唯一一所集自然、历史、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占地约6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6000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377米,有15个展厅,218万多件文物。新博物馆全面展示安徽老博物馆展示安徽的现代和当代特征。建筑造型厚重沧桑,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通。安徽博物馆是安徽的标志性文化设施。跳洋头

安徽博物院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跳洋头

5玉湖头条

翡翠湖类似于公园。它里面很大。建议先去安徽大学新校区看看,这是安徽合肥最美的大学之一。安徽大学新校区东门就是翡翠湖。建议傍晚的时候来这里。那时候,所有的树都亮了,特别漂亮。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翡翠湖的景观非常漂亮。据说每天都有大量的情侣和家庭来这里散步,陶冶情操。从翡翠湖往东,就到了合肥工业大学新校区。素有在工大能吃的说法,所以在工大小吃街吃一顿真的是不错的选择!莱阳头条

6逍遥津公园来哥头条

三国时逍遥津,合肥属魏,张辽在逍遥津以少胜多击败孙权。合肥著名景点。在逍遥津淮河路不远处,有晚清著名人物李鸿章的故居,也是国家级4A景区。莱阳头条

7环巢湖旅游。t周围的公路

桐城一日游的最佳线路是:嬉子湖—六尺巷—南大街—姚元之旧馆—三道岩风景区。

1、嬉子湖

桐城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桐城市东南部嬉子湖镇境内,是桐城市唯一的天然内陆湖泊,接纳境内龙眠河、挂车河两大河流及其流域地表水,下游与菜子湖连体而汇入长江,总流域面积960平方千米。

2、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文城西路68号,处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的宰相府内。全长100米、宽2米,主要景点有:懿德流芳牌坊、太湖石、六尺巷、礼让牌坊等。

3、南大街

桐城南大街坐落于文昌市社区居委会,南北方迈向,总长近两华里,宽四米。这儿是昔日桐城关最兴盛的商业步行街。

4、姚元之旧馆

姚元之旧馆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北街小学内,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现存2进2院,前后进2层楼房,与东西单层厢房组成独立完整的四合院,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

5、三道岩风景区

三道岩风景区位于桐城市陶冲镇境内,面积约10平方公里,景区内峰峦叠嶂,飞瀑流泉,丹霞炫彩,烟岚腾霄,似一幅天然山水画卷。

—桐城市

明代文人结社的风气也影响了女性诗人。更引人注目的是,在明末,安徽桐城的一个名门望族甚至组建了一个“仕女诗社”。其成员主要有方梦石、方、方的小姨子吴灵仪及其小姨子吴等。她们经常在方的清芬阁吟诗作画,互相唱和,形成了桐城最早的女子诗社。方16岁丧偶,守寡在家。她经常和她的表妹方一起写诗和绘画,她的作品从0755到79000不等。其中,方梦石的诗、方的诗、方的诗因抒发家国之悲而被称为“方三节”,都是为国为家守节。

方魏一

画技很高,北京富家女胡亚捷超

方应该是“方氏三节”中成就最高的姐妹。她十七岁守寡,在弟媳吴灵仪病逝后,抚养侄子方以智。方以智,明崇祯十三年进士,明代“四大家”之一。他以诗歌闻名,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画家。她一生写了很多作品,有抚松阁集,清芬阁集,宫闺诗史,闺阁诗评,静志居诗话,微生录等。除了文学创作,明代很多女性还擅长书画,甚至音乐。这方面的艺术修养也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因此,方的绘画作品也很丰富,而且有史书记载。由于她高超的绘画技巧,她的画有许多私人收藏。然而历经沧桑,如今世上已所剩无几。方的故乡,今天的桐城博物馆收藏,没有一件她的名作。安徽省博物馆只有三幅画,都是他晚年的作品。可见这位清代著名女画家的画作并不多见。

孟氏

忠于国家,保卫城市。

梦石,本名曜,是方大真的长女,今福山人。孟学识渊博,擅长诗词书画,她的观音形象栩栩如生。与张秉文结婚后不能生育,秉文娶了一个妾。陈有三个儿子,孟士爱是他亲生的。崇祯十一年,清兵攻陷北京附近四十八郡,围攻济南。张秉文当时是山东省的使节。孟对秉文说:“你是国家官员,就应该和你的职责同生共死;我是你的妻子,应该和你同生共死。”很快,家里人报告情况危急,让她离开。孟氏斥责道:“我一走,城内军民必以为我夫君死守城池的决心不大,心一动摇,必然要出大事!”孟预感到事情严重,就对随行的侍女说:“如果情况危急,我就跳湖自尽。”次年,城被敌攻破,丙文甲领兵巷战。有人告诉孟士保,秉文逃走了,受到了训斥。她说:“我丈夫是个弃城苟且的人吗?”有人来报告秉文死亡的消息。孟石流着泪说:“没错!”所以他告诉他的妾陈:“我不能是唯一的孩子。你应该保护你的孩子,逃回他们的家乡,为张留下后代。”陈要求和她一起过春节,她同意了。他们两个在大明湖汇合了。女仆被他们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几个人跟着她进了湖里。后来朝廷给了孟士一等夫人和国祭。孟写了十二卷尼说,含七惑。

方与学生吴结婚,写纫兰阁集。吴死时,才16岁,不肯嫁人。

方与吴公婆常聚,诵经揣摩,尊魏易为师。魏易诗风洗铅,质直。清代学者朱彝尊说她的作品和孟郊的很像。她的诗集有七卷,明史艺文志和松茂阁集。除了诗坛五姐妹,其他著名诗人还有郁芳、

安徽有座小城人杰地灵,诞生了3000名博士20名院士,是在哪里?

清朝的王士禛在《将至桐城》里提到了安徽桐城的龙眠山。诗中讲的是,诗人王士禛在罢官归故里的途中,刚刚翻过桐城与舒城交界的北峡关,看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