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和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
在中国文化史上,真正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乃儒、释、道三家。 早期的儒家思想比较富有生活气息,发展至宋明理学,则将重点落实于心性。关于心性的内容,是早期中国哲学的薄弱之处。虽然孟子及《易经》有所涉及,但总体较为单薄。而佛教的大、小乘经论,对心性都有着丰富且深入的阐述。需要说明的是,佛教对于心性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落实于具体修证中。尤其是禅宗,特别重视心性的参悟。 纵观中国哲学史,佛教始终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胡适先生早年曾撰写《中国哲学史大纲》,及半便不了了之,原因就在于他不了解佛教。其后,他也开始研究佛教,并收集了很多禅宗方面的资料,尽管他的考证未必为教界接受,但也从中反映了他对佛教的重视以及佛教于中国哲学的深远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学影响也十分广泛。佛经浩如烟海,仅《大正藏》便收录了一万多卷经文。佛教中的许多经典,如教界广为流传的《金刚经》、《维摩经》、《法华经》,即使单是从文学角度来看,也足以是传世力作。 佛教典籍的体裁也非常丰富,既有诗歌式、散文式的,也有小说式、戏剧式的。即使不从信仰层面来接受,也可作为文化传承来学习,因而在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中非常普及。早在东晋时期,即有十八高贤会集庐山,于高僧慧远法师门下同结莲社,共修净业。及至唐宋,文人好佛之风更盛。著名的王勃、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等,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文学作品代表着作者对世界的观察、心得及生活积累,同时也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反映,精神信仰的折射。因此,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都蕴涵着佛理,流动着禅意。如果我们不了解佛教,就很难透彻这些作品的底蕴。此外,还有部分作品直接取材于佛教或相关内容,如《西游记》便是以唐僧(玄奘三藏)西去印度取经的经历为题材。学过历史的同学应该知道,玄奘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之一,对汉传佛教贡献卓著。《西游记》取材于这段历史,创作中自然渗透了许多佛教思想。遗憾的是,经过部分影视作品的演绎,唐僧反而成了孙悟空、猪八戒的拙劣陪衬,未能再现历史真实。而《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笔记小说,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至于名著《红楼梦》中,则为读者展现了许多极富禅意的诗作。如果对佛教一无所知的话,势必无法正确解读这些作品。佛教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的。佛教的传入和佛教造像的盛行,极大促进了中国雕塑、建筑、绘画艺术的发展。 中国的绘画、书法作品,同样离不开佛教题材。山水画中,有古寺梵刹、阿兰若处;人物画中,则有诸佛菩萨、金刚罗汉、高僧大德。而各个朝代抄写的经书,则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古代书法作品。其中,书法大家的抄经名作便不胜枚举,如王羲之书《遗教经》、张旭书《心经》、柳公权书《金刚经》、苏轼书《圆觉经》、赵孟頫书《妙法莲华经》、林则徐书《阿弥陀经》、欧阳渐书《心经》、弘一大师书《华严经》等等。此外,敦煌还保存有大量唐人写经,既是珍贵的佛教典籍,也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宝库。 除了对艺术领域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极盛之时,普及至“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于是乎,佛菩萨圣诞等宗教节日也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民俗节日。
道教发端、生长于中国社会之中,必然要吸收由这个社会产生的精神养分,其中当然包括文学艺术。同时,道教作为一种特殊的信仰形态一旦被社会所接受,并享有较高地位时,反过来也会影响文学艺术。
道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大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首先,道教保留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本身也创造了许多神仙故事,这些都为中国文学中的神话部分增添了色彩。道教中关于玉皇大帝、东龙公、西王母、盘古真人等等传说都是承袭古代神话而来的,并将这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另外,道教本身所创造的神仙故事,如关于八仙的传说,以及有关泰山、华山、龙虎山、武当山等的神话故事,也盛传于民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有的外国学者在研究中国神话时,就将“道家神话”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台湾的一些学者也说:“道教传说流播于世,其丰富的想象,幻异的情节,均能在不同时代说话者口中制造出不同趣味。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诸如婚姻、痛苦以及死亡,都可在娓娓叙述中获得暂时的解脱。尤其通过舞台,一些度脱成仙,仙道解困,以及神仙游戏人间,随心所欲的能力,更为长期生活在困顿中的百姓,在哄堂嬉笑声中涤荡心灵。这种文学艺术的满足,绝不限于文士的寄托幽隐而已,更是广大民众的生活乐趣,而为中国文学中突出的成就之一。”
其次,道教中关于神仙的描写,导游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点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尤甚。道教从道家那里继承了极为丰富的浪漫精神,并加以发展,所描绘的无论是人物还是景物,虚实相交,色彩斑斓,引人入胜。这种诡异神奇的浪漫情调,深深地浸润到中国文学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中国古文学的一大特色。
再次,道教独具特色的诗词,也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学。道教描述神仙轻举飞升或与仙同游的“游仙诗”,描写神仙生活的“神仙诗”,以及一些阐发修道理论的诗文,都给中国诗词宝库增添了新的特殊的内容。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等人都深受道教影响,在他们的诗作中散发出浓厚的道味,且有不少佳作。另外,好些词牌就得名于道教神仙故事,诸如《瑶池宴》、《霓裳羽衣曲》、《渔歌子》等等。道教对中国诗词的发展的确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道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在小说创作方面也是很大的。其他不说,单就明清时期大量出现的描写神魔相斗的长篇章回小说来讲,就可见道教的影响。鲁迅先生把这一类小说称为“神魔小说”,如《封神演义》、《三遂平妖传》、《韩湘子全传》、《吕仙飞剑记》、《七真传》等,都是以道家思想为主旨的。另外,以历史演义为题的作品,也都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 中国有句俗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是说民俗极为繁杂而广泛。其内容涉及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娱乐节庆等各个方面。一般地说,道教主要与民间信仰习俗关系密切,通过与信仰习俗的联系,进而影响到岁时习俗、娱乐习俗等。
首先,道教所尊崇的神灵是虚幻的产物,然而却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好些赫赫有名的道教俗神,如雷公、风伯、关帝、文昌、门神、灶神、城隍、土地、妈祖、瘟神、蚕神、药王、财神等等,原本是流传于民间的,后被道教逐渐吸收成为道教神祗,并贯以各种名号。这既是道教不断扩大影响的一种方式,也是它吸引群众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就是说,道教把民间俗神集中到自己的信仰中来,成为道教神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反过来,道教又利用自己的优势使这些经过道教化的神灵有返回到民间,更深更广地影响着民间的神灵祭祀活动。像城隍、土地、灶神,一般的民众对他们都是无比敬畏的,对这些神灵的崇拜祈祷,实际上也就成了一种民俗。道教特有的一些神灵如八仙,财神,福,禄,寿三星,也得到民间的普遍祭祀。
其次,道教的法术也深入到了民间,常常与民间的巫术结合而对民众生活发挥着重大作用。道教法术有相当部分渊源于民间巫术,经过道教的改造发展,使之更加系统化。道教法术内容也是很多的,如祈雨、疗病、延生、送死、超度、祈梦、求签等道术都与民间巫术结合在一起,使得道教借助民俗而普及,这一点是民间习俗与道教相连系的重要环节。
此外,民间的各种按固定时间进行的民俗活动,道教也深入到了其间。如春节这个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道教的影子就随处可见,有的风俗沿袭至今。如“敬灶神”,“打夜胡”,“贴门神”,“桃符”及“钟馗画像”等,都是涉及道教的。道教神仙诞辰的庆典活动,在民间也极有影响。如吕洞宾、太上老君等诞辰日,民众多要到道观烧香礼拜。而且道教的这些庆典和节日,也掺杂了许多民间娱乐方式,变得非常世俗化。这时,有关的宫观就成了民间娱乐中心,大家所熟知的“庙会”就是此种情形的表现。这也是道教与民俗相关联的重要方面。
道教与中国古代科技 道教的信仰是“长生成仙”,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道教徒们不懈地探索、寻求达此目的的各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客观上亦促进了我国古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古代医学——早期的道教(五斗米教和太平教)即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亦从阴阳五行说和经络学的角度,描述了人的生理状况,认为人的疾病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寒热有关,提出用针灸调安人体360脉,以草木和禽兽等动植物为人治病。有的经典则以固精、炼气、养神作为强健人体的方法。
最值得注意的是晋代葛洪、南北朝齐梁间道士陶景弘以及唐代道士孙思邈,他们对促进祖国医学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东晋葛洪著有《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在《金匮药方》中有关于结核病、天花等多种传染病的记载,并指出肺结核(“尸瘵”)是会传染人的,可导致全家覆亡。《肘后备急方》辑有简便药方百余种,可谓我国第一部急救手册。齐梁间人陶弘景,精通医药学,撰有《本草集注》、《药总诀》、《效验方》、《肘后百一方》。其中《本草集注》是将当时所用730种药“分别科条,区畛物类,兼主诏时用土地所出”而成的,对药物名称、来源、产地、性状、鉴别、功用、炮制等均有说明,是唐《本草》的蓝本,为古代药物学的重要著作。另外,陶弘景还首创按药物性质进行分类的药物学分类方法。被人尊称为“药王”的唐代著名道士孙思邈,著有三十余种医学著作,现存有《备急千金要方》、《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孙思邈在医学上重视饮食方法,强调医德,对妇婴疾病极为重视,《千金要方》中列有《妇人方》三卷和《少小婴孺方》。
除上面提到的三位道教师徒医师的医学成就外,道教的一些养生方术,如行气、导引、调息、按摩等,都被纳入了中医领域;道教的外丹术则被纳入了制药领域,成为制药方法;道教的内丹术也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医疗手段。
冶金术——中国炼丹术发端最早,源远流长,西传印度、阿拉伯、拜占庭,再传欧洲,在文艺复兴后转化为科学化学。炼丹术是道教所专擅的方术之一,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至今仍为科学界所瞩目。道教有关炼丹的经书,主要保存于《道藏》,其代表作有:东汉张陵撰《九鼎丹法》、魏伯阳作《周易参同契》,皆论述炼丹(外丹)之事。书中描述了汞有发挥性并能与硫化合,第一次记载了用两种元素合成化合物,并记述有炼铅丹中物质起化学变化时分配比例的概念。晋代葛洪(252—334年)著《抱朴子•内篇》,其中《金丹》、《至理》、《仙药》、《黄白》言炼丹事,记述了一般无机物的化学变化及制作黄金和白银的各种方法。化学史研究者认为,8世纪阿拉伯炼丹家盖伯就从葛洪著作中深受启发。道教炼丹术是近代化学的先驱。南朝梁陶弘景(456—536年)著《古今刀剑录》,记述灌钢冶炼的方法,是早期炼钢术的突出成就。他还发现根据火焰颜色不同可辨别物质的不同,开后代分析化学之先河。
天文历算——道教有“道法自然”、“修丹与天地造化通途”、“天人感应”等教义。修炼者要知天文、晓地理、达阴阳、穷卦象。故道教与天文、气象、四时岁差的变化也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客观上对我国古天文学、气象学及历算学曾发生重大影响。道教与历法学亦有密切关系,北魏寇谦之精于术算,梁陶弘景撰《帝王年历》5卷,颇有创见;唐代傅仁均善历算之术,撰《戊寅元历》,创定朔法,是我国官历用定朔的开始。
道教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哲学思想、传统道德、环境保护、建筑绘画的的发展,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有着在客观上呈现的成就。
总之,道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中的组成部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广播于哲学、宗教、政治、艺术等方方面面。正因为其影响巨大,鲁迅才会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许地山也认为:“支配中国一般人的理想与生活的,乃是道教之思想、道家文化……”道教对古代中国上至朝廷王府,下至市井家庭的影响,可说是水银泻地。无孔不入,这种影响在当今社会也能看到。
他,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且善用人才,唯才是举。
这些都说明他是一个能臣
曹操很少使用军事,所以他是军事天才;挟持天子但是不自己称帝,可见此人大略;比武夺绿袍,可见此人胸怀及用人之道;关羽斩颜良千里走单骑未伤毫发是操下令不抵抗,如果抵抗就是10个关羽也死于箭下。由此5条足以体现他的能力、野心、手段、喜才了。所以可以看出曹操是奸雄
曹操才是真正的霸主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句多么广为流传的话语啊!可就是这句体现了曹操的鸿鹄伟志的话,竟在罗贯中的描写之下,变成了曹操是奸臣的写照。
真不明白罗贯中为什么将刘备写得如此仁义,曹操写得如此奸佞,孙权写得如此可有可无。实际上按我看,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先就总体来看,他们三个人能在群雄纷争的那个年代坚持到最后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就必然有他们各自的过人之处。依我看来,刘备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得到了当时天下大半的人材,诸如诸葛亮、关羽、赵云等。孙权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率先夺得了江东并增强海军,并且收复台湾(这可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收复台湾吧。)以至后来谁也不敢轻意下江东。而说起曹操,他的过人之处我认为是最多的了。
首先,我们先来就其三人的出身进行一下对比。曹操与刘备是“白手起家”自己创业的,而孙权则是坐其兄的江山。就这一点来说,曹操与刘备就比孙权强。那么再在曹操与刘备之间比较一下。刘备的起义初始于那个流传千古的桃园三结义,也就是在这次结义中,刘备在一开始就得到了关羽与张飞两员三国之中少有的大将。此后,又在刘备的虚伪与东投西奔之下,最终入蜀,南平各郡,以成鼎足之势。而操则不然。
曹操在最开始的时候就为了大义而陷入了“孟德献刀”后的逃亡之中。在“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语从曹操的口中说出之后,便从此决定了他为了平定天下而东征西讨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此后,他在陈留“发矫诏,举义兵,讨董卓,打黄巾,平‘徐兖’之乱耳,抵官渡之大兵,定凉州之地后,震威名于‘襄荆’。”成为了三国中最为有权谋,有地位,并且力量最为强大的势力。我敢肯定,如果曹操能再活二十年的话,天下就早落入曹操之手了。孙权得以发展到最后,在于他有江东;而刘备能够发展到最后,在于他有四川;而曹操的中原却无任何地利,相比之下,我认为还是曹操的能力最强。大家想一想,中原之地最为广阔,其地势不比巴蜀、楚地,只要攻入,便可以从此立足,中原之地相比之下最为难以立足,但曹操发展的地方却恰恰就是这最难立足的地方,而且发展的最好,所以就这点来说,曹操也是三国之中能力最强的。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战争方面。三国初期,各地豪强纷纷进行了大小规模不同的起义,而发展到后来的三国,这些豪强都被谁的败了呢?大家回想一下,除了刘璋被刘备打败,江南诸军阀为孙策所灭外,几乎所有的军阀都是曹操灭掉的!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在打仗方面也是最强的。
这样来看,曹操不论发展、治国和打仗都是三国中独一无二的厉害的。所以,曹操才是当时天下真正的霸主!
夏商是河间府的人。他的父亲夏东陵,极其富有而奢侈放纵,往往在吃包子的时候,就把包子的上角扔了不吃,弄得地上杂乱不堪。人们因为他身体既胖,体重又沉,就把他叫作“丢弃包子上角的太尉”。到了晚年,家境很是贫困,每天的饭都没有了。两只胳膊瘦得很厉害,垂下来的皮像个小口袋。人们又叫他作“到村庄去化缘和和尚”――这是说他带着口袋呀。到他临死的时候,他对儿子夏商说道:“我这一辈子糟踏损害了上天哺育的万物,上面触犯了老天爷的震怒,于是使我因饥寒而死啊。你应当珍惜幸福用力做事,以便能赎回你父亲的罪过。”夏商严格遵守父亲临终之前清醒的时候所留下的遗言,诚实朴拙,没有两个心眼,用自己的劳动养洽自己。乡亲们都喜欢他并敬重他。有钱人家的某位老先生怜悯他的贫穷,就借给他钱,让他学着外出做买卖,可是一做买卖就把本钱亏空进去了。夏商羞愧没法偿还人家,就请求给人家当雇工。老先生不答应这么做。夏商惶恐得心里不安,把家里的田地和房子都卖掉,拿着钱去偿还老人家。老先生问明白了真实情况,就更加怜悯他,强着替他把卖出的产业都赎了回来,并再次借给他更多的钱,让他去经商。夏商辞谢说:“十几两金子我尚且偿还不起,怎么还能去借来世当牛做马才成偿还的欠债呢”老先生又招来其他的商人和他一块儿出去经商。过了几个月回来,仅仅能够没有亏本罢了。老先生不收他的利息,让他再出去经商。过了一年多了,购买的货物,装满了一车,回家时来到江边坐船,遇到大风,船差一点就翻了,货物损失有一半。到家算一下剩下的东西,大体上够偿还给老先生了,就对同去经商的人说道:“天老爷让你过穷困的日子,谁又能够搭救你呢这些都是我连累了你们啊!”就查了查帐簿把欠钱交给了和他一道去做买卖的人,恭敬地从商人堆里退出了。老先生再强求他去经商,他说什么也不干了,还是像过去那样在家里种地。他常常自己叹息说:“人生活在世界之上,都有那么几年的享受,为什么我就会落魄得这样惨重呢”
正赶上从外地来了一人巫师,能用钱来占卜,全能了解人的命运好坏。夏商恭敬地去拜访巫师。巫师是个老太婆。她住的屋里精致清洁,中间摆设一个神座,常常熏着香气。夏商进到屋里朝拜完了巫师之后,巫师就向他索求钱财。夏商给了他一百个钱,巫师都把它放进了一个木筒里面,拉着他的手一道跪在座位的下面,摇响那个木筒,像是在求签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巫师站起来,把钱都倒进了手里,之后把一个一个的钱按次序摆在桌子上面。他的方法是,拿钱的正面有字的一面,当做坏卦。钱没有字的背面,当做是好卦。巫师数到了第五十八钱,都是有字的正面,以后又全部是钱的背面了。巫师又问夏商:“你的年龄多大了”他回答说:“今年二十八岁了。”巫师摇摇头说道:“太早了!太早了!官人你现走的是你前代人的命运,不是你本人的命运。在你五十八岁的时候,才能走到你本人的命运上,那时就没有反复变化了。”夏商问道:“什么叫做前代人的命运呢”巫师回答说:“前一代的人做了积善的事情,他的福气还没有享受完了,那么后代人就继续享受;前一代的人干了不善的事情,他受到的灾祸还没有完了,那么代后代人也要接着遭罪呀。”夏商屈指一算说道:“再过三十年,年纪已经老了,快要死了。”巫师说道:“在五十八岁以前,就有五个年头的命运可以回旋,粗略还是可以想想办法的。不过也仅仅能够免掉忍饥挨饿罢了。到了你五十八岁那一年,会有一大块金子来找你,不用你费劲去寻求。官人你活着的时候没有错误行为,再过一代就享受不完了。”和巫师告别之后就回到家里,一半相信,一半又怀疑。但是他安于贫贱,自己能够把握住自己,不敢有非份的需求。后来到了五十三岁的时候,就留心检验一下。当时正在春耕大忙,可是他得了疟疾不能去耕地了。等到病好之后,天又大旱,早期播种的禾苗都干枯死了。快到秋季的时候正遇到下雨,家里没有别的种子,那几亩田地就全种了谷子。可是过后又旱起来,荞麦和大豆都旱得半死不活的,只有谷子没有任何损害,等到后来下了雨,谷子生机勃发,丰收加倍。这样来年春季的饥荒,他家没有挨饿。夏商因此就很信服巫师,向老先生借了一笔钱,作个小买卖,就获得小一点的收获。有人劝他做个大买卖,夏商不愿意做。等到了五十七岁的那一年,偶然修理一下墙壁,一挖到地下就得到一个铁锅。揭开一点,一股白气像棉絮那样冒了出来,惊慌得不敢把锅打开了。过了片刻,气都出完了,一看,有装得满满的一坛子银子。夫妻二人一块儿把它搬出来,用秤一称,共有一千三百二十五两。心里偷偷一琢磨,巫师的法术还有小小的差错。邻居家的妻子来到商家,偷偷地看见了银子,回去就告诉了她的丈夫。那个丈夫很忌妒,就把这件事暗中报告了县官。这个县官最为贪婪,抓住夏商就向他要银子。夏商的妻子想要隐瞒下一半儿,夏商说道:“不是我们所应该得到的东西,留了来只能招致祸患。”于是就把银子都献了出来,县官得了银子,又恐怕夏商会遗漏一些偷藏起来,就又追查收藏银子的器物,就用银子装进坛子里,果然满满的,才把夏商放了出来。过了一段时间,县官升任南昌府的同知。过了一年,夏商因为做买卖到了南昌,那个县官已经死了,县官的妻子将要回归老家,就把一些又粗又重的东西卖掉。其中有桐油若干篓,夏商看到它的价钱很低,就买了带回家来。到了家之后,油篓发生渗漏,就把桐油倒到其他容器里了,可那些油篓里面有两锭白金。每个油篓都查看了之后,篓篓都是这样的。一折算,正好抵得上前一次挖出银子的数目。夏商从这之后就突然富裕起来,也更加救济贫穷的人,慷慨施舍,一点都不吝惜。妻子劝说他积蓄一些留给子孙,夏商说道:“这就是用来遗留给子子孙孙的。”那个邻居穷得厉害以致做了叫花子,想要向他求助,而心里很是感到羞愧。夏商听到之后告诉邻居说:“过去的事情是因为我的好运还没有到来,所以鬼神用你的手使我破坏的,对你说来,又有什么罪过呢”于是就全面地接济他。邻居被感动得痛哭流涕。后来夏商活到八十岁,子子孙孙继承了他的家业,经过好几代也没有衰败下来。
异史氏说:“奢侈浪费已经很过份了,王侯都在所难免,何况普通百姓呢!活着的时候,任意糟踏自然界的万物,死的时候,连装装样子的那一碗饭都吃不上,是令人悲哀的呀!多亏“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儿子的贤德能够掩盖父母的罪恶,在穷困破败了七十年之后,终于还能够兴旺起来;不然的话,父辈的罪孽,累及儿子,儿子的罪孽又累及孙子,不至叫花子世代相传是不会停止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巫师啊,能够揭示上天的秘密噢!令人奇怪呀!”
聊斋志异 钱卜巫
道教和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
本文2023-10-16 07:17: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