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提高个人修养的古诗文名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2收藏

有关提高个人修养的古诗文名句,第1张

 古人很早就提出过“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可以多看一些古代名句。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有关个人修养的古诗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关个人修养的古文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3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1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 列传)

 1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9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2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2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2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23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2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2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29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有关于个人修养的诗词精选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有关于个人修养的诗词经典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1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1 求关于人生哲理的文言文句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采纳

2 积极向上的古文100字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3 关于学好一技之长的名言或文言文我要写一篇演讲稿,学好一技之长,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4 关于个人修养的作文

一个人的修养反应一个人的素质,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培养自己的修养,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呢?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自我要想提高个人的修养,我们就得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只有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人们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懂得美丑,才能把握正确的自我 第二,我们要做到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其实,礼貌也是提高个人修养道德的重要标志要想提高个人的修养,我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在与他人相处中,礼让在先,相互理解,做事不要斤斤计较 第三,为人要诚实守信,做事勤奋节俭,无论是在学习当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心须养成勤奋好学,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样才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言行举止表一如一的人 第四,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生活或学习当中,遇到不懂的事情我们不要急躁行事,而是要虚心向人请教,做出了成绩我们不要过于骄傲,而是要更谦虚地向别人学习只有这样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才会真正地得到提高和完善 我认为,一个人的修养要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从零做起哪怕是随手捡起路旁的果皮纸屑,在工交车上给老人或小孩让个座位,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其实这些都是个人修养的表现总之,个人修养是良好社会氛围的基本保障第二篇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做一个文明的大学生是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高度发达的现在社会里,修养不高的人却比比皆是缺乏修养的人还有很多,有些人乱扔垃圾,甚至随地吐痰还有些竟然脏话连篇,不注意语言文明 一个人如果要获得别人的赞赏、别人的尊重、甚至吸引别人的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有些人说话、举手投足、甚至微笑或者问候;更甚至接听电话都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呢?这里面就是一个人的修养了有时,优雅和礼貌并不完全是做给别人看的,其实从内心深处,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欣赏这样的美并不一定长得很美、很帅;并不一定拥有一把很好的嗓子、或者一只名牌的手表,稍加注意,就可以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个人的修养了俊朗的外表、皎好的面容仅仅是母亲给的但优雅礼貌的行为则是后天的获得许多时候,后天的获得都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的 因此,迫切的希望我们在提高经济水平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只有每个人的修养得到了提高,整个社会才可以算是真正发展起来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感动--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一百多年以前的康德如是说(开头引用康德的话,富有诗意,也暗示主题)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坦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也许,我们并不能像鲁迅那样,用一种尖锐的目光,深刻地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存着的民族劣根性;也许,我们并不能像海伦·凯勒那样,虽然盲聋,却依然保持一种崇高的品德……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运用排比和对比,旨在说明我们可以拥有和他们一样的精神) 当我们在车站看到我们所等的公交车已来,我们大可不必争先恐后,我们可以让别人先上,那种"井然有序"不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吗?当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位盲人爷爷颤颤巍巍地过马路,我们也可以主动上前一步,扶爷爷过马路,这种"关爱之情"不正是我们异口同声赞扬的吗?…… 我知道,现在的你也许会对这些都嗤之以鼻,可是当你对这一切都不屑一顾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一种文明的"异质"? 的确,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物质也高速发展,但当我们舒适地享受物质文明带来的一切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想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如何呢?试想,如果精神文明不发展,人文素养不培养,那么社会还会进步吗?……是的,我们必须向全世界乃至全人类呼吁--"构筑精神的伊甸园,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段论述是必须的,拓宽了文章的视野)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他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写尽了文化的深刻和内在深蕴,同时也将其丰富的人文精神蕴于其中,以警示当今的一代要牢牢地抓住"人文"这根绳索,沿着它来找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运用引证法,但相当巧妙) 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人是可怕的,用 的一首诗来概括之,即"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有句话现在想来很有道理:"一个民族的发展前途总是由其人文精神决定的" "构筑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5 表达有上进心的文言文句子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有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望采纳~谢谢!

1 国学修养基本常识

国学修养基本常识 1国学主要学什么内容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道德经》《诗经》、《孝经》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

2国学经典内容

国学包括哪些内容 现在来讲第二个问题。

中国古代并没有国学这个名词,有人考证,国学这个名词是在清朝末年从日本引进的。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奉行脱亚入欧的政策,全盘西化,当时激起了一些保守人士的反对,认为日本大和民族已经是一个文明的民族,有自己的国学,有自己的国粹,用不着全盘西化。

日本人所谓的国学是指在日本本土发生而为日本所特有的学问,与西学相对。后来黄遵宪、梁启超把国学这个名词引进来,专指在中国本土发生而为中国所特有的学问,与日本国学原来的所指完全不同。

自从把国学这个名词引进到中国,在整个20世纪就成了一个文化讨论的关键词,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倾向的色彩,褒贬不一,至于就这个名词本身的内涵和外延来说,却是聚讼纷纭,混乱不堪,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看法。 我们暂且避开意识形态和政治倾向的干扰,站在价值中立的立场,就事论事,从名词本身字面上的意义来理解,先谈国学包括哪些内容,这是这个名词的外延,再谈国学的核心价值,这是这个名词的内涵。

顾名思义,国学是一个泛称,包罗万象,凡是在中国本土发生而为中国所特有的学问,都叫做国学,中国的历史文化长达五千年,从春秋战国算起,也有二千五百多年,所有历代所发生的学问,都是国学的内容,现在许多人常常以偏概全,认为国学就是经学,国学就是儒学,或者认为国学就是诗词歌赋,三国、水浒、西游,其实这些都只是国学的一个部分,并不能概括国学的全貌。 为了弄清国学所包括的内容,最好的方法,应该从中国的目录学说起。

目录学是关于图书的集结、分类和编排的学问。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全国所有的图书集结起来,分类整理,是在汉代,并且编排出一个图书目录,叫做《汉书·艺文志》。

根据这个图书目录,我们可以对汉代的学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也就是国学在汉代所包括的内容。 《汉书·艺文志》把当时全国所有的图书分为六类,第一是六艺,第二是诸子,第三是诗赋,第四是兵书,第五是术数,第六是方技。

六艺就是六经,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其中《易》为六艺之原,群经之首,研究六艺的学问叫做经学。

诸子共有十家,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研究诸子的学问叫做子学。诗赋属于文学。

兵书属于兵法之学。术数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之学。

方技主要是医学。 魏晋时期,对全国的图书重新分类,分为甲、乙、丙、丁四部。

到了隋代和唐代,把这四部确定为经、史、子、集,甲部就是经部,乙部就是史部,丙部就是子部,丁部就是集部。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经过中国人的引进、吸收和改造,已经演变成中国化的佛教,融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国的国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排斥在外,所以《隋书经籍志》把佛教的图书归入集部,《新唐书·艺文志》归入到子部类中。

隋唐以后,经史子集四部的分类成为定式,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按照这种分类编排了一套洋洋大观的《四库全书》,所谓四库就是经史子集四部。由于明清以来,西学东渐,逐渐融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来,所以《四库全书》也收录了艾儒略、南怀仁、利玛窦等人所写的一些有关西学的著作。

从汉代的《艺文志》到清代的《四库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国学的内容真正是包罗万象,而且随着时代的演进,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扩展,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广泛地吸收外来的文化资源,把印度的佛教和西方的西学也纳入到国学的范围中来。如果把国学简单地等同于经学、儒学,或者封闭僵化顽固排外之学,显然是以偏概全,不符合历史的实际。

关于国学的内容,用经史子集四部来概括,是一个既符合实际又反映全貌的最为完整的说法。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

比如有人把中国的学问区分为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经世之学、科技之学。有人着眼于学术思潮的演变,按照朝代的更替,区分为先秦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

有人着眼于文学的体裁,区分为先秦诗骚、汉魏乐府、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有人根据汉唐以后的历史情况,把中国传统文化归结为儒、佛、道三教的鼎立与合流。

总起来看,国学是一个与西学相对所产生的名词,也叫做中学,虽然外延宽泛,包括了中国历代一切的学问,但是并不笼统,而是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分类编排,所指对象是明确的。 。

3国学启蒙的应该注意什么

国学经典要有选择地吸收 以国学经典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要有选择地吸收。毕竟,国学经典中有一些不能与时俱进的内容,"有鉴别"地吸收,才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美德教育。

2。让孩子在特定场景中理解国学 我们不应为了教国学而教,重要的是要让国学规范孩子言行,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场景,让孩子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

比如,孩子原本答应妈妈的事,自己收拾玩具,或者看完一集动画片不再看第二集,结果又反悔、耍赖。这时候妈妈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来教育孩子,意思是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果断。

这些格言言简意赅,读来朗朗上口,孩子在记诵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接纳它们,逐渐养成好习惯。 3。

兴趣是需要培养的 有人说国学很枯燥,可是学英语、学弹琴也很枯燥,为什么孩子照样也能学习呢?可见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静下心来每天诵读一段国学经典,配上古典音乐。

时间长了,宝贝自然就配合了,这时家长们也要给孩子鼓励。

4如何看待当前国学教育重知识,轻素养的现象

想要培养国学素养,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国学。“国学”的现在涵义是“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的,所以国学无可争议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对于国学基本上出于一种比较陌生的状态,对于一些先贤的理论并不了解,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原因是社会上对于国学不够重视,虽然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努力推行,但效果有限。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如何去提高他们的国学素养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正确看待国学文化,只有正确的认知后才能在大学生群体内全面推广国学。有的人认为读国学经典就是复古守旧,就是读儒家经典,就是读《三字经》、《弟子规》,这些认识误区必须消除。那么国学经典是什么?国学经典主要包括伦理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历史经典:《尚书》、《史记》、《资治通鉴》等;文学经典:《大学》、《中庸》、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哲学经典:《论语》、《周易》等。国学经典是不朽的精神,是生活的指南,是文明的传承,是教育的良方。从时间上看,现代之前的都是;从内容上看,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经典。如《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劝学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经典有糟粕,但不能全盘否定。有人说,《三国》处处是权谋算计,《水浒》动不动就是“杀人越货”。《红楼梦》正如鲁迅评价:经学家看,就是易经;道学家看就是 ;才子看见的是缠绵;革命家看见的是排满;流言家看到的是宫廷秘事。尽管有这些问题,我们还是在提倡读“四大名著”。正确的做法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待国学,是实用主义的、功利化的态度,还是以“国学”的文化、精神渗透进我们的生命之中?这的确是需要我们讨论和思考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国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整套社会规范伦理、道德理念。历史学家说,历史只有在人类世界中才能生存和呼吸,我们必须在历史中不断地返回它自身,追忆并实现过去的全部经验。国学,作为传统,是一种历史的创造和存在,是一种我们必须践行的文化图式,是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发明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尽管我们有时与这种传统文化存在着一种时间上的距离和心理上的距离,但是,它却是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的因子充满了我们的血液,它构成了我们精神生长的客观环境。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其实都是它的受益者。

那么,有哪些实际行动可以帮助提高大学生的国学素养呢?首先从学校来说,可一将国学加入到必修的课程中,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选择有实力、有批判性见解的老师教授这门课。对国学的整个轮廓进行讲解,之后可以开设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选择想深入了解的内容。

其次,学校内学生自行组建的国学社团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进行集体诵读,举办跨学校之间的国学交流,亦或是邀请有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给学生足够的机会接触国学。

最后,我们自己要有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的使者的使命感,主动熟悉,学习国学,并在生活中应用并向更多的人传播国学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提高了国学素质。

5课堂上应该关注哪些国学素养

所谓的国学素养就是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研习,从而提高本人的内在涵养,并进而提升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水平水平。国学素养是指国学中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部分,说白了就是人的素养教育、人格教育,通过修身养性孕育出真正的“人”

而课堂上,我们不只是学习知识,更应该潜移默化的培养完美健康的人格。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1 有关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人不可以 。——《孟子•尽心上》 有德不可敌。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私仇不及公。

——《左传•哀公五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季冬纪》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不食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至诚则金石为开。

——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 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北齐•刘昼《刘子•大质》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士穷乃见节义。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名声之善恶存乎人。

——唐•韩愈《与卫中行书》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立身一败,万事瓦裂。——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 火不侵玉。

——唐•刘禹锡《司空奚公神道碑》 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修身絜行,言必由绳墨。

——宋•王安石《命解》 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宋•欧阳修《与颜直讲》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宋•欧阳修《纵囚论》 廉耻,士君子之大节。——宋•欧阳修《廉耻说》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宋•欧阳修《魏公卿上尊号表》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宋•欧阳修《上高司谏书》 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宋•欧阳修《祭丁学士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宋•苏洵《心术》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宋•杨万里《庸言》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宋•苏轼《留侯论》 涅于混浊而不缁。——宋•苏辙《冯京加恩制》 不以私爱害公义。

——宋•苏辙《论侯称少欠酒课以抵当子利充填札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姣鸾百年长恨》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寸寸山河寸寸金。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研人《痛史》第十回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

2 修养的古文

《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⑴,其待人也轻以约⑵。

重以周,故不怠⑶;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⑷。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⑸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⑹。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⑺。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⑻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试之矣。

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⑼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⑽而理欤![1]⑴重:严格。

周:周密、全面。 ⑵轻:宽容。

约:简少。以上二句出自《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⑶不怠:指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 ⑷舜: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君王。

仁义人:符合儒家仁义道德规范的人。句出《孟子·离娄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⑸句出《孟子·滕文公上》:“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⑹周公:周文王子,周武王弟。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继位,由周公摄政。多才与艺人:多才多艺的人。

句出《尚书·金縢》:周公有言:“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事神。” ⑺廉:少。

⑻已:太、甚。 ⑼说:同“悦”。

⑽几:庶几、差不多。[2]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

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 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寻求舜所以成为舜的道理,君子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所以为周公的道理,对自己要求:“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像周公的地方。 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

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 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

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

(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

(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点优点,这也就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才能这样,(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

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举出他的一点(进行批评),不考虑他其余的十点(怎样),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 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虽然如。

3 关于论述道德的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淮南子:"名与道不两明人受名,则道不用;道胜人,则名息矣道与人竞长,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则危不远矣故世有盛名,则衰之日至矣欲尸名者,必为善;欲为善者,必生事事生,则释公而就私,背数而任已欲见誉于为善,而立名于为质,则治不修故,而事不须时治不修故,则多责;事不须时,则无功责多功鲜,无以塞之,则妄发而邀当,妄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事之败也,不足以敝身故重为善若重为非,而几于道矣"

孔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还有先秦诸子论德八则

si=3

4 帮忙找篇关于道德修养的文章随便什么文章都得,最好是古文的,帮忙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拼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 散,财散 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中国同。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

修养释义:

1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 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学说的要求培养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规矩 2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 3指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事

修养_百度汉语

[拼音] [xiū yǎng]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 富贵不*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

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贼寇这是荀子处世做人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

2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晶莹如冰的心藏于内,高洁如玉壶之形现于外,比喻为人内外纯洁,品质高尚

2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比喻清白正直之士,虽一时被诬陷,但历尽千辛万苦,其崇高品德终究会被人们认识的现用以说明凡事经过艰苦努力,终能获得宝贵成果

2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朝��王冕《墨梅》)

这是通过自画的墨梅表现出作者清高绝俗的节操

3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

桑榆:日落时,其余光留于桑榆之上,故桑榆指晚暮,也借指人的晚年本句借绚丽的晚霞为喻,用劝勉的口吻,表现出老当益壮,力求进取的精神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孟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屈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老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

有关提高个人修养的古诗文名句

 古人很早就提出过“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可以多看一些古代名句。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有关个人修养的古诗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