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的有关知识!!!急求!谢谢!!!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诗词歌赋神话谜语都行!!!只要是关于月亮的有关知识!!!
解析:
中国有关月亮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帝俊的神话中,《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是殷商民族神话中的人物,仅《山海经》的《大荒西经》有零星的记载,除此以外,任何古籍再无记载。从“帝俊生后稷”的记载看,帝俊的神话已经相当晚了,近乎文字发明的时期,根本不能与盘古、女娲的神话相提并论。
再说,帝俊之妻常羲,实际上就是嫦娥,很明显,它综合了嫦娥的神话。那么,嫦娥是什么时代的神呢?这条线索比较明显,“天地分离”之后,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然后才有后羿射日及嫦娥奔月之说。可见月亮神话在中国整个神话系列中,出现的时期很晚,大约是在”天地分离”、“大洪水”之后才有了关于月亮的记载。
还有一个证明,这就是神话与仙话的时间差别。中国是先有了神话,后来才有了仙话。月亮的出现与仙话的关系很大。比如,关于嫦娥就与仙家有关,嫦娥是吃了不死之药飞上月亮的,到了月亮上,又一直指挥一只白兔在制造不死之药。而不死是仙家的最大特点。可以说,嫦娥奔月是由于仙话而大放光明的。
在“天地分离”、“大洪水”之前,中国没有月亮的记载,这一点可以成为定论。宋代大诗人苏东坡(1037—1101年)早在800多年前,就曾写出这样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个问题问得好啊!因为我们今天也在问:明月几时有?
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轨道半径: 距地球384,400千米
行星直径: 3476千米
质量: 735e22千克
古罗马人称之为Luna,古希腊人称之为Selene或阿尔特弥斯(月亮与狩猎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话中它还有许多名字。
理所当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亮物体。由于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化;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朔望月。一个连续新月的出现需要295天(709小时),随月球轨道周期(由恒星测量)因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变化而变化。
由于它的大小与组成,月球有时被分为类地“行星”,与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月球由苏联飞行器月球2号于1959年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非地球星体上探索。第一次在着陆则在1969年6月20日(你记得你在哪儿吗?);后一次在1972年12月。月球也是唯一一个被采回表面样本的星球。在1994年夏天,月球被Clementine飞行器大范围地作了地图映象。月球勘探者号如今正绕着月球转。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场形成了有趣的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潮汐现象。月球正对地球一点的引力为最大,反面一点则相对弱小一些。地球,特别是海洋并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从地球表面为透视角观察的话,会看到地球表面的两个膨胀点,一个正对月球,另一个则正对反面。这效果对海洋比对因态地壳强烈得多,所以海洋处膨胀得更高。另外因为地球自转比月球在轨道上快,膨胀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两次。
但是地球也并不完全是一个流体,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在正对月球下方的膨胀非常轻微。这意味着由于地球自转扭力及月球上的加速度影响,使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影响力并不十分确切地存在于两球心连线上。这也使得地球不断向月球提供自转能量,使得自转速度每世纪减慢15微秒,也使月球公转地球轨道每年增加38米。(相反的结果也导致了火卫一和海卫一的不寻常公转轨道)。
不对称的引力交互作用也使月球自转同步。比如,它的轨道位相始终相对固定,使得朝向地球的一面不变。由于地球的自转因月球的影响而减缓,所以在很早以前,月球的自转速度也因地球而减缓,不过在那时作用力要强烈得多。当月球的自转速度减缓到适合自己轨道周期时(这样膨胀点就在地球正对点),就没有任何的多余扭力了,这样月球的情形就稳定了。这种情况也类似地发生在太阳系其他卫星上。最终,地球的自转也将慢到合适于月球周期,就像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情况一样。
自然,月球也显得不太稳定(由于它的不太圆的轨道)以致于较远端的一部分度数可不定时地看到,但大多数远端表面(左图)一直无法完全观测,直到苏联飞船月球3号1959年上天对其进行拍摄才解决了问题。(注意:这里并没有什么“黑暗面”在月亮上;月球的所有部分都能得到半日照时间。一些对“黑暗面”的称谓往往是指月亮不为人所见的另一面,因为“黑暗”有“不为人知”之意。这种称谓在今天不够正确)。
月球没有大气层。但是来自Clementine飞行器的证据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极,处于永久阴暗面的大环行山处有固态水--冰。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号飞船证实。显然月球北极也有冰,这样未来月球探索的代价将略微便宜一些!
月球的外壳平均厚68千米,从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环行山的107千米。地壳下是地幔,可能也是它的内核。然而它并不像地球的地幔,月球的只是部分特别炽热。奇怪的是,月球的质心与它的几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同样,在这一侧其地壳也较薄。
月球表面有两种主要地形:巨大的环形山与古老的高原和相对平滑与年轻的maria。maria地形(覆盖月球表面达16%)是由火山喷出的炽热的熔岩冲蚀出的。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层尘埃与流星撞击的石头碎片覆盖。出于未知的理由,maria地形集中于靠近于地球的一面。
大多数靠近地球的环形山,火山由科学历史上的著名的称谓命名,如第谷,哥白尼和托勒密。背面的则多用近代的命名,如阿波罗,加加林和Korolev(因为第一张照片由月球3号拍到,所以具有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偏向)。另外,类似于近地区,月球背面也有巨形环形山South Pole-Aitken,直径2250千米,深12千米,使它成为太阳系最大的撞击盆地,并在西侧形成了山中山,成了太阳系中重环山的典型。(从地球上看;左侧图的正中)。
阿波罗号和月球号计划带回了一块重382千克的石头样本。这些提供给了我们有关月球的详细知识。它们具有特别的价值,在月球上着陆后的廿年,科学家们还是在这快最期的样本上做研究。
月球表面上的绝大多数石头看来都有30到46亿岁,这与地球上的超过30亿岁的极稀少的石头有偶然的巧合。这样,月球就提供了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在地球上无法找到的证据。
根据早先的对阿波罗样本的研究,有关月球的起源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理论:co-accretion同生说,主张地球与月球同时形成于太阳星云;fission分裂说,主张月球是由地球上分裂出去; capture捕捉说,主张月球形成于其他地方,后来为地球所捕捉。这些理论证据都不足,但是来自月亮石头的最新和最详细的信息引出了impact撞击说:地球曾被一个大物体(相当于火星大小甚至更大)撞击,月球则是由喷射出的部份形成。不断又有新信息被发现,但撞击说如今被广泛接受。
月球并没有全球性磁场,但是它的一些表面石头存有剩余的吸引力,表明月球早期曾有过全球性磁场。
由于没有大气和磁场,月球表面 裸地遭受太阳风的攻击。在它剩余的40余亿年光阴里,大量来自太阳风的氢离子将植入其表面。由阿波罗返回的样本证明了它对研究太阳风的价值。月球上的氢可能在未来当作燃料使用。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阿蒂米斯(Artemis)。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非常漂亮,同时也是个很厉害的弓箭手,掌管着狩猎,身边常伴着她心爱的弓箭和猎犬。每天她驾着银色的马车在夜空中奔驰,代表了夜间的一起——寒冷、寂寞、以及亡灵的道路。她还是未婚少女的守护神——她自己也是终身未婚,这里面还有个悲伤的故事。
海王波赛冬有个儿子,名叫 奥列翁(Orion),他非常喜欢射箭,是个很好的猎手,还喜欢在海面上狂奔。月亮女神很喜欢奥列翁,他们相识了,并且彼此相爱,经常一起在丛林中狩猎,在海面上狂奔。女神的哥哥阿波罗很讨厌奥列翁,也不喜欢她妹妹与奥列翁的这段感情,于是决意要除掉奥列翁。某天,奥列翁正在海面上飞奔的时候,阿波罗用金色的光罩住奥列翁把他隐藏起来,使任何人都看不出奥列翁的本来面目,然后就去怂恿喜欢射箭的妹妹月亮女神把远处的金色物体当作靶子。月亮女神当然不知道这是哥哥的阴谋,射出一支箭,正中奥列翁的头部。后来她知道了自己射死的是心上人奥列翁,于是陷入绝望之中,日夜哭泣。为了永远珍藏对奥列翁的爱情,她请求宙斯把奥列翁升到天上,希望自己乘坐银马车在天空奔跑中随时可以看到。宙斯接受了她的请求,把奥列翁变为天上的星座——猎户座。女神发誓,终身不嫁,她要永远在夜空中陪伴着奥列翁。
月亮女神阿蒂米斯(Artemis)非常喜欢橡树,狩猎时一直带着她的橡树木杖。人们又把她奉为橡树女神。在古希腊,人们祭祀月亮女神的时候,就要点燃橡木火把, 后来变成供奉甜饼并点燃蜡烛,最后演变成为了庆祝孩子生日的方式——晚上在蛋糕上插蜡烛,吹灭并许愿,月亮女神会保佑愿望能够实现。直到今天,人们依然用这种方式庆祝生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借物抒情的第一选择,又因为它实在是太过于常见,以至于现代人几乎要忽略了它的存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月亮确实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近年来不少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只有“太阳神”却没有“月亮神”呢?同时,各国的远古神话中同样没有月亮神话的记载,这种情况是巧合还是令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在中国神话中,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最早的应该就是“嫦娥奔月”了,但是这个神话在中国整个神话体系中可以说算是出现的很晚的了,因为现有盘古开天,然后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这时才有了后羿射日,之后才是嫦娥偷吃不老药奔月的故事。由此可见月亮的传说确实出现的很晚,甚至晚于“大禹治水”。
在最早出现的神之一——“女娲”的神话传说中,女娲一共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捏土造人,另一件事就是采石补天,这里并没有提到过月亮。甚至在女娲神话的扩展神话中也同样没有提到月亮。
女娲之后的三皇五帝时期,此时神话传说较为杂乱,比如祈雨、战蚩尤、治水,但是同样是没有提到月亮。
在国外,古希腊时期有一位叫阿纳克萨哥拉斯的天文学家,他根据当时的一些研究资料和观察报告指出,远古时期天上并没有月亮,月亮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出现的,他还表示月亮之所以夜晚发光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的原因。
他的理论在当时的社会无疑是爆炸性的,由于当权者认为他的理论太过于荒谬,于是下令将他关进牢房以儆效尤。
众所周知,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中都有对“大洪水”的记载,中国有大禹治水,外国最出名的有“诺亚方舟”,但是在这些大洪水的传说中都没有对月亮的记载,这点很不可思议,因为古时候的人对天上星象的崇拜兼职到了疯魔的程度,但是月亮却好像被他们忽略了。
“大洪水”之后各国神话中开始出现了关于月亮的传说,就连人类最古老的文明苏美尔文明也开始出现了对月亮的记载。这是否表明月亮有可能和上古那场大洪水有关呢?这只能留给后人去遐想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少人认为在远古的时候,月球并不在现在的位置,而是离地球相对远一些,远古先民们看不到或者看不清,所以才忽略了月亮。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可能是外界观察地球的高级文明发现地球上生命的发展似乎出现了问题,为了修正这个问题,让地球更好的发展便于他们的观察,于是把月球放到了地球的旁边,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今月球对地球极为重要。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猜想,并没有实质的科学证据来证明这个猜想,月球确实充满了谜团,至今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但是随着科学的不断研究,最终肯定会揭开笼罩在月球上的神秘面纱。
传说的名称
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玉兔捣药、嫦娥应悔偷灵药
月亮的名称:
月宫、
蟾宫、玉兔、蟾兔、蟾蜍、
烟挂、桂它、桂魄、
婵娟、
玉盘、银勾、
昆仑山脉是万山之祖、龙脉之宗,但“此昆仑非彼昆仑”!
奇书《山海经》中描述的“古昆仑”并非是现如今位于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脉, 准确的说“古昆仑”是一座包含了山岭的大山,而“昆仑山脉”则是由山岭、山谷、山峰组成的庞大山脉,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相差万里。
昆仑山自古以来被中华民族誉为仙山,是千古神话的源头,但是有关于昆仑山的具体方位却令古今学者争论了2000多年。
根据笔者查阅资料所知,自春秋时期开始古昆仑山便成为了历朝历代寻找的对象,屈原在《天问》中问道:“昆仑悬圃,其居安在?”
到了秦汉时期古人认为于阗的南山才是古昆仑山,但是这一看法遭到了史学家司马迁的强烈质疑, 西晋后期,凉州王张骏认为祁连山才是古昆仑,包括唐朝以及至今许多学者赞同“祁连山是古昆仑”的观点。
清代乾隆皇帝平定西藏后,又稀里糊涂将古昆仑山改回了于阗的南山,于是对于古昆仑山的定位又回到了原点。
到了现代,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普及,广大网友们对“古昆仑”的具体位置更是众说纷纭,又是山东泰山、又是陕西终南山、更有甚者将位于非洲大陆的乞力马扎罗山都卷进来了,最可笑的是居然说古昆仑山在月球上,月球只有火山和环形坑,难不成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在环形坑中?
探究古昆仑的具体位置,则必须从《山海经》入手, 根据《山海经》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西海之南”指西安南郊的古三门湖, “流沙之滨”指古三门消失后遗留的沙地, “赤水之湖”则位于贵州遵义, “黑水之前”指位于蓝田的灞水。
按照《山海经》所述,古昆仑应该在陕西省西安市的蓝田县内,而2449米的箭峪岭则极有可能是古昆仑之丘的主要山峰。 首先,华夏祖先之一“蓝田猿人”生活在蓝田县灞河中下游,这与“古昆仑”是人类发源地的说法不谋而合, 其次蓝田是被“神垂青”的地方,古代神话中的三位人皇“华胥、伏羲、女娲”都出自于蓝田,这又与“古昆仑”是中国古神话发源地完美契合。
再来,根据古籍《水经注·河水一》、《东京赋》、《昆仑丘赞》综合所述,古昆仑山由无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所组成,分别是: 古“天柱”—草链岭(海拔26458米位于秦岭) 古“玄圃”—箭峪岭(海拔2449米位于蓝田) 古“华盖”—玉山(海拔2311米位于蓝田) 古“荆山”—风雩山(海拔1814米位于蓝田) 古“阆风台”—云台山(海拔22241米位于蓝田) 另外,传说中古昆仑山居住着掌管瑶池的西王母,而在陕北定边县发现的汉墓壁画详细的记录了西王母坐在古昆仑五山之巅的顶峰的画面
陕北是陕西省的北部,在陕北发现西王母壁画恰好证明了古昆仑在陕西蓝田的论证。
综合古文记载、壁画记载、人类起源、神话起源、山行地貌五大因素来判断,古昆仑最有可能位于蓝田,而上文所列出的五个山岭,则是组成古昆仑山的五大山峰。
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不可能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月球更不可能,月亮上住的也不是西王母。目前为止只有陕西蓝田群山才是最为靠谱的“古昆仑”。
昆仑山是万山之祖,其传说起源出自《山海经》。《山海经》中记载的的昆仑山又名昆仑丘、昆仑虚,是中国神话中最神奇、最神秘的一座神山。神话中的昆仑山和现实中的昆仑山脉是两个概念。现实中的昆仑山是汉武帝命名的,“昆仑”二字正是从《山海经》中借用的。传说昆仑是天帝在人间的行宫,又是中天之柱,其上可直通天界,凡人登上昆仑山,即可长生不死。山上生活着很多神奇的动物,比如长有四只角的山羊,像蜜蜂一样蜇人的怪鸟,还有很多神奇的植物。
《山海经》中对昆仑山的位置是这样描述的“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从这点去看古人描述的昆仑山肯定不是月球,现实中也找不到相似的地方。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多人都认为,《山海经》是一部神话小说故事,其中的昆仑山肯定也是想象出来的。但近些年随着书中描绘的生物逐渐被生物学家找到原型,而且分布在全球各地,世人于是对书中内容也抱有谨慎的态度。而且地理学家也发现书中描绘的地理概貌与大陆板块飘移之前的地貌十分相似,所以昆仑山也不一定在中国,目前就有不少人认为《山海经》中的昆仑山在非洲,也就是乞力马扎罗山。
中国众多专家经过考证后一致认为《山海经》是一部神话政治 历史 书,书的作者也不止一人,从上古尧舜禹时代到秦汉时期都有创作者加入,书中所述大都依据现实情况演化而来,只不过由于时间久远,文本残缺不全,后人的理解也出现了偏差,所以书中所描绘的昆仑山早已不是原先的模样,仅根据目前所知道的线索是无法找到其具体位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昆仑山不是月球。
从夏商周到现代,中国的政治地域从昆仑山脉由西向东,从北至南迁徙。作为主流观点(三星堆文化不谈)的中华文化发源地的古昆仑自然在中华文明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天应该与古昆仑有关。
但是要说月球就是西天这个结论是可以否定的。月球在中国神话里代表的是广寒宫,是后羿的妻子嫦娥所居之处。而且“嫦娥奔月”这个成语已经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在中国神话里西天和月亮是区别开的。
不过按照中国神话里的描述,月亮是属于西天的一部分。同样月亮也可以代表西天的神圣与神秘。
月球乃广寒宫,昆仑为西天王母道场,两个根本不是同一个地方 ,上古昆仑是万仙的故乡,月亮只是少数一两个神仙的道场而已,两者之间的地位相差甚多,月亮最多算是一个洞府,昆仑为世界的中心,这里有三清中最强大的元始天尊,这里有西天王母,这里是天帝的行宫,远不是月亮可以比拟的。
传说中的昆仑是上古时代所有神仙都向往的地方,在最早的山海经记载昆仑上面居住着各种修炼得道的神,而在后世的文献中描述,上古昆仑居住的不只是神还有许多仙,曾经的那些飞禽走兽和奇花仙树都被各种各样的宫殿取代,各种传说非常多,但是以道教正神西天王母道场流传最广,王母掌管着修仙者成仙登引的责任。
还有传说人皇伏羲其实也是出自昆仑,三清的元始天尊也长居昆仑道场,昆仑的地位可谓是三界中心之一,传说中昆仑是中国本土道教的发源地,而中国的仙神文化中自然以道教为主,道教为我们的本土文化的结晶,佛教为外来户在我国文化中佛教的存在并不归昆仑管辖。
月亮为嫦娥的居住地,嫦娥为神话女仙之一,在中国的文化中嫦娥的地位远远低于王母,月亮属于一个普通的修炼洞府之一,根本不能跟昆仑这样神圣的地位相提并论,月亮归昆仑管辖,嫦娥乃是三界普通的女仙之一,三界之中所有的女仙都归王母管辖,从这方面来看就知道月亮和昆仑之间的差距,如果月亮是昆仑那王母就住月亮上了月亮就成为万仙故乡了,但是在中国仙神文化中月亮的地位是比较低的。
当然我们现在的昆仑山并非上古昆仑,但是不管是上古传说中的昆仑还是现在现实中的昆仑山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同时都是被认定为神圣之地,古昆仑为万山之主,现在的昆仑也一样,是我们中华龙脉的源头,称为中华龙脉的祖脉,在古代的昆仑为万仙故乡中华神山,现在的昆仑地位也是非常神圣的。
《山海经》中关于昆仑山的记载: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大荒西经)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海内西经)
《山海经》是一部非常光怪陆离的小说著作,里面记载着各种各样的事物至今让人们研究不懂,现在人们对于这本书的真实性还是存在疑问,虽然这本书真的存在,但是现在人们还以为能够写出这本书的人是真的不一般,因为要说没有记载吧,还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
有个地方非常的生产休闲的得道的人,这个地方就是“昆仑”其实能够写出昆仑这个名字一般都是从《山海经》中看到的,所以说昆仑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那有人可能就要问了,书中记载的昆仑莫不是现在的昆仑山,其实并不然,现在的昆仑山脉大家都知道在西藏。
但是在古代那个地方是没有人存在的,尤其是编纂《山海经》的人,更加的不可能跑到那里去,只不过后来人们根据《山海经》取得名字,其实古人们眼中的昆仑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月亮,当时人们记载昆仑上有神仙,说明古人可能登上过月球,书中记载的是有一石梯连接着陆地和昆仑,那时候的昆仑还是在海上。
我们可能就要有疑问了,石梯纯属就是古人瞎编的了,怎么可能存在呢,但是看过《圣经》的人相信会有印象,因为在《圣经》中记载人们为了看到神也修建了一个非常高的塔,一直通到天上,这难道是巧合吗,真的具有可考性,毕竟两者的相似度太高了。这个石梯就是“万仞山”,
月亮就是“古昆仑”,“中国人”曾是最接近“神”的人种。
可以百度昆仑丘,昆仑虚
对于人类来说,月球是一颗神秘莫测的星球,即便这颗星球距离地球最近,陪伴着地球走过了将近42亿年的时间,但有关于围绕在月球身上的不解之谜,却从未消停过。哪怕1969年美国将宇航员成功地送上了月球,也依旧没有打消人类对于月球的不解。
人们不相信月球是一颗普通的星球,认为月球的到来是一场预谋。月球不像地球,金星,火星等星球诞生于太阳系内。也不像木星身边围绕着的数十颗的行星一样,被木星的强大引力捕捉到。月球像是有目的的来到地球身边,且月球来了之后,地球身边再未出现另一颗月球了。看似问题出在地球身上,毕竟将小行星捕捉到身边来是地球的职责,但有没有可能因为月球的干预,地球才没有机会捕捉到第二颗天然卫星了呢?那月球为什么要这么做?
也难怪人类怀疑月球的真实身份,并不仅仅只是一颗天然卫星那么简单。它很有可能是外星生命发送到地球身边的探测器。也可以称之为监视器。月球将地球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中,并将地球上的生态万物,文明发展的进程都传送到遥远的星际文明。哪怕地球和月球相伴的过程中,月球帮助地球阻挡了很多外太空的小行星攻击。可这或许根本不是月球的主要目的,真实的目的一直被月球隐藏的很好。远古时代曾经有过一则记载。瑶族人称每当夜幕降临后,天空一片漆黑,伶仃的星光根本照不亮人们前行的道路,因此夜晚时间到来之际,所有人和动物一般都躲入到了丛林中。等到第二天太阳升起时才会外出活动。直到有一日,天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像山一样大的盘状物体。虽发着皎洁的光,但看起来却又像一块灰黑色的石头。
瑶族人的故事记载显然是揭露了月球的到来。很显然和人类认为的42亿年前月球才来到地球身边有误。究竟哪一种言论才是正确的呢?
瑶族人是地球上出现的最古老的人,他们看到的世界只有太阳和星星,但他们在地球生活一段时间后,月球才出现了,而根据瑶族人对于月球的记载,确实也不能完全否定。毕竟月球正如瑶族人所说的那般,挂在天空看似圆盘,但是月有阴晴圆缺,瑶族人最初记载的月球并不是圆盘状的,也是情有可原的。至于像一块黑色的石头,也不无道理,月球的颜色确实黑漆漆的,月球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仅在阳光的反射下,月球才能反射光,照亮黑色。
而瑶族人又说月球像山,山的形状是参差不齐的。当美国和苏联接连发射探测器到月球,传回来的月球照片,显然月球的表面上遍布山谷、丘陵、陨坑等等。这些和现代科技捕捉到的月球信息并无太多出入。只是令人感到诧异的是,远古人是如何知晓月球的生态环境,样貌的呢?
月球虽然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但毕竟也有38万公里,对于远古人类来说,是永远都不能跨越的距离,但是古人似乎对于月球的了解程度一点也不输给现代人。除了他们亲眼目睹了月球的到来,或可能找不到其它的解释。
远古人看见月球从天际而来,逐渐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在这一过程中,月球必然思索万分,才会将自己的身影牢牢的映入到瑶族人的脑海中。
只是倘若真是如此,月球就不是一颗简单的地球卫星了。对于地球来说,月球或不是助手,更有可能让人类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哪怕目前而言,月球满身伤痕是保护地球的证明,可若是月球来到地球身边之前,伤痕就已经存在了呢?人类却错误的以为月球满身的伤痕是功勋,这只会让人类更信任月球,而隐藏在月球身后的“外星生命”也会将自己隐藏的更牢!
月球
月球又称“月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药等美丽神话。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2,月球诞生之谜
月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科学界这是一个大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大致有三种理论。
“俘虏”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原是一颗流星,当它在宇宙空间漫无边际飞行时,偶然进入地心引力范围,受到地球引力的约束,因而才意外地纳入了地球轨道。不过,近几年来,有不少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一说法。
“分裂”理论:持这一说法的科学家认为,月球是从一片炽热旋转的云状物包围着的地球中分裂出来的,因而月球是地球的“孩子”。然而从“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上几次带回来的资料表明,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分却是大不相同的。
“碰撞”理论:该理论认为,约45亿年前,一个比火星更大的行星,以每小时4000公里的飞行速度猛然撞击早期的地球,力度如此之大,以致这个行星的铁质核一直撞到了我们地球的中心。碰撞结果是产生巨大爆炸,伴随有6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地球在爆炸的冲击下变了形,这个采取“自杀行为”的巨大天体的大部分与地球融合,只有一部分作为炽热的蒸汽与其他碎片一道汹涌地喷射入外层空间,后来这些蒸汽冷却下来并凝固成尘埃,尘埃与其他碎片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核,这个核后来凝聚成团,我们的邻居——灰色的月球从此诞生了。
科学家们正借助于新型的超级计算机来模拟宇宙空间所发生的这一奇特碰撞,以求验证该理论。
月球起源新说
从行星演化看月球起源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以现代行星演化理论为基础,用计算机计算了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作用于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力以后,得出了一种新的月球起源学说。科学家们认为,月球是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在地球的引力范围内被地球所俘获的;而这种现象在当时又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新学说,即所谓新俘获说。
新俘获说与过去的旧俘获说不同。旧说仅从地球引力来考虑月球起源;而新说是从整个太阳系行星形成过程来研究月球起源的。新说认为太阳系九大行星及若干卫星,包括月球在内,都起源于原始太阳系星云。原始太阳系星云是46亿年前在原始太阳周围形成的一片薄圆盘状星云。星云中含有固体微粒子。大量微粒子逐渐集聚在星云赤道平面上,形成一片很薄的固体粒子层,随着微粒子密度的加大,自身引力也越来越强,到一定程度其稳定性便遭到破坏,粉碎成半径为5公里左右的很多小天体,即小行星。整个太阳系起初是由约一兆个小行星构成的。无数小行星在星云气体中围绕太阳旋转,互相碰撞,逐渐凝聚成长,形成大小不同的行星。我们的地球就是这样,大约经过一千万年才长成现在这么大的。
行星是在星云气体中成长的。地球的幼年时期周围覆盖着浓厚的星云气体,这种气体叫做原始大气。由于当时太阳活动特别激烈,强大的太阳风逐渐吹散原始大气,后来包围地球的原始大气也逐渐稀薄,飘散掉。
月球也起源于原始太阳系星云,与地球演化过程大体相同。月球是在地球刚到成年,原始大气开始逸散之际飞近地球引力圈的,这样便成了地球的俘虏。
俘获月球的四种力
月球进入地球引力圈后,受到很多力的作用才留在卫星轨道上绕行。俘获月球主要有四种力,即地球引力、太阳引力、潮汐力和原始大气的阻力在上述四种力的作用下,使月球在被俘后既未掉到地球上来,也没跑到引力圈外去,始终在卫星轨道上运行,与地球长期相伴。
俘获是普遍现象
行星俘获小天体是行星演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地球这样,太阳系其他行星也有这种现象。不少行星都各有自己的卫星,就是最好的说明。地球在形成过程中,曾有许多小天体飞到引力圈内来,其中一部分小天体直接与地球相撞,其余大部分在绕地球飞行期间,因原始大气强大阻力使轨道半径变小,最后终于落到原始地球上来。地球是在不断“吞掉”这些飞来的小天体当中成长起来的
自从俘获月球后,地球几乎再也没有俘获其他小天体。因为已有月球绕地球飞行,如果再有其他小天体飞来,依据天体力学原理,不会处于稳定状态,它不是掉到地球上来,就是飞出去,再不就是落到月球上去。所以,地球只有月球一个卫星陪伴。
新俘获说从行星演化的整体上阐明了月球的起源以及被俘经过,是目前解释月球起源问题最有权威的学说。但这一新学说还有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例如,没有原始大气阻力能否俘获卫星顺行性卫星和逆行性卫星的被俘有何不同等等。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研究,人类对地球起源问题必将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提供 )
原始行星与地球相撞形成了月球
一、月球的几大谜团
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 ”
月球年龄之谜: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据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另外,还有月球环形山形成之谜、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月球受撞击发出巨响之谜、月球上不锈铁之谜、干燥的月球上大量水气之谜等。
二、不少文献记载,月亮并非自古就有
●古代美洲玛雅人留下了极发达的文化,可是在他们的始于大洪水之前的《编年史》中,人们奇怪地发现,里面竟然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
●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亚历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在他留下的文献中这样写道:“古时,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
●《金史·天文志》中记载了一条十分惊人的资料:“太宗天会十一年十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意思是: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五月(公历6月)乙丑日(15日),月亮忽然偏离了运行轨道,向南而去,不一会,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四、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
五、赏月佳对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六、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七、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
●传说,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和代号休斯敦的指挥中心联系时,突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我要告诉你们,这里有其他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他们在月球上,他们正在注视着我们……”此时,电讯信号突然中断。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么?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当这艘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宇航员在100公里高空用望远镜照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许多年后,人们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在火山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它十分规则,不像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着陆或起飞。
●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飞行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前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轨道资料
平均轨道半径 384,400千米
轨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
升交点赤经 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
物理特征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
扁率 00012
体积 2199×1010 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 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 012
满月时视星等 -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 13×10-10 千帕
月球的周期 名称 Value (d) 定义
恒星月 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对于太阳(月相)
分点月 27321 582 相对于春分点
近点月 27554 550 相对于近地点
交点月 27212 220 相对于升交点
月球轨道的其它特征 名称 数值 (d) 定义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 ~384 400 千米
近地点距离 ~364 397 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6 731 千米
轨道平均偏心率 00549003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罗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9'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32'
人类登月探索: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3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号则是第一艘在月球软著陆的登陆器,它于1966年2月3日传回由月面上拍摄的照片。另外,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在冷战期间,美利坚合众国和前苏联一直希望在太空科技领先对方。这场太空竞赛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名人类登陆月球时进入高潮。美利坚合众国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尔南则是最后一个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的成员。参看: 月球宇航员列表
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块9英吋乘7英吋的不锈钢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纪念这次登陆及为有可能发现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资料。
牌匾上绘有地球的两面,并有三名太空人及当时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逊的签署。
6次的太阳神任务及3次无人月球号任务(月球16、20、24号)把月球上的岩石及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在2004年2月,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提出于2020年前派人重新登月。欧洲航天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有计划发射探测器前往月球。欧洲的Smart 1探测器于2003年9月27日升空,并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它将会勘察月球环境及制作月面X射线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亦积极开展探月计划,并寻求开采月球资源的可行性,尤其是氦同位素氦-3这种有望成为未来地球能源的元素。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探月计划,见嫦娥工程条目。
日本及印度亦不甘后人。日本已初步订出未来探月的任务。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甚至已著手计划的有人的月球基地。印度则会先发射无人绕月探测器Chandrayan。
关于月亮的有关知识!!!急求!谢谢!!!
本文2023-10-16 08:05:1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