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防己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茵陈防己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茵陈防己汤 1 拼音
yīn chén fáng jǐ tāng
2 处方茯苓皮10克,茵陈12克,防己12克,苡仁3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地肤子30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鱼腥草30克,焦栀6克,乌梢蛇15克,老鹳草20克。
3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主脾肺风热挟湿毒。
4 茵陈防己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 摘录朱洪文方
古籍中的茵陈防己汤 《伤寒六书》:[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风温湿温
一身尽痛,发热身黄,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五苓散加茵陈。脏腑虚,自利甚,理中汤、术附汤。《伤寒六书》明
《杂病治例》:湿术)脾肺肾(泽泻)胃(白术)小肠(车前)三焦(陈皮)膀胱(茵陈)大肠(秦芤)心包络(茗)《杂病治例》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五瘟疫门]治法宜白虎汤加苍术。疫病,头汗出而发黄者,五苓散倍加茵陈。汗下后余热不解,不可复攻,惟以柴胡清之。烦躁而
《丹台玉案》:[卷之六痈疽门]附骨疽活肉桂生地黄柏(各等分)水酒各一钟。煎服。羌活防己汤治附骨疽。初发于太阳太阴。厥阴分者。羌活川芎苍
《医贯》:[卷之六·后天要论]湿论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茵陈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婴孺方》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4 《普济方》卷三六九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5 《伤寒全生集》卷二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55 加减 6 《医统》卷十八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7 《幼科发挥·附汤方》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8 《幼科直言》卷四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9 《医学探骊集》卷五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95 各家论述 10 《普济方》卷四十七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1 《圣济总录》卷六十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医学纲目》卷三十一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3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方》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外台》卷四引《近效方》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55 加减 156 制备方法 16 《外台》卷四引《必效方》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66 用药禁忌 17 《千金翼》卷十八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8 崔氏引史脱方(见《外台》卷四)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普济方》卷一四二引《澹寮方》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20 《普济方》卷一三○引《鲍氏方》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茵陈汤 1 拼音
yīn chén tāng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茵陈汤21 处方
茵陈(去梗半两) 大黄(二钱半) 大栀子(五个)
22 功能主治治阳明里热极甚,烦渴热[],留饮不散,以治湿热相搏,而身发黄疸,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欲水浆,身必发黄,宜茵蔯汤调五苓散利大小便。
23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以利为度。
24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婴孺方》 31 方名
茵陈汤
32 组成茵陈4分,大黄4分,黄芩4分,黄连2分,消石(无,以芒消代之)2分,甘草(炙)2分。
33 主治少小发痫,经日不解,诸治不愈,口焦,面赤黑,胸中有热。
3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2合,纳消石烊尽,为3服。
4 《普济方》卷三六九 41 方名茵陈汤
42 组成山茵陈1两,山栀子1两,川大黄半两,芒消半两,寒水石半两,木通半两。
43 主治小儿发黄,身如橘色。
4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钱,水8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
5 《伤寒全生集》卷二 51 方名茵陈汤
52 组成茵陈、山栀、滑石、甘草、枳实、黄连。
53 主治黄,传经热症。
5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水、灯心煎服。
55 加减渴,加天花粉、石膏;大便燥实,加大黄。
6 《医统》卷十八 61 方名茵陈汤
62 组成茵陈2钱,栀子仁2钱,赤茯苓1钱半,葶苈1钱半,枳实5分,甘草5分。
63 主治疸证发热,大小便涩。
6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水2盏,加生姜3片,煎8分,食前服。
7 《幼科发挥·附汤方》 71 方名茵陈汤
72 组成茵陈、栀子、黄柏。
73 主治黄疸。
7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煎汤服。
8 《幼科直言》卷四 81 方名茵陈汤
82 组成茵陈、柴胡、薄荷、当归、猪苓、陈皮、车前子、白茯苓、甘草梢。
83 主治黄疸初起者。
8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幼孩兼服抱龙丸并六一散。
9 《医学探骊集》卷五 91 方名茵陈汤
92 组成茵陈8钱,栀子4钱,大青叶4钱,炙山甲2钱,延胡索3钱,煅石膏4钱,黄芩3钱,橘红3钱,甘草2钱。
93 主治中消。食脯饱餐,转瞬又复思食,多食而又羸瘦者。
9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宜于初得23个月内,先取上脘、中脘、下脘,太乙针之。留5点钟时乃出针,因勉拟茵陈汤服23剂。水煎,温服。
95 各家论述此方以茵陈为君,专能清散内热;以栀子、石膏、黄芩、大青为臣,俱寒凉之品,资助茵陈清散之力;以橘红、甘草为佐,提升胃腑之正气;以山甲、延胡为使,使之引药达病所,搜其结热之根。胃热既减,自无中消之患矣。
10 《普济方》卷四十七 101 方名茵陈汤
102 组成茵陈1分,人参2两,甘草2两,苁蓉2两,黄耆2两,茯苓2两,秦艽2两,厚朴2两,乌喙2两,防风6两,山茱萸3两,松实3两。
103 主治风头眩眼暗。
10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2升半,分5服,强者1日夜尽,羸劣分5服,2日尽。
11 《圣济总录》卷六十 111 方名茵陈汤
112 组成茵陈蒿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葛根(锉)半两,栀子仁半分,栝楼根3分,秦艽(去苗土)1两,升麻1两。
113 主治酒疸,心中懊痛,小便黄赤。
11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11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2 《医学纲目》卷三十一 121 方名茵陈汤
122 组成茵陈半两,山栀半两,柴胡半两,黄柏(蜜炙)半两,黄芩半两,升麻半两,龙胆草半两,大黄(炒)1两。
123 主治伤寒发黄,目悉黄,小便赤。
12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空心服。以利为度。
13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方》 131 方名茵陈汤
132 组成茵陈8分,升麻8分,黄芩8分,柴胡8分,知母8分,羚羊角屑8分,大黄1钱2分,石膏1钱2分,栀子1钱,芍药6分,瓜蒂7个,蓝叶(切)1升,甘草2分(炙)。
133 主治小儿发黄。
13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1升半,12岁为8服,45岁为4服,量儿大小与之。
135 制备方法上切。
14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141 方名茵陈汤
142 组成茵陈蒿1两,白藓皮1两。
143 主治病人身黄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涎。
14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日3次。
145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15 《外台》卷四引《近效方》 151 方名茵陈汤
152 组成茵陈4两,黄芩2两,栀子3两,升麻3两,大黄3两,龙胆草2两,枳实2两(炙),柴胡4两。
153 主治发黄,身面眼悉黄如金色,小便浓如煮黄柏汁者。谷疸,食则头眩,心忪,怫郁不安,久久发黄。
15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7合,分温3服。不愈更作,以愈为度,不过34剂愈,隔35日1剂。
155 加减若身绝羸,加生地黄1升,栀子加至7两,去大黄。如气力不羸,依前著大黄。
156 制备方法上切。
16 《外台》卷四引《必效方》 161 方名茵陈汤
162 组成茵陈4两,大黄3两,黄芩3两,栀子3两。
163 主治一切黄。小便**及身黄者。
16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3升,分3服,空腹服之。
165 制备方法上切。
166 用药禁忌忌羊肉、酒、面、热物。
17 《千金翼》卷十八 171 方名茵陈汤
172 组成茵陈2两,半夏(洗)2两,生姜4两(切),大黄2两半,芍药1两半,白术1两半,栀子(擘)3两,前胡3两,枳实(炙)1两,厚朴(炙)1两,黄芩1两,甘草(炙)1两。
173 主治时行黄疸,结热,面目四肢通黄,干呕,大便不通,小便赤黄似柏汁,腹痛心烦。
17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4斗,煮取9升7合,分10服。
18 崔氏引史脱方(见《外台》卷四) 181 方名茵陈汤
182 组成茵陈3两,黄连2两,黄芩3两,栀子14枚,大黄1两(炙),甘草1两(炙),人参1两。
183 主治黄疸,身体面目尽黄。
18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185 制备方法上切。
19 《普济方》卷一四二引《澹寮方》 191 方名茵陈汤
192 组成山茵陈3钱,山栀子3钱,秦艽4钱,升麻4钱。
193 主治伤寒发汗有留热,身面皆黄,多热,食不减,小便赤。
19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3钱为1服,水煎去滓,食后服。5日减三分之一,10日减三分之二,20日病悉去。
20 《普济方》卷一三○引《鲍氏方》 201 方名茵陈汤
202 组成茵陈1两,淡竹叶、大黄3钱半,栀子5大个,通草2钱。
203 主治伤寒78日内,热结,身黄如橙,小便不利,腹胀,并酒伤,瘀热在内,发热,头有汗,身无汗。
20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以水2盏,煎茵陈,次下后药,至1盏,调3味。
205 制备方法上为散。
古籍中的茵陈汤 《杂病广要》:[内因类]黄瘅集》)酒疸,因饮酒过伤而黄,俗名为酒黄,宜干葛煎汤或栀子仁煎汤调五苓散,或生料五苓散加干葛一钱。有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一·伤寒部太阴病]黄续法茯苓、猪苓、滑石、当归、官桂主之。(韩氏名茵陈苓汤。)发黄烦躁,喘呕不渴,茵陈汤加陈皮、白术、生姜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四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论二首、脉证十四条、方七首方云。先煮茵陈。则大黄从小便出。此秘法也。千金茵陈汤。伤寒七八日。内实瘀热结。身黄如橘。小便不利。
《证治准绳·伤寒》:[卷四太阴病]黄汤六则茵陈吴茱萸汤方见如下发黄小便不利烦躁而渴茵陈汤加茯苓猪苓滑石当归官桂主之(韩氏名茵陈茯苓汤)
《伤寒论纲目》:[卷十三·太阴经症]发黄茵陈防己汤简介
本文2023-10-16 09:08: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6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