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失到日本的文物有多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中国流失到日本的文物有多少?,第1张

1860年英法联军开进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光顾了中国很多大城市。别的不说,列强两次入侵抢走的文物就数以百万计,以致百余年后的今天,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英国或者法国的某个家庭发现了一件价值不菲的中国文物,拍出多少钱之类的。

相关图

比起早年的欧洲列强,日本当年抢走的中国文物只多不少。或许西方人来得早,把他们认为的精品文物抢走最多。但从1931年算起,日本入侵中国长达十四年,他们有大把的机会和时间搞走中国的文物。实际上这是日本政府有预谋、有组织的一个计划。从手段来说更是花样翻新,抢是少不了,巧取豪夺或者偷盗也占了相当一部分。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就干过盗窃故宫文物送给日本人的光辉事迹。

以致后来有一个尴尬的事实,要研究中国历史,必须到日本去。日本抢走的中国文物实在太多了。大约有多少呢?前些年的《国际先驱导报》刊文说,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中国记录在案的文物流失有360万件外加1870箱,另有700多处古迹遭蓄意破坏。

在日本的中国文物

360万件什么概念?要知道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故宫目前的馆藏文物才180万件。仅从数量而言,日本起码得搞两个故宫博物院才能放下中国的文物。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了其中一万多件,涵盖了中国从远古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到清朝的书画瓷器等珍品。近代全世界最具考古价值的超级珍品之一,北京人头盖骨也是被日军掠走的。但运送那一批文物的日本船只阿波丸号沉没了,这件宝贝自此下落不明。

在日本的中国文物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抗战爆发很多年前,日本派遣了大量的学者和探险队窃取中国文物,当然也有出价极低买走或者骗走的情形。这些人实际上都是日本政府资助的。到了30年代,偷偷摸摸的方式不能满足日本日的胃口,大规模的掠夺、盗掘开始了。比如仅在洛阳金村,日本人就一次性抢走了大量的铜器、古籍,其中有数以百计的宋版书珍本。

抗战旧照

人们都知道当年日本在我国东北修了满洲铁路,后来日方有人透露,参与修建铁路的日本人,很多都是历史文化或者考古方面的学者。他们以调研地理环境为借口,摸排中国境内的文物和古迹。当年在日占区,到处都有日本的调研队。如此大规模的文物古迹调研活动,只怕中国几十年来还没日本人当年搞得好。所以说去日本学中国历史,是半点不夸张。

《顺治迁都》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借用一个朝鲜人的口吻对日本人说:“你们的大名是日本人,但我喜欢叫你们海盗……海盗,只能漂泊在海上。”我极赞同这句话,日本人倒是想上岸,终于还是被赶回了海岛上。

日本大阪不幸发生地震,除了震情引起社会关注之外,一个日本网友发布的推特也引起了中国人热议。

这张是日本网友拍摄的被震坏了的墙壁,上面出现了几行神秘文字模样的符号。

一出,网友们纷纷进行考据辨认,有的网友认为是道教辟邪文字,还有的认为是一种诅咒用的咒语,甚至还有人说可能是灵异现象。

后来,终于有人看出来,把照片反过来看,就是几行古老的汉字。

经过反复辨认识别,这行汉字是:“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

这行文字出自中国古籍《春秋左氏传》,也就是俗称的《左传》。

这句话是鲁国一个大夫季文子说的,当时鲁国附属国莒国太子杀了自己的父亲,并把父亲的财宝送给鲁公,鲁公接受了,还要给他封地,季文子坚决反对,命人把他赶走,鲁公大惑不解,季文子就说了这一句“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意思就是莒国太子不忠不孝,把他藏在鲁国是大凶,所以要赶走。

其实,从墙壁里挖出古书来,是中国人的传统。

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子的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尚书》、《春秋》、《孝经》《礼记》等儒家经书,悄悄藏于曲阜孔子故宅的墙壁中,到了汉朝的时候,有人拆房子盖屋,才从墙壁里发现这些书。

后来,这些儒家才传播天下,也渡海东去传播到日本。

公元285年,朝鲜半岛一个叫王仁的百济人,到日本访问,随身携带着《论语》十卷。日本人听他讲了书中大意,大为惊叹,日本贵族和僧人首先掀起了学习《论语》的热潮,大量派人到中国采购儒家经典,其中也包括《左传》。这些在日本古代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里都有记载,这些史书也都是用汉字写成的。

日本人喜欢《左传》,主要是因为《左传》里面有士大夫那种忠信笃诚的精神,特别是《左传》的历史背景就是小国林立、互相征伐,跟日本的战国时代很像,主君、家臣、武士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儒家经典里面,日本人更容易感知通过《左传》的精神。

其实,看了墙壁里的《左传》的这句话,日本人应该感到羞愧。

毕竟古代日本人是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才有先进的文化的,而且这句话里还有“盗贼、藏奸”四个字,从甲午战争到1945年,日本不断忘恩负义,侵略中国,包藏祸心,**了多少中国文物。

“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希望日本引以为戒。

唐宋变革论 "的意义在于,中国文化从宋代开始进入现代,中国文化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中国文化也进入了老年期,文化活力下降,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中国文化在清代逐渐变得 "老朽",呈现出 "保守 "的形象。因此,在内藤史学的语境中,中国的 "保守 "形象是由于中国从宋朝到清朝 "过早 "进入了现代,耗尽了活力,进入了老年,自然呈现出 "保守 "的氛围。

也就是说,"保守 "的中国形象是基于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 "唐宋革命论 "的延伸,而不是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黑格尔的 "中国停滞论"。虽然其外观相似,但其背景是二元的。因此,内藤在指出唐宋时期书法的变化后说。"书法虽是小道,但探究其兴衰原因后,不能不为之叹息"。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了保护记载中华文明史的古籍不被日军掠夺,手无缚鸡之力的教授们带着一个100万册的图书馆,从一个地方漂泊到大半个中国,途径上海、南京、长沙、重庆最后到达昆明国立联合大学,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将登记在册的一些珍本运到了美国。

在我们最大的图书馆的17万册图书中,我们只赶出了1万多册,其中一些被日本飞机炸毁。这就是为什么有无数珍贵的中国历朝历代的古籍堆积在日本,却在中国丢失的原因。不是我们不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而是日本在我们贫病交加的时候与我们擦肩而过。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根据日本有关作家的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涉及著作20余种,其中白居易的诗47篇,106处。

具体体现在:

在贵族以写汉字为荣,他们将写汉语认为是一种有文化的体现;

源氏在培养紫姬的过程中对紫姬的作诗习字非常重视,写诗被认为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视之为当时的风雅;

《源氏物语》中,对白居易诗歌的引用相当的多,涉及47篇;紫式部入宫做女官奉命讲解汉籍古书,其中就有《白氏文集》;源氏之母桐壶更衣受宫中其他妃嫔迫害,最终哀怨而死,用《长恨歌》的诗句来渲染悲剧命运;

《源氏物语》中,还引用有《古诗十九首》,包括刘禹锡、陶渊明的诗句;

唐朝音乐对日本影响很大,如作品第八回中的《春莺啭》是其皇宫保留节目,还有很多乐曲如《青海波》《广陵散》《喜春月》等;

《源氏物语》引用的中国古典典籍包括《老子》《庄子》《韩非子》《列子》《战国策》《礼记》《论语》《史记》《汉书》等;

引用“指鹿为马”等中国古代典故;

唐绘对日本绘画有很大的影响。书中绘画中的女性面容丰满、一副多福相,是中国唐代杨贵妃式的理想美人形象;

小说中经常拿中国和日本对比;

汉风俗对《源氏物语》 的影响,包括居室、服装、节日、娱乐、装饰、熏香、织物等方面,如卷中写到“源氏公子的居处觉得很像中国式样。四周风物,清幽如画。一切简单朴素,别有风味”等,绢绸、服饰、熏香、书写纸、家具等生活文化也在《源》中有所体现。

因为日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日军对中国传统文化都相当熟悉,当年中日之间或许语言不通,但可以通过写汉字,用笔谈的方式可以顺利沟通。

日军故意焚毁并不多见。流逝的文物大多是被日军私留占有,行强盗之实,随后会运回国内,非战争毁坏的文物并不多。

中国流失到日本的文物有多少?

1860年英法联军开进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光顾了中国很多大城市。别的不说,列强两次入侵抢走的文物就数以百万计,以致百余年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