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中有很多关于日本的记载,如邪马台国,始见于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中国古籍中有很多关于日本的记载,如邪马台国,始见于,第1张

  邪马台国 ,存在于中国史书的日本小国,很奇怪的,在日本史书及传说中均未有提及(当然,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名字),它的存在自然成了谜,而它的位置同样有着诸多争论,不过目前已经集中在“九州说”及“畿内说”两种说法,而这两种说法的理由,即是来自《三国志魏志 倭人传》,那么现在让我们再沿着当时使者的路线,来寻找邪马台的位置吧

  三国时代地图

  原文: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馀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

  首先说明带方郡的位置:带方郡在今朝鲜靠西南,即图中1的位置,由此可知倭人在带方郡东南,大致方位与现在的地理位置相同。在原文中同样可看到倭人身处岛国,汉时朝见者即汉委奴金印的年代

  原文:从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狗邪韩国,七千馀里

  根据原文及朝鲜的地理位置很容易判断使者当时是顺着朝鲜半岛西海岸坐船向东南前进,到倭国的对岸,如图中的2的位置,狗邪韩国,就地图所示应为弁韩,7000余里是重要参考单位,将结合下文的数据综合考虑

  原文:始度一海,千馀里至对马国。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所居绝岛,方可四百馀里,土地山险,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径。有千馀户,无良田,食海物自活,乖船南北巿籴。

  渡过的这个海,可以非常肯定是朝鲜海峡,照原文的长度为千余里,而现在朝鲜海峡的距离约为50公里,那是不是当时的20里等于现在的1公里阿,留于下文继续观察。所居绝岛,说明是孤岛,在那个位置只有对马岛,如图中的3,而国名也叫对马国,那么基本能确定到的地方即为对马岛

  原文:又南渡一海千馀里,名曰瀚海,至一大国,官亦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方可三百里,多竹木丛林,有三千许家,差有田地,耕田犹不足食,亦南北巿籴。

  南渡对马,那就是壱岐岛,如图中,为什么不是下对马岛呢,我们下面会分解

  为什么南渡一海后不是下对马岛

  对马岛分上下2岛,对马与壱岐的海峡称为对马海峡,那么我们来看几个具体数字吧,前文所述朝鲜海峡现在约为50公里,在文中表示为千余里,而对马海峡是46。3公里,在文中同样表示为千余里,很接近吧。那现在看看对马岛上下2岛的距离是多少呢1公里左右,与原文不符,所以我们认为南渡后应该是壱岐岛

  可能细心的朋友发现,原文中表述对马岛为400里见方,而我们说的壱岐岛是300里见方,面积差距与现在比较太大,而上下对马的大小比例差不多是4:3,所以支持下对马说。

  可能整个对马岛和壱岐相比是有大小差距,但看图大家就能明白,下对马岛和壱岐的比例也差不多是4:3,所以原文中指的应该是壱岐岛,联系下文还能发现,如果这里指的是下对马,在下文应该还有2次南渡海,但是下文中1次南渡后就直接陆行了,除非说未经过壱岐岛,但是这样一来,海峡距离就不对了

  所以我认为还是壱岐岛可能性较大

  原文:又渡一海,千馀里至末卢国,有四千馀户,滨山海居,草木茂盛,行不见前人。好捕鱼鳆,水无深浅,皆沈没取之。

  又是南渡千余里,大家看图中两根直线的长度不是差不多阿,不过壱岐到末卢的距离比对马海峡还短,差不多是42公里的样子,另,一般认为末卢即是现在的松浦,可能是源自国造本纪中关于末罗国造的描述(注1),因为末罗的读音与末卢相近,地理位置则几乎相同。

  又是南渡千余里,大家看图中两根直线的长度不是差不多阿,不过壱岐到末卢的距离比对马海峡还短,差不多是42公里的样子,另,一般认为末卢即是现在的松浦,可能是源自国造本纪中关于末罗国造的描述(注1),因为末罗的读音与末卢相近,地理位置则几乎相同。

  大胆的假设

  到现在已经拿到3个重要参考数据了

  朝鲜海峡 千余里=50公里

  对马海峡 千余里=463公里

  壱岐→末卢 千余里=42公里左右

  那么我们根据上面3公式大胆估计一下,根据下面地图上的距离判断,当时文中的1000里应该大约等于现在的33~40公里,不过古代的测量工具非常不完善,使者应该也是根据船行驶的时间来大致估算距离,并不是太准确,大家凑合往下看吧

  上面的是国造本纪九州地图

  原文:东南陆行五百里,到伊都国,官曰尔支,副曰泄谟觚、柄 渠觚。有千馀户,世有王,皆统属女王国,郡使往来常所驻。

  东南至奴国百里,官曰兕马觚,副曰卑奴母离,有二万馀户。 东行至不弥国百里,官曰多模,副曰卑奴母离,有千馀家。

  上文描述了从末卢国开始向东南及东面的三个国家,具体位置下文会讨论

  原文:南至投马国,水行二十日,官曰弥弥,副曰弥弥那利,可五万馀户。

  南至邪马台国,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陆行一月。官有伊支马,次曰弥马升,次曰弥马获支,次曰奴佳鞮,可七万馀户。

  终于看到邪马台国了,不过因为原文描述中没有距离单位,只有水行多少日这种模糊的描述,不用怕,我们一样可以推断出邪马台国位置

  原文:自女王国以北,其户数道里可得略载,其馀旁国远绝,不可得详。

  次有斯马国,次有已百支国,次有伊邪国,次有都支国,次有弥奴国,次有好古都国,次有不呼国,次有姐奴国,次有对苏国,次有苏奴国,次有呼邑国,次有华奴苏奴国,次有鬼国,次有为吾国,次有鬼奴国,次有邪马国,次有躬臣国,次有巴利国,次有支惟国,次有乌奴国,次有奴国,此女王境界所尽。其南有狗奴国,男子为王,其官有狗古智卑狗,不属女王。自郡至女王国万二千馀里。

  上面的一系列国名对我们关系都不大,只有加粗的”自郡至女王国万二千馀里”一句是重要的参考数据

  下图:今 北九州地图

  资料整理

  我们先主要看看手头有的数据:

  原文:带方郡→狗邪韩国 7000余里

  狗邪韩国→对马国 1000余里

  对马国→过翰海到一大国 1000余里

  大国→末卢国 1000余里

  末卢国→伊都国 500里

  伊都国→奴国 100里

  奴国→不弥国 100里

  不弥国→投马国 水行20日

  投马国→邪马台国 水行10日,陆行1月

  带方郡→邪马台国 12000余里

  大胆假设2

  这个假设的前提是相信上面所有数据的真实性,否则就没法讨论下去了。

  我们首先根据假设1中,假设当时的1000里等于现在的40公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33公里试试下文的公式,不过结果不太令人满意)

  那么根据现在朝鲜海峡和对马海峡的距离计算

  计算公式:1000/40=古里/今公里

  所以:

  狗邪韩国→对马国 1250里

  对马国→过翰海到一大国 1157里

  大国→末卢国 1050里

  又因为

  带方郡→邪马台国=12000里

  带方郡→邪马台国=带方郡→狗邪韩国→对马国→过翰海到一大国 →末卢国 →伊都国 →奴国 →不弥国 →投马国 →邪马台国

  所以:12000里=7000+1050+1157+1250+500+100+100+水行20日+水行10日

  水行30日=843里

  水行20日=562里

  水行10日=281里

  即不弥国→投马国 水行20日=562里

  投马国→邪马台国 水行10日=281里

  当然,其前提是水行速度相对平均,不过这种过于细节的东西限于史料已经无法考虑在内了

  在这里,有朋友提出因为方向性的原因,上面的等式(带方郡→邪马台国=带方郡→狗邪韩国→对马国→过翰海到一大国 →末卢国 →伊都国 →奴国 →不弥国 →投马国 →邪马台国)不一定成立,而且认为万二千里可能是虚指,在这里,我要提出,这个等式肯定是成立的,因为万二千里是使者过的路程的总和,古代不可能会测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如果有更近的路使者就不会如文中这么走了,所以万二千里这个数字可以成为等式的一边,另外关于万二千里这个数,肯定是虚数,但个人认为不太会是虚指,虚指的话为什么不说是万三千里,或者干脆说数万里,因为使者对他走的路程也大致有个估计,只不过这个估计也不一定准是了。

  现在我们就可以根据地图上的距离来大致推算邪马台国位置了,方向性以正向算,即东为正东,东南为正东南,以此类推(由于没有其他辅助史料只能这么做了)。

  首先我们拿现在的日本北九州地图作参考

  参考公式:

  地图距离(单位:厘米)/古里=24/1157=00020743

  末卢国→伊都国 东南1037厘米

  伊都国→奴国 东南02074厘米

  奴国→不弥国 东02074厘米

  不弥国→投马国 南11658厘米

  投马国→邪马台国 南05828厘米

  根据上文的计算结果,我们看看结果是怎么样的,注意可以有两条线路,个人趋向于蓝色那条,毕竟根据全文来看邪马台国应该偏东

  国造本纪的地图根据上面公式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也看一下

  让我们看下《倭人传》中其余还有参考意义的几句话

  东渡女王国东渡海千馀里,复有国,皆倭种。又有侏儒国在其南,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四千馀里。又有裸国、黑齿国复在其东南,船行一年可至。参问倭地,绝在海中洲岛之上,或绝或连,周旋可五千馀里。

  从周围国家的位置也许能更确实的估计邪马台国位置

  根据正统九州说的理论,多主张邪马台国位置在福冈市附近的筑后(注2),也就是筑志国造附近,不过大家也请注意,根据原文推算出的距离,如何也无法到达那个位置,除非是日本使者夸大倭国大小,但是倭人传是根据中国使者所述所载,夸大数据可能性不大

  看了上图,说真的笔者原来的估计是邪马台国是在北九州中部偏东的位置,因为下文还有“东渡海千余里”,笔者自然向四国岛方向想,但是看了刚才推算出的两张图,国造本纪的那条红色路线给了我很大启发,大家也许已经看出我的“企图”了,这个位置的东面正好是海,虽然说千余里有点勉强,但是如果非直线距离就能解释了

  那么再看看下图,圈中为邪马台国位置,2即侏儒国位置,如果在四国岛则无法向南拉出4000余里的直线,所以《倭人传》的描述压根没出九州岛

  下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四国岛绝对无法向南拉出3000余里的直线,蓝线以下(因为原文中没提到过向北)四国岛绝对不可能画出图内红线的长度,而红线据文中所述只有3000余里阿,所以《倭人传》的描述压根没出九州岛,因为只有九州岛才能容纳这个距离。

  结论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发现,长崎与熊本中间的那个半岛根据目前材料很有可能是邪马台国位置。当然,现在估算邪马台国位置和拼图一样,要完成拼图,但是拼片不够,所以上文仅供参考,等有更多考古证据或文字证据后才能做更正确的判断。另外,个人还是觉得,以《古事记》或是《日本书纪》的神话来考据邪马台国是非常错误的

1、文化方面: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帮日本,又称扶桑,早在2000年以前,两国人民就有交往。文化发达的汉朝,就将汉文化传播给“大汉国东二万余里的扶桑”。

进入唐朝,日本国派出多位学者、使者、僧人到中国留学,出现过众多文化交流的使者。像鉴真、阿倍中麻吕等。特别是中国养蚕、织绢、医学、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2、政治思想方面:

19世纪中叶,中国与日本的封建制度同时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冲击。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压在日本头上,日本受到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的威胁。1868年日本开始改革,破除封建制度,这一明治维新运动使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一切向欧洲文化、经济、科学、政治、军事学习,改变了日本的建国进程与方向。同时也加入了西方列强侵略他国的行列。从此,破坏了自汉、唐以来植根于中日人民之间的友谊。

3、军事方面:

在14-16世纪时,日本海盗就侵袭中国沿海,中日关系开始蒙上阴影。1894年,日本耍阴谋、设圈套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的结果是日本吞并朝鲜、屠城旅顺、割取台湾、牟获暴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灾难;

接着黄海战役,再者,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其他国家有机可乘,发动了侵华战争,以至于让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他们烧伤抢夺,中国土地一而再,再而三的割让。然而,中国人民开始八年的抗日战争。

扩展资料:

日本的早期历史:

1、奈良时代是律令制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阶级关系、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光仁天皇及桓武天皇时期,朝廷力图整顿混乱的政治形势,缩减财政开支,改革兵制,向东北地区扩展疆域,谋求整形和重新加强律令制。

2、平安时代佛教从中国流传入日本,影响最大的是禅宗中的临济宗和曹洞宗(当时有在日本也是"临天下,曹一角")。进入镰仓时代后佛学逐渐兴盛,日本也经过改良产生了独特的宗派如净土宗等,在农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镰仓末期宋代的朱子学传入日本,当时后醍醐天皇希望恢复天皇的权威,朱子学所提倡的忠君爱国的儒家教条思想正好符合当时的国情。利用朱子学在武士阶级中所产生的影响,镰仓幕府被彻底推翻。朱子学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之一。

4、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的吉野(今奈良县),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

5、在江户时期由于科技的进步,在人群中产生了一种反对朱熹提倡王阳明的思潮,可以说是日本启蒙思想的开端。日本的文字也是发端于汉字,但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与现代汉语产生了较大的歧义可以说现在日本的汉字还保留着许多中国古代汉字的原意。

—日本

—日本侵华战争

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前夕,全中国有4747所图书馆,但是到了1943年,中国图书馆的数量下降到940所,五分之四的图书馆不是被毁坏,就是被抢空。在日本入侵期间,中国损失了图书馆藏书量的40%。

1905年,中国才开始建立现代图书馆体系。到1930年之前,中国所有的主要省市都建立了公共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中的大部分遭到日军洗劫。

根据日本和中国的文件记载,在南京 大屠 杀期间,日本军队对南京各类图书馆进行了系统地劫掠,掠夺图书总数达897,178册。

中国古籍中有很多关于日本的记载,如邪马台国,始见于

  邪马台国 ,存在于中国史书的日本小国,很奇怪的,在日本史书及传说中均未有提及(当然,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名字),它的存在自然成了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