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认定河南新郑为黄帝故里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国务院认定河南新郑为黄帝故里吗,第1张

河南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庄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如今的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明清修葺。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郑县令徐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近年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 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祠前广场、千年古枣树、国槐荫荫、百年银杏松柏参参,“乾坤浮雕圆盘”立于中道,轩辕桥下姬水可潺潺横流,“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门、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座像,两配殿有黄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祠后建有黄帝宝鼎坛,树九鼎,黄帝宝鼎置于中宫,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铭文镌刻万年历史故事;两侧立有56个民族图腾玉柱;鼎坛四周建有楹联回廊,挂有当代名人歌颂黄帝功德的楹联。在鼎坛的北面是轩辕丘旧址,高大的丘内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采用虚幻手法,展示黄帝风采。轩辕丘一侧,建有黄帝文化艺术苑,荟萃了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艺术。 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黄帝故里景区热忱欢迎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旅游观光。 http://wwwhdgljqcom 故里网 轩辕黄帝故里,位于新郑市区西北部。汉代建祠,明隆庆四年(1570年)修缮 ,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1992年至今天重修、扩建。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为五帝之首。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有熊氏部落曾在新郑一带定居。其部落首领“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黄帝是少典的次子,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称轩辕氏。黄帝幼时聪明异常,既长见识渊博,才干出众,遂继承父亲少典被拥立为有熊部落首领,故又称有熊氏。 五千多年前,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氏族林立,大小部落成千上万。当初炎帝部落势力强大,最有威望。各部族听从他的号令,相安而居。到了黄帝时代,炎帝部落势衰。部落之间不断发生磨擦,甚至互相侵伐掠夺,侵占土地,抢劫财货,虏杀人口。炎帝不能禁止,人民生活不得安宁。黄帝修德整兵,习用干戈,以道义促使部落之间相安友好,以武力征伐强暴,制止侵略。许多部落慕其戚望,前来通好,仰仗归从。当时炎帝侵凌周围部落,黄帝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与之三次交战,打败了炎帝,使其归顺于已。这时,东方九黎部族兴起,强悍凶横,炼铜制作兵仗刀戟大弩,侵略其他部落。其首领蚩尤更是凶神恶煞,每次出征作战都身披斑斓虎皮,头带双角铜盔,所向披靡。其他部落闻听蚩尤到来,惊魂落魄,溃散四逃。蚩尤在东方扫平诸部落后,一路西上,侵占炎帝部族。炎帝与之交战,竟一败涂地,于是丢弃境域,率领部族奔往涿鹿,向黄帝求救。黄帝亲率部族,九次与蚩尤交战而不能胜,就联合以熊、罴、貔、貅、shu、虎为图腾的六个部落,会合炎帝部族,在涿鹿郊野与蚩尤展开决战。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个个铜头铁额,凶猛无比,又惯使刀戟弓弩等武器,炎黄兵卒战胜不过。黄帝即命风后制作战车,采用战车合围战术冲杀。蚩尤大败逃至中冀,被黄帝大将应龙擒杀。 黄帝平定蚩尤,威名大掁。各部族对他钦佩得五体投地,一致拥戴他为部落联盟首领。从此炎黄部族逐渐融合为一。接着,黄帝又打败北方前来侵扰的荤鬻部族(匈奴族的前身),在釜山(今河北怀来东)召集“万国”首领,庆贺天下太平,并“邑于涿鹿之阿”,休整士卒,养息生民。后来,他为了氏族的安全,又率领部族复归故里,“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为安抚百姓,他曾巡行四方,东至于海,南抵长江,西及崆峒(今甘肃陇右),北至河北燕山,初步奠定了中国的规模。 黄帝定都有熊,致力于各部落的繁荣与发展。他选贤任能,设官司职,治理天下。“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仰天地置列侯众官,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置左右太监,监于万国(诸部落),建立起完备的部落联盟管理体制。 黄帝总结神农氏炎帝时代的农业生产经验,祭祀天地百神,划野分州,计田设井,教民因时播种五谷蔬菜,驯养畜禽。黄帝和他的臣下,有很多发明创造。传说他命大挠制定天干地支,用来计算年月日,从此中国有了年月日的计算,后人称之为“黄帝历”。命容成制作盖天(浑天仪之类),观察天象;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宿;命隶首作算数,制定度量衡之制,用来计量物之轻重、长短、多寡;命仓颉总结前人经验,制作象形文字;命宁封为陶正,制作釜、甑、碗、碟,进一步完备人们的饮食器物;命赤将为木正,共鼓、化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邑夷作大辂,挥作弓,夷牟作矢,雍父作杵、臼;命伶伦定律吕,将竹管截成十二个长短不同的竹段,按照声音的高下清浊分为十二个音阶,制成各种乐器;命荣猨铸十二钟,以和五音;命元妃嫘祖教民养蚕制丝,供作衣料;伯余制作衣裳和鞋子。黄帝作冕垂旒充纩,定玄衣黄裳,于是衮冕衣服之制兴。建筑宫室,以避寒暑。与岐伯、雷公探讨医药之学。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防治疾病。黄帝时代,发明创造繁多,成就辉煌宏大,遂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因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黄帝在位百年,于荆山(又名覆釜山,今河南灵宝阌乡镇南),葬于上郡桥山(今陕西黄陵西北)。相传有子25人,得姓者14人,分为后世各国,不断繁衍,逐渐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由众多民族相结合的中华民族。因此,后人共尊黄帝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中下游一带居住着上万个大大小小的部落。这些大小部落,为了对付其他部落的入侵或对外扩张,往往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的部落联盟。当时,在这些部落中,有三个最为强大的部落。一个是居住在黄河中游南部嵩山东麓的有熊(今河南新郑市)这个地方的有熊部落,其首领是姬轩辕。他是一位很有智慧和能力,集政治家、军事家和科学家为一身的领袖人物。一个是居住在黄河下游济水一带(一说在今湖北北部与河南南部)的最为强悍善战的九黎族部落,其首领名叫蚩尤。一个是居住在陈丘(今河南淮阳一带)的神农氏部落,神农氏的首领称炎帝,已传到第八代榆罔。《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娶有蛟氏,生黄帝、炎帝。生而异德,黄帝以姬水成,故姓姬,炎帝以姜水成,故姓姜。”由此看来黄帝和炎帝还是同胞兄弟呢。 据说,在神农氏时代,炎帝是天子,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都要听从天子的命令。但是这时的神农氏部落已经没落,各氏族部落之间互相进攻讨伐,特别是九黎族部落,到处抢杀掳掠,使百姓深受其害,而神农氏炎帝榆罔又无力加以制止。这时的有熊部落正兴起,其首领姬轩辕经常出面调停部落之间的纠纷,以理服人,对不听劝告者,就以武力征服。这样,许许多多的部落已不再听从炎帝榆罔的命令。姬轩辕事实上已代替了炎帝榆罔的天子地位。炎帝榆罔为了挽回自己的天子地位,就出兵攻打那些服从姬轩辕的部落。这样,越是攻打,那些部落就越是归姬轩辕。于是姬轩辕就率领他的六七个部落在阪泉(在今河南扶沟境内,一说在今河北涿鹿县)与炎帝榆罔大战。经过三次大的战役,炎帝榆罔大败,归服姬轩辕。这样,两个部落联盟又联合,乘胜征讨肆虐百姓的蚩尤部落。姬轩辕与蚩尤交战,用的兵器是木棒、石斧、骨簇,而蚩尤这时已用上铜兵器,因此,初战连连失败。姬轩辕见一时不能取胜,就采用诱敌深入战略,将蚩尤引诱到地理环境陌生的涿鹿山(在今河北涿鹿县,一说是山西解县)之中,使蚩尤士兵粮食断绝,体力疲惫,然后乘着天降大雾,不辨东西,带着指南车,冲进蚩尤兵营,生擒蚩尤。 新郑最早称“有熊” 河南省新郑市在远古称“有熊”,这在历史书有明确记载。最早的记载是战国《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在什么地方?《史记·五帝本纪·解集》说:“谯周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或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七》说:“新郑县,汉旧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本郑国之地。”1931年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有熊,黄帝之都,即今河南新郑县。”1986-1993年版《汉语大辞典》说:“有熊,古地名,传说黄帝所建之都。故址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不仅历代史书这样记载,明代至民国年间的《大明一统志》、《大清一志》、《河南通志》、《开封府志》、《新郑县志》都一致记载新郑古为有熊。另外,如碑刻,金代刘文饶的《修德观问道碑记》曰:“郑,古有熊之国,黄帝所都。”明正德十二年《重修太清观志》:“河南新郑,古有熊氏之国也。” 以上历代文献、地方志和碑刻,告诉我们,从战国的《竹书纪年》至今,一致记述新郑古代为“有熊”。当代著名史学家李学勤在《始祖山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说:“常常有人问这样一个问题:新郑这个地方的传说究竟有多少可信性?我说从文献上来看,新郑作为‘有熊氏之墟’和作为‘少典氏之国’这一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经《史记》和《史记三家注》等书记载下来,应该说两千年左右的时间里没有人提出任何有力的证据来怀疑这一点。” 至于新郑为何称“有熊”,何时称“有熊”,称至何时,许多专家学者发表不少高论,一致说法是,新郑在新石器时代,可能有许多熊。少典氏族是以熊为图腾,所以这里叫有熊。少典氏族生活年代,有许多学者认为是在裴李岗文化时期,如考古学家许顺湛在给《新郑县文物志》作序时说:“依据古史文献来看新郑的历史地位,如果对照《新郑县文物志》,我们就会更加清楚,距今8000年前后的裴李岗文化遗址,是少典族阶段的遗留,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是黄帝族阶段的遗留……。”考古学家李友谋、马世之等皆持相同观点。至于“有熊”称至何时,汉代司马迁《史记·周本纪第四》说:“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徙患之,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史记·正义》:“《括地志》云:‘郑州新郑县本有熊氏之墟也。’”由此可见,在商朝末,新郑还称为“有熊”。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1982年编制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商》在商代,仍称新郑为“有熊”。 轩辕丘在何处? 既然黄帝是因居住或生于轩辕丘而得名,那么轩辕丘在何处?古代历史文献有三说:一是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说:“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此说难以成立。因为黄帝的父亲少典是有熊国君,有熊国在河南新郑,怎么可能跑到甘肃天水的轩辕谷生下黄帝?再说,史书没有记载少典氏在那里活动过。二是《山海经·西次三经》说轩辕丘在西王母所居住的玉山之西480里。玉山在哪里?在昆仑山附近,也就是海拔4-5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那里能够产生像黄帝族这样强大的部族吗?三是说轩辕丘在河南新郑。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说:“(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王钦若《册府元龟·帝王部》说:“黄帝初受国于有熊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天下名胜志》说:“新郑县城内有轩辕丘。”《大明一统志》说:“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清乾隆二十九年轩辕故里碑刻说:“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址,乃当年故址。”清嘉庆二十二年和民国十九年《密县志》引《中州杂俎》说:“密县大隗镇南三里许有‘七圣庙’……新郑轩辕丘距此四十余里。”这就是说轩辕丘在有熊国即今新郑市区内。汉代在轩辕丘旁建有轩辕故里祠,至今犹存。 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究竟生于何处?古今许多学者认为,黄帝生于轩辕丘——即在今河南省新郑县。 《史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史记》注谯周说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皇甫谧说:“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东晋学者王嘉在《拾遗记》中说:“轩辕黄帝出自有熊之国,母曰‘吴枢’,以戊已之日生,故以土德称王,时有星之祥。”明代陆应明撰的《广舆记》说得更肯定:“轩辕丘新郑,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此因名。”清代一些学者经过考证认为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吴乘权等辑的《纲鉴易知录》中说:“黄帝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姓公孙,国有熊(今河南新郑),故号有熊氏。”郭袁恒著的《历代帝都考》说:“帝王应天立极,必有建都之所,昔者庖羲氏生于纪(陕西巩昌府秦州)而为天下都陈(河南陈州),神农都陈而别营曲阜(山东衮州府曲阜县),黄帝生寿丘(开封府新郑县……。”郭氏认为“寿丘”当在新郑。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开封府志》载:“有熊国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其母附宝,感电光绕北斗而有妊,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字……”当时的《大清一统志》注谓:“轩辕丘在开封府新郑。”1980年出版的,由清人吕世安辑、蔡东藩增订的《中华全史演义》,记述的更具体:“少典国君之妃曰附宝者,祈于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妊,阅二十四月,乃生轩辕氏。因产于轩辕之丘,名曰轩辕,轩辕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县境。”此书虽为“演义”,但作者在序中说,书中之述内容,都是经过认真考证“史实”。1985年3月北京市中国书店出版清人袁了凡、王凤洲著的《纲鉴合编》记述说:“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之子也。按黄帝母曰附宝,祈神于野,见在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月而生帝于轩辕之邱,因名轩辕。轩辕邱在开封府新郑县境。”到了民国时期,也有不少学者研究过黄帝的出生地问题。如1915年,方毅、傅运森等78位学者编纂的《辞源正续编合订本》,在解释“轩辕”条时就说:“轩辕史称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县)。”在解释“黄帝”条时也说:“黄帝古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1921年臧励和等23位学者编纂的《中国人名大辞典》解释“黄帝”时说:“黄帝古帝王,姓公孙氏,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国于有熊,故亦曰有熊氏。”近来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黄帝生于轩辕丘。1955年,由史学家陈樨常编著、著名史学家顾颉刚、丹章枫校订的《中国上古史演义》,就说黄帝族在今天的新郑县。1989年上海文化出版社会出版杨剑宇编著的《中国历代皇帝录》中记载“黄帝,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省新郑县西北),起初居住于有熊(今河南省新郑县西北)。” 大量史料说明,黄帝的许多活动在有熊(今河南省新郑)。首先是居于有熊,并且在有熊立国。最早的当是晋武帝时(279年)在汲郡(今河南汲县)发掘出战国魏襄王墓里的《竹书纪年》中说:“黄帝轩辕氏,居有熊。”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记述,“或言县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郑人徙居此,故曰‘新郑’。”其他如晋人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唐人李泰等撰的《括地志》,宋人郑樵的《通志》,罗泌的《路史》,包括《史记》注,也都说黄帝居有熊,并在有熊建都。此种说法,自古贯今,比较一致。黄帝在有熊的活动更是举不胜举,并且还有许多遗址。战国时庄周的《徐无鬼篇》说:“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郦道元《水经注》说:“大隗,即具茨山也。黄帝登具茨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今新郑县西南有具茨山,上有黄帝避暑宫。”《天下名胜志》载:“自然山(新郑西二十五里)……有轩辕饮马泉。”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载:大隗山畔有“黄帝御花园”,传为黄帝种花处。《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郑玄说:“风后,帝三公也。”清乾隆《新郑县志》解释说:“庄子似以人名名山矣,故风后顶亦取黄帝六相之称,而此山在密境者有力牧台、大鸿山,皆其类也。”据传,风后辅佐黄帝有功,封其食邑在大隗山风后顶。《旧志》载,在具茨山有:大鸿山,传为黄帝臣大鸿屯兵处;讲武山,传为黄帝与风后讲武处;讲武门,又叫轩辕门,传为黄帝讲武处;力牧台,传为黄帝拜将台;卧龙台,传为黄帝访广成子问道处;摩旗山,传为黄帝插旗炼兵处;灵崖洞,传为黄帝问道处;还有三女冢,传说黄帝的三个女儿同合葬于此,化为柏松等等。围绕这些遗址,当地流传着许多有关黄帝的神话故事。 为了纪念黄帝的功德,永记先祖的恩惠,当地人在风后顶上筑建了“轩辕庙”。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知县许朝柱还在新郑县城北关镌刻了一块大石碑,上书“轩辕故里”几个大字。乾隆二十年(1775年),新郑为黄帝重修“始祖庙”,立碑记载:“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有轩辕邱遗址。”道光二年(1822年),新郑儒学界重修文庙,立碑记述:“新郑为轩辕黄帝故都,文明肇启有自来矣”。

穿越混沌成了个大乌龟,张雪为了自己的将来努力了,在混沌中又会有什么的经历呢?

第一章 回混沌成巨龟

第二章 得至宝险炼化

第三章 游混沌遇盘古

第四章 炼完宝无琐事

第五章 盘古出得道法

第六章 谋功德炼天柱

第七章 炼完器在炼丹

第八章 为将来炼战舰

第九章 乱炼化遇危险

第十章 遇意外诞灵智

第十一章 盘古返思开天

第十二章 修炼完开天地 盘古开天身陨,从此代表着混沌时代的结束,进入了洪荒时代,可是却于张雪映像中的洪荒有点不同,他又会有何经历呢?能完成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第一章 天地开一起顶

第二章 天地成天道现

第三章 盘古陨万物出

第四章 明未来红颜心

第五章 不同的洪荒

第六章 初游历遇灵族

第七章 收灵族得信仰

第八章 按灵族再上路

第九章 不周山遇灵宝

第十章 得灵宝大惊喜

第十一章 离不周去西方

第十二章 那一拳的风采

第十三章 可爱的凶兽王

第十四章 正太萝莉凶猛

第十五章 诱拐凶兽皇者

第十六章 五族强势崛起

第十七章 蓬莱岛上定居

第十八章 为飘雪谋功德

第十九章 五族紧急会议

第二十章 五族访心不良

第二十一章 神秘的黑衣人

第二十二章 达成秘密协议

第二十三章 洪荒大劫将起

第二十四章 极品人物红云

第二十五章 五庄观人参果

第二十六章 好大的一把火

第二十七章 张雪大战罗睺

第二十八章 罗睺牌全垒打

第二十九章 修炼不朽魔体

第三十章 阴谋现送法决

第三十一章 闭关出魔刀成

第三十二章 大战中的疯狂

第三十三章 意外发现阴谋

第三十四章 虎霸天的疯狂

第三十五章 两俱伤黑手现

第三十六章 黄雀后的老鹰

第三十七章 张雪怒末日临

第三十八章 只有悲伤结束

第三十九章 收得坐骑夔牛 开天后的五族大战让洪荒第一代的生灵基本陨落,经过几百元会的修养,一些妖孽级的人物纷纷出世,洪荒又变的热闹起来了,同时争端也随之而来。有生灵的地方就有江湖啊。

第四十章 路上收得佳徒

第四十一章 小徒弟见师母

第四十二章 逼着开讲大道

第四十三章 任命四海龙王

第四十四章 身体中的发现

第四十五章 张雪静极思动

第四十六章 游洪荒遇巫族

第四十七章 巫妖战的起因

第四十八章 盘古托付巫族

第四十九章 巫族太能吃了

第五十章 两鸟强行拜师

第五十一章 收徒帝俊太一

第五十二章 孤独的两女神

第五十三章 广寒宫的由来

第五十四章 这叫祸从天降

第五十五章 被打击的入魔

第五十六章 终见女娲伏羲

第五十七章 女娲的小心眼

第五十八章 坑爹仙人洞府

第五十九章 打了女娲屁屁

第六十章 圣人女娲哭了

第六十一章 初至宝地天庭

第六十二章 天庭炼制天宫

第六十三章 帝俊太一来了

第六十四章 为后土往血海

第六十五章 开辟幽冥世界

第六十六章 地府出瑞祥现

第六十七章 功德果树结果

第六十八章 记名弟子冥河

第六十九章 返回蓬莱仙岛

第七十章 形成五行本源

第七十一章 破禁硬闯紫霄

第七十二章 红云真是傻逼

第七十三章 紫霄宫那些事

第七十四章 遇建妖族天庭

第七十五章 招妖幡收众妖

第七十六章 两妖首战鲲鹏

第七十七章 鲲鹏老祖疯狂

第七十八章 可怕逆天神通

第七十九章 拼命鲲鹏败北

第八十章 伏羲加入天庭

第八十一章 天之族地之族

第八十二章 鸿钧阴沟翻船

第八十三章 三千魔神世界

第八十四章 树神族翼神族

第八十五章 大战中的意外

第八十六章 意外大吃豆腐

第八十七章 西方神话世界?!

第八十八章 创世纪的威能

第八十九章 耶和华的新生

第九十章 天地规则之链

第九十一章 规则之链入身

第九十二章 北方心的悸动

第九十三章 小丑们的下场

第九十四章 创世纪第一页

第九十五章 血炼意外昏迷

第九十六章 异象惊天动地

第九十七章 创世纪录天地

第九十八章 圣人与神上神

第九十九章 最古之神盖亚

第一百章 创世之神张雪

第一百一章 世界主宰盖亚

第一百二章 切底掌控盖亚

第一百三章 真正不灭盖亚

第一百四章 把神放在现代

第一百五章 恐怖即将降临

第一百六章 灭世的创世神

第一百七章 张雪怒天地碎

上架感言

第一百八章 把天道给吞了

第一百九章 三分之一天道

第一百十章 肉身的大蜕变

第一一一章 灵魂消失不见

第一一二章 神秘金色之眸

第一一三章 金色双眸之威

第一一四 收获世界之树

第一一五章 背后恐怖黑手

第一一六章 女娲突然来访

第一一七章 女娲中的黑手

第一一八章 鸿蒙紫气有毒

第一一九章 算计无双鸿钧

第一二十章 炼制克圣法宝

第一二一章 九天封圣之柱

第一二二章 第二位圣人出

第一二三章 不完整的人族

第一二四章 战神一族诞生

第一二五章 女娲威临洪荒

第一二六章 神魔界六巨头

第一二七章 老子游历人族

第一二八章 成圣者的可悲

第一二九章 震惊的这一天

第一三十章 巫妖围堵昆仑

第一三一章 战无限帝江狂

第一三二章 身为刀意为刃

第一三三章 盘古对战盘古

第一三四章 熟悉的新世界

第一三五章 张雪狂殴盘古

第一三六章 做渔翁的鸿钧

第一三七章 罗睺大战鸿钧

第一三八章 鸿钧独战群雄

第一三九章 鸿钧心魔张雪

第一四十章 可怕无限剥夺

第一四一章 被封印的鸿钧(求订阅)

第一四二章 臣服的神上神(求订阅)

第一四三章 破晓者路西法

第一四四章 乱战各显神通(求订阅)

第一四五章 召唤神之分身

第一四六章 可怕最强一击

第一四七章 十三祖巫诞生(求订阅)

第一四八章 绝世大战落幕(求订阅)

第一四九章 人族的大灾难

第一五十章 为人族而疯狂

第一五一章 五族时代强者

第一五二章 战神族的觉醒

第一五三章 张雪怒天地变

第一五四章 心怒杀意无限

第一五五章 超越天地的爱

第一五六章 唯一的幸存者

第一五七章 三清暗藏杀机

第一五八章 人皇神道法相

第一五八章 神国人道世界

第一六十章 三清人皇之战

第一六一章 神秘道人鸿蒙

第一六二章 另一层次战斗

第一六三章 张雪致命弱点

第一六四章 吾之魂本凡人

第一六五章 成就虚无不灭

第一六六章 身与魂的融合

第一六七章 洪荒外的宇宙

第一六八章 逆天吞噬虚无

第一六九章 宇宙之外的人

第一七十章 信仰幻想世界

第一七一章 主神空间我造?

第一七二章 沉睡沧海桑田

第一七三章 虚无之心醒来

第一七四章 犯了众圣之怒

第一七五章 猖狂之无极限

第一七六章 大怒召唤盘古

第一七七章 恐怖盘古之威

第一七八章 另外一个盘古

第一七九章 两个盘古之战

第一八十章 争夺虚无之血

第一八一章 三清怒火爆发(求订阅)

第一八二章 海王疯狂自爆(求订阅)

第一八三章 张雪重临地球

第一八四章 超可爱的海王

第一八五章 多个便宜妹妹

第一八六章 该死的创世纪

第一八七章 开放主神空间

第一八八章 轰动整个世界

第一八九章 超级虚拟世界

第一九十章 改造超级光脑

第一九一章 光脑梦幻诞生

第一九二章 圣人即将降临

第一九三章 圣人出起纷争

第一九四章 被限制的圣人

第一九五章 混沌至宝主神

第一九五章 后土在见张雪

第一九七章 不悔痴情后土

第一就八章 进入主神空间

第一九九章 圣人变为凡人

第二百章 要悲剧的圣人

第二百一章 主神果然腹黑

第二百二章 游戏正式开始

第二百三章 美女带来的麻烦

第二百四章 色字上那把刀

第二百五章 北冥正的怀疑

第二百六章 张艳与赵灵儿

第二百七章 相遇南宫铁心

第二百八章 吾就最强之剑

第二百九章 被惹毛的圣人

第二百十章 创世纪的力量

第二一一章 想夺取创世纪

第二一二章 破封而出圣人

第二一三章 无赖绝招龟壳

第二一四章 五圣联手之威

第二一五章 鸿蒙女娲降临

第二一六章 大变样的世界

第二一七章 罗睺相遇鸿蒙

第二一八章 创世纪能这样?

第二一九章 锁定羽光之翼

第二二十章 小妹突然不见

第二二一章 进入虚无世界

第二二二章 永恒荒芜世界

第二二三章 虚无九大国度

第二二四章 疯老头的过去

第二二五章 神奇的创造币

第二二六章 睡美人克丽丝

第二二七章 去找茬的张雪

第二二八章 打劫创始公会

第二二九章 创始公会反击

第二三十章 霸王不过如此

第二三一张 圣地神秘灵果

第二三二章 猖狂力破苍穹

第二三三章 你死定了霸王

第二三四章 震撼科技国度

第二三五章 找那人渣国主

第二三六章 众叛亲离国主(求订阅)

第二三七章 第十国度在哪

第二三八章 阴你没商量!

第二三九章 吞噬无尽凶兽

第二四十章 神秘奇特生物

第二四一章 让人难缠生物

第二四二章 妖冶神秘女子

第二四三章 绝望的凶兽皇

第二四四章 不完整的本源

第二四五章 神秘真理之门

第二四六章 进入第十国度

第二四七章 被惊动的势力

第二四八章 目标是升龙山

第二四九章 吞噬创世结晶

第二五十章 走向最终之路

第二五一章 升龙山的变化

第二五二章 惊恐天地异象

第二五三章 郁闷攻击无效

第二五四章 五祖拼命绝技

第二五五章 醒来恐怖张雪

第二五六章 超变态的能力

第二五七章 媚姬悲惨过去

第二五八章 收复媚姬媚族

第二五九章 张艳惊艳出现

第二六十章 张雪体内宇宙

第二六一章 大变样的宇宙

第二六二章 破封而出鸿钧

第二六三章 大结局

  赵昀(1205—1264),原名贵诚。太祖十世孙,荣王希瓐子。初嗣沂王。嘉定十七年(1224年)宁宗疾笃,史弥远称诏立为皇子,授武泰军节度使,封成国公。宁宗卒,即皇帝位,是为理宗。初欲振作,奈何权臣史弥远当政,只能做傀儡,史弥远死,其亲政后,锐意已失,昏庸,不辨忠奸,迷信理学,将希望寄托在虚无飘渺的唯心之上。

  史弥远:(1164—1233),字同叔,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举进士。与杨后勾结,拉拢参知政事钱象祖、李壁、殿帅夏震等诛杀韩侂胄夺权,矫诏立理宗,官右丞相,独揽朝政,积极奉行降金乞和政策。嘉定元年(1208)签订宋金和议,史称“嘉定和议”,由金宋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由20万增为30万;另加“犒军银”300万两。与秦桧齐名。

  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后改希元,号西山,世称西山先生,著名理学家。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庆元五年进士,开禧元年又中博学宏词科,为福州知州、福建路安抚使萧逵的幕僚,次年入朝任太学正,嘉定元年升太学博士。真德秀对奸臣史弥远的降金政策十分不满,理宗元年辞去直学士院而只任礼部侍郎,为史弥远所不容,后请辞置闲。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中进士第三名,嘉泰二年召为国子监的国子正,次年改任国子监武学博士,是很有成就的理学家,与真德秀齐名。宝庆元年(1225)为权工部侍郎。史弥远认为魏了翁始终不为己所用,于同年十一月以“欺世盗名,朋邪谤国”而处以降三官,靖州(今属湖南)居住,魏了翁遂于贬所靖州建鹤山书院,湖湘、江浙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史弥远死后,与真德秀重出。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兴化军莆田人。嘉定二年(1209)以郊祀恩奏补将仕郎入仕,任靖安县(今属江西)主簿。曾应江淮制置使李珏召入幕。宝庆元年(1225)十一月,真德秀罢官回家乡浦城闲居。浦城为建阳邻县,刘克庄投入真德秀门下大力宣扬理学。刘克庄是南宋陆游、辛弃疾之后最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当时江湖诗派中最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刘克庄敢于抛弃理学偏见,忠直爱国,曾任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权工部尚书等。

  郑清之:(1176—1251),字德源、文叔,号晚安,鄞县人。南宋嘉泰二年入太学,嘉定十年进士,调峡州(今湖北宜昌)教授,升为国子监学录,参与丞相史弥远废太子竑,拥立理宗。后授王宫教授,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签事枢密院事。绍定三年(1230)授参政政事。后升右丞相兼枢密使,疏请召还直臣真德秀等人,为帝采纳。端平二年(1235)任左丞相,后历封申国公、卫国公、越国公,卒谥忠定,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

  乔行简:(1156-1241),字寿朋。凤山乔宅人,后居城内乔宅园。学于吕祖谦。宋绍熙四年进士。历任通州知州,嘉兴知府,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兼侍讲,工部侍郎。理宗即位,行简应诏上疏‘求贤、求言‘,‘贤路当广,言路当开‘。行简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兼知枢密院事。朝议收复三京,行简上疏提出必先治内而后治外、欲用其民者必先得其心、必须选将练兵丰财足食的主张。次年拜右丞相,三年十一月进左丞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1239)拜平章军国重事,封肃国公。四年九月加少师、保宁军节度使,封鲁国公。行简历练老成,学识深厚,为人宽宏,好直言,善荐才。

  陈贵谊:(公元1183--1234年),字正甫,场前人。宋宁宗庆元五年登进士,授瑞州观察推官。宁宗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迁江南东路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太学博士。其以国家兴亡为已任,屡屡上书批评弊政,提出当时存在“人才幸进,言路不开,赌赂公开,军法废弛,阵亡将士不得抚恤,临阵逃脱反受重用。”等现象,屡受史党弹劾。但却深得理宗器重,从宝庆元年起,7年间5次升迁,直至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权同三公。

  杜范:(1181—1245),字成之、仪夫,黄岩县江北杜家村人。嘉定元年进士。先后任金坛县尉、婺州司法参军、大理寺司直、户部架阁文字、军器监丞等职。端平二年(1235),官监察御史,次年任太常少卿。后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佥书枢密院事。办事正直无私,受右丞相史嵩之排挤。

  洪咨夔:(1176—1236),字舜俞,号平斋,宋於潜(今属临安)人。嘉泰二年进士。授如皋县主簿,饶州教授,后为成都路通判。知龙州(今属陕西)时,请制置、漕运司免民戍边及运粮苦役。入朝后,历秘书郎、金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触犯权臣史弥远,被劾落职,居家7年,潜心读书。理宗亲政后复职,拜监察御使,上书理宗,请权归人主,政出中书。端平时进殿中侍御史,迁吏部侍郎兼给事中,历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洪咨夔素以才艺自负,为官耿直,屡次上书直陈弊政。

  赵善湘(1170—1242),字清臣,鄞(今浙江宁波)人,太宗七世孙。宁宗庆元二年进士,调金坛县丞。开禧元年,添差通判婺州。嘉定元年,判无为军兼淮南转运判官、淮西提点刑狱。历知常州、湖州、和州、庐州、镇江府。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为沿海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绍定元年兼江东转运副使。嘉熙二年,授沿海制置使兼知庆元府,改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赵汝适:(1170—1231年),字伯可。宋太宗八世孙,浙江台州临海人。庆元二年进士,历任湘潭县丞、绍兴府观察判官、武义知县、临安府通判、南剑州知州、福建路市舶提举、饶州知州等职。嘉定十七年(1224年)又兼泉州知州和南外宗正事之时,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以宽民力而助国用,并多方查阅域外图籍,咨询来泉蕃商编著《诸蕃志》二卷,上卷志国,下卷志物。是一部记述宋代对外贸易的专著,对南宋泉州海外贸易做出了卓越贡献。

  薛极:(1163—1234),字会之,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以荫调上元主簿。中词科,通判温州,知广德军。宁宗嘉定元年召为大理正,累迁吏部尚书。十五年,赐同进士出身,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拜参知政事,除枢密使。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为史弥远死党之一。

  李知孝:字孝章,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光孙。宁宗嘉定四年进士。累官监察御史。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迁兵部尚书,六年,出知宁国。后镌秩徙瑞州。苟於仕进,排斥诸贤殆尽,世指其与梁成大、莫泽为三凶,卒以贬死。

  胡榘:字仲方,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入为枢密院编修官,兼检详诸房文字。宁宗开禧间知萍乡县。嘉定六年(一二一三),为枢密副都承旨。八年,权工部尚书。十二年,出知福州。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拜兵部尚书。绍定二年(一二二九)致仕,为人巧言谄媚,排沮正论,为史弥远死党之一。

  聂子述:字善之,号定斋,南城(令属江西)人。光宗绍熙八年进士。宁宗开禧中知瑞金县。累官吏部侍郎。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出为四川制置使,后任工部侍郎。为史弥远死党之一。

  赵汝述:宋太宗八世孙。曾祖赵士说与宋徽宗、宋钦宗一同北迁于五国城。汝述于淳熙十一年(公元1188年)进士及第,调任南剑州顺昌府尉(今安徽阜阳),后为平江府知府,卒于任所。为史弥远死党之一

  冯榯:殿前司副都指挥使、都指挥使,掌握京畿禁军。为史弥远爪牙,为恶不少。

  王虎:主管侍卫步军司,统领京城步兵。

  杨谷、杨石:杨氏太后之侄,后党耳目。

  史嵩之:(—1256),字子由,鄞县人。史弥远侄。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历任襄阳户曹,京西、湖北路制置司,主管机宜文字,襄阳府通判,京湖制置使等职,授刑部尚书。嘉熙元年进华文阁学士,次年参知政事。蒙古使者至临安,他又主和。三年授宣奉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专权独断,排斥异己,为公论所不容。未几被罢归,闲居13年卒。

  谢道清:(1210~1283)南宋女政治家。临海人,宰相谢深甫孙女。17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19岁册立为皇后,57岁尊为太后,65岁又尊为太皇太后,恭宗5岁时垂帘听政。谢道清胸怀豁达,顾全大局,50年间后宫一直和睦稳定。开庆元年蒙军渡江攻打鄂州(今武昌),理宗准备迁都南逃,皇后首次参与朝政,以‘恐动摇民心‘劝谏皇上,说服众大臣,并率先尽力俭省,以资军需。

  安丙:(1148—1221),字子文,号晶然山叟,广安(今属四川)人。孝宗淳熙五年进士。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为四川宣抚副使兼陕西河东招抚使。三年,知沔州充利州西路安抚使兼权四川宣抚使。进四川制置使兼知兴元府(今汉中)。嘉定七年(一二一四),同知枢密院事,出知潭州兼湖广安抚使。十二年,授四川宣抚使知兴元府兼利州东路安抚使。安丙诛杀叛贼吴曦平定蜀乱,组织西北五路军抗击金兵,功勋卓著,政绩显著。

  郑损:开封(今河南)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为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扬州。在理宗宝庆三年(一二二七)四川制置使任被元兵破关外诸隘。绍定二年(一二二九),为沿海制置使兼知庆元府。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谪居温州。

  赵彦呐:字敏若,彭州(今属四川)人。孝宗淳熙登四川试第。宁宗嘉定十二年经理西和州五载,转利州西路安抚使。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移利州东路安抚使。三年,罢。端平元年(一二三四)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兴元府。三年,为元兵所败贬衡州,卒。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南宋著名大数学家。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著《数书九章》。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孟珙:(1195—1246),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将门世家。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也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父孟宗政(?—1223)。自嘉定十年(1217)起,孟珙从父抗金,以功入官。宝庆元年(1225),升任峡州(今宜昌)兵马监押兼在城巡检。授神劲军统制、权管忠顺军,因功升兼枢密都承旨、鄂州知州,曾任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夔州知州、兼京湖安抚制置使等,后进封汉东郡开国公。

  余玠:(?—1253),字义夫,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端平三年(1236),赵癸任淮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后,余玠晋谒,被留置幕府。嘉熙二年(1238)正月,任招信军(今安徽嘉山东北)知军兼淮东制置司参议官。嘉熙四年(1240),余玠率水军由运河进攻至开封有功,升任淮东提点刑狱,后又兼淮安知州、淮东制置司参谋官。淳佑元年(1241),又以率军援救安丰(今安徽寿县)有功,升任淮东制置副使。收复并经略四川,整顿军政绩效显著,曾任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等。

  赵范:(赵葵之兄,卒年不祥),字武仲,号中庵,衡山(今属湖南)人。赵方子,少随父军中,多谋善战,领雄胜军。宁宗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以屡败金军功授京湖制置司主管机宜文字。十五年,丁案忧。起通判扬州。知光州,入为大宗正丞,刑部侍郎,出知扬州兼淮东安抚副使。理宗宝庆三年(一二二七)知池州兼江东提举常平。以破李全功,进两淮制置使,节制巡边军马仍兼沿江制置副使。改京湖安抚制置使兼知襄阳府,以襄阳失陷,罢,建宁府居住。理宗嘉熙四年(一二四○),起知静江府。

  赵葵:(1186—1266),字南仲,号倍庵,衡山人,赵方之子。一生以儒臣治军,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屡获胜绩,为南宋偏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历任中大夫、左骁骑将军、华文殿直学士、淮东安抚制置使、湖南安抚使、资政殿学士、福建安抚使等,淳佑七年(1247)四月为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督视江淮、京西、湖北军马。淳佑九年(1249),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宝佑五年(1257),封卫国公。咸淳二年(1266)逝世,追赠太傅,溢忠靖。

  曹友闻:(?—1236)字允叔,宋同庆府栗亭(今甘肃徽县)人,宋初名将曹彬的十二世孙,面对蒙古人的入侵,愤而投笔从戎,组织民军抗击蒙军。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始授绵竹尉,后改授天水军教授,因功授武德大夫、左骁骑大将军。蒙宋战争时,组织军民英勇抗击,血战而死。

  扈世达:名将扈再兴之子。扈再兴,字叔起,淮人也。有膂力,善机变。每战,被发肉袒徒跣,挥双刃奋呼入阵,人马辟易。赵方领京西制置使时,再兴同孟宗政、陈祥分领神劲、报捷、忠义三军大败金人,以勇闻名。世达亦堪称名将,因军功官至都统制。

  杜杲:(1173—1248)字子昕,邵武县(今属福建)人,南宋抗元名。出身官宦之家,荫补入仕文武兼资,在抗金、抗元战争中屡立战功。理宗绍定时,历任濠州(今安徽凤阳)通判、知州等,以功升兵部侍郎,淮西制置使兼转运副使等。其领导的安丰军和庐州两战,为宋元战争初期的著名战役,是城市保卫战的成功范例。

  王坚(1202—1264),孟珙部将。击,以吸引蒙古军主力。孟珙出任四川宣抚使兼夔州知州,王坚从此入川。淳佑十二年(1252)正月,已是武功大夫的王坚,因在收复兴元(今陕西汉中)的战役中立功,升领团练使。宝佑二年(1254)六月,王坚和曹世雄等在合州(今重庆合川)、广安(今属四川)等地御敌有功。七月,王坚升任兴元府诸军都统制兼合州知州(州治已移驻钓鱼城),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后升领宁远军节度使、封开国伯。

  韩继先: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孙。韩世忠,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可挽三百斤强弓飞马射箭。屡建奇功而官至太保,封英国公、潭国公。自秦桧主政以来,南宋对金议和,世忠遭奸臣排挤心灰意冷,居家耕读,终生不问兵事。继先为公幼孙,自幼习武,精研兵法,为人仗义豪侠,惜家道已落报国无门,常游于西湖。

  罗延辉:太湖巨寇,自号“神威将军”,劫富济贫,横行一方,勇豪过人。在太湖渔民中极具威望。

  马光鼎、马光鼐:扈再兴部下悍将,祖籍西夏宣化,原是扈再兴招募的回人后代,因出身问题,官职不高;光鼎、光鼐兄弟又生性耿直不懂为官之道,为人所忌,故再兴卒后不得重用,被投闲为禁军副统制。

  铁尔胡:原名帖尔忽,于嘉定十四年,金将仆散安贞攻宋战时被俘降宋,精澶骑射。

  慕容白:鲜卑族所建大燕国皇室后裔,祖居苏州太湖燕子坞六和庄,为一大武术世家。

  慕容秋水:慕容白之女,常行走江湖之上,行侠仗义,疾恶如仇。

  陆风:双枪将陆文龙后人,少年英武,祖传枪法凌厉无匹。

  向士壁:(?—1261)字君玉,向敏中七世孙,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南宋著名抗元将领。先后任归、施、珍、南平、绍庆六府镇抚使。曾不待朝命,进军归州(今湖北秭归一带)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而立大功。士壁治军,多谋善断,勇慑元军。

  都烈风:逍遥派第十九代传人,僻处南疆少在江湖走动,武术之强罕逢敌手。

  张震:成都府人,川中名将张威之侄,十八岁时投曹友闻麾下效力,勇冠三军。

  江海湖:“神威将军” 罗延辉得力部下,水上水下功夫超卓。

  田上飞:“神威将军” 罗延辉得力部下,精于轻功陆地飞腾之术。

  关夫:祖籍不详。隐于风尘之中的奇侠。美艳惊动天下,豪气不下须眉。

  玉玲珑:西湖歌妓,玲珑歌喉、曼舞风姿,令多少巨商大贾迷醉。

  风吟月:西湖歌妓,琴箫弹奏之技独领风骚,代表了南宋时期文艺最高水平。

  黄药师:隐居东海的奇人,号称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医卜星相、奇学武功无不精通。为人高傲不群,卓然物外,且性情怪异,自号“黄老邪”。

  丘处机:全真教第三代掌教,曾两次奉诏去大漠晋见成吉思汗。劝柬成吉思汗少杀戮、爱惜民,可惜全然无效,蒙古持续八十年征战,杀戮染红了欧亚大陆几乎每一个角落。

  郭靖:临安府人氏,幼习武功,行侠仗义,自幼在蒙古长大,熟悉蒙古情形,曾助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曾联络民间豪杰,助襄阳守军击退蒙军,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后人赞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可谓开创了一个民间人士忧国爱民的新时代。

  黄蓉:东海黄药师之女,貌美擅智计。郭靖未婚妻。

  李全:于南宋宁宗时在山东起义,后来淹有山东青州、济南、江苏徐州、楚州(淮安一带)。全权谲善下人,以弓马矫捷,能运四十五斤铁枪,时号“李铁枪”。李全先归顺南宋攻击金,后攻击蒙古,1227年被围困益都。

  杨妙真: 武术家。益都(今属山东)人。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杨安儿死后,率部与李全会合,结为夫妇,随李全投宋。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堪称奇女子,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1227年随李全被围困益都。

  杨承嗣:婺源人,随高宗赵构南下的大商人之一。南宋徽商兴起的代表人物,是南宋城市经济发达的见证。杨氏经营盐场、纺织、冶炼、中草药、草场、木材、运输等,甚至经营交子、高利贷。

  柳悦:泉州人,从事海外贸易的大商,隆昌商号的大掌柜。隆昌拥有海船百艘,源源不断的将瓷器、茶叶、丝绸、纸张、漆器、土特产等运往海外,足迹远至日本、南洋、阿拉伯半岛,甚至非洲。

  铁木真:(1162—1227年), 世之枭雄,有伟略。出生于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的贵族家庭。早年经艰苦战争统一蒙古高原,被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即位后,在蒙古高原实行千户制,建立军事行政制度,并开始使用蒙古文字,确立了蒙古国的规模。随即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于公元1227年在清水镇(今甘肃清水)病死。

  术赤:(1177——1225)蒙古汗国大将。成吉思汗长子。骁勇善战,屡随父出征。得封地今咸海、里海以北之地。后病死,次子拔都承袭汗位,在其封地的基础上建钦察汗国。

  察合台:(——1241年)察合台汗国的建立者。成吉思汗的次子。以善战著称,屡建战功。常从成吉思汗征伐。窝阔台伐金时派本部兵从汗出征。首倡长子出征制度。

  窝阔台:(1186-1241),成吉思汗第三子。早年随父征服漠北诸部,参与西征、攻金、灭夏等战争。1229年,即大汗位,随后展开灭金、攻宋、征高丽、西征等。在位期间,信任耶律楚材等儒士大夫,采用汉地传统制度,以加强统治。窝阔台性喜奢豪,挥霍无度,嗜酒。后暴死。

  拖雷:(1193——1233),成吉思汗第四子。以英勇有谋常从成吉思汗征伐。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监国(1228年)。当年攻进四川,试探分道伐金。窝阔台汗二年(1231年)11月,与速不台率军假道宋境,沿汉水而下用皮囊渡过汉水,北上入金境,大败金军。1232年北返,逝于途中。

  速不台:(1176—1248),蒙古汗国开国功臣。兀良合部人。早年跟随成吉思汗,为其忠实的伙伴,勇猛善战,堪称蒙古第一悍将,与折里麦、哲别、忽必来同为“四獒”。早年随成吉思汗西征,伐夏时攻入金境,取临洮、凤翔路诸州县。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随拖雷假道于宋攻金,次年在均州之三峰山与拖雷以三四万之众,歼金重兵,围攻汴京。1235年从诸王拔都、贵由、蒙哥等西征不里阿耳、钦察、斡罗思诸国,为先锋。其子兀良合台、孙阿术均为名将。

  者勒篾:为蒙古大将,开国功臣,兀良合惕氏人,成吉思汗最忠诚的仆从,宿卫亲军统领,速不台之弟。

  拔都:(1209—1256),钦察汗国建立者。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孙,术赤次子。西征军事统帅。

  孛鲁:(1197—1228),蒙古国大将,札刺儿氏。成吉思汗十大功臣之一木华黎国王之子。长期经略中原,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围攻宜都李全。平山东还漠北。拖雷监国元年(1228年)卒于雁山。

  斡陈那颜:蒙古大将,宗亲,都元帅,领有骑军十万。从窝阔台攻金,领东路军,出济南攻东京。

  塔察儿:(—1238), 蒙古国宗王、次将,受皇太弟宝,袭王爵。窝阔台汗二年(1230年)从汗伐金,取河东、攻潼关,与速不台围攻东京,为行省兵马都元帅。后留振河南以阻截宋军。

  口温不花:成吉思汗异母弟别里古台次子,善于领兵,较少扰民,称蒙古族人中之贤者。

  塔思:(1212—1239),又名查刺温。蒙古国将领。札剌儿氏。成吉思汗十大功臣之一木华黎国王孙,孛鲁长子。

  忽都虎:蒙古国将领,领万户,窝阔台北返后,命其与塔思长期经略河南。

  阔端:(1205—1251),蒙古汗国宗王、大将。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孙,窝阔台汗之子。

  达海绀卜:蒙古国将领。职都元帅,随王子阔端攻宋。

  察罕:(—1255),蒙古国将领。初名益德。唐兀乌密氏。夏国臣曲也怯律之子。勇武过人而又懂礼仪,被成吉思汗收为养子。随王子阔端、宗王口温不花伐宋,以斥侯起,积军功而为马步军都元帅。

  史天泽:(1202—1275),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永清县)人。善骑射,勇力过人,器量涵弘,知时识势,应变制宜。史家为北地名门望族,武林大豪。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蒙古。先后授都元帅、领五路万户,参与灭金伐宋,战河北、山东、荆襄、四川等,功勋颇著。

  张柔:(1190--1268) 蒙古窝阔台汗、蒙哥汗时将领。字德刚,涿州定兴(今属河北)人。金末聚众结寨自保,被任为定兴令,官至中都留守兼知大兴府事。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兵败降蒙古,后从蒙古军攻金东京,以功升万户。灭金后又于两淮地参于攻宋。

  汪世显(1195—1243), 仕金。宇仲明。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系出蒙古汪古部,遂以汪为氏,屡立战功,官至镇远军节度使,巩昌便宜总帅。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数术及释老、医卜之术,下笔为文,若宿构者。深受成吉思汗以及窝阔台重用。

  萨布丹巴:吐蕃红教大喇嘛,被称为“坚赞师”,据传武功高深莫测,有法术,能够呼风唤雨云云。是最早依附蒙古的吐蕃部族(当时吐蕃为割据状态,不统一。)宗教领袖。

  完颜守绪:(1198-1234年)原名守礼,宣宗完颜珣的第三子,1223年即位,年号正大,史称哀宗。守绪生逢末世,虽志大,面对残局,临危不苟,锐志不丧,试图挽救金朝于垂危之中。

  完颜忽斜虎:金国尚书右丞,巩昌元帅,守卫东京门户。

  完颜承麟:(-1234年)是金代最后一位皇帝,是完颜宗室的后代,有将略,善骑射,在战乱颠沛流离的哀宗末世,逐渐显露头角,深为哀宗守绪赏识。为都尉、东面元帅。

  完颜合达:(—1232)金末名将。汉名瞻,字景山。少时习武,膂力过人,以亲卫军三千败蒙古军于卫州。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事于京兆,兼统河东两路,与权参知政事移剌蒲阿同行省事,集兵潼关。九年(1232)正月,为蒙古军败于钧州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走钧州,城破被执杀。

  移刺蒲阿:(—1232)契丹人,金权枢密副使,曾率军从蒙古手中收复山西泽、潞。勇悍少远谋,骄狂。与完颜合达同时被蒙古俘杀。

  完颜陈和尚:(1192—1232),金末大将。名彝,字良佐。丰州(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人。正大四年(1227)任忠孝军提控,曾于大昌原之役等战役中击败蒙古军队。授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谋克,一时名震朝野。为人刚直不阿,统军得法,颇得军心。

  纥石烈牙吾塔:(—1231),亦作牙古塔、牙吾太、牙忽带。金末大将。一名志,性纥石烈。 刚悍喜战。正大三年(1226)年蒙古攻夏,以灵宝总帅与完颜讹可议援西夏,次年,复取平阳,参与庆阳大捷,屯兵京兆。

  完颜白撒:(—1233)平凉十年(1228)年被召还朝拜尚书右丞,后又任平章政事。白撒贪怯,专愎自用,对东京城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至归德后出于军愤,被杀。

  蒲察官奴:生辰族系不详,幼年曾被蒙古俘虏,后为忠孝军统领。后于归德作乱。

  杨沃衍:(1179-1231),本名翰列,金代朔州静边官庄(今朔城区)人。少年时为屯田小吏。元军入侵,率本部族人在朔州南山荼祀沟一带抗击元军。因功被金朝廷授武州节度使。正大二年(1225),任元帅左监军、中都留守。八年(1231)元军大进,沃衍败走钧州。

  武仙:(?-1234),金末地方武装首领,封建九公之一,为恒山公。正大二年(1225年),武仙杀史天倪,叛蒙归金。后据守卫州(今河北汲县)。徙军邓州、淅川(今河南淅川南旧淅川)。

  李平:金末大将,潼关守将。

  张天纲:(?—约1234),字正卿,霸州人。金至宁元年进士。曾任咸宁、临潼县令,入朝补任尚书省令史,授监察御史,升户部郎中,暂代左右司员外郎。后任吏部侍郎、代参知政事。秉性宽厚正直,以耿直著称。

  完颜讹可:金国皇室宗族,都尉出身,权签枢密院事,陕州总帅。

  完颜赛不:(—1233),金末大将。沉厚有大略。初补亲卫军。正大元年(1224)拜平章政事、左丞相,五年,行尚书省于京兆。

  完颜思烈:金末大将,参知政事、知邓州行省,兵败于密州。

  完颜合贞:金哀宗长兄完颜守忠之女,幼以慧名。金正大六年被加封为安国公主,派往宋境,以为结盟。

双主角之一玄曦: 十二灵童之一,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老子)座下三弟子转世之身,前世大罗金仙身份,被誉为天庭悟性最高的神仙。身藏无数隐秘,更有来自混沌之中三千大道的种种传承。转世后与玄夜同体,出现在天明,获得阴阳二气瓶内一半阳气。

穿越到武界之中六灵童的****,穿越后与玄夜分体,拜入五大宗派剑宗之内。认前任剑宗宗主夫人娄晓珊(已疯)为母,齐天大圣孙悟空最要好的兄弟。 体质:先天剑体  特性:雨中剑神,转世后具有白昼暴雨之中,千里明视的本能。

性格:机灵、古怪、果断、幽默、乐观、开朗、贪玩、积极向上、聪明、创造力与悟性极高。

修炼:气剑、法剑、落雨掌、剑典武学、五行迷踪步等

双主角之一玄夜:

十二灵童之一,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老子)座下二弟子转世之身,前世大罗金仙身份,被誉为天下间最坚韧的人。身藏无数隐秘,更有来自混沌之中三千大道的种种传承。转世后与玄曦同体,出现在黑夜,获得阴阳二气瓶内一半阴气。  穿越到异度灵空之中六灵童的****,穿越后与玄曦分体。继承魔尊重楼道统,小白龙熬烈最好的兄弟。  体质:先天刀体。  特性:风中刀神,转世本身具有夜幕狂风之中,逆听千里的本能。

性格:腼腆、坚韧、顽强、刚烈、善于分析思考、顾全大局。

修炼:武术系、幻影系、陷阱系武学,翔龙十八式、凤舞十式、冰心玉决等

  十二灵童之纤雪:  十二灵童转世后的班长,前世身份为大地之母女娲的唯一女儿。跟随玄曦等人从花果山-月光洞穿梭进入异度灵空的六灵童之一 在异度空间找到其祖父母紫萱和长卿遗体,继承了其衣钵修炼。习得了冰冷/火焰/闪电三系魔法。与双主角之一玄夜搭配女主。  体质:大地之体  性格:外表柔情似水,内心坚韧刚强,心怀天下之心,两世为人均隐藏对玄夜的爱在心底,未来的大地之母。

修炼:冰冷系、火焰系、闪电系、水系法术等

  十二灵童之灵凤:  玄曦与玄夜转世后的妹妹,前世身份神秘,直接关系到远古天庭。跟随玄夜穿越到异度灵空的六灵童之一,继承了亚马逊(千年前与魔尊重楼/紫萱/长卿一共来异界对抗异度空神的七大高手之一)道统。与异度灵空之中九大种族魔幻族的泰坦和精灵族的精灵均有不解之缘。  体质:精灵之体

性格:机灵、古怪、天真、活波。

修炼:弓箭系、标枪系、被动系等。

  十二灵童之亘无情:  十二灵童之中最神秘一人,传说与命运有一丝联系。转世后与玄曦、玄夜拥有亲缘血脉(表兄弟),与玄夜穿越到异度灵空的六灵童之一,继承了七大高手之中死灵法师的衣钵,后在德古拉古堡内取得命运之锤。  体质:命运之体。  性格:冷漠、无情、执着。

典型武器:平凡剑(凡人手中平凡,修为越高,本源越强,宝剑越强)

修炼:召唤控制系、毒素白骨系、诅咒系等法术。

  十二灵童之陆浩宇:  十二灵童转世后的劳动委员,跟随玄夜穿越到异度灵空,继承了七大高手德鲁伊衣钵,为玄夜一大助力。前世身份神秘直追到五重天外。  体质:自然之体。

性格:开朗、大方、风趣、幽默。

修炼:自然系、变形系、召唤系等法术。

  十二灵童之陌天华:  十二灵童转世后的宣传委员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