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文物古迹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中国十大文物古迹有哪些?,第1张

1、万里长城

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伟大的建筑工程,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万里长城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主要分布在15个省区市;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座/段)。

2、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明清故宫是我国最著名的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丰碑,指北京故宫及沈阳故宫两个建筑群。北京故宫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沈阳故宫作为其扩展项目也被列入其中。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其以三大殿为中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

3、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镇,成立于1975年,是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是中国较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共有一、二、三号3个兵马俑坑,埋藏着大量陶俑、陶马、青铜兵器等。

4、武当山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绵亘800里,其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雄峙苍穹,屹立于群峰之巅,环绕其周围的群山,从四面八方向主峰倾斜,形成独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奇观。此外,武当山还有36岩,11洞,3潭,9泉,10池,以及“天柱晓晴’、“金殿倒影”、“乌鸦接食”、“香麝跃涧”等奇观。

5、拉萨布达拉宫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又称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布达拉宫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2001年,大昭寺、罗布林卡先后作为布达拉宫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与布达拉宫合称为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布达拉宫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研究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6、鼓浪屿

鼓浪屿面积约188平方公里,岛上气候宜人,凭借其独特的景色,有着“不游鼓浪屿,枉费厦门行”的说法,以及素有“海上花园”之誉。

厦门鼓浪屿留存着千余幢中西合璧、风格各异的风貌建筑,向世人呈现“万国建筑博览”的艺术氛围;还保留着音乐文化的传统,建成了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深厚的音乐文化积淀使鼓浪屿享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誉。

7、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亦称“苏州园林”,溯源于春秋,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代表流派之一,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园林建筑风格,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8、颐和园风景区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坐落在北京西郊,与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9、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多、规模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并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隋、唐、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10、重庆大足石刻景区

重庆大足石刻景区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景区有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为著。

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为世所罕见。大足石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天一阁于1561年由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公元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明清以来,文人学者都为能登此楼阅览而自豪。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如女子不得上楼。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公元1808年(嘉庆十三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范钦的私人藏书历经十三世,保存四百余年,虽然也有过几次大的失窃,但事后范氏族人又会想方法不惜重金赎回。历代藏书家很多,其藏书能保存百年以上的并不多见,而范氏藏书却保存至今,这与范钦对藏书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天一阁藏书制度规定:“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还规定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还制订了防火、防水、防虫、防鼠、防盗等各项措施。正因为如此,天一阁的藏书才得以保存到今日。“外姓人不得入阁”一条,使得天一阁的藏书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外姓人登阁第一人。允许黄宗羲登阁的是范钦曾子孙(四世孙)范光燮。自此以后天一阁才进入相对开放的时代,但仍只有一些真正的大学者才会被允许登天一阁参观。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公元1665年(康熙四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清代思想家,历史学家黄宗羲曾获准在天一阁翻阅了全部藏书,把其中流通未广者编为书目,另撰《天一阁藏书记》留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政府先后将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将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是用龟甲、兽骨等动物骨骼上刻写的文字。由于这些材料比较脆弱,所以保存完好的甲骨文并不多见。以下是一些至今保存完好无损的甲骨文:

“乙卯日旦王卜甲”: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中的一块乌龟甲,上面刻有商朝晚期(公元前14世纪左右)的甲骨文字,是保存最完好的甲骨文之一。

“龟兹国都护府牛乙女母俑”: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市龟兹墓地的一具牛乙女母俑(也称乙女牛),上面刻有楚系甲骨文字,是保存最完好的楚系甲骨文之一。

“大汉正始元年”:“正始策”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块甲骨,上面刻有东汉时期(公元2世纪)的甲骨文字,是保存最完好的东汉甲骨文之一。

“南京博物院汉简《彭城侯屯田事》”:出土于江苏省徐州市的汉代简牍,上面记载了属于彭城侯的田地事宜,其中包括一些甲骨文的记录。

“周公卜殷墟甲骨文集成”:收集了商周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256年)的甲骨文字,共计18000余片,是目前为止最完整的甲骨文集成。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保存相对完好的甲骨文,例如出土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商神后王庙商周鼎铭文”、出土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太行山石门河商代墓葬遗址出土甲骨文”等。

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是为了能够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做出了焚书坑儒的决定的。这件事情对于当时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因为很多书籍都被焚烧掉,有很多珍贵的文案都被烧毁了无论是当时人还是后来的人都没有办法处于一个学习的状态,只能依靠自己去探索。但是唯一被保存的书籍有《日书》,这本书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作为一个皇帝我觉得秦始皇还是有长远发展的目光的,他并没有盲目地去把全部书籍都烧毁了,他留下了可以满足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的书籍,就像是日书这一类型的,因为日书是一本记录时间的书籍,它的作用就像是当代的黄历,用来记录二十四节气,或者是节气的习俗,在什么时间段应该做什么事情来规避风险。

因为有了这一本书,百姓在筹办生日宴会,或者是家里有重大喜事的时候会择取良辰吉日,因为当时的学识水平不高,百姓对于鬼神之说或者是一些禁忌是非常相信的,所以他们都会择取良辰吉日,不仅是古代百姓会这样做,现在的人结婚搬家都会去问一下来择取一个良辰吉日,祈求顺顺利利,没有太多的差错。

虽然这一个决定让当时的学识水平停滞了,但是万幸,秦始皇保留了一部分的书籍来满足百姓的需求。不过我觉得即使秦始皇把全部书籍都烧毁了,百姓的生活依然在进行,他们的生活也不会随着书籍的消失而消失,还是会有知识会被记录下来。

最丰富的是《山海经》,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此外还有:

楚辞(有提到很多神话故事和人物)

庄子列子,尤其是淮南子(这种子类的东西,有真相,也有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编造,特别是庄子同学………………不过淮南子的神话还是不错的,韩非子里也小提过几次)

史记(想知道炎帝皇帝他们家的事儿么?请看《三皇本纪》)

演义性质的(即非正宗神话),《搜神记》《神异经》《列仙传》

中国十大文物古迹有哪些?

1、万里长城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伟大的建筑工程,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