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心的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7收藏

关于孝心的文言文,第1张

1 文言文关于孝心的段落

1、胡秉言《懿德》毕生劳作善为荣淑惠贤明俊秀清雅敏懿德邻里敬宽恩睿孝有谦恭思念父母思忆椿萱泪雨涟念合容貌在跟前亲情无法能割舍人去楼空寂寞添信义人伦初涉步堂庭礼信恭德悌孝明社会结交仁义记椿萱燕绕乐融融承孝春至又清明携亲祭祖灵磕头焚纸课礼孝在传承2、《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4、《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5、《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 关于孝敬的古文 古句 名言 名句 警句 文章 等

您好!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

——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美国)罗素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罗素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

3 搜几个关于孝的文言文

东汉陆绩,字公纪。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卧冰求鲤

原文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译文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4 求关于孝道、忠诚的古文,十万火急

1孝为百行首[唐] 王中书孝为百行首,诗书不胜录富贵与贫贱,俱可追芳躅若不尽孝道,何以分人畜?我今述俚言,为汝效忠告百骸未成人,十月怀母腹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一旦见儿面,母喜命再续一种诚求心,日夜勤抚鞠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裀褥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儿秽不嫌臭,儿病甘身赎横簪与倒冠,不暇思沐浴儿若能步履,举步虑颠覆儿若能饮食,省口恣所欲乳哺经三年,汗血耗千斛劬劳辛苦尽,儿至十五六性气渐刚强,行止难拘束衣食父经营,礼义父教育专望子成人,延师课诵读慧敏恐疲劳,愚台忧碌碌有过常掩护,有善先表暴子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儿行十里程,亲心千里逐儿长欲成婚,为访闺门淑媒妁费金钱,钗钏捐布粟一旦媳入门,孝思遂衰薄父母面如土,妻子颜如玉亲责反睁眸,妻詈不为辱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慈鸟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孝竹体寒暑,慈枝顾本末劝尔为人子,孝经须勤读王祥卧寒冰,孟宗哭枯竹蔡顺拾桑椹,贼为奉母粟杨香拯父危,虎不敢肆毒如何今世人,不效古风俗?何不思此身,形体谁养育?何不思此身,德性谁式谷?何不思此身,家业谁给足?父母即天地,罔极难报复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及早悔前非,莫待天诛戮万善孝为先,信奉添福禄2出师表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5 关于孝顺的文言文

原文: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①食铛②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③,恒④装一囊,每煮食,辄⑤伫录⑥焦饭,归以遗⑦母。后值⑧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⑨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⑩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⑾山泽,皆⑿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好::喜欢、爱好。②铛:铁锅。③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④恒:经常、常常。⑤辄:就。⑥伫录:贮藏。⑦遗:赠送。⑧值:时值。⑨未展:来不及。⑩于:在。⑾走:跑。⑿皆:都。

译文:吴郡人陈某,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某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正值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主簿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

6 搜几个关于孝的文言文

东汉陆绩,字公纪。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卧冰求鲤原文晋王祥,字休征。

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

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译文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7 文言文关于孝心的段落

1、胡秉言《懿德》

毕生劳作善为荣

淑惠贤明俊秀清

雅敏懿德邻里敬

宽恩睿孝有谦恭

思念父母

思忆椿萱泪雨涟

念合容貌在跟前

亲情无法能割舍

人去楼空寂寞添

信义

人伦初涉步堂庭

礼信恭德悌孝明

社会结交仁义记

椿萱燕绕乐融融

承孝

春至又清明

携亲祭祖灵

磕头焚纸课

礼孝在传承

2、《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5、《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一、《木兰歌》

作者韦元甫 朝代唐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白话释义: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

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

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

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

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

门前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

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二、《元夕二首》

作者王守仁 朝代明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白话释义:

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弟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三、《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後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炊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沈,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白话释义:

做儿子的能死节于孝,做臣子的能死节于忠,那就是死得其所。安史乱起,正气崩解,不见尽忠报国之士,反多无耻降敌之徒,士风不振,大义不存。张巡骂贼寇直到双眼出血,许远温文尔雅爱君能守死节,他们都留下万古芳名。后来的人已经没有他们那样的操守,那种如百炼精钢似的精诚。

人生短促,转眼生离死别。更应该轰轰烈烈做一番为国为民的事业。如果他们当时甘心投降卖国,则必受人唾骂,以至遗臭万年,又怎么能够流芳百世呢?双庙幽邃深沉,二公塑像庄严典雅。夕阳下寒鸦枯木示万物易衰,而古庙不改。邮亭下,如有奸雄经过,面对先烈,则当仔细思量、反躬自省。

扩展资料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写作背景:

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词作。此词借咏赞张巡、许远二人的品格来表达作者的人生观,通过咏史,表达了作者在南宋亡国前夕力挽狂澜、视死如归的豪迈情怀。

上片直抒胸臆,气势磅礴;下片转而论理,字字珠玑,鞭辟入里。全词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旨归,爱憎分明,大义凛然,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十一月,文天祥以少保右丞相、信国公兼枢密使驻兵潮阳(今属广东)。

潮阳有张许双庙,是纪念唐代张巡和许远两位爱国将领的。在唐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睢阳(今河南商丘)死拒叛兵,使江淮得一屏障,支援平叛战争;被俘后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唐韩愈曾撰《张中丞传后叙》,表彰张许二人功烈。

韩愈贬潮州刺史,富有政绩,后来潮阳人为纪念韩愈,建书院、庙祀,皆以韩名,又以韩愈为张许之知己,并为张许建立双庙。

文天祥很敬仰张许二人,特意去潮阳东郊之东山山麓拜谒张许双庙,并赋此词抒发其为国献身的雄心壮志。

借咏赞张许二人的品格来表达作者的人生观,词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词中洋溢着爱国者的豪情与正气。此词与他的坚贞不屈的爱国业绩一样,可以与日月争光,其精神可以光照万代。同时这首词也立下了一面人生的“镜子”。

这面“镜子”的价值标准就是“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应当“留取声名万古香”,“好轰轰烈烈做一场”,这面“镜子”的具体稽模就是张巡、许远。

每个人在“镜子”面前都要作出自己的回答。当然,那些奸雄更需要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照照自己。

1 关于孝敬的古文 古句 名言 名句 警句 文章 等

您好!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

——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美国)罗素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罗素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

2 有谁知道古人孝敬父母的文言文呀

古人二十四孝

作者:zbdl 发表于:2003-06-30 20:02:50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K

3 搜几个关于孝的文言文

东汉陆绩,字公纪。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卧冰求鲤

原文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译文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4 关于孝顺的文言文

原文: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①食铛②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③,恒④装一囊,每煮食,辄⑤伫录⑥焦饭,归以遗⑦母。后值⑧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⑨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⑩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⑾山泽,皆⑿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好::喜欢、爱好。②铛:铁锅。③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④恒:经常、常常。⑤辄:就。⑥伫录:贮藏。⑦遗:赠送。⑧值:时值。⑨未展:来不及。⑩于:在。⑾走:跑。⑿皆:都。

译文:吴郡人陈某,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某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正值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主簿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

5 搜几个关于孝的文言文

东汉陆绩,字公纪。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卧冰求鲤原文晋王祥,字休征。

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

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译文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6 《陈某孝顺》文言文解释

原文: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①食铛②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③,恒④装一囊,每煮食,辄⑤伫录⑥焦饭,归以遗⑦母后值⑧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⑨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⑩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⑾山泽,皆⑿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注释①好::喜欢、爱好②铛:铁锅③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④恒:经常、常常⑤辄:就⑥伫录:贮藏⑦遗:赠送⑧值:时值⑨未展:来不及⑩于:在⑾走:跑⑿皆:都译文:吴郡人陈某,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某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正值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主簿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

《百善孝为先》周国民书(2张)

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只於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孝经·谏诤章第十五》:「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广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论语》中,子夏向孔子请问什麼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于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5章。

道家《庄子·天运》孝的观念:「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印度及其他亚洲地区也有类似的伦理概念,另外孝顺还可以推广为一般对年长的人的尊敬和顺从,比如媳妇对公婆的孝顺,对长辈亲戚(比如姑、伯、舅、姨等)的孝顺等。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篇四章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之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这件事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又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此章的“无违”由孔子自己后面的说明看来,应是不违背礼的意思。

至于为何孔子在此要分两段解释无违呢?有学者以为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贤而好礼,所以孔子只要他能做到不违其父之志向行为就可以算是孝了。但是一般人的父亲言行未必一定合礼,此时子女就不应以不违背父亲为孝,而应该以不违背礼为孝了。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让做父母的只因为子女的疾病而忧愁烦恼)。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1使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2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故子女须小心保重自己;3子女应只担心父母的疾病,其它则不宜过分担心,否则反而会使父母不安。

此章言外之意乃是因为疾病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其它各方面则人的主控力较强,所以作子女的必须在其它各方面勤勉努力表现良好,使父母不会因为除了疾病之外的事情,为子女担心操烦。

由此观之,孔子此章之真意也许可以理解为:子女须尽全力做好每一件可以做好的事,以期使父母不因为子女多担操烦。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

此章的“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有两解:1狗和马也一样有人供养;2狗和马也一样可以侍奉人;但若依第二种解释似乎就不须“有”字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当有事时,年轻人去做;有丰盛美食时,由长辈吃;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此章的“色难”亦有两解:1晚辈的神色(详解如上);2长辈之神色:是指能够在父母神色未变之前,先得知父母的心意。

“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于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6(5+1,一章重出)章,即

学而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在观其志”的这个“志”,古人的文字“志”为“意志”之意,它包括了思想、态度。我们都曾经作过儿子,都有这样的经验:当父亲、师长的面前,听到教训吩咐,口口声声称“是”,但背过身来,却对着同学、朋友,做一个鬼脸,表示不听。所以“父在观其志”这话,是说当父母在面前的时候,要言行一致。就是父母不在面前,背着父母的时候,乃至于父母死了,都要言行一致,诚诚恳恳,非常老实,说不接受就是不接受;如果作好人,就要作到底,父母死了,于三年之内,无改于父之道,说得到做得到,经过三年这么久的时间,感情没有淡薄,言行一致,一贯作法,这就是孝子。)这6(5)章皆属“两端四角”启发式教学。

综合这6(5)章之意如下: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悦的神色;行为要合义合礼;另外也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父母过世之后,丧祭亦应合义合礼;且必须时常缅怀他们,并效法他们合义合礼的言行,如此都能做到,才算是孝吧。

相关文章

编辑

戊子季秋念孝文

“百善孝为先”这一句出自清人《围炉夜话》的文章之中。因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所以数千字的《围炉夜话》,抵不过这一句“百善孝为先”的名声。

为何以孝为百善之先?

《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辞别孔子,回家赡养双亲的门人,就有十三人。

其实正因这句话说到了“根本”处,所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万官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孝为先。这又为何?因没有孝,没有根本,就没有人类传承。为人子女当孝,为人父母当慈。父母养子女叫做“养”,子女养父母也叫做“养”。前者抚养成人,后者赡养终老。这叫天经地义(天经地义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如何叫天经地义?人栽果树,此树领受天地雨水日光,必然开花结果。就算是“人参果树”那样精贵的树种,也要三万年一开花,三万年一结果。没有受人滋养而不报答的天地道理,这就是天经地义。

我们看孝字的写法,下面是“子”,上面是“老”,所以《说文》讲“孝”为:善事父母者。老在上,子在下。这是长幼尊卑的次序,礼节。也可以视为子承老,儿子背老父母,这是象形,更是直观的孝行。

所以人生在天地之间,《论语》记先师之言曰:三十而立。为何是三十才称为“立”?“立”,是以人伦人道人理立在天地之间。以德行道理立,断然不是以“财利”立。人生到三十岁的年纪,非但自己为人子女,并且已作人父母,应上知人子之道,下知为父母之道。关于人为何而来?如何而来?将往何处?当做何行?这些根本的知识,应有一番体认。这种体认,并非一定用文字文章文采编织成锦绣出来,比如乡间的老人,他们不识字,却行善积德,友待乡邻。这种知识,不是从书本而来,不是从锦绣文章而来,而是数十年为人之行的体认。因为“道不远人”(《中庸》),根本的道理是最简单易行的。这就是,《论语》中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在“行”之后,这是根本的次序。

并且,假如,人在未有“余力”(余力是行的余力,孝行德行的余力),德行未修,不能称“立”的时候。故作文采(文采包括文字功夫等等一切文艺的技能),他的心,必定在文章中表现出来。所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总之一概的行为,都将其内心表露无遗。因为一切的行为,都是心中作祟,才付诸于行动。

1 孝的文言文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

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bó),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é)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yǔn)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bó)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四十有(yòu)四,祖母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mǐn)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文章来源于

2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和解释

论语为政第二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

(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

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4)御:驾驭马车。

(5)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

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原文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

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

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原文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2)养:音yàng。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

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

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

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原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

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3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和解释

论语为政第二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

(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

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4)御:驾驭马车。

(5)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

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原文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

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

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原文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2)养:音yàng。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

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

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

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 原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

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4 孝的句子 名言 警句

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7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8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9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10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1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4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5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16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8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9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20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21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22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3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24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2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26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2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28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29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30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3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3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

5 关于孝敬的古文 古句 名言 名句 警句 文章 等

您好!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

关于孝心的文言文

1 文言文关于孝心的段落 1、胡秉言《懿德》毕生劳作善为荣淑惠贤明俊秀清雅敏懿德邻里敬宽恩睿孝有谦恭思念父母思忆椿萱泪雨涟念合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