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阳谋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阳谋吗?,第1张

阴谋与阳谋都是谋略,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使用的谋略,差别就在于阳谋使用的是光明正大的手段,用身边的一切条件来引导局势的发展,而阴谋则不一样,是通过一些欺骗的手段,也就是通过害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历史上,有两个很著名的人,一个是张良,擅长使用阳谋,另外一个是陈平,擅长使用阴谋,陈平自己也说了,因为自己施展了太多的阴谋,自己的后代子孙是富贵不了几代的。

那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阳谋呢?

主父偃的推恩令,秦朝使用的是郡县制,而汉朝开始是封异姓王为诸侯王,这个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毕竟这些只是暂时的合作者,他们对大汉江山肯定是垂涎三尺的,所以刘邦先后将这些异姓诸侯王给平定了。

接着,刘邦大封自己的亲戚们为诸侯王,汉文帝、汉景帝又封了新的诸侯王,但新的问题也来了,这些诸侯王的地盘大,实力也大,具备与朝廷抗衡的实力,而汉景帝听了晁错的建议,对他们进行削藩,但结果就是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

虽然最后,周亚夫平定了吴楚七国的叛乱,但是要怎么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时候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以前的诸侯国只能由嫡长子继承,而现在呢,是由诸侯王的儿子们继承。

这样有四个好处,一,诸侯国一分为几,变成几个诸侯小国,那么实力自然是大减,二,有别于削藩令,对诸侯王来说,并没有夺走诸侯王的封地,诸侯王比较容易接受,只是分给一个儿子,还是多个儿子的区别。

三,几个儿子之间心不齐,能够互相制衡,心不齐,比较不容易一起造反,四,封地越来越小,只要没有继承人,或者因为一些过错、罪过而失侯,朝廷是能将这些封地收回的。就这样,推恩令一出,就解决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诸侯国势力过大的问题。

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为什么能在众诸侯里胜出,除了他个人的能力与魅力之外,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采纳了毛玠的建议从洛阳迎汉献帝至许都,那么曹操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虽然这时候东汉朝廷已是名存实亡,但是毕竟汉献帝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曹操可以打着汉献帝的旗号做很多事情,比如封赏、征伐、招揽人才,天下诸侯虽然不服曹操,但是也无计于事,所以后来大家都想打到许都那边去,抢回汉献帝。

现代人在社会上没有点技能傍身,不好有出头之日;没有点圆滑处事,不好有人脉交际;没有点权谋术,一样也都斗不过人心。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古代三个比较有名的阳谋,我们来看一下。

首先我先和大家解释一些阴谋和阳谋有什么区别?

首先我们来说阴谋,阴谋是利用一种欺骗,实际意图和真实意图不一样。比方说《三国演义》中的黄盖诈降,表面上是看他和周瑜产生了矛盾,主动带兵投降,实际上是为了接近曹军放火。而阳谋呢,则是实际意图与真实意图统一。比方说商鞅立木树信。那紧接着,我们再说几个阳谋的例子。

第一个:二桃杀三士

在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大将,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个人战功显赫,恃功而骄。晏子担心功高震主,建议齐景公早日除掉他们。晏子就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将军请来,用两个桃子来嘉奖三个人。很明显不够分,那怎么办呢,晏子就让他们三个比功劳。

这时候,公孙接和田开疆各报自己的功绩,每个人拿了一个桃子。但是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这两人,一番推让之下,古冶子拔剑自刎。另外两个人看古冶子的做法,觉得自己羞愧不如,也当众自刎。就这样,晏子用了两个桃子就去掉了。我们看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它其实挺适用在职场的,有些格局不大的领导总是会故意给下属制造出一个对手,让他们之间互相监督,甚至是互相残杀。用矛盾压制他们,防止一家独大的局面产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

第二个:围魏救赵

在战国时期,魏国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这个时候,赵国向齐国求援。齐王派了田忌和孙膑,带了八万兵马去救赵国。经过商量,他们打算带领一部分兵马直逼魏国国都大梁,逼魏军回师自救。一部分埋伏在魏国回都的必经之路上。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有的时候,面对一些处理不好的困境,找不到解决方法,我们可以试着从根源去解决问题,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从而一招制胜。

第三个:推恩令

在汉武帝时期,诸侯的势力严重威胁到了朝廷。当时诸侯不仅数量多,而且土地面积也很多,经常是不听朝廷的话。这个时候主父偃就给汉武帝想了一个方法,就是命令诸侯不再仅仅传位于嫡长子,对那些次子、庶子等也要进行分封,叫做“推恩令”。推恩令的实施,导致很多国家的儿子们会内斗,甚至是自相残杀,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回收土地了,削弱诸侯的势力了。

除此之外,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困蕃之策”、“联蒙灭金”等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再去了解一下。

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平王扣压着伍奢,然后让他的大儿子伍尚和二儿子伍子胥进宫。再比如说当年的匈奴求娶西汉公主和后来的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这都是历史上有名的阳谋。明知是坑,当事人还是选择跳进去了。但是,当年的伍子胥选择了逃跑,然后他背上了一身骂名。如果不跳坑,匈奴可能就要攻打西汉,或者汉武帝就会出兵征伐那些诸侯王。

当年的伍奢在楚平王手下为官,但是遭人陷害要被除掉。就是楚平王要对伍奢下手的时候,有人对楚平王说:他还有两个儿子,如果不叫进皇宫来一起除掉,恐有后患。然后楚平王就派人去宣伍尚和伍子胥,但是伍尚在明知有诈的情况下,为了保住名声还是进宫去了,而逃走的伍子胥虽然后来为了自己的爹爹和兄长报了仇,但是依然背负着只顾自己不顾亲爹的骂名。

话说西汉初期,国家刚刚走入一个相对安定的状态,然后为了不起战事,每次西汉的君主们都得忍着耻辱和痛苦把自己的女儿或者是妹妹嫁给前来求娶的匈奴单于,明知道匈奴就是为了得到钱财,但是当时的西汉实在是没有力量和匈奴决战,所以每次明知匈奴不怀好意而且大多时候不会善待西汉公主,然而还是得促成和亲。

经过前面的七王之乱,到汉武帝时候,那些诸侯们也知道推恩令是为了削减诸侯们的权力,但是为了保住自己仅有的权力甚至是性命,那些诸侯们还是选择实施汉武帝的政策。

古代小人为了权力、金钱,不顾仁义道德,使用了许多的阴谋,他们为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人是我们所厌恶的。说起阳谋估计很多小伙伴们都没听说过,阳谋是指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采用正大光明的手段,来取得更高的希望,那么我们今天便一起来聊一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阳谋都有哪些。

一、推恩令。这个计谋是汉武帝刘彻想出来的。刘邦建立汉朝后,他采用了分封的制度,对于那些有功之臣,给他们封王,像韩王、齐王等等,但是这种方法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诸侯王的儿子为了权力,经常发生叛乱,推翻父亲的统治自己称王。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即将一个诸侯国拆分成许多小的国家,国君去世后,每个儿子都可以继承一块封地,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土地、权力争端的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导致诸侯国的实力越来越小,各位诸侯也都明白,但是这种做法确实能够让自己的地位更加巩固,于是便接受了。

二、二桃杀三士。这个计谋的发明者是晏子。齐景公时期晏子任宰相,当时有三个功劳很大的武将,他们手握重兵,齐景公很是忌惮,于是便有了除去三人的想法,晏子献计,用两个桃子便能杀了他们三个人。召他们入宫,说赏给他们桃子,但是桃子只有两个,功劳最大的两个人才能吃,第一个认为自己功劳最大,便抢过一个桃子吃了,第二个也是如此,等到第三个人的时候,桃子已经没有了,他想着自己为国家做了那么多贡献,最后却没吃到桃子,便一气之下自杀了,另外两人看到同伴因自己而死,愧疚之下,同样也自杀了。晏子只用了两个桃子便为齐景公扫除了这三个祸患,不得不说手段是真高啊。

三、围魏救赵。这个计谋是孙膑想出来的。魏国经过变法后,逐渐强大了起来,为了进一步强大,魏国国君便决定发兵攻打赵国,赵国国弱,不能抵挡,很快就被魏国打到了都城。齐国看不惯魏国日益强大,担心自己霸主的地位动摇,于是决定帮助赵国,但是直接出兵和魏国作战肯定会惹恼魏国,于是孙膑向赵王献计,不去帮助赵国防守,而是派兵去攻打兵力空虚的魏国,魏国国君看到齐国大军压境,非常害怕,于是立刻给大将庞涓下令撤回,齐国没废一兵一卒便解决了赵国之危。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想大家都会有被人诓骗过的经历,毕竟无论如何我们都会触犯到他人的利益,所以他们也会想一些阴谋来让我们吃亏,毕竟小人如此,中了别人的阴谋,我们都会十分气愤和悔恨。

但是其实大家知道吗,有阴谋也有阳谋,而阳谋更是比阴谋令人难受无数倍,因为阳谋顾名思义,正是让你知道这是一个圈套,但是出于一定的条件与环境,你还必须钻进这个圈套,这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

今天讲的就是历史上三大阳谋,每一招都用的阴险制之,接下来就请跟随笔者的脚步一同去了解了解,请接着往下看。

第一个阳谋,发生在春秋时期,春秋时期齐景公麾下有三名大将,由于多年跟随其征战四方,三个人都立下许多战功,于是他们都满满心高气傲,目中无人,于是齐景公便有了干掉这三个人的想法,于是一天叫三个人过来,拿给他们两颗桃,让他们凭功劳大小来分桃。

第一个公孙接顿时说起了自己的重重往事,认为自己有功,于是便拿起一颗桃,第2个人田开疆也认为自己护国有功,又拿走了一颗桃,最后没有拿到桃子的古冶子,当即悲愤不已,论功劳,他确确实实是大于这两个人的,并且有勇有谋,于是当即指责两个人的行为,两个人听完之后确实觉得羞愧万分,于是在齐景公面前拔剑自刎了,而古冶子也是傻眼了,认为自己害死了他们,无颜面对他们,于是也拔剑自刎。

第2个阳谋,大家都曾经学过,那就是围魏救赵,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魏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于是便向齐国求救,结果齐国当即派出了军队,他们没有选择包围魏军,反而是攻打魏国的都城,最后魏军不得已,选择回援,最后在回去的途中又受到了伏击,明明知道这可能是一个圈套,但是却不得不去闯,这便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第3个阳谋则是推恩令,大家知不知道推恩令就是命令诸侯王,要将自己的封地传给嫡长子,对于那些庶子也要进行分封,如此一来如,实行的话那么诸侯王的实力将会被大大的削弱,如果不分,家族的矛盾,会愈来愈分裂。所以许许多多诸侯不得不服从推恩令。

这三个阳谋,可谓是阴险之极,堪称无解,同时也似乎可以感觉被下套的人内心的绝望。

阳谋是阴谋的对立面,阳谋是采取光明正大、因势利导的方式,随势而动,随情而发,无迹可寻,因此,阳谋几乎是没有破绽的,也极难被破解。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阳谋有四个,即二桃杀三士、围魏救赵、推恩令和挟天子以令诸侯。

我们先来说说二桃杀三士。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代,齐景公的麾下有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三员猛将,徒手到拽牛尾、下水擒鳖鼍、倒拔垂杨柳都是手到擒来的拿手小菜。

三人在沙场上因此立下过赫赫战功,但随着功劳越来越大,他们越来越趾高气昂、目中无人了,甚至就连齐景公都不放在眼里。

齐国名相晏婴,也就是《晏子使楚》的那位,见到越来越桀骜不驯的三人很是忧虑,便多次向齐景公进谏早日将此三日除掉,齐景公下不了狠心,始终拖延不决,晏婴只好暗中等待时机。

很快机会就来了。一天,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婴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晏婴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他们。

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婴说:“园中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不一会儿,晏婴领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六个桃子。

六个桃子白里透红、水嫩似火、鲜艳欲滴,看得众人直流口水,晏婴按照礼数,先分给了鲁昭公一个,齐景公一个,大夫叔孙一个,叔孙推辞说:“我的功劳哪里有晏相邦大呢?这桃只有你才配得上享用”,晏婴推辞不受,二人客套了数个回合,齐景公见状就说:“你们二人对齐国都有社稷之功,那就每人各享用一个吧!”

晏婴和大夫叔孙只好奉命各食用了一个,就这样,桃盘里只剩下两个桃子了,晏婴心生一计道:“现在桃盘里只有两个桃了,不如让请君王传令,谁的功劳大,谁就有资格享用这两枚桃,如何?”

齐景公就依从了相邦晏婴的提议,这时,公孙捷抢先一步上前说:“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捷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

旁边的古冶子见状,厉声大喝了一句:“想当年国军过黄河,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

齐景公回忆起来了往事便说:“寡人当年在黄河险些被大鼍吃掉,如果不是古冶子,我这把老骨头早就葬身黄河了,古冶子绝对有资格享受一枚鲜桃!”

田开疆见桃子被分完了,急得连忙高声吼道:“当年我奉国君之命讨伐徐国,舍生入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五千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

晏婴假装面带难色说:“田爱卿的功劳确实很大,不过桃子现在吃完了,等到来年桃子成熟了,再享用如何?”

田开疆一时面子上过不去怒火填胸地悲愤道:“大虎、杀鼍这点小功劳算得了什么,想我为国鞠躬尽瘁、粉身碎骨,到头来连个桃子都得不到,我还不如去死了算了!”,话刚说完,田开疆立马拔尖抹了脖子。

公孙捷很后悔说:“我因为一点小功却抢了田开疆的大功,实在是不义,我还有什么脸活在这个世界上”,于是,公孙捷也拔剑自刎了。

古冶子更是惭愧的无地自容说:“我们三人义结金兰时说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今天我违背誓言,酿成田开疆和公孙捷自刎身亡,我真是玩死难辞其咎!”,古冶子话音未落,也拔出剑自刎了。

齐景公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造访齐国的鲁昭公更是被惊得目瞪口呆,只有晏婴露出了狡黠的微笑。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此计的精髓在于表面舍近求远,实则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二个阳谋是围魏救赵。围魏救赵出自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庞涓率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岌岌可危,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应赵国的请求派出以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的前沿对敌指挥部,统兵八万前往救援赵国。

田忌原本打算远奔赵构都城邯郸,与赵国守军来个里应外合对魏军实施夹击之势,孙膑不同意,主张趁着魏国都城大梁空虚直奔而去,以假装袭击大梁引诱庞涓回师,然后半路设伏可以逸待劳,一举击败魏国大军,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计谋,将庞涓打得大败。

第三个阳谋是“推恩令”。推恩令是主父偃提出来的高超阳谋,汉景帝朝,因为削藩酿成“吴楚七国之乱”,西汉中央政府险些被颠覆,鉴于武力削藩的成本和风险太大,汉武帝时期,各诸侯国又有尾大不掉之势。

于是主父偃给汉武帝上书说: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也就是主父偃建议汉武帝行“推恩之策”,让原本只有诸侯王嫡长子可以继承的诸侯国,按比例分封给诸侯王的所有儿子,诸侯王子嗣们依次裂土受封,这样一来,诸侯国越分越小,最后与普通的老百姓没有区别。

最后一个阳谋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早出自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管仲担任齐相后,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管仲打着这个旗号北伐山戎、内平诸侯,只有楚国不屌齐国。

管仲于是联合鲁、宋、陈、卫、郑、许、曹组成“八国联军”开进到了楚国边境,楚国当时尽管国力非常强大,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十八路诸侯”也是心有余悸,楚国于是派出使者屈完去造访管仲。

管仲深知“八国联军”与楚国开战肯定会两败俱伤,不谈军政之事,仅指责楚国多年不向周天子进贡祭祀的苞茅,楚国知道这是齐国在给他们台阶下,便就坡下驴向不得不向齐国服软。

表明上齐国大张旗鼓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要讨伐楚国,实际上,齐国只是借用周天子的名号对楚国实施政治讹诈,楚国没有任何反驳的理由,只得向齐国赔礼道歉,无懈可击的阳谋。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四大阳谋,每个都可以说是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只要使得好,抵过千军万马自然不在话下。而使用阳谋的好处就在于成本低廉,无副作用,且又使人抓不到把柄,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好手段,使会了其中的一种就有了纵横天下之资。

参考资料:

《二十四史》等

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阳谋吗?

阴谋与阳谋都是谋略,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使用的谋略,差别就在于阳谋使用的是光明正大的手段,用身边的一切条件来引导局势的发展,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