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把脉的脉象怎么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2收藏

中医里把脉的脉象怎么看。,第1张

浮脉浮者,脉在肉上行也。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流利,像捻葱叶。表证。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浮而有力有神,为阳有余,属热证。浮而无力而空滑,为阴不足,属寒证。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沉脉举之不足,重按有余。沉脉深沉在里,必按至中部始应指,重按乃有力。 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寒:身体痛、手足寒、骨节腰背痛、水气、留饮、浮肿、臂不能举、下重、带下、瘀血、蓄血、症瘕、泄泻、精遗。迟脉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二至一至,又迟也。二呼二吸一至,迟之极矣。寒证(虚寒或积冷)。迟寒属脏,阴冷相干,有力寒痛,无力寒虚。例外:热证脉迟,多与神昏谵语、闷乱烦躁等脑病并发,需细诊。

数脉一息脉来超过五次。诊象枢要曰:一息六至,过平脉二至也。热证。有力为实,无力为虚。阳盛、外邪寒热、烦躁、烦渴、痰热、便血、痈疡。数为阳盛,邪热鼓动,脉行加速,故令脉数,必数而有力,阴虚久病,阳偏盛的脉也数,但必数而无力。虚阳外浮而见数脉,必按之豁然而空。

虚脉三部脉举皆无力,按之空虚。张景岳曰:凡洪大无神者,阴虚也;细小无神者,阳虚也。虚证。气血俱虚、肺痿、伤暑、多汗、脚弱、食不化。虚与实是相对待的,有因于生理者;有因于时令者,夏季多虚,冬季多实;有因疾患而异者,邪甚多实,正衰多虚。

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愊愊然。实证。气塞、瘀积、肺痈、食滞、热盛、便难。邪气与正气相搏,故脉道坚满,应指有力,浮中沉三候俱有。有胃有神,为元气充实之象;无力无神,为邪气壅滞之象。若发汗后、泄泻后、失血后、新产后及一切虚弱证,倘见实脉,为血管变硬,多属难治。

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与数相似。痰、食、寒热、呕逆、咳嗽、伏痰、水饮、畜血、中满、宿食、泄痢。滑为阳脉,气实血涌,往来流利,故脉来应指圆滑。痰食内滞,邪气盛实,多见滑脉。平人脉滑而冲和,是营卫充实之象,妇人无病而见滑脉,应考虑是否有孕。

涩脉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津液亏少、少气、痹疼、寒湿、下痢、拘挛、疝瘕、痰食胶固、男子伤精,女子失血。呕吐便血 、四肢逆冷、汗出恶寒、苔白不渴、若见涩脉,则属于寒;身热自汗、心烦口渴、舌赤少津、便闭腹胀,则属于热;津亏液枯、骨蒸潮热,盗汗失眠,若见涩脉,则属津枯。

长脉长者,阳也。指下寻之,三关如持竿之状。举之有余曰长,过于本位亦曰长。有余热、亢热、三焦烦热、阳毒内蕴、阳明热结。脉长而和缓,乃健康之脉;脉长而弦,乃肝阳有余,阳热内盛之病脉。短脉 首尾俱短,不能满部。短气、血虚、肺虚、宿食不消、汗多亡阳。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内经:寸口短脉者头痛。指血管收缩,可能发现脑贫血之头痛;短促而数,指心脏有麻痹之可能。动脉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有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脉。 痛、惊、气郁、拘挛、遗泄、虚损。动脉与短脉相似,但短脉为阴,不数不滑不硬;动脉为阳,数硬而滑,盛大有力,是有余的脉象。痛则阴阳不和,气为血阻滞;惊则气窜迸,所以都见动脉。洪脉 钩脉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洪脉,如春潮之初,至按之懰懰然。热盛、壮热、烦躁、口渴、吐血、胀满。大脉

脉形大于平脉,但无汹涌之象。主虚、病进、邪盛。有力为邪实,无力为正虚。微脉

极轻极软,似有似无,欲绝非绝。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久病得此脉是正气将绝;新病得此脉,是邪不太深重,或尚可救。微脉和虚脉的分别:微是至数不清,起落模糊;虚则三部至数分明。紧脉

脉来绷急,状如牵绳转索。紧不散也。谓其广,有界限,而脉与肉划然分明也。寒主收引,脉道为之束紧,而不敢开散涣漫,故伤寒见此脉也。风寒抟急,伏于营卫,为疼痛、呕逆、伤寒、下痢、惊风、宿食。热为寒束,寒热交作。紧脉阴多阳少,是阴邪抟结之象,非表寒外束,便是里寒独盛。内有宿食之紧脉,亦是寒气宿食积于中而不泄,阻碍阳和之气达,引起正邪相争的现象。缓脉

一息四至,来去怠缓。缓,不急也,往来舒缓。湿病、伤风、麻痹、眩晕、虚弱。凡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不过于有力,不过于无力,即所谓有胃气,乃平人之脉,古人名为缓脉。疾患之脉,脉管弛缓宽大,收缩力量不够,与紧脉收缩太过者,恰成对待。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弦脉按之不移,举之应手,端直如弓弦。肝病、诸痛、痰饮、疟疾、拘急、痉病、血虚、胁痛、腹痛。弦脉为风木之应,故主肝病、风痰、诸痛等症。弦为风邪之征,为疟病的主要脉象。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全无胃气,病多不治。芤脉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失血、吐血、衄血、下血、血崩、瘀血。大失血后,血液骤少,血管扩大,压力降低,按之豁然而空,因血液不能满注,而暂时与血管失却连络。按寻上下血管壁,尚能觉其跳动,中候无脉者,因血液减少,新血未至,与血管壁失却连络之故。革脉

浮而抟指,中空外硬,如按鼓皮。亡血、失精、半产、崩漏。牢脉

沉按实大弦长。阴寒内实、疝气、症瘕。牢脉多是病气牢固,证属阴寒积着,虚证无此脉象。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积有形痞块,是实在血分;瘕聚无形痞结,实在气分。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症,便属危重的征象。 濡脉极软而浮细,按之似无,举之有余,如帛衣在水中,轻手与肌肉相得而软,是浮小而软。诸虚、又主湿。濡脉细软,是气血不足,故主诸虚。但湿气压抑脉道,脉亦软而浮小,又不可做为虚论,应与证合参。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于指下。弱,不盛也,极沉细而软,怏怏不前,接之欲绝未绝,举之即无。 气血不足、元气虚耗、阳气衰微、遗精盗汗、血虚筋萎。弱脉与濡脉相类,濡软而浮,弱细软而沉。病后,老人见之顺,平人、少年见之逆。前贤论脉,以浮而无力为虚,沉而无力为弱,浮而柔细为濡,浮散欲绝、似有若无为微,浮而散大不任寻按为散。沉细为细,沉小为小。散脉

大而散,有表无里,涣散不收,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元气离散。孕妇未足月者胎欲堕,已足月者将临盆。散脉,按之满指而不聚,漫无根蒂,是气血耗散,脏腑之气将绝的征象。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显然。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气下注。伏脉

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邪闭、厥证、痞塞、停痰、积滞、剧痛、水气、霍乱、疝瘕、厥逆。伏脉是气机郁伏,肢厥剧痛等证。由于邪气闭寒而正气不能宣通,脉遂潜伏不显。促脉脉来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阳盛热实、血气痰饮、宿食停滞,亦主痛肿。阳盛而阴不和,故脉急数而时一止,凡气血、痰食、痛肿诸实热证,多见此脉。脉促无力而小,便是虚脱之象。

结脉脉来缓慢而时一止,止无定数。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阴盛气结、气壅痰滞、积聚症瘕。阴盛而阳不和,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脉搏正常跳动之时,忽然停止,可能有壅滞状态,多因心脏瓣膜障碍,血液逆流,故脉搏停止,但顷刻间即能恢复,每于大惊恐惧之时多见之。久病衰弱者,亦有此现象。若无故发现结脉,是心脏瓣膜闭锁不全所致。代脉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止有定数。脏气衰微、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仆损伤。代脉与结、促两脉的分别,在于止有定数。妇人妊娠亦可见代脉。疾脉

脉来急疾,一息七至八至。阳极阴竭,元气将脱。小孩平脉较成人为数,一息七八至亦不作疾脉

少商放血内热引起咽喉肿痛可放血治疗,效果非常快   

少商穴的功效与作用 本穴三棱针点刺出血,配伍商阳穴,合谷穴可   

如发热不退,可以少商,耳尖,大椎点刺放血,可根据情况加退六腑或水底捞

孩子出疹子发烧昏厥可十宣穴和少商穴放血

四缝穴除了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外,其治疗范围在逐渐扩大。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还有人发现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疖肿、痛风、月经不调等症。

取穴及操作疗法

(1)取穴: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取之。

(2)消毒:穴位用安尔碘,针具高压消毒。

(3)针具:三棱针或25 mm毫针或5、6号注射针头。

(4)操作:为缓解疼痛,在穴位上下用绳捆紧,用安尔碘消毒后,押手扶住手指,刺手快速点刺。点刺深浅根据年龄、体质决定,刺后用双手挤出少许血液或淋巴液即可。如遇高热者可多挤出些血液直至血液变红为止。一般1周2次,重者可每日1~2次。治疗5~7次为一疗程。

发个介绍给大家参考:心天泻血疗法简介

一、心天泻血疗法的概念:

心天泻血疗法是韩国人朴南羲“发明”的医疗技术。

二、心天泻血疗法的内容:

心天泻血疗法是通过在人体58个穴位(说明:2004年为51个部位,受中国方面影响,2009年增加到53个部位,到2011年增加到58个部位)用采血针进行针刺,然后拔罐放血,以达到一定的保健和理疗作用的一种常规方法。

三、心天泻血疗法的由来:

朴南羲先生自诩为心天泻血疗法“发明人”,并强调其疗法为不同于西医,也不属于中医的“另类医学”。

引用朴南羲自己的话:

“朴南羲 1985 年因事业受挫,对金钱、生活失去信心,怀着极其苦闷的心情,走进深山老林过起了野人生活。丢弃了一切杂念时,似乎见到了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时有机会接触到《东医宝鉴》,可是当知道在那里找不到问题答案的时候,继续怀着“为什么”的疑问和冥想,最终找到了《东医宝鉴》的局限性和西方医学的弱点,取而代之,创立了泻血疗法。”

“我是从学习《东医宝鉴》开始的。但在读《东医宝鉴》后开始产生了疑问,背诵处方笺的时候,只说明哪个部位生病了就用哪种药多少克,而没有从理论上说明这种药进入人体后通过什么作用使疾病得到了治疗。我当时就想,这就是《东医宝鉴》的最大的弱点和中医未能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东医宝鉴》的介绍,参考“”:东医宝鉴

“《东医宝鉴》选方丰富实用,收载15类,1400多种药材。每方均注出处,并收录民间单方。主要纂辑自中国古代医书如《素问》、《灵枢》、《伤寒论》、《证类本草》、《圣济总录》、《直指方》、《世医得效方》、《医学正传》、《古今医鉴》、《医学入门》、《万病回春》、《医学纲目》等80多种,“纂辑”的另一说法其实也可以说是抄录,换言之,《东医宝鉴》就是转抄引述80余种中医典籍的图书,而此书另外所引述的两本朝鲜人的著作《医方类聚》与《乡药集成方》也均是介绍中医的书籍,其中《医方类聚》是仿中国医学古籍《圣惠方》编写的,其中参考了中国医典100多部,《乡药集成方》则是仿照当时中国本草的体例,对朝鲜的本地药材进行的介绍,除名称标注本地名称外,其余所载药性均依照中医观点。在中国,像《东医宝鉴》这样的中医著作,有数百本之多,其与《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典籍的地位则无法相提并论。”

“2009年7月31日,《东医宝鉴》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记忆遗产(Memory of the World)名录的医学著作。但有中国权威中医专家认为:把一本九成以上内容均辑录自中国中医典籍的医书说成“韩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无论如何是不妥当的,而试图通过此书的申遗以确立“韩医学是韩国传统医学的正体性”更是对东亚文明与历史的无知。”

四、心天泻血疗法的特点:

心天泻血疗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

1、理论简单:“从人体结构来看,只要形成良好的血液循环,就既不会生病也不会死亡。”

2、学习操作简单:只要记住58个放血点及其适应症,会操作采血笔和拔罐器就学会了。

五、心天泻血疗法的疗效:

按朴南羲的说法,其疗效如下:

1、“一切疾病,只要抽出瘀血,就能治好”。

2、“只要在 2-3-6-8 点放血,这个地球上因疾病而痛苦的患者中 80% 以上都可以从病魔中解脱出来”。

3、“用我的医术来针对现代医术认为是不治之症的心绞痛、高血压、痴呆、关节炎、癫痫病、低血压、神经痛等,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去治好的。”

4、“我可以保证,此泻血疗法普及到我国全体国民手中的时候,能减少 60% 的患者。”

5、“从人体结构来看,只要形成良好的血液循环,就既不会生病也不会死亡。”

注:时至2012年10月为止,二十多年来“心天泻血疗法”从未成立一个这样有“神奇疗效”的医院。

六、心天泻血疗法发明人

朴南羲,韩国人,男,1957年3月出生(未确定的韩方资料),自称为泻血疗法发明人。

这位58个穴位针刺泻血疗法的“发明”人,既非医药行业,也非医学专业人士,声称“泻血疗法”是自己在深山里“悟”出来的。

1985年前从商,作为一位商业人士,朴南羲先生在四十岁前并无建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见证了泻血疗法的神奇,多次目睹了他人操作刺血疗法。作为一位精明人的商人,朴南羲认为泻血疗法的神奇疗效和百姓的口碑决定了它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项目,通过偷师学艺,凭着自己的“聪明”,自我包装一番后,自号“心天”,自编两册通俗读物《心天泻血疗法》,自诩泻血疗法发明人,以此为道具,开始敛财,以收取培训费和销售心天食品为赢利手段,从自称“对金钱失去信心”到今天已经拥有几百万平方米的山庄、房产以及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公司。

七、心天泻血疗法的现状:

在韩国,朴南羲“发明”的“心天泻血疗法”从未得到韩国政府和医学界的认同。但是在离首尔几百公里外的忠清南道锦山郡郊,朴南羲以面向社会非医学界人士招募初、中、高级学员和销售工具产品的形式商业运作。学习完三个级别的课程费用折合人民币过万元,与此同时,朴南羲还推出了极为昂贵的心天食品。但是,因为缺乏专业性,心天泻血疗法在韩国出现过多次责任事故,十多年来,在韩国很多从事心天泻血疗法的人因此而吃官司。对此韩国主要二十多家电视台曾连续多次给予曝光。到2012年,已经没有多少韩国人学习和使用心天泻血疗法。

八、心天泻血疗法在中国:

拥有五千年中医文化的中国,是朴南羲目前最大的,同时也是唯一的海外市场。失去本地市场后,朴南羲曾经多次来中国推广他的“心天泻血疗法”,但与其有实质合作的也均为非医学专业、并且喜好商业炒作的民间人士。而且,历次与其合作者无一例外最后都放弃了与他的合作。究其原因,均是朴南羲所谓的“发明”医疗技术“心天泻血疗法”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缺乏辩证,自然也不能够象其声称的:“只要对2-3-6-8号泻血,就能根治百分之八十的常见病。”甚至常见疾病泻血过程中出现的简单问题,他都无法正确回答。朴南羲先后在中国延吉市、郑州市、西安市、荷泽市等地作过个人“讲座培训”,炒作者们将其推崇得象明星一样,但是最后无一例外让所有参会者对朴南羲及其“发明”的技术彻底失望。

九、心天泻血疗法的局限:

朴南羲说自己四十岁学“医”是“从学习《东医宝鉴》开始的。”其发明的“泻血疗法”(不是西医,也不是中医)则是在深山中“悟”出来的。在其《心天泻血疗法》书中,受专业的局限性,一些说法让人哭笑不得。如:

1、“中医把坏死的血液看作是瘀血,作为分析医学的西医却把胆固醇看作是瘀血,我认为瘀血是这两种东西的混合物。”

2、“‘气’是指体内存在的电流,电流能使人体产生运动。而电流的强弱是由血液流动的速度决定的”。

3、“针灸的效果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内容:第一,使针灸周围的体温上升的效果;第二,使白血球集中到针周围的效果;第三,使神经线的电流产生逆流的效果”。

4、“腰疼的人不断地进行登山运动,可能会出现不疼的现象”。

5、“中药的药性之中,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使入侵病菌变得无力”。

6、“把我知道的药味按不同的药性可分为以下几类:

·苦味(阴):具有分解瘀血、脂肪酸、蛋白质的功能

·甜味(阳):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

·辣味(阳):具有提高人体体温增强活力的功能。

·麻味(阴):具有麻醉,减少疼痛的功能

·腥味(中):解毒、利尿功能

·咸味(阴):具有解热作用和让侵入的微生物变弱的功能,还有化解瘀血的功能”。

十、心天泻血疗法的实际:

“心天泻血疗法”是韩国人“朴南羲”“发明”的。自从成为“心天泻血疗法”的“发明人”之后,朴南羲从来不着正装,而是每天穿着类似汉服、韩服或道袍的长衫。并且自号“心天”,束发髻,留长须。不足五十岁,便使人看起来象一位健康长者,仙风道骨与众不同。

朴南羲是一位非医学专业的商人,四十多岁开始,自称“对金钱失去信心”,走进深山“发明”了“泻血疗法”。同时声称:他了解医学是从《东医宝鉴》开始的。《东医宝鉴》就是中医著作的韩文译本,而且58个泻血部位也基本上取于中医穴位。但是朴南羲坚称:他发明的心天医学,是另类医学,不是西医,也不是中医,这是公然的欺师灭祖。

没有人知道朴南羲是发明了58个穴位、发明了刺血针、发明了拔罐器,发明了“瘀血”、还是发明了“心天”这个名字。也许应该向给他交纳昂贵学费的学员、买了他高价工具的客户、吃了他天价保健品的消费者们去解释一下。心天泻血疗法的方式只不过是中医刺血疗法的一部分,其内容只是中医刺血疗法的皮毛而已。可以肯定的是:朴南羲的“另类医学”永远不会得到韩国以及中国政府和学术界的认同,花时间整理此文,是希望我国有志于中医理疗事业的仁人志士能够全面了解并正确认识韩国人朴南羲“发明”的心天泻血疗法。

  《药性赋》作者不详,它将248种常用中药按药性分为寒、热、温、凉四类,用韵语编成赋体,具有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与记忆的特点,为金元时代以来,学习中医必须背诵的歌诀之一。其原文如下: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肝心;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温热尤良。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众。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血气妇人之用。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欲温中以荜茇;用发散以生姜。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痨瘵,更壮元阳。原夫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观夫川椒达下,干姜暖中。胡芦巴治虚泠之疝气;生卷柏破症瘕而血通。白术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菖蒲开心气、散冷,更治耳聋。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肉苁蓉填精益肾;石硫黄暖胃驱虫。胡椒主去痰而除冷;秦椒主攻痛而去风。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灵砂定心脏之怔忡。盖夫散肾冷、助脾胃,须荜澄茄;疗心痛、破积聚,用蓬莪术。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附子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方。白豆蔻治冷泻,疗痈止痛于乳香;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岂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祛。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除。消肿益血于米醋;下气散寒于紫苏。扁豆助脾,则酒有行药破结之用;麝香开窍,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尝观五灵脂治崩漏,理血气之刺痛;麒麟竭止血出,疗金疮之伤折。糜茸壮阳以助肾;当归补虚而养血。乌贼骨止带下,且除崩漏目翳;鹿角胶住血崩,能补虚羸劳绝。白花蛇治瘫痪,疗风痒之癣疹;乌梢蛇疗不仁,去疮疡之风热。乌药有治冷气之理;禹余粮乃疗崩漏之因。巴豆利痰水,能破寒积;独活疗诸风,不论新久。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厚朴温胃而去呕胀,消痰亦验;肉桂行血而疗心痛,止汗如神。是则鲫鱼有温胃之功;代赭乃镇肝之剂。沉香下气补肾,定霍乱之心痛;橘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此六十种药性之热者也。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木香理乎气滞;半夏主于湿痰。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萝卜去膨胀,下气制面尤堪。况夫钟乳粉补肺气,兼疗肺虚;青盐治腹痛,且滋肾水。山药而腰湿能医;阿胶而痢嗽皆止。赤石脂治精浊而止泄,兼补崩中;阳起石暖子宫以壮阳,更疗阴痿。诚以紫菀治嗽,防风祛风,苍耳子透脑止涕,威灵仙宣风通气。细辛去头风,止嗽而疗齿痛;艾叶治崩漏、安胎而医痢红。羌活明目驱风,除湿毒肿痛;白芷止崩治肿,疗痔瘘疮痈。若乃红蓝花通经,治产后恶血之余;刘寄奴散血,疗烫火金疮之苦。减风湿之痛则茵芋叶;疗折伤之症则骨碎补。藿香叶辟恶气而定霍乱;草果仁温脾胃而止呕吐。巴戟天治阴疝白浊,补肾尤滋;元胡索理气痛血凝,调经有助。尝闻款冬花润肺,去痰嗽以定喘;肉豆蔻温中,止霍乱而助脾。抚芎走经络之痛;何首乌治疮疥之资。姜黄能下气、破恶血之积;防己宜消肿、去风湿之施。藁本除风,主妇人阴痛之用;仙茅益肾,扶元气虚弱之衰。乃曰破故纸温肾,补精髓与劳伤;宣木瓜入肝,疗脚气并水肿。杏仁润肺燥止嗽之剂;茴香治疝气肾病之用。诃子生精止渴,兼疗滑泄之疴;秦艽攻风逐水,又除肢节之痛。槟榔豁痰而逐水,杀寸白虫;杜仲益肾而添精,去腰膝重。当知紫石英疗惊悸崩中之疾,橘核仁治腰痛疝气之瘨。金樱子兮涩精;紫苏子兮下气涎。淡豆豉发伤寒之表;大小蓟除诸血之鲜。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频数;麻仁润肺,利六腑之燥坚。抑又闻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芪;强腰脚、壮筋骨,无如狗脊。菟丝子补肾以明目;马蔺花治疝而有益。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者也。

  详论药性,平和惟在。以硇砂而去积;用龙齿以安魂。青皮快膈除膨胀,且利脾胃;芡实益精治白浊,兼补真元。原夫木贼草去目翳,崩漏亦医;花蕊石治金疮,血行则却。决明和肝气,治眼之剂;天麻主头眩,祛风之药。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盖以性平;石斛平胃气而补肾虚,更医脚弱。观乎商陆治肿,覆盆益精。琥珀安神而散血;朱砂镇心而有灵。牛膝强足补精,兼疗腰痛;龙骨止汗住泄,更治血崩。甘松理风气而痛止;蒺藜疗风疮而目明。人参润肺宁心,开脾助胃;蒲黄止崩治衄,消瘀调经。岂不以南星醒脾,去惊风痰吐之忧;三棱破积,除血块气滞之症。没食主泄泻而神效;皂角治风痰而响应。桑螵蛸疗遗精之泄;鸭头血医水肿之盛。蛤蚧治劳嗽,牛蒡子疏风壅之痰;全蝎主风瘫,酸枣仁去怔忡之病。尝闻桑寄生益血安胎,且止腰痛;大腹子去膨下气,亦令胃和。小草、远志,俱有宁心之妙;木通、猪苓,尤为利水之多。莲肉有清心醒脾之用;没药乃治疮散血之科。郁李仁润肠宣水,去浮肿之疾;茯神宁心益智,除惊悸之疴。白茯苓补虚劳,多在心脾之有眚;赤茯苓破结血,独利水道以无毒。因知麦芽有助脾化食之功;小麦有止汗养心之力。白附子去面风之游走;大腹皮治水肿之泛溢。椿根白皮主泻血;桑根白皮主喘息。桃仁破瘀血兼治腰痛;神曲健脾胃而进饮食。五加皮坚筋骨以立行;柏子仁养心神而有益。抑又闻安息香辟恶,且止心腹之痛;冬瓜仁醒脾,实为饮食之资。僵蚕治诸风之喉闭;百合敛肺痨之嗽萎。赤小豆解热毒,疮肿宜用;枇杷叶下逆气,哕呕可医。连翘排疮脓与肿毒;石南叶利筋骨与毛皮。谷芽养脾,阿魏除邪气而破积;紫河车补血,大枣和药性以开脾。然而鳖甲治痨疟,兼破症瘕;龟甲坚筋骨,更疗崩疾。乌梅主便血疟痢之用;竹沥治中风声音之失。此六十八种药性之平者也。

观面相知疾病 从面相看疾病

面相学源于中医理论,中医讲望闻问切四课,古代所说的“望”就是望而知之谓之神,这里的“望”不是普通的张望或者看,而是心清净到无我的人,人与自然融合为一的时候,这样的人自然能够知道别人的病症所在。面相学不能做到这样的高级的“望”,但是却能根据面相五官的组合、面色、痣相等,观察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病的由来

人之死亡除内疾外,尚有刀刃、枪击、灾变。车祸、火厄、水厄、产厄、兽伤。跌蹼,不侦、中毒等,内疾者包括五藏六腑骨髓等,因先天不足,及后天失调,所引发之各种急性或慢性疾病,或因传染而发之各种疾病均属之重症卧床,是否康复,或一病不起,其神气色必有明显呈现,凡是神脱即死,神强者生,色黑枯即死,色黄明者生。无沦久病新疾,外伤急症,神消失目不转眼,眼暗无光,即使正常之人亦将不久人世矣,有伤疾在身气色憔悴者,更难痊愈也。

 看病相注意之点

1眼袋浮肿偏黑,双肾虚;

2鼻子准头赤红色,肺热咳嗽;

3双眼干涩发痒,肝火旺;

4双颧骨色泽乌黑,内寒气喘;

5眼中发黄,气血运化失调;

6口唇发青,阳虚而胃寒;

7眼肚微肿,口中痰多;

8双耳黑无光,肾脏有损;

9面部色泽萎黄,脾虚湿盛;

10发质、胡须、体毛干燥者,肝气郁滞,肝火旺盛;

11眼睛、两颧微红,阳盛阴虚,脏腑火热炽盛;

12眼睛周边昏暗,因性生活引起的外感风寒湿热等疾病,中医称之为“夹色感冒”;

13鼻梁色泽发乌,体内有失血的迹象;

14男人面部青黄无光泽,有遗精,早泄等症状;

15脸颊嘴唇微青,多汗盗汗;

16面部枯黄而浮肿,气血虚;

17紧皱眉头,身体疼痛;

18额头发乌,体内有火;

19额头干痒,体内缺水所致;

20口干嘴唇白,脾胃虚,气血不荣嘴唇所致;

21双颧赤红,肝肺火气炽旺;

22体重肥胖,痰湿所致;

23体轻人瘦者,肝火盛;

24人瘦弱体质不好,多是气血虚弱所致;

25吃饭经常噎著,不是生气郁闷引起,就是食道疾病;

26不思饮食,脾胃虚寒;

27面色黄白,肠道功能失调所致;

28面白唇白,腹部疼痛;

29形体似鹤状,肺结核;

30浑身气色发紫,骨蒸潮热;

31面色蓝黑,惊吓所致;

32发质红,易患妇科崩漏疾病;

33面色如黄纸,大便带血乃肠风血崩之疾;

34印堂有竖纹,血液循环不良,血压疾病等;

35鼻子耳朵黑暗无光,脏腑机能衰退较快。

重病有五忌

1唇青舌黑。

2喉起黑赤。

3天仓地阁黑。

4口角发黄。

5掌色枯暗。

重病有五绝

1心绝唇卷。

2肝绝口张不合睛翻黑。

3脾绝唇青短缩面黄惨。

4肺绝鼻黑孔露肌肤枯。

5肾绝耳黑聋齿干枯。

 神相金较剪察疾病心法云:

心经受病盯眉心皱,悬针破印,山根断,眉连印,眉毛重。肯主心经受病或心病者。

肝经受病相一一眉骨强起,颧骨高竖,人瘦筋现,眼多红筋,面皮紧瘦,颈筋多粗,骨重肉轻,鼻脊露骨,细小无肉定主肝病阴虚见血者。

脾以受病——面色青黄无光,唇色青蓝为鲜;面色过于青则脾虚,青而兼黄则脾虚受显,若深**则脾有湿热,若唇色青蓝则脾虚而寒,且主饮食不思宜补脾为佳。发红者是脾不统血,主血病,或疴血吐血有之。

肺经受病——准头戏赤,主肺火,颧色黑暗主肺寒,肺火病燥热,肺寒病哮喘。

肾经受病——眼下青暗,两耳生尘,额上乌云。面如烟煤。

足病之相——山筋折断主足痿,山筋削狭主足疼,折断似蜂腰形,削狭似剑脊形,痿者脚筋酸软也,疼者火烁脚筋也;又人,太瘦,而须发尽白,面色深红者,主骨痛病。

虫胀之相——面色无光泽,或参黑如灰,工枯黄如焦,满面尘垢乌云。

瘦病之相——眼胞浮肿,满面油光,肉不黏骨诀云:浮光而肥主痰饮防中痰病,颧黑主痰喘防寒痰为患,筋现露骨而气速主阴虚痰痨。

痨病之相——年寿有暗色班点黑气。上行则吐血,下行则疴血泻血;又发红者多主疴血,眼露四白其耸破金者防中血;又面黄暗滞色者主失血,或肠风下血等症。

失血过多之相——丽如枯黄纸色,毫无光泽气,唇色青白。

阴虚之相一一鼻眷织薄无肉,如露枯内状,年寿侄部位青暗,满面青暗如生尘垢寒毛。

因燥热而呕血之相——额上起焦衣黑色,满面有于衣焦皮毫无光泽气色。

夹色之相——眼筐黑暗,眼昏无神,眉浓压目,缩阳症亦类此。诀云:面光如镜,其色如桃花乾,必主阳虚;或九丑不举,或缩阳面如灰,其色枯稿无光者,主寒极而缩阳。

噎食之相——上发困口,下发锁喉,面色蓝黑毫无光泽,口如撮囊,发生砝面胡连,法令太深长,或入口角者皆主噎食;或主咽喉,胆中,心脏内受病。

遗泄之相——相火遗泄者,面颧皆红色如油光发亮者,肾虚遗泄者,面黄白毫无光泽,兼之卧蚕多暗蓝色者妇人遗白带类此。

风颠之相——眼露四白,扬日视人,定不转睛,或常自言笑,满面暗色,眼胞浮肿,诀曰:颧高、眼竖,睛突、囱臼俱露、性急性烈者主风颠。

瘫痪之相——面皮浮肿,色无光泽,山筋断狭,末指偏曲歹伸。

手足震掉之相——年寿为疾厄宫,又名怪部,口为承浆,又称乐部,定必年寿位露蒋无肉,色枯兼以唇色青白,棱角下垂,诀云:凡鼻梁低小、薄弱。无气,定主一生多疾病,仍防中焦之上,或喉症,或心病者,总在肝肺肾经之间受病。

暴亡之相——其人眼光露白,面无蔼容,性情坚僻,行止刁定者,皆主暴亡,又云:面如丹赤,眼神急露四白皆然。

眼疾之相——眉骨抖高发指大,眉浓压目,眼筐太深,奸门太陷,山筋折断。

耳疾之相——轮廓不城薄削低小,其形丑陋,其色焦枯

腰疾之相——鼻形不端三湾三曲,露节而尖无肉我囊,偏斜歪曲。

服毒而死之相——水星歪斜薄小,或蛤口鹰嘴,及唇色青蓝不鲜,或口争反弓无棱,或胡连须困口锁喉,主因食生灾者,或被人毒死,或自毒死,或误服毒死。又曰:气人口主服毒而死。

邪侵鬼昧之相——两颧为阴骘堂,又为冢运,年寿为疾厄宫,又为怪部,尺有邪侵鬼昧者,定必年寿两颧皆生乌暗之色,额上印常亦然;又必眉浓粗乱压目,三阳位无光耀。

面相疾病总决大全有哪些

面相疾病总诀

肾亏眼肚黑,肺热准头红,肝盛两眸赤,寒喘两颧乌。

多风蓝眼白,痰湿眼中黄,多痰眼肚肿,寒胃口唇青,肾绝耳黑槁。

湿盛面皮黄,肝热皮毛燥,脾热眼颧红,夹色眼昏暗,足伤月脖沉。

失血乌年寿,遗泄面青黄,气虚面浮肿,多汗面唇青,痛病眉心皱。

火燥额堂乌,额焦宜补水,唇白勿尝寒,颧赤清肝肺,肥盛痰要除。

瘦人肝火盛,赢弱气虚防,困喉发噎食,困口发胃寒,泄泻面黄白。

腹痛白面唇,面黑蓝防泄,眼圆突防狂,似鹤成痨症,如紫定骨蒸。

鬼惊面蓝黑,绝胃口门青,服毒白人口,发红下血症,面黄如染纸

肠风及血崩,眼沉成眼病,鼻丑腰不宁,怪部黑忧症,斑缠亦同评。

悬针灵锁印,中焦病必成,鼻上成三折,手足断宜惊,痰盛面光亮。

气紧腰痹防,鼻耳暗将亡,诸病宜查此,临症不张忙。

面诊小口诀

凡看病,望为先。精气神,最重要。脏腑位,要牢记。多重影,应分清。

病多端,起气血。面色青,主寒痛。面色泽,气血充。面色赤,定有火。

赤如妆,乃虚火。面色黑,肝肾见。面晄白,主虚寒。白无华,是血虚。

面黄泽,为湿热。面黄暗,病肝肾。额头亮,精神爽。额头暗,有灾殃。

眼有神,无大病。眼无神,精气虚。眼色红,内有火。眼白黄,病肝胆。

虹膜缺,主脑病。胃环大,有中毒。黑纵线,是炎症。黑凹陷,伤器质。

皮炎痒,虹周灰。血管硬,白圆环。虹膜诊,学问大。同心圆,是关键。

多节段,排成环。环环扣,象全身。眼为鱼,贵明亮。鼻光泽,无大病。

鼻色青,主寒伤。鼻色白,主伤血。鼻土偶,胃气绝。鼻不正,病不轻。

鼻有痣,病陷危。人中明,无大病。泪堂下,宜饱满。青黑乾,主肾虚。

夜不寐,多伤神。沟平坦,性无力。人中疔,主胃火。人中歪,命不长。

唇淡红,无大病。唇色白,主伤血。唇青紫,寒痛瘀。面光亮,为水积。

面黄黑,脂肪肝。耳面焦,防癌症。面清瘦,宜小心。如无病,必长肉。

十步外,眉目清。无重病,必长寿。部位明,五色清。 知色克,可万全。

 颜面望诊歌

火星斑志心压抑, (额头部位横纹深,精神压力大;有斑志者,心脑血管有病。)

胸乳显现两眼间; (眼角发青者,患乳腺增生或乳腺癌。)

眉宇中分肝为外, (眉梢有斑者,肝有病。)

内侧心脑肺相连; (两眉中间有竖道者肺有病;横道竖道相连者心有病。)

肺主皮毛窍于鼻, (酒糟鼻,毛孔粗大者肺有病。)

脾主肌肢白唇边; (唇有白道,肌肉无弹性者脾有病。)

准头主脾两翼胃, (鼻头发红有坑毛孔粗大者脾有病;鼻翼鼻唇沟发红者胃有病。)

鼻梁中肝两侧胆; (鼻梁中间有斑者肝有病;两侧有斑者胆有病。)

肝主筋脉华爪, (肝不好者指甲有竖纹,手脚抽筋。)

恰好开窍于双眼; (肝不好者眼干涩,视物不清。)

舌上为肾中为心, (舌根部为肾区,黑者有肾病;舌中部为心区。)

心窍于舌华在面; (舌有裂缝、脸红有血丝者心脏有病。)

大肠本在颧骨外, (颧骨外发黑发红者大肠有病。)

小肠颧内即可见; (颧骨内侧发黑或眼袋早现者小肠有病。)

巧嘴一张生殖器, (唇上有斑或有皱生殖器有病。)

人中膀胱相关联; (人中有斑或志,男有膀胱瘤,女有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

水星地阁是肾区, (下巴壳或耳发黑、有斑者有肾病。)

主骨生髓非等闲; (肾不好者腰痛、腿沉、记忆力差、牙不好、阳痿早泄。)

开窍于耳一脉通, (肾不好者耳聋耳鸣。)

其华在发可直观。 (肾不好者脱发、白发)

颜面望诊熟于心, (烂熟于心如子弹上膛。)

不是神仙胜神仙。 (功力到家如虎添翼。)

五官面相疾病总决大全

肾亏眼肚黑,肺热准头红,

肝盛两眸赤,寒喘两颧乌。

多风蓝眼白,痰湿眼中黄,

多痰眼肚肿,寒胃口唇青,

肾绝耳黑槁。湿盛面皮黄,

肝热皮毛燥,脾热眼颧红,

夹色眼昏暗,足伤月脖沉。

失血乌年寿,遗泄面青黄,

气虚面浮肿,多汗面唇青,

痛病眉心皱。火燥额堂乌,

额焦宜补水,唇白勿尝寒,

颧赤清肝肺,肥盛痰要除。

瘦人肝火盛,赢弱气虚防,

困喉发噎食,困口发胃寒,

泄泻面黄白。腹痛白面唇,

面黑蓝防泄,眼圆突防狂,

似鹤成痨症,如紫定骨蒸。

鬼惊面蓝黑,绝胃口门青,

服毒白人口,发红下血症,

面黄如染纸,肠风及血崩,

眼沉成眼病,鼻丑腰不宁,

怪部黑忧症,斑缠亦同评。

悬针灵锁印,中焦病必成。

鼻上成三折,手足断宜惊,

痰盛面光亮。气紧腰痹防,

诸病宜查此,临症不张忙。

中医里把脉的脉象怎么看。

浮脉浮者,脉在肉上行也。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流利,像捻葱叶。表证。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浮而有力有神,为阳有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