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哪有卖旧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2收藏

成都哪有卖旧书,第1张

1,九眼桥公交站背后,老马路头头上的“会友书店”。

里面教材教辅站了大半,用心点可以找到一些好的旧书。价钱偏贵,不过可以砍价。我在这儿淘过《饮膳正要》。

2,莲桂南路的“新旧书店”。

漫画,盗版书居多,不过原版外文书也不少。价钱偏贵。我在这儿淘过中英日对照的《川菜集锦2》和《楞严经》,以后再没去过。

3,二环路东一段与建设北路交叉口,有一排旧书店,大概5、6家:其中一家挂的牌子是“文采古旧书店”。

书比较多,比较杂,看似多,但是到底有没有喜欢的还是要看运气。靠建设路口的两家可以讲价,老板还可以,书也还可以。我的书大多是在这个区域淘的,比如精装的《瑜伽经》5元现在还有很多,高雄文殊讲堂的《唯识三十颂义贯》,《圣大解脱经》精装《金刚经六祖口诀六祖坛经》《摩奴法典》《般舟三昧经》《诸子集成补编》。

4,五块石电器市场一层北通道,有10几家。

比较杂,盗版多,需要仔细淘,过期杂志多。在这十几家的中间入口的左边有个摊子的女老板很实在,书架超便宜,去年底我在他那儿以9元的价格淘到一本品相不是很好的清末线装本《医宗说约》卷四。最里面头头上的两家,一个老太婆和一个中年人是绝对的奸商,其他地方一两元的东西居然要价接近10元,所以我一般不买他们的。在这儿也找到很多好书,比如巴蜀书社的《华阳国志》,成都饮食公司6几年的铅印菜谱。这儿的过期杂志,特别是外文杂志也不错。

5,送仙桥古玩市场河边有很多地摊。

基本没啥东西,更新慢。中间有家好书不少,但开的天价,这就是他好书多的原因。在这儿我买过新出的仿古线装本《醒园录》和《大方便佛报恩经》。

6,盐市口书市4楼“淘书斋”。

旧书多,分类齐全,摆放整洁,电脑管理。但是好书都在网上卖,店里的书很贵,所以我在这儿买的很少。

7,蜀都大道人民公园段有个少城路邮政所(金河宾馆的那个路口),他背后有家“华文堂”旧书店。

8,西马棚街靠小学的西头有家好像叫“贻松书店”。

旧书和古玩都有,书多,但有价值的不是很多。线装书和签名本是专门分开来的。老板很年轻也很和气,价格绝对公道,但是依然可以讲价。在孔网有网店。

9,奎星楼街18号,蜀艺斋。

从西往东走进去大概二十米的左边,店里书很少,不知道是不是都放网上去卖了。看他们的网上书价比较贵。

10,昭觉寺外面青龙警署不远有家“古博书店”。

书和古玩都有,更新慢,真的是旧书(街边上灰尘大)。男主人喊价公道,女主人就不敢恭维,简直抢人。在这里我买的《濒湖脉学》《汤头歌300首》

11,茶店子横街和正街的交汇处有个旧书摊,没什么书,而且是天价。

12,成都中医药大学门口公交站台下了往回走,新罗路邮政所边上有个旧书摊,数不多,好书很少,还要碰运气、好像摊主是残疾老大爷,人还可以,我在这里买的巴蜀书社影印的嘉庆版《锦里新编》下册。

13,送仙桥古玩市场4楼。

周三和周日上午7点半-12点营业,其他时间关门。这里书很多,有很多好书。不过要早,不然人家就都选走了。在这里我买的《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沙恭达罗》《大觉禅师坐禅论》。

14,张家巷北边的那一侧,有家叫“蜀缘旧书屋”。

有好书,还有花圈。一般人以为是卖丧葬用品的,要去的仔细找哈。有些好书,但价钱偏贵。在这里我买的《吕氏春秋本味篇》。

15,玉林东街西头有一家叫“书海拾林书屋”。

书价标在书上,以店主标在书上的价格合计超过20元,再打八折之后的价钱比较公道,可砍价。文史方面的资料,菜谱,比较可以。在这里我买的85年馆藏《佛经故事选》卿希泰的《中国道教思想史纲》。

16,磨子桥川大东门,百脑汇十字路路口往南走(科华北路)有个正版书折扣店“云驭风”。

新书,2-5折,比卓越当当价格还低,店不大但书翻新速度快,有会员卡一般是4折多一点,这几天(四月底)免费办会员卡。我上次在这儿买的徐梵澄的《五十奥义书》,16开精装,定价88,买下来才41。还有徐梵澄的《瑜伽书札集》《综合瑜伽》《瑜伽箴言》。

17,天府广场西边清真寺下面的时间简史大书坊的特卖馆

特卖部是2-6折,有很多不错的好书。我在这里买了江灿腾的《晚明佛教改革史》《新视野下的台湾近现代佛教史》《贞观政要》。

18,昭觉寺佛经流通处。

和外面的纯盈利书店比,价钱比较低。往往有好书。比如在这里我买的五台山塔院照智法师出的《中观宝鬘论释》《景德传灯录》《龙树六论》《大乘经庄严论宝鬘疏》《碧岩录》《十二门论释义》《百论释义》《中论述义》《毗尼止持》《锦江禅灯》《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译释》。

19,昭觉寺外面“文殊阁”。

超过二十,八折。佛教类的常见书比较齐全。在这里我买的《薄伽梵歌》《摄大乘论解说》《弥勒五论》《大乘成业论导读》。

市区里面,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些,如果你还晓得,我没提到的,信息共享哈!

忘了说,你们学校外面的泰山二巷里面的那家书店卖的非贵。我一直喜欢到南巷子靠成灌路那边的那两家去买。老头子的小说越来越多,不过偶尔去看哈还是有点收获的。 在那儿我买的《影尘回忆录》,西藏史《青史》,《中国禅宗语录》《中国道家史纲续编》安靖交大新校区门口,科创药店边上有个旧书店,有些好书,在这里我买的《大般涅盘经》上下,《秘传武当绝技》。西华大学后门,221起点站边上有一家,全是教材,我只买了一本韩文圣经。

中国十大名茶

名茶,顾名思义,在于有名。其所以有名,则由于名茶具有脍炙人口的品质,独具特色的风韵,蜚声遐迩的声誉,以及体现悠久历史文化的掌故。名茶之成名,并为人们之所爱,社会之珍视,是与秀丽的名胜古迹、美妙的神话故事, 优良的茶树品种,精湛的制茶工艺、 优异的品质风格、名人的诗词歌赋分不开的。在中国名茶艺苑中,花色品目,估计不下两百种,形形色色俱显珍奇,各有千秋,令人爱慕。在蜚声中外的名茶中,挑选出:西湖龙井、铁观音、祁红、碧螺春、黄山毛峰、白毫银针、云南普洱、君山银针、蒙顶茶、冻顶茶等十种作为代表。

(1)色香味形俱佳的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而得名。习惯上称为西湖龙井, 简化称为龙井。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龙井茶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之誉,所以有“三名巧合,四绝俱佳”之喻。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龙井狮峰下的胡公庙品尝龙井茶,饮后赞口不绝,并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经过茶农世世代代的辛勤培育,精益求精,龙井茶产量不断增加,品质日益改进,如今已香飘万里,誉满全球。

龙井茶区分布于“春夏秋冬皆好景,雨雪晴阴各显奇”的西湖风景区,山青水秀,景色绮丽。在狮峰山上,梅家坞里,云栖道旁,虎跑泉边,满觉陇中,灵隐寺周围,九溪十八涧沿岸,翠岗起伏,绿树婆娑。更是产区如画,得天独厚。

产地:按“狮”“龙”“云”“虎”“梅”排列品第:

狮——既狮峰,品质最佳,最富盛誉(地名)

龙——龙井(地名)

云——云栖(地名)

虎——虎跑(地名)

梅——梅坞(地名)

味:为豆花香、清香味甘

色:色清

形:取其一芽一叶,长不过25厘米

采摘期:四月初至十月上旬。

清明采制的龙井茶,称为“明前龙井”为龙井茶上极品,产量很少,珍贵。按照茶芽萌发状况和采下的芽叶大小,制成的龙井菜,历史上又分“莲心”“旗枪”“雀舌”等花色。

(2)“音韵”留甘的铁观音

烹东勺水浅杯斟,尽不余香古本寻;

七碗漫夸能畅饮,可曾品过铁观音。

铁观音是中国乌龙茶的极品,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又称安溪铁观音。 素富盛誉,蜚声中外,特别是闽南、粤东和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华侨社会,享有极高的声誉,备加珍贵。

观音香绝,贵在“音韵”以天然馥郁的兰花香和特殊的“音韵”而称著,品尝铁观音时,领略“音韵”是品茶行家和乌龙茶爱好者的乐趣。

相传清代,福建省安溪县松林乡有一位农民,笃信佛教。每天清晨,他以一杯清茶奉献观音大士像前,习以为常。观音菩萨念他虔诚,托梦给他,说赐他一棵摇钱树,从此可以不愁衣食。次日,他上山砍柴,路过观音庙前,忽然发现打石坑的石隙间有棵茶树,在晨曦中,叶片闪闪发光,便挖回栽于舍旁,精心培育,后来采下鲜叶制成乌龙茶,香味异常醇美,加以繁殖,逐渐传开成为珍贵的茶树优良品种。由于他拜佛有德,感动了观音菩萨,恩赐而得此茶树,加之茶树上叶色暗绿如铁,故命名“铁观音”。

制作程序——晒青、摇青、凉青、杀青、烘。

焙火程度——轻火(生茶)

清香,茶底较轻

中火(半生熟茶)

重火(熟茶)——茶味重香

冲泡后的叶底三分红,七分带绿,人们美其名道: “青蒂、绿腹、红镶边”三节色。

采摘期:一年采四期茶,分青茶“头青”复茶“二青”暑茶“三青”秋茶“四青”,以青茶最好。

(3)中英豪——祁红

在红遍全球的红茶中,祁红独树一帜,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称,博得国际市场的经久称赞,奉为茶之佼佼者。

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为工夫红茶中的珍品,1915年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章,创制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优异的品质风格,蜚声中外。

安徽祁门一带是古老茶区,唐代就盛产茶,当时祁门一带皆出产绿茶,制法与六安茶相似,到清代光绪元年,有一名叫余干臣的黟县人,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因见红茶畅销利厚,便先在至德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效闽江制法,试制红茶成功,另一种说法,认为祁门改制红茶是从胡元龙开始的,胡元龙为祁门南乡贵溪人,因见当时绿茶销路不景气,红茶畅销,于1976年开设日顺茶厂,仿制红茶成功。

祁红主要运销英国,在伦敦茶叶市场, 祁红被誉为茶中英豪。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们争相竞购,传扬“中国的祁门香来了!”。

祁红向以高香著称,具独特的清鲜持久的香味,被国内外茶师称为砂糖香或苹果香, 并蕴藏有兰花香,清高而长,独树一帜,国际市场上称之为“祁门香”。

(4)装素裹的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属于白茶类,是中国福建的特产。(福鼎、政和等县)现代生产的白茶,是选用茸毛较多的茶树品种,通过特殊的制茶工艺而制成的。白毫银针,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制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三厘米许,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观也使人情趣横生, 茶在杯中冲泡,即出现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芽芽挺立,蔚为奇观。

白毫银针的采摘十分细致,要求极严格,规定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不采、虫伤芽不采、 开心菜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号称十采。

白毫银针,味温性凉,有健胃提神之效,祛湿退热之功,常作为药用,对于白毫银针的药效,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有很好的说明,“太佬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需凉,功同犀牛,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即同金等)”。

海外对白毫银针极为珍贵,称其有降虚火,解邪毒的作用,常饮能防疫祛病,甚至说,饮一杯白毫银针,可令人对今天生活的许多严峻事实,如通货膨胀,经济萧条,粮价高昂等变得心神安定。

(5)茶中故旧蒙顶茶

蒙顶茶,产于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 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两句飘扬蒙顶茶的诗句,寓意很深,传说扬子江心水,味甘鲜美,用这种水泡蒙山中顶的仙茶,是人间最美的佳饮,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对蒙顶茶爱慕之至,赞语不绝。

茶圣陆羽在评价名茶时曾说:“蒙顶第一,顾诸第二”(顾诸茶产于浙江长兴,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称的蒙顶茶, 关于其由来,有不少神话传说,传说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把病治好。有一天,一位老翁跑来告诉和尚,说春分前后春雷初发时,采得蒙山中顶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 这位老和尚听了老翁的话,便在蒙山上清峰筑起石屋,请了一些人长住在这里,遵照老翁所传授的方法,采了蒙顶茶。煎服后,老和尚病果然好了,眉发绀绿,体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岁的人。于是,蒙顶茶可以返老还童的神话遂之传开。

蒙山,古时属于祀祭的名山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成功,曾致祭于此。佛教传入中国,蒙山逐渐成佛教胜地。山顶五峰——上清、菱角、毗罗、灵泉、甘露、其命名都与佛教有关。蒙山贡茶圆,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严密,各司其职。

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各种花色名茶的统称。有雷鸣、雾钟、雀舌、鹰嘴、芽白等品名,以后又有凤饼、龙团等紧压茶。

民国初年,以生产黄芽为主,故称蒙顶黄芽,为当时的蒙顶茶的代表。如今,以生产甘露为多。

蒙顶甘露——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 新鲜芽叶适当摊放,以高温杀青,须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工序。外形美观,条索紧卷我毫,浅绿油润,香馨高爽,味醇甘鲜,汤黄微碧,清澈明亮。

蒙顶石花——嫩芽经杀青后,即在锅中整形,后经摊凉再入锅复炒,低温烘干。银芽扁直整齐,汤色黄碧,香气纯鲜,味甘隽永。

蒙顶黄芽——制法与石花大同小异,唯杀青后要揉捻。色泽黄亮,芽呈金**,香纯清,味浓鲜,汤色清黄明亮。

万青银叶和玉叶长青——是迟采的稍大芽叶制成,制法与甘露相同,唯茸毫减少,品质较甘露稍次。

(6) “吓煞人香”的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的洞庭山, 又名洞庭碧螺春。吴县(属江苏)也有称为苏州碧螺春。外形卷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素为茶中之华。

相传采菜姑娘把采下的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新鲜的嫩叶由于得到体温的热气,挥发出浓香,故称“吓煞人香”后来康熙皇帝南下苏州,驻驿太湖,苏州地方官员进献当地名茶吓煞人香,康熙颇有文采,嫌其名不雅,因此赐题碧螺春为茶名。

碧螺春采摘十分细嫩,生产季节性很强。春分开始采茶,到谷雨采制结束,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高档极品,都在清明前或后采制。时间更短,季节性更强。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密被,银绿隐翠。号称“三鲜”即香鲜浓、味道醇、色鲜艳,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别具一番风韵。

(7)云蒸霞蔚的黄山毛峰

黄山, 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 号称黄山“四绝”,可是,在松、石、云、泉之外,还有一绝,那就是轻香冷韵、袭人断腭的黄山云雾茶。

黄山毛峰的产地海拨高,峰峦叠翠,山高谷深,溪流瀑布,俏树偏野,气候温和,雨水丰沛,终年云雾缭绕,群峰隐没在云海霞波之中,“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茶树在云雾蒸蔚下,芽叶肥壮,持嫩性强。加之山花烂漫,花香遍野,使茶树芽叶受到芬芳的熏陶, 花香天成。如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奠定了黄山毛峰优良的天然素质。

黄山毛峰采摘讲究,非常细嫩, 特级茶于清明至谷雨边采制,以初展的一芽一叶为采摘标准,采回的芽叶要拣制,当天采当天制。

黄山毛峰成品茶,外形细扁稍卷曲,状似雀舌,白毫显露,色如象牙,黄绿油润,带金**鱼叶(俗称茶简)冲泡后,雾气凝顶,清香高爽,滋味浓醇和, 茶汤清澈,叶底明亮,嫩匀成朵。黄山毛峰冲泡五、六次,香味犹存。

(8)喉韵、沉香的冻顶乌龙

冻顶茶,被誉为台湾茶中之圣,产于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

关于冻顶茶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冻顶山,据说是因为山坡滑溜,上山要踢紧趾尖,台湾俗语称“冻脚尖”,才能上得了山头,即“冻”着脚尖上山“头”,所以叫冻顶。

讲到冻顶茶,传说是清道光十一年,鹿谷有一位举人林凤池,为报答族人林三显资助盘缠而得以中举之恩,在福州应试取得功名后,特到武夷山取回乌龙品种茶苗三十六株,以其中十二株赠给冻顶山的林三显,因天、地、人三因素调和,得以发展成现在闻名海内外的冻顶茶。

冻顶茶的鲜叶,采自青心乌龙品种的茶树上,故又名“冻顶乌龙”,属于轻度半发酵茶,制法则与包种茶相似,应归属于包种茶类。文山包种和冻顶乌龙是姐妹茶,文山包种重清香,而冻顶茶以滋味醇厚、喉韵强劲,具沉香而见长。

冻顶茶的鲜叶为一心两叶,实际上是新梢长到“小开面”(即新稍刚出现驻芽)时,采下顶端对上二叶梢。

(9)白银盘裹的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于号称八百里的洞庭湖中一个秀丽的小岛——君山上。

相传柳毅传书的故事,也发生在君山。君山有一仙井,叫做柳毅井,井水水质甚佳,用以烹茶酿酒,清甘芬芳。君山海拔九十公尺,是一个小山岛。有大小山峰七十二座,一峰一名,峰峰有景,而且还伴有多种神奇美妙的故事。四周为银山堆涌,白浪滔天,雾气滕滕,烟波漂渺。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好地方。据考证,南北朝梁武帝时起,茶叶就纳为贡品。相传君山有四十八座庙宇,庙庙有茶园。

十月怀胎

昔日唐僧去取经,取下报恩一份经。

报恩经中十二字,字字行行写分明。

昔古有个目莲僧,担经挑母去修行。

经在前头背了母,母在前头背了经。

将经将母横挑去,山林竹木两边分。

右肩檐得皮血破,左肩担得血淋身。

借问灵山多少路,十万八千亦有零。

不说十万八千路,再加十万亦要行。

去到灵山见佛祖,取出一卷大藏经。

先取大藏经一卷,复取半卷怀胎经。

养儿不知娘受苦,养女可知母苦辛。

堂前椅子轮流坐,媳妇也有做婆时。

且看檐前滴滴水,点点滴来不差移,

孝顺之人生孝子,忤逆之人生逆儿。

十月怀胎从头起,从头一二说分明。

正月怀胎如露水,桃果开花正逢春。

花如水上浮萍草,唔知生根唔生根。

二月怀胎上娘身,手酸脚软步难移。

头发披散懒梳髻,放开花鞋懒去寻。

三月怀胎三月三,三餐茶饭食两餐。

三餐茶饭唔想食,只想酸梅口中含。

四月怀胎分四肢,一身骨节满身酸。

年轻怀胎犹自可,老来生子正难当。

五月怀胎分男女,七孔八窍便成人。

是男是女心中想,不知何时何日生。

六月怀胎三伏天,烧茶换水懒向前。

堂上扫地难弯腰,行路犹如上高山。

七月怀胎正是秋,好似梧桐挂金钩。

八幅罗裙长安带,老来怀胎不怕羞。

八月怀胎桂花香,五谷上仓垒忙忙。

累得老娘多辛苦,累得老娘难落睡。

九月怀胎重如山,低头容易起头难。

茶饭冇敢多食饱,罗裙唔敢紧腰缠。

十月怀胎看看满,子在腹中团团转。

左手吃娘心上肉,右手吃娘肚内肠。

十月怀胎将来生,娘在房中受苦辛。

一阵痛来一阵扎,痛得老娘打翻身。

牙齿咬得铁钉断,两脚抖得地皮穿。

娘呼上天天无路,娘唤下地地无门。

结配丈夫心唔忍,洗手烧香奉神明。

先许武当香一灶,后许南海挂长幅。

长幅宝盖都许了,才得孩儿过下身。

孩儿下地叫一声,堂上公婆才放心。

孩儿下地叫二声,母子房中两个人。

孩儿下地叫三声,堂上公婆乱纷纷。

行到厨房烧开水,烧盆开水洗儿身。

是男是女都洗起,费尽爷娘一般心。

手抱孩儿共枕睡,口食娘奶到天光。

日间苦楚犹自可,夜间苦楚甚难当。

左边睡了右边睡,右边湿了睡左边。

若然两边都湿了,双手捧入娘胸前。

一日食娘三肚奶,三日食娘九肚浆。

娘奶不是长江水,娘奶不是树木浆。

点点食娘身上血,娘身老来面皮黄。

一岁二岁同娘睡,三岁四岁学娘行。

五岁六岁能讲话,七岁八岁送学堂。

文房四宝都齐整,教子读书习文章。

孩子出门去读书,娘在家中望子归。

早晨出门望到午,午时出望早归门。

一愁儿子身上冷,二愁儿子肚中饥。

三愁儿子年纪小,四愁儿子被人欺。

五愁儿子身上病,六愁儿子走高低。

七愁儿子出麻豆,八愁儿子痴又愚。

九愁儿子水边走,十愁儿子配婚姻。

养得儿子十七八,轻轻放下儿子身。

养子不知娘辛苦,养女方知报娘恩。

街上般般都有卖,有人开店卖爷娘。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不信且看檐前水,点点滴下不入池。

父母有恩报不尽,父母一生为儿身。

只有行孝黄氏子,割肉去救母娘身。

孟宗哭竹冬生笋,郭巨埋儿天赐金。

董永卖身安葬父,丁兰刻木事娘亲。

王祥卧冰求鲤事,目连救母上西天。

鸦有反哺之仁义,羊有跪母之恩情。

畜禽能知恩和义,人类何不早回头。

怀胎经书已读尽,能劝世人要孝心。

关汉卿: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

《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现将诸本简介如下:

1、《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知此剧当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此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晋叔编《元曲选》本。臧晋叔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关剧诸版本中以臧本为最佳(下同,不一一注明)。

2、《望江亭中秋切鲙》:共四折。现存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旦》。 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4、《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著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且第三折张圭唱词中曾引用与关氏“莫逆交”的杨显之《酷寒亭》剧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发现之前,可暂定为关作。现存主要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著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6、《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四折一楔子。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及《元曲选》本。

7、《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四折一楔子。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及《元曲选》本。

8、《温太真玉镜台》:四折。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与《元曲选》本。

9、《尉迟恭单鞭夺槊》:四折一楔子。现存明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和《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后二本题尚仲贤撰。尚仲贤所作为《尉迟恭三夺槊》,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故从赵琦美钞校本,定为关作。

10、《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四折。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及近人王季列编《孤本元明杂剧》本。《录鬼簿》与《元刊杂剧三十种》著录本剧名目为《关大王单刀会》,脉望馆本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11、《王闰香夜月四春园》:四折。《录鬼簿》有《钱大尹鬼报绯衣梦》,即本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简名《非衣梦》,题目正名为“王闺香夜昂四春园,钱大尹智勘非衣梦”。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简名《绯衣梦》,《也是园书目》作《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与《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本。

12、《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五折一楔子。本剧是否关撰,尚不能肯定。剧中较多描写了关剧其他本子中未出现过的农村生活场景,还采用了五折一楔子的形式。这在关剧中属破例。

13、《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四折。现存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4、《山神庙裴度还带》:四折一楔子(楔子在第四折前)。按元末明初贾仲明也有《裴度还带》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续编》题目正名为“长安市璚涯报恩,山神庙裴度还带”。因此有人认本剧为贾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5、《状元堂陈母教子》:四折一楔子。本剧名目孟称舜本、曹栋亭本《录鬼簿》俱不载,思想倾向、艺术风格和关汉卿其他喜剧不类,疑非关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6、《闺怨佳人拜月亭》: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一楔子。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7、《诈妮子调风月》: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8、《关张双赴西蜀梦》: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无“题目正名”及科白,仅有四套曲词。

马致远:《太和正音谱》《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

成都哪有卖旧书

1,九眼桥公交站背后,老马路头头上的“会友书店”。里面教材教辅站了大半,用心点可以找到一些好的旧书。价钱偏贵,不过可以砍价。我在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