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故里到底在哪里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2收藏

黄帝故里到底在哪里呢?,第1张

黄帝是我们共同的祖先,所以回答讨论这个问题一定要严肃,不能人云亦云,毫无根据的说出来。

河南学者徐旭生先生,是我国著名古史学家、考古学家及教育家,有着“中国考古界拓荒者”之称。徐旭生关于华夏炎黄起源做过许多重要的论断影响至今!

其史学巨著《中国古史传说的时代》中叙述:“大约华夏集团从陕西、甘肃一带的黄土原上,陆续东迁,走到现在河南、山东、河北连界大平原上,首先同土著的东夷集团相接触。始而相争,继而相安,血统与文化逐渐交互错杂”。

这里说的华夏集团,就是我们的老祖先炎帝和黄帝,这在央视纪录片《黄帝》中,有一个大概的地区描述,大家请看下图:

其实黄帝并不是一个人,严格的说应该是一个族群。通过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论证,炎黄部落来自于仰韶文化。

中国考古社科院、考古文物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大型纪录片《中华文明曙光初现》里面描述道“在华山脚下,我们找到了仰韶文化的源头。仰韶文化的一支强大的部落,居住在离华山不远的西安半坡,这里被称为上古时代的伊甸园”,“黄帝和炎帝都起源于渭水流域”。

黄帝土德,而渭水流域的土是**的,所以被后人尊称为“黄帝”。又因为他长期居住在陕西姬水一带,所以黄帝姓姬。这在大型讲座类栏目百家讲坛《国史通鉴》第一部《上古时代》中,被专家们所认可。

炎黄子孙遍布全国,但是炎黄部落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源头,那就是“黄土高原,渭水流域”。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探索发现》《寻根溯源》中,所有的史学家都认同于这个观点。

炎黄是祖先,黄土高原渭水流域是源头。如果否定我们中国人共同的祖先,这是一种民族的悲哀,是一种文化的不自信。找到源头,寻到根,是每个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共同目标。

问题一:明朝到现在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从公元1368年立国,距今646年,若从公元1644年明思宗自缢至今亦有370年。

问题二:明朝到2014年有多少年 明朝1368-1644年 如果从建国起算,646年如果从最后一年算370年

问题三:明朝距今有多少年?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明朝的开始距今已经有649年,明朝的结束距今373年。

问题四:大明距今多少年 大明距今约371年―647年。

基本简介: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开创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等治世,国力达到全盛,疆域辽阔。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天灾,导致国力下降,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政权,随后满清趁乱入关,击败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权,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南明覆亡。1683年清军 ,明郑结束。

明朝疆域囊括汉地,初年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黑龙江流域诸部落有宗 ,后缩为辽河流域;初年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今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并曾在今青藏高原、东北(包括外东北)、新疆东部等地设有羁縻卫所。明成祖曾收复安南,明朝极盛国土面积约达1000万平方公里。

明朝时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据《明实录》所载明朝人口峰值为7185万,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上逾亿,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强盛大一统中原王朝。明朝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修《明史》中评价明朝是“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问题五:明朝至今多少年了 朱元璋 太祖 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 惠宗 让皇帝(又谥惠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待考

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献陵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 裕陵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朱佑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朱厚�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朱载�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定陵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 庆陵

朱由校 熹宗 �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德陵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思陵

南明皇帝(4位)

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待考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隆武陵

朱聿� 庄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 绍武陵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永历陵

朱元璋距今2014年646年,朱由检崇祯距今370年,朱由榔距今352年

问题六:明代距今有多少年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可以算算:2011-1369=643 明代距今有643年!

问题七:明朝距今多少年了 明朝时期是 1368年-1644年 距今已经647年

问题八:从明朝未到现在多少年出一代人? 什么人?

问题九:明朝末年距离现在多少年 明思宗(1611-1644)明朝皇帝,年号崇祯,明光宗第五子 大约四百年

概括起来,明朝达到如此大的版图,总共分两步:

第一步,朱元璋、朱棣等帝王辛辛苦苦不断开疆拓土,使明朝疆域达到900万平方公里;

第二步,某粉的吹嘘,将明朝疆域从900万平方公里吹到1500万甚至2200万平方公里。

明朝疆域大吗?什么才叫大呢?大的标准是什么呢?

静夜史认为,明朝的9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放到当时的世界,算是非常大的版图了,但是相比于元朝、唐朝以及清朝而言,明朝的疆域是相形见绌的!

之所以明朝的疆域不如元朝、唐朝以及清朝,绝不是朱元璋、朱棣等帝王不努力,而是因为当时的条件下,明朝的疆域已经达到了农耕文明所能达到的极限。

明朝的扩张,受制于两个因素:

1、重农抑商政策

我们知道,打仗就是砸钱,没有钱,一切就无从谈起。

朱元璋出身八辈贫农,对商人有种天然的敌视,这直接影响到他的执政策略,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改宋元以来的重商主义政策,明朝重新回到以农业为本的发展路线上。

我们知道,农业的产出天然地比商业要低,而且低很多,依靠农业的发展来支撑国家的对外战争,本身就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再加上朱元璋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导致明朝初期的财政收入相比于宋元时代大大缩水。前面说过,没钱,就打不起仗。所以,明朝不可能像唐朝一样不断对周边发动灭国战争。

2、重文轻武的国策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也学习宋朝赵匡胤的做法,大力推行重文轻武政策,与之伴生的是分权手腕。

我们知道,重文轻武可以有效防止武将割据自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是这导致了两个严重的后果:

一是武将地位每况愈下,最终武将阶层萎缩,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

二是文官集团空前庞大,甚至可以威胁皇权,并且尾大不掉!

重文轻武导致大明帝国成为真正的瘸腿帝国,加上掌权的文臣忙于内斗,无暇开疆拓土,因此明朝的对外开拓短暂而乏力;

3、天朝上国的自傲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都是东亚甚至亚洲最先进的政权,以中原王朝为中心,建立起了庞大的藩贡体系。

在这样的体系下,中原王朝作为藩贡体系的中心,享受着万国来朝的荣耀。而对于领土等问题,则相对不够重视。

一方面,明朝和之前的王朝一样,没有国家领土的概念;另一方面,对藩属国大度,才能体现自己的大国气度,因此对于领土而言,明朝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比如1392年朱元璋将鸭绿江以东地区赐予李氏朝鲜李成桂,标志着千百年来属于中原王朝的土地彻底被李氏朝鲜割走,为以后的长白山留下了诸多领土争端!

在这样的体系下,明朝注重的是整个藩贡体系的大小,对于大明帝国的领土,关注度还是不够的。

所以,鼎盛时期的明朝疆域只有约900万平凡公里!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1425年明宣宗继位。

那么明朝从零开始,是如何达到这一疆域面积的呢?静夜史认为以下几个重要事件不得不提:

1351年5月,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朱元璋受汤投奔郭子兴。1355年,郭子兴病故,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1356年,朱元璋占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1360年,鄱阳湖水战击败陈友谅,1363年陈友谅败亡。1364年,朱元璋称王,史称“西吴”。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1368年4月,徐达、常遇春平定山东、河南,占据潼关,孤立大都。1368年8月,徐达攻陷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1368年12月,明军收复山西。1369年8月,明军收复陕西。1370年,邓愈率部自临洮进克河州,安抚吐蕃,于是河州以西,朵甘、乌斯藏诸部归附明朝。1371年正月,朱元璋进攻四川。7月,明朝消灭蜀夏政权。1382年2月,明军分兵攻取云南全部。1387年正月,傅友德、蓝玉率军20万征辽东。纳哈出投降,明朝占据整个东北。1388年,蓝玉击败北元主脱古思帖木儿于捕鱼儿海,北元灭亡。

明朝对西藏、哈密、东北等地实施的是羁縻统治,这些地区在明宣宗之后纷纷被放弃!所以明朝稳定时期的疆域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左右!

关于明朝实际疆域的问题,静夜史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首先明朝就是一个享国时间长达276年的政权,在这将近300年的时间里,明朝的疆域变化非常大!

第一阶段:指的是是明太祖朱元璋到明仁宗朱高炽时期,即1368年到1425年,疆域面积大致为900万平方公里;

1、明朝前期:900万平方公里疆域

明朝前期,基本是在不断向外扩张,除了两京一十三省,明朝在周边区域都进行了大面积的扩张,使明朝的疆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不过,明朝的疆域中,除了不到400万平方公里的两京一十三省之外,其余部分基本都是羁縻统治区。

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相比于元朝的辽阳行省弱化了很多。元朝时期,在辽阳行省保持了大量驻军。而明朝虽然在东北地区设置了多达400多个卫所,但基本都是原来的蒙古等少数民族酋长为卫所长官,后来的努尔哈赤为建州卫指挥使。

明朝在吉林、黑龙江、外兴安岭等地区没有驻军。明朝只在朱棣时期由女真族宦官亦失哈9次巡视奴儿干都司,建立了永宁寺,在黑龙江河口附近建立了奴儿干都司,但因为没有明朝驻军,所以此地的统治为羁縻统治;

类似情况在“关西七卫”也有体现,关西七卫首领为明朝册封的蒙古族降官,是明朝的羁縻统治区。

第二阶段:指的是明宣宗朱瞻基到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即1425年到1644年,疆域面积大致为350万平方公里。

2、明朝中期以后的350万平方公里土地

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朝北方元气大伤,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几年后的1455年,蒙古鞑靼部占据河套地区。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夏言曾力主收复河套,但在奸臣严嵩的阻挠下,行动作罢。

1524年,明朝国力衰弱,关西七卫全部撤入嘉峪关以内,彻底丧失了对西北的控制。

1571年,明朝和鞑靼部俺答汗达成“隆庆和议”,明蒙战争告一段落。此后俺答汗进入青藏,标志着蒙古开始向青藏高原和西域扩张,对此明朝无力干涉;

1553年,葡萄牙窃据澳门,后在1887年正式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据宝岛;

到嘉靖年间,明朝疆域仅仅陷于两京一十三省,对长城以外的土地全部失去控制,疆域面积大致为350万平方公里,一直保持到明朝末年。

蒙古(44)明朝(326)疆域(3)

前几日看到一张明朝地图,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又是哪个明吹效仿常凯申在为大明朝地图开疆。 网络,作者不详 如果此图为真,大明东抵白令海峡,就差发现新大陆,西抵中亚,北接北冰洋,南拥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出海口,我大明真是如日中天,天下无敌啊。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台词 电视剧《江山风雨情》台词 出于好奇我随手搜了一下相关资料,忽然发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这幅地图居然还有那么一点依据。 关于明代疆域的问题,微博上曾引发过一次历史爱好者的争(si)议(bi),我个人对此并不专业,无法为孰对孰错下定论,本文主要介绍一下明朝的这段少为人知的冷历史。 羁縻(jī mí) 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叫做羁縻,《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 ”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引申为笼络控制。实行羁縻政策的地区名义上从属朝廷,实际由当地原住民首领自行统治。 羁縻统治模式从汉朝起,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这一模式之所以这么有市场,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古代「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四方蛮夷理应向我天朝上国称臣。 这一统治模式下,原住民地区政治结构保持不变,形式上臣服于中央朝廷,获得朝廷册封,实际上仍保持自治,甚至背地里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杀进中原。因此,羁縻统治往往极不稳定,无法长期保持,加之中原农耕文明对无法耕作的「 ”蛮荒之地”不善经营,维持统治对中央朝廷实际上构成了经济负担。 洪武朝至永乐朝时期,明王朝的实力逐渐增强,在羁縻统治思想的指导下,王朝的统治者对周边民族的政权展开了收拢和册封,先后置朵甘都司、乌思藏都司、关西八卫、奴儿干都司、三宣六慰、交趾布政司、旧港宣慰司等机构。 朵甘都司、乌思藏都司 太长不看版:朵甘都司、乌思藏都司位于今 、青海、四川康区,朝廷册封当地 僧俗首领担任官员,明朝管辖该地区276年 朵甘都司是明朝在今 、四川康区,青海等地区设置的军事管辖区,乌思藏都司是明朝在今 除昌都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锡金、不丹的部分地区设置的军事管辖区,明朝沿用该地区原有行政机构,封授当地僧俗首领担任官员,受册封者定期朝贡,明朝则给予丰厚回赐。 朵甘都司、乌思藏都司辖区,图源:知乎ID 宁南左侯 明朝在这一地区的统治相比其他地区更为稳定,自1368年明朝建立至1644年李自成进京明朝灭亡,一直保持着对朵甘、乌斯藏地区的管辖,中央 与地方各部族的关系相对融洽。 关西八卫 太长不看版:关西八卫位于今新疆一带,朝廷册封当地蒙古贵族首领担任官员,共管辖100年左右 关西八卫指明代在嘉峪关以西,今新疆地区设置的八个卫所(军事管辖机构),即哈密卫、赤斤蒙古卫、安定卫、曲先卫、阿端卫、罕东卫、罕东左卫、沙州卫。八个卫所的首领皆为投降的蒙古贵族,各卫蒙古部族保持自治,明 派遣军队及文官协助各卫所驻防。 关西八卫地图,图源:WIKI 这一地区的统治并不稳定,政治及军事时常受到西域各部的骚扰,随着吐鲁番汗国的崛起和明朝国力的衰落,各卫所或投降或战败,最终于嘉靖三年(1524年),明朝军队全部撤回嘉峪关以内,彻底放弃了关西八卫。 奴儿干都司 太长不看版:奴儿干都司位于今外东北一带(俄罗斯远东地区),朝廷册封当地蒙古、女真贵族首领担任官员,共管辖25年左右 奴儿干都司为明朝前期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治所位于黑龙江下游东岸靠近入海口的奴儿干城(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特林)。受封者为元朝将军旧部,基本保持原有政治结构,主要官员初为派驻官员,后为当地部落领袖世袭,明 在此不予驻军。该机构于1409年建立,1434年废弃,共持续25年,统治期间,明朝廷代表亦失哈共十次前往奴儿干,并修寺立碑,今有永宁寺碑存于海参崴博物馆。 网络,图源不详,准确性不详 三宣六慰 太长不看版:三宣六慰位于今云南,缅甸,老挝,泰国一带,朝廷册封当地土司贵族首领担任官员,共管辖一百余年 三宣六慰中的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是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是明朝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中南半岛设置的管辖机构统称。其范围包括中国国内的云南西南地区,还有今缅甸、泰国北部和老挝的中部等地。 三宣六慰先后于洪武至永乐年间设置,最终于1446年正式形成三宣六慰的政治局面,以册封当地土司领主的形式实行管辖,明 在此地不驻兵。 网络,作者不详,准确性不详 1550年,缅甸东吁王朝莽应龙即位,逐步统一缅甸全境,不断进攻明属土司。至1566年吞并了八百、老挝和车里。万历初年,又攻占了木邦、蛮莫、陇川、孟养等司,至此「 ”三宣六慰”全部落入东吁手中。明朝出兵反击,收复了部分失地,并加强了边区的防守。除云南境内的车里外的六慰都已为东吁所有。 交趾布政司 太长不看版:交趾布政司位于今越南一带,明 管辖该地20年 越南陈朝受明朝册封,双方属于宗藩关系。但永乐年间,陈朝被权臣篡权,越南改为胡朝。明朝随即出兵于永乐五年(1407年)攻灭越南胡朝,之后应当地官吏要求,明朝在越南设置地方行政机构,称交趾布政司,推行与内地相同的管理方式,下设十五府、卅六州、两百余县,统制范围大致为现在越南北纬十七度以北地区。 图源:WIKI 交趾布政司建立后,当地起事不断,最终明朝军队战败于黎利建立的后黎朝,1427年,明军撤出越南,1428年废止交趾布政司建制,明朝共统治越南20年。 旧港宣慰司 太长不看版:额…这个还是看一下吧,比较荒诞 说:「 ”旧港宣慰司为明代行政建置,大明朝时期是中国领土一部分。 驻地位于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是大明当时驻西洋(永乐年间的称谓)最高行政机构,也是当时明朝领土最南端,首任旧港宣慰使为施进卿。 这个机构……我个人认为属实有点扯了,所以查了一下《明史》。 该词条配图,实为三佛齐国地图 主要记载旧港宣慰司的是《明史·第三百二十四卷》,这一卷的题目叫做《外国·五》,题目就写的很清楚了这是外国。 四年,旧港头目陈祖义遣子士良,道明遣从子观政并来朝。祖义,亦广东人,虽朝贡,而为盗海上,贡使往来者苦之。五年,郑和自西洋还,遣人招谕之。祖义诈降,潜谋邀劫。有施进者,告于和。祖义来袭被擒,献于朝,伏诛。时进卿适遣婿丘彦诚朝贡,命设旧港宣慰司,以进卿为使,锡诰印及冠带。自是,屡入贡。然进卿虽受朝命,犹服属爪哇,其地狭小,非故时三佛齐也。二十二年,进卿子济孙告父讣,乞嗣职,许之。洪熙元年遣使入贡,诉旧印为火毁,帝命重给。其后,朝贡渐稀。 其中提及这一机构的就只有这一段,大意是指郑和下西洋时顺便抓了个海盗,协助郑和的告密者有功,于是受封为旧港宣慰司。且有一句说明「 ”然进卿虽受朝命,犹服属爪哇”,说明该地当时实际属于爪哇国。这里我不得不佩服一下作者的YY能力了,有兴趣的朋友请移步:旧港宣慰司。 那么明朝极盛时期实际控制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呢,目前众说纷纭,我这里附上一张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地图吧。 图源:新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内蒙范围很大,明朝在这里大多数时候是羁縻统治,这种羁縻统治随着明帝国的衰落,逐渐变得不从心。

首先没法有效统治

朱元璋时期,在现在的内蒙地区设置了开平卫、东胜卫、大宁卫和兴和卫几个据点,这些据点更多是军事性质的,而不是类似于内地实行的行省统治,虽然也是一种统治,但是对地区的控制力有限。

在这些地方的蒙古人有很大的自主性,部落的首领也还是首领,蒙古人一直过着游牧的生活,茫茫草原那么大,就算想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实际这种统治更多是象征性的。

其次是实力的衰退

明朝初期,大明的骑兵部队久经阵战,能够跟蒙古骑兵对阵。但是随着早期的军队的凋零,再加上朱元璋清洗了很多军中将领,这让明军的实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耗,对关外地区慢慢有心无力。

朱棣造反上位时,很多蒙古人成了他的帮手,朱棣登基以后自然要回馈他们。蒙古虽然退到了关外,但是战斗力一直还在的,明军和蒙古军事实力的此消彼长,让朱棣也不得不放弃一些关外的据点,内迁关内。

再次是经济价值低

至少在农业社会,可耕种的土地一直是中原王朝统治阶级渴望的,凡是能占有的,一定不会轻易放弃。北方的草原地区,基本上不适合南方的农耕发展,这导致这些地方无法大规模的移民屯田,创造效益。

没有了足够的人在哪里守卫,就无法长期进行有效的统治,那里还是游牧民族的天下。驻守的卫所也都要靠内地输血,才能够持续下去,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是一项赔本的买卖,统治者就会考虑进行战略收缩。

综上可知,明朝的统治者放弃关外的这些地区,撤到关内,是形势所迫,这种随着王朝的衰落,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黄帝故里到底在哪里呢?

黄帝是我们共同的祖先,所以回答讨论这个问题一定要严肃,不能人云亦云,毫无根据的说出来。河南学者徐旭生先生,是我国著名古史学家、考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