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记录美食的典籍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4收藏

中国古代记录美食的典籍有哪些,第1张

几本古代菜谱:

《食经》

这本书传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叫崔浩的人写的,之所以是传说,是因为这本书全本并没有流传下来,只在各种流传至今的古籍中,偶然录入到几个方子,合成了大概有三四十个的菜谱,但也只是全书的一个部分而已。

这本书其实是崔浩记录他母亲及家族女眷做菜的一个合集,非常庞杂,而且深入细节,比如怎么做酸菜、怎么做酱,怎么做各种羹汤等等都有记述。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趁现在,一点一点的把自己家和亲戚拿手的菜整理出来,几十年几百年以后,后辈拿出来一看,那感觉,肯定不一般,要真能传到几百年以后,那估计也会成大家的经典了。

《调鼎集》

这是一本清人所作的扬州菜菜谱,属于从各处摘抄为主的手抄菜谱集。从手法到选材,从调料到点心制法,从江河鱼鲜到家禽、果蔬,分门别类的写,非常庞杂。有许多菜式,在现代的扬州菜中依然能找到。

《易牙遗意》

这本书的作者不确定,但绝对不是易牙本人作的。易牙这个人相传是春秋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厨师,被现代很多厨师奉为祖师爷,据说厨艺那是神乎其神的。不过,他最为出名的一件事却是“易牙烹子”。

《闲情偶寄》饮馔部

闲情偶寄这部书很有名,据说调鼎集的一部分菜谱就是取自它。但更为有名的是它的作者李渔,他不但写书(数量不少),还会编剧(戏曲),而且还能编辑,像是《金瓶梅》、《芥子园画谱》、《三国志》都曾经过他的手头校正或是改定,真个是才情爆表。所以把闲情偶寄当闲书来读,是很舒服的。

《随园食单》

清人袁枚的这本书,相较以上几本书来说,是更出名的,这一方面是时代离我们较近,一方面也是像李渔那样,有文采的人写出东西来,总会更能有意无意的突出渲染一些让人馋的做法和味道。这书单里,将当时杭州和南京的美食记载了个七七八八,包括某官家家厨善做某样菜,某处饭店特制某种酒食,某个寺庙里什么泡菜香飘几里,都有记录,并且都有做法。所以,这本书虽然是一个不会做菜的人写的,只是记录自己的听闻,但是这种记录,对于后人来讲,也是相当不可多得了。

是因为这个古籍记载的东西颠覆了如今考古界或者说整个史学界对于这段历史的认知,这36万册古籍全是秦简,记载的是秦朝的历史。专家们是在湖南的一个小镇中发现的这些古籍,这个湖南小镇叫做里耶,所以这个里耶小镇又被称为秦朝秦简的故乡。

发现这些古籍的经历也蛮好玩的,当时有一群专家来到里耶考古,在这里发现了6000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紧接着,他们又发现了一口古井。这口古井的历史就没有那么长了,但是也有着上千年的岁月。在这个古老的井中,专家们发掘出了大量的古籍,有36万册之巨,而且在附近还发现了大量的兵器。

经过鉴定,发现这些东西是秦朝的,古籍就是秦简。但是当专家解读了秦简上的东西后却大吃一惊。因为这个秦简记载的似乎不同于人们所了解的历史,从出土的秦简和兵器来看,这里曾经是秦楚大战的战场之一。而楚怀王是一名宠信奸臣的昏庸皇帝,所以楚国的战斗力其实比不上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即使如此,秦楚之战也是整整打了一年才结束。

这一批秦简解开了很多历史的谜题,给我国研究秦朝历史做出巨大的贡献。其中记载着在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是怎样生存、发展并进行文化交流的。还有就是,在秦楚战争结束后,这里的人们是如何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等等一系列重大史实。因为这些秦简记载的东西,让专家们发现了秦朝不一样的地方,所以专家们都觉得相当不可思议,这也侧面反映出,读史书也要辩证地读。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1][2]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1][2]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1][2][3]

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4],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1][5]

所谓的阴兵借道。即使在古代的典籍中也是有记录的,但是是否存在这个事情在科学上是没有确实的解释。阴兵借道这个说法最出名的其实就是在唐山大地震之后有一个这样的事情。话说以前有一个军人,他的部队是第1批在唐山大地震之后的救援部队,当时他接到命令就马上前往唐山,但是在路上的时候他们的汽车抛锚了。

由于需要时间去抢修虽然是情况比较着紧急但是也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将汽车停到了一边,然后就在车上休息等待,他们在车上一直呆到深夜,在当时在熟睡中的所有人,都被一阵马蹄声给吵醒了,而在当时那个军人在车的旁边看到了一辆又一辆走过的马车,而这些马车每一辆车都挂着一盏绿色的灯笼,这一幕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太长。

但是之后他向一些村里的老人说起这件事情,而老人告诉他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阴兵借道。其实阴兵就是鬼魂组成的部队。在一些古代的书籍之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比如说异闻录很详细的记载了发生过的一次阴兵借道的事情,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当时有一个将领奉命出使东平,当时在一个夜晚他路过一些军事要地的时候,突然间看到前面很多战马和战车,部队大概有5万人左右。

而当时的将领感到很奇怪于是就混进了队伍之中,忽然间有人来拉着他的战马,幸好他反应快而且自己孔无有力,及时逃了出来。后来他问了一些江湖术士,而当时术士跟他解释的就是他所见到的部队都是鬼兵,也就是阴兵。

论语。根据查询个人图书馆显示,2000年前我国就有利用保护设施栽培各种时令蔬菜的记载,是温室栽培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论语》中就有“不时不食”之语就是我国最早的设施作物栽培语源。《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有《尧戒》一篇,据说是尧写的。尧时代有民歌《击壤歌》,《康衢童谣》。舜曾作《股肱歌》、《南风歌》、《载歌》、《卿云歌》,皋陶作《元首歌》。

有许多记录尧舜时期的古籍是后代人修订的,历史已无从考究。

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元首歌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夏小正》这本书呢,很多地方都称之为“小正”,所以有些人就认为这本书是从夏朝流传过来的,所以特意在前面加了一个“夏”字,那么这本书能证明夏朝存在的证据吗?目前还在研究中。

夏小正是我国现存历史上最早记录农事的一本古籍,它被记载在《大戴礼记》中,后来脱离《大戴礼记》成为了单行本,这本书的作者由于相隔时间太久无从考证,有人说是它是战国时期由孔子及其弟子后人所著,有研究又表明这本书在夏朝时期就存在了。《夏小正》的年代久远,那个时候还没有四季的概念,一年只有十个月,每个月36天,使用北斗七星柄的方向确定月份,现在有一个少数民族还在使用这种月历生活。《夏小正》也用其他的星星来“观天象”。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朝代,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就是在夏朝,但是现在种种研究表明夏朝可能是一个不存在的朝代,目前并没有出土任何一件关于夏朝的文物,所以《夏小正》是否在夏朝所著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的朝代都有文物可以证明,唯独只有夏朝,从任何史料、典籍之中都不能得到一个全面论述,而且夏朝又有很多神话故事,这更加增添了一股神秘的色彩,让人愈发的怀疑夏朝是否真的存在。离夏最近的商朝,在甲骨文之中也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夏的记载,最早是在周代,但由于商的零记载,这让周代的记载变得不可信。

于是《夏小正》成为了证明夏朝的希望,有学者认为周朝和夏朝可能有渊源,因为周朝使用的“新夏历”时《夏小正》中的“古夏历”流传下来的,至于《夏小正》到底是不是记录于夏还不确定,等待考证。

若仅是史籍的话,现存的史籍中包括:

《史记》、《资治通鉴》和《通志》等后世的通史,对先秦历史皆有记载。

先秦的史籍主要有:《尚书》、《礼记》、《春秋》(《汉书·艺文志》记载有五家传:《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邹氏传》、《夹氏传》)、《国语》、《世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还有后世整理和编著的记载先秦史实的著作,如《战国策》、《越绝书》、《吴越春秋》等。

除史籍外,像《管子》、《孟子》、《庄子》、《晏子春秋》、《商君书》、《吕氏春秋》等诸子著作中亦有不少史料记载。还有《山海经》这类的地理典籍

中国古代记录美食的典籍有哪些

几本古代菜谱:《食经》这本书传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叫崔浩的人写的,之所以是传说,是因为这本书全本并没有流传下来,只在各种流传至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