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头在哪,什么能证明夏朝的存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中华文明源头在哪,什么能证明夏朝的存在?,第1张

三个方面印证,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

1、古籍文献。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的最清楚,从夏启到夏桀,所有的世系都有记载。此外,还有很多古籍也有对夏朝的记载,如《竹书年纪》、《尚书》、《国语》、《左传》。其中《史记》作为正史最为可信,因为通过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证明了商朝确为信史,这证明了《史记》的可信。从这方面来说,夏朝应该是真实存在过的。

2、后代文物上的铭文。

例如春秋时期齐国青铜器铭文,称汤“尃受天命,伐夏祀”,西周中期青铜器铭文,称“天命禹土,堕山濬川”。这些铭文应该是可信的。

3、考古发现。

目前,二里头遗址发现了相当于夏朝中晚期的宫殿群、高规格墓葬和各类手工业作坊遗址,出土多种精美器物。认定是一处夏代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陶器上有一些刻符,有的刻符十分接近甲骨文的造型,很有可能是夏朝的文字。

夏朝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必然存在。其中,仅在当今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既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记载;又有黄帝时期(荥泽西山)都城遗址和(大河村)聚落仰韶文化遗址群;同时还有一定的科技冶炼(冶陶与冶金)成果,与一定的文字记事的载体文物。何况在长江流域和济水流域与淮河流域,又绝对没有夏朝的遗迹?因此,夏朝为什么不存在?

证明夏朝存在与否,需要一个科学的态度。不仅需要一个科学的评判标准,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科技水平与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因此,当前即使按照一定的标准(但不一定科学),尚不能完全证明其绝对存在的结论,但是也绝对没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否认夏朝的存在。

我相信夏朝是必然存在的。但是,科学的结论,需要一定的科学评判标准,还需要一定的科技能力与不断探索实践过程,也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文化自信的科学态度很重要。

那么,舜囚尧和禅让,哪个是真的?或许,都是假的;也可能都是真的。

争论这件事,也就是认可历史上曾经有过尧舜禹这几个人了。

打个比方,甲说,张三真义气,把自己大哥的位子让给李四了。乙说,不对,是李四逼着张三把大哥位置让出来的。为此,两个人争吵激烈恨不得动手。结果,警察来了,说吵什么吵,根本没有张三李四这俩人。完了,争得毫无意义。

上世纪20年代,“疑古”之风劲吹,尧舜禹都被看作是神话。王国维这个时候站出来了,在课堂上讲《古史新证》,后来还出了书。他认为,尧舜禹是确有其人的。

过去,认为尧舜禹存在并且禅让的,主要依据是《论语》和《尧典》。

后来发现了遂公盨,现在保存在保利艺术馆,证明《尧典》、《皋陶谟》、《禹贡》所载内容是有根据的。自然,《论语》也不是瞎说。

上海博物馆入藏的楚简《容成氏》和《子羔》;湖北荆门楚简《穷达以时》;清华简《保训》等等,也分别证实了尧舜禹的人和事。

山西陶寺遗址的发现,和文献里关于尧的记载高度吻合。学者们说,这里很可能就是尧都。

无论如何,现在虽然不能说对这三个人一清二楚了,但如果还矢口否认其存在,那就真的无话可说了。

既然如此,尧和舜,到底是禅让还是争权?《竹书纪年》和《史记》谁说的对呢?

先说说可能都不对。

关于这件事,不论《竹书纪年》的作者,还是司马迁,都不是事件的直接当事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他们都没亲眼见到,都是听说。

当然,《竹书纪年》作为晋魏官史,大约是公元前299年以前的——其作者,听说他俩的事儿,比司马迁早了至少200年。

不过,尧舜禹毕竟是公元前2000年以前的人物——《竹书纪年》最早的作者,也该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之后,中间差着至少1000年。这么说,其实,获得准确信息的概率,和司马迁没太大区别。

有人回忆过部队夜间行军的事情,说前面确定了口令,让往后传,结果到了队尾,就已经错的离了。心理学家做过相关实验,口耳相传的句子,在传到第13个人的时候,一般都会产生误差。

也就是说,从逻辑上分析,《竹书纪年》和《史记》,谁都可能出错——或者一对一错,或者都错。

虽然,关于尧和的记载,《竹书纪年》和《史记》说的不一样,其实,这只是细节上的差别。两个人之间,一定发生过什么,是可以肯定的。所以,又可能讲的都有道理。

说说《史记》有道理的理由。

第一,司马迁写《史记》,不是奉旨而为,而是出于史官的家传责任。

这一点,其实非常关键。司马迁写史,不是为了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也不是写好了呈送皇帝以邀功请赏;亦不为挣稿费或博流量吸粉丝。 他不存在编造历史,欺骗后人的主观动机。

《史记》写好之后,司马迁没四处张扬,而是在家里保存了起来,说要传给合适的人。后来,经由他的晚辈才披露于世。

第二,司马迁不仅写史的目的性纯正,而且治史方法严肃认真。

按照司马迁自己说的,他写《史记》——这是后人改的名字,原来的名字叫《太史公书》——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蛮高大上的立意。由此,也决定了他对于史料的取舍,极其严谨。

《史记》里,引用了先秦古籍有一百多种,其中,《六经》及传解二十余种,诸子百家五十余种,历史地理书籍二十余种,文学艺术书籍十余种。他还说,《山海经》等书,考虑再三,觉得不靠谱,不敢引用。

对一些史事,不够清楚或材料不足的,司马迁多次田野考察,东南西北跑了相当大的范围。

这样的写作主观动机,以及治学态度,使《史记》的记载,具有了极高的真实度和可信度。不然,历经2000多年,这部史书不会获得国内外如此高度的评价。

历史上,不是没人质疑过《史记》。关于禅让这一条,1000年前就有人责问过了。

《史记》也不是没有失真之处。例如,对商王世系的记载,司马迁肯定看到过关于王亥为一代商王的资料,但依然没有采用。这大约是白璧微瑕。

很重要的,如他自己所说,写《史记》,深受孔子修《春秋》的影响。

那么,关于禅让一说,是不是也与他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关呢?很有可能。

但是,其实,司马迁在这上面如果错了,并不错在沿袭了儒家关于圣人禅让的思想,而错在没能认识“禅让”的本质。

尧舜禹是什么人?他仨,虽然后来都被称帝,但实际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之王”——

中华文明源头在哪,什么能证明夏朝的存在?

三个方面印证,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1、古籍文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的最清楚,从夏启到夏桀,所有的世系都有记载。此外,还有很多古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