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7收藏

艾草是什么时候兴起的,第1张

艾草是在目前发现中,最早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应用记载的,艾条(艾草制作)艾灸的。如果追溯起源的话,基本上与于火的应用基本同步的。

马王堆是西汉时期的,公元前2世纪早期。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干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仰。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 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时代

1、艾灸的历史

灸的起源非常神奇。研究表明,原始人用火时,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这就是最早的灸。艾草在古时候又叫冰台。古人在占卦之前,制冰取火,以艾为引。就在这种引天火的仪式氛围中,巫者从龟甲兆纹与人体的血脉中取得模拟想象,思索中医的火论与气论,进而产生了艾灸这种神奇的治疗方法。

 

俗话说,“家有艾火不求医”。艾灸,这种利用艾绒熏灼体表穴位,来固护阳气、调节气血的保健方法,起源于上古时期,古书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为什么艾灸在针药不到时能发挥效果呢?于振中介绍道:“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古人崇尚用针灸。而灸跟针相比,更具有优势。这里的‘针之不到’有两种解释,一是有些病用针效果不好,二是有些部位不能用针深扎。中医方法各自都有适用范围和局限,要互相弥补、互相帮衬,才能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2、举例解析艾灸原理

于振中说,中医讲“风、寒、暑、温、燥、火”六大邪气,集中表现在秋季的有燥、风、寒。最典型的秋燥,人容易头晕上火,咽干口燥。比如鼻干症状,就是由于夏天湿润舒适,转为秋冬环境干燥,人体虚热引起。“鼻为肺之窍”,秋天容易肺阴不足,应注重养阴清肺。饮食上,可用百合、麦冬、藕等清热润燥的食物。而艾灸,灸涌泉穴则是关键,中医讲金水相生,肺属金肾属水,互相依存。涌泉在脚心,是人体最低的位置,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可滋阴降火安眠,也就能缓解鼻干症状。

 

灸法温热,常治虚性寒性的病,因此灸完也讲求饮食上的配合。患者忌讳吃凉的食物、吹风、洗凉水浴、衣着单薄。根据具体病症下人体肌理的状态,患者还应忌吃辛辣、腥臊等引热的食物,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热邪。

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艾灸也能够用来治疗“未病”。于振中说道:“未病不是没有病,而是我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比如入睡困难、多梦、心烦易怒、睡醒依旧全身疲劳、腰酸腿没劲、口干舌燥。这些都是苗头。这时候就得交由医生判断,开穴位的处方来防未病。艾灸容易操作,往往是隔日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就能逐渐消除不适。”于振中就常给自己灸三个穴位:脚底的涌泉穴、掌心的劳宫穴和脐下三寸的关元穴。涌泉灸宁神安眠,劳宫灸开窍醒神,关元灸补气回阳,如此即便正值秋燥,也能宁心安神,清风自来。

3、深度解析艾灸的神奇疗效的本质

不打针不吃药,却能治疗百病,艾灸的神奇疗效,到底源自于哪里?

最为简单、实用且经济的艾灸疗法,经常体现出它不可思议的神奇效果。

经常接受艾灸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初次尝试艾灸时觉得它不会有什么太大作用,只不过是温热舒服一些而已,但随着灸治时间不断延长,你会惊奇发现,看似不起眼的艾灸,不但把相关主治病症治愈,且身体的其他不适也会伴随艾灸而消失了……

 

中医所说“三分治,七分养”,是指病人在康复过程中,药物的治疗作用只占百分之三十,而疾病的康复更多依赖于自身调节,也即自我修复过程。这是中医的根本宗旨,也是医疗的至高层次。

 

无论你现在受困于何种疑难杂症,只要机体的自愈力存在就可重获健康。自愈力既是天生的,也是可以被激发提高的。就跟人的某些潜质一样,需要被激发,自愈力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神奇,有效抵抗疾病;反之,弃它于不顾,一味寻医问药追着疾病跑,它就会越来越弱,被放逐于身体的角落……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增强和复原人体原本的自愈能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宋朝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明确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中医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唯有艾灸这种方法具有增强、提高和复原人体自愈力的能力。

艾草是纯阳之物,艾灸时通过皮肤、经络的能量传递与渗透,可驱散寒气,温通经脉,气血痹阻不通的各种疾病症状得到缓解和消除。但其本质在于艾灸从内部为身体补充阳气,滋补脾肾,健肾助脾,培元固本,提高人体自我修复和防御的自愈力。大量的临床实践也佐证了这一点。

 

简而言之,艾灸的实质功用在于其激活人体原本就固有的自愈能力,是其它任何药物和疗法所不具有的作用。

如需关注更多专业辟谷知识及养生之道,

可关注公众号:羲皇宗道;订阅号:羲皇养生

艾草是什么?通常长在哪里的?

尊敬的这位问问朋友: 别名:艾草、艾叶、艾蒿、家艾。为菊科艾属,学名为Aremisia argyi。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分枝多。株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软毛,茎从中部以上有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不规则的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托叶,裂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正面深绿色,稀疏白色软毛,背面灰绿色,有灰色绒毛;上部叶无柄,顶端叶全缘,披针形或条状披针花,头状花序,无梗,多数密整合总状,总苞密被白色绵毛;边花为雌花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布。其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但以溼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

艾草是什么,哪里生长?

艾草,为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艾草分布范围:

艾草分布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遍及全国。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区域性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蒙古、朝鲜、苏联(远东地区)也有。日本有栽培。模式标本采穿中国华北。

艾叶生长在哪里

如果不是人工可以种植的的话,一般多生长于沟渠或者河道两旁。

艾草一般生长什么地方?

艾草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布。其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

可以吃的艾草长什么样一般长在哪里

这个具体张啥样不好描述,去艾草交易网上看看吧,可以吃的艾草有很多种,因为有些地方对不同的草的叫法会相同,具体还是去看看吧,不好描述。

最正中艾草生长什么地方

艾草在很多地方都有,正宗是怎么说的?不过目前国内蕲艾和南阳艾做的比较大,蕲艾的精油成分含量更高些,不过差别不会很大。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艾叶一般生长在土里,树上,还是哪里

端午节的艾蒿见过吧,艾叶就是这东西的叶子啊,这东西就是一种蒿子,是一种草,长在地上的。

郎溪的艾草一般长在什么地方

上野忠不是有许多种植基地么

艾叶应插在什么地方

自家门上就可以了。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 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灸疗法起源于——

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 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

“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以此印证,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

《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

另外艾草入药,性温、苦、辛、微甘。

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

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故又被称为“医草”,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它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食用

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参见艾糍)。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艾草米果

每逢立春时分赣州客家人有采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习俗。艾米果的形状与饺子有点像,但体积更大内有馅,美味可中可当主食。

染料

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艾草染色还具有功能性作用。

印泥

印泥的主要原料是朱砂、朱镖、艾绒、蓖麻油、麝香、冰片等调和而成。艾绒必须预先备制。取陈艾叶经过反复晒杵,筛选干净,除去杂质,令软细如绵,既成为艾绒,方可使用。而艾绒又有两种,以上法炮制者为粗艾绒,一斤可得六、七两,适用于一般灸法。如再精细加工,经过数十日晒,筛拣数十次者,一斤只得二、三两,变为土**者,为细艾绒,可用于直接灸法,也是作印泥的原料,用于直接灸法,物美价廉,可以选购。细艾绒用放大镜一看,好像一堆小毛毛虫,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杂质。日本有传承几百年的名牌艾绒商家,如东京“釜屋会社”,釜屋牌艾绒有三百多年历史了。还有“三惠贸易会社”等等,他们的货源多来自中国湖南艾医,釜屋一家一年产艾绒就达十余吨之多。

植物文化

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头,还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艾蒿叶熬汁,然后稀释兑水沐浴,可除身上长的小红疙瘩。此外还可以驱蚊蝇、灭菌消毒,预防疾病。艾蒿还用于针灸术的“灸”, “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用艾蒿泡脚有很多保健功效。因为它有着治病的功能,特别是在五月节这天乘着露水采到后,药效最好。艾蒿还是一种食用植物,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艾蒿馍馒、艾蒿糍粑糕、艾蒿肉丸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5]

悬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艾草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

艾草,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产生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草有浓烈芬香的气味,南方人端午节用来悬挂于大门上。还有一种气味比较温和,可以食用。此外,艾草还有药用价值,有抗菌、平喘、利胆、止血等功效。在医疗上,艾草可用于针灸术,即用针刺穴道后,拿艾草点燃熏蒸、烫穴道,从而发挥相应的作用。

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孟子》)的说法。

栽种分株的时间。以根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但也可用种子繁殖。一般进行种子繁殖在3月份播种,根茎繁殖在11月份进行。

艾叶 古称“万病预防退治”的神医药草。英语为“mugwort”意即“魔法师的药草”。也称为“motherwort”,母亲的药草,对妇人疾患最好的药草。艾叶是自古以来被称为“神医药草”。

《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艾叶药性温热,味苦辛,归脾经、肝经、肾经,通12条全身经络,祛寒温经通络,益气活血,止痛,升阳举陷,补虚固脱,逐湿邪气。

《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艾叶含有各种无机质、维他命、精油成分等,是人体所需、营养成分丰富的多年生药草。含有维他命A、B1、B2、C等及铁、锰、钾、磷等各种矿物质,含量也有丰富的抗癌叶绿素,是天赐的无公害碱性植物,它能改善酸性病毒体质,强化免疫力。

最优质的艾叶产地是周边无农药、无公害地域、清净海岸路边阳地或山野自生的艾叶。在阳气最盛的端午节摘取艾叶,干燥保存3年以上的艾绒团,是最好的艾灸材料,它能完全燃烧,发挥最佳效能。

根据东方的医学观点,很多病形成的原因大多是风寒暑湿毒等邪气侵入体内,正气和邪气的防攻交战后,正气不足时,免疫力低,气穴不通,气滞血淤形成病根,导致诸病发生。

驱除寒毒湿气,要克服病魔,补充所消耗的元气方法,例如饮天然草药,而艾灸的功能正是驱除寒毒湿气、活络通淤、快速补充体内阳气。艾灸特别适合防治风寒感冒、气血不足、体质虚寒,有沉寒痼疾的慢性疾病难治者。对于普通人的万病预防,也很适合。

艾灸香薰烟有抗菌、净化空气和消毒作用,它对病毒有杀菌作用,可以驱逐病菌和害虫,然而它对人体无毒无害。

艾灸时发生的艾灸烟气中含有约200种有效香薰化学成分,皮肤内深层吸收后,能迅速保护人体组织,抑制炎症和痛症,有超越人工抗生素的功效。选择2到3年以上天然清净无公害出产的优质艾叶或艾绒很重要。

采撷艾叶的最佳时间是在阳气最盛的端午节(节日当天中午12点-14点),晒干后,在阴凉处放置3年以上 ,然后制作成艾绒,这样的艾叶药效最佳:性温,艾油多,燃烧后的红外线进入经脉的渗透力好。艾叶放置三年后,从新鲜的艾叶经过时间的风霜,渐渐成为熟艾,由起初的烈性慢慢为温性,温性最适合人体,三年以下的艾叶制作的艾绒火力猛,艾灸不适合人体,最好是三年之久的陈艾,性温,功效最大。

艾叶浴:取新鲜艾叶30-50g,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或是陈艾熟艾,记得以前老人们就直接将整株艾草就是连叶带枝一起放进水里烧热,再倒入盘中兑水洗澡,或是察身。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程。

今天是大寒,适合做总结,将之前所学的艾草相关知识简单地总结一下!

参考资源源于书本或网络。

艾草

拼音:ài cǎo

物种名称 艾草

别 名 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

拉丁学名 Artemisia princeps

英文名称 Asiatic wormwood

科属分类 菊科, 艾属

出处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分枝多。株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软毛,茎从中部以上有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不规则的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托叶,裂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正面深绿色,稀疏白色软毛,背面灰绿色,有灰色绒毛;上部叶无柄,顶端叶全缘,披针形或条状披针花,头状花序,无梗,多数密集成总状,总苞密被白色绵毛;边花为雌花,7~12朵,常不发育,花冠细弱;中央为两性花,10~12朵。花色因品种不同,有红色、淡**或淡裼色。瘦果长圆形,有毛或无毛。

药用特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其他使用方法

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染料作用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艾草染色还具有功能性作用。

分布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布。其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

栽培要点

目前郎溪县生产的艾草都是通过加工后出口日本,该国用作食用。生长主要以采收鲜嫩株头及嫩叶为目的。生产中主要以根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但也可用种子繁殖。一般进行种子繁殖在3月份播种,根茎繁殖在11月份进行。畦宽15米左右,畦面中间高两边低似“鱼背”型,以免积水,造成病害。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 2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千克,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茎开始萌发,4月下旬采收第一茬,每公顷每茬采收鲜产品 11250~15000千克,每年收获4~5茬。每采收一茬后都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粪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生产中要保持土壤湿润。企业收购合同价为每千克065元,一般农户每公顷纯收入达22500 元左右。郎溪县生产的艾草经加工的成商品艾及艾草茶出口日本。该县有较多的岗地,因其生产水稻取水困难,所以在岗地生产艾草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土地植被,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郎溪县艾草生产已有十年历史,现有品种6个,生产面积100公顷。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现拟再建200公顷的艾草生产基地,扩大加工流水线,以达到扩大日本市场和国内部分市场的需要。

首先准备好糯米干粉,磨得越细越好,艾草准备多些,芝麻、花生适量,猪油适量,黄片糖和白糖适量,柚子树叶或者芭蕉叶若干。

艾草用清水洗净后,入大锅里煮开,其间加一点点苏打粉一起同煮,这样可以使艾草容易煮烂,煮好艾草后,捞出再用清水洗净,然后挤干水分备用。

把花生和芝麻洗净后,分别入锅里炒香,然后放入搅拌机搅碎备用,黄片糖切碎加入花生芝麻馅里,再加入适当的猪油和白糖,搅拌均匀后,制成艾糍粑的馅备用。

用适量的黄片糖放入锅中煮成水状,然后把糯米粉置入大盆,加入黄糖水及处理过的艾草,一起搓揉,尽量揉久些,以便艾草能充分的和糯米粉搅拌均匀,水不可一次加太多,慢慢加入,因为艾草也带有水分,揉好的面应该不干不湿,就象做包子似的面那么样便可。

抓一团面,揉圆后,在中间挖开个洞,装入芝麻花生馅,然后轻轻包好,再揉搓一下成圆形状,蒸笼里垫上柚子叶,把做好的艾糍粑外表抹上一层花生油,然后轻轻置于柚子叶上,置炉上旺火蒸20分钟即可。

艾绒

灸法所用的主要材料。由菊科植物艾蒿的干叶制成。其色泽灰白,柔软如绒,易燃而不起火焰,气味芳香,适合灸用。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有粗细之分,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用于制作艾炷。质地以陈年者为佳。

冰台

艾的别名。见《尔雅·释草》。《本草纲目》:“陆佃《埤雅》云:《博物志》言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则艾名冰台,其以此乎?”意指将冰块做成凸镜可于日光下聚光取火,艾承其下,故名。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含挥发油,对皮肤有刺激,可使局部发热、潮红,皮肤吸收后则使肢体末稍神经麻痹;口服对咽喉及肠胃道有刺激,产生咽喉部干燥、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等反应,并有头晕、耳鸣、四肢震颤、痉挛、谵妄、惊厥、甚至瘫痪。艾中毒能引起肝脏细胞的代谢障碍,出现黄疸型肝炎。艾油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大剂量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小鼠灌胃LD50为 2.47ml/kg,腹腔注射LD50为1.12m1/kg[17]。艾叶药用不得超过10g,对人致死量为100g

艾叶可以用来医治妇科病霉菌性阴道炎:用水慢慢的熬煮,沸汤和渣盛在小桶里,再小桶上放点坐的东西直接在上面蒸半小时。要尽量把水煮沸,窗户关牢,人一定要出大汗才行。

**台湾公视人生剧《艾草》

故事介绍:片子改编自真人真事。主要讲述了一个母亲与一对子女在观念上的冲突,重点塑造了一个母亲逐渐包容子女、日益冲破束缚的坚强成长励志故事。

母亲吴艾草,成长在保守排外的某个闽南村落,年轻时为了跟大她20岁的外省籍教师谈恋爱,不顾老母亲反对,只身嫁到台北。38岁时丈夫去世,独自抚养一儿一女,时常照顾乡下的老母亲,一直耿耿于怀儿子的高龄未婚。留学法国的女儿回来,带回了非婚生外孙女,冲突展开。母亲由最初怒不可遏地排斥,到后来转变自己的人生观,打开心结,慢慢接受了儿女们违背所谓社会传统道德的行为。虽然剧情最末没有明确让儿子向母亲出柜,但事实上知子莫如母的母亲早已知道儿子是同志的事实,加上姐姐在其中的斡旋,相信最终这会是幸福美满的团圆之家

艾草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艾草是在目前发现中,最早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应用记载的,艾条(艾草制作)艾灸的。如果追溯起源的话,基本上与于火的应用基本同步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