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典籍是哪一本书?
中国最早的典籍是《尚书》。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扩展资料: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9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较《今文尚书》多16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25篇)。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2009年清华简中发现了部分早期版本的《尚书》。
—尚书
至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纸是麻纸。
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此外,新疆罗布泊和西安灞桥等地都出土过西汉的古纸。但这些纸都比较粗糙,原料是麻或丝絮。
麻纸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由东汉蔡伦改进,成为中国古代图书典籍的用纸之一。麻纸是一种大部分以黄麻、布头、破履为主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麻纸有多种,如白麻纸、黄麻纸、麻布纹纸、桑麻纸等,但主要分白、黄两种。
白麻纸洁白光滑,背面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质地细薄,坚韧,纸纹均宽,约一指半。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白麻纸略厚。但这都是蔡伦纸出现之后的麻纸。其实,麻纸的历史非常久远。在西汉时期,用于书写的最初的麻纸已经出现。
麻纸的特点是纤维长,纸浆粗(纸表有小疙瘩)纸质坚韧,虽历经千余年亦不易变脆、变色;外观有粗细厚薄之分,又有“白麻纸”、“黄麻纸”之别;其抄纸帘纹间距二三公分、三四公分、五六公分不等;
有的横帘纹和竖帘纹相交,间距竖约一指半;背面未捣烂的黄麻、草迹、布丝清晰可辨;可作为可靠的古籍鉴定依据之一。隋唐五代时的图书(碑帖装裱)多用麻纸,宋元时已不占主要地位,明清时麻纸的使用更为稀少。麻纸后人伪造极难。
麻纸的起源
《新唐书·艺文志一》:“ 大明宫 光顺门 外, 东都 明福 门外,皆创集贤书院,学士通籍出入。既而太府月给 蜀郡 麻纸五千番。”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南朝 书家写字多用麻纸,麻纸别称布纸,就是用破旧麻布制造的纸。麻纸可供二 王 ( 王羲之 、 王献之 父子)写字,精美可以想见。”
西汉就有,东汉时蔡伦加以改进,使麻纸制造得到普及。由汉至唐,麻纸一直是产量最大的纸。自宋以后,由于造纸业的发展,麻纸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别的纸类所代替。
1933年,新疆罗布淖尔出土了公元前49年的西汉麻纸;
1942年,居延查科尔帖也出土了西汉有字麻纸;
1957年,西安灞桥古墓中出土了公元前140--前87年的西汉麻纸----“灞桥纸”;
1973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金关发现两张公元前52年西汉麻纸残片,称为“居延纸”。
1978年,在陕西扶风县中颜村汉代窖藏中,出土了三张西汉时的麻纸“扶风纸”。
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的两汉麻纸----“马圈湾纸”,
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了西汉初年文、景二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的放马滩“纸地图”。
1990年,在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有多张字麻纸,并被确认为武帝至昭帝(前140-前74)时物。
只是这些麻纸在制造上还比较粗糙,后来的麻纸皆宜于书写或印刷,而且经久耐用,很受人们看重。
(1)《周易》
(2)《尚书》
(3)《孙子》
(4)《黄帝内经》
(5)《难经》
(5)《山海 经》
(6)《史记》
(7)《老子》
(8)《诗经》
(9)《离骚》
(10)《尔雅》
(11)《说文解字》
《大学》《中庸》都是汉代时候的书钱穆 冯友兰在哲学史中都将其思想归入汉代 《黄帝内经》成书时间为战国至秦汉之间。《九章算经》则是东汉初期的著作
《尚书》《易》《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诗经》《论语》《老子》《庄子》《墨子》《孟子》《管子》《商君书》《晏子春秋》《山海经》《越绝书》《国语》《尸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周礼》《世本》(早已散佚清朝时学者搜集重编现有《世本八种》)《荀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三略》《吴起兵法》《穆天子传》《尉缭子》《法经》(早已散佚,只在晋书中有一部分保留) 《考工记》
以上所列只是个大概 欲知其详当看《隋书 经籍志》而且有很多书托名古人其实成书很晚,关于这方面清代学者、民国学者用功最勤成绩最大应当看看他们的著作
按材质分:
最早是甲骨文刻在骨头上,西方写在羊皮卷上
写在竹简上,学富五车就是这个意思,
写在绢帛上,有钱人家用的起
东汉蔡伦发明了廉价纸,然后纸质的纸流行起来
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大量普及
越发展包装技术越加发达,比如说出现了礼品书
按内容分:
最早的时候只有记载天气、时令
后来出现了文学作品以及百家学说著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各种文学作品急剧减少
汉朝儒学书籍多,历史类书籍繁荣
盛唐后文化繁荣,娱乐类书籍等增多,例如唐诗宋词
一、《春秋》(春秋经)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三、《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
四、《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五、《孟子》
《孟子》,《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中国最早的典籍是哪一本书?
本文2023-10-16 15:57: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7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