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要看那些中医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学习中医要看那些中医古籍,第1张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下列的每一本书籍,都堪称中医的经典: 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诸病源侯论、医宗金鉴、濒湖脉学、医林改错、中藏经、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温病条辨、删补名医方论、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内经知要、金匮要略、温热论、汤头歌诀

古代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黄帝内经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2、难经

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原题秦越人撰。

3、伤寒杂病论

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4、本经

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扩展资料

中国古医书是古代医学的传承,极具医学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名医辈出,创造出了很多辉煌的医学成就,影响远播日本、欧洲,并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医书原著跟现代翻印的古代医书内容有很多出入,由于年代久远,当代的翻印古医书缺失了很多内容,所以中国古医书原著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此为古籍手拍,有些书籍被虫蛀了,有些可惜,不过这些中医书籍资料很不错,

书籍好不好要看是不是需要他的人,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不需要他的人来说这些书擦屁股都嫌硬

上传了几张内容截图,随便看一下,都是古本中医资料,部分是手抄本的,很少见

此部分收集不易,真正需要他的人请珍稀,是学习中医不错的古籍资料

中医的书籍太多了,以下这些都是电子书的中医书籍,

至于如获得这些中医电子书,注意看右下角

中医书籍目录如下:

│  仲景全书 金匮要略注 十二pdf

│  医学实在易pdf

│  医学见能pdf

│  医方集解卷之上pdf

│  国医指南pdf

│  国医生理学pdf

│  增订 胎产心法pdf

│  女科准绳卷pdf

│  婴孩获病学pdf

│  家庭快览医书pdf

│  幼科准绳pdf

│  张氏景岳全书pdf

│  护士饮食学pdf

│  提取文件夹名bat

│  新增伤寒广要pdf

│  新订达生遂生福幼合编pdf

│  时方妙用歌括新方八阵砭pdf

│  本草备要卷一pdf

│  校正医宗金鉴内科pdf

│  校正外科正宗pdf

│  温病条辨pdf

│  灵素节要上pdf

│  童氏医宗必读二pdf

│  肺病全生集pdf

│  药性歌括四百味·pdf

│  证治准绳pdf

│  输血疗法pdf

│  验方小儿科pdf

├─医方集解卷之上

├─国医指南

├─国医生理学

├─增订 胎产心法

├─外台秘要卷二十四

├─女科准绳卷

├─婴孩获病学

├─家庭快览医书

├─幼科准绳

├─张氏景岳全书

├─护士饮食学

├─新增伤寒广要

├─新订达生遂生福幼合编

├─时方妙用歌括新方八阵砭

├─本草备要卷一

├─校正医宗金鉴内科

├─校正外科正宗

├─温病条辨

├─灵素节要上

├─童氏医宗必读二

├─肺病全生集

├─药性歌括四百味·

├─证治准绳

├─输血疗法

└─验方小儿科

├─6 六科准绳

│  │  六科准绳   卷三pdf

│  │  六科准绳   卷五pdf

│  │  六科准绳   卷四pdf

│  │  六科准绳  卷七pdf

│  │  六科准绳  卷四pdf

│  │  六科准绳 卷一 证治目录pdf

│  │  六科准绳 卷一 类方目录pdf

│  │  六科准绳 卷三 类方目录pdf

│  │  六科准绳 卷二 女科pdf

│  │  六科准绳 卷二 女科目录pdf

│  │  六科准绳 卷五 女科pdf

│  │  六科准绳 卷八pdf

│  │  六科准绳之杂难证治类方卷六pdf

│  │  六科准绳之证治准绳卷六pdf

│  │  六科准绳外科 卷六pdf

│  │  六科准绳幼科卷二pdf

│  │  六科准绳杂病卷六pdf

│  │  六科准绳杂病证治类方卷四pdf

│  │  六科准绳杂病诊治类方卷二pdf

│  │  六科准绳证治准绳卷二pdf

│  │  六科准绳证治准绳卷六pdf

│  │  

│  ├─六科准绳   卷三

│  ├─六科准绳   卷五

│  ├─六科准绳   卷四

│  ├─六科准绳  卷七

│  ├─六科准绳  卷四

│  ├─六科准绳 卷一 证治目录

│  ├─六科准绳 卷一 类方目录

│  ├─六科准绳 卷三 类方目录

│  ├─六科准绳 卷二 女科

│  ├─六科准绳 卷二 女科目录

│  ├─六科准绳 卷五 女科

│  ├─六科准绳 卷八

│  ├─六科准绳之杂难证治类方卷六

│  ├─六科准绳之证治准绳卷六

│  ├─六科准绳外科 卷六

│  ├─六科准绳幼科卷二

│  ├─六科准绳杂病卷六

│  ├─六科准绳杂病证治类方卷四

│  ├─六科准绳杂病诊治类方卷二

│  ├─六科准绳证治准绳卷二

│  └─六科准绳证治准绳卷六

├─7  外台秘要

│  │  外台秘要 卷27~29pdf

│  │  外台秘要 卷3~5pdf

│  │  外台秘要卷17~18pdf

│  │  外台秘要卷19~21pdf

│  │  外台秘要卷24~26pdf

│  │  外台秘要卷32~33pdf

│  │  外台秘要卷34~35pdf

│  │  外台秘要卷36~38pdf

│  │  外台秘要卷8~10pdf

│  │  外台秘要方卷10~13pdf

│  │  外台秘要方卷5~7pdf

│  │  

│  ├─外台秘要 卷27~29

│  ├─外台秘要 卷3~5

│  ├─外台秘要卷17~18

│  ├─外台秘要卷19~21

│  ├─外台秘要卷24~26

│  ├─外台秘要卷32~33

│  ├─外台秘要卷34~35

│  ├─外台秘要卷36~38

│  ├─外台秘要卷8~10

│  ├─外台秘要方卷10~13

│  └─外台秘要方卷5~7

├─8  无名书

│  │  无名书1pdf

│  │  无名书·pdf

│  │  无名书(手抄药方)pdf

│  │  

│  ├─无名书1

│  ├─无名书·

│  └─无名书(手抄药方)

├─9  医门法律

│  │  医门法律  1-2卷pdf

│  │  医门法律3~4·pdf

│  │  医门法律5~6pdf

│  │  

│  ├─医门法律  1-2卷

│  ├─医门法律3~4·

│  └─医门法律5~6

├─仲景全书 金匮要略注 十二

├─医学实在易

├─医学见能

├─医方一盘珠

│  │  卷一pdf

│  │  卷三pdf

│  │  卷八pdf

│  │  

│  ├─卷一

│  ├─卷三

│  └─卷八

[通用方]

张仲景:半夏泻心汤,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半夏9克(洗) 黄芩9克 干姜9克 人参9克 黄连3克 大枣4枚 炙甘草6克

上7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煮取6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3服。

--《金匮要略》卷中

段英廉:凡有损于胃气者,皆可致呕。余拟一治呕吐方,每获良效。

党参10克 半夏10克 白芍8克 甘草5克 生地片35克 公丁香35克 大枣18枚(劈碎) 干姜10克 知母20克 远志10克 玄参15克 代赭石(细面)10克水煎服。

曾有一顾姓女,年二十余,患神经性呕吐,在北京治疗半年未愈,为之疏此方,连服6剂告愈。

--《吉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编》

钱峻:治翻胃吐食。

黄蚬壳、田螺壳(久在泥中者)各等分,烧成白灰。每60克入白梅肉120克,捣和丸,再入砂盆内,盖定泥固,烧存性,研极细。每服6克,人参缩砂汤下;或陈米汤亦可。

--《经验丹方汇编》

[辨证方]

1、寒 证

缪仲淳:神效沉香丸,又名聚宝丸,治男子翻胃呕吐,饮食不通。此是胃脘寒痰结阻,诸医无效,屡试神验。

真沉香6克 真麝香2.4克 血竭4.5克 郛香4.5克 缩砂仁6克 木香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15克细末,糯米糊丸,如弹子大,用辰砂4.5克为衣,烧酒磨服。

--《广笔记》卷二

陈修园:丁香煮散,治胃反呕逆,呃哕泄泻。

丁香37粒 建莲肉(去心)27粒(上2味另煎去渣) 生羹7片 黄秫米半盏

水1碗半,煮熟,去姜、药,啜粥。

--《医学从众录)卷三

张璐:用陈香橼1枚(去瓤),入生姜汁拌生附子末30克,外以姜滓,湿纸裹煨,软透焙燥为末。每服1.5~3克,浓煎独参汤服之,此孙兆变法也。

--《张氏医通》卷四

梁子材:温胃饮,治中气虚寒,呕吐,不思饮食。

党参(去芦,米炒)9克 白术(净) 扁豆(炒,杵) 制半夏各6克 炒陈皮2克 炒干姜2.4克 炙草3克

水煎服。

--《不知医必要》卷三

2、热 证

张仲景: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6克 石膏30克 半夏9克(洗) 麦门冬9克(去心) 人参9克 甘草6克(炙) 粳米4.5克

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渣,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200毫升,日3服。

--《伤寒论》

薛生白:湿热症,呕恶不止,昼夜不瘥,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0.9~1.2克,苏叶06~0.9克,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湿热病篇》

梁子材:竹茹汤,治胃热呕吐。

制半夏9克 干葛 竹茹各4.5克 甘草3克

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

--《不知医必要》卷三

3、虚 证

龚廷贤:六君子汤,治久病胃虚呕吐。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白芍(炒) 山药(炒) 当归各3克 藿香 砂仁各1.5克 莲肉10粒 乌梅1个 半夏(姜汁炒) 陈皮各2.4克 甘草1克 炒米100粒

上锉1剂。生姜3片,枣1枚,水煎,徐徐温服。

--《万病回春》卷三

 ;  张仲景:大半夏汤,治胃反呕吐者。

半夏9克(洗) 人参9克 白蜜9克

上3味,以水2000毫升,和蜜扬之240遍,煮药,取500毫升,温服200毫升,余分再服。

--《金匮要略》卷中

[食疗方]

陈直:羊血方,治老人脾胃气弱,干呕不能下食。(虚证)

羊血500克(鲜者,面浆作片) 葱白1握 白面120克(擀切)

上煮血令熟,渐食之,三五服,极有验。

--《寿亲养老新书》卷一

云川道人:柿饼饭,治反胃神方。(虚证)

柿饼切细,杂于饭内,同蒸食,不用水,亦勿以他药杂之,久服自愈。

--《绛囊撮要》

云川道人:反胃简易方。(寒证)

甘蔗汁2碗,姜汁1碗,和匀温热,随意饮之,每日3次,则吐自止。

--《绛囊撮要》

张锡纯:薯蓣半夏粥,治胃气上逆,冲气上冲,以致呕吐不止,闻药气则呕吐益甚,诸药皆不能下咽者。(虚证)

生山药30克(轧细) 清半夏30克

上2味,先将半夏用微温之水淘洗数次,不使分毫有矾味,用做饭小锅煎取清汤约两杯半,去渣,调入山药细末,再煎两三沸,其粥即成。和白沙糖食之。若上焦有热者,以柿霜代沙糖;凉者,用粥送服干姜细末15克。

--《衷中参西》上册

陈修园:黑枣丁香汤,治胃寒呕吐。(寒证)

大黑枣7枚去核,每个内入丁香1粒煮烂,去丁香,将枣汤空心服,7服见效。

--《医学从众录》卷三

李梃:人参粥,治反胃吐酸。(寒证)

用人参末、姜汁各15克,粟米10克,煮粥空心食之。

--《医学入门》卷三

[通治方]

庚生:予尝试验一方,颇平善有功,附录于后:先以甘草汤将痔洗净,后用五倍子7枚、荔枝草60克,砂锅煎水熏洗之即愈。

--《串雅内编》卷四

青浦君:治痔疮。

鸡蛋留白,以青矾2l克、明矾9克灌入,用枸杞蔸90克、五倍子3个,煎滚数沸,入蛋同煎,置桶内熏之。

--《寿世编》卷上

陈实功:田螺水,治痔疮坚硬作痛,及脱肛肿泛不收者并用之。

以大田螺1枚,用大冰片0.15克研末,用尖刀挑起螺盖,将冰片入内,平放片时,待螺渗出浆水,用鸡翎蘸搽患上,勤勤扫之,其肿痛自然消散。

--《外科正宗》卷三

张璐:用大蜗牛1个(去壳),生银杏肉l枚,同研烂,入冰片0.15克,研匀,点上即收。

--《张氏医通》卷七

杨倓:立验膏,治痔漏正发,忽肠头不止血者,贴之永除其根。

用活黄膳鱼1条,以切断其首,沥热血于掌中,急以大活蜘蛛1枚,以手指只就掌中研,蜘蛛化为度,去蜘蛛皮,刮于瓷器内收,于发时涂敷。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

赵学敏:痔疮坐袋,坐21日,无不愈。

乳香 没药 龙骨 赤石脂 海螵蛸 轻粉 木鳖仁各9克

共为末,以绢袋盛之,每日坐,不必洗。

--《串雅外编》卷二

[辨证方]

1、寒 证

龚自璋:洗痔极效方。

葱白10根 瓦松30克 马齿苋15克 皮硝15克 五倍子(去虫)15克 槐花15克 花椒15克 茄根5个

绢制盛药煮水,每日熏洗,7~8次即愈。

--《家用良方》卷一

2、热 证

陈实功:洗痔肿痛方。

鱼腥草 苦楝根 朴硝 马齿苋 瓦楞花各30克

水10碗,煎7~8碗,先熏后洗,诸痔肿痛可消。

--《外科正宗》卷三

龚自璋:治痔疮肿痛。

白鹅胆二三个取汁,入熊胆0.6克,冰片少许,研匀,入瓷器密封。临用以手蘸药搽之,肿痛立消,神效异常。

--《家用良方》卷一

周济民:槐花散加味方,治痔实热型,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小便赤短,大便秘结,便时疼痛出血,或 局部焮红灼热,结肿高突拒按,疼痛剧烈,坐卧不宁,纳呆难寝。

槐花12克 侧柏叶l0克 炒荆芥9克 枳壳9克 生地15克 丹皮10克 地榆10克 仙鹤草15克 麻仁9克 生甘草10克

--《医案医话荟要》

周济民:五神汤加味,治痔湿热瘀滞型,腹胀纳少, 坠重,便秘溲赤,甚或身热, 凸突红肿,旁生肿块,宿滞不散,疼痛难安。血栓外痔、静脉曲张性混合痔、痔嵌顿多属此型。

茯苓10克 银花20克 牛膝10克 车前子10克 地丁15克 黄芩l0克 归尾10克 赤芍10克 甘草l0克

--《医案医话荟要》

3、虚 证

陶承熹:神治远年内外痔。

雄猪大肠l米(去 2l厘米) 刺猬皮3张(新瓦锻存性) 明矾 槐米各120克

上3味,为末,入大肠内,两头扎住,铜锅煮烂,捣匀成丸。每日清晨开水下12~15克,药完不拘内外痔即愈。如油腻难丸,可加炒米粉和之。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

李梃:活龟丸,大能扶衰益弱,补阴壮阳,又治肠风痔漏。

江湖大乌龟1个,先用柴火烧热地,以罩盖龟,地热逼出臭屁,待屁尽,以秆绳周身包缚,外用黄泥封固,灰火中煨熟捞起,剥净取肉,研如泥,其壳用牛骨髓涂炙5~7次,沁透酥干为末,又用黄连30克,九蒸九晒,归尾9.9克,为末,和前龟肉捣丸梧子大。每40~50丸,白汤下。

--《医学入门》卷七

4、实 证

陈实功:黄连闭管丸。

胡黄连(净末)30克 穿山甲(麻油内煮**) 石决明(锻) 槐花(微炒,各末)15克

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3克,空心清米汤送下,早晚日进2服,至重者40日而愈。此方不用针刀、挂线,不受苦楚,诚起痼疾之良方也。如漏之四边有硬肉突起者,加蚕茧20个,炒末和入药中,此及遍身诸漏皆效。

--《外科正宗》卷三

龚廷贤:隔矾灸法,治痔漏神效。

皂矾500克(用瓦一片,两头用泥作坝,再用香油制瓦上焙乾,再著皂矾瓦上假枯,去砂为末) 穿山甲3克(入紫粉罐锻存性,取出为末) 木鳖子(去壳火锻,净为末)7.5克 乳香没药各4.5克(为末,临灸时加服)

上药和匀一处,以冷水调,量疮大小作饼子贴疮上,将艾炷灸三四壮。灸毕,就用熏洗药先熏后洗,日6度,三五日如前法灸妙,以瘦为度。

--《万病回春》卷四

[食疗方]

李梃:茯苓面。茯苓、麻子各去皮和匀,九蒸九晒,入蜜少许食之,能断酒肉及盐、酪、酱菜,可治久痔。

--《医学入门》卷三

李梃:鳗鲡月霍,能补虚劳,杀虫,治 肿痛,痔久不愈。

用鳗鲡细切煮作月霍,入盐、鼓、姜、椒,空心渐食;多食令人作泄。

--《医学入门》卷三

青浦君:治痔漏。(热证)

槐花 皮硝 风眼草仁(捶碎)各30克

入猪大肠内蒸烂。每日空心服,好黄酒压之。

学习中医要看那些中医古籍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下列的每一本书籍,都堪称中医的经典: 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