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东渡日本的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1收藏

鉴真东渡日本的故事,第1张

唐朝的经济文化繁荣发达,吸引邻国日本派了许多遣唐使来学习唐朝文化。荣睿(ruì)和普照两位僧人就是日本政府派到中国学习佛法的,同时他们还负有一个使命,那就是邀请精通戒律的中国高僧前往日本传授佛法。

公元742年秋天,高僧鉴真正在扬州大明寺讲授佛法,荣睿和普照遵照日本天皇的旨意,专程从长安赶到扬州,参见鉴真,并恭恭敬敬地请他前往日本传法。

唐代与日本等国的友好往来很频繁,其中影响很大的是鉴真和尚,他可以说是唐代中日友好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日本佛教界,希望请中国高僧去为日本僧人授戒,以便像中国一样,严格控制当僧人的资格。着名的律宗僧人鉴真,是他们聘请的理想对象。

鉴真出生于扬州,十四岁时出家做了和尚,二十岁起就到洛阳、长安游学,跟随多位有名的佛教大师学习。在名师的熏陶下,勤奋好学的鉴真很快学成,成为江淮地区有名的高僧。他的弟子中有三十多人在当时就很有名气,他还建造了许多寺院和佛塔,写了三部大藏经,声名远扬。

鉴真认为日本是一个有缘之国,他询问哪位弟子愿意前往。弟子们低头不语,半天也没人吭声。鉴真刚要再次询问,有个弟子站起来说:“大唐与日本之间隔着茫茫大海,路途又远,实在是太危险了。”

鉴真却说:“传扬佛法,何必在惜生命!你们不去,我去!”

那时鉴真已经五十五岁,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健康状况欠佳,毅然决心东渡传法。弟子们感动了,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师父一同到日本传法。

鉴真决定东渡后,立即着手准备船只、干粮等。第二年春天,鉴真率领弟子发船东渡。但是,在以后的五年中,由于当时唐朝政府海禁较严,再加上海上自然环境恶劣,经常遭遇风浪,他一连四次渡海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被官方指控为“勾结海盗”,第二、三次遇到飓风触礁,第四次被官方押送回籍。

公元748年,鉴真第五次东渡起航了,这时他已经六十出头了。他们从扬州崇福寺出发,船才驶到舟山群岛便遇上了风暴,停泊了约两个月才继续出发。谁知第二天又遇上了飓风的袭击,船只在波峰浪谷间颠簸,迷失了方向。在海上整整漂流了十四天,粮食吃完了,淡水也用光了,鉴真和弟子们饥渴难耐,劳累不堪,可他们没有动摇传法的决心。经历了无数险阻、万千困难,船只终于靠岸了,一上岸才知道已经漂流到了海南岛的振州(今海南崖县)。多年旅途的劳顿,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健康。日本僧人荣睿不幸患上重病,不治身亡。鉴真悲痛万分,加上旅途的辛劳,使他眼病突发,双目失明。后来,他的得意弟子祥彦又病死于船上。

然而,无论是风浪,还是病魔,都无法阻止鉴真东渡的步伐。公元753年,鉴真已经六十六岁高龄,他搭乘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开始了第六次东渡。由于这一次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因而比前五次顺利。次年一月,鉴真到达日本九州岛,历时十多年的东渡终于获得了成功。

到达日本后,鉴真受到了日本人民的热情接待,天皇下诏书对他表示慰劳和欢迎,请他在东大寺设立讲坛,传授戒法,并且授他为传灯大法师。

公元757年,日本天皇又把故新田部亲王的旧宅送给鉴真,让他在此新建了一座寺院,这就是现在奈良的唐招提寺。鉴真在唐招提寺中讲经传法,与此同时,他还把中国的书法艺术、建筑艺术、医学知识等带到了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日本人民为了纪念鉴真,就在唐招提寺中塑起了鉴真的塑像,还称他为“盲圣”、“日本律宗太祖”、“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等,表达了日本人民对鉴真的崇敬之情。

唐代除了鉴真东渡传播佛法和文化,更多的是日本政府派了一批又一批遣唐使、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以便在日本推广唐的文化。例如818年菅原清公任式部少辅时,就奏请朝廷规定男女服装都仿效唐代的。遣唐使团中的医师、画师、乐师等,回国后也都广泛传播唐朝的文化,为当时日本文化的繁荣作了很大贡献。

D

鉴真(688—763年),唐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出家。有人认为,鉴真初入佛门学的是禅宗,但当时许多天台宗的大师都不约而同被称为“禅师”。 鉴真初出家随智满学习的实际是天台宗,而不是禅宗。中宗神龙元年(705年),18岁的鉴真在大云寺从光州道岸律师受菩萨戒。道岸是律宗大师文纲的弟子,而文纲又是南山律宗创始人道宣的弟子,由此可见,鉴真是南山律宗的传人。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随着佛经翻译事业的开展和僧团的建立,各种戒律典籍也传入中国。起初没有统一的规章,各以所尊奉的典籍和理解,各行其事,理论上也时有纷争,乃至有不受约束而自誓受戒的。宗派不同,对戒律的要求基本是同一的。在时代潮流和佛教本身的推动下,终于完善了与国家律法、世俗礼法和传统伦理道德相一致,而又对国家律法、世俗礼法和传统伦理道德起补充、丰富和增强作用,以《四分律》为主要内容的佛教戒律规范。故中国佛教律宗,又称四分律宗。

四分律宗最初同样倡导《四分律》,而又在见解上又各有不同,法励的相部宗、法励弟子怀素(非书法家怀素)的东塔宗、道宣的南山宗三宗并立而行,不久相部、东塔二宗相继衰微,独南山一宗相继不绝。

南山宗道宣(596—667),俗姓钱,吴兴(一作丹徒)人,16岁正式披剃,隋大业间随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后即从之研究律学。曾参与玄奘的译经工作。因数次入终南山研撰《四分律》著述,又于终南山举行传戒法会,故世人称之为南山律师,称其所创的律宗为南山宗。他的特点是以《四分律》为基础,参考各部典律之所长,以补《四分律》之所缺,并以自己独到的见解,会通大乘与小乘,使其圆融无碍,这是他们南山律能为众所接受,一直畅行的原因,也是中国佛教发展上适应历史潮流的产物。

在南山律宗法系中,鉴真是一位杰出的传人。

中宗景龙元年(707年),鉴真21岁,赴洛阳学习佛法。之后,鉴真从洛阳、长安等地南归,回到家乡扬州,从此身居扬州,在江淮一带传法授戒。

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十月,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受日本天皇之命专程到扬州大明寺拜见鉴真,迎请鉴真赴日本传律授戒。

正如老一辈学者贺昌群先生指出的:鉴真19岁时,北方禅宗大德神秀入寂了,二十岁时华严宗的法藏入寂了,26岁时南方禅宗大德慧能和远道求法的义净入寂了,开元五年道岸也入寂了。在名僧大德凋零的情况下,南方的律宗大师,惟有鉴真一人。也只有鉴真能担得起赴日传律的重任。

年底,鉴真携弟子21人准备第一次东渡。经过六次艰难困苦的东渡历程,鉴真与他的弟子终于在天宝十二载(753年)十二月二十日,到达日本萨摩川边郡的秋目(今日本阿多郡秋妻屋浦),当时鉴真已是66岁的高龄。

鉴真东渡传播南山律法,立坛授戒,轰动朝野,连太上天皇、太上皇后、天皇、皇后、太子等都来受戒。在宗教行为的背后,实是政治行为,即是通过对戒律的严肃性,从侧面显示国家律令的权威性,稳定社会,保证革新的推行。

鉴真在日本传法授戒十年,于唐广德元年(日天平宝字七年,763年)在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圆寂,享年76岁。在寂化之前,弟子们以干漆夹伫法为他模影塑像,就是至今仍保存在日本唐招提寺的鉴真坐像。

在鉴真到日本之前,日本基本没有授戒制度。即便是有,也是小规模的,并且极不正规。鉴真去日本后,马上在都城奈良的东大寺设立戒坛,这是日本佛教史上正规授戒的开始。鉴真又在东大寺建立戒坛院,作为日本全国的中心戒坛,与后来建立的西部观世音寺戒坛(筑前,今日本福冈)、东部药师寺戒坛(下野,今日本枥木)合称为“天下三戒坛”。

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带到日本去的有48部经典,其中很多属于戒律著作。这些律学著作对于鉴真在日本传法弘律至关重要。755年,日本朝廷敕令在东大寺内建唐禅院,作为训练和教育僧侣的场所,由鉴真亲自经营管理。唐招提寺建成后,鉴真在寺内传授佛法,弘扬经律,召开梵网会,并负责整个日本僧人戒律的学习培训。鉴真的弟子们也赴各地讲戒授律。

759年,在天皇敕施的新田部亲王旧宅的基础上,鉴真率领弟子们建成日本律宗的总本寺——唐招提寺,教谦女皇亲书“唐招提寺”四字,悬于讲堂。在鉴真及其弟子的经营下,短短几年时间内,唐招提寺已能与当时日本几个较大的官寺如东大寺、兴福寺和大安寺等相提并论,成为日本僧徒的向往所在。

律宗由中国传至日本,并不始于鉴真,但把律宗的教义完全传入日本,使之建立并成为佛教中一个独立宗派,却应该归功于鉴真和他的弟子们,从而使中国的律宗在异国他乡得到了弘扬。

鉴真东渡,将唐代发展成熟的律学传入日本,这对唐代律宗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在律宗思想发展史上有它不可替代的地位。时至今日,日本律宗还有以唐招提寺为本山的律宗与以西大寺为本山的律宗等派别。日本人称鉴真为“日本律宗的初祖”。

参考资料很详细 看看吧~

鉴真和尚(687~763年)

  鉴真大师,俗姓淳于,中国江苏省扬州江阳县人。十四岁随父亲到大云寺,看见大殿的佛像,非常欢喜感动,征得父亲同意,礼智满禅师出家为沙弥,后又依止弘景律师受具足戒。尔后,参学于荆州玉泉寺,研究天台止观。鉴真潜心向学,除了佛学造诣成就非凡,对于佛教戒律、义理、佛教艺术、建筑等也都用心学习。

  中国隋唐年间,为了让日本的僧伽制度更健全,天皇陆续派遣大批的留学生到东土(中国)求学,一边学习戒律,一边物色著名的法师前往日本弘传戒律。唐玄宗天宝元年(七四二年),普照、荣睿从道航法师处得知鉴真大师为当代高僧,一行人前往扬州大明寺,礼请鉴真大师到日本传戒讲学。

  鉴真大师应日僧之邀请,决定渡海到日本弘法,由于当时的航海技术不如今日,海上又多风险,曾经五度出海都没成功,历尽人事沧桑,风浪颠沛之苦,甚至双目失明,损失惨重。但是从未改变鉴真大师将佛法东传的宏愿与承诺,终于在六十七岁那年,第六次成功的抵达国都奈良。鉴真大师东渡使命,前后经历十二年的奋斗始告完成。

  抵达日本后,鉴真大师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于东大寺筑坛,亲自为君民上下传授菩萨戒,并为日本僧侣重授戒法,点亮日本佛教之戒灯,被誉为日本律宗开山始祖。天皇敕封他为“传灯大法师”。

  日本佛教经过千余年的发展,迄今不衰,对于佛教文化的保存,更不遗余力。当时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于天平宝字三年〈西元七五九年〉兴建的奈良唐招提寺,为日本佛教第一座戒律寺院,目前登录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鉴真大师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博得日人深深的崇敬,尊称他为“日本文化之父”。

唐代玄奘西行取佛经于印度与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戒律是中国佛教历史上两件大事。现在我就讲讲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故事。

佛祖释迦牟尼在生前曾对他的弟子们说过一句话:“以戒为师”。戒律的传授在过去的佛教界是极其神圣、重要的大事。过去戒律的传授是要由德学兼备的高僧,设立专门的传戒道场,把所有的戒律一条条地详细讲解,每讲完一条都要详细地询问能否做到,往往整个传戒的仪式要好几天的时间。

佛教自公元6世纪传入日本以来,至公元7、8世纪也达于鼎盛时期,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但从佛教正统传承上来看,当年将佛教传入日本的僧人中没有具备授具足戒资格的高僧(佛教戒律可分为五戒、八戒、具足戒等几个等级,具足戒就是佛教所有的戒律),因此日本佛教戒法不全。日本佛教界高僧向日本政府提出需从唐土聘请传戒高僧,并推荐荣睿、普照这两位年轻的僧人去唐土聘请传戒高僧。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荣睿、普照肩负着重任,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随第九次遣唐使(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出的学习中国文化的使团)来到中国。

荣睿、普照来唐后,在洛阳、长安学习佛法达十年之久,这期间虽然在长安聘得了一位名叫道璇的僧人去日本传戒,由于道璇的学问资历还不够理想,加上僧员不足,仍不足完成正规的受戒仪式。荣睿、普照从大安国寺的一位名叫道航的僧人那里,得知扬州鉴真和尚是一位学识渊博且德高望重的高僧。荣睿、普照为了完成来唐的使命,终于在唐天宝元年约同了长安的僧人道航、澄观、洛阳的僧人德清、高丽的僧人如海一起来扬州拜谒鉴真,邀请鉴真并请他推荐德学兼备的传戒师同去日本传授戒律。

鉴真生于唐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扬州人,俗姓谆于,自幼便喜欢钻研各种学问。他十四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潜心研究佛教经典,同时对医药学也作过深入钻研。鉴真二十岁时,随他的老师道岸律师游学二京(洛阳、长安)。当时,道岸的师父文纲、师兄弘景均应召来到京城,鉴真跟随这些名师学习佛学知识。鉴真从学的融济、文纲律师是律学始祖道宣的弟子,道宣与唐代药王孙思邈有极深的友谊。他们两人在医学和佛学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学习的。鉴真从这老师那儿获得许多药方,其中日本常用中药“奇效丸”,据说,此方是鉴真通过弘景而得自道宣。

当荣睿、普照来大明寺拜竭鉴真时,看到鉴真确实是一位学识渊博、“并世无二”的大德高僧,他们怀着虔敬的心情向鉴真陈述了来意,并向他顶礼说:“我国在海之中,不知距齐州几千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人,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愿师可能舍此方之利乐,为海东之导师可乎?”鉴真平时已传闻日本的情况,今看到他们一片诚意,深感日本是一个“有缘之国”。当时就问徒众说:“谁有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者乎?”可是在扬州的徒众一个也不出声,一位叫祥彦的僧徒出来说道: “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不等祥彦说完,鉴真又开口道:“另有谁愿意去?”仍旧无人回答,于是鉴真第三次开口道:“是为法事也,不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鉴真大师的回答,语气是如此的坚决,在座的弟子不禁为师父的决心所感动,于是祥彦等十七位僧徒纷纷表示愿随师东渡传戒。那时,鉴真已有五十五岁。

自从鉴真接受日僧邀请,他不仅要克服“沧海淼漫”的自然障碍,而且还要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阻力,在十一年的时间里,前后六次东渡,五次失败。

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三月,鉴真作了一切东渡的准备,正待启航,不意浙东一带出现了海盗,随行的僧徒中间又发生了意见纠纷。道航认为高丽僧人如海学行欠缺,不应带他同行,如海遂向官府诬告,说道航等私通海盗,淮南采访使班景倩立即将荣睿、普照、道航等人拘捕,事后真相大白,荣睿等人已饱尝了四个月的铁窗风味。当释放时淮南采访使仍认为“今海贼大动,不得过海!”第一次东渡计划失败了。

同年十二月下旬,鉴真一行八十五人,在十二月下旬的一个月明之夜从扬州悄悄开航。但船到浪沟浦即遇风暴,浪击破船,停留一月修船,再度下海,船至扬子江口,又遇风浪,停泊一月,再次启航,不幸在衢州群岛触礁船沉,船上东西全被海浪卷走。全体人员登上一个荒岛,后被官船送回明州(宁波),大部分人遣送回乡,十七位僧人被送到浙江鄞县阿育王寺。第二次东渡又失败了。

第二年春,鉴真一行受聘到越州(绍兴)龙兴寺讲律授戒,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秋归阿育王寺。因越州僧人不理解鉴真东渡的意义,向官府控告说荣睿引诱鉴真,官府随即逮捕了荣睿,普照因躲在民家未被逮去。荣睿在押送解京途中,在杭州得病,假称病死,才得脱难,第三次东渡计划又夭折了。

天宝三年冬,鉴真派人先去福建购买船只,备办海粮,自己率徒众三十余人,声称巡礼圣迹,秘密从浙江小路往福州取齐。但扬州龙兴寺的弟子灵佑不忍鉴真远适异域,发起僧徒阻止鉴真赴日,江东道采访使遂下牒诸州,追踪拦截,鉴真一行在黄岩禅林寺被官差截获,强行押解回扬州,第四次东渡计划又成了泡影。

在这样的形势下,荣睿、普照感到再留在扬州龙兴寺使得官厅对鉴真的监视会不放松。为了回避风潮,他们遂移居同安郡(安徽安庆附近),在那里足足等待了三年。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两位日僧来到扬州崇福寺,鉴真又悄悄作第五次东渡准备。“买香药,备办百物,一如天宝二载所备。”鉴真及其弟子,加上荣睿、普照共有十四位僧徒,其他尚有申请同行的三十五人,船员十八人,共计六十多人。他们在六月二十六日夜从扬州新河秘密登舟,尚未出海,即遇风浪,飘到浙江海面,先后在三塔山、署风山各停住一月。十月十六日登程后又遇狂风怒涛,在大海中整整飘流了十四天,最后飘到了海南岛。然后辗转从雷州海峡,经由广西、广东、江西、安徽,返回扬州,一路上历尽艰辛,前后历时两年。日僧荣睿在路过端州(广东肇庆市)不幸逝世,埋骨异乡。跟随鉴真始终如一的祥彦,在途经吉州时也病死了。鉴真因受暑热得了眼疾,治疗无效,不幸双目失明。鉴真虽遭受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但他了解到日本众生对佛法戒律的渴望,明确赴日传戒是他作为一个佛门弟子的使命,以“不遂本愿”决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又准备作第六次东渡壮举。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藤原清河归国前,特来扬州拜访鉴真,鉴真决意乘遣唐使船渡日。为了避开官府及僧人的阻拦,鉴真及其弟子于十月十七日夜秘密乘船离开扬州,普照从郑山阿育王寺赶来,大家会合后,一行二十四人搭上了遣唐使船,于十一月十五日夜启锚。这样,鉴真一行又踏上了第六次东渡的征途,次年(公元754年)二月到达当时日本的首都奈良,那时鉴真已经是六十六岁失明的老人了。

鉴真抵日后,讲律授戒,许多日本僧人得以完成正规的受戒仪式。从此佛教中的佛法在日本才算具备了完整的传承。

鉴真初到日本后,便治愈了光明皇太后的疾病。隋唐年间,虽中国医药知识及医药典籍相继传入日本,但日本人对于鉴别药物品种的真伪、规格、好坏尚缺乏经验。鉴真抵日后,尽管双目失明,但是,他利用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手指的触觉,将有关药物的知识传授给日本人,矫正了过去不少错误;同时对于药物的收藏、炮炙、使用、配伍等知识,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日本人。据日本《皇国名医传》里指出,自鉴真东渡日本面授医药知识,使日本人真正掌握辨认药品之知识,从此日本医道才完备。14世纪以前,日本医道把鉴真奉为医药始祖,直到德川时代,日本药袋上还贴有鉴真的图像,可见其影响之深。

鉴真东渡日本,把盛唐文化全面地介绍给日本,对日本的佛学、医药学、工艺技术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日本因此称他为过海大师。

鉴真在日本传法十年,于公元763年6月21日圆寂于奈良唐招提寺,享年76岁。鉴真逝世前一年,由他的弟子思托根据鉴真的形象,制成等身大小的干漆夹贮坐像一尊,即是现存唐招提寺开山堂内的鉴真像。这是日本最早的以真实人物作为对象的优秀塑像,是日本美术史上的一件重宝。

写至此赋诗一首,遥赠鉴真,以作本文之结尾:

东渡扶桑传戒法

沧海淼漫不足惧

愈挫愈勇志愈坚

为法当能舍己身

六次跨海功方成

至此东瀛教法全

日出之国佛缘结

过海大师美名垂

鉴真东渡路线鉴真,唐僧人,日本佛教律宗创始人。扬州江阳人。十四岁出家,二十二岁受具足戒。不久游洛阳、长安等地,遍研三藏,尤精律藏。后住扬州大明寺,专弘戒律。天宝元年应日本普照等邀请东渡,几经挫折,且双目失明。至天宝十二载,第六次航行成功,于日本天平胜宝六年抵日本九州萨摩秋妻屋浦。次年在奈良东大寺建筑戒坛,传授戒法,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始。759年建唐招提寺,传布律宗。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学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鉴真俗姓淳于,鉴真是他出家后的法号。他父亲是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鉴真受父亲影响,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寺院里鉴真是最聪明的一个徒弟,他学习佛经很刻苦,经过佛寺里著名师父的指导,鉴真的佛学知识越来越丰富。后来在长安的一座佛寺里受了具足戒。由于他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当他45岁的时候,已经成为了著名的高僧,跟他授戒的门徒达到四万多人

当时,日本受中国影响,他们仿照修建佛寺,大力提倡佛教。日本政府还派荣睿和普照两位年轻的和尚到中国学习佛经,并想聘请中国的高僧去日本传授佛学

荣睿和普照在洛阳、长安学习佛法的期间,他们听说鉴真是一位精通佛理、学识渊博的高僧,就想请鉴真到日本去。公元742年,荣睿、普照来到扬州大明寺,求见鉴真,邀请他到日本讲学。鉴真看他们非常诚心,就问身旁的弟子:你们有谁愿意接受邀请,去日本国传法吗?在场的僧侣没有谁回答这个问题。过了半天,一个名叫祥彦的僧徒站起来说:日本国离我们太遥远了,而且中间隔着茫茫大海,途中恐怕生死未卜,所以不敢去。鉴真说:为了弘扬佛法,怎么能顾惜生命呢?你们既然都不愿意去,那就让我去吧!僧徒们见师父态度很坚决,都很感动,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师父东渡日本

唐朝法律规定,未经政府批准,个人是不准私自出国的。荣睿和普照通过宰相李林甫的哥哥、信奉佛教的李林宗的帮助,办好了鉴真出国的手续

正当他们要开船远航的时候,浙江一带出现了许多海盗,四处抢掠财物,沿海关防检查十分严格。鉴真的弟子道航和如海发生纠纷,被官府知道了,没收了他们的船只。第一次东渡宣告失败。这以后,鉴真又进行了三次东渡,不是因为海浪太大就是准备不充分都失败了

天宝七年61岁的鉴真做好了第五次东渡的准备。六月的一天夜晚,鉴真和他的弟子们登上大船出发了,不久就遇到了海浪。船漂到浙江海面,在一些小岛附近避风。直到十月才继续启航。没料到出海没有半天,海面上突然又刮起暴风。风越刮越大,浪越来越高,乌云遮日,狂风怒号。船上的人,一个个呕吐不止,头重脚轻,只有船夫还能支持。船上的淡水用完了,只好喝海水。喝后腹胀难忍。他们一连在海上漂了14天,船终于靠岸了。上了岸才知道现在是到了海南岛最南端的振州

这时候,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先是荣睿因旅途颠簸,患病去世。接着,鉴真因为水土不服,得了眼病,双目失明。不久,鉴真最得意的弟子祥彦也去世了。这一系列的打击和挫折,并没有使鉴真倒下,相反,他更加坚定了东渡的决心

公元751年春天,鉴真回到了扬州,又着手准备第六次东渡

第二年,日本政府派出了由藤原清河大使率领的第十次遣唐使,他们正式向提出邀请鉴真去日本传法的要求。藤原清河还亲自到扬州拜访鉴真,向他发出邀请。这时候,扬州的僧侣正严密地监视着鉴真,阻止他去日本国。鉴真和日本使者只好约定在黄泗浦见面。在鉴真的弟子仁进禅师的帮助下,十月的一天晚上,鉴真和他的弟子24人,悄悄离开了寺院。到了黄浦,坐上日本遣使的船,开始了第六次东渡

公元753年,鉴真所乘的船抵达日本九州岛,历尽千难万险的东渡终于成功了

鉴真自从公元742年接受荣睿、普照邀请,决定东渡日本,前后历时十二年才宣告成功。十二年中,历经五次挫折,艰苦行程数千里,先后有三十六人不幸去世,到达日本国的时候,鉴真已经66岁了

公元754年二月,鉴真一行到达日本首都奈良,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住进了东大寺。鉴真的到来,震动了日本社会各界,他们从早到晚前来拜谒慰问

日本天皇把全国传授戒律的大权交给鉴真。鉴真在东大寺的佛像前设起了戒坛,举行盛大授戒仪式。日本天皇、皇后、皇太子依次登坛受戒。从此以后,出家的僧侣,如果没有经指定的戒坛受戒,就不能取得僧籍

鉴真在日本天皇赐给他的一块宅地上建造了一座新寺院,叫做唐招提寺。他亲自参加唐招提寺的建造规划,整个建筑结构精巧,布局合理,气势雄伟,反映了唐朝建筑的特点,是日本奈良时代遗留下来的最宏伟的建筑物,对日本寺院建筑影响很大。从此,鉴真就在唐招提寺中讲经传法。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最有影响的寺院

鉴真精通医学,他带去了许多药方,还亲自给人看病,传授中草药知识。他还带了许多中国的雕像、画像、书帖等,对日本的美术界也有很大影响

鉴真在日本整整度过了十年,公元763年,76岁的鉴真在奈良病逝了。日本朋友将他葬在唐招提寺,并且世世代代纪念他

1980年4月,日本政府还特地把鉴真的坐像送回中国扬州返里探亲,在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史上增添了一段佳话

鉴真是一位宗教家,但是他的努力已经超过宗教的领域,他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那坚强的意志也值得后人学习。

鉴真原名淳于,唐朝著名僧人曾东渡到日本传教。

第一,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两地的文化交流,扩大了内地佛教的影响力。

唐朝是历史上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的时代。并且这个时候的唐朝,无论是在任何一方面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鉴真东渡就是唐朝国力雄厚的见证。一方面他给佛教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更开阔的渠道,也为唐朝本国佛教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当然鉴真东渡到日本不仅仅带去了佛教,而且还带过去了唐朝的建筑技术雕塑,还有相关的医学医疗技术。而这些技术正是其他国家所需的,而鉴真的东渡恰好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渠道去展示唐朝雄厚的文化底蕴。

第二,鉴真东渡鼓励了更多人去传播文化和出海经商。

鉴真东渡其实表明唐朝对外开放的态度。而唐朝一直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这种观念就是从鉴真六次东渡到日本的体现。鉴真东渡成功得到了日本的优厚款待,也得到了唐朝的鼓励和赞扬。鉴真东渡成功的例子,在民间其实是作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可以出海经商和对外贸易。这对于沿海地区的人民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出海经商就意味着可以带来更多国内需要的东西,也让本国的产品远销到海外。不仅满足沿海人民出海经商的需求,也更好地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另外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对外贸易的开放和文化包容的态度,使得唐朝在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的时候能够将其转化成唐朝的新文化。

第三,鉴真东渡秉持了佛教普渡众生的信仰,践行了佛教应有的承诺。

佛教一直强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讲究普度众生,让身处痛苦的人能够得到救赎。而鉴真东渡就是为了将佛教传扬到其他地区,践行佛教真正的诺言。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佛教在普渡众生方面的观念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

鉴真东渡日本的故事

唐朝的经济文化繁荣发达,吸引邻国日本派了许多遣唐使来学习唐朝文化。荣睿(ruì)和普照两位僧人就是日本政府派到中国学习佛法的,同时他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